1. 怎樣教孩子認識時間計算
您好朋友,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一個有秒針或者讀秒的表讓他看著,一天或者半天,他就會知道時間過去了
2. 幼兒算術怎麼入門
學齡前的幼兒是能夠學會一點簡單的算術的。通過學習,也能促使幼兒感知覺敏銳,注意穩定,觀察細致、准確;從不隨意的機械的死記硬背,發展成為有意的理解的記憶;使他們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得到初步的發展,為將來學習科學技術打下初步基礎。為此,我們認為讓學齡前幼兒學習一點算術是需要的。學齡前計算教學的任務1、教給幼兒最簡單的數和形的概念和「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方法。數的概念就是要幼兒知道數的來源;能手、口一致地點數物體和按數取物;能順數、倒數,兩個兩個地數到20,五個五個地數到50,整十地數到100;認識數字1—20;書寫10以內的數字;掌握序數、相鄰數;將10以內數分解成兩個部分,並將這兩個部分合起來成一個數。在這基礎上能正確、迅速地計算10以內數的加減、連加、連減和自編求和、求剩餘的應用題。形的概念就是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除上述知識外,還要教會幼兒區別大小、長短、上下、前後、左右、厚薄、粗細、輕重,教會幼兒認識時間,掌握正點、半點等。2、發展幼兒智力,培養幼兒初步的分析綜合能力。3、培養幼兒學習計算的興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由於學齡前的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還不很健全,似懂非懂,好奇好問,對事物有廣泛的興趣但不能持久,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由於這些年齡特點,我們在教幼兒算術的時候,哪怕是很簡單的數概念,也要講究方法,一般說來,要用幼兒日常生活所經常接觸到的實物進行教學,盡量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同時也要注意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如我們教幼兒區別「一」和「許多」時,可以把許多顆糖分給每個人「一」顆,然後把「一」顆糖、「一」顆糖合起來就成了「許多」顆糖。又如,在幼兒還沒有學會數數前,可教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區別「多」「少」「一樣多」,吃飯時,告訴幼兒每人坐一把椅子,那就是吃飯的人數和椅子數是一樣多,4個人有3頂帽子,那就是人多帽子少。在引進「2」的概念時,我們可以從兩只蘋果、兩只橘子、兩顆糖,抽象出「2」的概念,使幼兒知道「2」是表示兩個同類物體的數量關系的,與此同時,讓幼兒學會數數和認識數字「2」;在引進「3」「4」等概念時,我們可用同樣方法進行。至於認識幾何圖形,空間概念,時問觀念,我們更可以藉助於常見實物,如從茶杯口認識圓形,小棒圍成長方形、三角形;從兩很長短不同的線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學會看時鍾等等。當幼兒學得了一點有關算術的知識後,我們還要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反復練習。例如:當他們認識了「2」以後,我們:在給他們吃蘋果時,就可以問問他,一個蘋果添上一個蘋果是幾個蘋果?當幼兒學會了10以內數的加法,帶他上街買東西時,讓他算算買一支鉛筆要5毛錢,買兩支鉛筆要多少錢;買一根棒冰要1元錢,買兩根棒冰要幾元錢等等,
3. 如何引導幼兒認識時間
想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去認識時間向幼兒認識時間的話,它有一個階段性的在小班中班,他們不能准確的去辨別時間,這個概念他們這個時候只能依靠一個早上起來,然後就應該是早飯,這就是天亮了的時候。到了晚上的時候就是該吃晚飯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應該就有意識的去告訴孩子哪一些就是什麼時間到了什麼時間到了?可以用活動。游戲等方式去指導孩子認識時間。
4. 怎樣快速學會認時鍾
了解鍾表
鍾表是循環的,12小時一圈,一天有24小時也就是兩圈,1小時有60分鍾,1分鍾有60秒。
5. 怎麼教孩子認時間
摩比上周剛學完《時間的學問》,有的爸爸媽媽就問了,祖老師,孩子在課上認時間還認得挺明白,怎麼一到家又暈了?相信不少孩子存在這樣的問題, 今天祖老師來說一說小小的鍾表裡藏著的大大學問。
時間這個概念具有流動性、不可逆轉性、周期性和抽象性。怎樣讓5-6歲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呢?
第一步: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
說一說哪些詞彙可以用來表示時間,年、月、日、星期、小時、分鍾、秒。比如可以讓孩子感知一分鍾有多長,孩子們閉上眼睛,爸爸媽媽給計時,安安靜靜的感受時間在身旁滴滴嗒嗒流走的感覺,此舉可以增強孩子對時間的概念。
第二步:了解認識時間的工具——鍾表。
仔細觀察鍾表,表盤上都有什麼?可以看到三個部分,數字、指針、小格子。
都有哪些數字,這些數字是用來表示什麼?
還有3根針,這3根針有什麼不一樣?小格子一共有多少個?
這是讓孩子了解表盤的主要結構,通過仔細觀察,孩子自己能發現一共有12個數字,3根指針和60個小格子。
在動手撥時間的過程中讓孩子們知道其中的運轉關系:矮胖胖叫時針,高瘦瘦叫分針,最細的叫秒針。
時針走的像蝸牛一樣慢,走一步是一個小時;同時,分針轉了一圈,表示60分鍾。
仔細觀察以後,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來製作一個鍾表,動手畫的過程中找一找每個數字、每個指針之間的關系和感覺,這是直接經驗的積累 , 會加深對鍾表的理解。
第三步:一一對應的認識時間。
從易到難的過程一步一步慢慢認。
1. 認識整點,時針指向數字幾就表示幾點,分針指向數字12的位置。
2. 認識半點,時針指向2個數字的中間,跟小不跟大,分鍾指向數字6的位置.
3. 認識整分,時間指向2個數字之間,跟小不跟大,分針走了多少個小格就表示多少分鍾。
第四步:簡單的推算
這時候強調孩子邊撥邊說,現在是2:00,再過一個小時是幾點?
怎麼說,帶著孩子這樣表達:2:00的時候,時針指向2,分針指向12,過一小時,時針走一小步,從2走到3,分針轉一圈又回到了12,所以再過一個小時是3:00。
這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會推算了,孩子認識時間的程度就更上一個台階了。
最重要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關注時間,滲透時間觀念,比如列個時間計劃表,幾點幾分干什麼事。
既鍛煉了時間的書寫又督促孩子自己去認表。這個時間作息表可以做得活潑可愛,掛在牆上,有意識的提出完成任務的時間要求。
到一年級,有兩塊內容是孩子的學習的難點,一是鍾表;二是人民幣,這都屬於常識數學。
常識數學一定要在生活中多運用,活學活用才是硬道理!
6. 如何教孩子認識時間
孩子小的時候是不理解「時間」這個抽象物的,所以他們不懂得等待。慢慢地,孩子大一些了,就可以利用一些小訣竅來幫助幼兒認識、理解時間的概念了。
如何教孩子認識時間
1、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
說一說哪些詞彙可以用來表示時間,年、月、日、星期、小時、分鍾、秒。比如可以讓孩子感知一分鍾有多長,孩子們閉上眼睛,爸爸媽媽給計時,安安靜靜的感受時間在身旁滴滴嗒嗒流走的感覺,此舉可以增強孩子對時間的概念。
2、用具體事件替代時間
隨著能力逐漸增強,孩子會感覺到時間其實就是由一段段事件組成的,而且時間會在事件的進程中流逝。對於孩子來說,吃飯、睡覺、上學、游戲等都是知覺時間的主要指標。當孩子將具體事情和時間緊密連在一起,「時間」就不再陌生了。
3、DIY時鍾牆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守時的人,想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生活規律和節奏,那就做個時鍾牆吧。你只需要:海綿紙,兩腳釘,剪刀,手工白膠。幾點吃飯,幾點去上學,幾點起床,幾點游戲,幾點睡覺??這下一目瞭然。
讓孩子學會珍惜時間的妙招
1、用好手錶和鬧鍾
孩子做事拖拉,很大原因是因為孩子們總是在做事時忘掉時間。鬧鍾卻從來不會忘記任何事,除非你忘了給他上弦,而且鬧鍾的鈴聲具有一種家長沒有的權威,有時候「鈴響」比家長的「該起床了」更有效果。還可以把時鍾設定成在白天時每半小時報時,這樣雙休日孩子在家時,也會有點「緊張」氣氛了。
2、讓孩子用「倒計時」的方法安排時間
有的事情是硬任務,必須在某個時間內完成,這就需要父母教會孩子用「倒計時」的方法安排時間了。例如,在1個月內必須完成的事情,算算還有多少天,要規定每一天要做多少,當天沒有完成的話,就要及時補上。如果不能按時完成,錯過了機會,就會前功盡棄,十分可惜。
3、通過講故事引導孩子珍惜時間
孩子往往對故事書很著迷,可以找一些有關名人守時的兒童讀物,讓孩子自己看,或者親自給他講一講,有時也可以講一些因為不遵守時間而造成重大損失的故事。通過故事使孩子逐步認識到珍惜時間的重要性,逐步樹立時間觀念,增強時間意識,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如果本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還請幫忙轉發、點贊,讓更多的寶媽都來學習一下。梧桐樹育兒經,分享育兒知識,關注兒童教育。還請關注我們公眾號!
7. 如何認識鍾表口訣
要認識時間,必須要認識鍾面的基本結構,這主要包括知道鍾面上有12個數字,有時針、分針、秒針。當然,對於孩子來說,認識時間只要能清楚地判斷時針和分針就可以了。
不要過早教孩子認識鍾表,真正開始的時間也應該在五歲左右。如果開始過早,孩子在學習時間的過程中會遭遇挫折,挫敗學習興趣。
(7)幼兒認識時間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時針在兩個數字之間時,過了幾就是幾點.分針指向幾時,就是幾分鍾,分針在幾和幾之間時,就是幾分鍾。
鍾表的認識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過小的孩子我們不要拔苗助長,可以結合生活讓他們對時間有個大概的認識,比如1分鍾是多長時間,1分鍾能幹什麼事情,1小時是多長時間,1小時又能做多少事情。
告訴孩子每天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幾點吃飯,藉助於道具,讓孩子對時間有個更清晰的認識。
父母在教孩子認識鍾表時的交流秘訣:
1、父母要經常對孩子說,孩子沒關系,你現在不理解,我們下次再試試。
2、孩子,不要著急,媽媽認識鍾表已經認識30多年了,你現在還小,需要慢慢學習,不能一步求成。
3、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了嗎?真替你高興。
4、媽媽很想告訴你答案,但是媽媽忍住了,媽媽不想剝奪自己獨立成長的機會。
5、今天已經有點兒晚了,寶寶的腦子已經有點兒不轉了,明天再學吧。
8. 怎麼教初學數學的孩子認識時鍾
每天有無數的父母在和孩子們的「拖沓」作戰中精疲力盡,如何教孩子認識時間?有沒有好方法既能輕松愉快地讓孩子認識時間,又能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呢?
其實培養孩子時間觀念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父母首先需要讓孩子認識時間。
1、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
說一些可以用來表示時間的詞彙,年、月、日、星期、小時、分鍾、秒。
比如玩捉迷藏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感知一分鍾有多長,孩子們閉上眼睛,爸爸媽媽通過數數來計時,感受時間,增強孩子對時間的概念。
2、用具體事件替代時間
隨著能力逐漸增強,孩子會感覺到時間其實就是由一件件事組成,而且時間會在事件進程中流逝。
比如令父母頭疼的「拖沓」,對孩子來說,做喜歡的事情時,他們會覺得時間過得非常快,但如果是不喜歡的事情他們就會覺得時間過得非常慢。
這需要家長想要給孩子建立正確的時間觀,用客觀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時間不可逆。可以將吃飯、睡覺、上學等作為孩子感知時間的指標,當具體事情和時間緊密連在一起,「時間」就不再陌生了。
3、DIY時鍾牆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守時的人,就得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生活規律和節奏,陪孩子一起做個時鍾牆來督促他吧。
或者直接在掛鍾上不同的時間刻度,貼上需要做的不同事情。
到了什麼時候,就讓孩子按照約定做什麼事情,堅持這樣的要求,讓孩子習慣在固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有助於形成孩子的動力定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何教孩子認識時間,其實並不難,難的是堅持。培養孩子時間觀念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父母態度要平和有耐心,要以身作則,還要講究方法,養成對孩子終身有益的好習慣,千萬要堅持。
9. 幼兒認識時間整點的教學方法和步驟
(1)讓幼兒動手操作,發現時針、分針運轉的規律。家長:時針和分針是怎樣告訴我們時間的呢?請你認真的想一想,做一做。 (2)教師操作,讓幼兒了解表針的運轉規律。家長:時針和分針它們非常喜歡和我們一起做你追我趕的游戲呢,它們是怎麼做的?(教師撥動時針,讓幼兒仔細觀察並說一說)家長:時針走的慢還是分針走的慢?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3)共同小結,讓幼兒了解時針、分針運轉的規律,學會看整點。
10. 列舉幼兒認識時間的教學要求和方法 簡答題
中班幼兒認識時間的教學內容是 認識昨天、今天和明天 的時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