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稜台體積計算公式
設稜台的上、下底面面積分別為S1、S2,高為h,
則稜台的體積=稜台上、下底面面積之和加上下底面面積乘積的算術平方根的和與高的1/3的乘積.
就是 V=(1/3)[S1+√(S1S2)+S2] ×h (√ 表示平方根)
正稜台的性質:
(1)正稜台的側棱相等,側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各等腰梯形的高相等,它叫做正稜台的斜高;
(2)正稜台的兩底面以及平行於底面的截面是相似正多邊形;
(3)正稜台的兩底面中心連線、相應的邊心距和斜高組成一個直角梯形;兩底面中心連線、側棱和兩底面相應的半徑也組成一個直角梯形。
(4)稜台各棱的反向延長線交於一點。
稜台組成
兩個平行的面分別叫做上底面和下底面,其餘的面叫做側面,側面相交的線段叫做側棱,3條側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正稜台各側面的高叫做稜台的斜高。
② 稜台計算公式是什麼
一、圖1的不算「稜台」,圖2的才算。因為根據有關定義,稜台是:「棱錐的底面和平行於底面的一個截面間的部分」,所以,稜台也稱「平截角錐體」,這個「角」字,就是強調它的棱的延長線交於一點。
圖1,它是「一個楔形體的底面和平行底面的一個截面間的部分」。
二、工程上稜台型狀土方量計算公式為「V=(1/6)*H*(ab+AB+(A+a)(B+b))」,其適用范圍是稜台的底面是矩形的,這種稜台也稱「平截長方棱錐體」。
三、以上第二所說的稜台是四稜台,我們知道稜台還可以有三稜台、五稜台……,這此稜台的體積計算公式就用到:V=(1/3)[S1+√(S1S2)+S2] ×h這個公式,它適用於任意稜台(即其底是任意多邊形的),甚至還有圓台。
為稜台的上下底面積,V為稜台的體積。由於稜台是由一個平面截去棱錐的一部分(也就是和原來棱錐相似的一個小棱錐)得到。
所以計算體積的時候,可以先算出原來棱錐的體積,再減去和它相似的小棱錐的體積。棱錐被平行於底面的平面所截時,截面的面積與底面面積的比,等於小棱錐和原棱錐的高的比的平方。
③ 稜台計算公式
1/3*h*[上底面面積的平方+下底面面積的平方+(上下底面面積的積,再開方)]
最簡單的理解方法:把它們當做兩個錐體的差就是了。
比如稜台可以視為是兩個棱錐的差
圓台可以按兩個圓錐的差來求
這樣就不用多記公式了
④ 稜台的計算公式
是稜台吧。V=1/3*(S上+√S上*S下+S下)*H其中:S上 表示稜台上底面積,S下 表示稜台下底面積,H 表示稜台高。√是根號sqr(S上*S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⑤ 稜台體積的計算公式
設稜台的上、下底面面積分別為S1、S2,高為h,
則稜台的體積公式為V=(1/3)[S1+√(S1S2)+S2]
×h.,就是稜台上、下底面面積之和加上下底面面積乘積的算術平方根的和與高的1/3的乘積.
⑥ 稜台表面積計算公式
稜台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如下:S=0.5 x(c+c')x h'
棱錐的底面和平行於底面的一個截面間的部分,叫做稜台。截面間是四邊形的稜台叫做四稜台。由正棱錐截得且截面間是正方形的稜台叫做正四稜台。
(6)電腦稜台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1、正稜台的側棱相等,側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各等腰梯形的高相等,它叫做正稜台的斜高。
2、正稜台的兩底面以及平行於底面的截面是相似正多邊形。
3、正稜台的兩底面中心連線、相應的邊心距和斜高組成一個直角梯形;兩底面中心連線、側棱和兩底面相應的半徑也組成一個直角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