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墨囊怎麼插入鋼筆之中求方法和視頻
您好,選擇相同系列的墨囊,拔出吸墨器,將墨囊的細端,就是有珠子那個,對准筆內的固定桿,然後用力插入,這是墨囊會卡在筆舌上,以45度輕甩1—2下,直到筆出水就可以使用 。
⑵ 鋼筆怎麼裝墨水,怎麼用
1、首先將吸墨器插入筆身
(2)邊款墨使用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鋼筆使用保養
1、一般清洗的時候可反復吸水排水直至排出的水干凈,擦乾即可。如果間隔較長時間清洗或者打算將鋼筆洗凈封存,則需將各部分拆開分別清洗。
2、初步拆開後分為五個部分:筆尖,轉換器(上墨器/墨囊),握筆,筆帽,筆桿。後兩者一般是不必清洗的。而筆尖的金屬部分和筆舌(上墨結構)還應進一步拆開,筆尖金屬片用水沖洗干凈,而整個上墨結構可用舊牙刷小心刷洗,然後放入溫水中浸泡一個晚上。
3、所有零件清洗後擦乾,等完全乾燥即可裝好封存。當然不同鋼筆結構不同,並非所有鋼筆都可拆開,對於難以拆分的鋼筆,只能採用第一種方法清洗,切勿強行拆卸損壞鋼筆。
4、最後還有一點應特別注意:千萬不可用開水或者過熱的水清洗鋼筆,否則會對鋼筆造成傷害。並且不要讓水碰到筆尖,否則可能會造成鋼筆顏色變淺或者無法書寫。
⑶ 可換墨囊鋼筆怎麼用
1、第一步把鋼筆擰開,把用完的墨囊拿出來來(拔的時候注意用巧勁) 。
(3)邊款墨使用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墨囊又名墨膽、墨水膽等,主要用於配套鋼筆墨芯替換。
墨囊是裝有墨水的管子,直接插在筆里蓋上蓋子就能用,是一次性的,一般內含有一顆小珠子以防墨水濺出。雖然較為好使,但是性價比不是特別高。墨囊里的墨水用完之後就丟棄。另外,同類產品還有吸墨器,可以像一般的鋼筆那樣吸墨水反復使用。
⑷ 篆刻中如何刻邊款、拓邊款
怎樣拓邊款1、 將皂水洗淨刻款一側,均勻地塗上清水或極稀的白芨水。覆以連史紙或薄宣紙,務使紙面平整。
2、 紙面壓上它紙吸去部分水分。
3、 速以拷貝紙覆蓋,隔紙輕刷每個部位,並不斷更換拓紙緊貼印石,力求款識文字字口清晰。
4、 揭去濕紙,以拓包在瓷碟或玻璃上薄薄地蘸上一層濃度合宜的墨(先在廢紙上拍去第一層濃墨),在拓紙(緊貼石面的第一層紙)上逐層輕捷拍打,從無字處折至有字處,反覆拍至全款墨色勻淨為止(墨色濃淡,厚薄可以靈活掌握)。
5、 待拓紙乾透揭下,必平整光亮,如未乾時揭下則起皺。
附:如拓紙與石游離,則說明石上油污未洗淨,如局部脫起,可用唾沫輕塗脫處吸乾後再反覆補刷。
⑸ 鋼筆墨囊怎麼使用
鋼筆墨囊的使用方法是旋開筆桿,取下空墨囊,然後裝上新墨囊。插配到位後,旋上筆桿一顆小珠子以防墨水濺出。墨囊是裝有墨水的管子,直接插在筆里蓋上蓋子就能用,是一次性的。墨囊又稱墨膽、墨水膽等,主要用於配套鋼筆墨芯替換。
⑹ 邊款的拓法
工具需有棕帚、拓包、硯台、墨、羊毫筆、清水、拷貝紙、連史紙等。
先將印款面擦乾凈,然後用毛筆醺水塗石面使其微濕,水中也可以加少許漿糊。然後將連史紙(或薄而勻的宣紙)蒙在石上,正面朝上,這樣紙貼石面部分全濕。然後將拷貝紙覆蓋在連史紙上,用棕帚在拷貝紙上刷,開始要輕一些,不能因濕而把紙穿透。換紙僅覆在上面按擦,使連史紙完全陷進邊款字口內,鋒芒清楚,然後用拓包上墨。其墨必須是新磨的墨或新鮮的墨汁,不能用宿墨。拓包要少蘸墨,使其受墨平勻,可先在紙上試一試(墨不可太濃),然後在紙上快速地拍打(不能平拖),墨色逐步加深。墨色濃厚發光的稱「烏金拓」,淡墨淺淺地勻拓的,稱作「蟬翼拓」,但都以字口清晰為要點。拓好後等墨干即可將連史紙揭下,拓款就完成了。
工具和材料
1、棕刷
系用棕柯皮卷孔而成的圓柱形刷子,市場有售,打磨後方可使用,也可用尼龍牙刷代替。
2、拓包
用來撲墨的,需自製,內芯為一小團棉花或海綿,外用塑料薄膜包裹,再裹一層毛嘩嘰,最外層裹上一層細絹,用細繩扎緊即成。
3、紙
連史紙或薄型的綿連紙,拷貝紙,毛邊紙等。
4、墨和硯台
油煙墨或高級書畫墨汁,硯台須洗凈。
5、白芨
中葯店有售,每次三一五片,用熱水泡成極薄而略帶粘性的液汁待用。
6、毛筆
兩支,一支蘸清水,一支蘸白芨水,均須潔凈。 1、清理石章
將石章上的石屑及油膩污垢清除,以利於拓紙復合和著墨。
2、著水蒙紙
用干凈的筆蘸白芨水濕潤印章的拓面,然後將拓紙蒙在上面,再用清水筆潤紙,使之濕度均勻。
3、吸干余水
待拓紙漲足後,用毛邊紙蓋在上面,通過手掌輕按,將水分吸干,以拓紙不能透視石章頗色為度。
4、刷擦拓紙
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將拓紙下的石章鉗住,用右手將拷貝紙復在拓紙上,然後用棕刷刷擦。先將拓紙刷平服,由拷貝紙吸去余濕,再將拷貝紙由內側向外側輕輕揭去,移位後再復上,繼續加以刷擦,如此反復。刷擦的力度可適當加強,直至拷貝紙與拓紙毫無粘連,拓紙字跡顯示清晰,字跡完全嵌入石內,並呈半透明狀。
5、均勻著墨
用拓包蘸上墨汁,先在其它紙上按拓幾下,調整墨色的濃度和墨的干濕,墨宜濃、干。先從無字處開始,逐步展開。拍打時可略帶斜度,頻率宜快。注意著墨均勻,墨宜薄,不可在一處反復過多以致墨汁透到拓紙下後滲開。可一層一層拍打,直至字跡清晰、烏黑光亮為止。
6、干後揭下
拓好的邊款不能馬上揭下,因拓紙未乾會起皺,造成前功盡棄。干透後揭下,便取得光挺平整的墨拓邊款。
⑺ 帶墨囊的鋼筆怎麼用啊
1、初次使用或墨水用盡時,旋開筆桿。
(7)邊款墨使用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鋼筆是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發明於19世紀初。筆頭由金屬製成,書寫起來圓滑而有彈性,相當流暢。在筆套口處或筆尖表面,均有明顯的商標牌號、型號。還分為蘸水式鋼筆和自來水式鋼筆、墨囊鋼筆。
鋼筆是一種主要以金屬當做筆身的筆類書寫工具,透過中空的筆管盛裝墨水(多為黑或藍),通過重力和毛細管作用,再經由鴨嘴式的筆頭書寫,寫時輕重有別,可說是西方書法的書寫工具。大部分鋼筆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來填充墨水。
關於蓄水鋼筆最早的歷史記錄可追溯到10世紀,這種最早的蓄水鋼筆一直使用到18世紀。發展進程很緩慢,不過,直到第19世紀初期,在生產過程中發明了一種穩定加速流的鋼筆。只有3點關鍵的發明,卻使鋼筆成為廣泛受歡迎的書寫工具。這些發明就是:銥制的金鋼筆尖、硬橡膠和自由流動的墨水。
參考鏈接:網路——鋼筆
⑻ 篆刻中如何刻邊款
刻邊款,篆、隸、草體多用雙刀。行楷多用單刀,即一刀一筆。鐫刻邊款,可按筆順刻。明人文彭所刻邊款,沿用了刻碑帖的方法,即先將字寫在印章上面,然後用雙入正刀刻出,字體線條流暢,但缺乏蒼古之氣,今人運用很少。黃易沿習丁敬用單入切刀法刻邊款。據傳,黃風氣鐫刻邊款右手握刀不動,左手拿石章就鋒而刻。每刻一字。印章必旋轉多次,方寸之地刻上百十字,印面光潔如初,別有一番風韻。近代趙之謙、吳昌碩、陳師曾、齊白石等篆刻大家刻款,使用的也是丁黃之法。其中,白石老人刻款,先將橫畫一次刻出,旋印後再刻豎現,最後補齊其他筆畫,字體剛勁古拙,自成一格。
初學者鐫刻邊款,最好使用行楷小字。行楷小字一般都是直接奏刀。但運刀時要注意行氣,並用刀角入石,用力釘下。刻「點」時,將刀角插入石內,自下而上用力一按即可。刻「橫畫」時,先用右刀角著石一按,刻出橫畫收筆韻味。然後,自右向左橫向行刀,至筆畫終點,用右刀角向左彎一按即刻出起筆。刻「豎畫」時,先將右刀角鍥入石內,自上而下向前行刀,至筆畫終點便可。「長撇」刻法也是將右刀角入石,先重後輕向左一沖即可。行楷中很少有捺筆,邊款中的捺筆多為「反捺」(即長點)代替。總之,鐫刻邊款,要注意發力適度。否則,會因用力過猛而刻「花」。
另外,鐫刻邊款還需要注意石質的優劣。行刀時,用力要有輕重之分。石質鬆脆的宜輕不宜重,過重則筆畫崩成一片,無法辨認。但過輕也不好,過輕拓出的邊款字跡不清,影響印章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