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扭矩的計算方法

扭矩的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2 10:33:16

『壹』 轉矩的計算公式

轉矩,即扭矩,公式有:

1、扭矩公式:T=9550P/n,T是扭矩,單位N•m,P是輸出功率,單位KW,n是電機轉速,單位r/min。

2、扭矩公式:T=973P/n,T是扭矩,單位Kg•m;P是輸出功率,單位KW;n是電機轉速,單位r/min。

3、轉速公式:n=60f/P(n=轉速,f=電源頻率,P=磁極對數)。

含義: 1kg=9.8N 1千克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是9.8牛頓 。
含義: 9.8N•m 推力點垂直作用在離磨盤中心1米的位置上的力為了9.8N。

(1)扭矩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轉矩中直接轉矩的原理:

在直接轉矩控制中,電機定子磁鏈的幅值通過上述電壓的矢量控制而保持為額定值,要改變轉矩大小,可以通過控制定、轉子磁鏈之間的夾角來實現。而夾角可以通過電壓空間矢量的控制來調節。由於轉子磁鏈的轉動速度保持不變,因此夾角的調節可以通過調節定子磁鏈的瞬時轉動速度來實現。

假定電機轉子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實際轉矩小於給定值,則選擇使定子磁鏈逆時針方向旋轉的電壓矢量,這樣角度增加,實際轉矩增加,一旦實際轉矩高與給定值,則選擇電壓矢量使定子磁鏈反方向旋轉。從而導致角度降低。通過這種方式選擇電壓矢量,定子磁鏈一直旋轉,且其旋轉方向由轉矩滯環控制器決定。 

『貳』 什麼是扭矩 扭矩怎麼

這個是物理題,是力的一種體現。
扭距在汽車中的概念,是描述軸承所能輸出引起汽車行駛方向的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的量,扭距的大小等於輸出的扭力和作用點距離的乘積.
汽車驅動力的計算方式:

將扭矩除以車輪半徑即可由引擎馬力-扭力輸出曲線圖可發現,在每一個轉速下都有一個相對的 扭矩數值,這些數值要如何轉換成實際推動汽車的力量呢?答案很簡單,就是「除以一個長度」,便可獲得「力」的數據。舉例而言,一 部1.6升的引擎大約可發揮15.0kg-m的最大扭力,此時若直接連上185/ 60R14尺寸的輪胎,半徑約為41公分,則經由車輪所發揮的推進力量為15/0.41=36.6公斤的力量(事實上公斤並不是力量的單位,而是重量的單位,須乘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才是力的標准單位「牛頓」)。

36公斤的力量怎麼推動一公噸的車重呢?而且動輒數千轉的引擎轉速更不可能恰好成為輪胎轉速,否則車子不就飛起來了?幸好聰明的人類發明了「齒輪」,利用不同大小的齒輪相連搭配,可以將旋轉的速度降低,同時將扭矩放大。由於齒輪的圓周比就是半徑比,因此從小齒輪傳遞動力至大齒輪時,轉動的速度降低的比率以及扭矩放大的倍數,都恰好等於兩齒輪的齒數比例,這個比例就是所謂的「齒輪比」。

舉例說明,以小齒輪帶動大齒輪,假設小齒輪的齒數為15齒,大齒輪的齒數為45齒。
當小齒輪以3000rpm的轉速旋轉,而扭矩為20kg-m時,傳遞至大齒輪的轉速便降低了1/3,變成1000rpm;但是扭矩反而放大三倍,成為60kg-m。這就是引擎扭矩經由變速箱可降低轉速並放大扭矩的基本原理。

在汽車上,引擎輸出至輪胎為止共經過兩次扭矩的放大,第一次由變 速箱的檔位作用而產生,第二次則導因於最終齒輪比(或稱最終傳動 比)。扭矩的總放大倍率就是變速箱齒比與最終齒輪比的相乘倍數。舉例來說,手排六代喜美的一檔齒輪比為3.250,最終齒輪比為4.058,而引擎的最大扭矩為14.6kgm/5500rpm,於是我們可以算出第一檔的最 大扭矩經過放大後為14.6×3.250×4.058=192.55kgm,比原引擎放大了13倍。此時再除以輪胎半徑約0.41m,即可獲得推力約為470公斤。然而上述的數值並不是實際的推力,畢竟機械傳輸的過程中必定有磨 耗損失,因此必須將機械效率的因素考慮在內。

論及機械效率,每經過一個齒輪傳輸,都會產生一次動力損耗,手排變速箱的機械效率約在95%左右,自排變速箱較慘,約剩88%左右,而傳動軸的萬向接頭 效率約為98%,各位自己乘乘看就知道實際的推力還剩多少。整體而 言,汽車的驅動力可由下列公式計算:

扭矩×變速箱齒比×最終齒輪比×機械效率
驅動力= ————————————————————
輪胎半徑(單位為公尺)

馬力亦非「力」乃「功率」的一種
了解如何將扭矩經由變速箱的齒比放大成為實際推力之後,接著可以研究什麼叫做「馬力」。馬力其實也不是一種「力」,而是一種功率 (Power)的單位,定義為單位時間內所能做「功」的大小。盡管如此,我們不得不繼續使用「馬力」這個名字,畢竟已經用太久了,講「功率」恐怕沒幾個消費者聽得懂?

功率是由扭矩計算出來的,而計算的公式相當簡單:功率(W)=2π× 扭矩(N-m)×轉速(rpm)/60,簡化計算後成為:功率(kW)=扭矩(N-m) ×轉速(rpm)/9549,詳細的推導請參看方塊文章。然而功率kW要如何 轉換成大家常見的「馬力」呢,這又有一段故事得講。
英制或公制?
1PS=735W;1hp=746W
馬力定義竟然不一樣!

談到引擎的馬力,相信不少人會直覺地想到什麼DIN、SAE、EEC、JIS等等不同測試標准,到底這些標準的差異在哪兒,以後有空再研究;有點誇張的是由於英制與公制的不同,對「馬力」的定義基本上就不一樣。英制的馬力(hp)定義為:一匹馬於一分鍾內將200磅(lb)重的物體拉動165英呎(ft),相乘之後等於33,000ft-lb/min;而公制的馬力(PS)定義則為一匹馬於一分鍾內將75公斤的物體拉動60公尺,相乘之後等於4500kg-m/min。經過單位換算,(1lb=0.454kg;1ft=30.48cm)竟然發現1hp=4566kg-m/min,與公制的1PS=4500kg-m有些許差異,而如果以功率W(1W=1Nm/sec= 9.8kgm/sec)來換算的話,可得1hp=746W;1PS=735W兩項不一樣的結果。
同樣是「馬力」,英制馬 力與公制馬力的定義竟然不一樣!難道英國馬比較「有力」嗎?

到底世界上為什麼會有英制與公制的分別,就好像為什麼有的汽車是右駕,有的卻是左駕一樣,是人類永遠難以協調的差異點。若以大家 比較熟悉的幾個測試標准來看,德國的DIN與歐洲共同體的新標准 EEC還有日本的JIS是以公制的PS為馬力單位,而SAE使用的是英制的 hp為單位,但為了避免復雜,本刊一率將馬力的單位標示為hp。近來,越來越多的原廠數據已改提供絕對無爭議的KW作為引擎輸出的功率數值。

不過話說回來,1PS與1hp之間的差異僅1.5%,每一百匹馬力差1.5匹,差異並不大。一般房車的馬力多半僅在200匹馬力以下,兩者由於定義的差異也僅3匹馬力左右,因此如果您真要「馬馬計較」,就把SAE 標準的數據多個1.5%吧!不過SAE、JIS、DIN、EEC各種測試標准之 間亦有些許差異,這個老問題已經爭論過很多次了,單位之間不能真正劃上等號,然而在差別不怎麼多的情況之下,就當作相同吧!因此 管他是PS或hp,都差不多可以視為相等。

終於可以做結論了!將上述獲得的馬力與功率換算方式代入功率與扭矩的換算公式,並且將扭矩的單位換算為大家熟悉的kg-m之後,可得下列結果:
英制馬力hp=扭力(kg-m)×引擎轉速(rpm)/727
公制馬力PS =扭力(kg-m)×引擎轉速(rpm)/716

知道這些公式之後有什麼用呢?從「馬力hp=扭力×轉速/727」看來, 如果能增加引擎轉速,扭力不變的情況下,便能增加馬力。例如若能 將轉速從6000rpm增加到8000rpm,等於增加了33%,但因為凸輪軸的 限制使得8000rpm時的扭力下降了10%,則仍能使馬力增加19.7%,這 說明了時下改裝計算機的為何能在解除斷油後大幅增加馬力。
所以不要被「增加??匹馬力」的廣告所著魔。

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如果在同樣的轉速下,增加20匹馬力,代表能增加多少推力呢?以最大扭力點發揮於5000rpm的情況下,將公式稍微變換一下,可發現增加的扭力=20hp×727/ 5000rpm=2.9kgm。再將這個結果代入汽車驅動力的公式,同樣以喜美 的一檔計算,2.9×3.250×4.058/0.41=93公斤。對於一噸重的車身而言,影響似乎也不怎麼大;再者如果相差5匹馬力的話,推力更僅增加23公斤,可見相差5匹馬力,根本也沒差多少,所以能「增加5匹馬力」的產品,到底應該花多少錢去改裝,您自個兒會拿捏了吧?

大馬力決定真性能!
到底大馬力的車子跑得快,還是大扭力的車子跑得快?從公式可以知 道大馬力的原因是「高轉速的時候仍保有高扭力數值」,也就是說要 有大馬力,不只是低轉速的扭力要好,連高轉速的扭力都得繼續維持 ,這表示扭力與馬力的爭論根本是多餘的,只要能做到高馬力,除了表示各轉速區域的扭力都很大之外,更代表材料技術的優越性,將活塞、進排氣閥門的材質與重量予以強化與輕量化,才能將引擎轉速提高。

扭矩與功率的換算公式推導
假設一圓的半徑為r(單位為m),扭矩為T(單位為N-m),則圓周上切線 方向的力F=T/r,由於功率的定義為「每秒鍾所作的功」,對於圓周?動而言,每旋轉一圈所作的功為:F×圓周總長2πr 將F=T/r代入計算,每一圈所作的功Work=F×2πr=(T/r)×2πr=2πT
再乘上引擎轉速rpm就是每分鍾所作的功,但功率P的單位是N-m/sec ,所以需除以60,轉換成每秒所作的功。代入公式:P=T2πrpm/60,將常數整理後,則可得P(kW)=Trpm/9545。

由上文可見,一台車的動力由發動機傳輸到車輪,需要經過多組齒輪因此有所損耗,如果德制馬力測的是傳遞到車輪上的動力,那麼同樣發動機用在不同車型上的動力輸出應該不同,試拿bmw330和bmw530做比較,其功率均是225hp/5900rpm;結論,要麼bmw在數據上造假,要麼它測的是發動機輸出凈值

『叄』 重心距離旋轉中心1米,如何計算扭矩

計算扭矩的方法如下:
計算有以下三個公式:
1,M=N除以ω(扭矩等於功率除以角速度);
2,M=Jα (扭矩等於轉動慣量乘以角加速度);
3,M=FL (扭矩等於力乘以力距)。

『肆』 電機扭矩如何計算

該這樣計算:

計算公式是 T=9550 * P / n 。

P是電機的額定(輸出)功率單位是千瓦(KW)

分母是額定轉速n 單位是轉每分 (r/min)

P和n可從 電機銘牌中直接查到。因為P n都是電機的額定值,故T就是電機的額定轉矩了。

電機的「扭矩」,單位是 N·m(牛米)

拓展資料

電機輸出的扭矩與電動機的轉速和功率有關。

P=T*ω(功率=扭矩*角速度)

T=9.55P/n 此公式為工程上常用的:扭矩;功率;轉速三者關系的計算公式。

式中:T--扭矩(單位:N.M) 9.55-把它當作一常數吧(不必追究其來源) P--電機的功率(單位:KW)

n--輸出的轉速(單位:轉/分)

常數9.55的來歷:T完成的功也就是電動機輸出的功。

T=FR①

P=FV②

V=2πR*n/60③

把③帶入②得

P=nπRF/30④

公式①÷④(扭矩除以功率得到什麼?)

把公式④轉換一下 F=30P/nπR ⑤

把公式⑤代入公式①中可以得到T=30P/nπ=9.55P/n (圖中應該扭矩單位N.M )

所以T=9.55P/n

其中: r為機軸的半徑

F為機軸對負載的力

2πr*F機軸轉動一周所做的功

T=r*F

電機扭矩即電動機的輸出扭矩,又稱電機轉矩,和電機的輸出功率有關,常用單位是N*m(牛*米),

其它還包括:mN*m(毫牛*米)、KN*m(千牛*米)、Oz*In(盎司*英寸)、kg*cm(公斤*厘米)、Gr*cm(克*厘米)、Lb*Ft(磅*英尺)、Lb*In(磅*英寸)、Oz*Ft(盎司*英尺)

100 Oz*In = 0.706 N*m

1Lb=0.4536kg

1Ft=0.3048m

1Ft=12In

1Lb*Ft=0.13826kg*m

1Lb*In=0.1129N*m

參考資料:網路-電機扭矩計算

『伍』 電機扭矩的計算方法

電機功率:P=1.732×U×I×cosφ

電機轉矩:T=9549×P/n ;

電機功率 轉矩=9550*輸出功率/輸出轉速

轉矩=9550*輸出功率/輸出轉速

電機扭力即電動機的輸出扭矩,為電動機的基本參數之一。常用單位為N*m(牛*米)。扭距計算公式是 T=9550 * P/n 。

扭矩是發動機性能的一個重要參數,是指發動機運轉時從曲軸端輸出的平均力矩,俗稱為發動機的「轉勁」。

扭矩越大,發動機輸出的「勁」越大,曲軸轉速的變化也越快,汽車的爬坡能力、起步速度和加速性也越好。扭矩隨發動機轉速的變化而不同,轉速太高或太低,扭矩都不是大,只在某個轉速時或某個轉速區間內才有大扭矩,這個區間就是在標出大扭矩時給出的轉速或轉速區間。

拓展資料

直流電機特性是轉速越低,扭矩越大,而變頻電機在低於額定轉速時是恆扭矩的,所以無法等效。只有具體分析系統運行的工況,明確約束條件,才能進行正確的選型和替換。

選型的時候要注意減速機的使用系數問題,也就是電機選擇不能過大,否則會導致減速機的使用系數過小導致減速機出現問題(軸承散掉,箱體開裂等問題);最好在保證輸出扭矩力的情況下,要在減速機大小上還有電機的功率的大小上做一個合適的配比問題。同時要考慮減速機的使用環境等等一系列問題。

『陸』 扭距該怎麼計算

扭矩——扭矩是使物體發生轉動的力。發動機的扭矩就是指發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條件下它與發動機轉速成反比關系,轉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車在一定范圍內的負載能力。在某些場合能真正反映出汽車的「本色」,例如啟動時或在山區行駛時,扭矩越高汽車運行的反應便越好。以同類型發動機轎車做比較,扭矩輸出愈大承載量愈大,加速性能愈好,爬坡能力愈強,換擋次數愈少,對汽車的磨損也會相對減少。尤其在轎車零速啟動時,更顯示出扭矩高者提升速度快的優越性。
發動機的扭矩的表示方法是牛米(n.m)。同功率一樣,一般在說明發動機最大輸出扭矩的同時也標出每分鍾轉速(r/min)。最大扭矩一般出現在發動機的中、低轉速的范圍,隨著轉速的提高,扭矩反而會下降。
他一般體現了車輛牽引力的大小
像帕薩特1.8t扭距在同級車中是可數的

『柒』 汽車發動機的扭矩怎麼計算

扭矩扭使物體發生轉動的力。發動機的扭矩就是指發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條件下它與發動機轉速成反比關百系,轉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車在一定范圍內的負載能力。 發動機通過飛輪對外輸出的扭矩稱為有效扭矩,用Te表示,單位為N·m。有效扭矩與外度界施加於發動機曲軸上的阻力矩相平衡。發動機通過飛輪對外輸出的功率稱為有效率,用Pe表示,單位為kW。它等於有效轉矩與曲軸角問速度的乘積。 發動機的有效功率可以用台架試驗方法測定,即用測功器測定有效轉矩和曲軸角速度,然後運用以下的公式便可計算出發動機的有效功率。 Pe=Te·(2∏·n/60)/1000=Te·n/9550(kW) 其中:Te——答有效轉矩,N·m n——發動機轉速,r/min 有效扭矩的最大回值稱為最大轉矩,有效功率的最大值稱為最大功率。 報刊上在介紹某一車型時,其技術參數中的扭矩和功率通常就是最大扭矩和最大功率。而發動機銘牌上標明的功率及相應轉速則稱為額定功率和額定轉速,額定功率一般要小於最大功率,按照汽車發動機可靠性試驗方法的規定,汽車發動機應能在額定工況下能連續運行答300—1000h。

『捌』 請問扭矩怎麼算

扭矩計算方法

將扭矩除以車輪半徑即可由引擎馬力-扭力輸出曲線圖可發現,在每一個轉速下都有一個相對的扭矩數值,這些數值要如何轉換成實際推動汽車的力量呢?答案很簡單,就是除以一個長度,便可獲得力的數據。舉例而言,一部1.6升的引擎大約可發揮15.0kg·m的最大扭力,此時若直接連上185/60R14尺寸的輪胎,半徑約為41公分,則經由車輪所發揮的推進力量為15/0.41=36.6kg的力量(事實上千克並不是力量的單位,而是質量的單位,須乘以重力加速度9.8m/s²才是力的標准單位是牛頓)。

36kg的力量怎麼推動一噸的車重呢?而且動輒數千轉的引擎轉速更不可能恰好成為輪胎轉速,利用不同大小的齒輪相連搭配,可以將旋轉的速度降低,同時將扭矩放大。由於齒輪的圓周比就是半徑比,因此從小齒輪傳遞動力至大齒輪時,轉動的速度降低的比率以及扭矩放大的倍數,都恰好等於兩齒輪的齒數比例,這個比例就是所謂的齒輪比。

舉例說明

以小齒輪帶動大齒輪,假設小齒輪的齒數為15齒,大齒輪的齒數為45齒。

當小齒輪以3000rpm的轉速旋轉,而扭矩為20kgm時,傳遞至大齒輪的轉速便降低為1/3,變成1000rpm;但是扭矩反而放大三倍,成為60kgm。這就是引擎扭矩經由變速箱可降低轉速並放大扭矩的基本原理。

在汽車上,引擎輸出至輪胎為止共經過兩次扭矩的放大,第一次由變速箱的檔位作用而產生,第二次則導因於最終齒輪比(或稱最終傳動比)。扭矩的總放大倍率就是變速箱齒比與最終齒輪比的相乘倍數。舉例來說,手排六代喜美的一檔齒輪比為3.250,最終齒輪比為4.058,而引擎的最大扭矩為14.6kgm/5500rpm,於是我們可以算出第一檔的最大扭矩經過放大後為14.6×3.250×4.058=192.55kgm,比原引擎放大了13倍。此時再除以輪胎半徑約0.41m,即可獲得推力約為470kg。然而上述的數值並不是實際的推力,畢竟機械傳輸的過程中必定有磨耗損失,因此必須將機械效率的因素考慮在內。

若論及機械效率,每經過一個齒輪傳輸,都會產生一次動力損耗,手動變速箱的機械效率約在95%左右,自動變速箱較慘,約剩88%左右,而傳動軸的萬向節效率約為98%。整體而言,汽車的驅動力可由下列公式計算:扭矩×變速箱齒比×主減速器速比×機械效率/輪胎半徑

公式計算

公式

驅動力=扭矩×變速箱齒比×主減速器速比×機械效率÷輪胎半徑(單位:米)

計算

為什麼引擎的功率能由扭矩計算出來?

功率P=功W÷時間t功W=力F×距離s所以,P=F×s/t=F×速度v

這里的v是線速度,而在引擎里,曲軸的線速度=曲軸的角速度ω×曲軸半徑r,代入上式得:功率P=力F×半徑r×角速度ω;而力F×半徑r=扭矩

得出:功率P=扭矩×角速度ω所以引擎的功率能從扭矩和轉速中算出來

角速度的單位是弧度/秒,在弧度制中一個π代表180度

定義:φ-------截面間相對轉角;

γ-------切應變;

τ--------切應力;

T----------扭矩;

r-----------半徑;

l-----------材料長度。

扭矩是使物體發生轉動的一種特殊的力矩。發動機的扭矩就是指發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條件下它與發動機轉速成反比關系,轉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車在一定范圍內的負載能力。外部的扭矩叫轉矩或者叫外力偶矩,內部的叫內力偶矩或者叫扭矩。

扭矩(Torque,也稱為轉矩)在物理學中就是特殊的力矩,等於力和力臂的乘積,國際單位是牛米Nm,此外還可以看見kgm、lb-ft這樣的扭矩單位,由於G=mg,當g=9.8的時候,1kg的重力為9.8N,所以1kgm=9.8Nm,而磅尺lb-ft則是英制的扭矩單位,1lb=0.4536kg;1ft=0.3048m,可以算出1lb-ft=0.13826kgm。在人們日常表達里,扭矩常常被稱為扭力(在物理學中這是2個不同的概念)。例如:8代Civic 1.8的扭矩為173.5Nm@4300rpm,表示引擎在4300轉/分時的輸出扭矩為173.5Nm,那173.5N的力量怎麼能使1噸多的汽車跑起來呢?其實引擎發出的扭矩要經過放大(代價就是同時將轉速降低)這就要靠變速箱、終傳和輪胎了。引擎釋放出的扭力先經過變速箱作「可調」的扭矩放大再傳到終傳(尾牙)里作進一步的放大(同時轉速進一步降低),最後通過輪胎將驅動力釋放出來。如某車的1擋齒比(齒輪的齒數比,本質就是齒輪的半徑比)是3,尾牙為4,輪胎半徑為0.3米,原扭矩是200Nm的話,最後在輪軸的扭矩就變成200×3×4=2400Nm,再除以輪胎半徑0.3米後,輪胎與地面摩擦的部分就有2400Nm/0.3m=8000N,即800公斤力的驅動力,這就足以驅動汽車了。

『玖』 誰知道電機輸出扭矩的計算方式 最好有個計算實例

電機輸出扭矩公式:N.m(扭矩)=9550(常數)*P(電機功率)/n(電機轉速)
某提升機配用的電動機相關數據是:75KW,139.7A,1480rpm,電動機的實際運行電流是133A,減速箱的傳動比是λ=5,問:使用變頻調速後是否可以省去減速箱?
1
基本計算
1.1
電動機的額定轉矩
T=(9550×P)÷n=(9550×75)÷1480=484
N.m
1.2
電動機的負載率
δ=Imx÷Imn=133÷139.7=0.95
1.3
減速箱輸出軸上的轉矩
T』=T×λ=484×5=2420
N.m
1.4
負載的實際阻轉矩
TL=T』×δ=2420×0.95=2299≈2300
N.m
1.5
負載的轉速
n』=n÷λ=1480÷5=296rpm
1.6
負載的實際所需功率
P=(TL×n』)÷9550=(2300×296)÷9550=71.3
N.m
2
具體分析
2.1
當電動機運行在10HZ時,因為轉速下降為額定轉速的20%,其有效功率也下降為額定功率的20%,實際只有15KW;
2.2
電動機軸上的轉矩484
N.m與減速箱輸出軸上的轉矩2420
N.m相差甚遠。
3
結論
通過分析可知,如果去掉減速箱的話,變頻器是根本拖不動負載的。

閱讀全文

與扭矩的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傢具保養小技巧和方法 瀏覽:822
5w實踐方法包括哪些 瀏覽:490
小型太陽能板安裝方法 瀏覽:649
買彩票最好的計算方法 瀏覽:291
排除轉向系統中的空氣方法步驟 瀏覽:691
樂視手機位置信息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01
藏紅花的食用方法及用量 瀏覽:76
深圳房產的計算方法 瀏覽:485
怎麼驗算有餘數除法的方法 瀏覽:989
能量杯使用方法 瀏覽:213
cvd常用制膜方法 瀏覽:414
如何讀書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653
治療濕尤方法 瀏覽:293
英語快速說話方法 瀏覽:615
機構退休金計算方法 瀏覽:366
小楷正確拿筆方法 瀏覽:480
專賣店茅台盒子酒鑒別真偽的方法 瀏覽:461
賓得k50使用方法 瀏覽:229
讓磁鐵自由旋轉的方法有哪些視頻 瀏覽:405
雷克薩斯山地車安裝方法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