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太極內功修煉方法視頻

太極內功修煉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1-09 17:01:24

㈠ 太極內功修練法

1、丹田呼吸法:

內功修煉有三大要素,即調身、調息、調心。其中的調息,就是指對呼吸的調整,武術諺語雲:「能柔軟,所以能靈活,能呼吸然後能剛硬」。丹田之呼吸呢方法極簡單,吸氣時小腹自然凸起,呼氣時則意念肚臍與小腹內收,並後貼於命門即可!

2、肩胯開合:

肩與胯,在內家拳中是人身體的根節,形意拳有「六合」之說,其中外三合即「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能達外三合者,已經可以打前透後,輕易的致人於死命啦,這里肩與胯又是關鍵的關鍵。

在本功法中,肩(肩胛骨)要求是以向上、向前、向下、向後的順序形成前縱立圓的運動,且吸氣時為向下向後,呼氣時則向上、向前運動,大家切不可忽視「肩不活,力不透」。

胯部是難以主動運動的,但在呼吸中也有開合,大家略為注意一下,以體會為主,不要追求大輻度動作。

3、雙手開合:

嚴格的說,雙手開合這一步,還包括了雙腳的開合。但與肩胯開合一樣,下盤的開合為隱,上盤開合為顯。也就是說,在丹田吸氣外凸時,人的雙掌心的勞宮穴要有內吸之意,雙腳心的湧泉也同樣如此,此時人的五指(趾)皆要有內扣,扒之意;在丹田呼氣後貼時,則人的勞宮、湧泉要有外吐之勁意。

從傳統氣功的說法來講,雙手(足)開合可以迅速打開勞宮,練出開磚斷 石,以及擊表傷內的小天星掌力,而我個人體會,這一要決是人修煉由外用內,開發人體潛能,功臻上乘的關鍵。

丹田開合樁功法:

丹田開合樁功的具體訓練其實就很簡單啦:

雙腳平行站立,間距略寬於肩,下頜微收,虛靈頂勁,上身正直,從頭向下節節垂直放鬆,松肩,松腰,松胯,隨放鬆使重力落於雙足心連線之中點,雙膝略屈,五趾抓地。

雙手由身側緩慢上抬,於胸腹之間高度形成環抱狀,雙手掌心相對,掌指斜向前,然後隨呼吸之配合做雙掌之開合。

要求,以呼吸為號令,吸氣時,小腹隨之自然凸起,肩胛骨也隨之向下,向後張開,以肩胛帶勁手臂,手掌外張雙掌勞宮隨吸氣而內吸;呼乞時,肚臍隨之內收後貼於命門處,同時肩胛向上向前合,帶動手臂,手掌內合,掌心之勞宮外吐。勞宮外吐時,要意想雙掌夾一氣團,氣團密集凝實,兩掌壓之不動。

如此,功法為丹田開合功之第一步,下丹田的煉法,修煉得法者,七天之內,丹田形成氣團,勞宮穴打開,初具開磚斷石之實力,進一步修煉,大約36天之內,內氣可以打通大、小周天,百日之內氣貫周身,是習武、養生、健身的絕佳妙法。

㈡ 淺談如何修煉太極拳內功

這是我最近寫的一篇關於太極拳方面的文章,被《太極》雜志刊登在2012年第二期上。文章的主要內容其實是劉勇老師給我們講課時說過的,我只是結合自己的體會歸納了一下。全文如下:
大家知道,在修煉太極拳時無非是練身和練心,直到練出功夫。練身方面主要表現在調身和調息,練心方面主要是調神和調心。這四個方面做好了,太極拳的內功就有了。
調身主要就是改造身體。通過伸筋拔骨的方法,增加身體內的體液,使骨骼肌密度均勻,骨關節的空隙增大,肌腱韌帶有彈性。同時調身還要一層意思,就是按照拳的規律調整身法,比如拳經里要求的「虛實開合」、「立身正中」等等。
調身這個階段是練拳中時間跨度最長、最難的階段,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年。因此修煉太極拳者必須要堅持練拳,不斷修正,「練柔易在三九冬,練剛易在三伏夏」,肌肉的練習要天天練。和你每天要吃飯一樣,天天練拳等於你每天給組織細胞骨骼肌肉輸送更多的氧,不是有的人說每天練這一套拳太「單調」、太「枯燥」。如果有誰覺得單調、枯燥的這種想法,誰就練不好太極拳。
在調身階段還要注重慢練和快練的關系,平時以慢練為主,能慢盡量慢,慢練不是一般功夫。在慢練的基礎上,再逐漸快練,快到一、二分鍾練完一套拳,並且是完全放鬆、符合拳理的情況下練完。當然調身階段還要有一些其它的練法,比如練樁功等。
調息主要就是呼吸配合動作。這里有個前提,那就是拳的動作必須是准確連貫,勁路完整不斷勁,然後才能調息綿綿。呼吸和調息是不同的概念,在打拳時,呼吸不單是呼和吸,而是在調息。
初練者和動作不熟練者不要過早調息,應自然呼吸(肺部呼吸)。因為套路的前後左右的手法、身法、步法的變換,弧形的運動圓的大小轉動等等,繁簡不同所有有意識的動作等,想要運用調息是不可能做到的,一定是先以自然呼吸為好。當太極拳的動作做到圓活鬆柔,招勢熟練正確,呼吸逐漸也能做到深、長、細、緩、勻,能夠調節呼吸,控制呼吸的快慢,呼吸與動作就能自己結合在一起的時候;當你由動作的初練到熟練,不管動作的快慢、幅度的大小,剛柔的轉換強弱,都能使練習者掌握呼吸的調節變化,適應和控制,不會因為動作與速度、剛柔的改變而引起氣喘現象的時候,才能進入調息階段。
呼吸與肢體的動作是一對陰陽,調息與動作是一對陰陽,瞬間發勁時,無意吸,有意呼,瞬間發勁後,繼續調息綿綿。調息是有意呼氣,無意吸氣,是一個很均勻,很緩慢的過程。內氣運行就是調息與動作的結合,調息也叫運氣,呼吸輕靈,呼吸變成絲線,就是運氣。有人講「開為吸,合為呼」。如果機械地理解是錯誤的。太極拳練習者應該了解太極拳強調任何時候呼吸都要順其自然,千萬不要做刻意的呼和吸。雖然調息「意」重在呼,但要求必須自然。「開合」的「呼吸」也應自然,所以在一開一合之中,要求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開中有開,合中有合。開也可以呼,合也可以呼,開也可以吸,合也可以吸,這就是太極拳在「蓄、柔」的運動呼吸。當「開」發勁時或合發勁時必須是「呼」氣。也是太極拳蓄發相變、剛柔互用的太極原理。
所以,要想練好太極拳必須是有序的結合。身體改造好了再去用,它一定是建立在改善好的以後。因此,練太極拳不能心急,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必須是循序漸進。
調神主要就是訓練反應速度。當我們的身體都改造好了,功夫在哪裡?功夫在神經上,最後的功夫是神經,反應能力非常快。大家都知道虎、蛇、狼、貓等一些動物,如果你去觸摸這些動物時,它們的反應速度是非常快的,你被咬了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就是反應能力。人是高級動物,理應反應速度通過訓練也能變得非常快的,「一觸即發」,
不加思索全身迅速調動起來,這就是功夫。我們可以做個試驗,一位是初學者,一位是練的時間較長者,兩人互相搭手,當口令一發,很明顯初學者的反應速度慢。
一位已故太極大師李雅軒先生說過:「練功夫第一要緊是提起虛靈的神氣來,一身的神氣要充滿,但又要收藏在內心不使外露鋒芒,又要以靈機灌注,不能呆板,神氣極穩,渾身是意,這才是好的練法。」可見,調神是在調身、調息做好的基礎上的練習方法,它離不開身體改造好的靈活性和內氣充盈調息綿綿之間的緊密關系。
調心主要就是悟道。這里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從拳理上講,就是「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它是統領整個拳路的。陳鑫在《拳論》里說:「打拳心為主」,「妙機本是從心出發」,「運用在心,此是真訣」。「以心為主,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這里的心,即心意、意識。心意讓肢體如何動作,肢體就如何動作,心是一身運行之主宰,在打拳時,一舉一動都是在心意的指揮下,將手、眼、身法、步法的協調動作和呼吸有機地結合起來,可見,心意、呼吸、動作三者是緊密結合的,而心意又是統領的。心意要統領的好,心意必須是安靜的,不可使氣。一套拳能呼吸自然,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輕輕運行,默默停止,都是在心意靜靜的情形下進行的。
第二層意思從人的心靈上講是修身養性的,它能凈化人的心靈,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我們都知道太極拳是性命雙修的,練拳就是悟道。「道」是至高至大的宇宙本源,它孕育了一切事物。我們在練拳時不知不覺改造了身體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認識論、世界觀。歷史上有不少太極大師的人品留下了極好的口碑,他們德藝雙馨的事例在民間廣為流傳,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陳氏太極拳的「門規戒律」就能很好說明這個問題,它由「門尊十二嚴」、「規守二十備」等五項內容,就是要求習武人做一個武德高尚的人,真正做到「天人合一」。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品好也就是功夫好。
綜上所述,太極內功是通過調身、調息、調神、調心高度協調統一形成的,也就是說功夫是調身、調息、調神、調心的集合體,它體現在每個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功夫,並通過不斷修煉,最終達到最高境界。

㈢ 太極內功心法怎麼練

拳架開時呼氣,收攏時吸氣,才符合陰陽之道。
舌頂上頜,心靜如水,神意歡快。

㈣ 求太極打坐方法及內功修煉,最好普通話.謝謝大家!

太極的站樁要領是和太極拳練法的內在要求是一樣的只不過是一個靜一個動吧了,我有一套太極內功架練法和我的表演有這個愛好一起交流。

㈤ 太極拳內功修煉!

現在練習太極拳,不可能像過去一樣,朝夕不離師父.大多數人只能通過學習班或者大夥集中在一起來學習太極拳,頂多老師給你個別指導一下要領。也有個別人緣份好的,遇上一個好老師,單獨教練。目前大致有五種太極拳的練法供朋友們參考。

第一種、練習拳架。主要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看上去要舒展優美。確切點叫「太極操」。這是一種初學狀態;

第二種、練推手。主要以各種用力技巧為主。領會如何松肩、松腰、松胯,如何沉肩墜肘,如何手上不用勁而以腰為軸帶動,用上周身的勁,如何引進落空,如何氣沉丹田,如何棚履擠按等。這比第一種練法上了一個層次;

第三種、練習散手。練習拳架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每個動作的技擊格鬥含義,也就是說直接練習太極散手。要有相當武功底子的人練習才事半功倍。這比第二種練法提高了一步;

第四種、神意氣的練法。以內氣運行線路為主要的練習途徑,強調意念的配合。是在拳架練習到純熟後,進入相忘境界,在意勢導引下,陰陽相隨的,練習方法。練習太極拳練到頭腦裏什麼都不需要記憶,手腳的活動好像是自己在動。這種感覺既為"相忘"境界,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有詩雲:「行拳如在白雲中,人自無心拳亦同,月透白雲雲影白,白雲明月任西東」。這是第五種練習方法的開始。

第五種、先天的練法。神意氣的修煉畢竟還是後天的東西。道家所謂「心死則神活」,不著任何後天意念,先天的東西自然就能出來,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一定要能靜下心來,才能進行這方面的修煉。 拳架謂之毛,推手謂之皮,技擊謂之肉,神意氣謂之骨,先天真意謂之髓。一般來說,普通人易得其毛,性情溫和者易得其皮,豪邁之人易得其肉,文人墨客多嗜好其骨,慧根深者可得其髓。

太極拳的五種練習方法確切一點,也可以看成五種必須經過的階段,它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希望不會讓朋友們產生誤解!願天下修習者真正練出太極神功,應物處世:自然而然、適應百態、化解千般、包容萬物、和諧平衡。

㈥ 太極拳內功怎樣練

太極拳只有勁,沒有所謂的內功。
武俠小說可以看,但記住只是小說。

㈦ 如何練就太極內功強大暴發力

太極真傳秘訣:!——馬權友傳授太極秘訣 太極拳是中國國粹,世人稱為「東方芭蕾」。它有防身和健身的作用,防能御辱,健能養生。提到防身,筆者要談談練到什麼程度才可以防身。應該說,要練出太極內功強大暴發力! 人們常說太極拳「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這種說法不全面,或是人雲亦雲,只說出了太極拳實戰中的一方面,而更能展示太極內功的卻是「硬打硬進無遮攔」的強大暴發力!有這種內功暴發力,實戰中何懼之有?平時,經常有練了多年太極拳的人找我推手,我都以「不會」,婉言謝絕。為什麼?其實,如果你有功夫,那麼你會看出對方有無功夫,或功夫多大。有人自命不凡,其實一看,他連胯都沒有開,太極動作還沒有達到「襠走下弧」,腳下沒有生根,更不用說身上的力深入地下了。我通過20多年練太極拳、悟太極拳,再加上太極金剛王西安大師的指點,身上有一定的內功。沒有內功的人與有內功的人怎麼推手?有內功的人稍微用力一抖,沒內功的人就可能受不了。這不是危言聳聽。我在傳授學員太極拳時,有的學員曾在接受我傳太極拳以前,就練過多年武術了,也總想試試我這個老師的功力。沒辦法,我看到自己學員的迫切心情,只好用三、四分力量對付他們了。就這樣,學員們還是被我打飛,痛苦的受不了,只好規規矩矩地學拳了。同時,我也答應他們將來會教他們太極散手的。 練到有太極內功這一步,是不容易的,必須有悟性。如果有名師指點,那自然更好了。練出太極內功暴發力,正像一本古書秘籍,太極神奇,古人所言不虛!不是古籍詭秘,是你沒有弄通,不是古籍迷信,是你不信,不是古籍沒用,是你不用,不是古籍太深,是你理解太淺,不是古籍太老,是你太幼稚了! 只要能堅持苦練,不懈耕雲,總會有收獲。人常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終有成功之日。時時太極念,舉手就練拳,不怕熱,不怕冷,不怕雨,不怕風,沒有練不成的。現就將自己修煉出太極拳內功,產生強大暴發力的過程總結如下,以便自己更好地體會太極拳或傳授他人正宗內功太極拳。 太極內功強大暴發力產生的每個過程: 第一步:從基礎開始練就丹田力。 太極拳不分你我,不分種類,各門各式太極,它們的拳理是相通的,都能產生內功暴發力。練拳時一定要放鬆,一定要有意念引導。放鬆就是:頭上頂、肩下垂、肘下窄、氣下沉、松兩胯、腳趾叉開抓地。有一種全身沒分量的輕靈感覺,但腳用力往下踩,後跟要實。這樣才有根基,所謂的「有根」莫過於此。但放鬆不是鬆懈,手臂要有一種沉重感,沉甸甸的,越沉,說明你越松。可以這樣理解,鬆懈如不用的鞭繩,正常的松如同甩上力的鞭繩,柔中有彎卻有剛性的力度。意念引導是:打拳沒人似有人,好像你的前面有人和你實戰,你用每招每勢去應對對方的招法。這樣練下去,丹田就會逐漸有氣感。如果再加上時常地站樁,那麼效果會更好。若是有太極名師指點,那太極內功的產生就如同虎添翼了! 經過上一步的鍛煉,我們在實戰中就有了一定程度殺傷力的資本,但是產生的內力還在丹田,要想法把丹田之氣運到四肢才行。丹田(骶骨)是人體的總重心所在,就像一個圓的圓心。人的整體勁力皆由骶骨發出,下一階段的練習,就要體會內力由中心向梢節傳導的感覺。所有運動都以總重心為圓心,做陰陽、左右、前後、上下的圓形旋轉運動。這樣,我們就找到了修練太極功力的關鍵所在,再通過進行樁功訓練,使周身骨架筋經貫通,也就是有些人所說的打通大小周天,用丹田之氣帶動雙臂陰陽舞動,「牽動往來氣貼背,實戰格鬥任揮灑! 第二步:脊柱和後腰力的產生 當丹田氣產生後,就要開始鍛煉脊柱的力量,將丹田之氣通過「小周天」將氣提上來,再過肩,送到脊柱和後腰,讓後背和後腰產生膨脹氣,壯實後腰。此勁出自丹田,一旦練出,終身不退。脊柱力是整體力傳遞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鍛煉脊柱時意念應始終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內在能量達到協調貫通,讓意念與身體相隨,形神合一.這才開始進入中國武功的大門,為以後的功力發揮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步:周身整體力的產生 只有周身整體力的產生,你打的太極拳才能稱得上登堂入室。那麼周身整體力指的是什麼呢?「周身整體力」上身後,就具備了實戰的功力!周身整體力要體現:「雞腿」、「龍身」、「熊膀」、「豹頭」、「鷹爪」、「雷聲」的威猛。「雞腿」是說通過練習太極拳,松胯而襠走下弧,產生強有力的腿功;「龍身」是指腰部要有游龍舞腰擺尾之內力;「熊膀」意在練就結實的臂膀,就如鞭子把柄,通過正確練習太極拳使背部慢慢變地如同鋼板一樣堅實,斜方肌與背闊肌向兩前側拉伸,肩胛下沉橫開,含胸拔背,背圓胸實,兩肋鼓脹,氣血充盈,貫注周身。當周身之氣膨脹和收縮時,便使內力有極大的彈性和暴發力;「豹頭」要求拳練到頭頂藍天,脖如立柱,結實堅挺,勁力從腳下直貫頭頂;「鷹爪」顧名思義,說明通過太極拳練習,氣貫手指,手有鷹爪一樣力度;「雷聲」指在發力時發出的自然哼哈之聲,如雷響,氣貫山河。陳式太極拳猶為如此。特別指出的是,練習陳式太極拳必須運用好呼吸,用好了就會下沉放鬆,產生極強的暴發力。所以,陳式太極拳實戰能力非常強。但千萬要注意不能憋氣,也不能讓氣填胸,這樣會產生氣結,傷身體的。 第四步:產生肢體稍節力 產生整體力後,要通過整體骨架貫通,筋力連結,氣貫周身,將氣力送到手臂,產生抖彈力。這種抖彈力是從松胯下沉,地面給我們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再從腳底到腿,再由腿到腰,貫通周身,通過丹田,全身發緊,瞬間產生極強的暴發力,再傳遞到手臂或腿腳,形成強有力的攻擊力。這一步驟的目的就是通過松開肩關節,練出小臂的松沉力,實戰時手臂如同一條鋼鞭抽出去。全身發緊就是整體混元勁產生的表現,唯有松之極,才能緊之至,並力之大。這種力量打出來,血肉之軀根本無法承受。以上就是我自己產生內功暴發力的體會,我之秘訣,為已服務。人之不同,謹供參考。

㈧ 太極內功如何修煉

①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極拳的要求如下: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松軟;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腰——向下松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胯——松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穩健扎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㈨ 太極拳練習者怎樣練內功

太極拳運動必須配合呼吸,但剛開始太極拳鍛煉時就著意於呼吸,反倒使動作僵硬,呼吸急促。只有進行專門的呼吸練習,形成自動的呼吸程式,自能和動作相配合。調息練習要求呼吸加深加長,肺活量增加,體內得到更多的氧氣供應。逆腹式呼吸對內臟器到按摩的作用。

練太極拳如何呼吸:

呼吸是太極拳的重要內容。關於太極拳的呼吸,各家論述不一樣,如有的強調「氣沉丹田」,有的主張「腹式呼吸」等。但概括起來基本上有兩種呼吸方法,一是自然呼吸,二是拳式呼吸。自然呼吸就是不要過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動作的配合問題,在做好拳勢動作基礎上,呼吸以自然、舒服為宜,你覺得舒服了,就對了。長此以往,呼吸自然就和動作配合上了,這實際上是以動作來調節呼吸。這種辦法的前提是動作要准確,要合乎規格,要規范,對動作要求比較高。拳勢呼吸就是有意識地將呼吸和動作結合起來,呼吸的長短和動作的過程相聯系,呼吸的吐納也和動作的開合曲伸相關聯。一般是動作外展為呼,內收為吸;動作沉降為呼,提升為吸;發勁時為呼,蓄勁時為吸。不管哪種呼吸,基本要領都應是細、勻、深、長。
練太極拳如何心靜

練太極拳最重要的原則是"心靜用意"。這指的是在運動時,思想集中心神專一,意識不斷地指導動作,並且靈活變換,使任何動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沒有顧此失彼的亂動。這個原則應該始終貫串在整個練拳過程之中。

(一)用意指導動作

練太極拳時,未動之前,端正姿勢,呼吸自然,存想丹田臍下小腹部,屏除雜念,處於一種無思無慮狀態。自覺全身安排妥當,已經心靜氣和,然後開始動作。既動之後,全神貫注地不斷用意來指導每一動作的正確性、連貫性和圓活性,動作過程中內部與外形的開合虛實和旋轉變換務求上下相隨,內外合一,意想勁到,動必合法。

太極拳家把精神鍛煉和肉體鍛煉看作同樣重要,甚至把前者看得更為重要,提出了"用意不用力"的最高原則,使所有動作在意識連續貫注下輕輕運動,不使拙力,從而提高鍛煉的效果〔這個"心靜用意"的原則,太極拳家稱作"練意",結合"練氣"(腹式呼吸)、"練身"(運動肢體內外),構成了太極拳鍛煉方法上意識、呼吸、動作三者密切結合的整體性和內外合一性,成為一種優越的拳術〕。

練太極拳所以能夠治療各種慢性病,能夠增強體質和使精神煥發,保持工作能力和延長壽命,其根本原因首先在於"靜中觸動動猶靜"的原則對人體所起的良好作用。

練拳時"心靜用意",要像做氣功時"入靜"一樣,全部精神要用到動作上去,引導著動作,做到"意動形隨"。例如,手向前按時,先要有向前按的想像,動作即行跟著前去;意欲沉氣,就要有氣沉到腹腔深處的想像。意不中斷,動作也不中斷,這就是用意引導動作的練法。這種練法會使練習者本人感到意趣環生,會使旁觀者看來,動作顯得柔和優美,好像行雲流水,風吹楊柳那樣自然、活潑。

初學太極拳時,由於邊想邊做,動作上往往顧此失彼,精神容易緊張,經過一段練習時間,等到動作熟練以後,思想就容易專一,心意自然會靜下來,並且越練越寧靜。太極拳功夫深,練得非常寧靜的,當表演時,純靜專一,氣勢騰挪(虛靈活潑預動之勢),精神靈動,一片神行,可以把觀眾的情緒安定下來,全場肅靜,專心欣賞。有些人在練拳時把"心靜"練成閉目養神的半睡眠狀態,動作鬆懈隨便,沒精打采,並且把練拳套的時間無限制地延長,也就是把靜坐功運用到太極拳行功內來了,這和練太極拳"靜中觸動動猶靜"、提起精神、一氣呵成等要求是不符合的。

(二)練太極拳多年後的內體感覺

如果能夠認真做到心靜用意,長年堅持練太極拳,則會使有關部位的神經都處於一定程度的興奮狀態,導致氣血循環加速,經膜和毛細管擴張,開頭會出現發熱、發脹或出汗,手指肚平時比較飽滿。進一步會出現有如螞蟻爬行般的刺癢感覺;手足運動時有如以小棍撥水似地簌簌抖動的內體感覺;運動時手指肚似有無數針尖往外發射的感覺,會陰、湧泉等穴位和小腹部有震動和沖擊的感覺。另外,隨著動作的伸縮旋轉,腹腔內氣流咕咕作聲,旁觀者也可以聽到。這些暢通氣血的現象會逐漸消失。經歷這些暢通生理現象以後,逐漸會清除這種景象,但是其後練拳的興趣更濃,體內融融和和,體會到有空松圓活的意趣,時常感到有另一番意味,練拳就欲罷不能了。上述種種反應不可追求,練到一定功夫自然會產生,而且因人而異。有的人就沒有反應;如果勉強追求,會有流弊的。

練太極拳如何由內及外:

太極拳以練內為主,向來有"重意不重形"的說法。但這是對功夫較深者專向靜處練習而說的。傳統的練法是"始而意動,繼而內動,然後形動",是內動導外形,外形合內動,由內及外,以外引內,最後做到內外合一,表裡一致,"一動無有不動"。武禹襄拳論說"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李亦畲拳論說"緊要全在胸中腰間運化,不在外面";陳鑫拳論說"外之所形,莫非內之所發";陳發科說"內不動,外不發"。這些話都是說的"由內及外"、"內外合一"的鍛煉方法。

內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內臟、肌肉的動向安排,二是內氣的流轉貫注,都是用意來指揮的《十三勢行工歌》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武禹襄解釋為"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軀使"。這都是內動支配外形的明確規定。中醫理論認為氣血兼顧,以氣為主,認為形體之能抗拒外力,百節之能屈伸活動,是"氣之充也";認為血的化液濡筋,成髓養骨,也是依靠氣的動力。太極拳以調和氣血、暢通經絡為功能,以纏繞圓轉的螺旋纏絲勁、抽絲勁的技擊方法為應用,其由內及外的鍛煉方法,各式太極拳家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現代教授太極拳者大都只講外動,通常只籠統地說"以意識引導動作",對於內動的方法,則略而不詳)。茲綜合陳、楊、武三家的內動導外形的方法,試舉例以明之。

在"心靜用意"、"身正體松"、"舉動輕緩"、"動作弧形"、"上下一條線"等原則下,動作欲向何處,內部即先作好安排。在頂勁領好,樁步穩當之際,如意欲左旋邁步,則眼神先去,直射平視,脊骨節節松沉,胸腹內部先微微右轉(眼隨意動,身隨眼動),同時緩緩吸氣,臍下小腹微內收,右側胸肌向下松沉,右側腰部倍覺充實,右腰隙(即內腎)下抽落實,似乎托起左側腰隙;胯根撐開,右胯根微向內抽,松胯屈膝,逐漸坐實右腿,成右實左虛之勢,是為吸、為合、為蓄。使腰部充實,而內勁由兩腹側向腹前匯集於一點。然後,右胯再微向下沉,左足輕緩地向左前方邁出,步隨身轉,隨即緩緩呼氣,兩胯根更撐開,兩膝蓋向左右分向前挺(膝蓋不宜超過足尖)。隨著重心逐漸左移,左側胸肌向下松沉,左側腰部漸覺充實,而其中內勁有弧形向前上折射之意,兩肩中間骨節仍微微鼓起,腰脊命門穴則向後勃,而脊骨根有向前上翻之意,使上下前後有對拉勻稱之意。逐漸坐實左腿,呼氣時部分氣呼出,部分"氣沉丹田",形成小腹自然外突,是為呼、為開、為發。這時,左右胸肌隨著松沉,牽動著內勁,隨著呼氣,有"外往前合"之意。小腹部兩側的內勁弧形向腹前中線匯合於一點,與眼神和手的動向相一致。完成這些一吸一呼、一蓄一發的動作,接著又緩緩吸氣,使氣聚於臍下,腹部內收;左胯根微向內抽,左腰隙下抽落實,似乎托起右側腰隙,隨著右足提近左足旁,又緩緩呼氣,小腹逐漸外突,成左實右虛之勢。脊柱和左右胸肌隨著松沉,胸兩側肋骨仍是節節松沉,有外往前合之意,氣沉小腹,其中內勁由小腹兩側向腹前正中線折射,焦點集中於一點。肛門微緊收,成"吊襠"之勢,這是又一個吸呼、蓄發的動作。這種內部的上下、左右虛實互換,也是陰陽相濟、陰陽互為其根的具體運用。胸背部分始終要保持含胸拔背的姿態。吸氣時小腹內收,呼氣時部分呼出,部分氣下沉於小腹部。吸氣為四梢"勁回歸丹田",呼氣為"氣沉丹田"、"勁貫四梢"(四梢為兩手兩足尖端),通過旋腰轉脊,節節貫串地使丹田勁上行者由旋腕轉膀而達於手尖,下行者由旋踝轉腿而達於足尖。在動作過程中,尾閭始終正中地托起丹田(小腹部分),脊骨根向前對准胸腹部中央一條垂直線,脊骨根有前送上翻之意。動作欲向何處,脊骨根立即對向何處,對動向起到舵手作用(應用在推手,開呼為發勁,打放;合吸為蓄勢,走化)。隨著動作的一開一合,腹式呼吸的一呼一吸,內臟輕微地做上下左右大小不等的弧形活動,可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氣血沿著經絡、血管系統活潑流轉,外部的形態,手足的變換,隨著內動而運動。周身在運轉過程中在不同角度上保持中正,協調平衡,加強合力作用。前進後退,左旋右轉時,肩節始終對准胯節,兩乳對准兩肚角,齊進齊退,身法自然端正,上下也自然相隨。這種內勁率外形,"由內及外"的練法,關鍵在於腰脊命門穴的主宰作用和左右腰腎的抽換來支配全身內外動作的協調,無止境地越練越細致。
看你也喜歡太極,給你個網址:http://www.wdgf.com/index2.htm

閱讀全文

與太極內功修煉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整形機使用方法 瀏覽:183
電腦庫管使用方法 瀏覽:317
怎麼按摩去皺紋的好方法 瀏覽:825
濕疹土方法治療 瀏覽:539
手機連電腦投屏方法 瀏覽:498
快速除油漬的方法 瀏覽:782
野生間質瘤二次手術治療方法如何 瀏覽:978
那種方法英語怎麼說 瀏覽:721
手電筒鑽安裝螺桿方法 瀏覽:362
低喉位唱歌技巧和方法 瀏覽:301
男人得黴菌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677
啞鈴舉臂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727
貼小紅花的正確方法 瀏覽:272
二手手機價格計算方法 瀏覽:444
灰指甲治療最快方法小竅門 瀏覽:971
城市洗浴中心熱水有哪些方法 瀏覽:457
度假的簡單方法 瀏覽:20
分子生物學方法應用於生態學研究產生了 瀏覽:687
快速解酒的方法按摩 瀏覽:271
銷售簡單的方法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