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章門按摩手法指的是什麼
章門按摩手法指的是用雙手手指指端按壓章門穴位,並且做環狀運動。每日2次,每次2分鍾。按緩章門可解腹痛,腹脹,腸鳴,泄瀉,嘔吐,神疲肢倦,胸脅痛,黃疸,痞塊,小兒疳積,腰脊痛等病症產生的病痛。
㈡ 章門穴是在腰部一個坑裡嗎
位於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位置解剖: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有肋間動脈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間神經;右側當肝臟下緣,左側當脾臟下緣。
2
/3
【按摩章門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疾病:腹痛,腹脹,腸鳴,泄瀉,嘔吐,神疲肢倦,胸脅痛,黃疸,痞塊,小兒疳積,腰脊痛。
人體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蕁麻疹、組織胺過敏症;配天樞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脹、痞塊、脅痛、泄瀉、消瘦;配腎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門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陽谷穴、氣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腎炎。
㈢ 按摩章門穴的方法是什麼
章門是八會穴中的臟會,故雖屬足厥陰肝經之穴,而腎病亦可用之。章門穴性為理氣疏肝,和胃定痛,一般用於嘔吐,泄瀉、腹脹,腸鳴,腰背脅肋痛等證。但也可用於陽痿、滑精、虛勞的治療。本穴位於腋中線,第11浮肋游離端之下際處。
按摩時,取坐式、用中指在章門穴上作環形轉動,動時不要帶動皮膚,以微酸脹為度,時間3分鍾,此為摩法。或用雙手拇指壓在兩穴上用力相對擠壓,力度以酸痛為度,時間1分鍾。
㈣ 肝膽的穴位如何按摩
肝膽按摩主要集中在肝經和膽經的諸多穴位上面,對於不同病徵的肝病和膽病,按摩的方法和穴位也是大有區別,對症下葯,對症按摩,這也是中醫的精髓所在。
保健肝膽按摩法:
揉肝膽:3分鍾左右。手法:在肝區域用手掌順時針方向,由小到大輕柔按摩,再用手掌逆時針方向,由大到小輕柔按摩,此為一次,反復做三十次左右。
推胸腹:2分鍾左右。手法:用手掌沿腹正中線,從劍突向下,往臍部推摩,反復做二十至三十次。 推肝俞、膽俞、脾俞、腎俞:3分鍾。手法:用手掌沿背正中線兩側旁開1.5寸,由第十二胸椎棘突向第六胸椎棘突往上推摩。
此法具有下列作用:疏通經絡;調整氣血;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肝膽,增強肝膽功能;恢復肝膽狀態正常 ;調節增強消化功能;調養消化系統。
注意事項:
揉肝膽、推胸腹取仰卧位,推俞穴取俯卧位;
手法要輕鬆柔和,動作要不急不緩,協調有序 ;???
肝膽區域有疼痛時,手法更需輕鬆柔和,並要加強交流,邊輕松交流邊推拿按摩; ?? ?
要將沐浴露經推拿按摩滲透於肌膚深層,使其發揮作用。
按摩肝膽理氣機法:
用拇、食、中三指撮捏右季肋部皮膚,自上而下進行捻動,反復操作3分鍾。 張掌,一手掌或兩手掌重疊,按放在右季肋部,自右向左橫擦3分鍾,使局部皮膚發熱。
本法能直接作用於肝臟和膽囊,而加強肝膽的疏泄功能,使氣機調暢,氣血和調,經絡通利,情志調暢。 注意事項:
⒈捻時要用手指腹部,對稱用力,做搓轉活動,邊捻邊移動位置。
⒉配合點按背部肝俞穴和膽俞穴,效果更好。
肝膽疏泄按摩
泄膽
後腰外側,腎下無肋處,上連腎中,下往外側,沿髖骨、大腿外側直下膽經絡。按摩,拇指按住後腰肋上酸軟點,順逆時針揉,沿經而下,一路揉動,直到髖骨,用拇指按揉環跳穴、大腿外側、膝頭縫隙。膽經絡脹,後肋隱隱作痛,一會即有排泄之意。 本法應對肝腎不足,膽汁淤積,無力推動,借按摩引動肝腎行氣,鼓舞膽經絡分泌之功效。 舒肝
前肋,劍突前豎徘兩指處,右手叉腰,左手沿右小腹外側來回揉動按摩18次。完成後,換左手叉腰,右手沿左小腹外側來回揉動按摩18次。 這樣按摩,經絡氣沿肝經絡引動到大敦穴。同時也可以體驗到小腹沿肝經絡一線,虛寒,隱隱不適。來回上下按摩。肝氣條達,腹部一線變粗,變深。眼部反應,太陽穴氣往外鼓動,從側角清透而出。手三焦經絡反應,頭目清晰,一身和煦。然後內臟行氣。 平衡
按摩日月穴,平衡氣血。右手叉腰,左手按摩右日月穴,按照從左到右的逆時針方向按摩。18次之後,換左手叉腰,右手按摩左日月穴,順時針揉按。內心保持溫和狀態,溫和的情緒,平靜的身心,體驗各經絡行氣。也是內驅虛寒,外透邪熱的過程。 歸原
一身平和之後,用手背交替揉命門。先左手順時針,後右手逆時針。各九次。
按摩治療脅痛
脅痛是指一側或兩側脅肋疼痛而言,系病人的一種自覺症狀。由於肝居脅下,膽附於肝,肝膽之經脈循行於兩脅,故脅痛的發生,多與肝膽疾患有關。如《靈樞。五邪篇》上說「邪在肝,則兩脅中痛」。《素問。藏器法時論》也說:「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
肝氣郁結者
主證兩脅脹痛,痛無定處,並常因情緒波動而增減,胸悶不暢,時欲太息,食減,苔薄,脈弦。分析肝喜條達,主疏泄,情志不暢,則氣郁不舒,肝失條達,故見脅肋脹痛,並隨情志波動而增減;氣滯則胸悶不暢,時欲太息,太息則郁悶略散,而覺胸悶緩解;肝氣乘刷,脾失健運,故食少。苔薄脈弦,是肝鬱之徵象。
選穴肝俞、膽俞、章門、期門、肩井、環跳、陽陵泉、絕骨、太沖。可重用推揉背腰利氣法,搓擦痛點化瘀法,推揉胸脅疏肝法,攏揉脅下柔肝法,配用遠端取穴利膽法。
瘀血停著者
主證脅肋刺痛,痛處不移,痛甚拒按,晚間尤重,或脅下可見痞塊,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沉澀。分析肝病日久,瘀血停著,絡痹不通,氣血不暢,故脅肋刺痛,痛處不定;瘀血積聚,故入夜痛甚。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沉澀,均系瘀血停滯肝經,血氣不通的表現。
選穴肝俞、膽俞、陽陵泉、太沖。此型以葯物治療為主,可選用推揉背腰理氣法,推揉胸脅利肝法,遠端取穴利膽法,搓擦痛點化瘀法,對症處之。
肝陰不足者
主證脅痛隱隱,綿綿不休,頭暈目眩,虛煩少寐,口乾唇紅,舌紅苔少,脈沉弦細或細數。
分析:肝病日久,肝血虧耗,精血不足,致使血不養肝,肝絡失養,則見脅痛隱隱,綿綿不休;肝血虛,血不上榮,則見頭暈目眩;肝陰不足,虛火擾心,則虛煩少寐;口乾唇紅,舌紅苔少,脈弦細數,系陰虛內虛之徵。
選穴肝俞、三焦俞、章門、陽陵泉、絕骨、太沖。可重用推揉背腰利氣法,推揉胸脅疏肝法,推揉脅下柔肝法,配用搓擦痛點化瘀法。
若脅痛為經絡阻滯型,證見疼痛較重,痛扯肩背,走竄肋下,咳嗽痛劇,可重用以下推揉背腰理氣法,按顫痛點定痛法,還納扭挫抱抖法,以疏經通絡,理氣止痛。脅痛其他證型的治療,可根據兼證選用葯物,參考以下基本手法對症處理。
基本手法:
· 推揉背腰理氣法患者俯卧,醫者立於其側,兩手多指交叉或左右分推背部,以右脅肋為主,疊掌揉膀胱經內側線肝俞至三焦俞一段;側掌滾以上部位;雙拇指重疊分別揉右肝俞與膽俞,揉動緩慢,揉按交替,按壓沉穩,反復操作。
搓擦痛點化瘀法單掌或小魚際肌搓背部痛點,亦可用擦法和摩法,或用展形推。
· 壓顫痛點定痛法令患者深吸氣,醫者疊掌快速輕揉背部痛點,待患者呼氣時,作有節律地壓顫動作。
· 推揉胸脅疏肝法患者側卧,醫者立於其後,兩手自腋中線前後分推胸脅部,疊掌揉以上部位,以右側為主。
· 推揉脅下柔肝法患者仰卧,醫者立於左側,兩手交替推撫右脅肋下;然後,立於右側,疊掌推揉以上部位。
· 遠端取穴利膽法醫者雙拇指同撥陽陵泉、絕骨,按壓雙太沖。
· 還納扭挫抱抖法若患者為肋椎關節半脫位所致的肋間神經痛,可用抱抖法整復錯位,鎮靜止痛。令患者直立,兩手交叉抱於頸部,醫者立於其後,兩上肢環抱其雙肘,當其雙足離地時,作上下抖動,多可聽到上背部肋椎關節發出彈向。一般以每日作一次為宜。
㈤ 豐胸按摩視頻手法教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凹凸的身材,而豐滿的胸部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並非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現實中有很多人由於發育不良的原因或者是在哺乳等原因導致胸部偏小,這樣嚴重地影響到身材的比例,魅力和氣質也會大大地降低,而豐胸是解決胸部問題的唯一途徑。按摩豐胸就是其中的一種,按摩的時候,配合好的精油,促使荷爾蒙加量分泌,從而使胸部增大。
1、在手心倒入幾滴適量的精油,雙手摩擦,先用掌心的溫度溫熱,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精油更好的被胸部肌膚吸收,加速豐胸效果。
2、先將精油均勻的塗滿胸部,然後加以按摩,雙手五指張開,然後往上推,可以有效改善胸部下垂現象。
3、然後手指並攏,將胸部從側面往中間推,這個動作能有效改善和防止胸部外擴的現象。
4、將雙手按照一個在上一個在下的姿勢按摩一個胸部,隨著按摩的進行,可能會有乾的現象,隨時根據個人需要加滴精油。
5、雙手交替按摩胸部,這樣可以有效改善胸部外擴,還有豐胸塑形的作用。
以上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如何按摩豐胸的相關知識,而按摩豐胸的見效比較慢,需要大家長期的堅持,但如果想要快速安全的豐胸,可以選擇自體脂肪豐胸手術來達到效果,還可以減肥,一舉兩得。
㈥ 如何按摩章門穴
章門穴:位置在肋骨的邊緣處。這個穴位對婦女更重要。
怎麼找章門穴?把一隻手向上手心貼在臉上,下邊肘尖的位子就是章門穴大概的位置。「章」文章的章,古代就是指貴重的材料。「章門」就是貴重材料的門。什麼是人體的貴重材料呢?五臟是人體的貴重材料。這個穴位是連接五臟的門戶,這個穴位可以通達五臟,可以調節五臟的功能。按這一個穴位就可以調節五臟的協調了。章門穴是脾經的募穴。募捐的「募」是聚集起來的意思,章門穴把脾經的功能和氣血會聚集在這里。它是人體八大要穴之一。
章門穴的功能:可以調節五臟間協調,一舒肝健脾。二、防治婦科病。三、有減肥的功效。敲打這個穴位把肝氣郁結疏散掉了,把脾的功能增強了。大家知道脾是管運化的,管消化食物的,管生血的,所以你敲一個章門穴就可以舒肝健脾。對婦女來講可以防治乳腺增生。可以防治婦科的任何疾病,婦科都是走肝經這個通道的。為什麼有減肥的功效,因為敲打章門穴可以增減膽汁的分泌。膽汁分泌多了,消化功能就強了,它可以把多餘的脂肪消耗掉。所以這個穴位尤其重要。
㈦ 章門的准確位置在哪裡
章門穴屬足厥陰肝經,為脾之募穴,八會穴之臟會。章門穴的主治疾病為: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嘔吐等胃腸病證;脅痛,黃疸,痞塊(肝脾腫大)等肝脾病證。
人體章門穴位於側腹部,在第11肋游離端的下際。
穴位速取:側卧舉臂,從腋前線的肋弓軟骨緣下向前觸摸第十一肋骨游離端,在其下緣處即是。
章門穴的指壓小竅門:敲打章門穴可以增加膽汁分泌,用手按壓這個穴位有疏肝健脾,調氣活血的功效。
章門穴歸屬足厥陰肝經,有治腹痛,腹脹,腸鳴,泄瀉,嘔吐,神疲肢倦等作用。章門穴有降濁固土之作用功效,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經常按摩章門穴對治療腹痛,腹脹,腸鳴,泄瀉,嘔吐,神疲肢倦,胸脅痛,黃疸,痞塊,小兒疳積,腰脊痛等有良好療效。
㈧ 肝鬱氣滯按摩哪個穴位好
你好,肝鬱氣滯症是因為肝疏泄不及而致氣機郁滯,會出現情志抑鬱,胸脅脹滿、竄痛等症狀,你可以吃元胡止痛片配合局部穴位按摩進行治療,一般按摩肝腧、章門、足三里、中脘就可以了
㈨ 章門穴怎麼找
章門穴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就是。章門穴,別名長平,季肋,隸屬於足厥陰肝經。本穴物質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穴後,此強勁風氣停氣息,風氣如同由此進入門戶一般,故名。
章門穴在圖示位置:
章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本穴物質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 息,風氣如同由此進 故名。後章門名意與章門同,後是與脾經沖門穴的別稱前章門相對而言的。
(9)章門按摩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章門穴配穴舉例:
1、配梁門、足三里治腹脹;配內關、陰陵泉治胸脅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嘔吐 (《腧穴學》)。
梁門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針灸甲乙經》,梁門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主治納少、胃痛、嘔吐等胃疾,直刺0.8~1.2寸。
2、配足三里、梁門,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脹。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3、配內關、陽陵泉,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胸脅痛。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靈樞·經脈》,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心肌炎、心律不齊、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陽陵泉人體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膽屬陽經,膝外側屬陽,腓骨小頭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處經氣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陽陵泉」)又名筋會、陽陵、陽之陵泉;是足少陽之脈所入為合的合上穴,為八會穴之筋會。
4、配足三里、太白,有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主治嘔吐。
太白,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輸(土)、原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布有隱神經及腓神經分支,足背靜脈網,足底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的分支。主治胃痛,腹脹,嘔吐,呃逆,腸鳴,泄瀉,痢疾,便秘,腳氣,痔漏等。
㈩ 期門的准確位置圖和作用按摩方法是什麼
期門穴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正坐或仰卧位,自乳頭垂直向下推2個肋間隙(乳頭平第四肋間隙),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本穴。期門穴是肝經的募穴,具有疏肝瀉火、理氣解郁之效。
1、針刺沖門穴的方法:沖門穴直刺0.5-1寸,避開血管,腹股溝酸脹,可擴散至外陰部。
2、艾灸沖門穴的方法:沖門穴艾條灸10-20分鍾,沖門穴艾炷灸3-5壯。
3、按摩沖門穴的手法: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沖門穴,用力方向由內向外,每次30秒左右,每日可多做幾次。
(10)章門按摩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穴名的來源
期門。期,期望、約會之意。門,出入的門戶。期門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濕之氣由此輸入肝經。
本穴為肝經的最上一穴,由於下部的章門穴無物外傳而使本穴處於氣血物質的空虛狀態。但是,本穴又因其位處於人體前正中線及側正中線的中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