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計算土方回填的工程量
1.計算規則:建築場地原土碾壓以平方米計算,填土碾壓按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計算。
(1)室內回填:按主牆(厚度在120mm以上的牆)之間的凈面積乘以回填土厚度計算,不扣除間隔牆。
(2)基礎回填:按挖方工程量減去自然地坪以下埋設基礎體積(包括基礎墊層及其他構築物)計算。
2.有關說明
(1)填土碾壓每層填土(鬆散)厚度:羊角碾和內燃壓路機不大於300mm;振動壓路機不大於500mm。
2)土方體積:均以挖掘前的天然密實體積為准計算。
3)機械挖(填)土方,單位工程量小於2000m3時,定額乘以系數1.1。
(4)溝槽、基坑回填砂、石、天然三合土工程量按尺寸以立方米計算,扣除管道、基礎、墊層等所佔體積。
Ⅱ 如何根據施工圖紙計算土方工程量
將場地劃分為邊長10—40m的正方形方格網,通常以20m居多。再將場地設計標高和自然地面標高分別標注在方格角上,場地設計標高與自然地面標高的差值即為各角點的施工高度(挖或填)
習慣以「+」號表示填方,「-」表示挖方。將施工高度標注於角點上,然後分別計算每一方格地填挖土方量,並算出場地邊坡的土方量。
將挖方區(或填方區)所有方格計算的土方量和邊坡土方量匯總,即得場地挖方量和填方量的總土方量。
一、方格網計算土方工程量詳細講解
為了解整個場地的挖填區域分布狀態,計算前應先確定「零線」的位置。零線即挖方區與填方區的分界線,在該線上的施工高度為零。
零線的確定方法是:在相鄰角點施工高度為一挖一填的方格邊線上,用插入法求出零點的位置,將各相鄰的零點連接起來即為零線。
零線確定後,便可進行土方量計算。方格中土方時的計算有兩種方法,即四角稜柱體和三角稜柱體法。
二、舉例計算:
計算時先順地形等高線將各個方格劃分成三角形,每個三角形三個角點的填挖施工高度用h1、h2、h3表示。當三角形三個角點全部為挖或全部為填時,其挖填方體積為:
V=a2(h1+h2+h3)/6;
式中:a—方格邊長,m;
h1、h2、h3—三角形各角點的施工高度,用絕對值代入,m。
三角形三個角點有填有挖時零線將三角形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底面為三角形的錐體,一個是底面為四邊形的楔體,其錐體部分體積為:
V錐=a2h33/6(h1+h3)(h2+h3)。
(2)施工圖階段土方工程量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一、方格網計算土方工程量,四角稜柱的體積計算方法:
方格四個角點全部為填或全部為挖,其挖方或填方體積為:
V=a2(h1+h2+h3+h4)/4
式中:h1、h2、h3、h4—方格四然點挖或填的施工高度,均取絕對值,m;
a—方格邊長。
方格四個角點中,部分是挖方、部分是填方時,其挖方或填方體積分別為:
V1、2=a2/4×[h12/(h1+h4)+h22/(h2+h3)]
V3、4=a2/4×[h32/(h2+h3)+h42/(h1+h4)]
方格中三個角點為挖方(或填方)另一角點為填方時(或挖方)時,其填方部分的土方量為:
V4=a2h43/6(h1+h4)(h3+h4)
其挖方部分土方量為:
V1、2、3=a2(2h1+h2+2h3-h4)/6+V4
二、方格網規定土方工程量計算:
人工平整場地是指建築場地在±30cm以內挖、填土方及找平。挖、填土,厚度超過±30cm以外時,按場地土方平衡豎向布置圖另行計算。
平整場地工程量按建築物外牆外邊線每邊各加2m,以平方米計算。
建築場地原土輾壓以平方米計算,填土輾壓按圖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計算。
判斷關鍵依據:看挖的高度以及填的深度是否超過(>;h或=)300mm。
Ⅲ 土方開挖的工程量如何計算
開挖土方計算方法
1、清單規則:
①計算挖土方底面積:
方法一、利用底層的建築面積+外牆外皮到墊層外皮的面積。外牆外邊線到墊層外邊線的面積計算(按外牆外邊線外放圖形分塊計算或者按「外放圖形的中心線×外放長度」計算。)
方法二、分塊計算墊層外邊線的面積(同分塊計算建築面積)。
②計算挖土方的體積:土方體積=挖土方的底面積*挖土深度。
2、定額規則:
利用稜台體積公式計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積。 V=1/6×H×(S上+ 4×S中+ S下)計算土方體積(其中,S上為上底面積,S中為中截面面積,S下為下底面面積)。
S下=底層的建築面積+外牆外皮到挖土底邊線的面積(包括工作面、排水溝、放坡等)。 用同樣的方法計算S中和S下。
(3)施工圖階段土方工程量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土方開挖是工程初期以至施工過程中的關鍵工序。將土和岩石進行松動、破碎、挖掘並運出的工程。按岩土性質,土石方開挖分土方開挖和石方開挖。
土方開挖按施工環境是露天、地下或水下,分為明挖、洞挖和水下開挖分類。在水利工程中,土方開挖廣泛應用於場地平整和削坡,水工建築物(水閘、壩、溢洪道、水電站廠房、泵站建築物等)地基開挖。
地下洞室(水工隧洞、地下廠房、各類平洞、豎井和斜井)開挖,河道、渠道、港口開挖及疏浚,填築材料、建築石料及混凝土骨料開采,圍堰等臨時建築物或砌石、混凝土結構物的拆除等。
施工方案的編制在滿足設計要求、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和工期要求等條件下,通過技術經濟比較,進行施工方案的優化選擇。編制施工方案時,一般應考慮:
①開挖方式和施工方法能滿足開挖進度要求,與施工導流和混凝土澆築等前後工序相銜接,並滿足防洪和渡汛要求。
②根據水文、季節和施工條件,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快速施工,均衡生產。
③根據開挖工程規模、土石特性、工作條件、施工方法,選擇適用的施工機械設備,挖、裝、運、卸各項設備要合理配套。
④因地制宜,安排好交通運輸路線和施工總平面布置,以及風、水、電等系統。
⑤搞好土石方平衡調配,注意安排挖采結合、棄填結合,避免重復倒運。棄渣、棄土場地盡量少佔農田,並盡可能造地還田。棄渣要避免侵佔河道,避免阻礙行洪或抬高電站尾水位影響發電效益。
⑥做好施工排水措施,將妨礙施工作業和工程質量的雨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施工廢水排至場地以外,為工程創造良好的施工條件。
⑦按設計和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保證施工質量。對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流砂現象、邊坡穩定、隧洞塌方等,要進行技術分析,提出解決的措施。
⑧注意施工安全,按照安全、防火、環境保護、工業衛生等方面規程的規定,制定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3)施工圖階段土方工程量計算方法擴展閱讀:網路-土方開挖
Ⅳ 如何看圖紙計算土石方工程量
在平面地形圖紙上畫出要挖方的或要填方的區域及其挖的深度或填的高度、厚度。
依據圖紙進行計算。
(4)施工圖階段土方工程量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根據施工圖計算工程量的方法:
1、按順時針順序計算
以圖紙左上角為起點,按順時針方向依次進行計算,當按計算順序繞圖一周後又重新回到起點。這種方法一般用於各種帶形基礎、牆體、現澆及預制構件計算,其特點是能有效防止漏算和重復計算。
2、按編號順序計算
結構圖中包括不同種類、不同型號的構件,而且分布在不同的部位,為了便於計算和復核,需要按構件編號順序統計數量,然後進行計算。
3、按軸線編號計算
對於結構比較復雜的工程量,為了方便計算和復核,有些分項工程可按施工圖軸線編號的方法計算。例如在同一平面中,帶型基礎的長度和寬度不一致時,可按A軸①~③軸,B軸③、⑤、⑦軸這樣的順序計算。
Ⅳ 路基土石方量如何計算
用橫斷面面積計算 計算方法有積距法、坐標法、幾何圖形法、數方格法、求積儀法等,通常採用積距法和坐標法。
1 積距法:
即將斷面按單位橫寬劃分為若干個梯形和三角形,每個小條塊的面積近似按每個小條塊中心高度與單位寬度的乘積:Ai=b hi
則橫斷面面積: A =b h1+bh2+bh3+… +b hn =b∑ hi
當 b = 1m 時,則 A 在數值上就等於各小條塊平均高度之和 ∑ hi 。
2 坐標法:
若已知斷面圖上各轉折點坐標(xi,yi), 則斷面面積為:A = [∑(xi yi+1-xi+1yi ) ] 1/2
坐標法的計算精度較高,適宜用計算機計算。
土石方數量計算:路基土石方數量在工程上通常採用近似方法計算。
1.平均斷面法
即假定相鄰斷面間為一稜柱體,則其體積為:V=(A1+A2)
式中:V — 體積,即土石方數量(m3);
A1、A2 — 分別為相鄰兩斷面的面積(m2);
L —相鄰斷面之間的距離(m)。
公路上常採用平均斷面法計算,但其精度較差,只有當A1、A2相差不大時才較准確。
2.稜台體積法
當A1、A2相差較大時,則按稜台體公式計算:V= (A1+A2) L (1+ )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此方法精度較高,應盡量採用。
(5)施工圖階段土方工程量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下列數量應由施丁組織設計提十,並人路基填方數量內計算。
1、清除表土或零填方地段的基底壓實、耕地填前夯(壓)實後,回填至原地面標高所需的土、石方數量。
2、因路基沉降需增加填築的土、石方數量。
3、為保證路基邊緣的壓實度需加寬填築時,所需的土、石方數量。
軟土地基處理。
1、袋裝砂井及塑料排水板處理軟土地基,工程量為設計深度,定額材料消耗中已包括了砂袋或塑料排水板的預留長度。
2、振沖碎石樁的工程量為設計樁長,定額中不包括污泥排放處理的費用,需要時另行計算。
3、土工布的鋪設面積工程量為錨固溝外邊緣所包圍的面積,包括錨同溝的底面積和側面積。定額中不包括排水內容,需要時另行計算。
4、路基墊層的工程量為設計體積。
5、拋石擠淤的工程量為設計拋石體積。
路基工程定額不包括下列工程項目,需要時可採用《公路工程預算定額》中的有關項目。
1、人工挖(或開炸)多年凍土。
2、舊路刷坡、幫坡、檢底。
3、木樁填石護岸。
4、灰漿抹面護坡。
土石方工程專業承包企業資質分為一級、二級、三級
承包工程范圍:
一級企業:可承擔各類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二級企業:可承擔單項合同額不超過企業注冊資本金5倍且60萬立方米及以下的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三級企業:可承擔單項合同額不超過企業注冊資本金5倍且15萬立方米及以下的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平整場地及輾壓工程量,按下列規定計算:
1、人工平整場地是指建築場地在±30cm以內挖、填土方及找平。挖、填土,厚度超過±30cm以外時,按場地土方平衡豎向布置圖另行計算。
2、平整場地工程量按建築物外牆外邊線每邊各加2m,以平方米計算。
3、建築場地原土輾壓以平方米計算,填土輾壓按圖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計算。
判斷關鍵依據:看挖的高度以及填的深度是否超過(>;h或=)300mm
挖管道溝槽按圖示中心線長度計算,溝底寬度,設計有規定的,按設計規定尺寸計算,設計無規定的,可按表A1-5規定寬度計算。
註:
(1)按上表計算管道溝土方工程量時,各種井類及管道(不含鑄鐵給排水管)介面等處需加寬增加的土方量不另行計算,底面積大於20m2的井類,其增加工程量並入管溝土方內計算。
(2)鋪設鑄鐵給排水管道時其介面等處土方增加量,可按鑄鐵給排水管道地溝土方總量的2.5%計算。
人工開挖基坑、基槽的安全要求
1、人工開挖時,作業人員必須按施工員的要求進行放坡或支撐防護。作業人員的橫向間距不得小於2m,縱向間距不得小於3m,嚴禁掏洞和從下向上拓寬溝槽,以免發生塌方事故。
2、施工中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溝內,以免邊坡塌方。
3、在深坑開挖時,要保持坑內通風良好,遇有可疑情況,應該立即停止作業,並且報告上級處理。
4、開挖的溝槽邊1m內禁止堆土、堆料、停置機具。1—3m間堆土高度不得超過1.5m,3—5m間堆土高度不得超過2.5m。
5、開挖深度超過2m時,必須在邊沿處設立兩道護身欄桿。危險處,夜間應設紅色標志燈。
6、開挖過程中,作業人員要隨時注意土壁變化的情況,如發現有裂紋或部分塌落現象,要立即停止作業,撤到坑上或槽上,並報告施工員待處理穩妥後,方可繼續進行開挖。
7、人員上下坑溝應先挖好階梯或設木梯,不得從上跳下或踩踏土和壁及其支撐上下。
8、在軟土和膨脹土地區開挖時,要有特殊的開挖方法,作業人員必須聽從施工員的指揮和部署,切勿私自作主、冒險蠻干,以免發生事故。
Ⅵ 土石方工程的工程量計算規則是什麼
(1)土方體積均以挖掘前的天然密實體體積計算(另有註明者除外)。如為鬆散土方者,按以下規定處理:普通土折松方乘以系數1.2;堅土折松方乘以系數1.25。
(2)平整場地及碾壓工程量,按下列規定計算
1.人工平整場地是指建築場地挖、填土方厚度在±30cm以內及找平。厚度超過±30cm時,其全部土方工程量按挖土方相應定額計算。
2.平整場地工程量按建築物外牆外邊線每邊各加2m,以平方米計算。
3.建築場地原土碾壓以平方米計算,填土碾壓按圖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計算。
(3)挖掘溝槽、基坑土方工程量,按下列規定執行
1.溝槽、基坑劃分:凡溝槽底寬在3m以內,且溝槽長大於槽寬3倍以上的為溝槽;溝槽長小於槽寬3倍,且基坑底面積在20平米以內的為基坑。凡溝槽寬度在3m以上,坑底面積在20平米以上,均按挖土方計算。
2.計算挖溝槽、基坑、土方工程量需要放坡。
3.挖溝槽、基坑需支擋土板時,其寬度按溝槽、基坑底寬單面加10cm、雙面加20cm計算;擋土板面積按槽、坑垂直支撐面積計算。
4.挖溝槽長度,外牆按中心線長度計算,內牆按基礎底面之間凈長線長度計算,內外凸出部分(垛、附牆煙囪等)體積並入溝槽土方工程量內計算。
5.人工挖土方、槽坑鑿石方深度超過消耗量標准子目規定深度的部分工程量,按每米摺合水平運距7m計算人工運輸,按運距每增加20m的項目增加人工。
6.溝槽、基坑深度按槽、坑底面至室外地坪深度計算;地溝按溝底至室外地坪深度計算。
7.管道介面作業坑和沿線各種井室所需增加開挖的土、石方工程量按管溝槽全部土石方量的2.5%計算。
8.獨立基礎、條基、管溝土方工程量在300m3以內的,執行人工挖槽坑土子目;工程量在300m3以上的按槽坑小挖機挖土佔70%、人工挖佔30%計算。
(4)岩石開鑿及爆破工程量,區別石質按下列規定計算
1.人工鑿岩石,按尺寸以立方米計算。
2.爆破岩石按尺寸以立方米計算,其溝槽、基坑寬允許超挖量(基底不計),按被開挖坡面面積乘以如下數值以立方米計算:Ⅲ級岩體,200mm;Ⅱ、Ⅰ級岩體,150mm;超挖部分岩石並入岩石挖方量之內計算。(5)回填土區分夯填、松填按回填體積並依下列規定,以立方米計算
1.溝槽、基坑回填體積以挖方體積減去設計室外地坪以下埋設構件(包括基礎墊層、基礎等)體積計算。
2.房心回填土按回填的面積乘以回填土厚度計算。
(6)土方運距按下列規定計算
1.推土機推土運距,按挖方區重心至回填區重心之間的最短距離計算。
2.鏟運機運土運距,按挖方區重心至卸土區重心加轉向距離45m計算。
3.自卸汽車運土運距,按挖方區重心至填土區(或堆放地點)重心的最短距離計算。
Ⅶ 「土方工程量」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1、土方量的計算方法有:
體積法:用求體積的公式進行土方估算.
斷面法:是以一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將擬計算的地塊、地形單體(如山、溪澗、池、島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溝渠、路塹、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別計算這些"段"的體積,再將各段體積累加,以求得該計算對象的總土方量.
方格網法:方格網法是把平整場地的設計工作與土方量計算工作結合在一起進行的.
Ⅷ 土方工程的基礎工程量的計算公式
挖條形基礎V=L*(ah+kh2)
a=墊層寬+工作面*2
h=挖土深度
k=放坡系數
挖基坑 V=(a+2c+kh)*(b+2c+kh)*h+1/3k2h3
a=長底邊
b=短底邊
c=工作面
h=挖土深度
k=放坡系數
計算土石方工程量前,應確定下列各項資料:
1.土壤及岩石類別的確定:土石方工程土壤及岩石類別的劃分,依工程勘測資料與《土壤及岩石分類表》、本章說明中的鑒別表對照後確定。
2.地下水位標高及排水(降)水方法。
3.土方、溝槽、基坑挖(填)起止標高、施工方法及運距。
4.岩石開鑿、爆破方法、石碴清運方法及運距。
5.其他有關資料。
(8)施工圖階段土方工程量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獨立基礎分:階形基礎、坡形基礎、杯形基礎3種。
獨立基礎的特點一:一般只坐落在一個十字軸線交點上,有時也跟其它條形基礎相連,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盡相同。獨立基礎如果坐落在幾個軸線交點上承載幾個獨立柱,叫做聯合獨立基礎。
獨立基礎的特點二:基礎之內的縱橫兩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鋼筋,且長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長寬比在3倍以內且底面積在20m2以內的為獨立基礎(獨立樁承台)。
計算方法
(1)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
墊層體積=墊層面積×墊層厚度
(2)獨立基礎墊層模板
墊層模板=墊層周長×墊層高度
(3)獨立基礎體積
獨立基礎體積=各層體積相加(用長方體和稜台公式)
(4)獨立基礎模板
獨立基礎模板=各層周長×各層模板高
(5)基坑土方工程量
基坑土方的體積應按基坑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基坑底面積應以基坑底的長乘以基坑底的寬,基坑底長和寬是指混凝土墊層外邊線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溝者應算至排水溝外邊線。排水溝的體積應納入總土方量內。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並於總土方量中。
(6)槽底釺探工程量
槽底釺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積計算。
小螞蟻算量工廠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了一下獨立基礎工程量計算方法。
Ⅸ 如何根據施工圖計算工程量(詳細,越詳細越好)
1、按順時針順序計算
以圖紙左上角為起點,按順時針方向依次進行計算,當按計算順序繞圖一周後又重新回到起點。這種方法一般用於各種帶形基礎、牆體、現澆及預制構件計算,其特點是能有效防止漏算和重復計算。
2、按編號順序計算
結構圖中包括不同種類、不同型號的構件,而且分布在不同的部位,為了便於計算和復核,需要按構件編號順序統計數量,然後進行計算。
3、按軸線編號計算
對於結構比較復雜的工程量,為了方便計算和復核,有些分項工程可按施工圖軸線編號的方法計算。例如在同一平面中,帶型基礎的長度和寬度不一致時,可按A軸①~③軸,B軸③、⑤、⑦軸這樣的順序計算。
4、分段計算
在通長構件中,當其中截面有變化時,可採取分段計算。如多跨連續梁,當某跨的截面高度或寬度與其他跨不同時可按柱間尺寸分段計算,再如樓層圈樑在門窗洞口處截面加厚時,其混凝土及鋼筋工程量都應按分段計算。
5、分層計算
該方法在工程量計算中較為常見,例如牆體、構件布置、牆柱面裝飾、樓地面做法等各層不同時,都應按分層計算,然後再將各層相同工程做法的項目分別匯總項。
6、分區域計算
大型工程項目平面設計比較復雜時,可在伸縮縫或沉降縫處將平面圖劃分成幾個區域分別計算工程量,然後再將各區域相同特徵的項目合並計算。
7、快速計算
該方法是在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根據構件或分項工程的計算特點和規律總結出來的簡便、快捷方法。其核心內容是利用工程量數表、工程量計算專用表、各種計算公式加以技巧計算,從而達到快速、准確計算的目的(見第三章,分項工程量快速計算方法與技巧)。
Ⅹ 老師提供了建築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如何計算土石方工程量
如果是地下工程,土石方工程量主要是根據結構圖施做的分部工程確定的,一般比較瑣碎,只要是牽涉到開挖的,都要分類計算,然後匯總。比如基坑,計算開挖量,人工挖孔計算挖方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