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HTC Vive可視角度范圍怎麼測量 VR眼鏡可視角度測試方法
第一種:
1、將顯微鏡支架改造為可以方便觀察透鏡的形式。
2、將透鏡放在支架上,將圖片平鋪在透鏡正下方。
3、調動顯微鏡支架調整透鏡與圖片距離。目測圖片清晰度。此時,眼睛與透鏡距離以眨眼不碰到透鏡為宜。
4、由上往下調整距離,當可視范圍邊緣的噴墨顆粒能清晰看到時,測試透鏡與圖片距離。記錄在表。
5、標記可視范圍的邊緣,記錄並測試其直徑。記錄在表。
6、計算對應屏幕尺寸。可視高度為可視范圍直徑,可視長度=可視直徑 瞳距(約60mm)。
如果看電影的話,可以用第一種的方法,這樣可以有電影院效果。並計算得出「尺寸1」
如果玩游戲的話,可以用第二種的方法,這樣可以有侵浸感。計算得出「尺寸2」
*R=可是半徑,L=瞳距
第二種:
1、早晨與晚上測試結果存在2mm的誤差。與人早晚的身體狀態有關。
2、單凸鏡片正反裝配存在差距。由於手上沒有相同焦距的雙凸鏡片,所以目前無法對比單凸與雙凸的優劣。目前來看,沒有明顯差距。
3、可視范圍與鏡片焦距不僅成正比 ,而且非常接近。
㈡ 適合vr眼鏡手機的解析度是多少
一般建議5.0 ~5.7寸的手機,選擇90度視場角已經完全能夠滿足使用要求,而對於5.0寸以下手機,選擇80度左右視場角產品或許會更佳。
㈢ (2k) ! !是什麼意思
2k意思是2K解析度,指屏幕橫向像素達到2000以上。
2K解析度具體為2048×1024,2K解析度指屏幕或者內容的水平解析度達約2000像素。數字影院放映機會採用這種解析度,2K解析度也應用於高端手機屏幕和顯示器領域,而目前的高端手機所採用主流2K解析度為:2560×1440。
2K機型的VR眼鏡:
VR作為一種增強現實的虛擬技術能夠給用戶提供真實的沉浸式體驗,VR眼鏡的結構普遍簡單,但是卻對屏幕的解析度需求極高,1080P解析度僅僅只能滿足一般觀賞要求,因此VR眼鏡普遍使用2K解析度。
VR眼鏡上的透鏡組會十倍以上放大屏幕內容,故而需要更多更密集的像素來減少顆粒感,增強VR使用體驗,2K解析度可以滿足VR眼鏡這方面的需求。
㈣ VR的屏幕有多大
拿我在用的虎衛VR舉例吧,虎衛V5的屏幕是5.5寸,解析度2560x1440; 感受和IMAX巨幕差不多,
㈤ 手機屏幕解析度需要達到多少才可以使VR眼鏡的觀看達到滿意成果
50ppi以上。大概是2k屏幕就可以了
㈥ 一個4K視頻到了VR眼鏡裡面實際的解析度是多少
等效TV的解析度240P,會有紗窗效應,至少8K的VR 360視頻可以體驗高清視頻效果
㈦ 理想的VR頭顯需要達到多少解析度,才能消除紗門效應
頭顯的話我個人覺得達到4K以上基本完全看到不到顆粒感,不過一般達到2K就很不錯咯,但是1080p之類的都效果都不是很好,不過玩游戲投入進去的話這些很多時候是可以被忽略的,可以看看這個
這個是1080p
明顯不一樣吧
㈧ 解析度和dpi的換算是什麼
沒有具體換算關系。
解析度,指的是圖像或者顯示屏在長和寬上各擁有的像素個數。比如一張照片解析度為1920x1080,意思是這張照片是由橫向1920個像素點和縱向1080個像素點構成,一共包含了1920x1080個像素點。
dpi是解析度的表示單位之一。它是英文Dot Per Inch的縮寫,意思是「每英寸的點數」。上文中我們說的1920x1080或者800x600,是沒加度量單位的簡寫,如果寫全度量單位,完整的解析度寫法應該是1920x1080dpi或者800x600dpi。
相關簡介:
描述解析度的單位有:dpi(點每英寸)、lpi(線每英寸)、ppi(像素每英寸)和PPD(PPPixels Per Degree 角解析度,像素每度)。但只有lpi是描述光學解析度的尺度的。雖然dpi和ppi也屬於解析度范疇內的單位,但是他們的含義與lpi不同。
而且lpi與dpi無法換算,只能憑經驗估算。PPD 是頭戴影院、VR眼鏡、VR一體機類產品的參數,可以衡量用戶使用該類型產品時的對顯示畫面的清晰感受。
另外,ppi和dpi經常都會出現混用現象。但是他們所用的領域也存在區別。從技術角度說,「像素」只存在於電腦顯示領域,而「點」只出現於列印或印刷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