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構築物風荷載的計算方法
一般構築物的風荷載計算見<建築結構荷載規范>
Wk=βz*μs*μz*Wo
Wk:風荷載標准值
Wo:基本風壓, 不小於0.35KN/M2
μs:風荷載體型系數
μ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
βz:Z高度處的風振系數
個別構築物有相應的設計規范, 如屋頂廣告牌, 高聳燈箱之類的. 請設計的時候參考其中的規定.
② 關於地下工程里的荷載結構法
你的「關於地下工程里的荷載結構法」的問題,是不是想了解地下結構的荷載及應力分布圖示法:
1、荷載在向地下分布時,頂面最大,越向下越小,載荷應力分布圖呈上大下小的拋物線線型。
2、天然地基中,地基岩土的承載力分布情況是,上小下大,承載力應力分布圖也呈拋物線線型,但與荷載應力分布圖相反,呈上小下大的拋物線線型。
3、所謂做地下工程荷載結構設計,就是從上述兩種線型中求取一個適合的深度點位,使得地基中岩土承載力,滿足建築物上部結構對地基作用的荷載應力情況。
4、當採用第三點,無法找到合適的地基埋置深度時,則採用樁基礎。
說得比較抽象,可能沒有辦法讓你更清楚的了解。還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針對性的提出來。
③ 框架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內力計算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框架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可近似地採用分層法。
在進行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分析時,可假定:(1)作用在某一層框架樑上的豎向荷載對其他樓層的框架梁的影響不計,而僅在本樓層的框架梁以及與本層框架梁相連的框架柱產生彎矩和剪力。(2)在豎向荷載作用下,不考慮框架的側移。
計算過程可如下:
(1)分層:分層框架柱子的上下端均假定為固定端支承,
(2)計算各個獨立剛架單元:用彎矩分配法或迭代法進行計算各個獨立剛架單元。。而分層計算所得的各層梁的內力,即為原框架結構中相應層次的梁的內力。
(3)疊加:在求得各獨立剛架中的結構內力以後,則可將相鄰兩個獨立剛架中同層同柱號的柱內力疊加,作為原框架結構中柱的內力。
疊加後為原框架的近似彎距圖,由於框架柱節點處的彎矩為柱上下兩層之和因此疊加後的彎距圖,在框架節點處常常不平衡。這是由於分層計算單元與實際結構不符所帶來的誤差。若欲提高精度,可對節點,特別是邊節點不平衡彎矩再作一次分配,予以修正。
④ 水平荷載作用下內力計算採用什麼法
水平地震作用及風荷載作用下,框架內力可用分層分層法計算。
步驟:1、算結構自重。
2、計算整體剛度。
3、結構的自振周期、
4、算出總水平地震作用。
5、算出各層水平地震力作用。
第二個問題:
d值法是修改後的反彎點法(具體情況,你可以去查結構力學ⅱ
出版
社(忘了))
第三個問題:d是代表剛度。
第四個問題:實際工程與計算存在差別,有進行修正才可以。
⑤ 鋼結構荷載怎麼計算
以為工字鋼為例:
W=401.4cm3 [σ]=210N/mm2 整體穩定系數 φb=0.93。
彎矩公式 M=qL^2/8。
強度公式 σ=M/W。
得 q=8σW/L^2=8*210*401400/4*4=42.1kN/m。
整體穩定要求 42.1*0.93=39.2kN/m。
分項系數要求(安全系數)39.2/1.4=28kN/m。
能安全使用28kN/m。
鋼結構的特點
1、材料強度高,自身重量輕
鋼材強度較高,彈性模量也高。與混凝土和木材相比,其密度與屈服強度的比值相對較低,因而在同樣受力條件下鋼結構的構件截面小,自重輕,便於運輸和安裝,適於跨度大,高度高,承載重的結構。
2、鋼材韌性,塑性好,材質均勻,結構可靠性高
適於承受沖擊和動力荷載,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鋼材內部組織結構均勻,近於各向同性勻質體。鋼結構的實際工作性能比較符合計算理論。所以鋼結構可靠性高。
⑥ 框架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內力計算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框架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可近似地採用分層法。
在進行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分析時,可假定:
(1)作用在某一層框架樑上的豎向荷載對其他樓層的框架梁的影響不計,而僅在本樓層的框架梁以及與本層框架梁相連的框架柱產生彎矩和剪力。
(2)在豎向荷載作用下,不考慮框架的側移。
計算過程可如下:
(1)分層:分層框架柱子的上下端均假定為固定端支承,
(2)計算各個獨立剛架單元:用彎矩分配法或迭代法進行計算各個獨立剛架單元。。而分層計算所得的各層梁的內力,即為原框架結構中相應層次的梁的內力。
(3)疊加:在求得各獨立剛架中的結構內力以後,則可將相鄰兩個獨立剛架中同層同柱號的柱內力疊加,作為原框架結構中柱的內力。
疊加後為原框架的近似彎距圖,由於框架柱節點處的彎矩為柱上下兩層之和因此疊加後的彎距圖,在框架節點處常常不平衡。這是由於分層計算單元與實際結構不符所帶來的誤差。若欲提高精度,可對節點,特別是邊節點不平衡彎矩再作一次分配,予以修正。
⑦ 框架結構在水平荷載下常用的內力分析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分層法,力矩分配法。 哦!記錯了,樓上說得對,分層法,力矩分配法是重力荷載的
⑧ 荷載結構法中計算模型如何建立
這一方法與設計地面結構時習慣採用的方法基本一致,區別是計算襯砌內力時需考慮周圍地層介質對結構變形的約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