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本結轉的方法
(一)零毛利法
所謂零毛利法,就是本期以收入金額為限結轉成本,使毛利額為零。
這是
基於謹慎性原則的保守做法。但是,這里存在一個期限問題,如果取得的收入大於剩餘成本,應將剩餘成本一次結轉完畢,如果預計在成本結轉期內不能完全轉銷該產品的庫存成本,則應在到期前的最後一次結轉時將剩餘成本全部結轉計入營業成本。
(二)固定毛利率法
固定毛利率法,通俗地講就是事先確定一個固定的毛利率,各期都保持不變,對應地確定一個銷售成本率,從而確定本期需要結轉的銷售成本。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成本率=1-固定毛利率
本期結轉營業成本=某劇目本期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率
(三)計劃收入比例法
計劃收入比例法是指在事先確定的營業成本結轉周期內,以總成本占計劃營業總收入的比例作為計劃營業成本結轉率,計算確定本期應結轉的相應營業成本和應確定的期末存貨。
(四)場次比例法
場次比例法要求企業相關部門事先預計一個劇目所有的演出場次,將總成本按照場次予以平均,每期根據演出場次直接乘以單位場次成本即是該期需要結轉的營業成本
2. 每個月月底會計成本計算結轉的方法,並且舉例說明一下。(具體到怎麼算的)
會計成本主要是料,工費。直接材料在領用的時候開具出庫單,月底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材料成本價格,出庫單有數量,就可得到直接材料的成本。人工一般根據工時統計,根據工時分配到各種產品。製造費用日常發生時歸集。可直接對應到產品的直接對應到產品。不能直接對應的按工時分攤。就可得出本月入庫產品的成本,就是本月入庫庫存商品的成本,採用移動加權平均計算出庫成本,用出庫數量乘出庫單價可得到主營業務成本。
3. 實際會計工作中是怎麼結轉成本的
一、實際會計工作中,對於成本的結轉,都是按照實際發生的材料、人工等費用進行結轉的。不同之處在於:不同的行業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同。如:商業企業按售價進行核算。購進商品時,按零售價(公司制定)入庫,按零售價與實際購價的差額計入」商品進銷差價「科目,銷售時,按零售價作為銷售收入,結轉成本時,也按零售價進行結轉,月末時,計算商品進銷差價率[=月末商品進銷差價/(零售銷售+月末庫存)],再計算本月實現差價=零售收入*商品進銷差價率,以本月實現差價沖減商品銷售成本。實際上商品銷售成本為零售價與本月實現差價的差額。
按照進價進庫存商品平時的毛利放在主營業務收入
月底,按照銷售數量,把已銷售的庫存商品轉主營業務成本
然後結轉損益
工業企業月末銷售成本的結轉
1、結轉材料入庫成本借:原材料貸:物資采購
2、結轉完工產品入庫成本借:產成品貸:生產成本
3、結轉銷售材料成本
借:其他業務支出貸:原材料4、結轉銷售商品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貸:產成品工程施工企業成本是通過,「工程施工」科目來核核算的,核算內容有: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間接費用。(設為
「工程施工」的二級科目)。工程完工後,按施工實際成本進行結轉;借:工程結算成本 貸:工程施工
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成本是通過,「開發成本」科目核算的。「開發成本」核算的內容(二級科目)有:土地徵用及拆遷補償費、前期工程費、基礎設施費、建築安裝工程費、公共配套設施費。開發完工後,按開發實際成本結轉。借:開發成本 貸:開發產品
借:本年利潤貸:主營業務成本
4. 財務成本結轉的方法有幾種該如何結轉呢
1、在生產產品前要領用原材料、耗用能源費、還用人工(工人工資等)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生產成本-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 貸:原材料 應付職工薪酬等2、產品加工完成-結轉完工產品成本借:庫存商品-A 庫存商品-B 貸: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生產成本-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結轉前要進行費用分攤:直接材料可以按照每種產品的耗用,計入A或B產品,共同耗用的費用可按一定比列分攤,如能源費可以用公式法等等。
5. 關於會計結轉,在一個月帳完結時都需要結轉成本,那麼結轉的成本要怎麼計算呢,有沒有公式
你說的結轉成本有兩種,一種就是按實際成本結轉(進價、銷價、收入)
另一種叫倒計成本它是有一個公式的
月末進銷差價余額
當月差價率= —————————*% 當月差價率乘以本月銷售額就是當月實際成本
月末庫存商品余額+本月銷售
超市裡面就只有用這種倒計成本,當然這裡面還有很多細節這里一時說不清
6. 會計成本核算方法
會計成本核算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
1、品種法
適用范圍:大量大批的單步驟生產的企業以及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產步驟計算產品成本的多步驟生產。
成本計算對象:產品品種
成本計算期:一般定期計算產品成本,成本計算期與會計核算報告期一致。
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分配:如果月末有在產品,要將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2、分批法
適用范圍:單件小批類型的生產
成本計算對象:產品批別
成本計算期:與產品生產周期基本一致,而與核算報告期不一致。
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分配:一般不存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費用的問題。
3、分步法
適用范圍:它適用於大量大批的,管理上要求按照生產步驟計算產品成本的多步驟生產。
成本計算對象:各種產品的生產步驟
成本計算期:一般定期計算產品成本,成本計算期與會計核算報告期一致。
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分配:月末需將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費用分配;除了按品種計算和結轉產品成本外,還需要計算和結轉產品的各步驟成本問題。
7. 成本核算的方式與結轉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和結轉方法
一、適用范圍
適用財務人員較少的中小企業,適用一般製造業。不適用於特殊製造業(如造船等)。不適用於已實施ERP的企業(其各種模式已定,也不需再參考)。特別適用於剛學或剛做會計又要做主管會計的朋友。
二、相關科目設置及核算思路
1.生產成本科目,不按產品設明細帳,直接設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電力、製造費用四個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
2.製造費用科目。不按車間設明細帳,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三個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車間人員的差旅費、辦公費記入管理費用。
3.原材料范圍。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在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做為原材料,這樣即能減少工作量,又可起到一點避稅作用(非主要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
4.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算入下月。
5.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製半成品科目。(我只設過一家,本文中按不設描述)
7.不設在產品科目。生產成本科目月末余額即為其成本(分配方法見下)。
三、日常工作及成本資...
成本核算方法和結轉方法
一、適用范圍
適用財務人員較少的中小企業,適用一般製造業。不適用於特殊製造業(如造船等)。不適用於已實施ERP的企業(其各種模式已定,也不需再參考)。特別適用於剛學或剛做會計又要做主管會計的朋友。
二、相關科目設置及核算思路
1.生產成本科目,不按產品設明細帳,直接設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電力、製造費用四個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
2.製造費用科目。不按車間設明細帳,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三個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車間人員的差旅費、辦公費記入管理費用。
3.原材料范圍。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在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做為原材料,這樣即能減少工作量,又可起到一點避稅作用(非主要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
4.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算入下月。
5.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製半成品科目。(我只設過一家,本文中按不設描述)
7.不設在產品科目。生產成本科目月末余額即為其成本(分配方法見下)。
三、日常工作及成本資料的取得
本部分設定了隱藏,您已回復過了,以下是隱藏的內容
1.日常發生的與生產有關的費用歸入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科目。
2.月底計提折舊,
結轉製造費用科目到生產成本科目。
3.取得原材料庫月報表,先比對已帳原材料與其所報購入數量是否有出入,若有應屬發票未到者,要估價入帳。原材料發出採用加權平均法。
4.取得產成品庫月報表,計算工資(這塊可能各企業不一,有的由財務計算,有的由車間計算),計提工資及福利費
5.由生產車間提供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及完工程度。
8. 成本核算的形式與結轉方式
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結轉方法
一、適用范圍
適用財務人員較少的中小企業,適用一般製造業。不適用於特殊製造業(如造船等)。不適用於已實施ERP的企業(其各種模式已定,也不需再參考)。特別適用於剛學或剛做會計又要做主管會計的朋友。
二、相關科目設置及核算思路
1.生產成本科目,不按產品設明細帳,直接設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電力、製造費用四個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
2.製造費用科目。不按車間設明細帳,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三個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車間人員的差旅費、辦公費記入管理費用。
3.原材料范圍。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在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做為原材料,這樣即能減少工作量,又可起到一點避稅作用(非主要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
4.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算入下月。
5.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製半成品科目。(我只設過一家,本文中按不設描述)
7.不設在產品科目。生產成本科目月末余額即為其成本(分配方法見下)。
三、日常工作及成本資料的取得
1.日常發生的與生產有關的費用歸入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科目。
2.月底計提折舊,
結轉製造費用科目到生產成本科目。
3.取得原材料庫月報表,先比對已帳原材料與其所報購入數量是否有出入,若有應屬發票未到者,要估價入帳。原材料發出採用加權平均法。
4.取得產成品庫月報表,計算工資(這塊可能各企業不一,有的由財務計算,有的由車間計算),計提工資及福利費
5.由生產車間提供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及完工程度。
9.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成本計算方法有6種,具體分為:
1、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它是工業企業計算產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主要適用於大量大批生產的簡單生產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復雜生產。
2、分批法是按照產品批別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類型的企業,主要包括:
(1)單件、小批生產的重型機械、船舶、精密工具、儀器等製造企業。
(2)不斷更新產品種類的時裝等製造企業。
(3)新產品的試制、機器設備的修理作業以及輔助生產的工具、器具、模具的製造等,亦可採用分批法計算成本。
3、逐步結轉分步法也稱順序結轉分步法,它是按照產品連續加工的先後順序,根據生產步驟所匯集的成本,費用和產量記錄,計量自製半成品成本,自製半成品成本隨著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驟之間移動而順序結轉的一種方法。
逐步結轉分步法成本計算對象是最終完工產品和各步驟的半成品。
4、平行結轉分步法是各生產步驟只歸集計算本步驟直接發生的生產費用,不計算結轉本步驟所耗用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各生產步驟分別與完工產品直接聯系,本步驟只提供在產品成本和加入最終產品成本的份額,平行獨立、互不影響地進行成本計算,平行地把份額計入完工產品成本。
平行結轉分步法成本計算對象是最終完工產品。
5、作業成本核演算法又稱ABC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准確真實。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6、分類法是按照類別產品匯集生產費用,計算出各類產品的總成本,然後將總成本按一定標准在該類產品的各種產品間進行分配,計算出各種產品成本。
分類法適用於產品品種、規格繁多,並且可以按一定標准將產品劃分為若干類別的製造企業。
(9)財務成本結轉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計算成本應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不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
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不應摻假,或人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實性指成本核算資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 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核實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可靠。
3、相關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及時性是強調信息取得的時間性。及時的信息反饋,可及時地採取措施,改進工作。而這時的信息往往成為徒勞無用的資料。
4、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於利潤的計算。
5、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雖然在本期支付,也不應主考試本期成本,以便正確提供各項的成本信息。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生產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要按實際耗用數量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計算要按實際發生的成本計算。雖然原材料、燃料、產成品的賬戶可按計劃成本加、減成本差異,以調整到實際成本。
7、一致性原則。成本核算所採用的方法,前後各期必須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資料有統一的口徑,前後連貫,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則。對於成本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應作為重點,力求精確。而對於那些不太重要的瑣碎項目,則可以從簡處理。
10. 成本會計核算的方法
會計成本核算十大簡單方法
1、不再分別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科目,將其合並為一個生產成本科目,不按產品設明細賬,直接設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電力(燃料動力)、製造費用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
2、因中小五金企業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製造費用科目不按車間設明細賬,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同時因中小五金企業管理人員多參加生產管理,對這種由管理人員參與且發生不會太多、金額不會太大的與生產有關的差旅費、辦公費沒必要再設製造費用-辦公旨同。差旅費什麼的二類科目。而是直接記入管理費用。製造費用月底不先進行分配,而是轉到生產成本科目後統一分配。
3、原材料范圍。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做為原材料,這樣即能減少工作量,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可起到一點避稅作用。
4、對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製半成品科目,否則不設。
7、不設在產品科目。生產成本科目月末余額即為其成本。
8、不設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記入製造費用---機物料或修理費明細科目,同時設備查賬以備管理需要;若需要設,亦採用一次攤銷法,入賬同時即進行分配。
9、關於折舊,建議按稅法規定的年限計算,可省去納稅調整的辛苦。稅法沒有明確規定的,再參考財務制度的規定。
10、對於在產品構成中所佔比重較小且數量眾多的存貨建議採用實地盤存制計算每月實際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