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小兒臀部肌注方法視頻

小兒臀部肌注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6-17 08:45:54

1. 臀部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部位一樣嗎

臀部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為臀大肌,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定位從髂前上棘到尾骨連線的外三分之一為注射部位。臀中肌、臀小肌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別置於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緣處,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間構成一個三角形區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構成的角內。

皮下注射常選用的注射部位為:上臂三角肌下緣、上臂外側、大腿前側、大腿外側、下腹部及肩腳下方等。

臀部肌肉注射與皮注的區別在於,所注射的葯液刺激性較強,葯量較大,使用更大的針頭和針管(皮注用1毫升針管,肌注用2~5毫升的針管),進針更深且針管與皮膚表面垂直。

2. 肌肉注射方法

注入葯物 1、 洗手 2、 物品准備:75%酒精、2%碘酒 、無菌鑷子缸及鑷子、無菌棉簽缸及棉簽、彎盤、無菌注射器、注射葯物、啟瓶器、砂輪; 3、 如葯液為安瓶:酒精消毒安瓶,砂輪,用砂輪劃痕,再用酒精消毒安瓶劃痕部,用手掰開安瓶; 如葯液為密封瓶:消毒啟瓶器,鋁蓋,啟鋁蓋,消毒瓶塞; 4、 取注射器, 抽吸所用葯液; 5、 放彎盤中備用,注意勿污染針頭、活塞; 6、 選擇注射部位 7、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連線法; 8、 皮膚消毒:面積4×6厘米,脫碘干凈(2次),待酒精幹 9、 排氣 10、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注射部位,綳緊皮膚,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針頭與皮膚成90度角,垂直迅速刺入肌層,進針深度為針體的2/3 11、 固定針頭,抽動活塞,如無回血,右手推動活塞緩慢注葯 12、 注葯完畢,固定針栓,干棉簽按壓針眼處,快速拔針,棉簽按壓片刻 【肌肉注射部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十字法:從臀裂頂點向左或右劃一水平線,然後從髂脊最高點作一垂直平分線,在外上四分之一為注射部位。 聯線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聯線的外上三分之一處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兒童): 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別置於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緣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構成一個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構成的角內。 ②、以髂前上棘外側三橫指處。 3、股外側肌注射法定位:部位為大腿中段外側,大約7.5cm寬,位於膝上10cm、髖關節下10cm左右。 【注射原則】 ①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防止感染。 ②根據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強弱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和針頭。 ④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防止損傷神經和血管,避開發炎、感染化膿、硬疤痕及患皮膚病處。 ⑤葯物按規定時間臨時抽取,立即注射。注射前,排盡空氣。 ⑥進針後,先抽有無回血,無回血方可注入葯物。 【注意事項】 1、 切勿把針梗全部刺入,以防針梗從根部銜接處折斷。萬一針頭折斷,應保持局部與肢體不動,速用血管鉗夾住斷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需請外科醫生手術取出。 2、 長期作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應交替更換,以減少硬結的發生。 3、 兩種葯液同量注射時,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 4、 根據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強弱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和針頭。 5、 避免在瘢痕、硬結、發炎、皮膚病及舊針眼處注射。淤血及血腫部位不宜進行注射。 你也可以上網搜一些肌肉注射的視頻進行學習.

3. 肌肉注射的兩種定位方法是怎樣的

我是一名實習生,肌注的時候不懂怎麼定位

4. 屁股打針怎麼打

肌肉注射是一種常用的葯物注射治療方法,指將葯液通過注射器注入肌肉組織內,達到治病的目的。不是什麼情況下都能進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結、感染時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療。肌肉注射主要適用於:不宜或不能做靜脈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發生療效時,以及注射刺激性較強或葯量較大的葯物時。 在進行肌內注射之前要做相關的准備工作。包括注射部分的定位和相關葯品、器材的准備。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為臀大肌,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對注射部分的精確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臀大肌起自髂後上棘與尾骨尖這間,肌纖維平行向外下方至股骨上部。注射時應避免損傷坐骨神經。坐骨神經起自股叢神經,自梨狀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注射時注意坐骨神經體現投影:自大轉子尖至從骨結節中點向下至胭窩。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該處血管、神經分布較少,且脂肪組織較薄,目前使用日趨廣泛,定位方法有兩種: a以食指尖和中指類分別置於骼前上棘和骼吟下緣處,在骼峪、食指、中指之間構成一個三角形區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構成的角內。 b骼前上棘外側三橫指處。病兒應以其手指的寬度為標准。 股外側股注射定位:位置為大腿中段外側:一般成人可取髖關節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圍,該處大血管、神經干很少通過,且部位較廣,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取得臂外側,肩峰下2~3橫指處。此處肌肉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劑量注射。 體位: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內注射時,為使局部肌肉放鬆,減輕疼痛與不適,可彩以下姿勢: 側卧位:上腿伸直,放鬆,下腿稍彎曲。 俯卧位:足尖相對,足跟分垂,頭偏向一側。 仰卧位:常用於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採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較為方便。 (2)坐位:為門診病人接受注射時常用體位。可供上臂三角肌頭,如注射用葯為油劑或混懸液,需備較粗的針頭;按醫囑備葯液。 操作程序: (1)備齊用物排攜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幫助病人取適當體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單獨用3%絡合碘消毒皮膚,待干。 (3)排盡抽取葯物之注射器內空氣。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開皮膚,右手持針如握筆姿勢,以中指固定針栓。針頭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內,一般進針約2.5~3cm(針頭的2/3,消瘦者及病兒酌減)。 (5)松開左手,抽動活塞,如無回血,固定針頭,注入葯物。注射畢,以干棉簽按壓進針處,同時快速拔針。 (6)幫助病人卧於舒適體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應注意下列問題: (1)需要兩種葯液同時注射,應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無回血時,方可注入葯物。 (3)注射部位適合於個體。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股注射,應選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兒在未能獨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發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 (4)定位準確,尤其是臀大肌注射應避免損傷坐骨神經。 (5)切勿將針頭全部刺入,以防針頭從銜接處折斷。一旦針頭折斷,保持局部及肢體不動,迅速用血管鉗夾住斷端拔出。如斷端全部進入肌肉,則行手術取出。 (6)需要長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經常更換,以防局部形成硬結,若出現硬結,則可採取熱水袋或熱濕敷、理療等處理。 怎樣護理肌肉注射的孩子? 肌肉注射是小兒患病時常用的一種給葯方法。一般常用於葯物不宜口服、病兒不能口服葯物,或根據病情需要快速葯物效果的時候。一般情況下,肌肉注射雖然由護士執行,但作為家長也應該協助做好護理工作。 (1)對懂事的孩子,應給予說明打針的必要性,讓孩子勇敢地接受,尤其應給孩子以同情安慰,消除緊張害怕心理,減少不良反應。 (2)協助護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三對工作,務必做到准確無誤。 (3)如葯物在使用前需作過敏試驗,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有無異常或不適。如有無胸悶、氣短、呼吸不暢、蒼白、青紫或煩躁不安,以便及時報告醫護人員,立即採取相應措施。 (4)肌注過程中,對嬰幼兒要固定好,不讓其掙扎亂動,以免弄斷針頭。 (5)注射後不要立即離開,應停留在醫院觀察15分鍾左右。 (6)肌注後應讓孩子休息一段時間,不要作劇烈的跑動。肌注後如孩子訴說打針部位疼痛,走動不便,要嚴密觀察。必要時到醫院請醫生檢查。 (7)肌注後葯物引起的局部硬塊,可用熱敷或艾條促其吸收。

5. 小兒肌肉注射部位及注意事項

有兩種找注射點的方法: 一,將一半屁股分成四份,取外上象線,因為小孩肌肉未發育完全盡量向外, 二,髂前上脊與尾骨連線的上三分之一處。要扎針快,推葯快(因為小孩子要亂動動作慢了會導致針斷在肉里),拔針快,三快

6. 關於小兒肌肉注射

沒有多大的區別。選擇准確的部位重要;盡可能用小號針頭;至於注射的深度、手法要因人而異。最好經過兒科護士的當面操作指導,才有大的受益。法則:要有悟性,但不能盲目。

7. 我想請問一下打屁股針的方法

希望你能看得懂,因為有些術語無法找別的文字代替。
一,十字法
從臀裂頂點向左或右側劃一水平線,然後從髂嵴最高點上作一垂直平分線,在外上方四分之一處為注射部位。
臀裂頂點應該想像得到,髂嵴最高點是指人體骨盆後面一側最高點。臀裂頂點向左或右與髂嵴最高點這兩條線的垂直平分線,在人體的外側,那四分之一處,就是肌注部位。此外,應注意避開該平分線的內角。
二,聯線法
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聯線的外上三分之一處為注射部位。
髂前上棘,為人體骨盆(髂骨)在前面那點,相當於人體腰左右兩側垂直下來摸到骨盆那部位。這兩點聯線的外側上三分之一處,即為注射部位。
臀部肌肉注射為使臀部肌肉鬆弛,可採用側卧位。人體側卧,上腿伸直,下腿彎曲。
注意事項
一,切勿把針栓全部刺入,以防針梗從根部銜接處折斷。
二,需長期作肌肉注射的,注射部位應交替更換,並用細長針頭,可避免或減少硬結的發生。
三,需要兩種葯液同進注射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四,2歲以下兒童不宜選用後臀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幼兒尚未能獨自走跟前,其臀部肌肉一般發育不好,因此不宜在臀大肌處進行注射。可選用臀中肌,臀小肌處注射為佳。

8. 小兒肌注部位及定位方法

注射部位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為臀大肌,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對注射部分的精確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從臀裂頂點向左或右劃一水平線,從髂嵴最高點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線,將臀部分為四個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開內角為注射區。連線法:從髂前上棘到尾骨連線的外三分之一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該處血管、神經分布較少,且脂肪組織較薄,目前使用日趨廣泛,定位方法有兩種: 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別置於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緣處,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間構成一個三角形區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構成的角內。 b骼前上棘外側三橫指處。病兒應以其手指的寬度為標准。 股外側肌注射定位:位置為大腿中段外側:一般成人可取髖關節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圍,該處大血管、神經干很少通過,且部位較廣,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側,肩峰下2~3橫指處。此處肌肉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劑量注射。

9. 小兒肌肉注射注意什麼

1)需要兩種葯液同時注射,應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無回血時,方可注入葯物。 (3)注射部位適合於個體。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肌注射,應選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兒在未能獨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發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 (4)定位準確,尤其是臀大肌注射應避免損傷坐骨神經。 (5)切勿將針頭全部刺入,以防針頭從銜接處折斷。一旦針頭折斷,保持局部及肢體不動,迅速用血管鉗夾住斷端拔出。如斷端全部進入肌肉,則行手術取出。 (6)需要長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經常更換,以防局部形成硬結,若出現硬結,則可採取熱水袋或熱濕敷、理療等處理。 怎樣護理肌肉注射的孩子? 肌肉注射是小兒患病時常用的一種給葯方法。一般常用於葯物不宜口服、病兒不能口服葯物,或根據病情需要快速葯物效果的時候。一般情況下,肌肉注射雖然由護士執行,但作為家長也應該協助做好護理工作。 (1)對懂事的孩子,應給予說明打針的必要性,讓孩子勇敢地接受,尤其應給孩子以同情安慰,消除緊張害怕心理,減少不良反應。 (2)協助護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三對工作,務必做到准確無誤。 (3)如葯物在使用前需作過敏試驗,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有無異常或不適。如有無胸悶、氣短、呼吸不暢、蒼白、青紫或煩躁不安,以便及時報告醫護人員,立即採取相應措施。 (4)肌注過程中,對嬰幼兒要固定好,不讓其掙扎亂動,以免弄斷針頭。 (5)注射後不要立即離開,應停留在醫院觀察15分鍾左右。 (6)肌注後應讓孩子休息一段時間,不要作劇烈的跑動。肌注後如孩子訴說打針部位疼痛,走動不便,要嚴密觀察。必要時到醫院請醫生檢查。 (7)肌注後葯物引起的局部硬塊,可用熱敷或艾條促其吸收。

10. 進行肌肉注射怎麼弄

您好,肌肉注射操作方法: 1.洗手,准備葯物,准備針筒。 2.安慰病人,取得合作。 3.消毒,選擇注射部位。 4.進針約2/3,(兒童和瘦弱者減少深度) 5.抽動活塞,如無回血,緩慢注射葯物 6.迅速拔針,提醒病人壓住注射部位3分鍾

閱讀全文

與小兒臀部肌注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下山練武的最佳方法 瀏覽:974
茶壺的製作方法簡單易學 瀏覽:952
異氰酸酯二聚體檢測方法 瀏覽:520
控制感染最簡單的有效方法 瀏覽:271
公差測量有幾種測量方法 瀏覽:474
績效考核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 瀏覽:19
最簡單的技術升壓方法 瀏覽:525
民航商業方法類知識產權有哪些 瀏覽:882
bbs的使用方法 瀏覽:982
mac版優酷下載的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3
蘋果7揚聲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9
河北美術計算方法有哪些 瀏覽:818
新風管風量計算方法 瀏覽:429
電燈遙控器電池安裝方法 瀏覽:602
金珠的檢測方法 瀏覽:330
水波的計算方法 瀏覽:593
木耳怎麼保存方法 瀏覽:652
論文常見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瀏覽:75
拔自己的牙有什麼方法 瀏覽:131
電腦裁線機操作方法 瀏覽: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