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毛筆的正確握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
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書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
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並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㈡ 毛筆使用方法
毛筆的使用方法
毛筆出廠時,筆頭通常用膠液粘著,使用時,需要先用清水把筆頭泛開。具體方法是:水杯倒入清水,將筆頭浸入水中(筆頭浸入水中的深度以個人需要泛開的筆尖長度為狀准)隨後筆頭會慢慢地漲開,待全部漲開後,用手輕輕將筆頭捏幾下將筆頭中的膠液涮凈,然後擠凈水,捋順筆毛待用。著墨時,還應將筆頭放在墨液中浸泡一會兒,讓筆頭吸足墨後再使用,這樣書寫效果會更好。
2 毛筆的保養
毛筆使用完畢後,需用清水把筆頭中的墨液涮凈,擠凈水,並把筆頭捋順,掛起來晾乾,以備後用。用後未洗筆頭,即裝入筆套,墨對筆頭腐蝕力很大,筆鋒會變禿。筆頭未洗凈晾乾即裝入筆套,筆頭也易霉爛、脫毛,使用後既不洗墨,也不裝筆套,筆頭也易干結成硬疙瘩;再用時,短時間泛不開,用力按壓筆鋒,筆鋒易壓斷筆尖變禿,無法使用。毛筆再次使用時,應先用清水浸透筆毛,擠干凈水,在充分著墨後使用。否則,筆頭著墨不夠,內部留有空隙,筆尖極易開叉。弘揚書法文化,
3 新筆的保存
沒有泛開使用的新筆,應加上防蟲劑,用紙包好存放,並定期晾曬。還可以用黃連水浸泡筆頭。掛起晾乾,這樣毛筆就可以長久不壞。
1、按原料分為:軟毫筆、硬毫筆和兼毫筆
A 軟毫筆:主要原料為羊毛(也有用雞毫製作的雞毫筆)。這種筆彈性較弱,含墨量大,寫出的筆畫渾厚圓潤。用其練字,易鍛煉腕力。但初用者常嫌它軟弱無力,寫的字無筋無骨。
B 硬毫筆:主要原料為黃鼠狼毛和兔毫(即紫毫)。這種筆彈性較強,寫的字點畫挺拔勁峭。但不善用時,筆畫會瘠薄多角,字體有骨無肉。
C 兼毫筆:用硬毫和軟毫混合製成。主要有兔毛和羊毛合制的紫毫筆,用羊毛和黃鼠狼毛合制的兼毫筆也稱(白雲),還有用兔毛和黃鼠狼毛合制的紫狼毫筆。這種筆剛柔相濟,彈性適中,初學者容易掌握。
2 按用途分為:寫字筆和國畫筆
A 寫字筆:一般來說,寫楷書、行書多選用狼毫筆和紫毫筆,寫行書、草書多選用長鋒筆或羊毫筆,寫隸書多選用羊毫筆或兼毫筆,寫篆書多選用長鋒狼毫或長鋒羊毫,寫蠅頭小楷則多選用小楷紫毫筆或小楷狼毫筆。
B 國畫筆:通常做松、梅和山水畫時,多選用筆頭豐碩圓潤,剛性強的加健狼毫筆、石獾筆或鬃羊提筆;做大幅畫潑墨時,多選用豐碩圓潤的長鋒羊毫筆;做工筆畫時,多選擇筆尖尖銳、筆鋒整齊的小楷狼毫筆或小楷紫毫筆;做水粉畫和水彩畫時,多選用柔性的羊毫筆。
3 按筆鋒長短分為:長鋒筆、中鋒筆和短鋒筆
長鋒筆,富有彈性、提按幅度大,所書字畫節奏感強;短鋒筆,提按幅度小,所書點畫顯得渾厚粗壯;中鋒筆則介於兩者之間,適合於初學者使用。
4 按筆頭長短分為:小楷筆、中楷筆和大楷筆
一般來講,寫小字用小楷筆,寫中字用中楷筆,寫大字用大楷筆,寫特大字則用提斗筆或楂筆。用筆的一般原則是:寫大字用大筆,寫小字用小筆;可用大筆寫小字,不可用小筆寫大字。筆酣墨飽,圓轉如意;小筆寫大字,則拋骨露筋,筆毫易損。
㈢ 怎樣使用毛筆
毛筆的筆頭,主要由筆鋒和副毫組成.所謂筆鋒,是指筆頭中心一簇長而尖的部分,所謂副毫,是指包裹在筆鋒四周的一些較短的毛。在運筆過程中,筆鋒與副毫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筆鋒是筆毫中最富有彈性的地方,它決定著筆畫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筆鋒主筋骨」之說。
但是光有筋骨而無血肉的毛筆字是不美的,所以歷代書家在書寫時都不是單用筆鋒的(而且筆鋒與副毫也無法截然分開),而須兼用副毫。
副毫控制著筆畫的粗細。副毫與紙的接觸越多,筆畫越顯豐滿。故又有「副毫豐血肉」之說。書家在運筆過程中,總是根據自己的審美觀來協調運用筆鋒和副毫的。看重筋骨,以瘦勁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豐腴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一般說來,使用三分筆寫字,是用筆的極限。古人有「使筆不過腰」的說法。如「過腰」用筆,一是極易出現「墨豬」,而且筆鋒提起時無法彈回;二是容易導致筆鋒開叉收不攏;三是大大縮短筆的使用壽命。
對於初習字者,往往易出現兩個極端:一是不敢鋪毫,單用筆鋒書寫,字顯得纖弱無力;二是肆意鋪毫,甚至用筆根書寫,字顯得臃腫、贅疣。所以,初習字者應首先注意正確地使用筆位。
毛筆(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有玉管、翠管等雅稱,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
毛筆是漢族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勤勞智慧的漢民族又不斷地總結經驗,存其精華,棄其糟粕,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幾千年來,它為創造漢族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漢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毛筆初用兔毛,後亦用羊、鼬、狼、雞、鼠等動物毛,筆管以竹或其它質料製成。頭圓而尖,用於傳統的書寫和圖畫。毛筆是漢民族對世界藝術寶庫提供的一件珍寶,有著悠久的歷史。
㈣ 要怎麼握毛筆才正確圖片
握毛筆方法有幾種,最常用的是五指執筆法。
執筆介紹
學習寫毛筆字首先要學會正確的執筆方法。如何正確執筆是能否正確用筆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寫好的一個重要環節。執筆得法,寫字時才能運用自如;如果執筆不當,養成不正確的習慣,糾正起來會很困難,也不利於把字寫好。
執筆方法被歷代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所重視。只要我們翻開古今書法理論的典籍,關於執筆方法的探討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單鉤法、雙鉤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撥鐙四字法、回腕法等等。這些方法中有的言之成理,有的則是故弄玄虛。
執筆方法要解決的就是五個手指如何合理地安排並發揮各自的作用,從而保證順利地書寫。要根據手指的生理特點,使手指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執筆。
歷來比較普遍運用的是「五字執筆法」。當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對五字執筆法極為推重,他在《書法論叢 ·書法論》中說:「書家對於執筆法向來有種種不同的主張,我只承認其中之一種是對的,因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傳下來的,經唐朝陸希聲所闡明的:擫、押、鉤、格、抵五字法。」
下面我們對擫、押、鉤、格、抵五字的含義作一簡明的解釋,以幫助大家了解這種執筆方法的特點。
1.擫,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節緊按筆管的左、後側,力量由內向外。
2.押,通壓,是指食指第一節壓住筆管的右、前側,力量由外向內,與拇指相對捏住筆管。
3.鉤,是彎曲、鉤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鉤,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鉤住筆管外側,力量從外向內,中指與食指合力,對著拇指,以更穩地控制筆管。
4.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頂住筆管的內側,力量從右內側向左外側推出。
5.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而不接觸筆管,以增強無名指向外的推力。
㈤ 毛筆的使用方法
1、使用新筆時,可以先用手把筆毛輕輕地捻開,不要用力,然後放在水裡浸泡。應該說不可以浸泡在茶杯里或是瓶子里,如條件所限,只有茶杯或瓶子,最好找一個夾子,把筆桿夾在杯子邊上,不要使筆毛立在杯子底上。無論是泡在水裡或不泡在水裡,筆毛都不可以彎曲(寫字時除外)。如一支新筆第一次浸泡時筆毛是彎曲著的,那麼這支筆就算告吹了,再好的筆也完了。
2、冬天最好用溫水浸泡,但絕不要熱,熱水易把筆頭燙掉。一般情況下,在水裡浸泡10分鍾到20分鍾即可。
3、泡好後,將筆毛的水大體擦乾凈,可以用軟布、衛生紙、或生宣紙擦拭即可。一定要順著毛擦。不要用力擦,更不要為了把筆毛的水擦乾凈,把筆毛摁在桌子上使勁地來回地擦,准確地說新筆殘留點水沒關系。
4、筆毛的水大體擦乾凈後,開始蘸墨,一定要注意把筆毛全部蘸到墨里,不可以只蘸一半或多一半。雖然寫字時我們只用筆毛的大部分,而不是使用全部,但在初次蘸墨時一定要將墨全部蘸滿,這樣筆毛就可以連為一體,寫字時力量就可以用在筆端了。
5、每次用完毛筆,一定要將筆毛涮干凈,雖然不能絕對涮干凈,但至少殘墨不可太多,越干凈越好,因為縮墨傷筆。
6、毛筆用完、殘墨洗干後,一定要將筆毛捋齊、捋順,筆尖一定要正,不可歪斜,不可有「卷」毛,不可有「脫離群眾」的毛,
㈥ 如何學毛筆書法
一、毛筆用筆方法
用筆即筆法,寫毛筆字一定要懂得用筆。只有學會用筆,才能運用筆毫寫出各種形態的點畫。所以元代大書法家趙孟煩在《蘭亭十三跋》中說:「書法以用筆為上。」
寫毛筆字是非常講究用筆的,其用筆要求高是因為毛筆筆毫軟,富有彈性。若按得重一點,筆畫就粗重;按得輕一點,筆畫就比較細輕。而毛筆書法正是由粗細輕重變化無窮、形態各異的點畫表現的。耍寫出千姿百態的點畫,就一定得具有熟練控制這種柔軟而有彈性的筆毫,使它能重能輕,得心應手地寫出有粗有細、可方可圓的筆畫的能力不可。因此,學書法就一定要從用筆人手。
歸納起來,用筆要領包括:
(一)取逆勢
逆勢,就是人們常說的「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用筆方法。學會逆勢,對學好書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取逆勢,道理很簡單,工人打錘總是先將錘往上舉起,然後再向下打;戰士刺殺,先將槍朝後一縮,再向前刺去,目的都是為更用得出力量。這就是所謂的「逆勢」。寫字也就是這樣,漢字是由筆畫組合而成的,筆畫和筆畫之間有著內在聯系,這個內在聯系也是「逆勢」。舉例:
(一)取逆勢
先寫「一」,再寫「I」,再往右寫「一」。
逆勢有虛逆和實逆。虛逆是手在空中做逆勢動作,筆尖不著紙面,楷書用虛逆較多;實逆是筆鋒輕輕觸紙向點畫運行的反方向劃去,寫行書、草書時用得較多。寫字用逆勢,可以使筆毫產生更大彈性,寫出剛勁有力的筆畫。學會用逆勢,在寫字實踐中,會越來越體會到它的妙處。
如草書中逆勢的痕跡往往表露在紙面上,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實逆」;楷書一般把逆勢匿藏在點畫之中,不能因此誤認為逆勢不存在了,可以說是「虛逆」。由此可見,逆勢是漢字中的一個書寫技巧,並不是哪一個人為了給書法塗上一層「玄虛」的色彩而臆造出的東西。寫字要充分利用這種「逆勢」來寫出字的精神、行的行氣、篇的渾然氣韻。
(二)起筆和收筆
中國書法的點畫都應該是形態完美,方圓分明。而形態完美,方圓分明,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點畫的開頭和結尾部分來體現的。學會起筆、收筆是寫好筆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起筆的原則是「橫畫直落筆,直畫橫落筆」。
這樣有三個好處:
1.筆畫開頭不會出現虛尖,顯得含蓄;
2.開頭部分形象完美;
3.筆毫鋪開,以便中鋒行筆。
如圖:
(二)起筆和收筆
練習時,先逆勢,再起筆。
這里須注意隸書不是這樣起筆,楷書尤其是寫主要的筆畫,都是這樣起筆的。
收筆的原則是「有住必收,無垂不縮」,即筆畫寫到尾部時,要將筆鋒輕輕提起.鋒收筆。如圖:
練習時,先逆勢,再起筆。
收筆的四個作用:
1.使筆畫尾部形態完美,達到首尾相稱。
2.使筆毫還原,為寫下筆做好准備。
3.再生逆勢。
4.使字重心平衡,字形完整。
(三)中鋒行筆
一落筆就匆匆行筆這是不對的。寫字總是側鋒起筆,如馬上行筆,筆鋒會偏向一邊,寫出的筆畫往往是一邊墨濃,一邊墨淡,一邊濕,一邊枯,一邊光如刀切,一邊毛如鋸齒,寫的字就會扁薄。
中鋒行筆,就是說行筆時,先將毛鋒毫調整好,「令筆心(筆鋒)常在點畫中行」。做到中鋒行筆,寫出的筆畫就顯得勁挺、渾厚、結實。在平常練字過程中,往往容易學好起筆和收筆,但行筆比較難以掌握。學書法一定要下功夫改掉輕易行筆的不良習慣。
中鋒行筆過程:起筆時略側著筆管將筆毫入紙,入紙後使用腕的動作,將筆管扶正,豎立,這時開始行筆是中鋒行筆。一下子不成功,可以將筆輕輕扭動幾下。應反復練習。
(四)提與按
寫字的過程中,要有提和按的變換。提與按是指筆毫落在紙上的輕與重,輕為提,重叫按。提和按的輕重是相對的,細的部分需要提,粗的部分需要按。行筆時,發生散鋒或扁鋒也要通過提和按的動作把筆鋒調整好。
自古以來,我國出現了許多書法家,他們的字盡管風格不一,結構相異,但用筆方法都是異中有同的。所以趙孟頫言「用筆千古不易」,用筆是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㈦ 求毛筆的正確使用方法(用完後怎麼處理)
毛筆用完後清理需用到的材料:清水、衛生紙、筆架、筆床。
第一步:毛筆用完後如果毛筆上飽含墨汁應該先輕輕在墨盤上颳去多餘的墨汁。
㈧ 怎樣正確執毛筆
拿毛筆的正確方法是:
1、自然伸出手掌,大拇指向上。
2、將無名指和小指稍微彎曲,手掌要平。
3、將毛筆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
4、大拇指按在中指與食指之間,稍微向上。
5、學習握筆不能停留在手頭上,要在實際的書寫練習中逐漸提高手指與手指之間的協調能力,加強手與身體的平衡,以達到運用自如。
㈨ 寫毛筆字怎樣用筆
我可以回答你: 1、在書法上,運筆和用筆是兩個概念; 2、運筆是指:通過手指、手腕、手臂之間相互協調的合力來進行的,這里合適的呼吸方式很重要,否則運不好筆的;呼吸要盡可能平穩,身體感覺上是:舒適、放鬆。運筆的方法,和你寫字的姿勢有很大關系,因姿勢不同,運筆時,要將手指、手腕、手臂、身體作適當的調整,坐著寫字和站著寫字,運筆時手腕、手臂、手指之間的協調度是不同的。一般站著寫字身體協調的程度是一種最佳的狀態,適於寫大些的字。尤其是寫兩寸見方以上的草書。小楷,就得坐著寫了。字的大小不同,運筆的方式也不同;總之:運筆的要點在於:呼吸順暢、通達;行筆平穩、指力、腕力、臂力、肩、肘都要協調才好。我覺得:寫字是一種全身性的活動,不能僅僅強調某一個方面。藝術是一種綜合技能,講究放鬆與協調。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一種富有哲學韻味的藝術——要中庸、要適度、不能過了。 3、用筆和運筆不是一個概念。用筆和字的大小沒有什麼關系,用筆:是指:書寫者對筆鋒的運用。譬如:中鋒行筆、藏鋒、露鋒、偏鋒、側鋒等等。指的是:筆鋒在點、畫間的走勢。
記得採納啊
㈩ 毛筆該怎麼用
1、使用新筆時,可以先用手把筆毛輕輕地捻開,不要太用力,因為筆頭是被膠住的,用力過猛或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