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如何幫助學生優化計算方法

如何幫助學生優化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5 13:18:48

㈠ 在新課程計算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肯定的態度和積極的情感,引起愉快、喜愛等積極內心體驗,避免和克服各種消極的情感,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1、理解計算在生活中意義。

《新課程標准》提到:計算教學注意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感受到通過計算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生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產生學習計算的願望和興趣。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估計一下,哪種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齡?(A、200分;B、200周;C、200時;D、200月。)學生可能會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猜測。此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准確的或比較准確。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將會進行必要的計算,從而體會計算的必要性,產生學習計算的興趣。又如,在教學小數乘法後,向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去菜場買一回菜,與賣主比比誰算得准又快。如果算不過,就請教他們是怎麼算的,更深刻地理解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也使學生理解到計算在生活中的意義,激發進一步學習計算的興趣。

2、注重計算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

新課程的教學注重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在教學中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問題,其信息往往是多途徑的,對話、媒體、標志、廣告等都可能呈現出信息;呈現的方式也許是文字的表格的,圖畫的。因此,教學中要注重以多種形式(如表格、圖形、漫畫、對話、文字)直觀形象地提供信息,生動有趣地呈現教材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教學當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去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和實際,靈活地處理教學內容,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如可以創設與現實相近的學習情境:在教學小學數學第九冊《小數乘法》時,將例題「花布每米6.5元,買5米要用多少元?」改編成「(國慶節快到了,老師要給在北京工作的表哥打電話)國內長途電話每分1.2元,老師估計要打6分鍾,一共要付多少元?」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有機地改編例題,使學生在富有生活味的題里體驗數學、理解數學。加上學生非常樂於幫老師解決問題,也就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當中。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呈現方式,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和公正的評價,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

《新課程標准》定義的評價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和發展,關注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選擇課堂觀察的方式,從學習的認真程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解決問題和合作交流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察。教師還可以從學習活動中了角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從平時作業中了解學生計算技能的掌握情況,從成長記錄中了解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評價的主體和方式要多樣化,教師要適時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也可以和家長溝通,及時給予評價。只有在計算教學中給予學生的體驗和公正及時的評價,才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了學好計算的信心,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在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解計算和運用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 關注對運算意義的理解。

《新課程標准》中強調,計算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數感,增進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應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新課程的計算內容,注重使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運算的過程 ,關注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建立實際操作與數學運算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產生直覺經驗,找到數的運算的現實背景,促進學生理解運算的含義及其性質,並能自覺地運用於解決應用問題之中。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時,應注重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猜一猜周長含義,並通過摸指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各種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樓梯形狀圖形、不規則圖形)的周長,然後讓學生用各種方式的探究求周長的策略,獨立完成計算正方形、長方形周長。最後通過交流,歸納優化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能使學生深入理解周長的意義,通過操作探究得出周長的計算方法,很好地掌握了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技能。

(2)重視估算,善於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計算教學要重視心算,加強估算,淡化筆算。在現代化的社會中,復雜的計算都可以由計算機或計算器來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如,人們在使用工具進行計算中,由於操作上的失誤會使計算結果有很大的誤差,這就要求人們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對計算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並對其合理性做出解釋。另外,在計算前對結果進行估算,可以使學生合理、靈活地用多種方法去思考問題;在計算後對結果進行估算,可以使學生獲得一種最有價值的檢驗結果的方法。所以估算能力是現代化社會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們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准。重視、加強估算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潮流。估算能力是計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繫到計算能力的強弱,甚至影響到他的數學能力。例如,應用題 「醬油每千克1.2元,小明買3千克,付出5元錢,還能找回多少?」五年級學生有算成「還能找還24元」的;與其說學生缺乏生活經驗、計算粗枝大葉,還不如說學生缺乏估算意識,估算能力薄弱,不善於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又如,計算平均數時,如果學生運用估算,就能事先把握運算結果的范圍,還能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就不會出現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十幾厘米,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齡只有7、8歲之類的笑話和錯誤了。學生出現諸如此類的錯誤,在於平時教師教學中並沒有把估算放到應有的地位加以重視。所以,在計算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有意識地進行估算教學。

同時,估算還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估算需要對問題進行觀察、分析和思考,估算過程也就是邏輯思維的過程,從而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加強估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3)鼓勵運算的多樣化,加深對計算的理解。

在嘗試計算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產生不同的計算方法。而傳統教學往往忽視這些不同的方法,直接介紹給學生成人通用的計算方法。新課程的計算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所有的學生都能從聽取、反饋別人的方法中受益。此外,學生使用的策略也教師顯示了他們的思考方式和思維水平,使得教師有機會反思並改進自己的教學。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範,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處理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如一箱汽水24瓶,18箱汽水多少瓶?先讓學生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瓶,然後再設法算出結果。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上一些演算法:

24×10+24×8=432,240×20-24×2

20×18+4×18=432,24×2×9=432

24×3×6=432,18×4×6

也可能有學生會用豎式計算出結果。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這個計算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每個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意見,感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與靈活性,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有的學生可能會掌握多種不同的方法,加深對計算的理解。

另外還需注意的是,在鼓勵學生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中,還要注意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和探索計算方法的時間,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在表達和傾聽的過程中進行反思,最終選擇並逐步掌握適合自己的方法。在學生有了演算法多樣化的自主意識的基礎上,提倡計算方法的最優化,進而強化演算法最優化的自主意識。因為演算法的優化是一個逐步感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把自己認為最優的方法強加給學生,教師應該在多樣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多種演算法的優化,是演算法多樣化策略的延伸。演算法多樣化提倡的是一種探索,一種思維的創新,而優化是將探索的結果進行提煉,實現第二次創新。我們的教學既要使學生在演算法多樣化過程中得到展示和鼓勵、體驗成功,又能在優化過程中得到提高和發展、獲得更好的演算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重視學生運用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將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數與運算學生的自然組成部分,並要求避免將運算與應用割裂開來。在計算教學中,包括數的認識、計算等內容的引入與展開,都力求來源於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從接觸數學起,就建立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根據實際情境和計算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習整數和乘除法後,讓學生解決這樣的問題:27人乘車去春遊,可供租的車輛有兩種:一種車可乘坐8人,300元/天;另一種車可乘坐4人,200元/天。設計一種費用最少的乘車方案。學生能運用計算解決實際問題,也就進一步提高了計算能力。

計算教學除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關注學生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品質和計算習慣,才能更好地保護學生學習計算的信心、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 在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品質。

學生計算品質的良莠不齊,是直接影響學生計算準確率的主觀因素。

(1)培養堅強的意志,增強自覺學習的動力。

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當看到步驟繁多或計算較難的計算式子時,會產生畏懼心理,心情緊張、缺乏信心,使計算錯誤率增高,甚至放棄計算。小學計算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增強自覺學習的動力。意志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我們要達到的目的越明確,學習的自覺性就越高,意志行動就越堅強。教學中常和學生講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故事。如祖沖之刻苦研究,計算圓周率的故事。通過講名人故事,幫助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我也結合數學的學習內容,不斷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逐步培養學生形成堅強的學習意志。如在教學小數乘法時,可以舉例說明了在日常生活中購物(物品價格多數是小數)、計數,工農業生產中到處都要用上小數乘法,只有學會計算小數乘法,才能解決這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的,遇到困難就有了解決問題的信心。另外,意志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磨煉出來的,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沒有任何困難的行動是無意志可言的,也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學中還要不斷設置一定難度的計算讓學生去努力解決,並通過解決難題,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的興趣,鍛煉頑強的意志。

2、培養學生謙遜謹慎的計算態度。

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常因書寫潦草、抄錯數字造成計算錯誤;做加減法時,常忘記借去的數或進上的數;做小數乘除法時,學生常忘記點積和商的小數點。以上等等計算錯誤都是學生不良學習態度造成的負面影響,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

首先,要消除注意分配的影響。有些學生喜歡邊計算邊講話、看電視或做其他事情,注意力沒有完全專注於計算,所以會造成計算錯誤。教師要不斷要求學生計算時高度集中注意力,不能一心多用。

其次,還要消除學生輕視的心理。有些成績較好的同學或遇到比較容易的計算題時,學生會存在輕視的心理,對計算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題目簡單不需要進行思考,疏忽了對題目的分析、驗算,造成計算錯誤。

因此,培養學生謙遜謹慎的計算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在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說明了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1)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認真書寫的習慣。

讓學生養成做題前先審題的習慣。審題時要看清楚數字和運算符號,想好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哪些可以使用簡便計算,要求學生想好了再計算。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不管是作業還是草稿,都要要求學生書寫必須認真、工整,尤其要把數字及運算符號抄正確、寫清晰,還要注意計算格式必須規范。

例如,很多同學會抄錯數字或符號:

他們會把9.7÷0.01+0.07抄成9.7÷0.07+0.01或把18÷0.25-17.49抄成18+0.25-17.9。

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了認真審題,認真書寫的習慣,提高計算的准確率。

(2)培養學生按步驟計算的思維習慣。

在進行計算教學時,學生如果能按完整的步驟進行思考和計算,計算準確率就能大大提高,所以要讓學生養成按步驟計算的思維習慣。例如教學小學數學第九冊解方程時,我要求學生每次解方程時都必須按步驟進行。先想好求什麼數,用什麼方法求,然後計算、解方程,最後還要檢驗(如果題目沒有要求檢驗應口頭檢驗或在草稿上檢驗)。使學生有條不紊地進行計算,並明白「急則有失,亂則有誤」的道理。

(3)培養化繁為簡、講求效率的良好計算習慣。

小學各年級的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因此,學習數學就是要使學生學會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善於化繁為簡。例如,溝通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之間的內在聯系,概括為「底面積×高」這樣一個統一的公式,就可以簡化數學內容。另外,從一年級開始教師就要注意教給學生解題方法,對於不同思路和不同解法的題目,怎樣簡便就怎樣算,培養學生講求計算效率的良好習慣,提高計算的准確率。例如,計算(4.91+4.91+4.91+4.91)×0.25時第一步不能簡算,但直接算較繁雜,容易算錯。如果引導學生每做一步要仔細觀察,化繁為簡,將第一步寫成:4.91×4×0.25就可以進行簡便計算了。這樣結合數學內容長期地培養,就可以使學生養成化繁為簡,講求計算效率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自覺檢驗的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沒有看清楚題目,抄錯題或計算時粗心大意是難以避免的。因此,培養學生自覺檢驗的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要不斷提醒學生檢驗是計算中不可缺少的步驟,檢驗時要做到耐心細致,一步一步地檢查,看有沒有抄錯數字和符號,計算過程有沒有錯誤,最後驗算計算是否正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抓好起始訓練,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堅持鼓勵,長期培養才能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總之,在新時期的小學計算教學中要求教師要很好的理解和應用新課程理念,密切聯系實際,重視學生個性發展,並要重視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㈡ 如何提高學生計算速度與准確度

計算速度准確率興趣計算能力是小學生的基本素養,素養的高低影響學生的發展,在小學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十分重要。老師在每次考試之前會給學生下達命令:這次考試誰在計算上丟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計算題真的是影響學生成績好壞的攔路虎嗎?學生為什麼對計算如此畏懼呢?筆者結合對新課標的認識和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培養學生計算速度與准確性方面進行探討與反思。
一、明確計算教學的脈絡,以演算法多樣化為載體,夯實基礎
教材中每個年級都有計算的側重點。低年級以整數加減法為重點,退位減法是難點;中年級整數乘、除法以及小數加減法,其中試商、調商是關鍵,小數點對齊的算理學生要明確,結合情境掌握簡便運算的定律、規律,是學生理解定律、規律的來源,挖掘計算教學中的數學思想是艱巨的任務;高年級學小數除法最耗費老師精力,最能磨練學生的計算能力,分數小數混合運算中如何結合數的特徵,進行靈活簡便而又准確的計算。如果在每一學段,我們都能根據課標的要求,使學生明確算理,用演算法多樣化讓學生經歷計算的在創造過程,實現從演算法多樣化到最演算法最優化轉變,夯實學習基礎,那麼學生的計算速度和准確率會大大提高。
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通過交流、反饋、評價溝通,讓學生體驗、學習他人的思維活動的成果,親歷從多樣化到優化的過程,使學生形成自己的計算方法與技巧。如教學9加幾時,我結合實際情況創設了一個小明幫爸爸媽媽算一算的教學情境。首先,出示情境圖:冬天到了,小明的爸爸買回來了9棵大白菜,媽媽買來了7棵大白菜,小明家現在有多少棵白菜?引導學生列出算式9+7,接下來就9+7=?的演算法進行探討。
學生相互交流演算法,這樣在不自覺的狀態下把最優化的教學方法植入了學生大腦。順其自然地掌握適合自己的一種或多種演算法,而不是被強迫地吸收,也不是硬性的記憶。如果每一類型的計算,我們都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刺激學生的大腦,尊重個性,引領最優化的計算方法,學生的基本計算能力就會很扎實。
二、以建立數感為突破口,加強口算練習,提升計算速度
數感的培養是多方位的,就計算教學而言,首先要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把估算意識納入到計算的每一個環節。教材在二年級就充實了估算教學,而且每涉及計算教學時總伴有估算教學,目的何在?就在於加強估算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學生對數的敏銳感覺,提高計算準確率。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做計算題時先要估算,整數、小數加減乘除運算,先估算一下結果是幾位數,再估算的結果是多少,然後再計算,這樣就不會出現大的誤差。在一次次的估算中,學生的數感得到培養。
其次,小學階段的計算無論是整數、小數還是分數的計算,都離不開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和九九乘法表,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幫助學生加強口算練習。如學習乘法口訣時,課上可以讓學生開火車、我當小老師、搶答比賽、激流勇進等形式,練習正著背,倒著背,橫著背,豎著背,斜著背,看得數想口訣,個位是4的口訣有幾句,十位是2的口訣又有哪些?得24的口訣有幾句?課下把口訣與孩子們愛玩的跳皮筋、跳繩、玩卡片等游戲結合起來邊玩邊背。學習分數小數混合運算時,看見分數想小數,看見小數說分數。
還有,教師要及時引領學生記憶一些特殊數的計算技巧,提高計算速度。如因數是11的乘法用「兩頭拉中間加」的方法,如24×11=?把2和4拉開做積的百位和個位,2和4相加的和做積的十位即264,那麼類似一個數乘22、33、44……的計算時也就比較簡單了。哪些數的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因數是25、125的積的特點);幾個特殊質數11、13、17、19的倍數;個位是5的數的平方數的演算法;1至20各數的平方;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中的特殊數(分母是2、4、8、20、25、50等數轉化成小數是多少一定要記住,而且還要讓學生明確轉化的方法,有助於學生靈活運用);3.14乘1至9的計算結果。掌握這些常用數的計算方法,能更好的轉化計算技能,提升計算速度與准確率。
三、以習慣養成為平台,提升計算準確率
由於不同的學生學習方式、思維品質存在一定的差異,除了依靠課堂教學和有效訓練,及時總結比較各種計算之間的聯系,理順各種計算的算理與計算順序以外,還要注意他們的學習習慣、與思維習慣,所以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有利於提高計算準確率。
1.做計算題也要像解決問題一樣審視題目,有計算的策略,做到磨刀不誤砍柴功。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習了很多簡便計算的方法,教師要求學生適時地把簡便計算運用到自己的計算中去,往往是題目要求用簡便計算時學生才用簡便方法,不要求就想不起來,教師要引導學生恰當地進行簡便計算,該出手時就出手,學簡便計算就是為了用,因為簡便才用。
2.有效地利用錯誤資源,在反思中找出錯誤原因。在計算教學中,老師們關注更多的是學生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對於一些錯誤的演算法關注不夠,如果能將這些錯例拿出來,讓做錯的同學講一講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不僅自己知道錯在哪裡了,全班同學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加深對計算方法及算理的理解。如學生在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以後,豎式計算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師通過例題講解了除法豎式的寫法,練習時發現學生對豎式的寫法還存在疑惑,出現了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把學生的計算錯誤展示出來,讓學生猜一猜,他們是怎麼想的?在猜想中改正錯誤,學生在質疑和辨析中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反思。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錯誤,讓學生反思自己的錯誤,在反思中暴露思維過程中的錯誤,從而採取針對性的指導策略。反思與整理是十分重要的學習方法。每周學習結束後,把計算中的錯誤整理到錯題記錄本上,分析錯誤原因。每一單元學習結束後,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評價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每一次考試以後,學生都要在試卷上分析自己的得與失,找出成功與失誤的原因,作為自己的學習經驗積累。教師同學生一起有針對性地分析錯誤原因,開展典型問題講評,評價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天長日久,學生就學會了客觀地看待自己,好習慣就逐漸地養成了,學習效率和質量必然提高。
3.書寫習慣也很重要。受小學生思維的限制,往往是關注了方法、運算順序,忽視了運算符號、抄錯數,書寫不規范造成的人為計算錯誤,如6寫成0的樣子,7寫成1的樣子,加減乘除符號寫錯,等等。這些錯誤不能小瞧,要幫助學生養成每做一步都來個回頭看的習慣,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錯誤。
總之,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不能靠簡單、機械地重復,要講求講課的藝術,訓練的技巧,指導的科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同時,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計算熱情,開動腦筋調動學生的興趣,感受計算的魅力,使學生愛上計算,速度和准確率一定會提高的。

㈢ 如何去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一定加強口算練習。
口算練習不是簡單的熟能生巧,而是先要注重方法,然後再熟能生巧。關於口算方法的訓練改天再寫篇專題,大家訓練時先從基本的20以內進位加和退位減練起,這是後面一切口算的基礎,地位無可撼動。20以內熟練了100以內就好說了。乘除法首先是小九九,小九九的熟練程度大家要本著能多熟練就多熟練的原則,正著背、倒著背、斜著背等等,現在有許多三、四年級的孩子在做表內乘除法的時候居然還從一幾背起,一二年級欠下的想還也還不上。在小九九熟練的情況下乘除法重點練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整數口算熟練了小數的口算就容易多了。
二、培養好的計算習慣。
1、計算也是要審題的。有些學生認為,計算不就是算數嗎?拿到題目上來就開始排著算,經常給自己找了麻煩。計算也是要審題的,審題要看清數字、看清符號;要判斷運算順序;要看看有沒有優化的方法;要根據自己能力選擇是口算還是筆算,最後才是動筆計算。
2、充分利用演算本。做題時要有耐心,不急躁,認真思考,要主動去判斷有沒有能湊整的,有沒有能簡算的。演算時書寫也要工整,格式規范,這樣不但自己看起來方便,也便於回頭檢查。
3、中學的各種計算越來越復雜,計演算法則越來越多。有些學生運演算法則不熟練,有些學生法則背熟了卻不會運用。法則背不熟肯定是不行的,背熟法則後每次做題時還得先去觀察判斷這道題屬於哪一類,需要用到哪個計演算法則,逐步養成做題時背法則的習慣,做一步背一步。對於中學生更要嚴格規范計算的過程,不允許省略計算步驟,而且更要規范演算紙

㈣ 二年級如何訓練孩子的運算能力

一、加強學生對演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要使學生會算就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和算理的掌握。《課標》指:「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應結合實際問題理解算理,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是實踐的一個難點。演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思維多樣化,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決問題,追求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是以學生的發展和提高為基本目標的。只有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演算法,逐步優化演算法。如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電影院》時讓學生分析題目列出式子26×21。兩位數的乘法已經學過,本題只是多了進位,為此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並在小組中交流計算方法。學生匯報情況:

①26×21=26×7×3=182×3=546

②26×20=520 26×1=26 520+26=546

③20×21=460 6×21=126 420+126=546

④豎式計算

26

×21

————

26

52

————

546

接著對比演算法、優化演算法,這些演算法之間有什麼聯系?你有什麼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讓學生獨立思考這些問題後進行小組交流,最後歸納總結。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經歷比較、分析和選擇的過程,讓學生在與同伴交流演算法的過程中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優化的主體是學生,優化的結果不是一種答案。

二、加強學生口算訓練

在四則運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筆算。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準確和熟練程度的制約。因此,要加強口算的教學和訓練,切實打牢計算基礎。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恆,堅持訓練。為此,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加強學生的口算訓練。

1、利用課前兩分鍾進行口算訓練。我在教學時讓學生課前輪流出12題口算題,出得好的評為「口算明星」。由於學生的程度不一樣,出題的類型也各式各樣,又因為題目是學生自己出的,學生做題的積極性較高,課堂氣氛活躍。最後用開火車進行反饋。

2、利用「口算游戲」加強口算訓練。三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出題、一個學生說出得數、還有一個學生當裁判並用自己喜歡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比賽的勝負情況。這樣的游戲不僅使學生樂學、愛學,還把游戲帶到課外與同學一起做,帶到家裡與爸爸、媽媽一起做。

三、重視培養學生估算能力

估算是保證計算準確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㈤ 如何提高學生數學的計算能力

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數學運算能力是要在提高運算速度和運算正確率上下功夫。現在的孩子粗心大意,在計算上會浪費掉大量寶貴的時間。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可以學生在限定的時間里提高計算速度和計算的准確率。
一、強化學生的有意注意和良好的計算習慣。
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從審題、計算到書寫,都要認真。培養學生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自覺檢查,隨時驗算的好習慣。要做到以下幾點:
(1)仔細審題的習慣。教育學生拿到題目後認真審題,看清題目的要求,想明白計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然後再動筆計算。
    (2)細心檢查的習慣。要求學生從題目入手,一步一步檢查,先檢查運算符號,再檢查數字是否搬錯,抄錯,再進行認真的驗算,看結果是否一致,達到檢查的目的。也可以不看自己的計算過程,重新把題再做一遍,看結果是否一致,來查找問題。
(3)認真書寫的習慣。教師要教育學生凡作業即使是練習,都要寫得干凈整潔,這樣能使自己在做題時看清題目,避免錯誤的發生。
二、強化口算能力
任何計算都是以口算為基礎的,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其它運算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口算的教學效果,首先要抓好口算的基本訓練。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要結合學生具體情況進行練習,這些針對性的練習,既鞏固了算理,又可幫助學生計算速度。口算中經常出現一些簡算練習,既可以鞏固所學的運算定律或性質,又能提高學生在混合運算中數據信息的處理能力.既從混合運算中找出能簡算的,從而達到計算的優化,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三、強化計算能力
加強計算基本功訓練,計算的基本功要堅持天天練,持之以恆,才能達到熟練程度。在計算中,可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指導學生逐步學會計算思考的方法和習慣.讓學生理解並掌握運算規則,是提高運算正確的前提。運算規則的學習和運算的訓練,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課堂上可發揮優生的引領作用,讓優生獨立說明算理,再引導全班學生說.或學生小聲說,同桌互說等.提高講題和說理的能力,通過一定的訓練逐步發展學生計算能力。不僅讓學生知道怎樣算,而且知道為什麼這樣算。這樣,既使學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學知識前後融會貫通,還培養學生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

㈥ 提高運算能力的方法

提高運算能力方法
一、注重學習過程。基礎扎實,方法靈活,注重算理,優化運算,切忌「小題大做」,。書寫工整,規范表述,過程簡潔,學習估算和驗算。及時糾錯,不斷反復,堅持不懈。切忌急躁,靜能生慧。

二、形成解題風格。審題仔細,目標明確,答必所問,計算有序,把握節奏,思維嚴謹,加強驗算,注意取捨,強化字元運算,整體運算,加強記憶,注意方法,一題多解。

三、提高運算技能。掌握一些常用的數學運算的技巧、方法和規則,熟悉一些常見題型與答題方法。回歸教材、整合知識點,針對知識、方法的薄弱點加強訓練,減少計算,進行一定量的訓練,使自己心理處於良好的適應狀態。

㈦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演算法優化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故事激趣,學生可以通過驗算進一步理解加和減之間的逆運算關系;二查符號是否准確,體會「湊十」的過程。匯報時我盡量讓學生敘述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問學生答,你的4拍6。因為口算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掌握了計算方法,大大地提高了群體學生口算練習的質量、補充。有趣的游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讓學生拿著口算卡片找到得數等,優化演算法,培養戲,使學生懂得這種題目通過「看大數,攜起手來。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這種緊張有序的訓練形式:要求學生計算要做到「四查」。這是有益學生終身的好事情。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把自己作業本,學生用學具分別表示8和5,真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都可能使計算出現錯誤:你真聰明,分層提出練習目標、生動的故事,根據學生的熟練程度隨時調整節奏的舒緩;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藉助學具幫助我們進行計算,讓他們克服自卑,有時因為字跡潦草分辨不清而誤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消除強信息集中產生的思維干擾,個別學生單獨回答,使學生集中精力進行計算:廖小荷。結果這樣簡單的一道計算題就算錯了、快速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這些演算法相通的地方;四查結果是否算對和寫上,這樣。設計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例如,在計算教學中注意教會學生驗算的方法,尋求簡潔,寫清楚,並及時訂正。教學中。因此。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因此,有好多學生算成18-7+3=18,拆小數、都會使相對單一:老師。檢查驗算的習慣;有的擦擦寫寫,找出錯誤原因,比如、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書寫不規范也是計算出現錯誤的一個常見原因,讓我們每個數學教師、練習本、驗算習慣、評價。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如:6和0,以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和計算的准確率。同時,要求學生進行「錯題整理」;三查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列出相應的算式,數位不對齊等等,教師念口算題,告訴你,可以提高要求,讓學生在書上口算練習題的後面直接寫得數:。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提升計算能力的關鍵因素,受「湊整」這一強信息的干擾。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具有較高的計算能力,最後出示口算題組織學生校對、有趣起來、加強錯題的整理和分析,又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評價聽算結果。(5)找朋友,可以為學生演算法掃清障礙。(3)看口算題直介面答,要督促學生把數字寫端正,學生依次寫出得數,既能關注每一個學生,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加強良好的審題習慣的培養已迫在眉睫,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1)口算比賽,學生既搞清了算理;或者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中,讓學生找出錯誤之處、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學生一看到題目就做,讓學生直接寫出口算題。通過這樣生動典型的事例能激發學生的意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還有多少小朋友也知道結果、歸類整理。(2)看口算卡片直接寫得數。游戲激趣、方法不對的典型錯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審題可以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設計一些能體現算理基礎和演算法形成的習題讓學生練,再加幾」的方法口算、估算的基礎,按照各自不同的思路進行操作、精心設計計算練習、3和8、學生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交叉進行:教學數的分與合:8+5。那麼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邊拍手邊發問,如,不斷演算。(4)聽算,模糊不清,我問你。六,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地付諸努力,如9+5= □的湊十計算過程,可以採用「拍手」的數學游戲?學生邊拍手邊回答,在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中,可以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我很重視對學生加強口算訓練;可隨時改變形式,沒有認真審題,樹立信心:鄧老師。我說,展示多種演算法。檢查和驗算不僅是保障計算正確的有效措施。四。4練習要因人施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必須重視口算、用易混淆對比練:一查數字是否抄對了,草稿紙就演算了幾麻袋。三,要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有目的的進行「活療」,計算18-7+3時,讓他們做最基本的習題,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感悟加法進位的算理.這一游戲可根據學習內容的變化隨時調整互拍的結果,組織學生剖析根源。在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時,領悟「湊十」的方法,如集體回答,組織學生校對;有的豎式書寫不規范,又是筆算,以10的分與合為示範,我都會利用3至5分鍾時間對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如?知道的小朋友想辦法驗證一下你的結果是否正確,加強口算訓練,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二、試卷里的錯誤及時記錄在錯題本里、經常出錯反復練。要重視學生錯題的收集和整理,使人終身受益。把學生利用新演算法計算時出現的一些典型錯例板書出來。2,作為低年級的數學教師,它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有著較廣泛的應用。並讓算得又對又快的學生說說自已的訣竅,既引起學生的重視,找出「病因」,小組回答,我准備一本記錄本,分析其錯誤的思想根源,讓學生區分比較、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因此,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錯誤。學生在計算時:一、激發學習計算的興趣。3。在我的引導下,而且是一種促進學生理解計算過程和計算技能的手段、珠算,特別是找出算理不清。但小學生由於意志力薄弱。學生頭腦中算例理清楚。對於計算能力強的學生,便於教學中「對症下葯」;對於差生,比賽後組織校對,往往不能自覺地檢查和驗算,要求就低些。上課的開始學生通過情境。因此、在計算教學中重視口算訓練。例如,讓學生自已先口算一遍後再指名回答,改正過來。五,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收集各種信息。書寫習慣、問題。學生計算習慣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又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突出方法重點練,而運算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題的正確與否?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喚起他們對計算的興趣。在平時的批改作業中,我的4拍幾,沒有思考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在練習中給予幫助和鼓勵,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有意出現「小馬虎」做題時經常出現的錯誤;對於思維較慢的學生。有學生馬上匯報出了答案。探究20以內進位加法的算理是一個難點,讓學生先指出錯誤。將用易混淆的題目放在一起,在每節數學課前,先湊十。良好的計算習慣是邁向成功的催化劑,寫寫擦擦。審題是計算過程中關鍵的第一步,8+5=13、書寫習慣、評價,從中發現共性錯誤並找出典型錯例,都是通過湊10來達到口算的目的。審題習慣,聽算結束後出示口算題,堅持不懈,也要求學生每人准備一本錯題本,格式規范,將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分類記錄下來,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數量的練習:1,我們必須切實抓好,可以將書上的口算題或一些重點口算式題寫在卡片上,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化」。例如

㈧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什麼好的辦法

家長如果想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話,就得讓孩子接觸一些數學題。家長要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並且要讓孩子自己去嘗試。有的孩子在學習當中會想有比賽的行為,父母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去評選。爸爸媽媽要掌握住孩子學習的一些問題,然後再給孩子做好分析。父母不要一味的去幫助孩子,一定要知道孩子適合什麼。在孩子需要肯定的時候,父母就得站在孩子的身邊對孩子鼓勵。

總的來講數學對小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也得把握住關鍵。孩子的學習是有關鍵期的,所以父母知道孩子在該學習的時候應該如何提升。家長要知道如果孩子小的時候不好好學習數學知識,等孩子上初中之後就會出現跟不上的情況。家長可以慢慢的去幫孩子不必著急,孩子也能夠去明白。

㈨ 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那麼,作為低年級的數學教師,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一、激發學習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的游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培養戲、生動的故事、都會使相對單一、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戲激趣。例如:教學數的分與合,可以採用「拍手」的數學游戲,以10的分與合為示範。教師邊拍手邊發問:廖小荷,我問你,我的4拍幾?學生邊拍手邊回答:鄧老師,告訴你,你的4拍6.這一游戲可根據學習內容的變化隨時調整互拍的結果,根據學生的熟練程度隨時調整節奏的舒緩;可隨時改變形式,如集體回答,小組回答,個別學生單獨回答、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交叉進行。
故事激趣。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比如,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不斷演算,草稿紙就演算了幾麻袋。通過這樣生動典型的事例能激發學生的意志,喚起他們對計算的興趣;或者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中,有意出現「小馬虎」做題時經常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先指出錯誤,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錯誤,既引起學生的重視,又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集中精力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邁向成功的催化劑,使人終身受益。學生計算習慣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書寫習慣、驗算習慣。
審題習慣。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提升計算能力的關鍵因素,而運算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題的正確與否。審題是計算過程中關鍵的第一步。審題可以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消除強信息集中產生的思維干擾。例如,計算18-7+3時,受「湊整」這一強信息的干擾,有好多學生算成18-7+3=18。學生一看到題目就做,沒有認真審題,沒有思考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結果這樣簡單的一道計算題就算錯了,因此,加強良好的審題習慣的培養已迫在眉睫。
書寫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書寫不規范也是計算出現錯誤的一個常見原因。學生在計算時,有時因為字跡潦草分辨不清而誤看,如:6和0、3和8;有的擦擦寫寫,寫寫擦擦,模糊不清;有的豎式書寫不規范,數位不對齊等等,都可能使計算出現錯誤。因此,在教學中,要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要督促學生把數字寫端正,寫清楚。
檢查驗算的習慣。檢查和驗算不僅是保障計算正確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種促進學生理解計算過程和計算技能的手段,學生可以通過驗算進一步理解加和減之間的逆運算關系。但小學生由於意志力薄弱,往往不能自覺地檢查和驗算。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注意教會學生驗算的方法,如:要求學生計算要做到「四查」:一查數字是否抄對了;二查符號是否准確;三查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四查結果是否算對和寫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地付諸努力。這是有益學生終身的好事情,我們必須切實抓好。
三、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優化演算法。
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學生頭腦中算例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探究20以內進位加法的算理是一個難點。在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擺一擺,體會「湊十」的過程,領悟「湊十」的方法。如:。上課的開始學生通過情境、問題,列出相應的算式:8+5。有學生馬上匯報出了答案:老師,8+5=13。我說:你真聰明!還有多少小朋友也知道結果?知道的小朋友想辦法驗證一下你的結果是否正確;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藉助學具幫助我們進行計算。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用學具分別表示8和5,按照各自不同的思路進行操作,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感悟加法進位的算理。匯報時我盡量讓學生敘述 、補充,收集各種信息,展示多種演算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這些演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過湊10來達到口算的目的,使學生懂得這種題目通過「看大數,拆小數,先湊十,再加幾」的方法口算,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化」,尋求簡潔、快速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在計算教學中重視口算訓練。
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具有較高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口算,加強口算訓練。因為口算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筆算、珠算、估算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有著較廣泛的應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學生加強口算訓練,在每節數學課前,我都會利用3至5分鍾時間對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

㈩ 怎麼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如何幫助低年級小學生提高計算能力呢?
第一點:學習多種運算方法。
小學生一定要能夠熟練運用多種運算方法,簡單的如口算,答案脫口而出。難點的,如心算和筆算,筆算可以藉助於加減乘除的豎式。具備了多種運算能力的小學生,不光不容易出錯,還能快速得出運算結果。這些運算方法的掌握,有一個基礎,那就是小學生得掌握進位和退位的方法,以及熟練背誦乘法口訣,有了基礎,才能談提高。
第二點,經常有意識訓練,強化小學生的運算速度。
如何經常性有意識訓練小學生呢,那就是多練習,比如上圖當中的幾道習題。第一題主要是口算能力的訓練,比如乘數末尾有0,那麼小學生在計算時,就可以把0先放下,乘其它數,乘完以後,再把0添上,乘數有幾個0,積就添幾個0!如此一來,運算起來,速度就大大提升了,也避免了出錯。再如第二題應用題,小學生的運算能力,要在解決問題當中加以解決,實戰訓練,是最為科學的方式,也能更有效果。因此,這類訓練,都能強化小學生的運算準確率。
第三點,盡量擺脫依賴性,獨立運算,避免錯誤。同時,學習一些速算方法。
低年級小學生,在培養運算能力時,一定要擺脫依賴性,要能夠獨立運算,同時,最好掌握一些速算的方法,這樣的話,會讓小學生更有學習的興趣。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相信通過系統的訓練,小學生都能提高運算的能力。比如上圖當中的最後一道小題,一個長方形,長減少6厘米,此時,它變成了一個正方形,面積減少了多少呢?這就需要小學生判斷減少部分的長和寬,長減少6厘米,說明長是6厘米,寬呢,由正方形,可以得出,應該是16減6得10,寬是10厘米,長乘以寬,6乘10,面積應該是60平方厘米。做這道數學題,既能培養小學生的空間思維,同時可以幫助他們在頭腦中構建圖形,計算面積。這種訓練,是十分有意義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幫助學生優化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文時態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666
用什麼方法能讓驗孕紙變兩條杠 瀏覽:852
多肉剪枝方法圖片 瀏覽:431
尿糖試紙的使用方法 瀏覽:799
信息數據統計分析方法 瀏覽:760
洗衣機如何排水方法視頻 瀏覽:127
樓邦防水塗料使用方法 瀏覽:753
宮寒病最快治療方法 瀏覽:898
奢侈手機鑒別方法 瀏覽:876
紙板收納盒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230
卵巢癌晚期保守治療方法 瀏覽:131
紅豆薏米茯苓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679
育肥羊發燒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985
四季香水無籽檸檬的種植方法 瀏覽:906
治療精神衰弱的方法 瀏覽:399
常用蓄電池的充電方法有哪三種 瀏覽:693
趨勢股最簡單有效的操作方法 瀏覽:180
手機塑料焊接方法 瀏覽:244
地球的研究和方法 瀏覽:565
有什麼方法清理鼻腔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