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更的計算方法

更的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3 17:56:27

1. 根號是怎麼算的,比如根號8。

√8=√(4*2)=√(2的平方*2), 因為√(2的平方)=2,原式=2√2。2√2是最簡根式,不需再化簡。

又如√12=√(2平方*3)=2√3。

√24=√(2平方*6)=2√6。

√27=√(3平方*3)=3√3。

完全平方數可以從平方根下提出,不是完全平方數,提不出來。

(1)更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在實數范圍內,

(1)偶次根號下不能為負數,其運算結果也不為負。

(2)奇次根號下可以為負數。

不限於實數,即考慮虛數時,偶次根號下可以為負數,利用【i=√-1】即可。

根號的運演算法則:

1.√a+√b=√b+√a。

2.√a-√b=-(√b-√a)。

3.√a*√b=√(a*b)。

4.√a/√b=√(a/b)。

2. 古時候說的六更天是指的幾點古時候的時辰是怎麼算的呢

古時候說的六更天是指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2)更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3. 更准確的計算方法

要看兩組數據帶有何種誤差了
設a的真實值為a=A*ax+B;
A,B在測量學上叫比例誤差和固定誤差
如果ab兩組數據帶的固定誤差多些,採用第一種方法,通過求平均數加以消除,則1更為精確
如果ab兩組數據帶的比例誤差多些,採用第二種方法,通過求差加以消除,則2更為精確

4. 古時候更的計算方法

古時一更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故一天有十二更。最初人們靠東西的投影判斷時候,後來發展成日晷。以後有有通過沙漏,焚香等計時的。明朝出現了機械鍾,通過水車帶動,每半更敲鼓一次。

5. 更是什麼。從何時開始。怎麼計算

更,是古代人夜間用來計時的單位。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
晝夜時辰

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春分以後,日照北半球漸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晝長,南半球則相反
;秋分以後,日照南半球漸多,故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乃相反。

晝夜的劃分方法

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這樣,每個時辰相
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如巳時相當於9時到11時。那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
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但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在這以前,如下表的俗稱所反
映的情況。表內的俗稱,是指十二時辰在古代的一種通俗叫法。這種俗稱,就是中國古
人藉助一些自然特徵和生物特徵來計時的。「雞鳴」「人定」,藉助於半夜雞叫和人入
夜睡覺的特徵。「食時」「晡時」,藉助吃飯時刻表示時間。古人一日兩餐,早飯在日
出以後,隅中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食時」;晚飯在「日昳(太陽偏西)以後,日
入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晡時」。其餘八個時間以太陽位置為主要特徵來命名的。
由於季節的不同,具體的時間差竟達兩小時,因此後來被十二地支計時所替代。

另外,中國古代還有報更(又叫打更)的計時法。把夜間分為五更:相當於現代的
晚上7點到9點為一更,9點到11點為二更,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凌晨1點到3點為四更
,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

在歐美國家,以一晝夜分為24小時,每小時分為四刻,又可分為60分,每分為60秒
計算。由於計時器即鍾表僅有12小時,只合一晝夜之半,於是以上午下午來辨別,以夜
12時(下午24時)正,為0時,夜(上午)1時為1時,以正午12時為12時,下午1時為13
時,下午6時為18時,下午11時為23時。

晝夜的起訖時間,有兩種不同的演算法,歐美的24小時自0時算起,即自夜12時起算。
在夜12時以前為前一日,夜12時以後為次日。中國的十二時辰以子時為首,以夜晚11時
起至夜1時為子時,在夜11時以前為前一日,夜11時以後為次日。

古時辰 子時 丑時 寅時 卯時 辰時 巳時
俗稱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中
今時間 23 - 1時 1 - 3時 3 - 5時 5 - 7時 7 - 9時 9 - 11時

古時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時 23時 0時 1時 2時 3時 4時 5時 6時 7時 8時 9時 10時

古時辰 午時 未時 申時 酉時 戌時 亥時
俗稱 日中 日昳 晡食 日入 黃昏 人定
今時間 11 - 13時 13 - 15時 15 - 17時 17 - 19時 19 - 21時 21 - 23時
古時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時 11時 12時 13時 14時 15時 16時 17時 18時 19時 20時 21時 22時

時辰
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時辰用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

時辰

子時 二十三點到一點
丑時 一點到三點
寅時 三點到五點
卯時 五點到七點
辰時 七點到九點
巳時 九點到十一點
午時 十一點到十三點
未時 十三點到十五點
申時 十五點到十七點
酉時 十七點到十九點
戌時 十九點到二十一點
亥時 二十一點到二十三點

循環使用,一周期為12個。經常與天干配合使用,60個為一周期。可用於記錄年、月、日、時辰。所謂「生辰八字」即出生時刻年月日和時辰的干支,共8個字,因以得名。

紀年時,每個地支對應一個屬相,也叫生肖。

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歷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歷書註明某陰歷月對應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

紀時時,每個地支對應固定的一段時間(時辰)。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每個時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必須注意的是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和23時到24時的晚子時。

地支對應的生肖、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近似農歷月份、近似陽歷月份、紀時的時刻、五行、陰陽列表如下。

地支 生肖 節氣時間段 近似陰歷月份 近似陽歷月份 時刻 五行 陰陽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時—1時 水 陽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時—3時 土 陰
寅 虎 立春—驚蟄 正月 2月 3時—5時 木 陽
卯 兔 驚蟄—清明 二月 3月 5時—7時 木 陰
辰 龍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時—9時 土 陽
巳 蛇 立夏—芒種 四月 5月 9時—11時 火 陰
午 馬 芒種—小暑 五月 6月 11時—13時 火 陽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時—15時 土 陰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時—17時 金 陽
酉 雞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時—19時 金 陰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時—21時 土 陽
亥 豬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時—23時 水 陰

每年都有一個生肖,在該年出生的人就「屬」這個生肖。人的歲數是12的倍數即為本命年,因為當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編輯]
組合
地支有六個組合,稱為「六合」,有四個由三個地支組成的局勢,稱為三合局和全會方局,這種地支組合之後,亦會變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地支除了會合化局之外,地支還有互相沖克及相刑,故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為陰陽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會: 亥子丑會北方水局 寅卯辰會東方木局 巳午未會南方火局 申酉戌會西方金局
地支相沖: 子午相沖 丑未相沖 寅申相沖 卯酉相沖 辰戌相沖 巳亥相沖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為無恩之刑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為持勢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為無禮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為自刑之刑
[編輯]
其他用處
地支主要用來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來分章節,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數學剛傳入中國時,中國的數學家用天乾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別代表k-v這12個字母,大寫字母用代表小寫字母的漢字加口字旁表示。

6. 古代計時的「更」是怎麼計算的一個更 相當於現在的多長時間

「更」是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一更天:戌時19:00 - 21:00
二更天:亥時21:00 - 23:00
三更天:子時23:00 - 01:00
四更天:丑時01:00 - 03:00
五更天:寅時03:00 - 05:00

7. 古代的"更"如何計算

更,是古代人夜間用來計時的單位。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 晝夜時辰 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春分以後,日照北半球漸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晝長,南半球則相反 ;秋分以後,日照南半球漸多,故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乃相反。 晝夜的劃分方法 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這樣,每個時辰相 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如巳時相當於9時到11時。那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 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但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在這以前,如下表的俗稱所反 映的情況。表內的俗稱,是指十二時辰在古代的一種通俗叫法。這種俗稱,就是中國古 人藉助一些自然特徵和生物特徵來計時的。「雞鳴」「人定」,藉助於半夜雞叫和人入 夜睡覺的特徵。「食時」「晡時」,藉助吃飯時刻表示時間。古人一日兩餐,早飯在日 出以後,隅中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食時」;晚飯在「日昳(太陽偏西)以後,日 入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晡時」。其餘八個時間以太陽位置為主要特徵來命名的。 由於季節的不同,具體的時間差竟達兩小時,因此後來被十二地支計時所替代。 另外,中國古代還有報更(又叫打更)的計時法。把夜間分為五更:相當於現代的 晚上7點到9點為一更,9點到11點為二更,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凌晨1點到3點為四更 ,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 在歐美國家,以一晝夜分為24小時,每小時分為四刻,又可分為60分,每分為60秒 計算。由於計時器即鍾表僅有12小時,只合一晝夜之半,於是以上午下午來辨別,以夜 12時(下午24時)正,為0時,夜(上午)1時為1時,以正午12時為12時,下午1時為13 時,下午6時為18時,下午11時為23時。 晝夜的起訖時間,有兩種不同的演算法,歐美的24小時自0時算起,即自夜12時起算。 在夜12時以前為前一日,夜12時以後為次日。中國的十二時辰以子時為首,以夜晚11時 起至夜1時為子時,在夜11時以前為前一日,夜11時以後為次日。 古時辰 子時 丑時 寅時 卯時 辰時 巳時 俗稱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中 今時間 23 - 1時 1 - 3時 3 - 5時 5 - 7時 7 - 9時 9 - 11時 古時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時23時 0時 1時 2時 3時 4時 5時 6時 7時 8時 9時 10時 古時辰 午時 未時 申時 酉時 戌時 亥時 俗稱 日中 日昳 晡食 日入 黃昏 人定 今時間 11 - 13時 13 - 15時 15 - 17時 17 - 19時 19 - 21時 21 - 23時 古時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時11時 12時 13時 14時 15時 16時 17時 18時 19時 20時 21時 22時 時辰 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時辰用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 時辰 子時 二十三點到一點 丑時 一點到三點 寅時 三點到五點 卯時 五點到七點 辰時 七點到九點 巳時 九點到十一點 午時 十一點到十三點 未時 十三點到十五點 申時 十五點到十七點 酉時 十七點到十九點 戌時 十九點到二十一點 亥時 二十一點到二十三點

8. 更號是什麼意思怎樣計算更號

如果a的平方=b,那麼a就稱為b的平房根。在實數范圍內,正數有兩個平房根,負數沒有平房根,0的平房根為0。特別的,將一個數的正的平房根叫做算術平房根,並且規定0的算術平房根是0。算術平房根的符號是「√」,叫作根號,例如a的算術平房根就是「√a」(a上面應該還有一橫和符號相連,具體你可以看你的課本),讀作「根號a」。而如果要表示一個數的平房根,則要這樣寫:±√a。取一個數的平房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
一般來說,開方開不盡(就是不能用一個整數或分數來表示這個數的平房根)的數就是「無理數」,即不能用兩數之比表示的數。一般對正數進行開方的方法是這樣的:以180為例子,180=2的2次方*3的二次方*5,把偶數次方的數提到根號的外面,並且把次數變成原來的一半,而對於次數為單數的數,先將這個數化成n的偶次方*n的形式,然後把n的偶次方提到根號外面來,裡面剩下一個n。對180進行開方最後的結果就是:6倍根號5。注意:開方計算完畢後一定要確定根號內的數為正數,否則是無意義的(在實數范圍內)。
平方根的用處是很難說清的,因為它也是一種運算,就好像問加法的用處一樣,它是滲透到很多數學領域內的,是數學學科的基礎,最常見的例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函數、解析幾何等等。
你如果想繼續學下去的話,可以自學教材,因為教材上的內容還是比較容易的。在這里不可能把所有關於平房根的內容都講完。

9. 古代的更怎麼計算

我國古代還有把夜晚分為五個時段的方法,叫五夜或五更,情況如下。
五更與現今時間比較表
夜間時辰 五 夜 五 更 時 間
黃 昏 甲 夜 一 更 19—21
人 定 乙 夜 二 更 21—23
夜 半 丙 夜 三 更 23—1
雞 鳴 丁 夜 四 更 1—3
平 日 戊 夜 五 更 3—5
我國古代紀時,還有更細的分法。最初分一晝夜為100刻。這辦法一直沿用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漏以銅壺盛水,刻節,晝夜百刻。"後來由於晝夜100刻與分為十二時辰不能相配,使用不便,曾改分為120刻,96刻,108刻。但大多使用百刻制,到清代才改為96刻制"和十二時辰配合使用。

10. 古代一天有幾更,怎麼計算的

五更。從19:00開始,每2個小時為一更,直到早上5點結束。

1、一更19:00 - 21:00在戌初一刻,稱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這個時候,人還在活動著。

2、二更21:00 - 23:00在亥初三刻,稱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3、三更23:00 - 01:00在子時整(即子正,亦即00:00),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個時辰。這無疑是一夜中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

4、四更01:00 - 03:00在丑正二刻,名雞鳴,又名荒雞。雖說,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就有賊人趁著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5、五更03:00 - 05:00在寅正四刻,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10)更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對後世的影響

盡管現今華族社會已經停用「更」這個計時單位,但現代華文里依然會使用從「更」衍生出來的計時單位。現今的華文經常會使用「黃昏」來代表一個地區的傍晚時份。

成語里代表夜深的「半夜三更」(或倒裝成「三更半夜」)是從上述的「三更」演變出來的。「半夜三更」一詞於元代作家馬致遠的雜劇《青衫淚》和元代作家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里首次出現。這句成語到現代依然被華族社會廣泛使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更

閱讀全文

與更的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腦血管堵塞手腳無力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532
貴州學習方法哪裡學 瀏覽:406
變壓器串連接方法 瀏覽:398
愛衛唾液試紙使用方法 瀏覽:621
魚鉤魚線魚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242
一建各科內各種計算方法編制方法 瀏覽:574
葛藤蔓的種植方法 瀏覽:502
小米平板的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89
毛囊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564
99999999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328
蔚來汽車倒車剎車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175
蝗蟲飛機的製作方法簡單 瀏覽:948
預防治療近視的方法 瀏覽:59
瓷磚下面潮濕用什麼方法快速干 瀏覽:85
腦部淋巴瘤治療方法 瀏覽:840
增加現金流凈額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29
釣魚主線和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365
蘭花茶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590
綠蘿快速長瀑布方法 瀏覽:135
基金盯盤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