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指北針使用高程距離計算方法

指北針使用高程距離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3 16:05:01

A. 美式軍用指北針使用方法

北約(包括美軍)和華約(包括我軍)軍隊的指北針功能上基本相當,能夠測量方向、距離、高差、坡度等。

1、用指北針測方向(這個不教應該也會)
把指北針水平放置,只有周圍沒有磁干擾。其矢標指示便是此地的磁南北方向,基本就是正南北方向。註:我國北方的磁北方向比正北偏西,自然磁南方向比正南偏東,這是個常識。

2、用指北針測目標距離
打開指北針,你馬上就能發現有準星、照門。準星座兩側尖端的寬度恰好是準星座到照門距離的十分之一。準星座就是估計判定距離的,所以叫「距離估定器」。

測量距離時,將指北針放平,用右眼通過照門、準星觀察目標,記住距離估定器照準現地的寬度,然後目測現地的寬度,並將該寬度乘以10,就是到目標的距離。若目標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準,則應乘以20。例如,測得敵坦克約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敵坦克長約7米,則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離為:7米×20=140米。

3、用指北針測高度
是先用角度表測出高低角,然後再按公式:高度=距離×高低角/60 計算,就能算出目標高度。

4、用指北針測坡度
測量時,在斜面的下(上)邊,將指北針打開,沿測尺邊向斜面的上(或下)邊照準,使照準線與斜面平行,然後,從反光鏡中讀出讀數(即擺上刻線指的度數),即為所求的坡度。

B. 指北針的用法( 我的是紅塔山攀越者)

將指北針展開,平放,穩定。

2轉動蓋圈,使圈上的北與方向指標(白色小三角)相對。旋轉,以磁針北極相對(黑色帶夜遊標)。

3這是關鍵,磁偏角。以磁針北極相對蓋圈上的磁偏標志(內圈紅色標志),我這好象是6度。此時指北針指示的方位南北既是地形南北。磁偏角越往東越大,海南島就不用調了。

C. 軍用指南針是怎樣使用的(使用方法)

1、首先,展開指北針,轉動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線與方向指標相對正,將平視鏡斜放(45°)單眼通過準星瞄向目標,從平視鏡反射看到磁針N極所對反字表牌上方位分劃,既可讀出目標方位角,然後用右手轉動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線與磁針N極對准。

(3)指北針使用高程距離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行軍時間及速度計算

用儀器上的速度時間表,在量取里程的同時,可測定行軍所需要的時間或在規定時間內的行軍速度,其方法如下:

l.行軍時間計算:打開儀器,使里程錶指針歸零(表盤紅線上)。

在求出到達目的地里程的同時,速度時間表便按照l:100000比例尺里程,指出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時(外側表,順時針讀數)及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時(內惻表,逆時針讀數)速度行軍各所需時間。

若為在l∶50000比例尺地圖上所量得里程,則用手指輕按測輪,使里程減半,指針所指示的速度和時間即為所求。

例如:在1:50000比例圖上量得距離為40公里,若按v20 速度走完全程,求所需時間。首先將指針撥至1:50000比例尺的20公里處,在v20圈內指針所指即為所求。若規定的速度為表上沒有顯示之速度,則找出有倍率關系的速度,乘以倍率求得時間。

如每小時行軍速度為5公里,量得里程為30公里,求時間,便可讀:v10為3小時,由於v10是v5的2倍即將得數乘2或撥測輪使指針指示60公里處讀v10得6小時,再如v6時,可讀v18,將得數乘3或撥測輪使指針指示90公里處讀v18得5小時,余類推。

D. 定向指北針如何使用

指南針在中國准確說應該叫指北針,在南半球才會叫指南針。 基本用法介紹 1.測方位角:以判定方位、標定地圖、指示目標等。 例一:測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 打開指北針,使殼蓋至最大位置,將指北針托平,(單眼緊貼瞄準器)調整瞄準器的角度,使透過放大鏡能清晰的看清方位指標線及所對應的分劃值。瞄準時通過瞄準器上的長縫和瞄準線瞄準目標,此時方位指標線所對應的密位分劃值,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 例二:標定地圖—使地圖上北方與現地正北方向一致。 展平地圖,將指北針坐標梯尺長邊與地圖上磁北方向線(即地圖中的PP'虛線)密合,此時坐標梯尺始端應指向地圖下方,轉動地圖,使指北針方位指標線對應值指示為零。此時地圖即已標定。 例三:利用地圖量測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 按例二方法先將地圖標定,使指北針坐標梯尺長邊通過站立點和目標兩點或這兩點延長線,坐標梯尺的始端應指向站立點。此時方位指標線所對應之密位分劃值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 2.估測距離: ① 已知北側目標的間隔,估測目標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 根據目標間隔在瞄準玻璃上所佔的大小,可按10:1的比例公式或密位公式來估算距離。 比例公式: 立足點至目標的距離(米)=目標間隔寬度(米)x 10 / 目標占兩估定線寬度的倍數 密位公式: 立足點至目標的距離(米)=目標間隔寬度(米)x 1000 / 目標所佔的密位數 例四:已知前方目標高壓電桿之間隔為50米,電桿高為8米,試用比例測距或密位測距兩種方法,估測目標至站立點間的距離。 打開指北針,使殼蓋與殼身之測距定位線對准,將瞄準器置於垂直位置,用單眼緊貼瞄準器長槽,通過瞄準玻璃上的分劃線觀察目標。 測得兩電桿之間隔(50米)占兩估定線寬度的倍數為1.25,通過比例公式可求得: 立足點至電桿的距離=50X10/1.25=400 米 測的電桿之高(8米)占密位分劃線兩小格(20密位),通過密位公式可求得: 立足點至電桿的距離=8X1000/20=400 米 ② 未知被測目標的間隔,估測目標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 例五:在河彼岸有敵陣地新建暗堡,估測暗堡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 打開指北針,測的目標至站立點的磁方位角為45—20密位,在垂直於目標的方向尋找一輔助點,使目標至輔助點的磁方位角之值在原來的基礎上變化1—00密位,例向右當測得輔助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為44—20密位。此時用步測法或其他方法,若測得輔助點到立足點的距離為40米,則站立點到目標的距離為其十倍,即400米。 註:按上述方法測距,如再減少5%、如400米-400X5%=380米,此時測距精度能提高2%左右。 3.測俯仰角及校準水平: 用俯仰瞄準器直接瞄準目標,來測量站立點至目標的俯角或仰角。還可以將指北針的坐標梯尺(長尺)朝下,立於某一平面上,測量該平面傾斜的角度,或校準該平面,使之處於水平位置。 例六:測量站立點至山坡目標之仰角。 手拿指北針,用中指壓下按鍵,同時通過俯仰瞄準器瞄準目標,待3-5秒鍾以後,中指脫開按鍵,鎖緊機構即將被測角度鎖定。通過俯仰放大鏡即可讀取所測得的仰角,指示為30o。則站立點至該山坡目標的仰角為30o。 4.量測地圖上任意兩點之里程: 不同比例尺之地圖,其方里網邊長及實地距離之關系,及計算公式: 1:25,000地圖:距離=量的毫米數x100/4 (公尺) 1:50,000地圖:距離=量的毫米數x100/2 (公尺) 1:100,000地圖:距離=量的毫米數x100 (公尺) 例七:量測地圖上的甲乙兩地之直線距離。(地圖比例尺1:50,000) 將坐標梯尺始端對准甲地,量的甲乙兩地間的長度為68毫米。 代入公式 距離=68x100/2=3400 米 責甲乙兩地間的直線距離為3400米。 例八:量測沿某公路上甲乙兩地之行軍路程。(地圖比例尺1:50000) 轉動里程輪,消除其空迥,使里程錶針的指示為零,然後是令程輪沿公路滾動到乙地(注意里程輪只能滾動不能滑動)。翻轉指北針,根據地圖的比例尺,在1:50000里程錶分劃圈上讀數,若里程錶針指示為25,則該公路上甲乙兩地之路程為25公里。 說明:此法不適用於地勢有起伏的地區。 5.量測地圖上某點的坐標: 量讀要領:長邊壓橫線、短邊通過點,公里數在前,尾數看尺邊,先報縱坐標,後報橫坐標。 例九:量測1:50000地圖上、「p」點的精確坐標。 (1)先查出「p」點的坐標為83、50。將坐標梯尺長邊與83坐標橫線密合,使短尺通過「p」點。 (2)先後讀得短邊為8毫米,長邊為13毫米。 帶入公式:距離=量的毫米數x100/2 短邊為400公尺,長邊為650公尺,分別夾道所對應的公里數後面。 (3)「p」點的精確坐標為83400(縱),50650(橫)。

E. 指南針怎麼測海拔

你好,單純的指南針是沒有測量海拔的能力的。需要使用手機的內置指南針功能來測量。以下以小米手機為例介紹如何使用指南針功能測量海拔:
在小米桌面上找到系統工具並進入。
2.點選指南針功能。
3.這個時候手機就可以顯示當前地理和位置,經緯線均可顯示出來,最重要的就是顯示了海拔高度。
4.記得要連上網這樣數據才可以比較准確。
手機指南針測量海拔的原理:海拔的測量 通常應該是用氣壓和GPS。氣壓計是測量大氣壓強計算的,而GPS基本原理是通過收集環繞地球的GPS衛星信號,然後通過定位演算法計算得來的,大致邏輯就就是已知一個點到空間其它若干個點的距離。
求解這個點的位置過程,其定位本身就是三維空間定位,因此計算相對海拔的高度理論上也是可以做到的。因為gps定位的高度誤差,因此有些軟體還是設計了通過位置,查找高程資料庫校對結果的方式

F. 如何用指北針量取距離

用指北針量取距離的方法:
1,用測繪尺直接量算圖上距離

2,用里程計量讀圖上距離
(1〉先將紅色指針歸「0」;
(2)平持儀器,把里程計測輪輕放在起點上,沿所量取的路線向前滾動至終點;
(3)根據指針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線,即可直接讀出相應的實地距離。例如在1:50000地圖上由甲點量至乙點,儀器表盤上l;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個刻線,則甲乙兩點間的實地距離為7公里。者在l:100000地圖上量得14個刻線,則甲乙兩點間的距離為14公里。另外,與有相應比例的(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l∶500000)的地圖也可經換算量讀之。
3,用距離估定器概略測定現地目標的距離 .儀器上距離估定器兩尖端的間隔為照準與準星間距離的l/10,利用相似三角形關系,就可測定現地目標的距離。
(l)已知兩目標(物體)與所在點距離,求此兩目標(物體)之間的間隔,可用下列公式:
兩目標之間的間隔=兩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1/10
打開儀器,用眼緊靠照準,瞄準目標,如兩目標(物體)恰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夾住(如附圖2),又已知兩目標點與所在點之間的距離為100米,則兩目標點間的間隔為100x1/10=10米,其餘可按此方法計算。
此外,前方兩目標(物體〉間的間隔不一定恰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夾住,而小子或大於其間隔時,可採用下列公式:
兩目標點間的間隔=兩目標與所在點間的距離x1/10 x兩目標所佔兩尖端間隔的倍數。
例:已知兩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為100米,測得兩目標間的間隔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隔的7/10,則兩目標間的間隔為100×1/10×7/10=7米。 同樣,若兩目標間的間隔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隔的1.5倍,則兩目標間的間隔為100x1/10x1.5=15米。
(2)已知物體的寬度或兩目標之間的間隔,求目標與所在點間的距離,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已知目標的間隔×10
例:已知前方丙目標間的間隔為12米,正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照準,則目標點與站立點間的距離為12×10=120米。
此外,已知目標的間隔,但在瞄準時,小於或大於距離估定器兩尖端的間隔,可用下列公式:
目標與所在地點的距離=(目標的實際間隔x10)/目標占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的間隔的倍數
註:用距離估定器測定現地目標距離的方法是簡便的,但精度不高。

G. 有誰知道如何用指南針測距離

一、用途

六·五式指北針是測定方位、距離、水平、坡度(俯仰角度)、高度、行軍間速度及測繪簡單地圖的一種簡易測量器材,為便於夜間使用,在其各相應部位上塗有夜光粉。

二、結構簡單介紹

儀器主要由羅盤、里程計兩部分構成,如(附圖1)。

羅盤部分有提環(l),度盤座(2),在度盤座上劃有兩種刻線、外圈為360度分劃制,每刻線為1度。內圈為6000(密位)分劃制,圓周共刻300刻線.每刻線線值為20(密位),內有磁針(3),測角器(4),俯仰角度的分劃單位為度.每刻線為25度.可測量俯仰角度士60度。里程計部分主要由里程分劃表、速度時間表(8)、測輪(9)、齒輪指針等組成。里程分劃有l:50000,l:100000兩種比例尺刻度值。1:100000比例尺每刻線相應代表1公里。l:50000每刻線相應代表0.5公里.可與具有相應比例或成倍比例的地圖配合使用。速度時間表分劃有外側表盤上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時,內側表盤上有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時。(以V代表),共15種速度。時間刻度中每一刻線相應代表5分鍾(V25為10分鍾)。儀器的側面有測繪尺,兩端為距離估定器。估定器兩尖端長12.3毫米,照準與準星間長為123毫米.即為尖端長的10倍。

三、使用方法

(一)測定方位

1、測定現地東南西北方向

(1)打開羅盤儀.使方位指標「△」對准「〇」;

(2)轉動羅盤儀.待磁針指北端對准「〇」後,此時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方位玻璃上就可直接讀出現地東、南、西、北方向。

2、標定地圖方位

標定地圖方位就是利用羅盤,使地圖上的方位和現地方位一致

(1)打開儀器,調整度盤座,使方位指標「△」對准本地區的磁偏角度數;

(2)以測繪尺與地圖上的真子午線或座標縱線(即東、西圖廓的內圖廓線)相切;

(3)轉動地圖,使磁針北端指向「O』」,則地圖上的方位和現地方位完全一致。

3、測定磁方位角

A測定圖上目標的磁方位角

(1)用指北針精確標定地圖並保持地圖不動;

(2)將測繪尺與所在點和目標點的連線相切,調整度盤座,使指標「△」對准「O」刻劃線;

(3)待磁針靜止後,其北端所指度盤座上的刻度即為所在點至目標點的磁方位角數值。
B測定現地目標的磁方位角

(1)打開儀器,使方位指標「△」對准「O」並使反光鏡與度盤座略成45°;

(2)用大拇指穿入提環,平持儀器,由照準經準星向被測地目標瞄準;

(3)從反光鏡中注視磁針北端所對準度盤座上的分劃即為現地目標的磁方位角數值。

(二)測量距離

1、用測繪尺直接量算圖上距離

2、用里程計量讀圖上距離

(l)先將紅色指針歸「O」;

(2)平持儀器、把里程計測輪輕放在起點上,沿所量取的路線向前滾動至終點;

(3)根據指針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線,即可直接讀出相應的實地距離。例如在1:50000地圖上由甲點量至乙點,儀器表面上1: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個刻線,則甲乙兩點間的實地距離為7公里。若在1:100000地圖上量得14個刻線、則甲乙兩地的距離為14公里。另外,與有相應比例的(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1:500000)的地圖也可經換算量讀之。

圖二位置

3、用距離估定器概略測定現地目標的距離。

儀器上距離估定器兩尖端的間隔為照準與準星間距離的1/10,利用相似三角形關系就可測定現地目標的距離。

(1)已知兩目標(物體)與所在點的距離,求此兩目標(物體)之間的間隔,可用下列公式:

兩目標之間的間隔=兩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XI/10

打開儀器用眼緊靠照準瞄準目標,如兩目標(物體)恰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夾住(如附圖 (2)又已知兩目標點與所在點之間的距離為100米,則兩目標點間的間隔為
100X1/10=10米。其餘可按此方法計算。

此外,前方兩目標(物體)間的間隔、不一定恰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夾住、而小於或大於其間隔時,可採用下列公式:

兩目標點間的間隔=兩目標與所在點間的距離X1/10X兩目標所佔兩尖端間隔的倍數
例:已知兩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為100米,測得兩目標間的間隔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隔的7/10,則兩目標間間隔為:100X1/10x710=7米。同樣.若兩目標間的間隔為距離信定器兩尖端間隔的1.5倍、則兩目標間的間隔為:

100X1/10X1.5=15米。

(2)已知物體的寬度或兩目標之間的間隔,求目標與所在點間的距離,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已知目標的間隔X10

例:已知前方兩目標間的間隔為12米,正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照準,則目標點與站立點間的距離為:12x10=120米。

此外,已知目標的間隔,但在瞄準時,小於或大於距離估定器兩尖端的間隔,可用下列公式:

目標的實際間隔X10

目標與所在點的距離=————————————————————

目標占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的間隔的倍數

註:用距離估定器測定現地目標距離的方法是簡便的,但精度不高。

(三)行軍時間及速度計算

用儀器上的速度時間表,在量取里程的同時,可測定行軍所需要的時間或在規定時間內的行軍速度、其方法如下:

l、行軍時間計算:打開儀器,使里程錶指針歸零(表盤紅線上)。在求出到達目的地里程的同時,速度時間表便按照1:100000比例尺里程、指出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時(外測表,順時針讀數)及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時、(內側表,逆時針讀數)速度行軍各所需時間.若為在l:50000比例尺地圖上所量得里程,則用手指輕撥測輪,使里程減半,指針所指示的速度和時間即為所求。例如:在1:50000比例圖上量得距離為40公里.若按「V20」」速度走完全程,求所需時間。首先將指針撥至1:50000比例尺的20公里處,在V20圈內指針所指即為所求。若規定的速度為表上沒有顯示之速度,則找出有倍率關系的速度,乘以倍率求得時間,如每小時行軍速度為5公里、量得里程為30公里,求時間,便可讀:「V10」為3小時,由於「V10」是V5的2倍即將得數乘2或撥測輪使指針指示60公里處讀V10得6小時,再如「V6」時可讀「V18」,將得數乘3或撥測輪使指針指示90公里處讀「V18」得5小時,余類推。

(注意:以上計算均未包括行軍休息,調整及道路量取時的坡度和彎曲系數等,在組織行軍時,應在表上加入有關數據)。

2、行軍速度計算,在求出到達目的地里程的同時,根據要求到達的時限,便可依速度時間計算表選擇規定時限內的適當速度(注意:若為1:50000比例尺的里程應將規定時限加倍進行選擇)作為行軍速度。

(注意:在求行軍速度時,同相應加入有關行軍數據再進行計算)
(四)測定斜面的坡度(俯仰角度)

打開儀器,使反光鏡與度盤座略成45度,側持儀器,沿照準、準星向斜面邊瞄準、並使瞄準線與斜面平行、讓測角器自由擺動,從反光鏡中視測角器中央刻線所指示俯仰角度表上的刻度分劃,即為所求的俯仰角度(坡度)。

(五)測量目標概略高度

已知目標(物體)與所在點之間的水平距離,先測定目標的俯仰角,再查高度表(見附表1)即可得知目標的高度。

其方法如下:

1、由地圖上或用距離估定器,求得所在地與欲測目標(如山頂、煙囪、塔尖等)的水平距離。

2、側持儀器、沿照準、準星向目標頂端瞄準,讓測角器自由擺動,看清測角器刻線所指示的俯仰角度值。

3、查看高度表(附表1)或用米位公式計算即可得知高度。例:已知測點至被測物水平距離為100米,用儀器測得俯仰角度為30°然後查高度表,在100米橫格對准30°豎格,查得被測物高度為57.74米。
http://www.60058.com/html/b10/200510/55845614.htm(有圖片)

H. marching lensatic compass《指北針》使用方法是什麼

行軍專用指北針(非指南針) - MARCHING LENSATIC COMPASS是個多功能指北針

指北針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場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須配合地圖尋球相對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處的位置。

目前市售的指北針式樣繁多,本文將依據登山健行最廣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針簡稱森林指北針敘述如何運用指北針定向的方法。

指北針歸零作業

指北針歸零作業是使用森林指北針相當重要的前置作業,它的步驟是一、將指北針水平放置。二、將環外的北方零刻度與環內的指針指示北方的位置重疊,如此完成步驟即是完成指北針歸零作業。

目標方位角:測量目標方位角時,必須現場的北方與地圖的方格北平行,然後指北針之紅色進行線對准目標地,讀出目標與方格北的角度並校正地圖的方位偏差角,即為目標方位角。

實地定位

運用地圖與指北針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與目的地之間的相關位置與地形變化並能標示於地圖。

定向線交會法

此種方法是利用兩個地圖之已知點各自測量另一個地圖之未知點的目標方位角,此兩目標方位角之延伸線必交會於此未知點。

例一、當我們看到遠處一座不知名的山峰且欲了解山峰確切位置,我們就可以利用此方法。

1.我們優先在地圖標示自己身處的位置點(A點)同時測量此未知峰(C點)的目標方位角。

2.當我們行進一段路程到達另一處可標示於地圖的已知點(B點)並測量此未知峰的目標方位角。

3.我們將兩條目標方位角的延伸線繪制於地圖就可以劃出兩線交會點即是未知峰(C點)。

例二、當我們迷失方向或欲知自己於地圖位置點(C點),我們先環視周遭地形山峰,選擇兩個能明確標示於地圖的目標點(A、B點),如此我們就可以測量已知點(A、B點)的目標方位角,同時此兩方位角延伸線的交會點就是我們的位置點(C點)。

閱讀全文

與指北針使用高程距離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雙面羊絨的邊如何縫制方法視頻 瀏覽:752
腦血管堵塞手腳無力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532
貴州學習方法哪裡學 瀏覽:406
變壓器串連接方法 瀏覽:398
愛衛唾液試紙使用方法 瀏覽:621
魚鉤魚線魚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242
一建各科內各種計算方法編制方法 瀏覽:574
葛藤蔓的種植方法 瀏覽:502
小米平板的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89
毛囊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564
99999999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328
蔚來汽車倒車剎車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175
蝗蟲飛機的製作方法簡單 瀏覽:948
預防治療近視的方法 瀏覽:59
瓷磚下面潮濕用什麼方法快速干 瀏覽:85
腦部淋巴瘤治療方法 瀏覽:841
增加現金流凈額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29
釣魚主線和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365
蘭花茶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590
綠蘿快速長瀑布方法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