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計算方法答題

計算方法答題

發布時間:2022-06-13 16:04:50

①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怎麼計算求詳細解題思路。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

先用乘數個位的數去乘被乘數,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十位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過程:

例:25×12=300

意義

3×5表示5個3相加

5x3表示3個5相加。

乘法的新意義:乘法不是加法的簡單記法

Ⅰ乘法原理:如果因變數f與自變數x1,x2,x3,….xn之間存在直接正比關系並且每個自變數存在質的不同,缺少任何一個自變數因變數f就失去其意義,則為乘法

② 物理計算題解題格式是什麼

物理計算題解題格式:

一、物理計算題基本格式要求:

①先寫解,然後根據題意列出已知條件,並對應統一好單位(要求基本單位相互對應,常用單位相互對應)。

②寫出計算公式,然後帶值,帶值時要帶上單位。

③計算,數字與數字相運算,單位與單位相運算。

④檢驗,作答。

二、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當題目中出現兩個及以上物體時,各物理量要用腳標來區分。(腳標可以是數字、字母或漢字的簡寫)解題過程中必須有必要的文字說明,來體現你解題的思路。

②計算過程中,中間量最好用分數表示,便於下一步計算時進行約分,但最後的計算結果必須寫成小數。

範例:

例如:某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的成績為10.5秒,請問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一看到題目,我們就會想到這是一道求平均速度的計算題,那麼我們就應該先想到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s/t。

然後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通過分析,我們知道路程s=100m,時間t=10.5s,有了這兩個已知條件,我們就可以很順利的求平均速度了,物理學中要求必要的文字說明,並且每個數字後面都要帶上單位。

這個題目的規范答題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解:由題目可知,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為s=100m,所要時間為t=10.5s,根據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s/t,可以計算出該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

v=s/t。

=100m/10.5s。

=9.95m/s。

即這名運動員在全程的平均速度為9.95m/s。

③ 計算題的方法技巧

1、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看,現在的計算題的計算量和計算難度都要求不高。

主要涉及這幾個公式:

密度公式:(ρ=m/V); 固體壓強公式:P=F/S;

功的公式:(W=Fs); 功率公式:(P=W/t=Fv);

機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總); 熱量計算公式:(物體溫度變化吸、放熱:Q=cmΔt;燃料燃燒放熱:Q=qm);

歐姆定律公式:(I=U/R); 電功公式:(W=UIt);

電功率公式:(P=UI=W/t); 電熱公式:(Q=I2Rt),此外可能會用到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

2、解答計算題的一般步驟:

(1)細心讀題審題 (2)尋找解題根據 (3)解答和檢驗

3、解計算題的一般要求:

(1)要明確已知條件和相對隱含條件,確定主要解題步驟。

(2)分析判斷,找到解題的理論依據。

(3)分清各個物理過程、狀態及其相互聯系。

(4)計算過程應正確、規范。要正確寫出有關的公式,正確代入公式中物理量的數字和單位。能畫圖的可以作圖輔佐解題。

4、解計算題應注意:

單位的統一性;物理量的同體性、同時性;解題的規范性。

5、計算題的主要類型:

1)有關密度、壓強、機械功、功率和效率的計算

此類試題一般圍繞「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展開,同時考慮實際使用機械做功時要克服機械自重、摩擦等因素,因此使用任何機械的效率都小於100%。

解題時要注意:

(1)分清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2)什麼是有用功,什麼是總功

(3)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初中物理中一般不考慮拉線質量)。

(4)可根據滑輪組中n=s/h 來確定動滑輪上繩子的股數

2)有關熱量、能量轉換的計算

熱量計算公式:物體溫度變化吸、放熱:Q=cmΔt;燃料燃燒放熱:Q=qm;電熱公式:Q=I2Rt

解此類題注意:①各種能量間轉換的效率②各物理量的單位統一為國際單位。

3)有關電路、歐姆定律、電功、電熱的計算

(1)電路的結構變化問題 (2)電路計算中的「安全問題」。

4)綜合應用的計算

總之,無論是解好哪種類型的物理題,除了掌握好一定的解題方法外,解題時審題是關鍵,否則將會離題萬里,前功盡棄。

審題時需注意:

(1)理解關鍵詞語(2)挖掘隱含條件(3)排除干擾因素

三.巧解計算理解符號

1.盡量用常規方法,使用通用符號答題

1) 掌握通用解題技巧,以不變應萬變。

2) 使用准確的物理符號。

比如像時間、路程、摩擦力等等,這些物理量都是有相應的通用符號的,規范的選擇即可,但是也要避免和題目中已有的符號沖突。

3) 簡單的技巧練到極致就是絕招。

以上所有方法,可能同學們剛運用時感到吃力,但是只是有意識地訓練之後,慢慢就可以游刃有餘了。所以加強基本方法的訓練至關重要。

2.對復雜的數值計算題,先解出符號表達

1)掌握數值計算題應用符號公式的「三部曲」。

物理數值計算題的答題,要求明確寫出應用公式,並在帶入數值時,必須既有數據又有單位,而且書寫清晰,計算正確。間接表示為「三部曲」,即(A)公式;(B)代入;(C)結果。

2)代入數值計算題的表達符號要標准化。

當計算題中涉及到物理量單位時,要用課本上規定的國際單位符號來表示。

3)把符號替換為數值,數值計算題答案書寫要合理化。

④ 分式計算解題方法

分式的計算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分式加減法。當相加減的兩個分式,分母相同時,分母不變,只把分子進行加減。如果相加減的兩個分式分母不一樣,則不能直接相加減,必須先通分,再進行加減。
分式乘法。分式乘法,要把分子、分母分別相乘。
分式除法:分式除法是把除式的分子、分母上下顛倒後,再乘以被除式。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⑤ 初中化學競賽的中計算題解題方法

初中化學競賽試題中常設置新穎、靈活的計算題,藉以考查學生的靈活性和創造性。為了提高解題速率,提高學生的邏輯、抽象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化學計算的基本技巧非常必要。現將化學競賽計算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歸納如下,供參考。
1.守恆法
例1 某種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經分析測得Mg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8.4%,求溴(Br)元素的質量分數。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價總數=元素的負價總數,因此,Mg原子數×Mg元素的化合價數值=Br原子數×Br元素的化合價數值+O原子數×O元素的化合價數值。
設混合物的質量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質量為a克,則
×2=×1+×2
a=40(克)
故Br%=40%。
2.巧設數據法
例2 將w克由NaHCO3和NH4HCO3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熱,排出氣體後質量變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質量比。
解析:由2NaHCO3Na2CO3+H2O↑+CO2↑和NH4HCO3NH3↑+H2O↑+CO2↑可知,殘留固體僅為Na2CO3,可巧設殘留固體的質量為106克,則原混合物的質量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
3.極植法
例3 取3.5克某二價金屬的單質投入5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8.25%的稀鹽酸中,反應結束後,金屬仍有剩餘;若2.5克該金屬投入與上述相同質量、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等反應結束後,加入該金屬還可以反應。該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A.24 B.40 C.56 D.65
解析: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50克×18.25%=9.125克,9.125克鹽酸溶質最多產生H2的質量為=0.25克。由題意知,產生1克H2需金屬的平均質量小於3.5克×4=14克,大於2.5克×4=10克,又知該金屬為二價金屬,故該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小於28,大於20。答案選A。

4.十字交*法
例4 取100克膽礬,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質質量分數為40%的硫酸銅溶液?
解析:結晶水合物(CuSO4*5H2O)可看成CuSO4的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00%=64%。設加水(溶質質量分數可看成0%)的質量為x,則
x=60克
5.估演算法
例5 將13.2克可能混有下列物質的(NH4)2SO4樣品,在加熱的條件下,與過量的NaOH反應,可收集到4.3升NH3(密度為17克/22.4升),則樣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質是( )
A.NH4HCO3、NH4NO3 B.(NH4)2CO3、NH4NO3
C.NH4HCO3、NH4Cl D.NH4Cl、(NH4)2CO3
解析:假設樣品為純(NH4)2SO4,則由(NH4)2SO4→2NH3可知,能產生4.48升NH3,大於4.3升。因此樣品中的雜質造成樣品NH4+的含量小於純(NH4)2SO4中NH4+的含量。這就要求選項的兩種物質中至少有一種物質的NH4+含量小於(NH4)2SO4中NH4+的含量,都大於是不可能的。可將備選答案化學式變形後進行估算:NH4HCO3→(NH4)2(HCO3)2,NH4NO3→(NH4)2(NO3)2,NH4Cl→(NH4)2Cl2.部分「式量」:(HCO3)=122,(NO3)2=124,Cl2=71,CO3=60,而(NH4)2SO4中,SO4=96,故答案選D。
6.差量法
例6 4.0克+2價金屬的氧化物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後,完全轉化為氯化物,測得氯化物的質量為9.5克,通過計算指出該金屬的名稱。
解析:反應後物質質量增加是由於參加反應氧化物的質量小於生成氯化物的質量。設金屬氧化物化學式為RO,式量為m,
則RO→RCl2 質量增加
m 55
4.0克 (9.5-4.0)克
m=40。故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0-16=24,屬於鎂元素。

⑥ 4階行列式的計算方法,解題方法....

有兩種方法可供你選擇
第一是你可以採取通過化為三角行列式的方法來進行計算

第二種方法是你可以通過展開式來進行計算
2種方法都是簡單的

如果本題有什麼不明白可以追問,如果滿意請點擊右下角「採納為滿意回答」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採納本題後,另外發並點擊我的頭像向我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
O(∩_∩)O,記得採納,互相幫助
祝學習進步!

⑦ 高中化學計算題的各種解題方法

這個問題實在是非常寬泛啊...主要介紹幾種吧,差量法,極值法,轉換法,十字交叉法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某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法。
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化學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題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理論差量。
【適用條件】
(1)反應不完全或有殘留物。
在這種情況下,差量反映了實際發生的反應,消除了未反應物質對計算的影響,使計算得以順利進行。
(2)反應前後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時,使用差量法才顯得快捷,否則,應考慮用其他方法來解。
【用法】
A ~ B ~ Δx
a b a-b
c d
可得a/c=(a-b)/d
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中有一條:
化學方程式表示了反應前後各物質間的比例關系。
這是差量法的理論依據。
【證明】
設微觀與宏觀間的數值比為k.(假設單位已經統一)
A ~ B ~ Δx
a b a-b
a*k b*k (a-b)*k
可得a*k=a*[(a-b)]*k/(a-b)
推出a/(a*k)=(a-b)/[(a-b)*k]
用c替換a*k,d替換(a-b)*k
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
因此差量法得證
【原理】
在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差和參加該反應的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成正比例關系,這就是根據質量差進行化學計算的原理。
【步驟】
1.審清題意,分析產生差量的原因。
2.將差量寫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右邊,並以此作為關系量。
3.寫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數。
【分類】
(一)質量差法
例題: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銅粉,充分反應後溶液的質量增加了13.2克,問:(1)加入的銅粉是多少克?(2)理論上可產生NO氣體多少升?(標准狀況)
分析:硝酸是過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來求解。銅跟硝酸反應後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銅,所以可利用這個變化進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 Y升 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二)體積差法
例題:10毫升某氣態烴在80毫升氧氣中完全燃燒後,恢復到原來狀況(1.01×105Pa , 270C)時,測得氣體體積為70毫升,求此烴的分子式。
分析:原混和氣體總體積為90毫升,反應後為70毫升,體積減少了20毫升。剩餘氣體應該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過量的氧氣,下面可以利用烴的燃燒通式進行有關計算。
CxHy + (x+ )O2 → xCO2 + H2O 體積減少
1 1+
10 20
計算可得y=4 ,烴的分子式為C3H4或C2H4或CH4
(三)物質的量差法
例題:白色固體PCl5受熱即揮發並發生分解:PCl5(氣)= PCl3(氣)+ Cl2 現將5.84克PCl5裝入2.05升真空密閉容器中,在2770C達到平衡時,容器內的壓強為1.01×105Pa ,經計算可知平衡時容器內混和氣體物質的量為0.05摩,求平衡時PCl5的分解百分率。
分析:原PCl5的物質的量為0.028摩,反應達到平衡時物質的量增加了0.022摩,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PCl5(氣)= PCl3(氣)+ Cl2 物質的量增加
1 1
X 0.022
計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結果為78.6%
【例題】
一。把6.1g乾燥純凈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放在試管里加熱,當完全分解、冷卻後稱得剩餘固體質量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鉀有多少克?
〔分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混合物加熱後減輕的質量即為生成的氧氣質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設混合物中有質量為xKClO3
二。把質量為10g的鐵片放在50g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洗凈、乾燥、稱重,鐵片的質量增加到10.6g,問析出多少克銅?原硫酸銅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分析〕在該反應中,單質鐵變成亞鐵離子進入溶液,使鐵片質量減少,而銅離子被置換出來附著在鐵片上。理論上每56g鐵參加反應後應能置換出64g銅、鐵片凈增加質量為64-56=8g。現在鐵片增重10.6-10=0.6g並非是析出銅的質量,而是析出銅的質量與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簡便進行計算。
〔解答〕設有質量為x銅析出,有質量為yCuSO4參加反應
三。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塊Na,待反應完全後,過濾,得到仍有棕黃色的溶液45.9g,則投入的Na的質量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發生如下反應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與6molH2O反應,則生成6molNaCl,溶液質量減少82g,此時參加反應的Na為6mol;
現溶液質量減少4.1g,則參加反應Na應為0.3moL,質量應為6.9g。答案為(C)
四。同溫同壓下,某瓶充滿O2共重116g,充滿CO2時共重122g,充滿某氣體共重114g,則該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 由「同溫同壓同體積下,不同氣體的質量比等於它們的摩爾質量比」可知此題中,氣體質量之差與式量之差成正比。因此可不計算本瓶的質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氣體))
解之得,M(氣體)=28。 故答案為(A)
五。向10g氧化銅通氫氣,加熱一段時間後,測得剩餘固體的質量為8.4g 。判斷剩餘固體的成分和各自的質量。
[解析]剩餘固體的質量為8.4g 則失去氧的質量 10 - 8.4 = 1.6g
則還原生成銅的質量 1.6×64/16 = 6.4g
剩餘固體的成分 氧化銅 8.4 - 6.4 = 2g 銅 6.4g
六。10g鐵樣品放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充分反應後測得固體質量為10.8g,求鐵樣品中鐵的純度(假設樣品中的雜質不和硫酸銅反應,也不溶於水) 。
[解析]增重0.8g 則消耗的鐵物質的量為 0.8/(64-56) = 0.1mol
鐵的質量 56×0.1 = 5.6g
鐵的純度 5.6/10 = 56%
七。將一定質量的鐵放入100g的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後測得溶液的質量為105.4g,求加的鐵的質量
[解析]增重 105.4 - 100 = 5.4g
則鐵物質的量 5.4/(56-2) = 0.1mol
鐵的質量 0.1×56 = 5.6g

極值法
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和分析方法。化學上所謂「極值法」就是對數據不足而感到無從下手的計算或混合物組成判斷的題目,採用極端假設(即為某一成分或者為恰好完全反應)的方法以確定混合體系中各物質的名稱、質量分數、體積分數,這樣使一些抽象的復雜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轉換法
定義
轉換法 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規律和實驗中多處應用了這種方法。
應用
測量儀器:秒錶、電流表、電壓表、電阻表、彈簧測力計、氣壓計、微小壓強計、溫度計、托盤天平、電能表、測電筆……
物理實驗: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探究影響導體產生電熱多少的因素……
實例
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可證明一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馬德堡半球實驗可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霧的出現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影子的形成可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月食現象可證明月亮不是光源;奧斯特實驗可證明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指南針指南北可證明地磁場的存在;擴散現象可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鉛塊實驗可證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運動的物體能對外做功可證明它具有能等。

十字交叉法 (註:只適用於由兩種物質構成的混合物 M甲:甲物質的摩爾質量 M乙:乙物質的摩爾質量 M混:甲乙所構成的混合物的摩爾質量 n:物質的量,M乙<M混<M甲)
據:
甲:M甲 M混-M乙
M混
乙:M乙 M甲-M混
得出:
n甲:n乙=(M混-M乙):(M甲-M混)
{M甲 M混 M乙 必須是同一性質的量 (即要是摩爾質量,必都是摩爾質量,要是式量,必都是式量) X 、Y 與 M 之間關系:X 、Y 與 M 之間可在化學反應式中相互算出來 (如:在化學反應式中,物質的量 n 和 反應中的熱量變化 Q 之間可相互算出,則 Q 之比【Q甲/Q乙】= (n混—n乙)/(n甲—n混)【n乙<n混<n甲】,n 之比【n甲/n乙】=(Q混—Q乙)/(Q甲—Q混)【Q乙<Q混<Q甲】) }
一、十字交叉相乘法
這是利用化合價書寫物質化學式的方法,它適用於兩種元素或兩種基團組成的化合物。其根據的原理是化合價法則:正價總數與負價總數的代數和為0或正價總數與負價總數的絕對值相等。現以下例看其操作步驟。
二、十字交叉相比法
我們常說的十字交叉法實際上是十字交叉相比法,它是一種圖示方法。十字交叉圖示法實際上是代替求和公式的一種簡捷演算法,它特別適合於兩總量、兩關系的混合物的計算(即2—2型混合物計算),用來計算混合物中兩種組成成分的比值。
三、十字交叉消去法
十字交叉消去法簡稱為十字消去法,它是一類離子推斷題的解法,採用「十字消去」可縮小未知物質的范圍,以便於利用題給條件確定物質,找出正確答案。
其實十字交叉法就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簡便形式 如果實在不習慣就可以例方程解 但我還是給你說說嘛 像A的密度為10 B的密度為8 它們的混合物密度為9 你就可以把9放在中間 把10 和 8 寫在左邊 標上AB 然後分別減去9 可得右邊為1 1 此時之比這1:1 了這個例子比較簡單 但難的也是一樣 你自己好好體會一下嘛 這個方法其實很好 節約時間 特別是考理綜的時候
(一)混和氣體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在常溫下,將1體積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氣態未知烴混和,測得混和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12,求這種烴所佔的體積。
【分析】根據相對密度計算可得混和氣體的平均式量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麼未知烴的式量肯定小於24,式量小於24的烴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體積
(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計算的十字叉法
【例題】溴有兩種同位素,在自然界中這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數是35,原子量是80,則溴的兩種同位素的中子數分別等於。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
【分析】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根據十字交叉法可知,兩種同位素原子量與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麼它們的中子數應相差2,所以答案為D
(三)溶液配製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某同學欲配製40%的NaOH溶液100克,實驗室中現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體,問此同學應各取上述物質多少克?
【分析】10%NaOH溶液溶質為10,NaOH固體溶質為100,40%NaOH溶液溶質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為
×100=66.7克,需NaOH固體為 ×100=33.3克
( 四)混和物反應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現有100克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它們和一定濃度的鹽酸反應時所消耗鹽酸跟100克碳酸鈣和該濃度鹽酸反應時消耗鹽酸量相同。計算混和物中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
【分析】可將碳酸鈣的式量理解為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計算可得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97:26

守恆法

守恆法的原理就是利用質量守恆原理。在化學反應中,所有物質反應前後質量之和是一變的,這在任何條件下都適用。

⑧ 初級會計實務計算題答題技巧

【導讀】初級會計實務考試主要的考試內容就是考察考生的計算核算能力,因此,計算題的比重還是相當大的,為了幫助大家在計算題上免失分,小編整理了這篇初級會計實務計算題答題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整理和回顧錯題集

在做題上,並不是越多或越困難越好。一定要按照初級會計考試的要求進行練習。對於考生來說,整理一些錯誤的題目來避免知識盲點甚至比做一個新問題更有效。

在復習錯題集時,不僅要檢查自己是否在第二次成功的把題目做對了,還要思考答案的異同。如果考生能保證每次做錯題都認真復習,不會再錯,相信考試前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

三、總結各種題型答題技巧

初級會計考試總共有單選、多選、不定項和判斷四種類型的題目,考生應該熟悉基本的會計考試命題規律,善於總結各種各樣的答題技巧,有針對性的歸納,及時抓住弱點和靈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發布的關於初級會計實務計算題答題技巧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關於初級會計實務備考經驗的相關內容,盡請關注環球快問。

⑨ 簡答題,求計算方法

使用求導方法,求價格彈性
dQ/dp=-2
本題需求與仿格是線性關系,價格彈性不變。
求價格弧彈性,已知Q的函數是否漏了數據。

閱讀全文

與計算方法答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雙面羊絨的邊如何縫制方法視頻 瀏覽:752
腦血管堵塞手腳無力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532
貴州學習方法哪裡學 瀏覽:406
變壓器串連接方法 瀏覽:398
愛衛唾液試紙使用方法 瀏覽:621
魚鉤魚線魚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242
一建各科內各種計算方法編制方法 瀏覽:574
葛藤蔓的種植方法 瀏覽:502
小米平板的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89
毛囊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564
99999999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328
蔚來汽車倒車剎車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175
蝗蟲飛機的製作方法簡單 瀏覽:948
預防治療近視的方法 瀏覽:59
瓷磚下面潮濕用什麼方法快速干 瀏覽:86
腦部淋巴瘤治療方法 瀏覽:841
增加現金流凈額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29
釣魚主線和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366
蘭花茶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590
綠蘿快速長瀑布方法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