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製作夜光漂
買一袋夜光棒(釣魚用),把袋裡的橡膠塞子細的一頭插到浮標標目上,另一頭插上夜光棒,ok,一支夜光漂做好了
⑵ 如何製作老鼠尾七星漂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4
⑶ 怎麼樣製作七星漂
一、 取材
製作七星漂,我們通常用白色的鴨毛、雞毛作原料。找幾片鴨子翅膀或尾巴上的硬毛,把上面的羽毛用剪子剪掉,留下中間的梗。再把梗細的一端和有毛管的一端去
掉,留下中間充實的一段,然後再把這一段按自己的需要剪成一節一節的,這個一節的長度隨自己的需要而定,從一厘米到三厘米不等。在靜水中垂釣就剪短一些,
剪細一點的;在流水中垂釣就剪長一些,剪粗一點的。然後把剪好的鴨毛梗(下面就叫鴨毛漂)保存備用。
二、 穿漁線
把自己需要的鴨毛漂找出來,如果在流水中垂釣就要選粗一點、長一點的。找一枚綉花針,把自己選好的漁線的一端穿進**里再拉出一點,然後把針尖對准鴨毛漂
一端的中心使勁往裡扎,直到針尖從另一端露出來,再用一把鉗子鉗住針尖使勁往外拔,針拔出後這一粒漂就穿好了,然後就按這種方式連續穿上七粒漂,這就是所
謂的「七星漂。」其實穿漂的多少也沒有一個定論,有穿七、八粒的;也有穿四、五粒的。通常我在漁線上只穿四、五粒就夠了(當然這要看你對使用這種漂的熟悉
情況)。漂穿上漁線以後,漂與漁線的結合還不太緊,這時還要用一根很細很細的竹簽(比大頭針還要細),一頭削尖,貼近漁線穿進漂里去,這樣漂與線的結合就
比較緊了,漂也不容易在漁線上滑動。
三、 調漂、調墜
在漁線上漂與漂之間的距離一般為3—4厘米,七粒漂排好以後就上好鉤、墜,然後把釣線放在水裡,這時漂的最後一粒應該剛好停在水面,垂釣時有三個漂浮在
水面就行了。如果是在流水裡垂釣,就要適當增加墜的重量,同時要讓四個甚至五個漂浮在水面,這樣魚吃餌的時候就容易分辨清楚。魚吃餌一般是黑漂、回漂,其
中回漂一般是大魚。
⑷ 如何做蘆葦漂
工具:
製作蘆葦漂的工具應准備:直尺,筆,鋒利的美工刀,棉線,400目和1500``2000目的砂紙,雙面膠,講究的可以在備上卡尺,0.01克的電子稱等。
材料:
一根直的蘆葦,漂尾,碳棒,木工用的白乳膠(選用質量好的),油漆(應防水性好,硬度高,不發脆),漂尾漆,502,等
加工:
製作蘆葦漂的方法有:兩拼,四四刀法,四二刀法等等,我們就來說說簡單實用的四二刀法。
選用直徑5.2毫米的蘆葦,截取12.5厘米。將蘆葦兩頭打磨平滑。記住蘆葦向上生長的地方用做漂腳,向下的地方用做加工漂肩。在漂腳處用筆畫出四等份。用美工刀筆直向下破7.5厘米。然後從下向漂腳兩頭的中心點斜著切上去。剛做的朋友可能會切廢。可以用雙面膠帖在蘆葦上,畫上線來切。完成後用400目砂紙順著切口打磨出來。記得兩片要打磨的一樣大小,切口的大小,坡度,打磨出來的效果決定以後漂身的形狀。這一步很關鍵。
漂腳的綁制:選用截取好的碳棒,我用的是0.8毫米的。在漂腳處對准了中心壓道槽出來。然後用手指把兩片捏一捏,塑下形。用力別大了。再用棉線試纏下,看有什麼地方合縫不好的,用砂紙找一下,耐心地多試幾次,滿意後,用白乳膠抹在兩片上(別抹多了,薄薄一層就可以)。纏線到漂腳留有3厘米的時候,插入碳棒。,再把線纏完,將線頭固定好。看看漂腳直嗎,這個時候可以調直。
漂肩的塑形和綁制:漂肩部也是畫好四等份,不同的是切兩刀,成十字形。然後在切好的四瓣上再畫好四等份。順著這四點打磨出來大小一樣的四片來。也是用棉線試綁幾次,滿意後,抹上白乳膠,用棉線纏上,快到頭時,插入苗子。綁好。找直。
將綁好的漂胚放至一天,等膠干透了,把棉線解去。我們下一步就可以打磨漂體了。
漂體的打磨:把棉線解去。用刀背刮下殘留的膠。用400目的砂紙順著漂體打磨。將漂體打磨光滑。注意用力要均勻適度,不要把蘆葦的外皮打磨透了。打磨好的漂體應該順滑,無刀痕。外皮厚薄一致。有經驗了可以把外皮打磨的很薄。最大限度的減輕漂的自重。打磨完了後在漂腳和肩的結合部抹上502,干後,用砂紙輕輕的砂一下。加固這兩頭的強度
漂體的著色:漂體的著色就是上漆。油漆應該選用硬度好,不發脆,防水性好的。我現在用的是大漆,就是生漆。大漆因為漆質厚,我都是用刷的方法。一個漂要上7.8次漆。直到出來鏡面的效果。用清漆就簡單一些。我一般是用玻璃管浸。上個4.5次就可以了。清漆可以體現出來漂材天然的紋路。你可以在漂身上寫上你的名字。依你的喜好去做些裝飾。上漆的頭兩次是打底,就是封住材料上面的毛孔等。用2000號的砂紙輕輕的打磨掉不平的地方就可以了。打好了底,就可以上面漆了。打磨的時候用砂紙沾上水輕輕打磨。注意的是每次打磨都的是在油漆干透後進行。
漂尾的著色:漂尾在著色前應該用砂紙先把苗子打磨下,以增加漆的附著力。簡單的方法就是用你手裡的商品漂的尾做參照。在苗子上用鉛筆畫出格。黑色最後上。先上色漆。漂尾的漆在漁具店裡就有賣的。
到現在一個蘆葦漂就完成了。先不要急著用。把漂腳裹上鉛皮調好目泡在水裡,24個小時後沒有吃水現象就OK了。
⑸ 怎樣製作自動釣魚魚漂
通常用白色的鴨毛、雞毛作原料。找幾片鴨子翅膀或尾巴上的硬毛,把上面的羽毛用剪子剪掉,留下中間的梗。再把梗細的一端和有毛管的一端去
掉,留下中間充實的一段,然後再把這一段按自己的需要剪成一節一節的,這個一節的長度隨自己的需要而定,從一厘米到三厘米不等。在靜水中垂釣就剪短一些,
剪細一點的;在流水中垂釣就剪長一些,剪粗一點的。然後把剪好的鴨毛梗(下面就叫鴨毛漂)保存備用。
⑹ 怎樣製作去殼蘆葦浮漂
把蘆葦殼去掉,用同心針穿過蘆葦。用刀子削出你想要的漂型,用砂紙進行打磨。打磨完畢後上漆就可以了
⑺ 怎樣做浮漂
垂釣多年的釣魚人都知道,現在的浮漂分得很細,幾乎每一種魚情都會有與釣法相配合的浮漂。有的時候一樣的魚情還會有不一樣的釣法和使用不一樣的浮漂,而效果還很不錯。這就讓有些釣友摸不著頭腦,有時就暈了。暈就對了,說明是用心思考了。想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可以從兩方面入手;A、釣法上去摸索;B、直接從漂性能上去琢磨。為了讓大家能大概的了解,先從漂入手;詳細說說不同漂的性能:
一、行程類浮漂
其實,所有的浮漂都有行程的性能在裡面,只不過專門用來釣行程的漂更加突出這部分功能。所謂的行程浮漂就是;通過漂尾的加長來減緩鉤墜行進的速度,增加鉤餌在釣層的滯留時間。理解了這句話,就知道了,即使是7目甚至3目的漂,都存在這個減緩的過程。只是時間的長短不同而已。
1、行程漂的性能;這類漂的最大特點都體現在那長尾上。一般都是11~15目的長尾,長度都在20厘米以上,具體的目數,這和做漂人的思想有一定的關系。比如,現在釣鯉魚的漂或叫釣混養的,在設計目時,1、2、3目都要比後面長些,這是因為我們釣這樣的魚,一般都是用比較長的竿子,把這幾目加長了,在守釣時看漂更清楚。而前面的目短則為了更好的看到餌擺落過程時的介面、截口、沖餌等信息。在我做的類似的漂中也都是採用這樣的設計。還有個技巧就是添加不一樣的比較鮮亮的對比顏色,當然也是為了看漂走水時魚訊更方便些了。
2、尾的粗細則是具體性能和針對性的表現。一般細的(0.5毫米以下的)是用來釣鯽魚用的,粗的則是釣鯉魚等大魚用的。原因是;尾粗可以能更多的承載餌重。一般釣大魚都是搓餌釣,搓上去的餌,一個就有可能壓下7、8目。如果換做很細尾,可能會下去20幾目。這樣就沒有了調、釣空間了。而釣鯽魚等小型魚,餌相對小而且輕,所以尾就可以做得比較細。也就是說,----尾越細魚口在漂上的反映就會越大。在一些為很輕魚口設計的漂中,尾有時會達到0.3毫米,再配合上適當身和腳等,拋竿到釣目的走水時間甚至會達到20秒。這樣關於行程類浮漂,就可以通過漂尾大體上做一下判斷;首先這類漂都是長尾的;其次;尾粗可以帶起相對大的餌,釣吃口重的大的魚用,隨著目標魚的變小而變細。還有;很細的尾也可以用來釣很輕的魚口時用,也包括大魚。
3、行程漂身;一般都是比較短的,一般的規律是;半水用的,釣全層的身都相對粗短。而釣底部的則會相對細。短的目的是為增加阻力,增加在釣層的滯留時間,讓魚能追得到餌,也便於看到准確信號。漂身相對長些的,這主要是為釣底部行程,注重的是破水性能。漂肩一般是緩收肩的,這樣對看托餌等魚訊效果比較明顯。相對來說蘆葦材質標訊更好些(與做工有直接關系)。從行程漂的漂身上,我們也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短身可以更好的增加餌的滯空時間,釣定層很適合。長身則針對底層離底的魚更適合。
4、關於漂腳;主要是為了配合那長尾,都會相對長,或粗。只要配比合理就可以,就不多說了。
還有要注意的方面是;漂浮力的大小,浮力大了到位快,速度也就快。但可能會使魚追不上餌,造成等口的現象出現,浮力小了,則相反。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操作會很不方便。
5、行程類浮漂的練習。這類浮漂追求的是運動中的信號。由於性能所限,這類漂都比較遲鈍(漂自身的比重決定這只漂靈頓),所以釣底信號不是很好。練這漂,我們一定要注重行進中的信號。一般先練調平水,如果在無魚的情況下走水時總是莫名其妙地加減速度。只給一個忠告---很顯然這是只很差的漂!在有魚的池子里,在各個水層,反復拋。主要看,加速、停頓、上頂,這幾口。看看哪口抓的最准。另一個練法是帶餌調平水或1目,主要是針對草魚,連魚等半水魚。這樣的釣法,在到釣目後,可以等魚。看的也是那幾口魚。大家要注意的是;在漂走水接近調目時會有個假的減速,那不是口,而是墜到位後鉤餌還在下擺的固定信號。以上是行程漂的一些特性,只要大家夠仔細都可以很容易把這類漂分清楚的。
二、底釣漂
這類漂是與台釣相伴而生,大家都知道很經典的孔雀羽7 目漂,也肯定更了解教科書一樣的「調4釣2」,這樣漂的底釣性能是其他漂無法替代的,因此也是不可預設的。
1、特點很突出;長身、短尾、短腳。因為只是為守底而設計的,所以一般都不會做很長的尾,7目就足夠了。翻身,到釣目,動作簡潔,乾脆。魚在底或想把魚壓到底來釣,信號穩重,中魚率高,是這樣的漂突出特性。
2、底釣漂尾;比較經典的是7目軟尾,但還是有些區別的,同樣的軟尾,就有0.5~0.8毫米粗之分。這里就不說剩餘浮力、上牽力等東西了,咱說實際的;大家只要記住;尾越粗漂就月頓,就越適合釣老滑亂口魚。相反細的則會出口更大;因此;也有短硬尾底釣漂,也可以是7目硬尾,就是來彌補軟尾不能做得更細的。有的漂還會兼顧下底介面(抬頭魚)的性能。把尾加長一點,或是讓餌能在魚層上多一點時間。這樣在選擇使用底釣漂時,我們就可以根據魚情來選擇不同粗細的尾來應對了。
3、漂身;一般都是細而長的,減少上下動作的阻力,增強魚口信息。從材質上來說;孔雀羽的反映魚口更准確。
4、釣底漂性能的掌握。前面介紹了釣底的漂型,其實所有的漂都可以用來釣底。只不過這類的漂更適合於釣底而已。
拿到一隻新漂後,首先要仔細研究下這漂的設計思想(性能)。特別是尾,粗細。長短。目的設定。漂身的形狀,腳的長短,尤其是這些部分組合在一起,會有什麼樣的特點。--這些都清楚了。才可以拿去練魚!
找個有魚的池子,組裝好釣組進行調試;首先要看這只漂的走水(名詞;走水----說的是漂翻身後到釣目向下運行的過程)穩定性;一般這一性能在調漂時就可以看得到,當我們減鉛,調到平水時,我們可以多拋幾次,觀察下這漂從翻身到沒入水中後的一系列動作。如果很流暢,特別是尾那部分,走水很平穩。漂在這一性能上是最重要的。第二步,在平水後,釣目設在1、2、3目。看看信號情況。如很清晰(先就不說魚了),那麼說明這只漂(由這只漂組成的釣組),啟動性很好。然後是調幾釣幾的調試,一般到6目就夠了。在這過程中,我們要找的是那個目(或點),吃口最清晰,而且上魚率最高。一定要與那的魚情,釣組、一起記住。把這點作為你這漂釣這魚的基準點!再釣靈,釣頓。釣完後再校對一下漂,看看這只漂吃水多少。反復釣後。再換個池子(換個不一樣的魚情),重復前面的過程。這樣練下來,漂的每個動作你都瞭然於心。才算把這只底釣漂練出來了。如果是成套的,你還得重新開始練其他號的;請注意;號(大小)不一樣,信號會有很大的差別。
釣底的漂,有的人喜歡用軟尾的,我認為這只是個人喜好而已,只要調釣得當,口分的清楚,差別不是很大的。但做為底釣漂的一支,軟尾的口確實比較真實,這是不可爭議的事!
三、浮釣漂
1、特點。在魚浮起來時,釣浮是唯一選擇。所有的漂都可以用來釣浮,也都可以用來釣底。專門用來釣浮的漂有水皮、上浮、中浮、底浮之分。從上到下,飄身會逐漸變長,變細。尾也會由短到長。為了折中,有的設計了短身,7~9目的釣浮的漂,這樣的漂完全可以釣變各個水層。
2、尾;浮釣漂的尾可以很粗,也可以相對細,主要目的就是載餌,一般都不會很長,3~9目,釣的水層越淺尾就越短。這樣我們還可以從尾上來簡單選擇;打水皮就用最短的,稍深水層用長一點的尾會更方便。
3、浮釣漂身;特點很突出就一個字—短。
4、浮釣漂的掌握;釣浮的調目,和我們的釣法有直接的關系。想怎麼抓口,抓什麼樣的口,這需要具體的魚來配合我們。只是得注意,就是頻率。釣浮講究節奏,你有了一定節奏,那魚就有可能配合你的釣法。更重要的是,由於餌是在半水中,所以為了保持你的窩存在,你得有一定的速度。這樣魚才可以留在你的窩中。
調校漂是一個熟悉自己工具的過程。對於發燒的朋友來說;大家都會努力的苛求漂的實際性能。而且還會有重點的發揮那些特性,使之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這都需要自己通過調校來實現。
身邊的朋友問,這漂怎麼樣?那漂如何?什麼漂好?這種問題是沒法回答的!而且即使回答了,也不會有個很明確的答案。就象;工人、農民、學生、商人你能說出他們誰好,或哪個更好么?漂也是這樣;即使是幾元一隻的漂,在恰當的時候它有可能是最好的。記得有這樣個故事;一個釣魚人問一個很著名的做漂的大師;你的漂中哪個最好?大師回曰;我不知道,也許你在這一堆漂里能選出一隻吧!這就看你的運氣了。乍看;大師好象是在搪塞。我要把這段話『翻譯』過來,你就體會到這位大師的『語重心長』了。大師是說;我不了解你的具體釣法和技術。在繁多的漂中,能找到適合你的一隻漂,把它調校好了,在適當魚情時,你的運氣就來了。
教你如何做浮漂!
蘆葦漂的製作釣魚過程中,人們關注最多的就是浮漂。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所有的魚汛都是通過浮漂表達出來,傳遞給釣魚人的。浮漂的材質有孔雀羽,蘆葦,南荻,蒲草,高粱竿,巴爾沙木等等。近幾年裡,蘆葦漂因為靈敏度高,訊號暴烈越來越受到釣魚人的喜愛。我們就來說說蘆葦漂的製作。
製作蘆葦漂的材料有蘆葦,南荻,蒲草,高粱竿等。其中蘆葦,南荻是上好的材料。因為北方的蘆葦是空心的,不建議用。可以選用高粱竿代替。南方的蘆葦,南荻實心有瓤,我做漂用的都是這種。一個優質的素材應該管身筆直,內絮飽滿,截面接近正圓形。
工具:
製作蘆葦漂的工具應准備:直尺,筆,鋒利的美工刀,棉線,400目和1500``2000目的砂紙,雙面膠,講究的可以在備上卡尺,0.01克的電子稱等。
材料:
一根直的蘆葦,漂尾,碳棒,木工用的白乳膠(選用質量好的),油漆(應防水性好,硬度高,不發脆),漂尾漆,502,等
加工:
製作蘆葦漂的方法有:兩拼,四四刀法,四二刀法等等,我們就來說說簡單實用的四二刀法。
選用直徑5.2毫米的蘆葦,截取12.5厘米。將蘆葦兩頭打磨平滑。記住蘆葦向上生長的地方用做漂腳,向下的地方用做加工漂肩。在漂腳處用筆畫出四等份。用美工刀筆直向下破7.5厘米。然後從下向漂腳兩頭的中心點斜著切上去。剛做的朋友可能會切廢。可以用雙面膠帖在蘆葦上,畫上線來切。完成後用400目砂紙順著切口打磨出來。記得兩片要打磨的一樣大小,切口的大小,坡度,打磨出來的效果決定以後漂身的形狀。這一步很關鍵。
漂腳的綁制:選用截取好的碳棒,我用的是0.8毫米的。在漂腳處對准了中心壓道槽出來。然後用手指把兩片捏一捏,塑下形。用力別大了。再用棉線試纏下,看有什麼地方合縫不好的,用砂紙找一下,耐心地多試幾次,滿意後,用白乳膠抹在兩片上(別抹多了,薄薄一層就可以)。纏線到漂腳留有3厘米的時候,插入碳棒。,再把線纏完,將線頭固定好。看看漂腳直嗎,這個時候可以調直。
漂肩的塑形和綁制:漂肩部也是畫好四等份,不同的是切兩刀,成十字形。然後在切好的四瓣上再畫好四等份。順著這四點打磨出來大小一樣的四片來。也是用棉線試綁幾次,滿意後,抹上白乳膠,用棉線纏上,快到頭時,插入苗子。綁好。找直。
將綁好的漂胚放至一天,等膠干透了,把棉線解去。我們下一步就可以打磨漂體了。
漂體的打磨:把棉線解去。用刀背刮下殘留的膠。用400目的砂紙順著漂體打磨。將漂體打磨光滑。注意用力要均勻適度,不要把蘆葦的外皮打磨透了。打磨好的漂體應該順滑,無刀痕。外皮厚薄一致。有經驗了可以把外皮打磨的很薄。最大限度的減輕漂的自重。打磨完了後在漂腳和肩的結合部抹上502,干後,用砂紙輕輕的砂一下。加固這兩頭的強度
漂體的著色:漂體的著色就是上漆。油漆應該選用硬度好,不發脆,防水性好的。我現在用的是大漆,就是生漆。大漆因為漆質厚,我都是用刷的方法。一個漂要上7.8次漆。直到出來鏡面的效果。用清漆就簡單一些。我一般是用玻璃管浸。上個4.5次就可以了。清漆可以體現出來漂材天然的紋路。你可以在漂身上寫上你的名字。依你的喜好去做些裝飾。上漆的頭兩次是打底,就是封住材料上面的毛孔等。用2000號的砂紙輕輕的打磨掉不平的地方就可以了。打好了底,就可以上面漆了。打磨的時候用砂紙沾上水輕輕打磨。注意的是每次打磨都的是在油漆干透後進行。
漂尾的著色:漂尾在著色前應該用砂紙先把苗子打磨下,以增加漆的附著力。簡單的方法就是用你手裡的商品漂的尾做參照。在苗子上用鉛筆畫出格。黑色最後上。先上色漆。漂尾的漆在漁具店裡就有賣的。
到現在一個蘆葦漂就完成了。先不要急著用。把漂腳裹上鉛皮調好目泡在水裡,24個小時後沒有吃水現象。就OK了。
好了,還等什麼快去水邊試釣把,用自己做的浮漂釣到魚的心情那叫自豪。
⑻ 手工魚漂的製作過程
材料:碳腳(在魚具店找的斷竿稍)、漂尾(以前的壞漂)、毛蠟竿,空芯蘆葦, 清漆
工具:美工刀片,棉線繩,白乳膠,400的砂布,1000的砂紙,電工膠帶
製作:
去皮毛蠟竿的,先取一段毛蠟竿,最好選比較圓的,根據要做的漂型選擇材料,要做棗核的,應選粗點的。要做靈敏的漂,選擇細點的。我這准備做棗核的就細了,沒法,手頭只有這個最粗了。
取好材料後將兩頭在400的砂布上磨平。
再用美工刀片將毛蠟竿皮去掉。我這選的材料就不太好,有點橢圓形了,但問題不大,下面將說到可以處理。
將去皮的材料在砂布上打磨,將要作為棗核漂中間部分打磨圓,兩端先不用太在意。
將材料從一端下刀剖成一樣大的兩半,我這材料不太圓,所以要選寬的位子下刀,分成兩半,
在這里建議將一端做個標記,再將分成兩半的材料在400的砂布上打磨,最好是將砂布放置在平整的地放,平著磨,邊磨,邊將兩半合並,看拼起來是否圓,如果還是有點橢圓,繼續打磨直至兩半拼起來後大至成圓形。
將碳腳置兩半材料上,選好中心位置按出印子。將兩半材料合拼,碳腳保持在中心位置,用棉線將兩頭緾緊,中間部分邊緾邊用手捏緊。
打開兩半材料,中間的印子是裝漂腳,漂尾的位子,這樣做好的漂同心度比較好。將兩半材料塗上白乳膠,按兩頭標記將兩半材料合拼,中間夾上漂腳漂尾,用棉線緾緊,放在暖氣片上半小時膠干,材料中的水份也幹了,這時將漂肩部用1000目砂紙打磨圓再緾上膠帶,將兩頭捏在400目的砂布上左右旋轉慢慢磨吧
也可斜著在砂布上打磨直至磨出要做的漂型。漂腳與漂尾部別磨的太多,細節部分用1000目砂紙精細打磨。在用1000目砂紙打磨時不能旋轉打磨,因為這種材質中間有纖維,最好上下直著打磨。
磨壞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全當是練手了。我這支小漂漂腳這里就磨過了。
精細打磨完,覺得漂坯做好了,就可以上漆了。我這只有清漆,就是它了。前幾遍的漆可以直接塗抹,帶著PE手套轉著抹漆就行了,抹至漆不會自然流動就好了,每一次都是上完漆放在暖氣片上幾個小時漆就干透了,將1000目砂紙用水打濕,將上漆部分旋轉打磨平整,晾乾再上漆。一般上三四遍漆後再上就要上稀釋後的漆了,我用93#汽油配了二種漆,一種是一比一的,一種是一比四的,沒稀釋的漆上三四遍後再用一比一的上一,二遍,最後用一比四的浸漆做最後的表面處理。
如果怕漂腳漂尾不結實也可以上加強線,本來是找煙盒外包裝上玻璃紙上那條金線的,沒找到就找了個紙袋提手的黃繩子,抽了幾根絲線在上沒稀釋的清漆第二遍時緾上的加強線。
那支空心蘆葦的因太粗,蘆葦壁又厚,做的是上下六六分刀,漂腳與漂尾裝飾可找點小朋友頭上灑的各種金粉,刷或漆不幹時粘上去。漂身上沒好東西轉印,就用電烙鐵烙了個圖案。具體做法與做好的漂就這樣。
⑼ 如何自製夜光漂
因為夜釣既可以避免酷熱的日曬,又可以享受夏夜湖邊的涼爽。很多釣魚愛好者都說夏天夜釣是最愜意的消遣。可是,有不少朋友卻因為在黑夜中無法看請魚漂而陷於苦惱。筆者在此介紹一種簡單的自製夜光漂的方法,希望釣魚愛好者喜歡。 取質量好的魚漂一枚,用剪子剪去漂尾上面的所有「目」的部分 ,只留漂身以上部分約一公分左右的漂尾,然後,將事先買好的夜光漂座套在漂尾上面。如果怕不結實,可以在所留漂尾「一公分」處上面塗一點膠水,然後將夜光漂座套上,用手將漂座擺正,用手在粘和處捏一下,待漂座粘牢後方可將夜光棒插上使用。 此種夜光漂也可以用廢棄的魚漂(主要部分完整,只是漂尾殘留一公分即可)製作,方法同上。這種夜光漂的特點是:1. 小巧. 便於夜間攜帶使用;2. 靈敏度高. 整個魚漂只有夜光棒發亮部分(相當一目左右)浮出水面,如果夜間魚咬鉤極易識別;3. 可以利用廢棄的魚漂製作,方法既簡單易行又可節約開支,希望喜歡夏日夜釣的朋友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