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古塤的吹奏方法視頻

古塤的吹奏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6-12 16:47:49

⑴ 中國古塤十大名曲有那些

中國古典十大名曲,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單單聽了這些名字就已經神為之奪,中國韻味之美,由此可見一斑。

伯牙在江邊撫琴,唯鍾子期從中聽懂山之雄渾、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葉扁舟,一點漁火,在月下隨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輕度,清奇挺拔。

離鄉背井的凄涼中夾雜著離別後的思念,如泣如訴,身陷十面埋伏,耳聽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氣短,別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風秋夜長,孑影徘徊思故鄉,如此寂寞,卿何以堪。

自嵇康辭世,從此而絕的廣陵散,再現當年聶政刺王的俠肝義膽,今人有興有幸得見,可謂幸甚。

(1)古塤的吹奏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高山流水》——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曲中高山流水之意。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與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贊頌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調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復了三次,所以稱為「三弄」。

《春江花月夜》——原來是一首琵琶獨奏曲,又名《夕陽簫鼓》、《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後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深為國內外聽眾珍愛。樂曲通過委婉質朴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

《漢宮秋月》——崇明派琵琶曲。《漢宮秋月》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

《陽春白雪》——一首廣泛流傳的優秀琵琶獨奏古曲。它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的節奏,生動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

《漁樵問答》——此曲在歷代傳譜中有三十多種版本,有的還附歌詞。樂曲表現漁樵在青山綠水中間自得其樂的情趣。

《胡笳十八拍》——漢末,著名文學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兒蔡琰(文姬),在兵亂中被匈奴所獲,留居南匈奴與左賢王為妃,生了兩個孩子。

後來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寫了一首長詩,敘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鄉別子的情懷。情緒悲涼激動,感人頗深。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該詩是她有感於胡笳的哀聲而作,所以名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鳴》。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傳說原是東漢末年流行於廣陵地區的民間樂曲。現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譜》載錄最早。早期並無內容記載,現多數琴家按照聶政刺韓王的民間傳說來解釋。據《琴操》中所載:聶政,戰國時期韓國人,其父為韓王鑄劍誤期而被殺。

為報父仇,上泰山刻苦學琴十年之後,漆身吞炭,改變音容,返回韓國,在離宮不遠處彈琴,高超的琴藝使行人止步,牛馬停蹄。韓王得悉後,召進宮內演奏,聶政趁其不備,從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韓王。為免連累母親,便毀容自盡。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不詳。問世以後,深受琴家喜愛,廣為流傳,並有多種版本,是傳譜最多的琴曲之一。

對於曲情的理解,有描寫秋天景物的;有寓鵠鴻之志的;也有發出世事險惡,不如雁性的感慨的。音調基調靜美,靜中有動,旋律起伏,綿延不斷,優美動聽;

《十面埋伏》——傳統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陽平楚》。明《四照堂集·湯琵琶傳》中記載琵琶家湯應曾奏《楚漢》:「……兩軍決斗是,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金、劍擊聲、人馬群易聲,俄而無聲。

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凄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悲,終而涕淚之無從也,其成人如此。」所繪之情景、聲色與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古曲

⑵ 塤怎麼吹呀

一、一定要先確保每個孔都捂嚴實了,不要漏氣,吹全捂的音;

二、不要太用力,越使勁反而不好吹響;

三、氣流並不是都吹到吹孔里,一部分吹進孔里,一部分吹到了外面;

四、輕輕改變下塤和嘴唇的角度,找找合適的位置。


(2)古塤的吹奏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塤是漢族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塤的起源於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

塤在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現在有八孔,九孔,十孔,雙八度等,六孔塤目前市場上不常見)。亦稱「陶塤」。以陶制最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⑶ 塤的吹奏方法 視頻

塤的吹奏視頻很少,而且各種塤的指法是不同的,有左起和右起的~正確的吹奏口形來源於風門、口風、口勁三要素的有機結合與協同動作~練習吹長音,這樣可以聯系氣息,吹塤難,難在就難到氣息的練習~雖然沒有視頻,但是喜歡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希望可以採納~不懂可以聯系~http://www.lxxun.com/~論壇中找塤之韻~雪兒

⑷ 陶塤的吹奏方法有哪些

在我國最早的先秦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伯氏吹塤,仲氏吹篪」這樣一句話,意思是說兄弟兩人,一個吹塤,一個吹篪,表達和睦親善的手足之情。

後來,人們在考古發掘和傳世塤中也偶見一些特殊形制的先秦陶塤或瓷塤。

這時候的塤為便於運指演奏,盡量減少復雜的叉口指法,其音孔按相似於笛子的音孔順序排列。專業演奏的塤可吹出26個音,包括兩個8度內的全部半音和一個泛音。

到了清代,清代宮廷所用的紅漆雲龍塤,高8.5厘米、腹徑7厘米。塤體有6個音孔,前4後2,通體紅漆,描繪金龍和祥雲紋。

這一時期,人們改進研製的9孔陶塤,以古制6孔塤為基礎,然後擴展其肩部和內胎,以增大音量,音孔增至8個,前6後2,加上吹孔、共為9孔。到了晚清時期,新型的9孔陶塤,用江蘇宜興的紫陶製成。這種9孔塤既保持了傳統塤原有的外形和音色,又增大了音量,擴展了音域,能吹出音階和半音,使它成為可以轉調的樂器,而且音色古樸淳厚、低沉悲壯,極富特色。另外,由於9孔塤改變了原來不規則的音孔排列,按照人們的吹奏習慣,使演奏更為方便,可以獨奏、合奏或伴奏使用。9孔陶塤的面世,標志著我國古塤重新獲得了生機。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塤從一個音孔發展到3個音孔、5個音孔、6個音孔乃至八九個音孔,經歷了長達3000多年的漫長歲月,其本身也在不斷地進行序列性的發展,由此可見塤的發展史,幾乎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樂器的發展史。

還有,我國塤的種類很多,除了傳統的卵形塤,還有葫蘆塤、握塤、鴛鴦塤、子母塤、牛頭塤、筆筒塤等多種類型。

葫蘆塤帶有喉裝置,外形像葫蘆,製作上需二次做胎,工序復雜。這種塤的近腰處最細,氣流經過此處時,可再次引起邊棱音效應,使塤的高音區音域得到適當擴展。由於塤體加長,吹奏更為方便省力,音色也較比傳統的卵形塤柔和。

還有,在我國古代,傳統樂器塤的吹奏技巧有長音、氣震音、唇震音等,其中長音是塤吹奏技巧的基礎,必須飽滿圓潤,響亮平穩無雜音。

塤的常用技巧匯總起來可分為氣、指、舌三大類,包括長音、氣震音、指震音、唇震音、顫音、滑音、吐音、打音、空打音、循環換氣、雙吐循環換氣、虛吹音等多種,這些技巧是演奏塤時必須具備的。

在塤的吹奏技巧中,長音是塤氣息訓練的基礎,通過練習長音可以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養成良好的演奏口形以及平穩、飽滿、純正的發音。所以必須每天保持一定時間的練習,練習時可以結合力度共同進行,音色必須飽滿圓潤,響亮平穩無雜音。

氣震音又叫「腹震音」,依靠腹部收縮力量引起的氣流顫動而產生。氣震音有大、小、快、慢之分,在實際演奏中應根據樂曲內容的需要而定。

比如歌唱性的旋律應採用均勻自如的氣震音,激情、悲憤的旋律則採用誇大式的氣震音等。氣震音可在保證音準的前提下靈活運用,要求均勻流暢。

唇震音是用雙手帶動塤體,使風門與吹孔快速前後移動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波動音。塤體後移時吹孔變小,音則低;塤體前移時吹孔變大,音則高。這種演奏技巧常在表現神奇、空靈的意境時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晚期,人們根據塤製作出了陶笛。陶笛形狀各異,大小各異,因外形、大小、材料的不同,陶笛音色也不同。

這種樂器的音色優美,小的陶笛的聲音清脆嘹亮;大的陶笛的聲音低沉婉轉。陶笛還可以吹半音,轉調十分方便。

這種樂器屬於晚清大眾普及型樂器,簡單易學,即使沒有音樂基礎的人,依照相應的陶笛曲譜,經過短時間練習,也能吹出令人滿意的曲子。

盡管陶笛屬於大眾普及型樂器,但它同塤一樣,有極強的音樂表現力,其聲優美飄逸、低沉凄涼,音樂渲染力與塤相比毫不遜色。

陶笛跟塤兩者除了外形上的些許分別外,主要分別還在於前者有哨口,後者沒有;共同點是兩者都主要以陶泥燒制的閉管式樂器,因此,「陶笛」在人們印象中,它經常與「塤」混同。但是,陶笛的鼻祖是我國的古塤和泥哨,因為我國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了這種樂器。

⑸ 初學者吹古塤的方法

要點一:一定要先確保每個孔都捂嚴實了,不要漏氣,吹全捂的音;

要點二:不要太用力,越使勁反而不好吹響;

要點三:氣流並不是都吹到吹孔里,一部分吹進孔里,一部分吹到了外面;

要點四:輕輕改變下塤和嘴唇的角度,找找合適的位置。

切記多加練習。

(5)古塤的吹奏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塤是古人技法樂器,管樂器里邊全世界最早的在全國6700多年以前出現的古樂器。在西安的半坡出土的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就有該種樂器,那時候是將其用做打獵用的集合人的像號角一樣的工具。當時只有一個一個小3度的孔,後來就發展到當做樂器來使用。商代的時候塤已經發展到五孔,該五孔以後就成為一種正式的樂器使用,但是由於五孔再也沒有發展,明清時代塤就失傳了。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塤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塤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然而在漫長的歷史交替中,這種古老的樂器流入民間失去了文字的記載,逐漸從輝煌走向衰落,於明代開始成為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歷史記載。

參考資料:古塤

⑹ 趙良山的塤 古塤演奏 中國古塤第一人

走進趙良山老師的家,最顯眼的莫過於廳中兩個陳列櫃里幾百枚大小與顏色不盡相同的古塤。而大廳的一面牆上,長長短短幾十把民族管樂器錯落有致地掛著,不經意間便組成了一件最具有音樂氣息的藝術品。這其中有趙良山6歲時擁有的平生第一件樂器——笛子,有當代由他做出的第一把竽,融入他的改革製作的葫蘆絲,他親手制出的每一枚塤……樂器忠實地記錄了趙良山的藝術人生,而他當場用塤吹奏的悠遠樂音,讓我的思緒跟隨他回到了他與音樂結緣的起點。

⑺ 求古塤的樂譜

塤曲主要有:《楚歌》、《妝台秋思》、 《風竹》、《敖包祭》、《傷別離》、《幽谷》、《杏花天影》、《問天》(張維良. 新音樂系列個人專輯 . 塤的世界)、《劉寬忍笛塤獨奏輯》、《蘇武牧羊》、《陽關三疊》、《唐樂》、《風》、《悲風》、《哀郢》等。

-----------自己在網上搜索好了

⑻ 怎麼吹古塤具體點

塤的種類有很多,當然指法也一樣,不過最常用的是西安指法 也是左起。我就按照左起的給說一下,吹塤首先得考慮姿勢 站著練習的話 ,最好找個大鏡子 ,能看見自己吹的口型等等,第一步 把塤拿起來,用手指把所有孔捂住,不要有縫隙,八孔塤的話前面是6個孔 後面兩個,所以都得捂住。
第二步,把塤拿起來垂直,輕貼到下嘴唇的四分之一處,口風不要太大,輕輕地吹口氣,氣流盡量斜吹,因為初學者 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所以先這樣吹。
註:吹的時候看著鏡子 不要把塤放在嘴唇上放偏了。 加油。
這是貼吧 有問題可以這兒交流。http://tieba..com/f?kw=%B9%C5%DB%F7&fr=ala0

⑼ 古塤教程

塤網http://www.qinxun.com/yan.htm上面是各式基本吹奏法【圖】

中國陶塤網http://www.taoxun.com/

⑽ 怎麼吹古塤

一、吹響


這點確實要有些悟性的。要點一,一定要先確保每個孔都捂嚴實了,不要漏氣,吹全捂的音;要點二,不要太用力,越使勁反而不好吹響;要點三,氣流並不是都吹到吹孔里,一部分吹進孔里,一部分吹到了外面;要點四,輕輕改變下塤和嘴唇的角度,找找合適的位置。


掌握了這四點,多試試,應該差不多可以吹響了。然後先不要著急吹下一個音,就吹全捂,有多長氣吹多長音,而且要練到隨時把塤拿起來就能吹響全捂,你再進行下一步的練習。


二、音階


這個過程真是有些枯燥呀,讓我想起練鋼琴時吊手指 。如果全捂當5,有的塤友能吹響5,抬一個手指就沒音了。相鄰兩個音的吹奏是非常相似的,在沒有正確掌握氣息前,我建議連續吹565656,不要換氣。這樣慢慢你就找到了6的感覺,然後單吹6,也要做到隨時拿起塤就能直接吹出6來。然後依次累推,連續吹676767,不要換氣,學會吹7。想吹好下一個音,就要打好上一個音的基礎。這樣的練習方法一舉兩得,一是練習了音階,二是練習了指頭的靈活性。


三、曲子


不一定非要等到所有音階都吹全了才開始練習曲子,那樣興趣會慢慢減少的。如果你能吹出6個音,你就可以去跟朋友展示一下你吹的[兩只老虎]了。如果能吹出9個音,著名的樂曲[滄海一聲笑]也可以被你詮釋一下了。音階和曲子同時練,會讓你的積極性更高。

閱讀全文

與古塤的吹奏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速簡單安全的減肥方法 瀏覽:933
常用硫酸制備方法 瀏覽:814
非淋性前列腺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678
過濾煙嘴使用方法 瀏覽:550
臉部紅血絲的治療方法 瀏覽:329
雙面羊絨的邊如何縫制方法視頻 瀏覽:754
腦血管堵塞手腳無力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534
貴州學習方法哪裡學 瀏覽:408
變壓器串連接方法 瀏覽:398
愛衛唾液試紙使用方法 瀏覽:623
魚鉤魚線魚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245
一建各科內各種計算方法編制方法 瀏覽:577
葛藤蔓的種植方法 瀏覽:504
小米平板的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91
毛囊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568
99999999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332
蔚來汽車倒車剎車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176
蝗蟲飛機的製作方法簡單 瀏覽:948
預防治療近視的方法 瀏覽:60
瓷磚下面潮濕用什麼方法快速干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