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求水稻理論畝產
畝產(公斤)=有效穗(畝)*每穗實粒數*千粒重(克)/1000/1000
有效穗(畝)=畝窩(穴)數)*平均每窩有效穗
畝窩數=667/(行距(米)*窩距(米))
Ⅱ 一般稻穀一畝產多少斤
1、以超級稻、巨人稻、海水稻、去鎘稻等新型品種為例,在四種水稻材料中,小面積測產最高畝產量為620.95公斤,按照大田種植產量的8折計算,畝產量也可達500公斤。即便是最低產量的那種耐鹽鹼水稻材料,小面積的畝產量也達到438.14公斤。
2、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的示範基地,是全國第六期超級雜交稻「百千萬」高產攻關示範工程示範點之一。10月15日,該基地水稻種植通過了該省科技廳組織的測產驗收,平均畝產1149.02公斤,即每公頃17.2噸。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
3、巨人稻畝產1000公斤,湖南長沙縣金井鎮湘豐村百畝巨型稻試驗田裡,巨型稻像高粱一樣身形筆挺,個頭高達2米,畝產可達1000公斤。
4、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的示範基地,是全國第六期超級雜交稻「百千萬」高產攻關示範工程示範點之一。該基地水稻種植通過了該省科技廳組織的測產驗收,平均畝產1149.02公斤,即每公頃17.2噸。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
稻穀按其粒形和粒質分為三類:
1、秈稻穀
即秈型非糯性稻穀。根據粒質和收獲季節又分為早秈稻穀和晚秈稻穀。
2、粳稻穀
即粳型非糯性稻穀。根據粒質和收獲季節又分為早粳稻穀和晚粳稻穀。
3、糯稻穀
按其粒形和粒質分為秈糯稻穀和粳糯稻穀兩類。
Ⅲ 水稻產量每畝多少斤
水稻的畝產量為2000-2400斤左右。
具體的畝產量會受到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品種等因素影響。種植水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整1遍,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水分管理可以採取淺、濕、乾的間歇灌溉方法,這種方法除了在孕穗期及揚花期不能使用之外,全期都能採取間歇灌溉的技術。
稻穀畝產一般多少斤稻穀:
1、一般種植情況下,水稻畝產量為2000-2400斤左右。要注意,具體的畝產量會受到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品種等因素影響,這些元素都會導致產量不同,通常採用優良品種並且在科學的管理下水稻容易高產。
2、種植水稻之前一定要先將稻田的土壤翻整1遍,這個過程主要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以前的農戶一般會利用水牛進行整地,現在基本上使用機器。
育秧苗時要先撒下稻種,然後再往土上灑1層稻殼灰即可。目前大部分的秧苗都是由育苗中心進行培育,好的稻苗是種植成功的關鍵。秧苗培育好之後可以將它插進稻田裡面,傳統的插秧法一般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
3、水分管理主要採取淺、濕、乾的間歇灌溉方法,除了在孕穗期及揚花期不能使用之外,全期都可以採取間歇灌溉的技術。
盡量不要使用大水漫灌的方法,長期大水漫灌會導致土壤中的前茬根系和秸稈腐敗釋放出氨氣以及含硫的有害氣體,毒害根系。土壤如果長期處於浸水的狀態,會導致孔隙度降低、通透性下降,不利於根系發育。
Ⅳ 水稻畝理論產量計算公式
答案:水稻畝理論產量計算公式:60CM半徑規尺取樣3點稱毛谷重(千克)乘200或60CM半徑規尺取樣6點稱毛谷重(千克)乘100再乘土地利用率。你所問的85%就是土地利用率。說明:60CM半徑規尺所劃得的圓圈為1.1平方米,采樣3點就是3.3平方米乘200就是666平方米,理論上的1畝,如采樣6點就是6.6平方米乘100就是666平方米,理論上的1畝.一般情況土地利用率由當地栽培水平來定,但定85%本人認為土地率用率偏低.
Ⅳ 水稻畝穗數計算公式
答:畝有效穗X穗實粒數x千粒重/1000000。
水稻畝產量的計算:畝產(公斤)=有效穗(萬/畝)×穗粒數(粒)x結實率(%)x千粒重(克)×10-6(10的負6次方)×85%。
水稻畝產量(理論產量)的計算方法為:理論產量(公斤/畝)=有效穗(萬/畝)×穗粒數(粒)×結實率(%)×千粒重(克)×10-6(10的負6次方)。
Ⅵ 如何測水稻畝產啊
一般可採用5點取樣法,分別測產取平均數。
每個點面積一般10平方米左右,當然簡單的可以只取1個點5平米也行——後折算畝產量。
1畝=666.67平方米。
Ⅶ 水稻理論測產公式
1.理論測產:(1)取樣方法。根據自然生態區(畈、片),選取區域內分布均勻、有代表性的50個田塊進行理論測產。每塊田對角線3點取樣。移栽稻每點量取21行,測量行距;量取21株,測定株距,計算每畝穴數;順序選取20穴計算穗數。直播和拋秧每點取1平方米以上調查有效穗數;取平均穗數左右的稻株2~3穴(不少於50穗)調查穗粒數、結實粒。千粒重以品種區試平均千粒重計算。(2)計算公式:畝產(公斤)=有效穗(萬/畝)×穗粒數(粒)×結實粒(克)×千粒重(克)×85%/1000×1000。
2.實收測產:(1)取樣方法。根據自然生態區(畈、片)將萬畝高產攻關點劃分為5~10個片,隨機選擇3個片,在每個片隨機選取3塊田進行實收測產,每塊田實收1畝以上。收割前由專家組對收割機進行清倉檢查;田間落粒不算重量。(2)田間實收:用機械收獲後裝袋並稱重,計算總產量(單位:公斤,用W表示);專家組對實收面積進行測量(單位:平方米,用S表示);隨機抽取實收數量的1/10左右進行稱重、去雜,測定雜質含量(單位:%,用I表示);取去雜後的稻穀1公斤測定水份和空癟率,烘乾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癟粒,測定空癟率(單位:%,用E表示);用穀物水分速測儀測定含水率,重復10次取平均值(單位:%,用M表示)。(3)計算公式:Y=(666.7÷S)×W×(1-I)×(1-E)×[(1-M)÷(1-MO)];平均產量=∑Y÷9;MO為標准乾重含水率:秈稻=13.5%,粳稻14.5%。
Ⅷ 怎樣測定水稻產量
水稻產量分為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兩種。生物產量是指水稻在生育期間生產和積累的干物質總量(不包括根系),其中有機物質佔90%~95%,礦物質佔5%~10%,故有機物質是形成產量的主要物質基礎。經濟產量是指人們收獲的主產品稻穀的產量,通常所說的產量即是指經濟產量。水稻的產量結構是指構成產量的各種因素,包括二因素結構、三因素結構和四因素結構。
二因素產量結構=單位面積有效穗數×平均穗粒重。
三因素產量結構=單位面積有效穗數×平均每穗實粒數×粒重。
四因素產量結構=單位面積有效穗數×平均每穗總粒數×結實率×粒重。
其中三因素產量結構比較常用。在確定實粒數、結實率和粒重等因素時,通常涉及標准問題,不同測定目的往往標准不同。一般情況下可用1.05或1.06比重的鹽水或泥漿水分離籽粒,沉底者即為「結實粒」。實粒數、結實率和粒重均以此「結實粒」測定、計算得出。在生產實踐中,通常以達到飽滿籽粒2/3程度者為「結實粒」。
一般來說,水稻產量結構諸因素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它們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特別是在高產水平下,一個因素的提高,總會引起其他因素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正確地處理好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使之彼此協調,乘積最大,才能實現高產。水稻估產有衛星遙感估產、氣象估產和田間現場估產等多種形式。田間現場估產比較常用,是農民和專家在田間現場操作,根據理論公式和實踐經驗由小面積產量推測大面積產量的方法。這里主要介紹田間測產的基本方法:
(1)理論測產方法
取樣方法,根據自然生態區(畈、片),選取區域內分布均勻、有代表性的50個田塊進行理論測產。每塊田對角線3點取樣。移栽稻每點量取21行,測量行距;量
取21株,測定株距,計算每畝穴數;順序選取20穴計算穗數。直播和拋秧稻每點取1平方米以上調查有效穗數;取平均穗數左右的稻株2穴~3穴(不少於50穗)調查穗粒數、結實粒。千粒重以品種區試平均千粒重計算。計算公式:
畝產(公斤)=有效穗(萬/畝)×穗粒數(粒)×結實率×千粒重(克)×10-2×85%
(2)實收測產基本方法
取樣方法,根據自然生態區(畈、片)將萬畝示範點劃分為5個~10個片,隨機選擇3個片,在每個片隨機選取3塊田進行實收測產,每塊田實收1畝以上。收割前由專家組對收割機進行清倉檢查;田間落粒不計算重量。田間實收,用機械收獲後裝袋並稱重,計算總重量(單位:公斤,用W表示);專家組對實收面積進行測量(單位:平方米,用S表示);隨機抽取實收數量的1/10左右進行稱重、去雜,測定雜質含量(單位:%,用I表示);取去雜後的稻穀1公斤測定水分和空癟率,烘乾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癟粒,測定空癟率(單位:%,用E表示);用穀物水分速測儀測定含水率,重復10次取平均值(單位:%,用M表示)。計算公式:
Y=
(667÷S)×W×
(1-I)×
(1-E)×[
(1-M)÷
(1-Mo)];
平均產量=ΣY÷9;Mo為標准乾重含水率:粳稻=14.5%。
(3)田間現場估產方法
第一步,根據被測田塊面積確定樣點的數量、大小和取樣方法。被測田塊的面積大,則樣點的數量就多些,大些。反之則少些,小些。一般每667平方米(每畝)可以取3點,面積再大時可取5點或7點。取點方法可用三角法或梅花五點法,再多時可採用棋盤法。
第二步,測量每個樣點的准確面積,調查基本數據,如總穴數、平均每穴穗數等,然後取接近平均每穴穗數的植株2~3株進行產量結構調查。最後,將各樣點植株分別收割,單獨脫粒並稱其鮮重。有測水儀時,測定鮮重含水量,無測水儀時,令其自然風干至標准含水量,再稱其乾重。
第三步,根據上述基本數據,估算被測田塊產量和產量結構。被測田產量=各樣點風乾重之和×欲測田面積÷各樣點面積之和,如果測得各樣點的鮮重和當時的含水量,則先將鮮重換算成標准含水量(早粳14.5%,粳糯15%,晚粳15.5%)下的籽粒重量,然後再代入上式中,同樣獲得被測田的產量。干、鮮重的換算公式為:乾重=(1-鮮重含水量)×鮮重÷(1-標准含水量)。如果想了解該品種的產量結構,根據上述基本數據可以分別獲得二因素、三因素和四因素產量結構。
Ⅸ 水稻怎麼算產量
水稻估產有衛星遙感估產、氣象估產和田間現場估產等多種形式。田間現場估產比較常用,是農民和專家在田間現場操作,根據理論公式和實踐經驗由小面積產量推測大面積產量的方法。這里主要介紹田間現場估產的方法。
第一步,在稻穀成熟時根據被測田塊面積確定樣點的數量、大小和取點方法。被測田塊的面積大,則樣點的數量就多些、大些;反之則少些、小些。一般每667米2可以取3個點,再大些可取5點或7點。取點方法可用三角法或梅花五點法,再多些可採取棋盤法。
第二步,測量每個樣點的准確面積,調查基本數據,如總穴數、平均每穴穗數等,然後再對其中長勢中等、具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進行產量結構調查,如每穗粒數、實粒數計算其平均值,千粒重可以常年數值為依據,也可實稱。最後,將各樣點植株分別收割,單獨脫粒並稱其鮮重。有測水分儀時,測定鮮重含水量,無測水分儀時,令其自然風干或人工烘乾至標准含水量,再稱其乾重。
第三步,根據上述基本數據,估算被測田塊產量和產量結構。如果測得各樣點的鮮重和當時的含水量,則先將鮮重換算成標准含水量下的籽粒重量,然後再代入公式:被測田產量=各樣點風乾重之和×欲測田面積÷各樣點面積之和,同樣獲得被測田的產量。干、鮮重的換算公式為:乾重=(1-鮮重含水量)×鮮重÷(1-標准含水量)。
Ⅹ 水稻畝產量如何計算理論的
畝穗數*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千粒重 除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