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固定資產上稅計算方法

固定資產上稅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2 06:06:16

1. 個稅如何

納稅人取得經營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納稅人(自然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終了後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並預繳稅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31日前辦理匯算清繳。

成本、費用,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損失,是指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以及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敲黑板,劃重點:取得經營所得的個人,沒有綜合所得的,計算其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在辦理匯算清繳時減除。個體工商戶業主2018年第四季度取得的生產經營,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執行,前三季度減除費用按照3500元執行。
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
個體工商戶以業主為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人。

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其他支出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成本,是指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成本、銷貨成本、業務支出以及其他耗費。

2. 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商品房滿五年不唯一或者滿兩年,都需要在過戶後繳稅時,繳納總房款的2%。

非直系親屬之間贈予,再次買賣交易過戶後。需要繳納差額20%稅費。希望我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

3. 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計算方法

法律分析: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1)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成本、費用: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損失: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2)取得經營所得的個人,沒有綜合所得的,計算其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在辦理匯算清繳時減除。
綜合所得: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
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包括個人繳付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4. 個人所得稅辦法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個人所得稅法所稱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系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所稱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分別是指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和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所得。

第三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下列所得,不論支付地點是否在中國境內,均為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

(一)因任職、受雇、履約等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取得的所得;

(二)將財產出租給承租人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三)許可各種特許權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四)轉讓中國境內的不動產等財產或者在中國境內轉讓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五)從中國境內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居民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第四條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連續不滿六年的,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其來源於中國境外且由境外單位或者個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離境超過30天的,其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的連續年限重新起算。

第五條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超過90天的,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由境外僱主支付並且不由該僱主在中國境內的機構、場所負擔的部分,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六條 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五)經營所得,是指:

1.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合夥企業的個人合夥人來源於境內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生產、經營的所得;

2.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3.個人對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4.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等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九)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個人取得的所得,難以界定應納稅所得項目的,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第七條 對股票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八條 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第九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國債利息,是指個人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而取得的利息;所稱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是指個人持有經國務院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而取得的利息。

第十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第十一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四項所稱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所稱救濟金,是指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

第十二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第八項所稱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規定免稅的所得。

第十三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包括個人繳付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

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額;一個納稅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結轉以後年度扣除。

第十四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四項、第六項所稱每次,分別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一)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二)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時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四)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

第十五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成本、費用,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稱損失,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5. 2021年個稅是多少

個人所得稅繳納標准: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一、個人所得稅繳納標准一:
1、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2、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3、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二、個人所得稅的對象:
1、法定對象: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吸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台銅胞。
2、居民納稅義務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3、非據民納稅義務人: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最後稅率為零不僅納稅人本環節課稅對象不納稅,而且以前各環節轉移過來的稅款亦須退還,才能實現稅率為零。但在實際工作中,稅率為零的含義在不同稅種上的使用,並不嚴格。如所得稅往往對應納稅所得額的免稅金額部分以零稅率表示,當然所得稅並無轉移稅額的問題。再如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規定稅率為零的投資項目僅指免掉投資項目本身應納稅額,外購各種商品和勞務,實際上都是含稅的,並不退還其已納增值稅稅額。

6. 固定資產買賣的個人所得稅應該怎麼

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以一次轉讓財產收入額(不管分多少次支付,均應合並為一次轉讓財產收入)減去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轉讓財產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

7.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個人所得稅實行分類分項制計算,共有11類,說起來太長。下列文章供參考:
一、工資、薪金所得的計稅方法
(一)應納稅所得額
工資、薪金所得實行按月計征的辦法。自2008年3月1日起,減除費用由1600元調整為2000元。因此,工資、薪金所得以個人每月收入額固定減除2000元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月工資、薪金收入-2000元(2008年3月1日起)
(二)減除費用的具體規定——月扣除4800元
1.附加減除費用。
附加減除費用所適用的具體范圍是:
(1)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中工作的外籍人員;
(2)應聘在中國境內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中工作的外籍專家;
(3)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任職或者受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
(4)財政部確定的其他人員。
此外,附加減除費用也適用於華僑和香港、澳門、台灣同胞。
2.僱傭和派遣單位分別支付工資、薪金的費用扣除。
(1)只有僱傭單位在支付工資、薪金時,才可按稅法規定減除費用,計算扣繳稅款;
(2)派遣單位支付的工資、薪金不再減除費用,以支付全額直接確定適用稅率,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
3.僱傭單位將部分工資、薪金上交派遣單位的費用扣除。
對於可以提供有效合同或有關憑證,能夠證明其工資、薪金所得的一部分按有關規定上交派遣(介紹)單位的,可以扣除其實際上交的部分,按其餘額計征個人所得稅。
【例題】吳某為某中方單位派往外資企業的雇員,2009年外資企業每月應向吳某支付工資6000元,按照吳某與中方派遣單位簽訂的合同,外資企業將應付吳某工資的10%上交給派遣單位,並提供有效憑證:此外吳某還在另一私營企業兼職,該私營企業每月向吳某支付報酬2000元。吳某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元。
A.530
B.625
C.745
D.835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僱傭單位可以減除費用,並可以扣除上交派遣單位的部分;兼職取得的收入,按照「勞務報酬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吳某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6000-6000×10%-2000)×15%-125+(2000-800)×20%=625(元)
4.境內、境外分別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費用扣除。
分別來自境內和境外的,應分別減除費用後計算納稅。
5.特定行業職工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的費用扣除。(了解)
6.個人取得公務交通、通訊補貼收入的扣除標准。(了解)
(三)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一般工資、薪金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每月收入額-2000或48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僱主為其雇員負擔個人所得稅額的計算
具體分二種情況處理:全額、部分(定額、定率)
(1)僱主全額為雇員負擔稅款。應將雇員取得的不含稅收入換算成應納稅所得額後,計算單位或個人應當代付的稅款。計算公式為:
①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准-速算扣除數)÷(1-稅率)
②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在上式中,公式①中的稅率,是指不含稅所得按不含稅率級距對應的稅率,用「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准」後的余額查找表2-5(P162);公式②中的稅率,是指應納稅所得額按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見表2-2(P156)。
【例題】境內某公司代其雇員(中國居民)繳納個人所得稅。2008年10月支付陳某的不含稅工資為4000元人民幣。計算該公司為陳某代付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由於陳某的工資收入為不含稅收入,應換算為含稅的應納稅所得額後,再計算應代付的個人所得稅。
代付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4000-2000-125)÷(1-15%)=2205.88(元)
應代付的個人所得稅=2205.88×15%-125=205.88(元)
(2)僱主為其雇員負擔部分稅款
第一種:僱主為其雇員定額負擔部分稅款的,應將雇員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換算成應納稅所得額後,計算單位應當代扣代繳的稅款。
①應納稅所得額=雇員所得的工資+僱主代雇員負擔的稅款-費用扣除標准
②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第二種:僱主為其雇員定率負擔部分稅款,是指僱主為雇員負擔一定比例的工資應納的稅款或負擔一定比例的實際應納稅款。
應納稅所得額=(未含僱主負擔的稅款的收入額-費用扣除標准-速算扣除數×負擔比例)÷(1-稅率×負擔比例)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題】某外商投資企業雇員(外國居民)某月工資收入12000元,僱主負擔其工資所得30%部分的稅款。計算該納稅人當月應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
(1)應納稅所得額=(12000-4800-375×30%)÷(1-20%×30%)=7539.89(元)
(2)應繳納個人所得稅=7539.89×20%-375=1132.98(元)

3.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1)先將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後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2)將雇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上述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計算公式如下:
①雇員當月工薪所得夠繳稅標准,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題】中國公民鄭某2009年l~12月份每月工資3200元,12月份除當月工資以外,還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10000元。鄭某2009年應繳納個人所得稅是( )元。
A.530
B.975
C.1220
D.2115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各月工資應納稅額合計=[(3200-2000)×10%-25]×12=1140(元)
10000÷12=833.33(元),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25元。
全年一次獎金應納稅額=10000×10%-25=975(元)
合計應納稅額=1140+975=2115(元)
②雇員當月工薪所得不夠繳稅標准,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題】假定中國公民李某2009年在我國境內1至12月每月的績效工資為1500元,12月31日又一次性領取年終資金(兌現的績效工資)18500元。請計算李某取得該筆獎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1)該筆獎金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為:
按12個月分攤後,每月的獎金=[18500-(2000-1500)]÷12=1500(元),根據工資、薪金所得九級超額累進稅率的規定,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為10%、25元。
(2)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
應納稅額=(獎金收入-當月工資與2000元的差額)×適用的稅率-速算扣除數
=[18500-(2000-1500)] ×10%-25
=18000×10%-25
=1775(元)
(3)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
(4)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的單位,個人取得年終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按上述規定執行。補充:單位低價向職工售房,職工少支付的差額也是按照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辦法納稅。
(5)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並,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例題】下列與個人任職有關的收入中,可按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計稅方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有( )。
A.年終加薪
B.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
C.實行年薪制而兌現的年薪
D.實行績效工資辦法兌現的績效工資
E.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
『正確答案』ACD
『答案解析』一次性獎金包括年終加薪、實際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
4.取得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個人所得稅計算
(1)按照不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數,查找相應適用稅率A和速算扣除數A;
(2)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不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速算扣除數A)÷(1-適用稅率A);
(3)按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數,重新查找適用稅率B和速算扣除數B;
【例題】中國公民王某2009年1月~12月,每月工資均為2300元,12月31日取得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12000元。請計算王某取得的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1)不含稅獎金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為:
按12個月分攤後,每月的獎金=12000÷12=1000(元),根據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收入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的規定,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為10%、25元。
(2)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12000-25)÷(1-10%)=13305.56(元)
(3)含稅獎金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為:
按照12個月分攤後,每月獎金=13305.56÷12=1108.80(元),根據工資、薪金所得含稅收入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的規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仍然分別為10%、25元。
(4)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13305.56×10%-25=1305.56(元)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的計稅方法
(一)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成本+費用+損失+准予扣除的稅金)
准予扣除項目:關注業務招待費(收入總額5‰以內)等
3.准予在所得稅前列支的其他項目及列支標准
(1)借款利息
(2)財產保險、運輸保險
(3)修理費用
(4)繳納的工商管理費、個體勞動者協會會費、攤位費
(5)租入固定資產支付的租金
(6)研究開發的費用,以及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而購置的單台價值在5萬元以下的測試儀器和試驗性裝置的購置費。超出上述標准和范圍的,按固定資產管理,不得在當期扣除。
(7)凈損失
(9)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
(10)從業人員工資、薪金(據實扣除)
(11)三項經費(實發工資的2%、14%、2.5%)
(12)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用
(13)業務招待費支出
(14)公益捐贈(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
(15)家庭生活混用的費用(稅務機構核定分攤比率,據此確定扣除,參見2010年教材168頁的第15小點)
(16)經申報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允許用下一年度的經營所得彌補,下一年度所得不足彌補的,允許逐年延續彌補,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
(17)低值易耗品
4.不得在所得稅前列支的項目
(1)資本性支出;
(2)被沒收的財物、支付的罰款;
(3)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收滯納金、罰金和罰款;
(4)各種贊助支出;
(5)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
(6)分配給投資者的股利;
(7)用於個人和家庭的支出;
(8)個體工商戶業主的工資支出;
(9)與生產經營無關的其他支出;
(10)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準扣除的其他支出。
【例題】下列有關個體工商戶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表述,正確的有( )。
A.向其從業人員實際支付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允許稅前據實扣除
B.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50%扣除
C.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D.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木、新工藝發生的開發費用,以及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而購置單台價值在5萬元以下的測試儀器和實驗性裝置的購置費,准予扣除
E.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的捐贈,捐贈額不超過其利潤總額12%的部分允許稅前扣除

『正確答案』ACD
『答案解析』選項B,業務招待費處理同企業所得稅,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選項E,個體工商戶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的捐贈,捐贈額不超過其應納稅所得額的30%的部分可以據實扣除。
三、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計稅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個人全年承包、承租經營收入總額-每月2000元×12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提示:在承包承租中,個稅和企業所得稅的比較。
個人承包比如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商店,商店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然後,才是稅後利潤;針對稅後利潤,承包人個人要上交承包費,這個承包費,是可以在計算個稅時扣除的。舉例,獲得承包的稅後利潤,上交承包費後,餘5萬元,承包人在承包企業還取得工資,則工資也是其所得,要加上全年工資,減去全年生計費2000元×12。
【例題】(2008)下列各項中,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稅務處理辦法正確的有( )。
A.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時可扣除的必要費用為每月2000元
B.承包人對被承包企業經營成果擁有所有權的,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承包者上繳的承包費用可作為費用扣除
C.納稅人的承包期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經營期不足12個月的,應將收入換算為12個月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D.承包人對被承包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規定取得一定所得,其所得按「工資、薪金」項目征稅
E.個人承租外商投資企業而從外商投資企業分享的收益,應按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征稅

『正確答案』ABDE
『答案解析』納稅人的承包期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經營期不足12個月的,將實際經營所得視同年所得,查稅率表計算所得稅{參見2010年教材171頁中間的(2)}。

四、勞務報酬所得的計 稅方法
(一)應納稅所得額
1.費用扣除
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定額減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減除20%的費用。
2.次的規定
(1)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按次確定應納所得額;
(2)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據以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此外,獲得勞務報酬所得的納稅人從其收入中支付給中介人和相關人員的報酬,除另有規定者外,在定率扣除20%的費用後,一律不再扣除。
(二)應納稅額計算
如果納稅人的每次應稅勞務報酬所得超過20000元,應實行加成征稅,其應納稅總額應依據相應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題】趙某於2008年10月外出參加營業性演出,一次取得勞務報酬60000元。計算其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不考慮其他稅費)。

『正確答案』該納稅人一次演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按稅法規定應實行加成征稅。
(1)應納稅所得額=60000×(1-20%)=48000(元)
(2)應納稅額=48000×30%-2000=12400(元)

五、稿酬所得的計稅方法
(一)應稅所得額
費用扣除計算方法與勞務報酬所得相同。
(二)每次收入的確定
1.個人每次以圖書、報刊方式出版、發表同一作品,不論出版單位是預付還是分筆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該作品後再付稿酬,均應合並為一次征稅。
2.在兩處或兩處以上出版、發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的稿酬,則可以分別各處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分次征稅。
3.個人的同一作品在報刊上連載,應合並其因連載而取得的所得為一次。連載之後又出書取得稿酬的,或先出書後連載取得稿酬的,應視同再版稿酬分次征稅。
4.作者去世後,對取得其遺作稿酬的個人,按稿酬所得征稅。
(三)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減征30%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20%)
實際繳納稅額=應納稅額×(1-30%)
【例題】某工程師2008年2月因其編著的教材出版,獲得稿酬9000元,2008年6月因教材加印又得到稿酬4000元。計算該工程師取得的稿酬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該工程師稿酬所得按規定應屬於一次收入,須合並計算應納稅額(實際繳納稅額)
(1)應納稅額=(9000+4000)×(1-20%)×20%=2080(元)
(2)實際繳納稅額=2080×(1-30%)=1456(元)

【例題】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A.同一作品分次取得的稿酬應合並為一次納稅
B.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稿酬,應按兩次所得納稅
C.同一作品出版後,添加印數取得的稿酬應按兩次所得納稅
D.同一作品在兩處同時出版、發表取得的稿酬所得合並為一次納稅
E.同一作品先在報刊上連載,然後再出版取得的稿酬所得應合並為一次納稅
『正確答案』AB
『答案解析』同一作品出版後,添加印數取得的稿酬應合並按一次計算所得納稅;同一作品在兩處同時出版、發表取得的稿酬所得應按兩次計算所得納稅;同一作品先在報刊上連載,然後再出版取得的稿酬所得按兩次所得納稅。
【例題】2008年某作家的長篇小說由一家出版社出版,按合同規定,出版社向作家預付稿酬5000元,作品出版後再付稿酬15000元;同年該作家還授權某晚報連載該小說,歷時60天,每天支付報酬180元,共獲得稿酬10800元。該作家稿酬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元。
A.2240 B.3248
C.3449.6 D.4928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應納個人所得稅=(5000+15000)×(1-20%)×20%×70%+10800×(1-20%)×20%×70%=3449.6(元)
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計稅方法
(一)應納稅所得額
1.方法與勞務報酬所得的相同。
2.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中所支付的中介費,若能提供有效合法憑證,允許從其所得中扣除。
(二)應納稅額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例題】2008年6月,某電視劇製作中心編劇張某從該中心取得工資3000元、第二季度的獎金1500元及劇本使用費10000元。張某6月份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元。
A.1450
B.1550
C.1850
D.2030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季度獎並入當月工資,按照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劇本使用費按照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張某6月份應繳納個人所得稅=(3000+1500-2000)×15%-125+10000×(1-20%)×20%=250+1600=1850(元)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的計稅方法
(一)應納稅所得——一般無費用扣除
1.股份制企業以股票形式向股東個人支付應得的股息、紅利時,應以派發紅股的股票票面金額為所得額,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2.對個人投資者從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減按50%計入個人應納稅所得額;
3.對證券投資基金從上市公司分配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在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時,也暫減按50%計入個人應納稅所得額。
(二)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適用稅率(20%)
【提示】 銀行存款所取得的利息征免稅——按時間段:(1)2007年8月14日(含)以前孳生的利息按20%征稅;(2)2007年8月15日起到2008年10月8日(含)稅率由20%降為5%;(3)自2008年10月9日(含)起,暫免徵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
【例題•計算題】張先生為自由職業者,2008年4月取得如下所得:
(1)從A上市公司取得股息所得16000元,
(2)從B非上市公司取得股息所得7000元,
(3)兌現4月14日到期的一年期銀行儲蓄存款利息所得1500元
『正確答案』
(1)取得上市公司的股息所得減半徵收個人所得稅。股息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16000×50%×20%=1600(元)
(2)非上市公司取得股息應納個人所得稅=7000×20%=1400(元)
(3)2007年8月15日起到2008年10月8日儲蓄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稅為5%。
儲蓄存款利息應納個人所得稅=1500÷12×4×20%+1500÷12×8×5%=150(元)
【提示】自2008年10月9日起,對儲蓄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作為學員,我們只要知道2008年10月9日起儲蓄利息免徵收個人所得稅即可,以前的儲蓄利息政策已經過時,今年考核的可能性不大。
八、財產租賃所得的計稅方法
(一)應納稅所得額
1.次的規定:一個月扣除一次費用
2.依次扣除以下費用:
(1)財產租賃過程中繳納的稅費;
(2)由納稅人負擔的該出租財產實際開支的修繕費用(不超過800元);
(3)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准。
3.稅率:
(1)財產租賃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
(2)個人按市場價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減按10%的稅率徵收。
4.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例題】鄭某於2007年1月將其自有的四間面積為150平方米的房屋出租給張某居住,租期1年。鄭某每月取得租金收入1500元,全年租金收入18000元。計算鄭某全年租金收入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財產租賃收入以每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鄭某每月及全年應納稅額為:
(1)每月應納稅額=(1500-800)×10%=70(元)
(2)全年應納稅額=70×12=840(元)

【例題】約翰先生2008年7月將境內一處門面房出租,租賃期限1年,月租金4000元,當月發生修繕費1200元(不考慮其他稅費)。2008年約翰取得的租賃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元。
A.1680 B.3600
C.3648 D.3840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應繳納個人所得稅=(4000-800-800)×20%+(4000-400-800)×20%+(4000-800)×20%×4=3600(元)
【例題】丁某2009年2月份取得出租居民住房租金收入5000元(按市場價出租,當期未發生修繕費用,考慮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則計算2月份出租住房應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月租金收入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5000-5000×3%×50%×(1+7%+3%)-5000×4%(房產稅)]×(1-20%)×10%=377.40(元)
(提示:從2008年3月1日以後對個人出租住房,不區分用途,在3%稅率的基礎上減半徵收營業稅,其他房屋租賃仍按5%稅率徵收營業稅。)
九、財產轉讓所得的計稅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稅費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財產原值」中重點是:有價證券
每次賣出債券應納個人所得稅額=(該次賣出該類債券收入-該次賣出該類債券允許扣除的買價和費用)×20%
【例題】某人本期購入債券1000份,每份買入價10元,支付購進買入債券的稅費共計150元。本期內將買入的債券一次賣出600份,每份賣出價12元,支付賣出債券的稅費共計110元。計算該個人售出債券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1)一次賣出債券應扣除的買價及費用=(10000+150)÷1000×600+110=6200(元)
(2)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600×12-6200)×20%=200(元)
【例題】某公民8月買進某公司債券20000份,每份買價8元,共支付手續費800元,11月份賣出l0000份,每份賣價8.3元,共支付手續費415元,l2月末債券到期,該公民取得債券利息收入2700元。該公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元。
A.977
B.940
C.697
D.600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1)一次賣出債券應扣除的買價及費用=(20000×8+800)÷20000×10000+415=80815(元)
(2)轉讓債券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10000×8.3-80815)×20%=437(元)
(3)債券利息收入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2700×20%=540(元)
(4)該公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437+540=977(元)
十、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計稅方法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適用稅率

8. 新個稅法如何計算個稅

新個稅法的個稅計算公式為(年總綜合收入-轉向支付及其他扣除-60000)*稅率。新個稅法從原來的月收入計算應繳稅額改為了年度綜合收入計算,即按照每年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來計算應繳稅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8)固定資產上稅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成本、費用,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稱損失,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取得經營所得的個人,沒有綜合所得的,計算其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在辦理匯算清繳時減除。

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未提供完整、准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或者應納稅額。

9. 固定工資+勞務報酬,2019年個稅怎麼計算

(1)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800元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1-20%)
勞務報酬所得因其一般具有不固定、不經常性,不便於按月計算,所以,規定凡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按次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據以確定應納稅所得額。考慮屬地管轄與時間劃定有交叉的特殊情況,統一規定以縣(含縣級市、區)為一地,其管轄內的一個月內的勞務服務為一次;當月跨縣地域的,則應分別計算。
上述勞務報酬所得中的「同一項目」,是指勞務報酬所得列舉29項具體勞務項目中的某一單項,如果個人兼有不同的勞務報酬所得,應當分別按不同的項目所得定額或定率減除費用。
此外,獲得勞務報酬所得的納稅人從其收入中支付給中介人和相關人員的報酬,在定率扣除20%的費用後,一律不再扣除。對中介人和相關人員取得的報酬,應分別計征個人所得稅。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如果納稅人的每次應稅勞務報酬所得超過20000元,應實行加成征稅,其應納稅額應依據相應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當注意的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時,如果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就應當將納稅人取得的不含稅收入額換算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款。計算公式為:
(1)不含稅收入額為3360元(即含稅收入額為4000元)以下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800)/(1-稅率)①
(2)不含稅收額為3360元(即含稅收入額為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1-稅率×(1-20%)]②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③
在上述公式中,公式①②中的稅率,是指不含稅所得按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公式③中的稅率,是指應納稅所得額技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
以上就是關於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具體計算時要以4000元為准,按規定帶入公式進行計算即可。

閱讀全文

與固定資產上稅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生在校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534
大數字相加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986
研究學霸學習的方法 瀏覽:649
寫出常用的煮漿方法及特點 瀏覽:185
如何學初三英語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95
快速簡單安全的減肥方法 瀏覽:933
常用硫酸制備方法 瀏覽:816
非淋性前列腺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678
過濾煙嘴使用方法 瀏覽:551
臉部紅血絲的治療方法 瀏覽:329
雙面羊絨的邊如何縫制方法視頻 瀏覽:754
腦血管堵塞手腳無力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536
貴州學習方法哪裡學 瀏覽:409
變壓器串連接方法 瀏覽:400
愛衛唾液試紙使用方法 瀏覽:626
魚鉤魚線魚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246
一建各科內各種計算方法編制方法 瀏覽:578
葛藤蔓的種植方法 瀏覽:507
小米平板的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93
毛囊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