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血液中氧氣的壓強計算方法
因為人體內的氣體處於溶解態。這樣算會有誤差: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PV=nRT
c=n/,一個方法代數字啦;V
=>V
=>。
復雜點算。
不過通常情況下;P=nRT/,熱力學溫度三者乘積;P=CRT
壓強近似等於濃度(物質的量),常數R,用氣體狀態方程簡單點算
② 標准大氣壓下水中氧分壓的計算公式
公式:
氧流量的計算公式是:氧流量=(吸氧濃度-21)÷4。吸氧即吸入氧氣。適量吸氧用於糾正缺氧,提高動脈血氧分壓和氧飽和度的水平,促進代謝,是輔助治療多種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氧氣是氧元素形成的一種單質,化學式O2,其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與大部分的元素都能與氧氣反應。常溫下不是很活潑,與許多物質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溫下則很活潑,能與多種元素直接化合,這與氧原子的電負性僅次於氟有關。
③ 氧氣瓶壓力表什麼意思 一個壓力等於多少升氧氣 15的氧氣瓶是可以裝15升氧氣 還是15個壓力
零攝氏度條件下,有798.7升。15個壓力。
氧氣壓力表是一種用來展現氧氣的壓力的工具,在工業生產中以及醫學中有較多的使用。氧氣壓力表的使用能夠使得,氧氣變得可琢磨,使得氧氣的使用在一個可控的范圍之內。
氧氣瓶的儲氣能力的標準是耐壓能力。常規氧氣瓶的壓力上限為15Mp(兆帕)換算為大氣壓就是147個大氣壓。耐壓能力檢測值為22.5Mp。
常規充裝的鋼瓶內壓力應在12~15Mp左右。瓶內氣體不能全部用盡,應保留不少於0.05MP的剩餘壓力。 氧氣作為儲存介質,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氧氣是助燃劑本身不會燃燒。
(3)氧氣的壓強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氧氣瓶內氣體不能全部用盡,應保留不少於0.05MP的剩餘壓力。
2、氧氣瓶與明火距離應該不小於10米、不得靠近熱源、不得受日光暴曬。宜存放在乾燥陰涼處,氣瓶不得撞擊。
3、氧氣瓶嘴、吸入器、壓力表、及介面螺紋嚴禁沾有(染)油脂。
4、氧氣瓶在運輸和裝卸時,要關緊瓶閥,擰緊帽蓋,輕移輕放,不得碰撞滑滾,拋甩墜落。供氧器在移動、停放、使用過程中,請注意瓶體和閥門的保護,防止氣瓶傾倒,以免造成附件的損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氧氣壓力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氧氣瓶
④ 哪位高手知道氣體壓強怎麼算啊
說實話我不太懂 幫你找了個供你參考熱學中氣體壓強的計算方法壓強是描述氣體的狀態參量之一。確定氣體的壓強,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氣體壓強的求解,是氣體性質這一章的難點,特別是結合力學知識求解氣體壓強是歷年來高考的熱點內容。下面不妨介紹三種依據力學規律計算氣體壓強的方法。
一、參考液片法
1。計算的依據是流體靜力學知識
①液面下h深處由液重產生的壓強p=ρgh。這里要注意h為液柱的豎直高度,不一定等於液柱長度。
②若液面與大氣相接觸,則液面下h深處的壓強為p=p0+ρgh,其中p0為外界大氣壓。
③帕斯卡定律(液體傳遞外加壓強的規律):加在密閉靜止液體上的壓強,能夠大小不變地被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此定律也適用於氣體。
④連通器原理:在連通器中,同一種液體(中間液體不間斷)的同一水平面上的壓強是相等的。
2。計算的方法和步驟
選取一個假想的液體薄片(自重不計)為研究對象,分析液片兩側受力情況,建立力的平衡方程,消去橫截面積,得到液片兩側的壓強平衡方程,解方程,求得氣體壓強。
例1:如圖1所示,左端封閉右端開口的U型管中灌有水銀,外界大氣壓為p0,試求封閉氣體A、B的壓強。
解:選B部分氣體下面的水銀面液片a為研究對象。據帕斯卡定律及連通器原理,右端水銀柱由於自重產生的壓強為ρgh2,壓力為ρgh2S,(S為液片面積)經水銀傳遞,到液片a處壓力方向向上。同理,外界大氣產生壓力,經水銀傳遞,到液片a處壓力方向也向上,大小為p0S,B部分氣體在a處產生的壓力方向向下,大小為PBS,由於a液片靜止,由平衡原理,有:pBS=ρgh2+p0S,即pB=ρgh2+p0。又取液柱h1下端水銀面液片b為研究對象,則有平衡方程為pAS+gh1S=pBS,則pA=pB-ρgh1=p0+ρg(h2-h1)。
二、平衡法
如果要求用固體(如活塞等)封閉在靜止容器中的氣體壓強,應對固體(如活塞等)進行受力分析,然後根據力的平衡條件求解。
例2:一圓形氣缸靜置在地面上,如圖2所示。氣缸筒的質量為M,活塞(連同手柄)的質量為m,氣缸內部橫截面積為S,大氣壓強為p0,現將活塞緩慢上提,求氣缸剛離地面時,氣缸內氣體的壓強p。
解法一:先用整體法,選活塞和氣缸整體為研究對象。受到向上的拉力F和總重力(M+m)g。由平衡條件:F=(M+m)g ⑴
再選活塞為研究對象,受力如圖3所示:向下重力mg,向下大氣壓力p0S,向上拉力F,向上氣缸內氣體壓力pS,由平衡條件:F+pS=p0S+mg ⑵ 由⑴⑵可得p=p0-Mg/S
解法二:選氣缸為研究對象,受力如圖4所示:向下重力Mg,向下的氣缸內氣體壓力pS,向上大氣壓力p0S。由平衡條件:Mg+pS=p0S
則可得p=p0-Mg/S
總結:求固體封閉的氣體的壓強,要注意靈活選擇研究對象。
三、動力學法
當封閉氣體所在的系統處於力學非平衡狀態時,欲求封閉氣體的壓強,首先要恰當地選擇研究對象(如與氣體相關聯的液柱、固體等),並對其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特別要注意分析內外氣體的壓力),然後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例3:如圖5所示,質量為m1內壁光滑足夠長的細玻璃管,橫截面積為S,內裝有質量為m2的水銀,管外壁與斜面的摩擦因數為μ,斜面傾角為θ,當玻璃管與水銀共同沿斜面勻加速下滑時,被封閉的氣體壓強p為多少?(外界大氣壓為p0)
解:選取玻璃管和水銀柱整體為研究對象。則其受力如圖6所示,正交分解,則
x軸:(m1+m2)gsinθ-f=(m1+m2)a ⑴
y軸: N=(m1+m2)gcosθ ⑵
另外 f=μN ⑶
由⑴⑵⑶得 a=g(sinθ-μcosθ) (4)
又選取水銀柱為研究對象,受力如圖7所示。正交分解,則
x軸:p0S+m2gsinθ-pS=m2a ⑸
⑤ 氣體壓強計算公式
氣體壓強公式:
pV=nRT
p1v1/t1=p2v2/t2
(5)氧氣的壓強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對於同一理想氣體系統,在不同壓強體積溫度下的比較。所以根據pV/T=nR
R為常數8.31同一理想氣體系統n不變。所以對於同一氣體來說pV/T是定值。
故p1v1/t1=p2v2/t2成立。
一般用P=F/S氣體壓強可以有2個來源:一是氣體分子熱運動,二是重力(非理想氣體情況下)但是這個方程首先是實驗規律,理論推導也是想辦法往實驗上靠,靠上了就是NB理論,靠不上就是SB理論。
但是有的情況下氣體壓強要考慮重力,例如氫氣球和熱氣球能夠飛起來,就是因為重力對氣體壓強的影響,類比液體浮力。
液體壓強可以有2個來源:一是分子間斥力,二是重力。通常討論的液體壓強ρgh屬於第二種情況,這個時候液體沒有受擠壓。如果讓液體充滿熱水袋,然後用力去擠壓熱水袋,明顯現在液體壓強不可能用ρgh,這個時候分子間斥力會起作用。
⑥ 氣體壓強的計算公式
PV=nRT
(P是氣體壓強,V是體積,n是物質的量,R是常數,T是開爾文溫度)
變形公式有:
PM=ρRT
PV=mRT/M
⑦ 怎麼算氧氣的容器底的壓力
答案:容器中的氧氣對容器底的壓力 F=PS
氣體壓強是大量氣體分子頻繁碰撞器壁產生的;氣體具有流動性,能夠把壓強大小不變的向各個方向傳遞;氣體壓強由溫度T、氣體的量n 體積V決定,P=nRT/V。
根據 P=F/S F=PS
⑧ 空氣的壓強公式
氣體壓強的計算方式:
氣體壓強公式:PV=NRT
P是氣體壓強 V是氣體體積 N是氣體物質的量 R是常數 T是氣體溫度。
⑨ 氣體壓強怎麼計算
氣體壓強與大氣壓強不同,指的是封閉氣體對容器壁的壓強,氣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大量氣體分子對容器壁的持續的、無規則撞擊產生的。氣體壓強與溫度和體積有關。溫度越高,氣體壓強越大,反之則氣體壓強越小。一定質量的物體,體積越小,分子越密集。
氣體壓強公式:PV=NRT
公式的意義及舉例:
1.大氣壓強 ①大氣壓強是指地球上某個位置的空氣產生的壓強地球表面的空氣受到重力作用,由此而產生了大氣壓強.地球上面的空氣層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層的空氣密度較大,高層的空氣稀薄,密度較小.大氣壓強既然是由空氣重力產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氣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離地面越高,大氣壓強越小.通常情況下,在2千米以下,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氣壓強降低1毫米水銀柱. ②氣體和液體都具有流動性,它們的壓強有相似之處、大氣壓向各個方向都有,在同一位置各個方向的大氣壓強相等.但是由於大氣的密度不是均勻的,所以大氣壓強的計算不能應用液體壓強公式. ③被密封在某種容器中的氣體,其壓強是大量的做無規則運動的氣體分子對容器壁不斷碰撞而產生的.它的大小不是由被封閉氣體的重力所決定的.
2.大氣壓產生的原因 地球周圍包著一層厚厚的空氣,它主要是由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和氦、氖、氬等氣體混合組成的,通常把這層空氣的整體稱之為大氣.它上疏下密地分布在地球的周圍,總厚度達1000千米,所有浸在大氣里的物體都要受到大氣作用於它的壓強,就像浸在水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水的壓強一樣. 大氣壓產生的原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課本中主要提到的是:空氣受重力的作用,空氣又有流動性,因此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講得細致一些,由於地球對空氣的吸引作用,空氣壓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體來支持它,這些支持著大氣的物體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氣壓力的作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大氣壓力,就是大氣壓強;第二,可以用分子運動的觀點解釋(分子運動論的知識將來初三會學到).因為氣體是由大量的做無規則運動的分子組成,而這些分子必然要對浸在空氣中的物體不斷地發生碰撞.每次碰撞,空氣分子都要給予物體表面一個沖擊力,大量空氣分子持續碰撞的結果就體現為大氣對物體表面的壓力,從而形成大氣壓.若單位體積中含有的分子數越多,則相同時間內空氣分子對物體表面單位面積上碰撞的次數越多,因而產生的壓強也就越大. 利用分子運動論的觀點可以解釋:為什麼大氣層不均勻分布,能造成大氣壓下高上低的現象.
3.托里拆利實驗 托里拆利實驗測出了大氣壓強的具體數值.,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時,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為760mm. 管內留有760mm高水銀柱的原因正是因為有大氣壓的存在.由液體壓強的特點可知,水銀槽內液體表面的壓強與玻璃管內760毫米水銀柱下等高處的壓強應是相等的.水銀槽液體表面的壓強為大氣壓強,由於玻璃管內水銀柱上方是真空的,受不到大氣壓力的作用,管內的壓強只能由760mm高的水銀柱產生.因此,大氣壓強跟760毫米高水銀產生的壓強相等. 通常情況下,表示氣體壓強的常用單位有帕斯卡、毫米水銀柱(毫米汞柱)、厘米水銀柱(厘米汞柱)、標准大氣壓,它們的符號分別是pa、mmhg、cmhg、atm.
4.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 這里所說的氣體壓強並不是指大氣壓強,而是指一定質量的氣體的壓強. 由於氣體的壓強實質上是大量的做無規則運動的氣體分子與容器壁不斷碰撞而產生的,因此當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氣體體積減小會使氣體分子與容器壁碰撞的次數增多而使壓強增大. 在溫度不變時,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體積越大,壓強越小. 5.沸點與大氣壓的關系 實驗表明,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同種液體的沸點不是固定不變的.說水的沸點是100℃必須強調是在標准大氣壓下. 由於氣壓隨高度減小,所以水的沸點隨高度降低,例如:海拔1000米處水沸點約97℃,3千米處約91℃,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頂,水在72℃就可以沸騰,因而在高山上燒飯要用不漏氣的高壓鍋,鍋內氣壓可以高於標准大氣壓,使水沸點高於100℃,不但飯熟得快,還可以節省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