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乙肝五項參數
乙肝五項一般指乙肝兩對半
乙肝五項依次為: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體(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體(抗-HBe)、⑤乙肝核心抗體(抗-HBc)。臨床上常用乙肝五項的不同組合來判斷感染的現狀和轉歸。
乙肝五項檢查對照表內容
1.乙肝五項第1項陽性,其餘四項陰性,說明是急性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後期。
2.乙肝五項第1、3、5項陽性,其餘兩項陰性,俗稱乙肝大三陽,說明是急、慢性乙肝,傳染性相對較強。
3.乙肝五項第1、4、5項陽性,其餘兩項陰性,俗稱乙肝小三陽,說明是急、慢性乙肝,傳染性相對較弱。
4.乙肝五項第1、3項陽性,其餘三項陰性。說明是急性乙肝的早期。
5.乙肝五項第1、3、4、5項陽性,說明急性乙肝感染趨向恢復,或者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
6.乙肝五項第1、4項陽性,其餘三項陰性,說明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易轉陰,或者是急性感染趨向恢復。
7.乙肝五項第1、5項陽性,其餘三項陰性,說明是急、慢性乙肝,即:①急性HBV感染;②慢性HBsAg攜帶者;③傳染性弱。
8.乙肝五項第5項陽性,其餘四項陰性,說明:①既往感染未能測出抗-HBs;②恢復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現;③無症狀HBsAg攜帶者。
9.乙肝五項第2、4、5項陽性,其餘兩項陰性,說明是乙肝的恢復期,已有免疫力。
10.乙肝五項第2項陽性,其餘四項陰性,說明:①曾經注射過乙肝疫苗並產生了抗體,有免疫力;②曾經有過乙肝病毒的感染,並且有一定的免疫力;③假陽性。
11.乙肝五項第2、5項陽性,其餘三項陰性,說明是接種了乙肝疫苗以後,或是乙肝病毒感染後已康復,已有免疫力。
12.乙肝五項第4、5項陽性,其餘三項陰性,說明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復期,或曾經感染過病毒。
13.乙肝五項全陰,說明過去和現在未感染過HBV,但目前沒有保護性抗體。
2. 乙肝的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還有其他的抗原抗體是什麼關系啊,兩對半是什麼有視頻講解嗎
傳統的乙肝檢查稱為「乙肝五項」,即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和核心抗體。免疫反應就是抗原和相應的抗體結合。乙肝的五項檢查正好是兩對抗原-抗體組合加上一個單獨的核心抗體,所以稱為「兩對半」。看了我的回答,你一定會問,核心抗原在哪裡?核心抗原位於肝細胞中,只有肝細胞被破壞了才會釋放入血液中,並且入血後很快被分解消失,所以檢測核心抗原十分困難。
乙肝兩對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為已經感染病毒的標志, 並不反映病毒有無復制、復製程度、傳染性強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體)為中和性抗體標志,是否康復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標志。乙肝疫苗接種者,若僅此項陽性,應視為乙肝疫苗接種後正常現象;感染乙肝病毒後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乙肝病毒的人體內也會產生乙肝表面抗體,這是一種好現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為病毒復制標志。持續陽性3個月以上則有慢性化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體)為病毒復制停止標志。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較弱,但並非完全沒有傳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體)為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者都會出現的標志。核心抗體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復制標志,核心抗體IgG是感染後就會產生的,對於輔助兩對半檢查有一定意義。
乙肝前S1抗原三病毒復制的另一個指標,臨床意義不是很大。
由於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測到,目前試劑盒也不過關,所以還剩兩對半抗原抗體,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乙肝兩對半」檢查,或稱「乙肝五項」檢查。
編輯本段
乙肝兩對半正常值
乙肝兩對半檢查分為定性檢查和定量檢查,在定性檢查和定量檢查中,乙肝兩對半正常值是不同的。
在乙肝兩對半定性檢查中,檢查結果通常用「+」或「-」號來表示,「+」號表示陽性,「-」號表示陰性。乙肝兩對半正常值是「-」陰性,說明血清中檢測不到這項乙肝病毒標志物。
在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查中,乙肝兩對半正常值為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米尤(音)/毫升]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當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
編輯本段
臨床意義
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即常說的乙肝五項或稱兩對半)的臨床意義:
序號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臨床意義
9種常見模式
1 - - - - - 過去和現在未感染過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測出抗-HBs;(2)恢復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現;(3)無症狀HBsAg攜帶者。
3 - - - + + (1)既往感染過HBV;(2)急性HBV感染恢復期; (3)少數標本仍有傳染性。 ①HBV感染已過;②抗HBs出現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潛伏期的後期出現,略晚於HBsAg的出現,而消失較早,與HBV-DNA密切相關。其臨床意義為:(1)可作為急性乙肝輔助診斷和預後指標, 乙肝病毒DNA復制過程急性乙肝進入恢復期常隨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發病後3-4個月,HBeAg由陽轉陰,抗-HBE出現,表示預後良好.起病3-6個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轉為慢性的最早證據。(2)有助於判斷乙肝患者或HBV攜帶者的傳染性強弱。HBeAg存在於HBsAg陽性者血清中,說明血液中有Dane顆粒,多數HBV-DNA陽性,三者消長基本呈平行關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抗-HBe(+)者一般傳染性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變異株存在,仍有一定的傳染性;(3)HBeAg陽性提示HBV在體內復制。HBeAg消失前後出現抗-HBe,此時期稱為血清轉換期,即由HBV復制期轉為非復制期。出現抗-HBe常提示HBV增殖減弱或終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區核苷酸序列改變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環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繼續發展,並逐步演變成肝硬化;(4)在出現原發性肝癌時,HBeAg檢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嬰傳播中,孕婦分娩時HBeAg(+)可能擴大母嬰之間的傳播率。
4 - + - - - (1)注射過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陽性。
5 - + - + + 急性HBV感後康復。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現病毒已基本清除,身體在康復。但也有個別病人仍出現肝功能異常、DNA陽性,考慮病毒是否有變異存在,仍要繼續治療,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復期 。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HBsAg攜帶者; (3)傳染性弱。即俗稱的「小三陽」。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復制,傳染強。 即俗稱的「大三陽」。
16種少見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潛伏期; (2)慢性HBV攜帶者,傳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攜帶者易轉陰;(2)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12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攜帶者,傳染性強。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攜帶者。
14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復合物,新的不同亞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見於抗-HBc出現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陰性,或呈假陽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後已恢復。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7種罕見模式
26 + + + + + ①一種亞型的HBsAg及異型的抗HBs(常見); ②血清從HBsAg轉化為抗HBs的過程(少見)。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3. 乙肝怎麼治療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並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本病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主要侵犯兒童及青壯年,少數患者可轉化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
乙型肝炎無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多屬散發。近年來乙肝發病率呈明顯增高趨勢,fx120提醒您,避開流行區域、注意衛生習慣、居住條件、提高自身免疫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預防乙肝。
醫學上肝炎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種類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廣泛、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傳染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簡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本病遍及全球,臨床表現為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腹瀉及腹脹,部分病例有發熱、黃疸,約有半數患者起病隱匿,在檢查中發現。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廣泛存在於血液、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等處,主要通過血液、性接觸、密切接觸等傳播,所以乙肝發病具有家族性。
但並不是每個感染病毒的人都會成為乙肝患者,這與患者感染的病毒數量、毒力和感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免疫反應狀態,也在乙肝病情和病程的轉歸上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後可能出現下面結果:不發病且產生保護性乙肝表面抗體、長期慢性無症狀帶毒者、輕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
乙肝難以根治,治療上目前沒有特效葯。所以乙肝應該從多方面綜合治療:1、要有克敵制勝的堅強意志,「怒則傷肝」,要保持愉快心情;2、病毒活動期患者必須卧床休息,等到病情穩定,轉氨酶不升高時才能適當活動;3、乙肝用葯如用兵,多則有害,少則無效,針對自己的病情,在專家指導下選擇服用抗病毒葯、調整免疫葯、活血化瘀葯、抗纖維化和促進肝細胞再生的葯物,切勿有病亂投醫濫用葯;4、保持生活有規律,合理安排飲食,飲食以清淡為主。
乙肝難治,但是不難防。如果我們大家把好預防這一關,乙肝就並不可怕,乙肝的預防包括:1、廣泛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種工作;2、保持積極的心態與樂觀的情緒,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3、了解和掌握乙肝病的一些防治知識,養成並堅持良好、科學的生活規律;4、合理調配營養與食療,忌煙酒,少食油膩之物,避免便秘;5、注意起居和個人衛生,根據氣溫增減衣服,積極預防各種感染;6、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在醫生指導下用葯,定期復查肝功能。
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如果身體抵抗力強,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療及時,那麼乙肝病毒會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癒。但一旦乙肝病毒沒能及時清除,乙肝會轉為慢性,病毒會長期攜帶,檢查表現為乙肝抗原陽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乙肝病毒攜帶者。 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活動,復制繁殖,則可以出現臨床症狀,常見症狀有:感覺肝區不適、隱隱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慾減退、感到惡心、厭油、腹瀉。病人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黃疸,這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延誤治療,少數病人會發展成為重症肝炎,表現為肝功能損害急劇加重,直到衰竭,同時伴有腎功能衰竭等多臟器功能損害,病人會出現持續加重的黃疸,少尿、無尿、腹水、意識模糊、譫妄、昏迷。 慢性乙肝患病日久,會沿著「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後應採取治療措施,並定期檢查身體。
如何正確認識乙肝治療效果的判定標准
許多患者認為只有「大小三陽全部轉陰」才是乙肝治療的唯一目的。其實,這種觀點是非常不正確的,也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療的實際情況。比較客觀科學的療效判定標准可分為以下幾種:
(1) 臨床治癒血清學生化指標如轉氨酶、膽紅素等恢復正常,臨床症狀明顯改善或消失,不論其病毒學標志如何,均可視為臨床治癒。
(2)降低傳染性在臨床治癒的基礎上,經治療e抗原和血清HBV DNA (乙肝病毒基因)陰轉或病毒復制呈明顯下降,此類患者血中無完整的病毒顆粒,故傳染性極低。肝臟損傷相對較輕,對於招工、升學及妊娠應無明顯影響,可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但應堅持復查,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下述情況之二,則應積極治療:血清HBV DNA轉為陽性;肝功能異常,有明顯臨床症狀;e抗原陽轉有明顯肝臟纖維化傾向或早期肝硬化跡象。
(3)病毒清除表現為血清中表面抗原陰轉,血中及肝臟組織的HBVDNA檢查均為陰性。且追蹤觀察一年以上無復發;但乙肝病毒的徹底清除仍是尚待解決的問題,國前尚不能以此作為乙肝治癒的唯一標准。
(4)抗體的轉陰。抗體的出現反映機體對病毒的反應性,一般而言,抗體的產生與治療有關,而杭體的消失與治療無關,隨著抗原的消失,其相關的抗體會自然陰轉。抗體陰轉的速度因人而異,也與抗體種類有關。如e抗體自然陰轉時間較短,而核心抗體在體內維持時間可長達十數年。涸此,只要血清學檢測表面抗原、戶抗原為陰性,血清HBV DNA陰性,不論其一種抗體或幾種抗體陽性,一般無治療指征,可定期觀察。當然,若表面抗體陰性,可接種乙肝疫茵,但接種劑量及程序與正常人有別,最好同時使用佐劑。
谷丙轉氨酶增高說明什麼
病毒性肝炎 這是引起谷酸丙氨酸轉氨酶,簡稱谷丙轉氨酶(CPT)增高最常見的原因。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PT均可增高,但升高幅度與肝臟損傷程度不成正比,絕不能以CTP數值的高低來判斷病情的輕得。
中毒性肝炎 多種葯物和化學制劑,如紅黴素、異煙肼、保泰松等都可引起CPT升高,停葯以後,CPT很快恢復正常。
肝硬化和肝癌 肝硬化、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患者的CPT常常高於正常水平。但有的患者GPT指標變化不明顯,此時,可以加測血液中其他酶類和甲胎蛋白,同時B超或CT檢查也有助於鑒別診斷。
酒精中毒性肝病 許多研究表明,酒精中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患者CPT水平增高,但脂肪肝患者同時伴有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
膽道疾病 膽囊炎、膽石症等急性發作時,患者CPT指標也可升高,但都同時伴有發熱、腹痛、黃疸、膽紅素升高等症狀,在炎症控制後,CPT可降至正常。
心臟疾患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時CPT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如COT(穀草轉氨酶)明顯。
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肺炎、結核病等也可出現CPT的升高,但這些疾病都各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藉助於一些實驗室檢查可明確診斷。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稱HBV)引起的,HBV存在於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經、乳汁及淚液等分泌物中。與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期時病人的上述體液及分泌物接觸後,HBV進入血液中即可傳染上乙型肝炎。
HBV進入血液的主要途徑:
①母嬰垂直傳播:我國現有HBsAg陽性者約1.4億人,其中85%通過母嬰傳播。垂直傳播是我國乙型肝炎蔓延和高發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數為父嬰傳播者。母嬰傳播主要是通過產道感染或宮內感染。
②血液或血製品傳播:被HBV污染的血製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輸給受血者,多數會發生輸血後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腎透析時也會感染HBV。
③醫源性傳播:被HBV污染的醫療器械(如手術刀、牙鑽、內窺鏡、腹腔鏡等)均可傳播HBV。
④家庭內密切接觸:主要指性接觸、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如同用一個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過破損粘膜進入密切接觸者的體內。
⑤公共場所、理發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傳染HBV。
預防措施
首先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國內十分重視,自80年代起HBsAg陽性孕婦出生的嬰兒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過20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嬰兒HBsAg攜帶者從9.8%降至0.5%。因而我們可以驕傲地說,中國不久將來HBsAg 攜帶者將會明顯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預防。其次嚴格篩選獻血員,確保醫用血液及血製品不被污染。
最後要加強對乙肝病人的治療,慢性活動性乙肝首選α-干擾素抗病毒治療。應加強衛生常識普及宣傳,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通過上述各種措施,相信不久的將來,乙肝病人將大大大減少。
消滅乙肝關鍵在於預防,乙肝病毒傳播的途徑概括起來有二個方面:
經血傳染:如輸入全血、血漿、血清或其它血製品。在熱帶、副熱帶的蚊蟲以及各種吸血昆蟲,可能會傳播乙肝病毒。
母嬰傳播:孕婦是乙肝帶原者,通過產道直接傳染給新生兒。
體液傳播:如醫療器材被乙肝病毒污染後消毒不徹底或處理不當引起傳染。性接觸的傳播。與乙肝患者或帶原者長期密切接觸如:唾液、尿液、血液、膽汁及乳汁均會造成污染而傳染乙肝。
乙肝的檢測指標「兩對半」,其檢測方法技術成熟,簡便易行,價格低廉,又具有較重要的臨床意義,能說明很多臨床問題,因此在各級醫院都廣泛開展了「兩對半」的化驗。人們約定俗成地給這「兩對半」5項指標排了個隊,依次為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Bs(乙肝表面抗體)、HBeAg(乙肝e抗原)、抗—HBe(乙肝e抗體)、抗—HBc(乙肝核心抗體),然後老百姓又將第一、三、五項陽性(即HBsAg、HBeAg和抗-HBc)稱為大三陽,將第一、四、五項陽性(HBsAg、抗-HBe、抗—HBc)稱為小三陽。
「大三陽」的意義如何呢?我們就從這三項陽性指標來進行分析。首先是HBsAg陽性。一般提示體內有乙肝病毒存在,現在正被感染;HBeAg陽性是乙肝病毒的復制指標,提示乙肝病毒正在體內活躍復制,病毒含量較多,傳染性相對較強。抗抗—HBc的陽性意義不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過,現在體內也許有病毒,也許沒有。所以綜合起來講,「大三陽」的含意是有肯定的乙肝病毒現症感染,病毒正在活躍復制,病毒數量較多,傳染性相對較強。
應當指出的是, 「大三陽」只能說明體內病毒的情況,而不能說明肝功能的情況,不能說明肝損害的嚴重程度。有人誤以為「大三陽」就是肝損害很重的意思,這是錯誤的。肝損害的嚴重程度只能通過化驗肝功能,作B超等檢查來確定,而與病毒指標的某一項或幾項陽性沒有必然的聯系。
1、什麼是乙肝?簡要發病機理是什麼?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臟疾病。HBV本身對肝臟無明顯損傷,主要通過人體的免疫應答造成肝細胞損傷,HBV感染人體後可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如果機體免疫反應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癒;免疫反應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續存在,成為慢性乙肝。
2、乙肝傳播途徑是什麼?如何避免感染乙肝?
主要傳播途徑有三: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性傳播。乙肝不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所以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一起工作、吃飯等一般不會傳播乙肝,完全沒必要談肝色變。
避免乙肝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與乙肝患者接觸應注意避免皮膚、粘膜的破損。特別提醒:補牙、修面、修腳、醫療器械如針具、口腔器材、內鏡等消毒不徹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傳播。
3、新生兒免疫是我國乙肝預防的重點
在中國,乙肝病毒感染絕大多數始於幼齡期,特別是母嬰傳播。嬰幼兒因缺乏自我保護、皮膚嬌嫩易破更容易感染乙肝,同時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更容易轉為慢性。據統計,幼齡感染者中90%發展為慢性,而成人感染者中僅5-10%轉為慢性,所以抓好新生兒免疫是目前解決乙肝的根本辦法。
我國政府自2002年12月起,已經把乙型肝炎疫苗納入新生兒計劃免疫,每年用上億人民幣為新生兒免費提供乙型肝炎疫苗。目標是經過兩代人的努力(約50年),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將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率由1992年的10%下降至1%以下。乙肝免疫的重點在農村,從衛生部現有資料估計,我國城市乙肝接種率已達90%,農村約40%,還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4、如何預防母嬰傳播?
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的主要傳播方式。女性孕前檢查HBV-DNA,最好在DNA陰性時考慮懷孕。HBV-DNA陽性母親的孩子出生後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並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約95%左右,應及時檢查是否產生抗體;DNA陰性母親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保險起見也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目前對母親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尚有爭議,不作常規推薦。
父親為大三陽或小三陽但DNA陽性者,孩子出生時也建議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避免出生後密切接觸傳播。
5、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結婚、生育?
絕大多數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穩定、病毒不復制的情況下可以結婚、生育,對方應該注射乙肝疫苗並產生保護性抗體,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預防母嬰傳播。對於症狀嚴重、肝功能明顯異常的慢性患者,暫不宜結婚,應積極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結婚。
6、乙肝的常規檢查及意義?
乙肝五項:是診斷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據,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復制及傳染性;抗HBs(+)表示有保護性抗體,對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癒後都可產生抗HBs;HBeAg(+)是乙肝病毒復制的指標,提示有傳染性;抗HBe(+),一般情況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復制或不復制,少數情況下結合DNA檢測明確是否存在病毒變異;抗HBc提示感染過乙肝;抗HBc-IgM(+)提示病毒復制。
HBVDNA陽性提示病毒復制、有傳染性。目前DNA應該採用PCR定量檢測,靈敏度高但假陽性率也高,DNA一定要到大型、正規醫院檢測以避免誤差。
肝功能:轉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細胞損傷的敏感標志;血清總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細胞損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常出現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
B超:肝臟影像學檢查,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診斷作用。
以上結果應該由專業醫生綜合分析,不要盲目猜測。
7、飲食、生活注意事項:
飲食方面主要是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品,一些如「不能吃雞肉、羊肉、海鮮」的說法多無科學依據;避免過度勞累,遠離化學毒素,慎用葯物尤其是對肝臟有損害的葯物。肝功異常、病情活動時要注意休息,飲食清淡、營養均衡。
8、慢性乙肝的治療: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療尚是世界性難題,沒有特效葯可以根治,所以市場上一切宣傳「治癒乙肝」、「大小三陽轉陰」的葯品、療法都是徹頭徹尾的騙子,要注意鑒別,不要存在僥幸心理,你的上當會助長欺騙的社會風氣。
到正規的醫院尋求專科醫生診治,制定適合你的治療方案,並定期復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飲食起居、樂觀的心理狀態是治療的有利因素。
2003年1月15日,國家工商總局、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公布了《關於規范醫療廣告活動,加強醫療廣告監管的通知》,包括乙肝在內的11種疾病的醫療廣告暫不準發布,所以凡是涉及到乙肝的廣告均屬違法!
乙肝如何治療才能避免失敗
目前被國內外專家公認的療效確切的抗乙肝病毒葯只有α干擾素和拉米夫定,國內近年又推出了苦參素。其他幾種抗乙肝病毒葯如單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鈉等,雖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因副作用多等原因,臨床應用不多,有的在國外已被淘汰。評價抗乙肝病毒葯的標准首先是有效(抑制和殺滅乙肝病毒),其次是副作用小,病人可以長期應用。然而,符合上述條件的葯物還不多,所以,從醫生到病人都要珍惜現有的抗乙肝病毒葯物。慢性乙肝是個非常復雜的疾病,即使應用了抗乙肝病毒葯,治療也可能失敗,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條。
適應症不妥
不管幹擾素還是拉米夫定,都有嚴格的適應症,不是所有的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能應用。這兩種葯共同的適應症是慢性乙肝病人,轉氨酶升高達正常值上限的2~10倍,肝臟炎症反應明顯者。這時病人正處於「免疫清除期」,即體內的免疫功能啟動,對乙肝病毒發起圍剿和清除,此時應用抗病毒葯助一臂之力,效果顯著。在「免疫耐受期」,轉氨酶正常或少許超過正常值,肝臟炎症輕或無,例如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免疫功能對乙肝病毒「熟視無睹」,這時應用任何抗病毒葯也是枉然,對此,干擾素、拉米夫定的效果極為有限。
如果適應症選擇准確,療效會明顯提高,選擇不當,濫「干擾」、「濫抗毒」,不但不能收到滿意療效,還會挫傷病人的治療信心,或對抗病毒治療產生抵觸情緒,並製造「抗病毒無效論」,影響乙肝病人正常用葯。
抗乙肝病毒葯物有局限性
慢性乙肝並非用上干擾素或拉米夫定就萬事大吉了,更不是用葯後一定會康復。其實,抗乙肝病毒葯都有其局限性,目前所有抗病毒葯都對乙肝病毒復制的原始模板(cccDNA)無效,一旦停葯,乙肝病毒就很快以cccDNA為模板繼續復制,結果大量新生乙肝病毒又猖獗起來,造成肝病復發。醫學家們指出,如堅持長期用葯,最大限度地壓制體內病毒的復制,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參與,方可最終將病毒清除,患者才有可能康復。
慢性乙肝病人的用葯,必需消除速戰速決、一蹴而就的觀念,要有長期用葯的准備。「速效論」是假話,不能相信。
抗乙肝病毒葯的另一個局限性為病人對其「應答率」不是100%(應答指病人用葯後HBeAg轉陰,抗-HBe轉陽,HBVDNA轉陰,轉氨酶正常),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的「應答率」在40%左右,而遠期應答率僅為30%左右。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肝時,用葯1年,HBeAg轉陰率不到20%,發生抗-HBe轉陽者僅15%左右,盡管HBVDNA轉陰率高達96%~100%,但HBeAg不轉陰或抗-HBe不轉陽,就易於復發。因此,我們既要看到抗病毒葯的有效性,也要了解其局限性,正確認識這些葯物,不能因其「局限性」而棄之不用,也不能因其「有效」而盲目樂觀。
葯物的毒副作用
「是葯三分毒」,抗乙肝病毒葯也有毒副作用,這又往往因人而異。應用干擾素除可引起流感樣癥候群之外,還可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也有脫發、抑鬱等情況發生,有時因為毒副作用使治療受挫。拉米夫定有時可引起胃腸道反應。
乙肝病毒變異
慢性乙肝是個復雜多變的疾病,在抗病毒葯物作用下和人體免疫壓力下,病毒常常發生變異,這可導致治療失敗。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也經常波動,出現反復,這不一定歸咎於抗病毒葯物的應用。另外,慢性乙肝病人的免疫功能失調,在治療中可發生「混合感染」,如乙肝+丙肝,乙肝+丁肝,乙肝+甲肝等,或乙肝合並脂肪肝,有時又因濫用葯、飲酒等,使病情復雜,治療更困難,這都不是抗病毒葯的過錯。分析和找到失敗原因再採取措施,仍然會取得療效。
4. 乙肝表抗檢測是指什麼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膜蛋白,可在感染HBV後早期出現。HBsAg本身無傳染性,但因其和HBV常同時存在,故HBsAg陽性是HBV感染的標志。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它可存在於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淚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在感染乙肝病毒後2~6個月,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該指標可持續陽性。 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一些非常健康的人在查體中發現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便以為自己得了乙肝,心情非常沮喪,而其周圍的人也非常緊張,害怕自己被傳染,尤其是未婚青年更為自己的前途擔憂。事實上,單憑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是不能斷定其有無傳染性的,而主要取決於病毒在肝內的復製程度。如果病毒的復制很活躍,大量的病毒顆粒釋放到血液中去,這個人的血液就有很強的傳染性。 反映乙肝病毒復制的指標很多,如HBsAg,HBV-DNA、抗-HBclgM等,最簡便廉的方法就是查一下乙肝五項指標。如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項陽性(即為大三陽),其血液就有高度傳染性;如果抗-HBe陽性,其血液的傳染性就較低。 一般來說,HBsAg陽性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參加工作、學習和社交活動,他們對周圍的同志不構成明顯的威脅。HBsAg陽性攜帶者結婚前最好先查一下本人的HBeAg和抗-HBe,如果抗-HBe陽性,說明傳染性較低,可以結婚;如果H BeAg陽性,就要再查對方的血清,如果是抗-HBs陽性,說明對方對乙肝病毒已有免疫力,不會再感染。如果對方HBsAg、抗-HBs和抗-HBc都是陰性,則可注射乙型肝炎病毒滅活疫苗,待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後再結婚。 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該怎麼辦? 初度檢出乙肝輪廓抗原陽性者應在1/2~2周後復查1 次,同時查血清丙氨酸氫基轉移酶(簡稱轉氨酶)、乙肝重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乙肝重心抗體、乙肝e抗原、乙肝e抗體及乙肝輪廓抗體。如果有條件,還可檢測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等。轉氨酶顯明增高者成住院療養。無轉氨酶增高而其它指標有不同程度增高或陽性時應請醫師對自己的轉歸和傳染性作出發軔評價。必要時應協作醫師做肝活檢,分析肝臟是否生活病理變化,有病理陽性發現者應按現症乙型肝炎管制。 查出乙肝輪廓抗原和乙肝e抗原雙陽性者,每3個月應復查1次。純正乙肝輪廓抗原陽性無乙肝e抗原陽性,且無症狀者,可6個月至1年復查1次。因為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轉變為肝炎的機遇比一般人高好幾倍。 乙肝輪廓抗原和乙肝e抗原雙陽性的婦女特地要留意經期衛生,謹防經血污染手和大凡生活用品,防衛赤手觸摸他人的開放性傷口,不克不及當保育和飲食行業職員;已孕珠者如必定央求生養應請醫師按期檢驗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象徵。她們的新生兒最好拔取乙型肝炎高效價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預防注射,袒護好下一代。 乙肝輪廓抗原陽性者的食具、牙具、刮面刀、注射器、穿刺針、針灸針等應與其他人隔離。要防衛唾液、血液和其它分泌物污染環境,感導他人。 純正乙肝輪廓抗原陽性或兼有乙肝e抗體、乙肝重心抗體陽性者可以正常工作、研習、作事、人托,按期授與醫學觀察,但不克不及承受獻血勞動。
5. 乙肝五項結果表怎麼看
乙肝五項中如果第一項乙肝表面抗原為陽性,就說明已經感染上乙肝了。你可以把檢查結果發上來,幫你參考下。
6. 乙肝檢查都查什麼
1、肝功能檢查
主要包括轉氨酶、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膽汁酸等指標,至少每3個月復查1次肝功能,這樣可以了解肝臟炎症變化情況。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在肝功能發生損傷的時候,很多病人一般都不會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或者感覺很輕微,所以不能根據自身的症狀來衡量肝功能水平,等到自己有不舒服了再查肝功。
2、乙肝兩對半檢查
一般抗病毒治療穩定期的病人每年復查1~2次就可以了,不過如果是抗病毒治療方案有變化,或者抗病毒治療初期,以及使用干擾素治療等特殊情況,就要根據具體情況、聽從醫生醫囑來定復查時間間隔,以達到監測病情變化的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E抗原滴度的水平是判斷抗病毒效果以及乙肝發展情況的重要的指標。
3、乙肝病毒定量(HBV-DNA定量)
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性乙肝病人,在開始抗病毒治療初期最好每個月檢查1次病毒定量水平,以評估抗病毒治療療效。如果經過治療後病毒定量轉陰了(低於檢測下限,如:<500拷貝/ml),以後規律用葯,那就可以延長至每3個月監測1次。
4、甲胎蛋白
這是肝癌的標志物。慢性乙肝病人都有發生肝癌的可能性,通過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可以降低肝癌的發生幾率,但是仍然要警惕肝癌的發生,所以一定要定期復查甲胎蛋白(一般半年復查一次)。
7. 幫我看看這個乙肝五項檢驗表
小三陽
乙肝表面抗原陽性 字型大小 101214
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一些非常健康的人在查體中發現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便以為自己得了乙肝,心情非常沮喪,而其周圍的人也非常緊張,害怕自己被傳染,尤其是未婚青年更為自己的前途擔憂。事實上,單憑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是不能斷定其有無傳染性的,而主要取決於病毒在肝內的復製程度。如果病毒的復制很活躍,大量的病毒顆粒釋放到血液中去,這個人的血液就有很強的傳染性。
反映乙肝病毒復制的指標很多,如HBsAg,HBV-DNA、抗-HBclgM等,最簡便廉的方法就是查一下乙肝五項指標。如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項陽性(即為大三陽),其血液就有高度傳染性;如果抗-HBe陽性,其血液的傳染性就較低。
一般來說,HBsAg陽性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參加工作、學習和社交活動,他們對周圍的同志不構成明顯的威脅。HBsAg陽性攜帶者結婚前最好先查一下本人的HBeAg和抗-HBe,如果抗-HBe陽性,說明傳染性較低,可以結婚;如果H BeAg陽性,就要再查對方的血清,如果是抗-HBs陽性,說明對方對乙肝病毒已有免疫力,不會再感染。如果對方HBsAg、抗-HBs和抗-HBc都是陰性,則可注射乙型肝炎病毒滅活疫苗,待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後再結婚。
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
一般簡稱表面抗體。當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後,刺激人的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人體免疫系統中的B淋巴細胞分泌出一種特異的免疫球蛋白G,就是表面抗體,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異地結合,然後在體內與人體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以把病毒清除掉,保護人體不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故稱表面抗體為保護性抗體。有了表面抗體,證明人已產生了免疫力。人自然感染後或注射乙肝疫苗後,均可產生乙型肝炎表面抗體;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產生表面抗體。一般成人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以發生急性乙型肝炎,也可沒有症狀,絕大多數在3~6個月以後才出現表面抗體。檢查出抗-HBs陽性,疾病即已逐漸恢復。血液里表面抗體能維持很長時間,直到老年期抗體水平才有所降低。若在嬰兒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往往不產生表面抗體,而持續攜帶表面抗原,有時經過若干年後出現抗-HBs,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就慢慢轉陰了。所以,如查出抗-HBs陽性結果,就表示不會再感染乙型肝炎了。
認識乙肝e抗原
1.哪些情況會出現HBeAg陽性?
血清中HBeAg陽性反見於HBsAg陽性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無症狀HBsAg 攜帶者和部分肝硬化,肝癌患者;若HBeAg持續陽性超過10周, 表示病情可能趨向慢性。
2.HBeAg陽性的人有傳染性嗎?
HBeAg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可滲性成分。HBeAg陽性說明HBV 復制和具有傳染性的標志。
3.HBeAg能自然轉陰嗎?
慢性感染者,隨著年齡的增長,HBeAg陽性率下降,慢性乙肝患者HBeAg每年自然陰轉率為25%左右,無症狀攜帶者為9%左右。
抗HBCIgM(核心抗體I gM型),陽性可作為乙肝病毒新近感染或持續復制的標志,有傳染性。但因試劑並未標准化,因此其結果並不可靠。
�抗HBe(e抗體),陽性說明乙型肝病毒復制不活躍,傳染性低或很少,是乙型病毒感染時間已較長久的標志。但如果HBVDNA陽性,說明血中仍存在乙肝病毒或病毒已變異,不僅有傳染性,而且對機體的危害可能更大。
你肝功能還有異常,需要治療。在臨床上,肝病的治療沒有特性葯,肝病的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正規醫院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在合適的時機運用合適的治療方法,才能徹底的控制病情。我院對於乙肝的治療在基因准確診斷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礎上,一方面進行有效的葯物治療,另一方面積極指導患者的日常生活,如休息、運動、飲食等,綜合調理通常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