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氣井動態儲量計算方法研究及應用

氣井動態儲量計算方法研究及應用

發布時間:2022-06-08 08:52:37

㈠ 技術可采儲量的計算方法什麼

技術可采儲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它與油(氣)藏性質和開發條件密切相關,其計算方法可分為採收率預測法和直接計演算法。

採收率預測法 評價鑽探及開發初期階段,由於缺乏足夠的開采動態參數,一般都採用簡單的經驗類比法、岩心分析法、相對滲透率曲線法、相關經驗公式法等計算採收率。

各種方法計算採收率後,依據地質儲量計算可采儲量,其關系式為:

根據油藏採收率經驗類比法,國內外不同驅動類型的油藏採收率的經驗值一般為:

水壓驅動30%~50%;氣頂驅動20%~40%;溶解氣驅動10%~20%。

根據氣藏採收率經驗類比法,國內外不同驅動類型氣藏採收率的經驗值一般為:

定容消耗式氣藏80%~90%;緻密層30%~50%;水驅氣藏45~60%;消耗式開采凝析氣藏40%左右;注氣循環開采凝析氣藏65%~85%。

直接計算可采儲量法 直接計算可采儲量法包括壓降法、水驅特徵曲線法、遞減曲線法、油藏數值模擬法。水驅特徵曲線法適用於水驅油藏中、高含水階段可采儲量的計算。遞

應用遞減曲線法推算可采儲量

㈡ 礦產儲量計算的計算方法

按照礦塊體積幾何形狀的不同,儲量計算方法可分為:
①多角形法,又稱最近地區法,以每一勘探工程見礦厚度為中心,推向各相鄰工程距離的二分之一處,形成一多稜柱形體礦塊;
②三角形法,以每3個相鄰勘探工程見礦的平均厚度為三角稜柱體礦塊的高;
③開采塊段法,以坑道工程為界,把礦體切割成若干板形礦塊;
④地質塊段法,按地質構造和開采條件相同的原則劃分礦塊;
⑤斷面法,又稱剖面法,是將每兩條相鄰勘探線剖面間的礦體作為一個礦塊;
⑥等高線法,對產狀和厚度穩定的沉積礦床,以礦層頂板或底板等高線圖為基礎,將礦層傾角相近的地段劃分為一個礦塊;
⑦等值線法,利用礦體等厚線圖或礦體厚度與品位乘積等值線圖,將兩等值線間的礦體劃為一個礦塊。礦塊劃分以後,視其幾何形狀選用公式計算體積和儲量。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上採用電了計算機計算礦產儲量,使地質統計學等計算量大而結果較為精確的計算方法得以推廣應用,它與傳統儲量計算方法的區別是:不單純以礦塊中的工程求得儲量計算的參數(如品位)來計算該礦塊的儲量,而是考慮礦體中樣品與周圍樣品分布的空間位置(包含方向和距離)的相關關系,來計算礦塊的品位和儲量。這些方法在中國正在用已知礦床作實例,研究它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石油及天然氣地質儲量計算
主要採用容積法。石油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N為石油地質儲量(萬噸);A為含油麵積(平方千米);h為平均有效厚度(米);Φ為平均有效孔隙度;Swi為平均油層原始含水飽和度;ρ0為平均地面原油密度(噸每立方米);B0i為平均原始原油體積系數。
地層原油中的原始溶解氣地質儲量Gs(億立方米)的計算公式為
Gs=10-4N·Rsi
式中Rsi為原始溶解氣油比(立方米每噸)。
此外,物質平衡法是利用生產資料計算石油動態地質儲量的方法。計算油田的探明儲量,除應分別計算石油及溶解氣的地質儲量外,還要計算地質儲量中能夠采出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可采儲量。可采儲量不僅與油藏類型、儲層物性、流體性質、驅動類型等自然條件有關,而且與採油時布井方式、注入方式、採油工藝、油田管理水平以及經濟條件等人為因素有關。隨著油田勘探開發工作的進展,經濟技術條件的改善,應合理選擇有關資料、參數和經驗公式,定期計算或復核可采儲量。
天然氣的地質儲量一般用容積法
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G為氣田的原始地質儲量(億立方米);A為含氣面積(平方千米);h為平均有效厚度(米);Φ為平均有效孔隙度;Swi為平均原始含水飽和度;T為氣層溫度(開爾文);Tsc為地面標准溫度(開爾文);Psc為地面標准壓力(兆帕);Pi為氣田的原始地層壓力(兆帕);Zi為原始氣體偏差系數。
將容積法求得的天然氣地質儲量乘以天然氣採收率,求得可采儲量。
地下水水量計算
評價地下水水量是指人類可資利用的地下水水量。根據需要,結合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分別計算地下水的補給量(單位時間內流入含水層的地下水總量)、儲存量(儲存於含水層內的重力水體積)、可開采量。作為供水水源地,主要計算可開采量。可開采量是指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採用合理開采方案和合理開采動態,在整個開采期間不明顯襲奪已有水源地,不發生危害性的環境地質問題的前提下,允許開採的水量,其中包括開采時可奪取的天然補給量或排泄量、開采條件下的激發補給量、可利用的儲存量和人工補給量。地下水既不同於固體礦產,它具有流動性,也不同於石油天然氣礦產,它還具有恢復性。因此評價時必須在查明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和預測它在開采過程中可能發生水量水質變化的情況下,分別按水源地水文地質條件,含水介質類型(孔隙性介質、岩溶性介質、裂隙性介質),水力性質(潛水、承壓水),邊界條件,含水層的不均勻性,地下水動態觀測時間系列的長短,開采布井方式等,選擇相應公式計算水文地質參數和地下水水量。

如何計算油田動用儲量

兩種方法:
1、容積法。根據油田開發方案設計,在開發井網可以控制的含油麵積內和計劃開發的層系,確定油藏的平均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飽和度、原油密度、體積系數等參數,並類比同類已開發油藏採收率,採用容積法計算的地質儲量、可采儲量就是油田動用儲量。如果油田尚未開發,這個屬於計劃動用儲量。
2、動態法。油田投入開發後,利用油田生產動態數據,採用產量遞減曲線等方法(每年油田可采儲量標定採用的各種動態方法),計算出油田的最終可采儲量,就是油田實際動用的可采儲量。開發初期動態資料不夠時,仍採用容積法的計算結果。隨著油田開發程度的提高、動態資料的增加,改為動態法計算,並逐年進行修正。

㈣ 煤層氣資源量的計算

煤層氣資源與煤炭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由於含煤盆地已經不同程度地進行了煤田勘探,所以在煤層氣勘探中為了降低風險和投資,首先要收集以往的勘探成果,掌握物化探及鑽孔資料,充分利用煤田勘探及瓦斯測試孔的成果,盡可能對煤層地質特徵及含氣性進行了解。由於煤田勘探程度不同,對煤層地質特徵和含氣情況認識程度也不同,進而使煤層氣勘探程度和資源量及儲量的可靠性也不同。為了正確評價,首先應該分級別計算煤層氣資源量和儲量。

雖然煤層氣的賦存方式和富集規律不同於常規天然氣,勘探方法也有其特點。但是,與常規石油天然氣勘探一樣,煤層氣的勘探也具有階段性,首先應當從盆地評價工作開始,在煤田勘探的基礎上進行煤層氣區域勘探、預探及評價鑽探,由單井試採到井組試驗,逐步建立起煤層氣資源儲量序列。下面根據《煤層氣資源/儲量規范》(DZ/T 0216—2002)的內容,介紹煤層氣儲量的計算方法。

3.4.1 煤層氣資源

煤層氣資源:指以地下煤層為儲集層且具有經濟意義的煤層氣富集體。其數量表述分為資源量和儲量。

煤層氣資源量:指根據一定的地質和工程依據估算的賦存於煤層中,當前可開采或未來可能開採的,具有現實經濟意義和潛在經濟意義的煤層氣數量。

3.4.2 煤層氣地質儲量

煤層氣地質儲量:是指在原始狀態下,賦存於已發現的具有明確計算邊界的煤層氣藏中的煤層氣總量。

原始可采儲量(簡稱可采儲量):是地質儲量的可采部分,指在現行的經濟條件和政府法規允許的條件下,採用現有的技術,預期從某一具有明確計算邊界的已知煤層氣藏中可最終采出的煤層氣數量。

經濟可采儲量:是原始可采儲量中經濟的部分,指在現行的經濟條件和政府法規允許的條件下,採用現有的技術,預期從某一具有明確計算邊界的已知煤層氣藏中可以采出,並經過經濟評價認為開采和銷售活動具有經濟效益的那部分煤層氣儲量。經濟可采儲量是累計產量和剩餘經濟可采儲量之和。

剩餘經濟可采儲量:指在現行的經濟條件和政府法規允許的條件下,採用現有的技術,從指定的時間算起,預期從某一具有明確計算邊界的已知煤層氣藏中可以采出,並經過經濟評價認為開采和銷售活動具有經濟效益的那部分煤層氣數量。

3.4.3 煤層氣資源/儲量的分類與分級

3.4.3.1 分類分級原則

煤層氣儲量的分類以在特定的政策、法律、時間以及環境條件下生產和銷售能否獲得經濟效益為原則,在不同的勘查階段通過技術經濟評價,根據經濟可行性將其分為經濟的、次經濟的和內蘊經濟的3大類。分級以煤層氣資源的地質認識程度的高低作為基本原則,根據勘查開發工程和地質認識程度的不同,將煤層氣資源量分為待發現的和已發現的兩級。已發現的煤層氣資源量,又稱煤層氣地質儲量,根據地質可靠程度分為預測的、控制的和探明的3級。可采儲量可根據所在的地質儲量確定相應的級別。

3.4.3.2 分類

經濟的:在當時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和銷售煤層氣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地質上可靠並且整個經營活動能夠滿足投資回報的要求。

次經濟的:在當時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和銷售煤層氣活動暫時沒有經濟效益,是不經濟的,但在經濟環境改變或政府給予扶持政策的條件下,可以轉變為經濟的。

內蘊經濟的:在當時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不確定因素多,尚無法判斷生產和銷售煤層氣是經濟的還是不經濟的,也包括當前尚無法判定經濟屬性的部分。

3.4.3.3 分級

預測的:初步認識了煤層氣資源的分布規律,獲得了煤層氣藏中典型構造環境下的儲層參數。因沒有進行排采試驗,僅有一些含煤性、含氣性參數井工程,大部分儲層參數條件是推測得到的,煤層氣資源的可靠程度很低,儲量的可信系數為0.1~0.2。

控制的:基本查明了煤層氣藏的地質特徵和儲層及其含氣性的展布規律,開采技術條件基本得到了控制,並通過單井試驗和儲層數值模擬了解了典型地質背景下煤層氣地面鑽井的單井產能情況。但由於參數井和生產試驗井數量有限,不足以完全了解整個氣藏計算范圍內的氣體賦存條件和產氣潛能,因此煤層氣資源可靠程度不高,儲量的可信系數為0.5左右。

探明的:查明了煤層氣藏的地質特徵、儲層及其含氣性的展布規律和開采技術條件(包括儲層物性、壓力系統和氣體流動能力等);通過實施小井網和/或單井煤層氣試驗或開發井網證實了勘探范圍內的煤層氣資源及可采性。煤層氣資源的可靠程度很高,儲量的可信系數為0.7~0.9。

剩餘的探明經濟可采儲量可以根據開發狀態分為已開發的和待開發的兩類:①已開發的,是指從探明面積內的現有井中預期采出的煤層氣數量;②待開發的,是指從探明面積內的未鑽井區或現有井加深到另一儲層中預期可以采出的煤層氣數量。

3.4.3.4 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分級體系

根據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分級標准及其與勘探控制工程的對應關系,建立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和分級體系(表3.5)。

表3.5 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與分級體系

3.4.4 煤層氣資源儲量計算

3.4.4.1 儲量起算條件和計算單元

(1)儲量起算條件

煤層氣儲量計算以單井產量下限為起算標准,即只有在煤層氣井產氣量達到產量下限的地區才可以計算探明儲量。根據國內平均條件,所確定的單井平均產量下限值見表3.6。表3.7中所給出的各級儲量勘查程度和認識程度是儲量計算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表3.6 儲量起算單井產量下限標准

表3.7 各級煤層氣儲量勘查程度和認識程度要求

(2)儲量計算單元

儲量計算單元一般是煤層氣藏,即是各種地質因素控制的含氣的煤儲集體,當沒有明確的煤層氣藏地質邊界時按煤層氣藏計算邊界計算。計算單元在平面上一般稱區塊,面積很大的區塊可細分井塊(或井區),同一區塊應基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構造條件、儲氣條件等;縱向上一般以單一煤層為計算單元,煤層相對集中的煤層組可合並計算單元,煤層風化帶以淺的煤儲層中不計算儲量,關於風化帶的各項指標參照《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

(3)儲量計算邊界

儲量計算單元的邊界,最好由查明的煤層氣藏的各類地質邊界,如斷層、地層變化(變薄、尖滅、剝蝕、變質等)、含氣量下限、煤層凈厚下限(0.5~0.8 m)等邊界確定(對煤層組的情況可根據實際條件做適當調整);若未查明地質邊界,主要由達到產量下限值的煤層氣井圈定,由於各種原因也可由礦權區邊界、自然地理邊界或人為儲量計算線等圈定。煤層含氣量下限值(見表3.8)也可根據具體條件進行調整,如煤層厚度不同時應適當調整。

表3.8 煤層含氣量下限標准

3.4.4.2 儲量計算方法

(1)地質儲量計算

A.類比法

類比法主要利用與已開發煤層氣田(或相似儲層)的相關關系計算儲量。計算時要繪制出已開發區關於生產特性和儲量相關關系的典型曲線,求得計算區可類比的儲量參數再配合其他方法進行儲量計算。類比法可用於預測地質儲量的計算。

B.體積法

體積法是煤層氣地質儲量計算的基本方法,適用於各個級別煤層氣地質儲量的計算,其精度取決於對氣藏地質條件和儲層條件的認識,也取決於有關參數的精度和數量。

體積法的計算公式為

Gi= 0.01 AhDCad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Cad=100Cdaf(100-Mad-Ad);Gi為煤層氣地質儲量,108m3;A為煤層含氣面積,km2;h為煤層凈厚度,m;D為煤的空氣乾燥基質量密度(煤的容重),t/m3;Cad為煤的空氣乾燥基含氣量,m3/t;Ddaf為煤的乾燥無灰基質量密度,t/m3;Cdaf為煤的乾燥無灰基含氣量,m3/t;Mad為煤中原煤基水分,%;Ad為煤中灰分,%。

(2)可采儲量計算

A.數值模擬法

數值模擬法是煤層氣可采儲量計算的一個重要方法,這種方法是在計算機中利用專用軟體(稱為數值模擬器)對已獲得的儲層參數和早期的生產數據(或試采數據)進行擬合匹配,最後獲取氣井的預計生產曲線和可采儲量。

數據模擬器選擇:選用的數值模擬器必須能夠模擬煤儲層的獨特雙孔隙特徵和氣、水兩相流體的3種流動方式(解吸、擴散和滲流)及其相互作用過程,以及煤體岩石力學性質和力學表現等。

儲層描述:是對儲層參數的空間分布和平面展布特徵的研究,是對煤層氣藏進行定量評價的基礎,描述應該包括基礎地質、儲層物性、儲層流體及生產動態等4個方面的參數,通過這些參數的描述建立儲層地質模型用於產能預測。

歷史擬合與產能預測:利用儲層模擬工具對所獲得的儲層地質和工程參數進行計算,將計算所得氣、水產量及壓力值與氣井實際產量值和實測壓力值進行歷史擬合。當模擬的氣、水產量動態與氣井實際生產動態相匹配時,即可建立氣藏模型獲得產氣量曲線,預測未來的氣體產量並獲得最終的煤層氣累計總產量,即煤層氣可采儲量。

根據資料的掌握程度和計算精度,儲層模擬法的計算結果可作為控制可采儲量和探明可采儲量。

B.產量遞減法

產量遞減法是通過研究煤層氣井的產氣規律、分析氣井的生產特性和歷史資料來預測儲量,一般是在煤層氣井經歷了產氣高峰並開始穩產或出現遞減後,利用產量遞減曲線的斜率對未來產量進行計算。產量遞減法實際上是煤層氣井生產特性外推法,運用產量遞減法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有理由相信所選用的生產曲線具有氣藏產氣潛能的典型代表意義;

2)可以明確界定氣井的產氣面積;

3)產量-時間曲線上在產氣高峰後至少有半年以上穩定的氣產量遞減曲線斜率值;

4)必須有效排除由於市場減縮、修井或地表水處理等非地質原因造成的產量變化對遞減曲線斜率值判定的影響。

產量遞減法可以用於探明可采儲量的計算,特別是在氣井投入生產開發階段,產量遞減法可以配合體積法和儲層模擬法一起提高儲量計算精度。

C.採收率計演算法

可采儲量也可以通過計算氣藏採收率來計算,計算公式為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Gr為煤層氣可采儲量,108m3;Gi為煤層氣地質儲量,108m3;Rf為採收率,%。

煤層氣採收率(Rf)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計算:

1)類比法:根據與已開發氣田或鄰近氣田的地質參數和工程參數進行類比得出,只能用於預測可采儲量計算。

2)儲層模擬法:在儲層模擬產能曲線上直接計算,可用於控制可采儲量和探明可采儲量的計算。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GPL為氣井累計氣體產量,108m3;Giw為井控范圍內的地質儲量,108m3

3)等溫吸附曲線法:在等溫吸附曲線上通過廢棄壓力計算,只能用於預測可采儲量的計算,也可以作為控制可采儲量計算的參考。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Cgi為原始儲層條件下的煤層氣含量,m3/t;Cga為廢棄壓力條件下的煤層氣含量,m3/t。

4)產量遞減法:在已獲得穩定遞減斜率的產量遞減曲線上直接計算,可用於探明可采儲量的計算。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GPL為氣井累計氣體產量,108m3;Giw為井控范圍內的地質儲量,108m3

3.4.5 煤層氣資源儲量計算參數的選用和取值

3.4.5.1 體積法參數確定

(1)煤層含氣面積(簡稱含氣面積)

含氣面積是指單井煤層氣產量達到產量下限值的煤層分布面積。應充分利用地質、鑽井、測井、地震和煤樣測試等資料綜合分析煤層分布的地質規律和幾何形態,在鑽井控制和地震解釋綜合編制的煤層頂、底板構造圖上圈定,儲層的井(孔)控程度應達到表3.13和表3.7所規定的井距要求。含氣面積邊界圈定原則如下:

鑽井和地震綜合確定的煤層氣藏邊界,即斷層、尖滅、剝蝕等地質邊界;達不到產量下限的煤層凈厚度下限邊界;含氣量下限邊界和瓦斯風化帶邊界。

煤層氣藏邊界未查明或煤層氣井離邊界太遠時,主要以煤層氣井外推圈定。探明面積邊界外推距離不大於表3.13規定井距的0.5~1.0倍,可分以下幾種情況(假定表3.13規定距離為1個井距):①僅有1口井達到產氣下限值時,以此井為中心外推1/2井距;②在有多口相鄰井達到產氣下限值時,若其中有兩口相鄰井井間距離超過3個井距,可分別以這兩口井為中心外推1/2井距;③在有多口相鄰井達到產氣下限值時,若其中有兩口相鄰井井間距離超過兩個井距,但小於3個井距時,井間所有面積都計為探明面積,同時可以這兩口井為中心外推1個井距作為探明面積邊界;④在有多口相鄰井達到產氣下限值,且井間距離都不超過兩個井距時,探明面積邊界可以邊緣井為中心外推1個井距。

由於各種原因也可由礦權區邊界、自然地理邊界或人為儲量計算線等圈定。作為探明面積邊界距離煤層氣井不大於表3.13規定井距的0.5~1.0倍。

(2)煤層有效(凈)厚度(簡稱有效厚度或凈厚度)

煤層有效厚度是指扣除夾矸層的煤層厚度,又稱為凈厚度。探明有效厚度應按如下原則確定:①應是經過煤層氣井試采證實已達到儲量起算標准,未進行試採的煤層應與鄰井達到起算標準的煤層是連續和相似的;②井(孔)控程度應達到表3.13井距要求,一般採用面積權衡法取值;③有效厚度應主要根據鑽井取心或測井劃定,井斜過大時應進行井位和厚度校正;④單井有效厚度下限值為0.5~0.8 m(視含氣量大小可作調整),夾矸層起扣厚度為0.05~0.10 m。

(3)煤質量密度

煤質量密度分為純煤質量密度和視煤質量密度,在儲量計算中分別對應不同的含氣量基準。測定方法見GB 212—9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

(4)煤含氣量

可採用乾燥無灰基或空氣乾燥基兩種基準含氣量近似計算煤層氣儲量,其換算關系可根據下式計算: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Cad為煤的空氣乾燥基含氣量,m3/t;Cdaf為煤的乾燥無灰基含氣量,m3/t;Mad為煤中原煤基水分,%;Ad為煤中灰分,%。

但是,為了保證計算結果的准確性,最好採用原煤基含氣量計算煤層氣儲量。原煤基含氣量需要在空氣乾燥基含氣量的基礎上進行平衡水分和平均灰分校正,校正公式為: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Cc為煤的原煤基含氣量,m3/t;Cad為煤的空氣乾燥基含氣量,m3/t;Aav為煤的平均灰分,%;Meq為煤的平衡水分,%;β為空氣乾燥基含氣量與(灰分+水分)相關關系曲線斜率。

各種基準煤層氣含量及平衡水分測定參照美國礦務局USBM煤層氣含量測定和ASTM平衡水分測定方法。

煤層氣含量確定原則如下:

1)計算探明地質儲量時,應採用現場煤心直接解吸法(美國礦業局USBM法)的實測含氣量,煤田勘查煤心分析法(煤炭行業標准MT/T 77—94)測定的含氣量也可參考應用,但宜進行必要的校正。采樣間隔:煤層厚度10 m以內,每0.5~1.0 m 1個樣;煤層厚度10 m以上,均勻分布10個樣以上(可每2 m或更大間隔1個樣)。井(孔)控程度達到表3.13規定井距的1.5~2.0倍,一般採用面積權衡法取值,用校正井圈出的大於鄰近煤層氣井的等值線,所高於的含氣量值不參與權衡。

2)計算未探明地質儲量時,可採用現場煤心直接解吸法和煤田勘查煤心分析法(MT/T 77—94煤層氣測定方法)測定的含氣量。與鄰近的、地質條件和煤層煤質相似的地區類比求得的含氣量,可用於預測地質儲量計算。必要時也可根據煤質和埋深估算含氣量,估算的含氣量可用於預測地質儲量的計算。

3)礦井相對瓦斯湧出量在綜合分析煤層、頂底板和鄰近層以及采空區的有關地質環境和構造條件後可作為計算推測資源量時含氣量的參考值。用於瓦斯突出防治的等溫吸附曲線雖然也能提供煤層氣容量值,但在參考引用時必須進行水分和溫度等方面的校正,校正後可用於推測資源量計算。

4)煤層氣成分測定參見 GB/T 13610—92 氣體組分分析方法。煤層氣儲量應根據氣體成分的不同分類計算。一般情況下,參與儲量計算的煤層氣含量測定值中應剔除濃度超過10%的非烴氣體成分。

3.4.5.2 數值模擬法和產量遞減法參數的確定

數值模擬法和產量遞減法參數,如氣水性質、煤質與組分、儲層物性、等溫吸附特徵、溫度、壓力和氣水產量等,參照GB 212—91,GB/T 13610—92及有關標准執行。

3.4.5.3 儲量計算參數取值

1)儲量計算中的參數可由多種資料和多種方法獲得,在選用時應詳細比較它們的精度和代表性進行綜合選值,並在儲量報告中論述確定參數的依據。

2)計算地質單元的參數平均值時,煤層厚度原則上應根據實際構造發育規律,採用等值線面積平衡法或井點控制面積權衡法,但在煤田勘查的詳查區和精查區可直接採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其他參數一般應採用煤層氣參數試驗井井點控制面積權衡法計算。

3)各項參數名稱、符號、單位及有效位數見表3.13的規定,計算中一律採用四捨五入進位法。

4)煤層氣儲量應以標准狀態(溫度20℃,壓力0.101 MPa)下的乾燥體積單位表示。

3.4.6 煤層氣儲量評價

3.4.6.1 地質綜合評價

(1)儲量規模

按儲量規模大小,將煤層氣田的地質儲量分為4類(表3.9)。

(2)儲量豐度

按煤層氣田的儲量豐度大小,將煤層氣田的地質儲量豐度分為4類(表3.10)。

表3.9 儲量規模分類

表3.10 儲量豐度分類

(3)產能

按氣井的穩定日產量,將氣藏的產能分為4類(表3.11)。

(4)埋深

按埋藏深度,將氣藏分為3類(表3.12)。

表3.11 煤層氣井產能分類

表3.12 煤層氣藏埋深分類

3.4.6.2 經濟評價

1)採用凈現值分析法對煤層氣勘查開發各階段所提交的各級儲量在未來開發時的費用和效益進行預測,分析論證其財務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優選勘探開發項目,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儲量經濟評價應貫穿於煤層氣勘探開發的全過程,對各級儲量均應進行相應的經濟評價。

3)所有申報的探明儲量必須進行經濟評價。

4)經濟評價中關於投資、成本和費用的估算應依據煤層氣田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同類已開發或鄰近煤層氣田當年的統計資料。

5)對新氣田煤層氣井產能的預測,必須有開發部門編制的開發概念設計作為依據,平均單井穩定日產量可依據儲層數值模擬做專門的論證。

表3.13 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計算關於儲層的基本井(孔)控要求

建議進一步閱讀

1.宋岩,張新民等.2005.煤層氣成藏機制及經濟開采理論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1~9

2.趙慶波等.1999.煤層氣地質與勘探技術.北京:地質出版社,45~53

3.張新民等.2002.中國煤層氣地質與資源評價.北京:科學出版社,51~61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03.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准(DZ/T 0216—2002).煤層氣資源/儲量規范.北京:地質出版社

㈤ 瓦斯( 煤層氣) 資源量計算方法

( 1) 計算程序

①資源量計算邊界: 瓦斯地質圖中標有瓦斯風氧化帶的區域可直接圈出,不進行儲量計算。煤層含氣量、煤層厚度下限值由瓦斯含量等值線、鑽孔數據進行確定 ( 下限標准可參考 《煤層氣資源/儲量規范》) 。

②資源量計算單元的劃分: 原則是把氣田內具有相同或相近煤層氣賦存特徵的儲層劃為一個單元。劃分單元首選氣藏地質邊界,如斷層、尖滅、剝蝕等; 然後結合氣藏計算邊界,其中達不到產量下限的煤層凈厚度邊界、含氣量下限邊界和瓦斯風化帶邊界不加以計算。

③計算單元面積: 面積可通過 AutoCAD 軟體 「工具」菜單直接查詢,而不再用煤炭儲量計算面積常用的直接公式法及網格法,並且這種計算結果十分精確。煤層傾角的變化可由底板等高線的疏密程度進行計算,然後對實際面積進行修正。

④煤層有效厚度: 即整層煤厚去除夾矸厚度,也稱凈厚度,可以查看鄰近鑽孔資料,通過測井曲線或者取心整理夾矸厚度,一般與構造煤厚度一並在圖上鑽孔附近標出。

⑤煤質量密度: 先查找附近的鑽孔,查看相應報告可獲得煤真密度或視密度數值; 對於計算單元有多個鑽孔的情況,可以取其平均值。

⑥資源量計算: 按照礦井瓦斯含量等值線圖劃分的資源量計算塊段,依據每個塊段已確定的參數,由公式 ( 1. 1) 計算出各塊段煤層氣資源量。

( 2) 計算方法

我國地質條件復雜,不同區域煤層賦存條件差異很大,這對煤層氣資源量計算過程,含氣面積、含氣量等參數的確定帶來了諸多問題。我國目前煤層氣資源量的計算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①瓦斯地質統計法。瓦斯地質統計法計算瓦斯資源量,主要是充分運用煤礦開采後獲取大量瓦斯地質資料的優勢,在編制瓦斯地質圖的基礎上,運用瓦斯地質和瓦斯湧出規律,建立起與煤層氣含量測試數據的對應關系,豐富煤層氣預測資料,充實和完善煤層氣預測公式。更加實際的編制好煤層氣含量等值線圖,進行煤層氣資源量計算,結合構造煤的分布和構造復雜程度,進行煤層氣資源評價和區塊分級。瓦斯地質圖是瓦斯信息和地質信息系統的高度綜合,它全面地反映了瓦斯生成條件、保存條件、抽採的難易程度、瓦斯湧出規律及分區、分帶特徵;能夠比較直觀的確定資源量計算邊界條件、劃分計算單元,提供瓦斯資源量計算過程中所需參數,特別是影響資源量計算精度的關鍵參數,如含氣面積、煤層厚度和含氣量等,並能提高參數選取的可靠程度。

②體積法。它是我國目前煤層氣儲量計算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適應於各個級別煤層氣地質儲量計算,在美國很多人也採用。計算公式如下:

河南省瓦斯地質規律研究及煤礦瓦斯地質圖編制

式中:Cad=Cdaf(100-Mad-Ad)/100;Gi為煤層氣地質儲量,10m;A為煤層含氣面積,km2;h為煤層凈厚度,m;D為煤的乾燥基質量密度,t/m3;Cad為煤的空氣乾燥基含氣量,m3/t;Cdaf為煤的乾燥無灰基含氣量,m3/t;Mad為煤中原煤基水分,%;Ad為煤中灰分,%。

計算過程參數主要來源於地質勘探資料,勘探程度越高,參數取值越准確,資源量的結果也越可靠;但對於勘探程度較低或者當前沒有勘探的區域,參數的選擇人為因素就比較大,資源量計算的結果可靠性就值得懷疑。

③氣藏數值模擬法。這種方法是在計算機上利用專用軟體對已獲得的儲層參數和早期的生產數據或試采數據進行擬合匹配,可以獲得一個代表儲層平均特徵的氣藏模型和地質儲量,也可以估算煤層氣井未來的產量狀態及可采儲量,結果的准確程度是建立在豐富資料和計算精度的基礎上。

④類比法。類比法是利用已開發煤層氣田(或相似儲層)的相關關系計算瓦斯資源量的一種方法。計算區與開發區的地質條件、儲層條件等愈相似,計算結果愈准確。由於我國地質條件較為復雜,此方法的局限性較大,只有很少地區能夠採用。但如果在煤層氣開發初期選區,儲量級別要求不高,地質資料比較可靠,利用這種方法參數選擇比較快捷、直觀。

對於其他計算方法,如蒙特卡羅法、物質平衡法(King,1993)等,由於計算過程復雜或者參數選擇困難,不太實用,很少人採用。

㈥ 急求翻譯高手!!!

The calculation of reserves of natural gas is gas reservoir development in a very important task is to gas reservoi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s, but also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as reservoirs. The dynamic gas reserves of gas reservoir that is connected gap in the size of the existing mining technology can be effectivel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final movement of gas, converted to standard conditions of the size of the total.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as reservoir,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the different gas reservoir on the level of awareness is not the same, used by the reserve calculation method can also be different. In the gas reservoir engineering theor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existing level of development, the calculation of reserves of gas reservoir dynamic methods are mature material balance, proction decline analysis, transient testing of the current law, the pressure drop, the flexibility of the law is still at home and abroad Calculation of gas reserves of the main dynamic approach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rves of gas reservoir dynamic method of calculation on the gas reserves evaluation of the dynamic analysis, given the material balance method and the Tes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conditions of application, based on 1,000 m bridg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Overview of the geology and proction, use of gas reservoir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method of procing wells for analysis, the use of dynamic reserve calculation method reserves of gas wells and evaluation of comparative reasonable and applicability.

㈦ 煤層氣資源量的計算方法

計算煤層氣資源量的方法較多,有「含氣量法」(又稱「容積法」)、「壓降曲線法」、「產量遞減法」、「類比法」、「物質平衡法」、「氣藏數值模擬法」等。

由於煤層氣藏是一種裂隙—孔隙型雙重孔隙介質、氣液兩相的儲集類型,氣井的動態與常規天然氣不同,所以只有採用容積和氣藏數值模擬法比較適應於計算煤層氣資源量,而其他方法誤差較大,以致無法應用。目前國內的煤儲層數值模擬資料極少。因此,本書採用容積法對西北地區煤層氣的資源量進行計算。應當指出,容積法也是石油和常規天然氣資源量計算中常用的一種方法。

表6-1 部分西北地區煤層氣資源量預測結果

容積法是計算煤層氣資源量的主要方法。其公式為:

中國西北煤層氣地質與資源綜合評價

式中,Q——煤層氣資源量(m3);A——計算范圍的面積(m2);H——煤層厚度(m);D1——煤的密度(t/m3);C——煤層氣含量(m3/t)。

如果已知計算范圍內的煤炭資源量M(儲量)值(單位t),則上述公式可簡化為:

中國西北煤層氣地質與資源綜合評價

在本次工作中,主要收集了根據煤炭儲量規范,分礦井(勘探區)和預測區、分煤層、分水平計算統計而求得的系統的煤炭資源量(儲量)數據。從數據資料的精確性和可靠程度考慮,我們採用公式(6-2)進行煤層氣資源量計算。

煤層氣含量採用純甲烷氣含量。煤層氣含量根據以下方法確定:

1)在煤田勘探階段進行過煤層氣含量測試礦區,採用各數據點煤層氣含量的算術平均值。

2)無實測氣含量且煤層埋深小於1 000 m的塊段,根據地質條件以及煤變質等因素,採用類比的方法確定煤層氣含量。

3)根據各盆地實際資料計算的飽和度、煤變質情況及不同深度煤儲層壓力,利用平衡水法測試的等溫吸附曲線,求得不同深度煤層含氣量。

㈧ 煤層氣資源/儲量規范

Specifications for coalbedmethane resources/reserves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准

DZ/T 0216—2002

國土資源部2002-12-17發布;2003-03-01實施。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我國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分級標准及定義、儲量計算方法、儲量評價標准和儲量報告的編寫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地面鑽井開發時的煤層氣資源/儲量計算,適用於煤層氣的資源勘查、儲量計算、開發設計及報告編寫;可以作為煤層氣礦業權轉讓、證券交易以及其他公益性和商業性礦業活動中儲量評估的依據。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 212—91 煤的工業分析方法

GBn/T 270—88 天然氣儲量規范

GB/T 13610—92 氣體組分分析方法

儲發[1986]147號 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

MT/T 77—94 煤層氣測定方法(解吸法)

3 總則

3.1 煤層氣田(藏)儲層具有不均質性,其含氣性和產能等也是有差別的,宜實行滾動勘探開發,應進行動態儲量評估,從發現直到廢棄的各個勘探開發階段,其經營者應根據地質、工程資料的變化以及技術和經濟或相關政策條件的變化,分階段進行儲量計算、復算、核算和結算。

3.2 煤層是賦存煤層氣的儲層,煤田勘查程度和認識程度既是煤層氣勘查部署的重要基礎,也是煤層氣資源/儲量評估的重要依據。

4 定義

4.1 煤層氣

是賦存在煤層中以甲烷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質顆粒表面為主並部分游離於煤孔隙中或溶解於煤層水中的烴類氣體。

4.2 煤層氣資源

4.2.1 定義

是指以地下煤層為儲集層且具有經濟意義的煤層氣富集體。其數量表述分為資源量和儲量。

4.2.2 煤層氣資源量

是指根據一定的地質和工程依據估算的賦存於煤層中,當前可開采或未來可能開採的,具有現實經濟意義和潛在經濟意義的煤層氣數量。

4.2.3 煤層氣地質儲量

4.2.3.1 定義

是指在原始狀態下,賦存於已發現的具有明確計算邊界的煤層氣藏中的煤層氣總量。

4.2.3.2 原始可采儲量(簡稱可采儲量)

是地質儲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現行的經濟條件和政府法規允許的條件下,採用現有的技術,預期從某一具有明確計算邊界的已知煤層氣藏中可最終采出的煤層氣數量。

4.2.3.3 經濟可采儲量

原始可采儲量中經濟的部分。是指在現行的經濟條件和政府法規允許的條件下,採用現有的技術,預期從某一具有明確計算邊界的已知煤層氣藏中可以采出,並經過經濟評價認為開采和銷售活動具有經濟效益的那部分煤層氣儲量。經濟可采儲量是累計產量和剩餘經濟可采儲量之和。

4.2.3.4 剩餘經濟可采儲量

是指在現行的經濟條件和政府法規允許的條件下,採用現有的技術,從指定的時間算起,預期從某一具有明確計算邊界的已知煤層氣藏中可以采出,並經過經濟評價認為開采和銷售活動具有經濟效益的那部分煤層氣數量。

4.3 煤層氣勘查

4.3.1 定義

是指在充分分析地質資料的基礎上,利用鑽井、地震、遙感以及生產試驗等手段,調查地下煤層氣資源賦存條件和賦存數量的評價研究和工程實施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包括選區、勘探。

4.3.2 選區

主要根據煤田(或其他礦產資源)勘查(或預測)和類比、野外地質調查、小煤礦揭露以及煤礦生產所獲得的煤資源和氣資源資料進行綜合研究,以確定煤層氣勘查目標為目的的資源評價階段。根據選區評價的結果可以估算煤層氣推測資源量。

4.3.3 勘探

在評價選區范圍內實施了煤層氣勘查工程,通過參數井或物探工程獲得了區內關於含煤性和含氣性的認識,通過單井和/或小型井網開發試驗獲得了開發技術條件下的煤層氣井產能情況和井網優化參數的煤層氣勘查實際實施階段。根據勘探結果可以計算煤層氣儲量。

4.4 煤層氣開發

指在勘探區按照一定的開發方案部署了一定井距的開發井網後進行的煤層氣資源的正式開采活動。煤層氣通常適合進行滾動勘探開發。

5 煤層氣資源/儲量的分類與分級

5.1 分類分級原則

煤層氣儲量的分類以在特定的政策、法律、時間以及環境條件下生產和銷售能否獲得經濟效益為原則,在不同的勘查階段通過技術經濟評價,根據經濟可行性將其分為經濟的、次經濟的和內蘊經濟的3大類。分級以煤層氣資源的地質認識程度的高低作為基本原則,根據勘查開發工程和地質認識程度的不同,將煤層氣資源量分為待發現的和已發現的兩級。已發現的煤層氣資源量,又稱煤層氣地質儲量,根據地質可靠程度分為預測的、控制的和探明的3級。可采儲量可根據所在的地質儲量確定相應的級別。

5.2 分類

5.2.1 經濟的

在當時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和銷售煤層氣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地質上可靠並且整個經營活動能夠滿足投資回報的要求。

5.2.2 次經濟的

在當時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和銷售煤層氣活動暫時沒有經濟效益,是不經濟的,但在經濟環境改變或政府給予扶持政策的條件下,可以轉變為經濟的。

5.2.3 內蘊經濟的

在當時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不確定因素多,尚無法判斷生產和銷售煤層氣是經濟的還是不經濟的,也包括當前尚無法判定經濟屬性的部分。

5.3 分級

5.3.1 預測的

初步認識了煤層氣資源的分布規律,獲得了煤層氣藏中典型構造環境下的儲層參數。因沒有進行排采試驗,僅有一些含煤性、含氣性參數井工程,大部分儲層參數條件是推測得到的,煤層氣資源的可靠程度很低,儲量的可信系數為0.1~0.2。

5.3.2 控制的

基本查明了煤層氣藏的地質特徵和儲層及其含氣性的展布規律,開采技術條件基本得到了控制,並通過單井試驗和儲層數值模擬了解了典型地質背景下煤層氣地面鑽井的單井產能情況。但由於參數井和生產試驗井數量有限,不足以完全了解整個氣藏計算范圍內的氣體賦存條件和產氣潛能,因此煤層氣資源可靠程度不高,儲量的可信系數為0.5左右。

5.3.3 探明的

查明了煤層氣藏的地質特徵、儲層及其含氣性的展布規律和開采技術條件(包括儲層物性、壓力系統和氣體流動能力等);通過實施小井網和/或單井煤層氣試驗或開發井網證實了勘探范圍內的煤層氣資源及可采性。煤層氣資源的可靠程度很高,儲量的可信系數為0.7~0.9。

關於剩餘的探明經濟可采儲量的分類、分級參照天然氣儲量規范,本規范暫不對其進行命名。剩餘的探明經濟可采儲量可以根據開發狀態分為已開發的和待開發的兩類:

a)已開發的,是指從探明面積內的現有井中預期采出的煤層氣數量;

b)待開發的,是指從探明面積內的未鑽井區或現有井加深到另一儲層中預期可以采出的煤層氣數量。

5.4 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分級體系

根據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分級標准及其與勘探控制工程的對應關系,建立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和分級體系(表1)。

6 煤層氣資源/儲量計算

6.1 儲量起算條件和計算單元

6.1.1 儲量起算條件

煤層氣儲量計算以單井產量下限為起算標准,即只有在煤層氣井產氣量達到產量下限的地區才可以計算探明儲量。根據國內平均條件,所確定的單井平均產量下限值見表2。表3中所給出的各級儲量勘查程度和認識程度是儲量計算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表1 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與分級體系

表2 儲量起算單井產量下限標准

6.1.2 儲量計算單元

儲量計算單元一般是煤層氣藏,即是各種地質因素控制的含氣的煤儲集體,當沒有明確的煤層氣藏地質邊界時按煤層氣藏計算邊界計算。計算單元在平面上一般稱區塊,面積很大的區塊可細分井塊(或井區),同一區塊應基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構造條件、儲氣條件等;縱向上一般以單一煤層為計算單元,煤層相對集中的煤層組可合並計算單元,煤層風化帶以淺的煤儲層中不計算儲量,關於風化帶的各項指標參照《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

表3 各級煤層氣儲量勘查程度和認識程度要求

6.1.3 儲量計算邊界

儲量計算單元的邊界,最好由查明的煤層氣藏的各類地質邊界,如斷層、地層變化(變薄、尖滅、剝蝕、變質等)、含氣量下限、煤層凈厚下限(0.5~0.8m)等邊界確定(對煤層組的情況可根據實際條件做適當調整);若未查明地質邊界,主要由達到產量下限值的煤層氣井圈定,由於各種原因也可由礦權區邊界、自然地理邊界或人為儲量計算線等圈定。煤層含氣量下限值如表4,表4也可根據具體條件進行調整,如煤層厚度不同時應適當調整。

表4 煤層含氣量下限標准

6.2 儲量計算方法

6.2.1 地質儲量計算

6.2.1.1類比法

類比法主要利用與已開發煤層氣田(或相似儲層)的相關關系計算儲量。計算時要繪制出已開發區關於生產特性和儲量相關關系的典型曲線,求得計算區可類比的儲量參數再配合其他方法進行儲量計算。類比法可用於預測地質儲量的計算。

6.2.1.2 體積法

體積法是煤層氣地質儲量計算的基本方法,適用於各個級別煤層氣地質儲量的計算,其精度取決於對氣藏地質條件和儲層條件的認識,也取決於有關參數的精度和數量。

體積法的計算公式:

Gi=0.01 AhDCad

Gi=0.01 AhDdafCdaf

式中:Cad=100Cdaf(100-Mad-Ad);

Gi——煤層氣地質儲量,單位為億立方米(108m3);

A——煤層含氣面積,單位為平方千米(km2);

h——煤層凈厚度,單位為米(m);

D——煤的空氣乾燥基質量密度(煤的容重),單位為噸每立方米(t/m3);

Cad——煤的空氣乾燥基含氣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噸(m3/t);

Ddaf——煤的乾燥無灰基質量密度,單位為噸每立方米(t/m3);

Cdaf——煤的乾燥無灰基含氣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噸(m3/t);

Mad——煤中原煤基水分(wB),單位為百分數(%);

Ad——煤中灰分(wB),單位為百分數(%)。

6.2.2 可采儲量計算

6.2.2.1 數值模擬法

數值模擬法是煤層氣可采儲量計算的一個重要方法,這種方法是在計算機中利用專用軟體(稱為數值模擬器)對已獲得的儲層參數和早期的生產數據(或試采數據)進行擬合匹配,最後獲取氣井的預計生產曲線和可采儲量。

a)數據模擬器選擇:選用的數值模擬器必須能夠模擬煤儲層的獨特雙孔隙特徵和氣、水兩相流體的3種流動方式(解吸、擴散和滲流)及其相互作用過程,以及煤體岩石力學性質和力學表現等。

b)儲層描述:是對儲層參數的空間分布和平面展布特徵的研究,是對煤層氣藏進行定量評價的基礎,描述應該包括基礎地質、儲層物性、儲層流體及生產動態等4個方面的參數,通過這些參數的描述建立儲層地質模型用於產能預測。

c)歷史擬合與產能預測:利用儲層模擬工具對所獲得的儲層地質和工程參數進行計算,將計算所得氣、水產量及壓力值與氣井實際產量值和實測壓力值進行歷史擬合。當模擬的氣、水產量動態與氣井實際生產動態相匹配時,即可建立氣藏模型獲得產氣量曲線,預測未來的氣體產量並獲得最終的煤層氣累計總產量,即煤層氣可采儲量。

根據資料的掌握程度和計算精度,儲層模擬法的計算結果可作為控制可采儲量和探明可采儲量。

6.2.2.2 產量遞減法

產量遞減法是通過研究煤層氣井的產氣規律、分析氣井的生產特性和歷史資料來預測儲量,一般是在煤層氣井經歷了產氣高峰並開始穩產或出現遞減後,利用產量遞減曲線的斜率對未來產量進行計算。產量遞減法實際上是煤層氣井生產特性外推法,運用產量遞減法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a)有理由相信所選用的生產曲線具有氣藏產氣潛能的典型代表意義;

b)可以明確界定氣井的產氣面積;

c)產量-時間曲線上在產氣高峰後至少有半年以上穩定的氣產量遞減曲線斜率值;

d)必須有效排除由於市場減縮、修井或地表水處理等非地質原因造成的產量變化對遞減曲線斜率值判定的影響。

產量遞減法可以用於探明可采儲量的計算,特別是在氣井投入生產開發階段,產量遞減法可以配合體積法和儲層模擬法一起提高儲量計算精度。

6.2.2.3 採收率計演算法

可采儲量也可以通過計算氣藏採收率來計算,計算公式:

Gr=GiRf

式中:Gr——煤層氣可采儲量,單位為億立方米(108m3);

Gi——煤層氣地質儲量,單位為億立方米(108m3);

Rf——採收率,單位為百分數(%)。

煤層氣採收率(Rf)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計算:

a)類比法:根據與已開發氣田或鄰近氣田的地質參數和工程參數進行類比得出,只能用於預測可采儲量計算。

b)儲層模擬法:在儲層模擬產能曲線上直接計算,可用於控制可采儲量和探明可采儲量的計算。

Rf=GPL/Giw

式中:GPL——氣井累計氣體產量,單位為億立方米(108m3);

Giw——井控范圍內的地質儲量,單位為億立方米(108m3)。

c)等溫吸附曲線法:在等溫吸附曲線上通過廢棄壓力計算,只能用於預測可采儲量的計算,也可以作為控制可采儲量計算的參考。

Rf=(Cgi-Cga)/Cgi

式中:Cgi——原始儲層條件下的煤層氣含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噸(m3/t);

Cga——廢棄壓力條件下的煤層氣含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噸(m3/t)。

d)產量遞減法:在已獲得穩定遞減斜率的產量遞減曲線上直接計算,可用於探明可采儲量的計算。

Rf=GPL/Giw

式中:GPL——氣井累計氣體產量,單位為億立方米(108m3);

Giw——井控范圍內的地質儲量,單位為億立方米(108m3)。

7 煤層氣資源/儲量計算參數的選用和取值

7.1 體積法參數確定

7.1.1 煤層含氣面積(簡稱含氣面積)

含氣面積是指單井煤層氣產量達到產量下限值的煤層分布面積。應充分利用地質、鑽井、測井、地震和煤樣測試等資料綜合分析煤層分布的地質規律和幾何形態,在鑽井控制和地震解釋綜合編制的煤層頂、底板構造圖上圈定,儲層的井(孔)控程度應達到附錄B和表3所規定的井距要求。含氣面積邊界圈定原則如下:

a)鑽井和地震綜合確定的煤層氣藏邊界,即斷層、尖滅、剝蝕等地質邊界;達不到產量下限的煤層凈厚度下限邊界;含氣量下限邊界和瓦斯風化帶邊界。

b)煤層氣藏邊界未查明或煤層氣井離邊界太遠時,主要以煤層氣井外推圈定。探明面積邊界外推距離不大於附錄B規定井距的0.5~1.0倍,可分以下幾種情況(假定附錄B規定距離為1個井距):

1)僅有1口井達到產氣下限值時,以此井為中心外推1/2井距;

2)在有多口相鄰井達到產氣下限值時,若其中有兩口相鄰井井間距離超過3個井距,可分別以這兩口井為中心外推1/2井距;

3)在有多口相鄰井達到產氣下限值時,若其中有兩口相鄰井井間距離超過兩個井距,但小於3個井距時,井間所有面積都計為探明面積,同時可以這兩口井為中心外推1個井距作為探明面積邊界;

4)在有多口相鄰井達到產氣下限值,且井間距離都不超過兩個井距時,探明面積邊界可以邊緣井為中心外推1個井距。

c)由於各種原因也可由礦權區邊界、自然地理邊界或人為儲量計算線等圈定。作為探明面積邊界距離煤層氣井不大於附錄B規定井距的0.5~1.0倍。

7.1.2 煤層有效(凈)厚度(簡稱有效厚度或凈厚度)

煤層有效厚度是指扣除夾矸層的煤層厚度,又稱為凈厚度。探明有效厚度應按如下原則確定:

a)應是經過煤層氣井試采證實已達到儲量起算標准,未進行試採的煤層應與鄰井達到起算標準的煤層是連續和相似的;

b)井(孔)控程度應達到附錄B井距要求,一般採用面積權衡法取值;

c)有效厚度應主要根據鑽井取心或測井劃定,井斜過大時應進行井位和厚度校正;

d)單井有效厚度下限值為0.5~0.8m(視含氣量大小可作調整),夾矸層起扣厚度為0.05~0.10m。

7.1.3 煤質量密度

煤質量密度分為純煤質量密度和視煤質量密度,在儲量計算中分別對應不同的含氣量基準。測定方法見GB 212—9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

7.1.4 煤含氣量

可採用乾燥無灰基(dry,ash-free basis)或空氣乾燥基(air-dry basis)兩種基準含氣量近似計算煤層氣儲量,其換算關系可根據下式計算:

Cad=100Cdaf(100-Mad-Ad)

式中:Cad——煤的空氣乾燥基含氣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噸(m3/t);

Cdaf——煤的乾燥無灰基含氣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噸(m3/t);

Mad——煤中原煤基水分(wB),單位為百分數(%);

Ad——煤中灰分(wB),單位為百分數(%)。

但是,為了保證計算結果的准確性,最好採用原煤基(in-situ basis)含氣量計算煤層氣儲量。原煤基含氣量需要在空氣乾燥基含氣量的基礎上進行平衡水分和平均灰分校正,校正公式:

Cc=Cad-β[(Ad-Aav)+(Mad-Meq)]

式中:Cc——煤的原煤基含氣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噸(m3/t);

Cad——煤的空氣乾燥基含氣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噸(m3/t);

Aav——煤的平均灰分(wB),單位為百分數(%);

Meq——煤的平衡水分(wB),單位為百分數(%);

β——空氣乾燥基含氣量與(灰分+水分)相關關系曲線斜率。

各種基準煤層氣含量及平衡水分測定參照美國礦務局USBM煤層氣含量測定和ASTM平衡水分測定方法。

煤層氣含量確定原則如下:

a)計算探明地質儲量時,應採用現場煤心直接解吸法(美國礦業局USBM法)的實測含氣量,煤田勘查煤心分析法(煤炭行業標准MT/T 77—94)測定的含氣量也可參考應用,但宜進行必要的校正。采樣間隔:煤層厚度10m以內,每0.5~1.0m 1個樣;煤層厚度10m以上,均勻分布10個樣以上(可每2m或更大間隔1個樣)。井(孔)控程度達到附錄B規定井距的1.5~2.0倍,一般採用面積權衡法取值,用校正井圈出的大於鄰近煤層氣井的等值線,所高於的含氣量值不參與權衡。

b)計算未探明地質儲量時,可採用現場煤心直接解吸法和煤田勘查煤心分析法(MT/T 77—94煤層氣測定方法)測定的含氣量。與鄰近的、地質條件和煤層煤質相似的地區類比求得的含氣量,可用於預測地質儲量計算。必要時也可根據煤質和埋深估算含氣量,估算的含氣量可用於預測地質儲量的計算。

c)礦井相對瓦斯湧出量在綜合分析煤層、頂底板和鄰近層以及采空區的有關地質環境和構造條件後可作為計算推測資源量時含氣量的參考值。用於瓦斯突出防治的等溫吸附曲線雖然也能提供煤層氣容量值,但在參考引用時必須進行水分和溫度等方面的校正,校正後可用於推測資源量計算。

d)煤層氣成分測定參見 GB/T 13610—92氣體組分分析方法。煤層氣儲量應根據氣體成分的不同分類計算。一般情況下,參與儲量計算的煤層氣含量測定值中應剔除濃度超過10%的非烴氣體成分。

7.2 數值模擬法和產量遞減法參數的確定

數值模擬法和產量遞減法參數,如氣水性質、煤質與組分、儲層物性、等溫吸附特徵、溫度、壓力和氣水產量等,參照GB 212—91、GB/T 13610—92及有關標准執行,或另行制定細則。

7.3 儲量計算參數取值

a)儲量計算中的參數可由多種資料和多種方法獲得,在選用時應詳細比較它們的精度和代表性進行綜合選值,並在儲量報告中論述確定參數的依據;

b)計算地質單元的參數平均值時,煤層厚度原則上應根據實際構造發育規律,採用等值線面積平衡法或井點控制面積權衡法,但在煤田勘查的詳查區和精查區可直接採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其他參數一般應採用煤層氣參數試驗井井點控制面積權衡法計算;

c)各項參數名稱、符號、單位及有效位數見附錄B的規定,計算中一律採用四捨五入進位法;

d)煤層氣儲量應以標准狀態(溫度20℃,壓力0.101MPa)下的乾燥體積單位表示。

8 煤層氣儲量評價

8.1 地質綜合評價

8.1.1 儲量規模

按儲量規模大小,將煤層氣田的地質儲量分為4類,如表5。

表5 儲量規模分類表

8.1.2 儲量豐度

按煤層氣田的儲量豐度大小,將煤層氣田的地質儲量豐度分為4類,如表6。

表6 儲量豐度分類表

8.1.3 產能

按氣井的穩定日產量,將氣藏的產能分為4類,如表7。

表7 煤層氣井產能分類表

8.1.4 埋深

按埋藏深度,將氣藏分為3類,如表8。

表8 煤層氣藏埋深分類表

8.2 經濟評價

a)採用凈現值分析法對煤層氣勘查開發各階段所提交的各級儲量在未來開發時的費用和效益進行預測,分析論證其財務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優選勘探開發項目,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b)儲量經濟評價應貫穿於煤層氣勘探開發的全過程,對各級儲量均應進行相應的經濟評價;

c)所有申報的探明儲量必須進行經濟評價;

d)經濟評價中關於投資、成本和費用的估算應依據煤層氣田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同類已開發或鄰近煤層氣田當年的統計資料;

e)對新氣田煤層氣井產能的預測,必須有開發部門編制的開發概念設計作為依據,平均單井穩定日產量可依據儲層數值模擬做專門的論證。

8.3 儲量報告

煤層氣田或區塊申報儲量時應編寫正式報告。儲量報告的編寫要求參照附錄C。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煤層氣儲量計算參數名稱、符號、單位及取值有效位數的規定

表A.1 煤層氣儲量計算參數名稱、符號、單位及取值有效位數的規定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計算關於儲層的基本井(孔)控要求

表B.1 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計算關於儲層的基本井(孔)控要求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煤層氣探明儲量報告的編寫要求

C.1 報告正文

C.1.1 前言

煤層氣田名稱、地理位置、登記區塊名稱和許可證號碼、已有含氣面積和儲量、本次申報含氣面積和儲量申報單位等。

C.1.2 概況

勘查開發簡史、煤田勘查背景,煤炭生產概況,煤層氣勘查所實施的工作量、勘查單位、資料截止日期和取得資料情況等。

C.1.3 地質條件

區域構造位置、構造特徵、地層及煤層發育特徵、水文地質特徵、煤層氣勘查工程的地質代表性、儲層特徵、含氣性及其分布特徵等。

C.1.4 排采試驗與產能分析

單井排采或小井網開發試驗的時間、生產工藝,單井和井網產能及開發生產動態特徵等。

C.1.5 儲量計算

儲量計算方式與方法選擇、儲量級別和類別的確定、參數確定、計算結果、可采儲量計算和採收率確定方法與依據,以及儲量復算或核算前後儲量參數變化的原因和依據。

C.1.6 儲量評價

規模評價、地質綜合評價、經濟評價、可行性評價等。

C.1.7 存在問題與建議

C.2 報告附圖表

a)附圖:氣田位置及登記區塊位置圖、含氣面積圖、煤層底板等高線圖,煤層厚度等值線圖、煤層含氣量等值線圖、主要氣井氣水產量曲線圖、確定儲量參數依據等的有關圖件。

b)附表:氣田地質基礎數據表、排采成果表、儲層模擬成果表、儲量參數原始數據表、主要氣井或分單元儲量參數和儲量計算表、開發數據表、經濟評價表。

C.3 報告附件

附件可包括:地質研究報告、煤儲層描述研究報告、儲量參數研究報告、關鍵井單井評價報告、試驗生產報告等。

附加說明

煤層氣是重要的潔凈新能源,制定一個適合我國國情並與國際(油氣)准則相銜接的煤層氣儲量計算、評價和管理規范,可以促進煤層氣資源的合理利用。由於目前沒有通用的儲量分類標准和計算方法,為規范我國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和計算,並促進國際交流,根據GBn/T 270—88《天然氣儲量規范》、GB/T 17766—1999《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並參考了美國石油工程師學會(SPE)和世界石油大會(WPC)、聯合國經濟和社會委員會以及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等頒布的有關儲量分類標准,制定本標准。

本標准自實施之日起,凡報批的煤層氣儲量報告,均應符合本標准和規定。

本標准和附錄A、附錄B是規范性附錄。

本標準的附錄C是資料性附錄。

本標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提出。

本標准由全國地質礦產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楊陸武、馮三利、胡愛梅、李明宅。

本標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負責解釋。

㈨ 氣井產能計算方法

閱讀全文

與氣井動態儲量計算方法研究及應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雞飼料釣草魚方法視頻 瀏覽:244
低危型房顫的治療方法 瀏覽:808
歐姆龍耳溫計使用方法 瀏覽:550
數罪並罰後附加刑的計算方法 瀏覽:828
水電工安裝地線走線方法 瀏覽:574
冬天果樹育苗基質最佳方法 瀏覽:414
靈芝孢子粉食用方法和什麼同吃 瀏覽:621
保鮮陳列櫃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7
萬用表測電阻方法簡單 瀏覽:383
部隊教育方法有哪些 瀏覽:824
性品使用方法 瀏覽:400
解決客服頂崗實習問題的對策方法 瀏覽:872
海爾xqb4520a使用方法 瀏覽:113
簡單晚飯套餐製作方法 瀏覽:97
簡單有效的延時方法 瀏覽:483
課題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區別 瀏覽:689
漂移的正確開車方法 瀏覽:185
簡述施工技術交底有哪些方法 瀏覽:629
一歲寶寶濕疹的治療方法 瀏覽:786
萬用表的工作原理和檢測方法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