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013氣壓魚塘的水溶氧量是多少
池塘養殖水體的溶氧指標是要求在每天24小時中,保持水體中有16個小時以上,溶氧量必須大於5毫克/升,其餘時間不得低於3毫克/升。我們知道在同一天中的同一水體中會因季節因素、氣候因素、浮游生物和池塘底質等因素,使水體中的溶氧量發生變化,如果水體缺氧,溶氧量低至2毫克/升,魚類就會停止吃食開始浮頭,溶氧量低至1毫克/升時就會引起泛池,使魚類大量死亡,為了避免缺氧現象的發生,先要了解水體的缺氧原因。
㈡ 魚塘養殖魚技術
魚種放養
魚種是成魚養殖的物質基礎,魚種放養是成魚養殖的一個關鍵環節。魚種的來源、魚種的質量、種類的搭配和放養密度等因素,對成魚的產量都有重要的影響。
一、魚種的來源
一般生產規模較小的個體專業戶,成魚養殖所需的魚種多半是從當地的苗種場購買,但對於生產規模較大的國營或集體漁場來說,成魚養殖所需要的魚種,最好能由本單位生產解決。這樣就可根據市場的需要,養殖適銷對路的商品魚,並且能夠減少外購魚種運輸上的麻煩,保證生產中所需魚種的數量的質量。
二、魚種的質量
成魚養殖中,對魚種的要求是數量充足、品種齊全、體質健壯、無傷無病等。
(一)魚種規格
放養大規格魚種是提高成魚養殖產量的一項有效措施。因為大魚種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和成活率高等優點。南方地區,由於氣候溫和,魚類生長期較長,所以幾種主要養殖魚類的生產周期均為兩年,放養的魚種都是1齡魚種,大都要求全長16-20厘米,體重50克以上。例如廣東地區,利用鱅魚生長快及易捕撈的特點,一年中養成數批食用魚,故鱅魚種規格要求較大,一般在0.1-0.5公斤,經過40-60天飼養可長到1.25-1.5公斤;鰱魚放養量較少,魚種規格在50克左右,養成0.75-1.25公斤;底層魚類以鯪魚為主,因鯪魚生長較慢,食用規格較小,但群體產量高,故放養密度較大,魚種規格也較小,一般12.5-25克或42-62.5克,經一年或半年飼養可長到125-250克;草魚魚種規格一般250克左右,出塘規格1-1.5公斤;青、鯉、鯿放養量很少。
(二)魚種的體質
魚種的體質好壞可從體重和外觀兩方面加以判斷。質量好的魚種從外觀上看,質量好的魚種特點是:規格整齊,肌肉豐滿,色澤鮮艷,沒有病傷和游動活潑。魚種放養前的准備沒有養過魚的自然塘、養魚一年以上的精養塘或粗養塘,都要在放養魚種之前,先進行全面的修整和消然後才能放養魚種。具體做法與苗種池相 同。放養計劃中鰱、鱅占較大比重的池塘,以經過清塘消毒以後1-2天,就應當施放基肥, 先培肥水質,然後再放養魚種。肥水塘或養魚多年的池塘,池底淤泥較多,一般施基肥較少或不施 基肥。冬季放養的池塘,池水應一次加到最大深度,以便魚種在深水中越冬;春季放養的池塘,如果水源可靠、排灌方便,在清塘後初次向魚池灌水時,不宜灌得太深,使水深達到70-80厚厘米即可。這樣水溫容易升高,有利於水質轉肥和魚群的攝食成長。以後再隨著水溫升高和魚體的長大逐步加大,直到7月份加到最大深度。
三、魚種放養時間和注意事項
1.放養時間
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可採取冬放(12月初-1月底),也可以春放(3月中、上旬),在水溫6-10℃的時候進行放養。因為在低溫下魚類活動能力差,容易捕撈,操作過程中不易受傷。冬放的好處是可以免去魚種並塘越冬的手續,使魚種較早適應成魚塘的環境條件,延長生長時間。春放的好處是可將成魚塘的池水排干進行冬休。各地可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和池塘條件靈活掌握。
2.注意事項
①操作要細心,避免損傷魚體;
②選擇晴天放養,以便操作和運輸;
③為防止傳染魚病,應對魚種進行葯物浸洗消毒;
④魚種放養工作要列表記錄,以便今後查閱。
成魚飼養管理
一切養魚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措施,最後都要通過池塘的日常管理工作才能發揮作用。日常管理的基本內容有以下幾方面。施肥與投餌 實行混養密放的精養魚塘,必須大量施肥和投喂人工飼料,才能獲得高產穩產。因此,施肥與投餌就成為池塘日常管理的中心工作 。
(一)施肥
魚種放養以後,在整個成魚養殖階段,都要根據池塘的水質情況,適時進行追肥。施追肥的目的是為了不斷補充水中的營養物質,為鰱、鱅等肥水魚繁殖天然餌料。 施追肥應按照三看施肥的辦法,掌握適時、均勻和少量、多次的原則。具體做法可參照親魚培育中的方法。要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間。對主養鰱、鱅魚的池塘,應狠抓兩頭(即春、秋兩個季節)培水。6月份以前池水透明度可達到25厘米左右。因為春、秋兩季的水溫較低,適宜浮游生物繁殖,也有利於鰱、鱅魚的生長,故可大量施用各種有機肥。各種糞肥在晴天中午潑灑效果較好,但要注意避開食場。在肥源不足的單位,可就地取材,大量採用各種綠肥漚肥,這是解決商品魚基地肥源不足的有效途徑。在魚類快速生長的夏季(7-9月),由於水溫較高,投飼量又大,水質一般都較肥,可少施或不施追肥。此時水中含氮量較高,含磷量很低,氮、磷比例嚴重失調。若要施追肥,則以晴天潑灑磷肥效果較好,不僅對促進浮游植物生長,提高池塘生產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又不易敗壞水質,對池魚有利。一般每隔15天左右可施磷肥一次,每畝平均水深1米,每次施魚特靈3.3公斤或過磷酸鈣10公斤。先將磷肥用水溶解,選擇晴天上午9-10點全池潑灑。施肥當天不能攪動池水(包括拉網、加水、開動增氧機等),以延長磷肥在水中的懸浮時間,降低塘泥等膠體的吸附和固定。
(二)投餌
1.全年投餌量和各月投餌計劃
(1)全年的飼料用量 已經養過幾年魚的單位,如果條件沒有什麼變化,一般可根據以往幾年的經驗來大致確定全年的飼料用量。對初次養魚或雖已養過幾年魚而條件有較大變動的單位,就必須通過計算的方法來確定全年飼料的用量。計算公式; Q=PrKA 式中: Q--某種飼料全年的用量(公斤) P--池塘的投餌魚產量(公斤/畝) r--該種飼料的搭配比數(%) K--該種飼料的飼料系數 A--魚池總面積(畝)
(2)各月投餌計劃和每日投餌量的確定 一年中各月的投餌計劃,主要根據各月份的水溫、魚類生長情況和飼料供應情況來制定。因為魚類是變溫動物,攝食量顯著地受水溫變動的影響。同樣體重的魚,在適溫范圍內,水溫越高,攝食量越大,因此,投餌率(每天的投餌量占所喂魚體重的百分數)是隨水溫升高而增加;而在同樣的水溫下,一種魚的適宜投餌率又有隨著個體的增長而減少的趨勢。根據實踐的經驗,一年之中的投餌工作應掌握早開食,晚停食,抓中間,帶兩頭的投喂規律,即將全年的各種飼料主要集中在6-9月魚類攝食旺盛,生長最快的季節投喂,6月份以前9月份以後投喂飼料的比例則較小。
每日的實際投餌量,則主要根據季節、水色、天氣和魚類攝食情況而定,具體做法可根據以下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適當增減。 池魚攝食情況:顆粒飼料的投喂量,以投餌後15-20分鍾內吃完為適度;糊狀飼料以每次投餌後1小時內吃完為適度;青飼料以當天吃完為適度;貝類飼料以下次投餌前吃完為適度。 天氣情況:天氣晴朗,水中溶氧量高,魚群攝食旺盛,應適當多投;反之,天氣悶熱,水中溶氧量低,魚群食慾不振,而且殘餌腐敗快,容易使水質變壞,應少投或不投。 池塘水質情況:水質清爽,魚群攝食旺盛,應多投;水質不好,過肥,過濃,魚群食慾不振,而且殘餌更容易使池水變壞,應少投;水質很壞,魚群已浮頭時,應禁止投喂。現將無錫河埒鄉按月平均投餌量和日投餌百分數列於表6-14,以供參考。
2.各種投餌養殖魚類的飼料及調配
(1)草魚和魴魚 是草食性魚類,湖、廣等南方地區普遍養殖。成魚階段應以青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做到兩頭精,中間青。實行冬放魚種的單位,1-2月份因氣溫和水溫較低,魚的食量較小,且水、旱草等各種青飼料還未長起來,應投喂一些植物性的精飼料。實行春放魚種的單位,如在年底前種了黑麥草等青飼料。從3月份魚種下池以後,就可酌情投喂一些黑麥草等青飼料。到了4-5月份,隨著水溫逐步回升到15℃以上時,可適當增加青飼料的投喂量。從6月份開始,直到9月份,水溫達到25-30℃時,是水、旱草的旺長季節,也是草、舫魚攝食量最大、生長最快的季節,應狠抓草、舫魚的投喂,大量投喂青飼料,讓它們吃飽、吃好,務必使大部份草、魴魚在這段時間長到商品魚規格捕撈上市。這樣既降低了草、舫魚的密度,又有利於留塘的小規格草、魴魚繼續成長。入秋以後(10月份),陸草已逐漸衰退、粗老,可多投水草。到了秋末、初冬(11-12月),水溫又逐漸下降,魚類攝食減少,可再轉喂一些精飼料,直到年終捕撈。
(2)青魚 是肉食性魚類,江、浙地區養殖較普遍,湖、廣地區少量養殖。在成魚階段,應以貝類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2-3月份,因水溫較低,魚的攝食量較小,且螺、蜆等貝類飼料尚未大量繁殖,全長13-16厘米的小青魚,應投喂磨碎的青飼料。全長達到16厘米以上時,可投喂一些蜆秧或軋碎的螺蚌,並補充一些磨碎的精料。到了7月份全長達到23厘米以上時,除喂一些軋碎的螺、蚌外,可適當投喂小螺、蜆。到了7月中旬,可加大螺、蜆的投喂量。9月上旬以後,螺、蜆資源豐富,且大部份青魚已長到0.5公斤左右,螺、蜆可不必篩選投喂,應狠抓青魚吃食,以促使青魚快速生長。10下旬以後,水溫又日漸下降,仍應適量投喂螺、蜆,並補充投喂一些精飼料。
(3)鯉、鯽、鯪、羅非魚 是雜食性魚類,飼料來源廣,各種動、植物飼料均可攝食。它們在成魚塘中,一般都作為配養魚類,在放養量較少的情況下,只要飼料、肥料充足,就可不必專門給它們投喂飼料。若作為主養魚類進行養殖,則要相應加大施肥、投餌數量,具體做法可參照鰱、鱅、草、青魚類的投喂。
3.飼料的投喂方法
投喂各種飼料的方法,均應實行四定的原則,具體做法可參照親魚和魚種培育部分。每日堅持巡塘,觀察池魚動態 每天要堅持早、中、晚巡塘三次。黎明時觀察池魚有無浮頭;日間觀察池魚活動和吃食情況;傍晚檢查全天吃食情況,看看有無浮頭預兆。到了夏、秋高溫季節或天氣突變時,還應在半夜前後巡塘,以便及時防止嚴重浮頭。搞好池塘環境衛生,及時防除病害 池塘的清潔衛生工作容易被人忽視,而許多魚病都是因為池塘環境衛生不好,惡化了水質而引起的。因此,在平日巡塘中應隨時撈除殘草、剩餌、死魚和其他雜物,以免污染水質;每隔10-15天就要對食場和飼料台清理消毒一次,並採用漂白粉掛簍和結合潑灑生石灰的
㈢ 魚塘水中溶氧多少合適
20℃、1標准大氣壓時,氧氣的溶解度是0.031。換算成質量溶解度,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為44.3mg/L。 所以,常溫時,池塘溶解氧最多有44.3mg/L。
㈣ 如何計算水中的溶氧量
1803年亨利(Henry)在研究一定溫度下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時,發現一定溫度下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和該氣體的平衡分壓成正比,正比例常數(即亨利系數)的數值決定於溫度、壓力以及溶質和溶劑的性質.
亨利定律的一種表達式為:P(氧氣)=K*X(氧氣)
上式中P(氧氣)為氧在水上空的分壓,K為亨利系數,X(氧氣)為氧氣在水中的摩爾分數.
地球空氣中大約含有體積為20.947%,大氣壓各地略有不同,這里以101.325kPa為例
氧的平衡分壓為:101.325KPa*20.947%= 21.22455 kPa
不同溫度下氧在水中的亨利系數如下.
比如25攝氏度時為4.44*1000000(kPa),則求出此溫度下氧氣在水中的濃度為:
21.22455*/(4.44*1000000)= 0.00000478
水在不同溫度下的密度可以查相關資料,25攝氏度時為997.044g/L,每升水的摩爾數為:
997.044/18=55.39mol
近似認為水中氧的摩爾數為0.00000478*55.39=0.002648mol
氧的分子量為32g/mol,水中溶解的氧為0.002648*32=0.00847g=8.47mg
即1個大氣壓,25攝氏度時水中溶解氧為8.47mg/L
其他條件可參考上述方法求解.
㈤ 關於溶解氧與溫度的對照表的問題
1、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又稱氧飽和值,指水體與大氣中氧交換處於平衡時,水體中溶解氧的濃度。在通常的大氣壓力條件下,飽和溶解氧OS只隨水溫T而變化,飽和溶解氧還隨大氣壓力而變化,大氣壓力越低,OS值則越小。飽和溶解氧也隨水中的鹽度而變化,鹽度增高,OS值減小。
2、其含量與空氣中的氧分壓、水溫有關。氧分壓變化甚微,故水溫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水溫愈低,水中溶解氧愈高。清潔地面水的溶解氧含量接近飽和狀態。水中有大量藻類植物生長時,其光合作用釋出的氧,可使水中溶解氧呈過飽和狀態。
3、當存在有機物污染水體或藻類大量死亡時,則溶解氧不斷消耗而下降,甚至使水體處於厭氧狀態,此時水中厭氧微生物繁殖,有機物發生腐敗分解,使水發黑發臭。因此,水中溶解氧可作為有機物污染及其自凈程度的間接指標。
㈥ 水中溶解氧的飽和度怎樣計算
溶解氧飽和度是水質的重要測量指標.是表示溶氧含量的另一種方法;溶解氧飽和度(%)=(溶解氧實測含量/實測條件下溶解氧的飽和含量)*%;在溶解氧飽和度對照表中找出水樣的溫度,比對最上方的溶解氧濃度,此時水樣的溶解氧飽和度即為表格橫排溫度和縱列溶解氧濃度交叉處的數值.
㈦ 水中溶解氧的測定一般用什麼方法
一般有三種方法:碘量法,疊氮化鈉修正法,膜電極法。
㈧ 如何檢測水產養殖池裡的溶解氧含量
溶氧的測定1、測定方法水中溶氧可以用化學方法或儀器法測定,經典的化學測定方法是碘量法,此法測定結果准確度高,也被用來檢驗其它方法的可靠程度。碘量法測定水中溶氧需要配製多種試劑溶液,測定步驟也比較繁瑣,耗時較長,因此多用於實驗室測定,在實際養殖生產條件下應用多有不便。市場上常見的溶氧測定試劑盒,是另外一種以化學法為基礎、根據目視色差來大體判斷水中溶氧范圍的現場快速測定方法,比較實用。但據筆者了解,目前所見的大多數此類試劑盒的靈敏度太低,導致測定結果的實用性降低。儀器測定法是一種操作簡便、結果可靠的快速測定方法。養殖現場可使用攜帶型溶氧儀,只要將溶氧探頭置於待測水體並輕輕晃動,結果很快就會以數字的形式顯示出來。由於溶氧儀相對較貴,且很多情況下因維護不當導致使用壽命大大縮短,使得儀器測定法在我國實際養殖生產中使用很少,遠遠不及其它養殖發達國家那樣普及。但隨著養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上升,可以預料在不久的將來,攜帶型溶氧儀將會成為養殖現場主要的測定儀器。 2、測定時間和頻次一般情況下,每天測定1次即可,測定時間選擇清晨和傍晚,由此可以知道池塘一天中最低和最高的溶氧水平,有助於判斷水體溶氧是否處於合適范圍,尤其是有助於預防「泛塘」等嚴重缺氧事件的發生。對於剛剛採取過消毒殺藻和施用好氧性微生物改良劑等處理措施的池塘,以及常出現溶氧問題的池塘,應盡可能增加測定頻次。 3、測定位置應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測定,所測結果應能反映大多數養殖動物所處環境的溶氧狀況,因此不宜僅在水表層或增氧機附近測定。在任何情況下,測定池底溶氧對了解水體的溶氧狀況並採取相應措施具有十分有益的參考作用。
㈨ 水中的溶氧量如何測度
水中溶解氧的測定
碘量法
一、實驗原理
水中溶解氧的測定,一般用碘量法。在水中加入硫酸錳及鹼性碘化鉀溶液,生成氫氧化錳沉澱。此時氫氧化錳性質極不穩定,迅速與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錳酸錳:
2MnSO4+4NaOH=2Mn(OH)2↓+2Na2SO4
2Mn(OH)2+O2=2H2MnO3
H2MnO3十Mn(OH)2=MnMnO3↓+2H2O
(棕色沉澱)
加入濃硫酸使棕色沉澱(MnMn02)與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鉀發生反應,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也越多,溶液的顏色也就越深。
2KI+H2SO4=2HI+K2SO4
MnMnO3+2H2SO4+2HI=2MnSO4+I2+3H2O
I2+2Na2S2O3=2NaI+Na2S4O6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反應完畢的水樣,以澱粉做指示劑,用標准溶液滴定,計算出水樣中溶解氧的含量。
二、實驗用品:
1、儀器:溶解氧瓶(250ml) 錐形瓶(250ml) 酸式滴定管(25ml) 移液管(50m1) 吸球
2、葯品:硫酸錳溶液 鹼性碘化鉀溶液 濃硫酸 澱粉溶液(1%) 硫代硫酸鈉溶液(0.025mol/L)
三、實驗方法
(一)水樣的採集與固定
1、用溶解氧瓶取水面下20—50cm的河水、池塘水、湖水或海水,使水樣充滿250ml的磨口瓶中,用尖嘴塞慢慢蓋上,不留氣泡。
2、在河岸邊取下瓶蓋,用移液管吸取硫酸錳溶液1ml插入瓶內液面下,緩慢放出溶液於溶解氧瓶中。
3、取另一隻移液管,按上述操作往水樣中加入2ml鹼性碘化鉀溶液,蓋緊瓶塞,將瓶顛倒振搖使之充分搖勻。此時,水樣中的氧被固定生成錳酸錳(MnMnO3)棕色沉澱。將固定了溶解氧的水樣帶回實驗室備用。
(二)酸化
往水樣中加入2ml濃硫酸,蓋上瓶塞,搖勻,直至沉澱物完全溶解為止(若沒全溶解還可再加少量的濃酸)。此時,溶液中有I2產生,將瓶在陰暗處放5分鍾,使I2全部析出來。
(三)用標准Na2S2O3溶液滴定
1、用50ml移液管從瓶中取水樣於錐形瓶中。
2、用標准Na2SN2O3溶液滴定至淺黃色。
3、向錐形瓶中加入澱粉溶液2ml。
4、繼續用Na2S2O3標准溶液滴定至藍色變成無色為止。
5、記下消耗Na2S2O3標准溶液的體積。
6、按上述方法平行測定三次。
(四)計算
溶解氧(mg/L)=CNa2S2O3×VNa2S2O3×32/4×1000/V水
O2―→2Mn(OH)2―→MnMnO3―→2I2―→4Na2S2O3
1mol的O2和4mol的Na2S2O3相當
用硫代硫酸鈉的摩爾數乘氧的摩爾數除以4可得到氧的質量(mg),再乘1000可得每升水樣所含氧的毫克數:
CNa2S2O3——硫代硫酸鈉摩爾濃度(0.0250mol/L)
VNa2S2O3——硫代硫酸鈉體積(m1)
V水 ——水樣的體積(ml)
(五)參考資料
溶解於水中的氧稱為溶解氧,以每升水中含氧(O2)的毫克數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與大氣壓力、空氣中氧的分壓及水的溫度有密切的關系。在1.013×105Pa的大氣壓力下,空氣中含氧氣20.9%時,氧在不同溫度的淡水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如果大氣壓力改變,可按下式計算溶解氧的含量:
S1=SP/1.013×105
式中S1——大氣壓力為P( Pa)時的溶解度(mg/L);
S——在l.013×105Pa時的溶解度數(mg/L);
P——實際測定時的大氣壓力(Pa)。
氧是大氣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地面水敞露於空氣中,因而清潔的地面水中所含的溶解氧常接近於飽和狀態。在水中有大量藻類繁殖時,由於植物的光合作用而方出氧,有時甚至可以含有飽和的溶解氧。如果水體被易於氧化的有機物污染,那麼,水中所含溶解氧就會減少。當氧化作用進行的太快,而水體又不能從空氣中吸收氧氣來補充氧的消耗,溶解氧不斷減少,有時甚至會接近於零。在這種情況下,厭氧細菌繁殖並活躍起來,有機物發生腐敗作用,水體產生臭味。因此,溶解氧的測定對於了解水體的自凈作用,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一條流動的河水中,取不同地段的水樣來測定溶解氧。可以幫助了解該水體在不同地點所進行的自凈作用情況。
(六)試劑的配製
l、硫酸錳溶液。溶解480g分析純硫酸錳(MnS04• H20)溶於蒸餾水中,過濾後稀釋成1L。
2、鹼性碘化鉀溶液。取500g分析純氫氧化鈉溶解於300—400ml蒸餾水中(如氫氧化鈉溶液表面吸收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鈉,此時如有沉澱生成,可過濾除去)。另取得氣150g碘化鉀溶解於200ml蒸餾水中。將上述兩種溶液合並,加蒸餾水稀釋至1L。
3、硫代硫酸鈉標准溶液。溶解6.2g分析純硫代硫酸鈉(Na2S2O3•5H20)於煮沸放冷的蒸餾水中,然後在加入0.2g無水碳酸鈉,移入1L的溶量瓶中,加入蒸餾水至刻度(0.0250mol/L)。為了防止分解可加入氯仿數毫升,儲於棕色瓶中用前進行標定:
1)重鉻酸鉀標溶液:精確稱取在於110℃乾燥2小時的分析純重鉻酸鉀1.2258g,溶於蒸餾水中,移入1L的溶量瓶中,稀釋至刻度(0.0250mol/L)。
2)用0.0250mol/L重鉻酸鉀標准溶液標定硫代硫酸鈉的濃度。在250ml的錐形瓶中加入1g固體碘化鉀及50ml蒸餾水。用滴定管加入15.00ml 0.0250mol/l重鉻酸鉀溶液,再加入5ml l:5的硫酸溶液,此時發生下列反應:
K2Cr07十6KI十7H2S04=4K2S04十Cr2(S04)3十3I2十7H20
在暗處靜置5分鍾後,由滴定管滴入硫代硫酸鈉溶液至溶液呈淺黃色,加入2ml澱粉溶液,繼續滴定至藍色剛退去為止。記下硫代硫酸鈉溶液的用量。標定應做三個平行樣,求出硫代硫酸鈉的准確濃度,較准0.0250mol/L。
CNa2S203=15.00×0.0250/VNa2S203
四、實驗目的
1.通過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測定了解水體受有機物污染情況。
2.學習滴定分析方法進行水質監測。
3.學習掌握移液、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
㈩ 魚塘正常氧是多少
池塘溶氧量在晚上必須有8個小時大於4mg/L,14小時不低於5mg/L,任何時間不得低於2mg/L,且要保持溶氧持續穩定。養殖戶要時刻關注池塘溶氧量變化,避免溶氧量不足出現魚浮頭現象。20℃、1標准大氣壓時,氧氣的溶解度是0.031。
換算成質量溶解度,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為44.3mg/L。
所以,常溫時,池塘溶解氧最多有44.3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