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頻率怎麼計算
F=T/2π
F=1/T
為了定量分析物理學上的頻率,勢必涉及頻率測量。頻率測量一般原理,是通過相應的感測器,將周期變化的特性轉化為電信號,再由電子頻率計顯示對應的頻率,如工頻、聲頻、振動頻率等。除此之外,還有應用多普勒效應原理,對頻率的測量。
測量頻率的方法一般分為無源測頻法、有源測頻法及電子計數法三種。
無源測頻法(又可分為諧振法和電橋法),常用於頻率粗測,精度在1%左右。
有源比較法可分為拍頻法和差頻法,前者是利用兩個信號線性疊加以產生拍頻現象,再通過檢測零拍現象進行測頻,常用於低頻測量,誤差在零點幾Hz;
後者則利用兩個非線性信號疊加來產生差頻現象,然後通過檢測零差現象進行測頻,常用於高頻測量,誤差在±20 Hz左右。
以上方法在測量范圍和精度上都有一定的不足,而電子計數法主要通過單片機進行控制。由於單片機的較強控制與運算功能,電子計數法的測量頻率范圍寬,精度高,易於實現。
② 相位怎麼算
肯定不同了,相位差就是在某時刻兩段波相位相減
例如
y=sin(wt+π/6),與y=sin(wt+π/3)
相位差就是π/3-π/6=π/6
反應的是一個滯後問題.
相位和正好相反,為他們的和
還是上面的,在某段時刻,相位和為wt+π/6+wt+π/3=2wt+π/2
這個一般用在三相電流矢量計算(大學電路),電流的疊加等等
或者高中的關於振動與波的計算中.波在某時刻的疊加.
相位這個術語就是用在三角函數上的,
sin(wt+π/3)中,π/3叫初相.沒有其他的表示.
③ 相位如何計算
如果您要計算正弦交流電流的相位有相應的公式,其它的也是一樣有相應的公式。
正弦交流電流,它的公式是i=Isin2πft。i是交流電流的瞬時值,I是交流電流的最大值,f是交流電的頻率,t是時間。
④ 相位與頻率有什麼關系能不能用數學公式表示
相位和頻率是並列的參數,沒有直接關系。
在表示正弦信號的時候,一般用數學表達式:
S=Asin(wt+p),其中A是幅度,w是角頻率,也就是2pai*f,p是相位。
由此可見,以上三個參數,互相獨立。
⑤ 相位和初相如何計算
1、利用正弦電壓表達式
u(t)
=
Um sin
(ωt
+θ)可以看出:反映正弦量的初始值(
t
=
0
時)為:
u(0)
=
Uₘsinθ;
這里代入所知數值,即可求出θ,而θ反映了正弦電壓初始值的大小,即為初相位,
簡稱初相。
2、初相位是指正弦量在t=0時的相位,也稱初相角或初相,其單位可用弧度(rad)或度(°)表示。初相反映了交流電交變的起點,與時間起點的選擇有關。
初相可以是正角,也可以是負角。若t=0時正弦量的瞬時值為正值,則其初相為正角;若t=0時正弦量的瞬時值為負值,則其初相為負角。
(5)相位頻率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性質:
初相θ和相位(ωt
+θ)用弧度作單位,工程上常用度作單位。在正弦交流電路中,經常遇到同頻率的正弦量,它們只在幅值及初相上有所區別。右圖所示的兩個正弦電壓,其頻率相同,幅值、初相不同,分別表示為:
(1)u₁(t)
=
U₁ₘsin(ωt
+θ₁)
(2)u₂(t)
=
U₂ₘ sin(ωt
+θ₂)
初相不同,表明它們隨時間變化的步調不一致。比如,它們不能同時達到各自的正最大值或零。圖中θ₁>θ₂,u₁比u₂ 先達到正的最大值,u₁比u₂相位超前一個(θ₁-
θ₂)角,或稱u₂比u1滯後一個(θ₁-
θ₂)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初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