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 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
家長首先要米悅心理以身作則,孩子在學習、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應自覺地把手機放到一邊,起到一個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多給孩子一些有趣的圖書或帶孩子戶外活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慢慢培養孩子的其他興趣,這樣他們對手機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
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對於有的孩子來說,喜歡玩手機也是有原因的,比如父母特別忙,無暇顧及孩子,這時候孩子就會利用手機來消磨時間,長此以往,就對手機產生了依賴感。如果家長每天能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看書學習,並且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嚴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肯定會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學習上。
家長要清楚孩子在不同情況下使用手機的目的,從而聖安米悅心理管理孩子使用手機,孩子可能只是單純的查找資料,並不是只想貪玩娛樂,這時家長就無需過度干涉。
家長要明確孩子玩手機的時長。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每次准時交還手機作為一個積分點,滿10次積分可以額外多一次玩手機的機會,增加孩子的自覺性和時間概念。
家長要明確孩子玩手機的內容,建議家長們一定要規定孩子玩手機時的內容,同時可以把孩子們常用的短視頻和游戲app設置成「青少年模式」,以便屏蔽一些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內容。
㈡ 孩子玩手機上癮經常曠課,作業不完成我們怎麼辦才好呢
相信不少家庭里的孩子都是這樣,回到家中沉迷游戲不寫作業,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如果家長好聲好氣地勸孩子去寫作業看書,小孩根本聽不進,依舊玩著手機。如果家長採取強硬措施,打罵孩子或者奪走手機,恐怕會害怕傷害到孩子的內心。孩子沉迷游戲不願寫作業?這2招輕松幫娃戒「網癮」,家長別錯過。
家長要好好思考,為什麼孩子會沉迷於游戲?因為游戲每成功玩過一關,孩子都會感覺到快樂,覺得很有成就感。而每失敗一次,又會激發孩子的鬥志,想要再一次挑戰這一關。但作業帶給了孩子負擔,讓孩子覺得無聊。作業寫得好也不一定能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如果要是做的差勁,一定會有老師的批評。從作業中孩子很難收獲到成就感、收獲到快樂。把游戲和作業這么一對比,我們就很清楚了,家長們需要提高作業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讓孩子做作業能感受到挑戰,收獲到快樂。
家長可以試試這兩招,輕松幫娃戒「網癮」:
第一招:把選擇權給孩子。孩子正在玩手機的時候,和孩子做一個約定,對小孩說:「你作業是不是還沒寫呢。這樣吧,你可以選擇玩半個小時手機再去寫半個小時作業,或者現在就去寫作業,寫好了再來痛痛快快地玩。」這樣一來,選擇的權利全在孩子手中,孩子需要自己做出判斷。無論哪一個判斷,都是正確的。孩子如果選擇先玩手機再寫作業,那麼玩手機的過程中時間正再飛速流逝,孩子玩完了就需要信守承諾好好寫作業。如果選擇先寫作業再玩手機,作業就增加了一絲挑戰的意味,怎麼樣在最快的時間內把作業寫好,讓家長滿意,成為孩子需要解決的難題。孩子在寫好作業的那一刻,勢必會感受到寫完作業的快樂。
第二招:給孩子的作業增加樂趣。孩子不是覺得作業無聊嗎?寫起來沒有成就感,感受不到快樂。家長們不妨給孩子買一些益智書籍,給孩子出一些益智小游戲,讓孩子忘掉手機游戲。這樣一來激發了孩子的興趣,會讓孩子愛上這些益智書。孩子就會把興趣轉投向課本,重新回歸到作業當中,感受到寫作業就和發現新大陸一樣有趣。
㈢ 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用什麼方法解決
一、盡可能晚的讓孩子接觸和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
孩子上學前盡量不要給孩子玩太多的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孩子上學後,有了一定的自製力,再慢慢培養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特別是兩三歲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給他們玩,因為屏幕的刺激對眼睛的發育影響很大。
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鐵的負極對正極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沒有的。所以不要認為小孩子玩電子產品是在培養智力,我覺得用泥巴捏出一個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二、盡可能隱藏家中的電子產品,不讓孩子知曉。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手機、ipad這些電子產品盡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訴他這是媽媽用來工作的,不是玩的,那麼孩子的第一興趣就會減弱很多,轉去關注其他東西了。
孩子對一切的東西都有濃厚的興趣,只要你把手機收起來,他自然會找到另外一個他感興趣的東西,比如iPad等等。當然iPad也是要收起來的。
三、家長以身作則,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游戲等。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管多麼喜歡玩游戲,只要孩子在身邊,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單獨一個人玩。法律上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自己淪為手機的奴隸也就罷了,可別影響孩子。我見有家長居然跟自己的孩子炫耀新手機的諸多游戲功能,這不是誘導孩子嘛。
四、孩子調皮時,不要把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作獎勵。
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只要孩子不聽話、不吃飯時,就把電子產品給孩子玩,作為吃飯或聽話的交換條件。經常這樣,一旦孩子想玩了,就會鬧,不吃飯,做什麼都不願意,跟你撒潑,這時候,估計很多家長都沒轍了,一旦習慣養成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建議把握好開始的這個關,不要讓孩子養成這種不良習慣。其實就像有的人聽說喝酒有害健康,於是花了十年時間,終於用抽煙來替代了喝酒,這又有什麼用呢?
五、多給孩子一些有趣的圖書或是帶孩子戶外活動,參加集體活動。
一旦孩子已經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幫孩子戒掉。可以試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給孩子很多有趣的圖書,帶孩子一起讀故事,或是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這樣孩子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
1、向孩子講述手機的危害,讓他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家長要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他認識沉迷於手機的危害,明確這個時期學習才是首要任務。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父母的關系不太依賴,家長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如果家長覺得直面與孩子溝通效果不大,可以通過書信、微信等方式,與孩子傾訴彼此的想法。
2、與孩子協商使用手機的時間、次數。
讓孩子一下子就戒掉手機,這種方法是不行的,家長可以先跟孩子規定使用手機的時間,在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之後,可以適當地玩手機。比如寫完作業後可以玩一到兩個小時的手機,雙方要遵守規則,如果不遵守規則是要受到相應的處罰,比如做家務、禁止玩手機2天。
3、尋找替代孩子玩手機的娛樂活動
孩子沉迷於玩手機,是因為他對其他的愛好不感興趣,如果你安排豐富的娛樂節目,轉移孩子對手機的興趣。比如帶孩子去爬山、游泳,讓孩子鍛煉身體;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參觀各種具有文化素養的文化活動。
4、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榜樣,不沉迷於游戲。
想要讓自己的孩子不沉迷於手機,家長要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很多孩子沉迷手機就是從家長沉迷游戲引起的。如果家長一到家就玩游戲,不花時間陪孩子,不關愛孩子,孩子從家長的一言一行中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育孩子,首先家長自身要做到,給孩子樹立榜樣。
5、增加戶外活動。
孩子玩手機也大都在家裡面,如果家長們增加戶外活動,那麼孩子也會放下手機到戶外活動,如親近大自然等。
㈤ 怎麼樣才能防止孩子沉迷手機
想要讓孩子不沉迷手機的話,就要以身作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當著孩子的面,盡量的自己不要長時間的玩手機,特別是耍那些沒用的東西,短視頻之類的,其次就是讓孩子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一些小業余愛好,帶著孩子去旅行,對孩子多一些陪伴就可以了
㈥ 孩子沉迷手機游戲無法自拔了怎麼辦
1,嚴重影響孩子的視力。
孩子正處在視力發育最關鍵的時期,如果沒有正確的對待,會造成孩子近視,甚至是弱視。這是會影響一生的。因為長期對著屏幕,有的孩子甚至一玩就是一天,晚上也玩到很晚才睡覺,這讓他們用眼過度。
在玩游戲的時候,手機屏幕對孩子眼睛傷害非常大,會讓孩子視力受到很嚴重的傷害,這些都是不可逆轉的。現在近視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這跟他們長時間的玩手機有著異常緊密的關系。
2,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
因為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注意力一般是比較集中的,他們一般沒有和他人交流,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漸漸的說話也越來越少。本來這是孩子語言發展非常重要的時候,需要在溝通和交流中得到提升。
但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沉迷在手機的有世界裡,很少和其他的孩子在一起玩,也很少外出,接觸新事物。家長們也都忙於自己的工作,這樣,也就造成了孩子語言發展非常緩慢。
在孩子沉迷玩手機這件事情上,家長也不能一味的去責怪孩子,因為家長本身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很多家長他們既不會和孩子過多的交流,也不會為孩子指導作業,只是在家裡拿著手機,沉浸在手機之中,和孩子缺乏交流溝通。
另一方面,當家庭氛圍不和諧的時候,父母的爭吵會讓孩子陷入苦惱,他們選擇逃避,選擇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裡面。
這些都需要家長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多抽時間陪伴孩子,讓他們感受生活的魅力。多帶領他們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真實的風景,帶他們多認識新的事物,認識新的朋友。
㈦ 孩子沉迷手機沒節制怎麼辦
迷戀原因一:孩子沒有獲得足夠的陪伴。
這種陪伴並不是時間上的問題,而是父母如何滿足孩子的心靈需求。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因為缺少夥伴,在很多時候他們都是一個人玩,如果父母忽視了陪伴孩子玩樂,分享快樂與煩惱,那麼很容易導致孩子心靈上產生孤獨感。從孩子口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好無聊!」「沒人陪我玩!」於是他們需要通過藉助其他事物來獲得心靈補償。零食、電視、網路便成了他們最好的陪伴者。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爸爸媽媽應該毫不吝嗇地關愛自己的孩子,利用業余時間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見所聞,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傾聽孩子心聲、多疏導孩子情緒,親子溝通不求時長但求有效。
迷戀原因二:為了省心,讓孩子玩手機。
有的父母在忙手上的活兒,沒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機塞給孩子,讓他自己玩,父母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這樣的做法不但助長了孩子玩手機成癮,還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因為要忙所以才給我手機玩,那下次他們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機玩了。
父母如果要做事,沒有時間陪孩子,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時候,就應該和他說明情況,並告訴他可以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亦或者來做小幫手,從而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體貼他人。這也是一種相互陪伴的需求。
迷戀原因三:孩子提出要手機時,父母沒有正確回應。
給還是不給,決定權完全在於父母,如果考慮周全就應該堅決行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讓孩子使用手機,什麼樣的情況下堅決不能給,這一點必須慎重。假如為了激勵孩子按時做完作業或者完成大人交給的任務而給孩子玩手機,也應該事先商議決定,避免孩子為了達到玩手機的任務而行動。最好別用玩手機游戲來獎勵孩子寫好作業。
迷戀原因四: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每個成年人都很難自控,何況一個孩子,當他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父母喊停止,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時候你越催促他就越著急,一著急就玩不好,或者越著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鍾。 所以停止你的催促,用親子約定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控制時間,增強時間觀念。
比如父母可以這樣問:你決定玩多長時間,10分鍾還是15分鍾?一般孩子都會選擇15分鍾,那麼你可以補充一句:「如果你能在計劃的時間內結束游戲,我決定多加你一分鍾,你覺得如何?」 最後不忘加一句「媽媽相信你能做到。」當孩子能夠在約定的時間內離開手機,那麼父母就一定要兌現承諾,如果他沒有做到,也不必凶神惡煞,直接說:「時間到,手機放回去。」
如果孩子央求說再玩一會兒,你也應該堅決,並明確能夠守約才可以獲得加一分鍾。在這里,建議父母教會孩子看時間,比如在手機上看,在鬧鍾上看,學慣用時間約束法來調整自己的行動。
迷戀原因五: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孩子在放學後到上床睡覺這段時間,沒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加上家庭成員各做各的事,很容易產生某個時間段無事可做,此時孩子便會容易想到看電視、吃零食或者玩游戲。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家庭成員來個作息表。每個環節動靜交替,緊湊進行,學習玩樂休息都不誤。
在這里要強調的是,作息表不只是針對孩子本人的,而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嚴格按照要求去做的,在相互提醒、督促、評價之後,增強每個人的時間觀念,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這樣一來孩子也不會總想著玩手機。
迷戀原因六:父母在家頻繁使用手機。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你做什麼他就學什麼,這就是身傳言教。如果你經常在家裡打電話、發簡訊、玩微信,或者打游戲、看電影,那麼多半孩子也會對手機產生興趣並希望從手機中獲得滿足。
低頭一族的父母,一定記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拚命地玩弄手機。如果可能的話請放下手機,多看看書,和愛人談談心,和孩子下下棋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門散散步,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於孩子成長,促進家庭幸福。
孩子需要充實的精神生活和娛樂,所以不讓其用手機聊天,那麼我們就必須找別的愛好替代。如游泳、打球、登山、旅遊等。最好有孩子的爸爸陪孩子進行這些活動。
㈧ 十五歲的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
家長需要管控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孩子沉迷手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習慣,就像大人玩手機一樣,沒事就會掏出手機看看,而這種習慣就會讓孩子對手機產生依賴,所以我們要解決孩子玩手機的問題,一定要先改變孩子這個不好的習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家長需要找到孩子沉迷手機的內容,孩子並不是喜歡手機,而是喜歡手機里的內容,如果你給孩子一個老人機,相信孩子肯定不會天天抱著玩,所以智能手機里的內容才是罪魁禍首,比如有些孩子就喜歡玩游戲,那麼家長就應該嚴格控制孩子玩游戲,從源頭解決問題。
家長需要和孩子有個良好的溝通,很多家長就知道沒收孩子的手機,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不高興。對此,專家提出了一個妙招,家長只需要在手機上安裝麥苗守護,家長無需沒收孩子的手機,就可以嚴格地管理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和孩子手機里的內容。
避免手機對孩子的傷害:
1)幫孩子戒掉手機癮
當家長阻止孩子玩手機無效時,不妨狠狠心,堅決不給孩子手機,或將其藏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
第一天,孩子會鬧,但兩三天持續下去後,孩子就會發現家長的決心,慢慢從手機的陰影中走出來。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玩手機,大多是因為無聊,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比如帶孩子出去參加戶外運動,和小朋友玩耍等,畢竟這才是孩子的天性。
3)家長要以身作則
同時,想要孩子不玩手機,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少玩手機多看書。
㈨ 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
㈩ 青少年沉迷手機怎麼辦
一,一起制定規定、計劃,每天玩手機時間限制一下!二,結合獎罰法,做得好,獎,做不好,罰!三,可以引導進行一些其他的興趣、愛好,比如家人帶他打打球,旅旅遊……實在不行,咨詢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