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鵪鶉的繁殖方法視頻

鵪鶉的繁殖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6-06 15:53:31

A. 鵪鶉的繁殖技術

鵪鶉的繁殖:
鵪鶉的選育包括:根據外貌選擇和根據記錄成績選種。鵪鶉的選配方法包括:同質選配和異質選配。配種方式包括:大群配種、小群配種。配種要注意:雌雄比例,種鵪鶉利用年限,開產與交配日齡,影響種蛋受精率的因素。育種方法包括:純系培育、雜交育種、品種選育、配套系育種。人工孵化包括:種蛋選擇、孵化制度。孵化制度包括:孵化溫度、孵化濕度、通風、翻蛋、照蛋等。

B. 鵪鶉能自己繁殖嗎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鵪鶉可以近親繁殖的。希望能幫到你,求採納。

C. 鵪鶉是怎麼繁殖的

一、選種
二、配種
三、產蛋
四、孵化

D. 鵪鶉苗的飼養方法鵪鶉怎樣養殖

養殖方法如下:

1、鶉舍,建造鶉舍光線要微暗,夏季通風要良好,要防止狗、貓、鼠等危害。必須安裝照明設備,夜晚須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鶉的產蛋率。

2、飼養室內放置育雛籠、肥育籠、種鶉籠及安排孵化間。飼養籠可用竹木,也可用鐵製成。籠子底部應製成網狀,網孔大小以鵪鶉糞便能漏下為宜,間距大致為1.2cm,網底後高前低,稍帶傾斜度,便於母鵪產蛋後滾出。

3、飼料,鵪鶉的飼料,盡量採用纖維少,營養豐富的食品,品種宜多樣化。一般由豆餅、魚粉、玉米面、麥麩、米糠、苜蓿草、白菜、胡羅卜、骨粉、碳酸鈣、食鹽等組成。還可加一些復合維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飼料要相對穩定,如需交換要逐漸過度。

4、喂料,鵪鶉喂料方法有二種,一種是喂乾料,另設飲水設備。另一種是喂濕料,喂濕料時乾料和水比例是夏季1:3、冬季1:2、春季1:2.5。每天喂4次,作到定時、定量、定質供應。9~10周齡的鵪鶉,要做到「能吃多少就給多少」的飼養方法。

(4)鵪鶉的繁殖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配種:種鶉的配種年齡,雌鶉3月齡至1年,雄鶉以4~6月齡最好。但實際飼養中,50~60齡的雄、雌鶉開始配種繁殖,繁殖期1年,年年更換。鵪鶉的早晨和傍晚性慾最旺,交配後受精最高,以早上第一次喂飼後讓其交配最好。如有把握進行人工孵化,則一年四季均可讓鵪鶉交配繁殖。

產蛋:在產蛋期間,光照十分重要。據試驗,夜間增加光照可提高產蛋率25%。因此,要懸掛60瓦電燈,補充光照4小時左右,以達到每天16小時的光照時間。其餘時間改換成4瓦電燈照明。

孵化:鵪鶉的孵化有自然孵化與人工孵化兩種,自然孵化可選擇雌雞、雌鴿代孵,人工孵化是採用雞的孵化器,孵化選擇好的鵪鶉種蛋。孵化溫度較雞雛孵化溫度略高,一般室溫20~23℃即可,相對濕度應保持65%左右。

E. 鵪鶉怎麼養

養鵪鶉的技巧是控制好飲食,別生病.控制好,食物和水,還有溫度!
鵪鶉為茶褐色,是一種小型野生候鳥。野生鵪鶉一年產蛋7-12枚。鵪鶉孵化期為16-17天。鵪鶉性喜溫暖,飼養室內溫度宜在200C左右,設備簡單,管理容易。飼養40-50天開始產蛋。
一、幼鵪鶉的培育:
40日齡前為幼鶉。小鵪鶉出殼雛毛干後,就可放入小型木製育雛箱內飼養,一個60厘米×80厘米木箱可容納10-20隻小鵪鶉。育雛工作注意保溫工作,保溫熱源可用電燈、煤油爐、木炭火盆或峰窩煤灶等。用電燈從育雛器的上方給溫,同時在下方或旁邊用煤油爐、木炭或蜂窩煤供溫,則效果更好。大規模育雛可用保溫傘,每傘可育雛鵪鶉200-300隻。
鵪鶉育雛溫度初期可用350-370C,以後每天可降1-20C ,溫度逐漸降到240-260C左右。保溫20天可脫溫。育雛鵪鶉3-4天齡可用24小時光照,使小鵪鶉熟悉生活環境,充分採食,吃飽睡暖,以後可逐漸改為自然光照和早晚補充光照。
二、小鵪鶉飼養:
出殼後5-6小時的鵪鶉就會跑,開食宜早不宜遲。開食可用玉米、碎米、麥粉等混合料,能加拌熟蛋黃更好。二、三天後逐漸轉喂全價混合飼料。幼鵪鶉配料可用玉米52%,豆餅27%,魚粉10%,麩皮5%,草粉5%,骨粉1%,粗蛋白含量為24-25%;鈣磷比為2:1。另外可加15%打漿青料,或每100斤飼料加喂10克多種維生素和適量微量元素。飼料內加喂少量抗菌素則效果更好,既可防止疾病,又能促進生長。喂小鵪鶉可在育雛箱內用小食槽,加少量水調成糊狀飼料。鵪鶉喜吃,但飼料容易污染,夏季易變質。喂干飼料,需用加飲水器供水,水宜終日不斷供應。開始時終日給料,二周後日喂六餐,四周後改為日喂四餐。育成一隻小鵪鶉,約需精料0.5公斤。
三、母鵪鶉飼養:
40日齡後母鵪鶉即轉為產蛋期。母鵪鶉從喉至胸有斑點,公鵪鶉胸部毛色深無斑點。母鵪鶉可用4-6層籠養。鵪鶉籠可用木製,高160-180厘米,長90-100厘米,深40厘米,每層籠高15厘米,承糞板空間10厘米,每層可養鵪鶉60-80隻。中間可隔成2-4個小籠,籠底用粗鐵線,間距0.5厘米,以便漏糞。籠底後高前低,向前稍有傾斜,產蛋後可自動流出到前面檔板,以便飼養員在籠外撿蛋。籠子四周用細鐵線制,間距2.2-2.4厘米,外掛料槽和飲水槽,便於鵪鶉頭頸伸出吃料飲水。
母鵪鶉全價混合飲料配料百分比:玉米42、豆餅33、魚粉10、麩皮3、草粉5、貝殼粉6、骨粉1,粗蛋白為27-28%,鈣磷比4:1,再加適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日喂乾料3-4次。每隻母鵪鶉喂粗料20多克,蛋料比約1:2,產蛋鵪鶉亦喜吃半干濕糊狀飼料,喂濕料比乾料的產蛋率高,但喂濕料費工麻煩,夏季飼料易變質,因此喂乾料另給飲水,比較方便。
加強光照管理,可提高產蛋率。通常每20-25平方米面積,在2米高處懸掛一隻60瓦的電燈,或在每層籠內吊電燈,每晝夜要求保持16小時光照,其餘時間可改為弱光燈泡,以防黑暗驚擾鵪鶉,影響產蛋。
產蛋的母鵪鶉食慾旺盛,每隻鵪鶉每天需要採食20克精飼料。精飼料配方為:玉米面53%、豆餅22%、麩皮3.5%、魚粉12%、微量元素1%、骨粉2%、貝殼粉3.8%、細沙1.2%、多種維生素1.5%。青飼料要切碎打成漿,與精飼料按1∶1的比例加水混合飼喂,濕度以不糊嘴為准。每天喂5次(其中午後喂3次),飼喂時要注意做到定時、定量,不要隨意改變飼料品種。
幼鵪鶉養40天後便可上籠,應讓其盡快適應新環境以利於其早產蛋。產蛋開始頭60天為旺盛期,要加強飼養管理。
鵪鶉一般很少發病,流行性傳染病也不多見,但一旦發病,往往造成全窩死亡,因此精心防病很重要。鵪鶉籠舍要保持通風、乾燥、清潔,並定期用3%~5%來蘇兒消毒。每周對鵪鶉進行一次腸道消毒(可在飼料中拌入土黴素鈣鹽、金黴素添加劑),以防傳染病的發生。大量飼養鵪鶉時要對鵪鶉進行預防接種,接種方法與雞的接種方法相同。

F. 鵪鶉養殖技術

一、建築籠舍

用籠舍法養鵪鶉效果好,可採取竹木結構建築,籠長80厘米、寬50厘米、高30厘米,搭架分層飼養。籠舍要設在清靜通風、向陽、光線好而保溫的房屋安置,注意調節溫度,保持冬暖夏涼,嚴格控制畜禽(狗、貓、雞等)出入或人為騷擾。

飼養密度按籠舍單層計算,每平方米可養雛鶉100~150隻或成年鵪鶉60隻左右。鵪鶉籠舍內要配置料槽、飲水器;必須安裝照明設備,夜晚須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鵪鶉的產蛋率。

二、配好飼料

鵪鶉的飼料盡量採用纖維少、營養豐富的食品,品種宜多樣化。要保持一定的蛋白質,適口性良好,不能隨意變換,以防減食,影響產量。

一般飼料配方是:玉米50%,豆餅8%,菜籽餅3.7%,麥麩29%,魚粉6%、粗糠1.5%,骨粉1.5%,食鹽0.3%,還可加一些復合維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等。

三、日常管護

①要勤掃籠舍,清除糞便(每天要清除糞便一次,至少兩天一次),防止潮濕、污染,經常刷洗槽具,保持乾燥衛生。

②0~4日齡常表現出逃竄的野性,加料、喂水要當心,防止飼料被扒食濺失,防止飲水沾濕絨毛。

③鵪鶉飼養40天即可上籠,以適應產蛋時的籠養環境,夏季要保持通風良好,防暑降溫;冬季要生爐子,保持溫度在16℃以上。

④產蛋期要有充足的光照,天黑以後可補充光照4小時左右。母鶉產蛋通常是下午2~4時,6時結束。要隨時撿蛋,以防踐踏、啄碎。

⑤要勤於檢查與調整室內溫度、濕度、通風、光照,並要防止各種應激、啄癖、鼠害、獸害和煤氣中毒的發生。

⑥定期稱測體重與檢查羽毛生長情況,並做好各項記錄和統計報表。

四、配種繁殖

春季配種在3~5月,秋季在9~11月,公母鵪鶉搭配1:4;一般每隻公鵪鶉一天交配一隻母鵪鶉,如果過多交配會影響種蛋的受精率。配種時將公鵪鶉放到母鵪鶉的籠里,自行交配,配後再捉出公鵪鶉。

五、抓住育雛關

鵪鶉蛋只需17天就孵化出小鵪鶉。剛出殼的雛鶉對外界環境適應性差,要注意保溫。出殼1~2天,籠舍溫度要保持在35~38℃,以加速腹內吸收蛋黃,收臍良好。以後每天降溫0.5℃,一直降至25℃左右時即保持恆溫,另外要適時給鵪鶉開食。

出殼1天後,要喂些蒸熟蛋黃和碎玉米。一周後飼喂混合飼料,一天喂5~6次(包括夜間2次)。飼料要拌濕,用手捏能成團而又鬆散為宜,還應勤喂些冷開水。一般養50天成熟,開始產蛋。

六、強制換羽

如利用第2個產蛋周期,需實行人工強制換羽。實施方法是:停料4~7天、黑暗,迫使產蛋鶉迅速停產,接著脫落羽毛,然後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復產蛋。從停飼到恢復開產僅需20天。必須淘汰病、弱個體,飲水不可中斷。

七、疾病防治

①胃腸炎

由飼料霉爛或飼養不當引起腹瀉、虛弱、昏迷等,可在飼料中拌入痢特靈或木炭末連喂3天,停2天,再喂1~2次,或在飼料中拌入土黴素,連喂5天。也可用磺胺咪唑或磺胺二甲嘧啶拌入飼料中每天喂2次,連喂5~6天。

②白痢

由沙門氏桿菌引起不食、排白色有惡臭稀糞等,可在飼料中拌入痢特靈連喂3天,停喂2天再喂3天,待糞便正常停喂。可在飼料中加入土黴素連喂6天,或用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飼料內連喂3天,停2天再喂3天。

③脫肛和難產

由早產或產蛋期營養不良等引起,防治方法保持飼料營養全面,防止母鵪鶉過肥和預防輸卵管疾病。難產時要用手輕按腹部助其產蛋。脫肛時,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肛門直腸,然後輕輕送回體內。

(6)鵪鶉的繁殖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種蛋的保存

1、適宜溫度

蛋產出母體外,胚胎發育暫時停止,隨後,在一定的外界環境下胚胎又開始發育,當環境溫度偏高,但不是胚胎發育的適宜溫度時,則胚胎發育不完全和不穩定,容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

當環境溫度長期偏低(0℃),雖然胚胎發育處於靜止狀態,但胚胎活力嚴重下降,甚至死亡。一般種蛋保存適宜溫度為13℃~18℃,保存時間長,採用溫度下限,保存時間短,採用溫度上限。

2、相對濕度

種蛋蛋殼上約有7500個直徑為1.5~15微米的氣孔,種蛋保存期間蛋內水分通過這些小孔不斷蒸發,其速度與貯存的濕度成反比。一般相對濕度保持在75%~80%,此外不要讓陽光直射和穿堂風直吹種蛋。

3、保存時間

種蛋即使保存在適宜的環境下,孵化率也會隨時間的延長而下降。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蛋白殺菌的特性下降。蛋內水分蒸發增多,改變了蛋內的酸鹼度,引起蛋黃系帶和蛋黃膜變脆。

由於蛋內各種酶的活動,引起胚胎衰弱及營養物質變性,降低了胚胎生活力,殘余細菌的繁殖危及胚胎,導致孵化率下降。一般認為種蛋保存時間為5~7天為宜,不要超過2周。

G. 鵪鶉蛋怎麼孵化出小鵪鶉

①自然孵化。利用母雞孵鵪鶉蛋,但每次只能孵7~8個蛋。

②採用母雞孵蛋,要挑選體型適中的母雞,使其孵化20~30個蛋,幼鶉出殼後要立即取走,這樣可連續孵3~4窩。

③人工孵化。種類多,有缸孵法、桶孵法、平箱或立箱孵化法等。桶孵法是將桶四周用紙糊幾層,將炒熱的稻穀裝入麻袋內,作為熱源,紹蛋也用麻袋裝好,一層韻蛋一層稻穀,放入桶內,孵卵管理人員必須嚴格掌握孵化規律,才能獲得高孵化率。平箱孵化法,一般適合中小養鶉場,構造簡單,容易製造和操作,箱高157厘米,長96厘米,寬 80厘米,用 5 X 5厘米木方做四周的支架,四周及門用兩層纖維板,中間夾有玻璃纖維,起保溫作用。平箱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孵蛋室,下層為熱源室,兩層之間用0.3厘米厚鐵板隔開,熱源室留一火門,用木炭、煤油或500W電爐供熱。在孵化室內放有溫度計和放蛋筐及翻蛋架,孵化室應保持 20~24℃,相對溫度 60~65%,以利提高孵化率。孵蛋第三天後,每天翻蛋兩次,每次涼蛋幾分鍾,孵到11天後,進行驗蛋,蛋是紅色或黑色,光線不能透過,則是正常發育蛋。孵到15天後,將蛋放入雛蛋盤,一般經過17天孵化,受精蛋就發育成雛鶉,雛鶉出殼1~2小時絨毛已於,取出放入育雛室飼養。

最近,國內外多採用自製電孵器,其外殼和平箱孵化器,結構進行了改進,熱源採用電源,用電爐絲加熱,用電子繼電器連接電接點溫度計,自動控制溫度,自製電孵器操作方便,效果很好。

閱讀全文

與鵪鶉的繁殖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說明方法舉例子的術語是什麼 瀏覽:173
建築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方法 瀏覽:198
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及技巧視頻 瀏覽:359
固定式幕布安裝方法 瀏覽:479
瀝青路面縱裂的解決方法 瀏覽:488
調經需要哪些方法吃哪些葯 瀏覽:540
自建房大門過門石安裝方法 瀏覽:999
手搖式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864
蘋果6plus的閃光燈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6
我愛這土地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瀏覽:587
魅族微信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14
抽氣機連接玻璃罩的研究方法 瀏覽:447
治療凍腳的方法 瀏覽:360
女人避孕套使用方法 瀏覽:325
如何優化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法 瀏覽:410
曹沖稱象用的測量方法是 瀏覽:232
咳嗽流鼻子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215
路亞怎麼釣鯽魚最佳方法 瀏覽:704
治療腰下痛方法 瀏覽:295
移動信號突然很差的解決方法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