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拉力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拉力簡寫為F,力的單位為牛頓,簡稱牛,符號N。
拉力公式:f=w/s
彈簧的拉力大小F跟彈簧的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即F=kx
式中的k叫做彈簧的勁度系數,其大小取決於彈簧本身,k的單位是N/m。這就是胡克定律。
拉力效果的定義
拉力是按力的效果定義的,從力的性質來看,拉力也是彈力,而從力的作用對象來看,拉力可能是內力,也可能是外力。
如果物體在受到阻力和拉力兩個力的情況下,如果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狀態,那麼此時F拉=F阻,拉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物體處於二力平衡狀態(合力為零)。
在特定情況下,如果物體做加速運動,則F拉>F阻;如果物體做減速運動,則F拉<F阻。
汽車作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牽引力)跟摩擦力平衡。
❷ 板材承受壓力的計算
可簡化為
周界固定,中心受集中載荷P
σ=c*P/h^2
h=0.04m
c可查表得,c=0.7542
代入300Mpa
計算的P=636.4Kn
❸ 鋼板 承載力計算
8毫米厚的鋼板,四邊固結。受集中力作用。因板厚與平面面積之比,比值很小。鋼板的受力狀態類於張力柔性平面體。且Q235的抗拉強度大於抗剪溫度。結構的破壞形式是:鋼板被剪穿(沖切破壞)或板的邊緣約束被拉壞。
❹ 木頭的承載力怎麼計算
木頭的承載力的計算方法:
1、原位試驗法:是一種通過現場直接試驗確定承載力的方法。包括(靜)載荷試驗、靜力觸探試驗、標准貫入試驗、旁壓試驗等,其中以載荷試驗法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測試法。
2、理論公式法:是根據土的抗剪強度指標計算的理論公式確定承載力的方法。
3、規范表格法:是根據室內試驗指標、現場測試指標或野外鑒別指標,通過查規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載力的方法。規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規范),其承載力不會完全相同,應用時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條件。
4、當地經驗法:是一種基於地區的使用經驗,進行類比判斷確定承載力的方法,它是一種宏觀輔助方法。
(4)板材最大拉力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木頭承載力的特點:
1、柱樁:由於樁底位移很小,樁側摩阻力不易得到充分發揮。對於一般柱樁,樁底阻力占樁支承力的絕大部分,樁側摩阻力很小常忽略不計。但對較長的柱樁且覆蓋層較厚時,由於樁身的彈性壓縮較大,也足以使樁側摩阻力得以發揮,對於這類柱樁國內已有規范建議可予以計算樁側摩阻力。
2、摩擦樁: 樁底土層支承反力發揮到極限值,則需要比發生樁側極限摩阻力大得多的位移值,這時總是樁側摩阻力先充分發揮出來,然後樁底阻力才逐漸發揮,直至達到極限值。
對於樁長很大的摩擦樁,也因樁身壓縮變形大,樁底反力尚未達到極限值,樁頂位移已超過使用要求所容許的范圍,且傳遞到樁底的荷載也很微小,此時確定樁的承載為時樁底極限阻力不宜取值過大。
❺ 板材受力計算
說的有點沒明白,你的目標物品是0.5t,有用槽鋼或龍骨去支持,然後用板材鋪上去嗎?
如果是做墊板的話,要看目標物品的情況了。
一般有人用密度板,也有人用多層板,這兩種板材都是有工藝等級的。
如果是0.5t,一般用1.2厘米或者0.9厘米的板材就可以了。也有用1.8厘米的。
❻ 關於SBS瀝青防水卷材拉伸試驗,最大拉力的計算方法
試件以恆定的速度拉伸至斷裂。連續記錄試驗中拉力和對應的長度變化。
拉伸試驗機有連續記錄力和對應距離的裝置,能按下面規定的速度均勻的移動夾具。拉伸試驗機有足夠的量程(至少2000N)和夾具移動速度(100±10)mm/min,夾具寬度不小於50mm。
拉伸試驗機的夾具能隨著試件拉力的增加而保持或增加夾具的夾持力,對於厚度不超過3min的產品能夾住試件使其在夾具中的滑移不超過1mm,更厚的產品不超過2mm。這種夾持方法不應在夾具內外產生過早的破壞。
為防止從夾具中的滑移超過極限值,允許用冷卻的夾具,用時實際的試件伸長用引伸測量。
力值測量至少應符合JJG 139-1999的2級(即±2%)。 3 試件制備
除非有其他規定,整個拉伸試驗應准備兩組試件,一組縱向5個試件,一組橫向5個試件。
試件在距試樣邊緣(100±10)mm以上裁取,用模板,或用裁刀,尺寸如下: 方法A:矩形試件為(50±0.5)mm ×200mm,按圖1和表1. 方法B:啞鈴型試件為(6±0.4)mm ×115mm,按圖2和表1.
表面的非持久層應去除。
試件中的網格布、織物層,襯墊或層合增強層在長度或寬度方向應裁一樣的經緯數,避免切斷鋼筋。
試件在試驗前在(23±2)℃和相對濕度(50±5)%的條件下至少放置20h。 4 步驟
對於方法B,厚度是用GB/T 328.5方法測量的試件有效厚度。
將試件緊緊的夾在拉伸試驗機的夾具中,注意試件長度方向的中線與試驗夾具中心在一條線上。為防止試件產生任何鬆弛推薦載入不超過5N的力。
試驗在(23±2)℃進行,夾具移動的恆定速度為方法A(100±10)mm/min,方法B(500±50)mm/min。
連續記錄拉力和應對的夾具(或引伸計)間分開的距離,直至試件斷裂。
註:在1%和2%應變時的正切模量,可以從應力應變曲線上推算,試驗速度(5±1)mm/min。
試件的破壞形式應記錄。
對於有增強層的卷材,在應力應變圖上有兩個或更多的峰值,應記錄兩個最大峰值的拉力和延伸率及斷裂延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