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稻浸種育秧技術
水稻浸種育秧技術
一、品種選擇和用種量
早稻主導品種為:湘早秈45號、中早39、株兩優819、陵兩優942,常規稻種子5-6公斤/畝,雜交稻種子2.5-3公斤/畝。
晚稻以高檔優質稻為主,主導品種為:
泰優390、桃優香占、盛泰優018、隆晶優1號、玉針香、湘晚秈17、農香24等;常規優質稻種子4公斤/畝,雜交優質稻種子每畝1.5公斤,機插秧適當增加用種量。
二、育秧方式
育秧原則,採取軟盤拋秧和機插秧為主,淘汰濕潤洗插秧,積極推進水稻智能密室機械化育插秧新技術。
三、育秧材料准備
軟盤拋秧每畝大田用353孔軟盤100片,盤育機插秧准備專用軟7寸盤30塊,9寸盤28塊,拱摸竹片(2.2-2.5米)25片,地膜1.25斤(0.2毫米)。
四、秧田准備
1、秧田選擇。要求選擇背風向陽、土質疏鬆、肥力較高、排灌方便、無污染、雜草少、運輸便利的田塊作秧田。採用軟盤育秧按照1︰20~25、機插育秧1︰80的比例備好秧田。
2、秧田翻耕。在播種前30天進行翻耕淹漚,播種前3~5天結合整平,每畝秧田施入25%的復合肥25~30公斤作苗床基肥,施肥時梳耙2~3次,確保均勻不傷芽。
3、秧廂規格。按廂面寬1.5米、廂溝寬0.3米,廂溝深0.15米做成秧廂,廂長不超過10米,以南北成廂為好,並開好腰溝、圍溝,以便於排灌,機插秧按不低於2米寬分廂做好秧廂。
五、適時播種
早稻在3月20-30日,搶「冷尾暖頭」天氣播種。
晚稻嚴格按所用品種的適宜播種期進行操作,絕對不能推遲。採用軟盤拋秧須提前2~3天播種下泥,機插秧選擇生育期110天左右晚稻品種,以確保晚稻能在9月15日(寒露風來臨)前安全齊穗。
六、浸種催芽
1、備足種子:採用塑料軟盤拋秧,早稻常規稻畝用種5~6公斤、雜交稻2.5-3公斤;晚稻常規優質稻為3.5~4公斤、雜交稻1.5-2公斤。
2、播前種子處理:播種前5~7天拆開包裝透氣,搶晴曬種半天,種子禁止在水泥地上曝曬。
3、浸種消毒。種子下水半小時左右,撈去浮於水面的秕谷、病粒谷後,統一採用「咪鮮胺」進行種子消毒。方法是用25%咪醯胺乳油2000—3000倍液(即一支2ml的咪鮮胺乳油兌水4-6公斤,浸種3-4公斤),間歇浸種雜交稻種浸24小時、常規稻種浸36小時,稻種無須預浸,浸後不須漂洗,可直接催芽、播種。包括消毒時間在內總的浸種時間:早稻常規種子48~72小時,早雜種子36~48小時,間歇浸種,以種子吸足水份35%左右為宜。
4、種子催芽。催芽前,將浸好的谷種洗干瀝干,然後用「兩開一涼」溫水(50-55℃)浸泡5-10分鍾,再起水瀝幹上堆,保持谷堆溫度32-35℃,15-18小時後開始露白。谷種破胸露白後,翻堆散熱,並淋溫水,保持谷堆溫度28-32℃。齊根後適當淋澆25℃左右的溫水,保持谷堆濕潤,促進幼芽生長。播種前煉芽24小時。遇低溫寒潮不能播種時可延長芽谷攤薄時間,結合灑水,防止芽、根失水乾枯,待天氣轉好時播種。
種糧大戶和各鄉鎮示範點,要嚴把種子浸種消毒環節,統一使用種子催芽器,規避浸種催芽風險。晚稻結合種子消毒採用少浸多露的方法進行催芽。
七、精量播種
1、規格擺盤:擺盤前先用木板把廂面燙平,以一邊為基準拉線橫擺2個軟盤,輕輕壓平軟盤,盡量使秧盤與秧廂貼實,以免秧盤懸空造成死苗。放盤後兩邊各留10-15厘米空地以便蓋膜。按每包壯秧劑(400克)處理50個軟盤的比例將壯秧劑撒入秧廂溝內,與適量的稀泥拌和均勻後,將其裝入擺好的軟盤中,用掃帚掃平泥水,保證每孔至少有2/3以上的泥漿,而廂面不得留有泥漿和積水,待泥漿沉緊踏實後即可播種。機插秧秧盤統一推廣麻膜育秧,以利秧苗結盤,育出標准秧塊。
2、精量播種。根據每畝用種量和軟盤多少,分廂過稱,分2~3次均勻撒播,要求常規早稻每個秧孔落入種子4~6粒,雜交稻每個秧孔落入種子2~3粒,盡量降低獨苗率、缺孔率。播種後用軟掃帚蘸泥漿水輕輕塌谷,抹去盤面多餘的泥漿。機插秧每盤常規稻播種谷150-180克,雜交稻播種谷80-100克。
3、秧床消毒
播種後蓋膜前,每畝秧田用45%敵克松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到廂面,對秧床進行消毒。
4、搭拱蓋膜。按拱高40厘米左右、拱距60~70厘米搭好篾架,然後鋪蓋地膜,蓋膜時四周要用泥土蓋嚴壓實。
八、秧田管理
早稻
1、出苗前。保持秧田廂溝暢通,廂面濕潤不積水。隨時檢查蓋膜情況,發現地膜被風或其他情況掀開,應及時蓋好,若遇無風高溫晴天,在上午十點左右應揭膜兩端通風,防高溫煮芽。立針現青後,如膜內溫度高於30℃時,也應揭開膜的兩頭通風降溫。
2、出苗後。當秧苗一葉一心後,晴天中午要揭開秧廂兩頭通風,傍晚前則蓋好。一葉一心時開始煉苗,保持廂面乾爽以促根生長,膜內溫度保持20~25℃為宜,不得超過35℃。秧廂過長,溫度太高除兩頭揭膜外,中間也要間隔揭膜,以防燒傷秧苗,以後逐步增加煉苗時間。育秧期間,如遇連續陰雨寡照天氣、或者秧苗出現綿腐病等病害時要用敵克松(500倍液)或硫酸銅等殺菌消毒。
3、煉苗揭膜。經過充分煉苗後秧齡在2.1~3.1葉時揭膜。揭膜時間最好選晴天下午、且廂溝內灌滿水後才能揭膜,以防青枯死苗。揭膜後,如遇連續陰雨天氣或極端低溫惡劣天氣要繼續蓋膜。在播種20天後最遲拋栽前4~5天要完全揭去地膜,進行露天培管。在二葉一心時每畝施用尿素2~2.5公斤作為斷奶肥。
晚稻
晚稻育秧期間氣溫高,雨水多,秧苗生長快,必須實行「三控」,促使秧苗矮化粗壯。
1、水控:採用濕潤秧床,播種後3天左右,廂溝里保持半溝水;當秧苗長到一葉一心後直到移栽前都要進行旱育,只要秧盤孔穴內泥土不發白,晴天中午秧苗不萎蔫,溝內就不灌水,控制秧苗生長。
2、肥控:在施足基肥情況下,氮肥用量比早稻減少50%。
3、化控:用烯效唑拌種,或一葉一心期噴施多效唑控苗。
九、及時拋栽。
早稻當秧苗達到3.5~4.5葉時就可進行大田拋栽或擺栽,一般早稻秧齡控制在28天以內。拋栽前3~5天每畝追施尿素2.5~3公斤或腐熟的人畜糞水。
晚稻秧齡控制在25~28天,拋栽前3~5天結合灌水每畝追施尿素2.5~3公斤,並帶葯下田。
機插秧:早稻秧齡22天以內,晚稻秧齡20天以內,苗高15厘米左右及時機插。
⑵ 浸種後如何播種
一般的種子在播種前都要浸種.一般是沼液浸種.
沼液浸種。沼液中不僅含有氮、磷、鉀、銅、鐵、鋅等營養元素,而且含有銨根離子、有機酸等抗性物質,對病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利用沼液浸種,抗病壯苗效果顯著,一般增產5%~10%。浸種方法是:把種子曬好,裝入透氣性好的編織袋內,用繩子一端系住袋口,置入沼氣池的沼液內,另一端固定在池邊。小麥、玉米、棉花叮虎恥臼儕鉸抽歇處忙種子一般浸泡12小時左右,甘薯、馬鈴薯一般浸泡4小時~6小時,瓜類和豆類浸泡2小時~4小時,取出清水沖凈後播種。
⑶ 浸泡種子有幾種方法
1、浸種
一般浸種:用溫度與種子發芽室溫相同的水浸泡種子。浸種水溫20-30℃不等,適用於種皮薄、吸水快的種子,此法無滅菌和促進種子吸水作用。
溫馨提示:催芽期間,不可長時間缺水,保持種子稍微濕潤狀態。如果溫度達不到發芽溫度,可以把容器用塑料袋套起來,或者放進廢棄容器里,然後封住容器,創造一個小溫室,要注意控制好溫度,白天溫度25-30,夜晚22,23比較合適。
3、發芽後的管理
催芽後種子冒出新芽,要把溫度控制在25度左右,如果溫度長時間高溫,容易造成高腳苗。一般家庭種菜,不需要育苗了,麻煩,建議直接播種。
4、播種方式
小粒種子直接撒播在已經濕潤的細壤土表面,然後覆蓋一層細土,再適當澆水,保持濕潤就可以了。
大粒種子浸種催芽後,發芽快,播種可以條播,點播,土地大的時候適合條播,花盆適合點播。
先給花盆鬆土(跟翻地作用一樣),然後挖一個3,4厘米深的坑,再把種子放進去2cm位置,芽朝下,然後填上泥土,稍微輕壓一下,澆水,等種子冒出泥土時觀察有無戴帽現象,有的話可以稍微撒下細沙土,蓋住種子,讓其脫掉外殼,或者人工輕輕拿掉外殼。
⑷ 種子在水裡浸泡多長時間可以播種
1.根據種子類型不同一般5-12小時,種子殼越厚,浸泡時間越長。
2.種子泡水叫做浸種。浸種的目的是使種谷較快地吸水,達到能正常發芽的含水量。乾燥的種子含水率通常在15%以下,生理活動非常微弱,處於休眠狀態。
3.種子吸收水分後,種皮膨脹軟化,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隨著水分進入細胞,種子中的酶也開始活化。由於酶的作用,胚的呼吸作用增強,胚乳貯藏的不溶性物質也逐漸轉變為可溶性物質,並隨著水分輸送到胚部。種胚獲得了水分、能量和營養物質,在適宜的溫度和氧氣條件下,細胞才開始分裂、伸長,突破穎殼(發芽)。可見,要使種子萌發,首先必須使它吸足水分。
(4)浸種子播種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1.種子(see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體,它由胚珠經過傳粉受精形成。種子一般由種皮、胚和胚乳3部分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種子只有種皮和胚兩部分。種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體胚珠得到母體的保護,並像哺乳動物的胎兒那樣得到充足的養料。種子還有種種適於傳播或抵抗不良條件的結構,為植物的種族延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所以在植物的系統發育過程中種子植物能夠代替蕨類植物取得優勢地位。
2.種子是種子植物的繁殖體系,對延續物種起著重要作用。種子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葯用(如杏仁)、調味(如胡椒)、飲料(如咖啡、可可)都來自種子。植物、大樹、花草也是種子繁殖而來。.許多種子能進行食用,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3.種子是種子植物特有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繁殖。種子的形狀、大小、色澤、表面紋理等隨植物種類不同而異。種子常呈圓形、橢圓形、腎形、卵形、圓錐形、多角形等。
⑸ 在播種蔬菜種子的時候,需要提前浸泡種子嗎為什麼
浸種的目的是使種谷較快地吸水,達到能正常發芽的含水量。乾燥的種子含水率通常在15%以下,生理活動非常微弱,處於休眠狀態。種子吸收水分後,種皮膨脹軟化,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隨著水分進入細胞,種子中的酶也開始活化。由於酶的作用,胚的呼吸作用增強,胚乳貯藏的不溶性物質也逐漸轉變為可溶性物質,並隨著水分輸送到胚部。種胚獲得了水分、能量和營養物質,在適宜的溫度和氧氣條件下,細胞才開始分裂、伸長,突破穎殼(發芽)。可見,要使種子萌發,首先必須使它吸足水分。不過,種子並不是有水就能發芽,它至少必須吸收相當於自身重量15—18%的水分才能開始發芽。吸水量達到自身重量40%時才能正常發芽。
浸種所需要的時間與種子的谷殼厚薄、透性強弱、浸種前種子的含水量以及浸種的水溫等有關。秈稻吸水較快,粳稻吸水較慢;種子含水量低的吸水較快,高得較慢;溫度高得較快,溫度低得較慢。種子是否吸足水分可以從外觀上判斷。吸足水分的種子呈半透明狀態,透過谷殼可隱約區分胚和胚乳,胚膨大突起,胚乳變軟,剝出谷殼用手可以把米粒碾碎,折斷時無咔嚓聲。
農技人員成為春耕農資配送員。房縣農業農村局組織20個鄉鎮農技服務中心,以鄉鎮為單位與縣種子、肥料等農資經營戶對接,將農資物資配送到村。截止日前,已配送到鎮到村水稻種子萬斤,玉米種子萬斤,蔬菜種子萬斤,農葯108噸,化肥28500噸,農膜135噸。
本報此前報道的南大街3000餘株向日葵以外,滻灞生態區種植向日葵萬余平方米,高陵區在鹿苑大橋東栽植向日葵560畝,高新區種植向日葵8750平方米,鄠邑區在呂公東路種植向日葵2000餘株、在玉蟬鎮胡家莊村栽植200餘畝向日葵,經開區在文化中心廣場種植向日葵200平方米,曲江新區種植向日葵。凡在單位購買種子.單位承諾:15天之內發芽;發芽率97%;成活率95%;如達不到標准單位全額退款主要銷售葯材種子.草坪種子.草花種子.蔬菜種子.牧草種子.林木種子.花海種子.我專業銷售種子7年質量保證!!!!免費提供種植技術和種植資料,在種植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打我電話。
⑹ 種子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種子處理有三種方式:曬種、拌種和種子包衣。
(1)曬種
在貯藏條件差或種子含水量較高的情況下,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播種前應曬2~3天。晾曬時應薄鋪勤翻,防止中午強烈日光曝曬造成種皮破裂。晾曬後,將種子攤開散熱降溫,再裝入袋子備用。
(2)拌種
根瘤菌拌種:在新開墾地、重迎茬地或多年未種過大豆的地塊,有必要進行根瘤菌接種。每公頃大豆種子用根瘤菌劑7.5千克,具體方法:用適量清水將固體粉劑、液體劑稀釋,將種子與菌劑拌勻,或先將種子浸濕,然後將固體粉劑均勻地粘在種子上,使每一粒種子表面都粘上菌劑,拌後放在陰涼地方,防止陽光直射殺傷根瘤菌,接種根瘤菌後,稍陰干便可播種。
微肥拌種:根據土壤微量元素缺乏情況,可選用鉬酸銨、硼砂等進行拌種。鉬酸銨拌種:用量每千克大豆種子拌鉬酸銨2~4克,將2~4克鉬酸銨先用少量熱水溶解,然後加水稀釋至20毫升左右,噴灑在豆種上混拌均勻,陰干後播種。硼砂拌種:用量每千克大豆種子拌硼砂1~3克,將1~3克硼砂溶於20毫升水中,噴灑在豆種上混拌均勻,陰干後播種。
(3)種子包衣
選用已登記的大豆專用種衣劑(如26%多克福種衣劑1∶60或15%福克種衣劑1∶60)進行種子包衣處理。
微肥拌種和種子包衣同時應用時,應先微肥拌種,陰干後再進行種子包衣。根瘤菌應避免與酸性農葯同時應用。
⑺ 浸種時間和標准應怎樣掌握
不同種子浸種要求不一樣,比如蔬菜種子浸種即將種子放在55~60度的溫熱水中浸泡10~15分鍾,然後將水溫降至30度,繼續浸泡2~6小時即可。
浸種所需要的時間與種子的谷殼厚薄、透性強弱、浸種前種子的含水量以及浸種的水溫等有關。秈稻吸水較快,粳稻吸水較慢;種子含水量低的吸水較快,高的較慢;溫度高的較快,溫度低的較慢。
種子是否吸足水分可以從外觀上判斷。吸足水分的種子呈半透明狀態,透過谷殼可隱約區分胚和胚乳,胚膨大突起,胚乳變軟,剝出谷殼用手可以把米粒碾碎,折斷時無咔嚓聲。
(7)浸種子播種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浸種是為了達到滿足種子播後迅速發芽所需的水分,殺滅潛伏在種子內外的病菌和害蟲,毒殺地下害蟲與苗期害蟲等目的。浸種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
種子吸收水分後,種皮膨脹軟化,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隨著水分進入細胞,種子中的酶也開始活化。由於酶的作用,胚的呼吸作用增強,胚乳貯藏的不溶性物質也逐漸轉變為可溶性物質,並隨著水分輸送到胚部。種胚獲得了水分、能量和營養物質,在適宜的溫度和氧氣條件下,細胞才開始分裂、伸長,突破穎殼(發芽)。
⑻ 水稻浸種時間由浸種水的溫度來確定,水溫累計達到多少度才算浸種完成
稻穀吸足發芽水分所需浸種的時間,因水溫而不相同。日平均氣溫18℃以上需浸種48 - 60 小時, 18℃以下需浸60-72 小時,少數品種需更長一些(如鹽稻8號)。傳統的發芽率測定規定,水稻在30℃水溫中浸24小時後,置於30℃或20-30℃發芽床上,10天後測定發芽。
一、浸種原理
水稻浸種過程就是種子的吸水過程,種子吸水後,種子酶的活性開始上升,在酶活性作用下胚乳澱粉逐步溶解成糖,釋放出供胚根、胚芽和胚軸所需要的養分。當稻種吸水達到谷重24%時,胚就開始萌動,稱這為破胸或露白。當種子吸水量達到谷重40%時,種子才能正常發芽,這時的吸水量為種子飽和吸水量。達到這一吸水量的時間,一方面受浸種水溫影響,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種子吸水越快,達到飽和吸水量時間越短。另一方面受水稻品種和組合類型影響。由於雜交水稻吸水後酶的活性較強,故雜交水稻種子的浸種時間要比常規稻種子的浸種時間要長。
二、浸種前的種子處理
浸種前必須進行曬種,曬種能利用太陽光譜的短波光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病菌,同時,曬種後能增進種子內酶的活性,進而提高發芽勢,使其出芽快整齊。
曬種的方法是將谷薄薄地攤在水泥地或曬場上(溫度太高時,種子不應直接曬在水泥板上),早稻種子搶晴曬兩個太陽日,晚稻曬一天,曬時勤翻動,使種子乾燥度一致,曬後進行選種並注意讓種子晾透3小時以上,等種子散熱後再浸種。
選種是浸種前不可缺少的工作。選種一般採用風選和水選兩種方法進行,風選是在曬種後用風車或自然風揚凈,揚去種子空殼、枝梗和雜物以及黴菌孢子,風選後再用篩子過篩,篩去雜粒和細粒及芽谷和稗粒。
經過風選和篩選後,常規稻種子再用黃泥水或鹽水進行水選(此方法比較繁,群眾不易接受),黃泥水選種的方法是用20公斤左右的黃泥加50公斤的清水。而鹽水選種的方法是用7.5公斤食鹽加50公斤水,配液後用一個雞蛋放在液面上測定濃度,把濃度調整為至雞蛋露出壹分硬幣大小的空隙為度,浸種液濃度調好後把種子倒入水中充分攪勻,撈出浮在液面上的空粒,秕粒和蟲蛀粒,保留飽滿一致的種子。雜交稻浸種時一般不經過水選,因為揚去空粒後,保留下來的部分秕粒仍然具有一定的發芽力,只要做到分級浸種稀播,勻播並在秧苗期間注意管理,秕粒秧苗同樣能育成壯秧。根據上述浸種原理,浸種的主要目的是使種子破胸整齊發芽快,並且出苗一致有利於培育壯秧。
三、常規稻種的浸種方法
常規稻種浸種一般採用葯劑消毒法和少浸多洗法。葯劑消毒浸種常使用的葯劑有強氯精、402、石灰水和福爾馬林等。
(一)強氯精消毒方法:強氯精消毒法是先將水選 後的種子放入清水中浸24小時,然後換入300倍液的強氯精中浸入12小時,或採用目前市場上供應的10克重量包裝的小袋強氯精加3.5公斤水浸3公斤種子,浸後反復沖洗種子,徹底去掉葯味再行催芽。
強氯精是一種抗菌劑,浸種後對細菌性條班病、白葉枯病、惡苗病及稻瘟病菌有獨特的殺滅作用,其好處一是控制外地引進種子帶來的菌源,使之不在當地流傳為害;二是種子處理後殺滅附在種子表面的病菌,可以減少大田生長期間的用葯次數和用葯量。
(二)402浸種法:402也是一種抗菌劑,浸種後能有效地殺死附在種子表面的稻瘟病菌和惡苗病菌。具體用法是70%的402配成4000倍液,浸種48小時,浸後反復沖洗干凈,再行催芽。浸種過程中應盡量避免用手接觸葯物,如接觸則應趕快用肥皂洗清,同時配葯和浸種最好在木桶中進行,不要用金屬器具配葯浸種,以免葯劑分解失效及腐蝕金屬器具。
(三)石灰水浸種法:石灰水浸種是一種傳統的浸種消毒方法。其具體做法是:稱取石灰0.5公斤,用紗布包好,然後放入50公斤水中溶解過濾,再把種子倒入溶解了的石灰水中浸40-50小時,浸後將稻種洗干凈,再行催芽。石灰水浸種時注意在浸種過程中不要攪動水面,以免打破石灰水表面的膜狀體,導致空氣侵入而影響消毒效果。
(四)少浸多洗法:少浸多洗法是在上述消毒浸種(除石灰水浸種外)的基礎上,以增加洗種次數來減少浸種時間,即在浸種過程中,用皮手套擦洗種子3-4次,洗凈粘附在種子表面上的泥土,病菌和其它有阻於種子吸水的物質,活化種子表面組織,使種子吸水速度加快,一般可減少浸種時間6-8個小時。此辦法用於種子質量較差和含有部分芽谷或含有部分黑粉菌粒的稻種所採用,目的是縮短浸種時間,避免部分芽谷用黑粉菌粒浸種時間過長產生發酵、發臭現象。
四、雜交稻種的浸種方法
雜交稻種的浸種方法和常規稻浸種在時間上有著明顯的差異。由於雜交稻種子體內活性較強,吸水後呼吸作用明顯加大,而且催芽時不耐高溫,尤其是在制種時採用了較高用量的九二0生長激素,有可能部分殘留在種子內,使得雜交稻種吸水後發芽速度較快,因此,採用短時間浸種是雜交稻種的一大特點。下面介紹幾個方法。
(一)分級浸種方法。目前生產上應用的雜交稻種子,由於不育系異交率低,配組後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不飽滿的種子,這些不飽滿種子芽子較小,但發芽後仍然能成苗,插到本田內仍有一定的增產優勢。因此,浸種時必須進行清水分級,並進行分級催芽和播種育秧。如果混在一起浸種,一方面催芽時半飽滿種子易燒芽;另一方面播種後在秧田內受到壯苗壓擠,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和光照,難以長成壯秧,插到本田內,其增產效果較差。
分級浸種的方法是在清水選種時,把浮在水面上的不飽滿種子撈起,然後將這些不飽滿種子採用下述短時間浸種方法進行分級浸種和催芽。但是有些雜交稻種子內含有部分黑粉病粒,這部分黑粉粒重量輕,清水選種時和不飽滿種子一起浮在水面上,碰到這種情況,如果黑粉粒較少,可以採用葯劑浸種的辦法殺死黑粉病菌進行分級浸種,但如果種子內黑粉病粒較多,上浮的種子不宜作種用。
(二)間歇浸種方法。間歇浸種又稱干濕交替法,有些地方也稱做「兩泡一露」或「三泡兩露法」。其原理是,在浸種過程中,把種子從水中撈出瀝干若干小時後再行浸種。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長時間悶浸,使稻種產生異味和發酵;另一方面是在種子晾乾期間,其種子內水份照樣通過種子細胞膜的傳遞滲透到胚乳和胚中去,而種子外部的通透性加強,有利於種子破胸整齊、成秧率提高。具體方法是:先將種子倒入清水中浸種10小時,然後撈起種子晾乾4小時,再倒入300倍液強氯精中消毒10小時,浸後徹底沖洗干凈再行催芽。這種方法叫做兩泡一露法。同時也可採用三泡兩露法,三泡兩露是在浸種過程中增加一次露種,具體做法是:先將種子倒入清水中浸8小時,浸後撈起種子晾乾4小時,再倒入新鮮清水中繼續浸泡4小時,然後倒入300倍液強氯精中浸6小時,浸後反復沖洗干凈再行催芽。採用三泡兩露方法時,盡量避免用手接觸葯劑,最好是採用換桶的辦法,將種子和葯液濾到另一桶子中,等種子晾乾後再換回原桶中浸種。
(三)含有芽谷的雜交種浸種方法。隨著制種使用九二0生長素的用量增加,以及制種後期常遇到多雨天氣、致使種子在植株上吸足水分,加之九二0激素的作用,往往提早打破休眠期,使種子即刻發芽,發芽率重者達30%以上,輕者也不少於1—3%,這部分芽谷雖然浸種前經過篩選,但短芽谷種子仍佔一定比例。由於短芽谷的存在,給浸種催芽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含有芽谷的雜交種浸種必須採用相應的浸種方法和措施,才能避免芽谷稻種吸水時間過長而產生發酵發臭的現象。
含有芽谷的雜交稻浸種方法採用短時間浸種法,又稱浸種催芽交替法。具體做法是將芽谷稻種放入溫水中浸它8—10個小時,浸後即行催芽,實行種子邊催芽邊滲水的辦法,適當增加催芽過程的淋水次數。同時對含有芽谷種子的浸種還可以採用間歇浸種結合少浸多洗法同時進行。
浸種催芽交替法的主要特點有如下幾點:一是能使部分芽谷在短時間內不發臭,不發酵;二是這部分芽谷在吸足一定水分後大部分還有發芽能力,只不過發芽勢和成苗率相應低一些,成了苗的芽谷,採用有效的秧田管理措施同樣能達到壯秧的指標;三是浸種催芽交替進行能使種子表面光澤度好,通透性強,並且在一定時間內能吸足水分均衡破胸;四是相應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其發芽勢較強,能達到根粗芽壯的目的。
⑼ 蔬菜種子催芽浸種時間大全
催芽前必須浸泡種子,但浸種時間不宜過長。經試驗,黃瓜用1~2小時,辣椒、茄子、番茄用3~4小時浸種較合適(包括種子消毒處理時的浸水時間)。催芽的關鍵是溫度,適宜的溫度和催芽時間為:黃瓜28~30℃,催芽時間16~24小時;番茄28~30℃,催芽時間3天;甜椒33~35℃,催芽時間 4~5,茄子30℃,催芽時間4~5天。目前提倡變溫催芽的辦法,即夜間8個小時降低5~10℃,保持在20℃左右。這種方法能提高種子發芽率,縮短催芽時間。催芽設備有條件的最好使用電恆溫箱。催芽後,種子出芽露白,即可播種。如溫度、濕度不適宜,可待芽長到2~3毫米時播種。如種子已出芽,又不能及時播種,可將種子放在攝氏5℃左右的地方貯存數天,注意防凍防干。
⑽ 如何播種
將種子播入苗床或發芽基質,使其萌發生長的育苗技術環節之一。是果樹培育實生苗的重要環節。播種過程中各個措施的質量對出苗率的高低,出苗的整齊度以及幼苗的生長狀況有直接影響。
播種地的准備
選壤土或砂壤土為播種地,施入腐熟的有機肥料,深翻整地,除去影響種子發芽的雜草、殘根、石塊等障礙物,耙平並作畦或壟。壟作適於大規模育苗,有利機械化管理。畦作有高畦、低畦之分。多雨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區宜用高畦,利於排水;乾旱或地下水位低的地區宜用低畦,以利灌溉。畦的寬度以方便中耕、除草、間苗等管理作業為宜,長度可根據需要及地形而定。
播種時期
分春播、秋播和采後立即播種。適宜的播種期,應根據不同樹種種子的特性及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來決定。在冬季較短而又不太乾燥、寒冷,土質較好,又無鳥鼠為害的地區,宜秋播,直至土壤結凍前都可播種。種子在田間自然條件下通過後熟階段,出苗早,生長期較長,苗木健壯,且播種時期比較長,便於安排工作。但播種後距種子萌發出苗的時間較長,土壤容易變干,應適當加大播種深度或覆蓋,以保持土壤濕度。冬季乾旱、嚴寒、風沙大及鳥鼠危害嚴重地區,宜春播。但必須使用經過處理,解除了休眠的種子(見種子處理),以確保出苗快而整齊,減少種子損失。許多常綠果樹的種子采後因乾燥容易喪失萌芽能力,難於保存,應隨采隨播。中國四川柑橘產區對枳、紅3816檬、酸橙等果樹常用嫩子播種,福建、廣東一帶於6月至9月播種荔枝、龍眼、杧果,4月至6月播種枇杷,這時氣溫較高,種子萌發快,幼苗生長迅速,縮短了育苗時間。
播種方法
有條播、點播、撒播。①條播是在苗床內開條溝播種,行距可根據不同樹種育苗的要求決定。條播的幼苗密度合適,生長比較整齊,中耕、除草等田間管理工作方便,將來起苗也較容易,是生產上廣泛應用的方法。②點播是按一定距離將種子單粒或數粒在一起播入苗床穴內,用種量較省,苗木分布均勻,單株營養面積較大,幼苗生長健壯,質量較好,田間管理亦方便。但單位面積上苗量較少,適於桃、杏、板栗、核桃、龍眼、荔枝等籽粒大的樹種。③撒播是將種子均勻地撒在苗床上,然後撒土覆蓋種子,此法省工,單位面積上苗量較多,蘋果、梨等樹種曾用此法,但幼苗密度過大,生長較弱,中耕除草比較困難,現已少用。
播種時一般種子直接播下即可,但核桃種子要將種尖側放,縫合線與地面垂直放置(圖1);板栗種子要平放,利於種胚萌發出土,而且幼苗生長健旺(圖2)。
在整個育苗過程中,影響成苗出圃數量的因素很多,如播種質量、田間管理(除草、鬆土等)、嫁接、剪砧、病蟲為害及風、旱等自然災害。因此,實際播種量常大於理論播種量(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