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核算倉儲單位成本
計算沒個托的單位成本是多少,你已經有了正確的計算方法了,但按照使用狀態變化中的情況,才確認應攤銷的成本,是無法確定的。必須承認空置也是成本。我認為,實質上你提出的問題是如何攤銷倉儲成本,我認為可以按每月末的庫存金額,計算出每一單位應分攤的成本,然後,按出庫金額乘以單位應分攤的成本,列為本月攤銷金額。不知是否符合所問,僅供參考。
2. 倉庫出入庫計算公式
公式=入庫數+入庫數+-出庫數-出庫數,輸入好公式點擊enter鍵即可。11個倉儲量化指標計算公式
1、 倉庫吞吐量=入庫量+出庫量+直撥量
2、 月均庫存量=(月初庫存量+月末庫存量)÷2
3、 年均庫存量=月均庫存量之和÷12
4、 庫存周轉率=(貨物銷售成本÷庫存平均余額)×100%(每一年周轉多少次)
5、 收發正確率=(吞吐量-收發差錯總量÷吞吐量)×100%
6、 貨物完好率=(平均庫存量-缺損變質貨物總量÷平均庫存量)×100%
7、 帳物相符率=(月帳物總筆數-月帳物差錯筆數÷月帳物總筆數)×100%
8、 物品缺貨率=(缺貨次數÷用戶需求次數)×100%
9、 驗收時間 =各批驗收天數之和÷驗收批次
10、作業量系數=裝卸作業總量÷進出庫作業數量
11、單位倉儲成本=年貨物儲存費用÷月均庫存量之和
目前,倉儲物流領域中的幾個績效指標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本文對倉庫面積利用率、庫存周轉率、庫存准確率等KPI指標進行了分析。
倉庫面積利用率、庫存周轉率、庫存准確率
近年來,隨著我國物流及供應鏈管理等領域的持續發展,倉儲物流領域中的幾個績效指標(KPI)如倉庫面積利用率、庫存周轉率、庫存准確率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但由於這些指標的定義尚不規范,並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指標所影響的因素各異,因此經常容易產生歧義。筆者依據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對這些指標進行了梳理,希望對企業內的物流管理人員或第三方物流企業有所裨益。
倉庫面積利用率
在評價倉庫資源利用的績效時,用以進行考量的指標一般有兩個:倉庫面積利用率、倉庫容量利用率,倉庫面積利用率是倉庫可利用面積與倉庫建築總面積的比率,倉庫容量利用率是庫存商品實際數量或容積與倉庫應存放數量或容積的比率。
筆者認為,在實際操作中,這兩項指標均存在一定的前提。例如,針對特定的庫存商品,兩項指標可以進行比較並用以考量;但針對不同的庫存商品,由於不同商品的存儲保管要求(如堆高限制、品種品項的多少)並不相同,指標間的可比性則較低。因此,在討論倉庫面積利用率、倉庫容量利用率兩項指標時,一般只針對特定客戶、特定商品進行比較和考量。
下面就兩種類型客戶,在不過多強調存貨管理其他細節要求的情況下(如「五距」要求),針對平庫以及五層貨架倉庫兩種形式,來比較倉庫面積利用率和倉庫容量利用率的異同。
客戶1:產品品種單一,無批號管理等其他存儲要求,採用托盤存放,托盤尺寸為1.2米×1.0米×1.5米,並可堆放上高四層。
平庫情況
假設倉庫額定面積為11000平方米,高度超過6米,無需留通道(由門口即可出貨)。在理想狀況下,並且在不考慮由於進出時間差產生的空位前提下,可擺放托盤數為:11000÷(1.2×1.0)×4=36666托。
五層平衡式貨架倉庫情況
以某11000平方米貨架倉庫為例,在貨架規劃時設計的托盤貨位數是一定的,在不考慮由於進出時間差產生的空位前提下,可擺放托盤數為11000托。
通常,立體庫房在使用平衡式貨架時,在一般通用托盤位尺寸的前提下,基本上托盤數與庫房面積平方數之比為80 : 100,做到100 : 100抑或更高的前提是盡量壓縮理貨區面積。
客戶2:產品品種需要批號管理(不考慮不同品種,單純要求進出批號管理),每批次數量為2托盤(托盤尺寸1.2米×1.0米×1.5米),產品堆高限制為2層。
平庫情況
仍假設倉庫額定面積11000平方米、高度超過6米,由於指定批號出貨,倉庫中必須預留叉車或液壓搬運車等裝卸搬運設備的進出通道,以便能夠將倉庫最深處的托盤商品搬運至門口;而為了滿足盤點等存貨管理的要求,托盤與托盤之間還需預留盤點通道。
按照實踐中的經驗模型,在平庫儲存面積利用最為緊張時(預留進出裝卸通道部分被堵),11000平方米可利用的有效儲存面積一般不大於30%,儲存托盤數約為:11000×30%÷(1.2×1.0) ×2=5500托。
以上數據在處理特定的需要批號管理的食品或葯品時,是完全可以被證實的。
五層平衡式貨架倉庫情況
以前述11000平方米立體庫房為例,貨架的托盤貨位數是定數,倉庫的叉車通道是可以隨機存儲裝卸至每一托盤位,而且叉車通道又可利用為盤點通道,在不考慮由於進出時間差產生的空位前提下,可擺放托盤數仍為11000托。
初步結論
1.針對不同商品的存儲屬性,平庫的倉庫面積利用率指標變動較大;而倉庫容量利用率中的分母「倉庫應存放數量或容積」也是變動的,在一定的存儲管理操作經驗的基礎上,「倉庫應存放數量或容積」可以給出針對某種客戶商品的額定數量,然後按實際情況核算倉庫容量利用率;
2.貨架式倉庫建造完畢後,固有托盤貨位一般不會變動,因此,倉庫的存儲容量一般不會因商品屬性不同而變動,其倉庫資源利用的指標一般不會變動(不考慮商品周轉特性對庫位利用的影響)。
3.強調貨架式倉庫資源利用率比平庫的資源利用率有提高,應是針對特定商品才能給出的,而針對某些特殊存儲要求(如品種單一、批次數量大),倉庫資源利用率會有下降的情況。
4.在選擇用何種倉庫類型來處理特定商品時,應充分考慮商品存儲管理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具有針對性的倉庫形式,以及科學合理的存儲設備,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目標,並降低投資風險。
庫存周轉率
庫存周轉率是銷售(出貨)數量與庫存平均數量的比率,一般指在特定周期內的商品周轉情況,如年度周轉次數等。
庫存周轉周期是庫存平均數量與每天平均出貨數量的比率,庫存周轉周期越短,說明在特定周期內商品周轉次數越多,商品進出就越頻繁。
對於製造企業來說,庫存周轉率是一個表示同額資金的利用效率的指標,周轉越快,說明相同存貨相同資金產生的銷售收入越大。庫存周轉率主要在同行業相互之間評價考量,或是企業內部不同周期間的比較。庫存周轉率與經濟效益之間,由於市場客觀狀況、經營策略與管理水平的差異,也存在負相關的情況。同時,在管理水平一定的情況下,由於市場銷售計劃與內部生產計劃的非可控性,製造業企業產成品的周轉率一般不能自己控制。
對於針對客戶進行存貨管理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由於第三方物流企業與製造業等客戶之間是服務合作的合同關系,在不同的計價方式、不同的操作模式前提下,客戶存貨的庫存周轉率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效益會產生正相關或負相關的情況。
例如,倉儲費計價方式為2元每天每平方米,含進出倉作業要求,這是目前幾種主要的計價方式之一。此時,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一定面積的庫房,其倉儲費的收入在一定周期內是額定的,那麼進出倉頻率越高,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支出成本會越高,相應其利潤率就會降低。
此外,其他計價方式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收益也存在一定影響。由此可以看出,在企業物流管理外包方式中,選擇合理的計價方式將對供求雙方的利益產生巨大影響。
庫存准確率
在實際操作中,庫存准確率具有很多定義。由於對倉庫管理質量本身的理解存在歧義,有很多定義是值得商榷的。
筆者認為能夠合理反映庫存准確率的公式為:
1-(∑︱每SKU盤點數量差異數︱)/庫存系統賬面數量×100%。
其中,(∑︱每SKU盤點數量差異數︱)是一個累計數,累計計算存儲在庫房內的每個商品品項SKU的實物盤點數量與庫存系統賬面數在當次盤點中的差異數的絕對值;庫存系統賬面數量為經倉庫管理方外部所確認的每個商品品項SKU系統賬面數量之和。
在庫存准確率的考量過程中,需要注意庫存准確率與發貨准確率(或收貨准確率)之間的關系。發貨准確率是指倉庫管理方准確處理外部訂單的績效。發貨出現錯誤不一定會影響到庫存准確率,因為庫存准確率是一個時點概念,發貨出現的錯誤如果在核定庫存准確的時點前被有效糾正,將不會對庫存准確率產生影響。
3. 倉儲成本的計算
與庫存成本不同,貨物的倉儲成本主要是指貨物保管的各種支出,其中一部分為倉儲設施和設備的投資,另一部分則為倉儲保管作業中的活勞動或者物化勞動的消耗,主要包括工資和能源消耗等。根據貨物在保管過程中的支出,可以將倉儲成本分成以下幾類:
(一)保管費
為存儲貨物所開支的貨物養護、保管等費用,它包括:用於貨物保管的貨架、貨櫃的費用開支,倉庫場地的房地產稅等。
(二)倉庫管理人員的工資和福利費
倉庫管理人員的工資一般包括固定工資、獎金和各種生活補貼。福利費可按標准提取,一般包括住房基金、醫療以及退休養老支出等。
(三)折舊費或租賃費
倉儲企業有的是以自己擁有所有權的倉庫以及設備對外承接倉儲業務,有的是以向社會承包租賃的倉庫及設備對外承接業務。自營倉庫的固定資產每年需要提取折舊費,對外承包租賃的固定資產每年需要支付租賃費。倉儲費或租賃費是倉儲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固定成本,構成倉儲企業的成本之一。對倉庫固定資產按折舊期分年提取,主要包括:庫房、堆場等基礎設施的折舊和機械設備的折舊等。
(四)修理費
主要用於設備、設施和運輸工具的定期大修理,每年可以按設備、設施和運輸工具投資額的一定比率提取。
(五)裝卸搬運費
裝卸搬運費是指貨物入庫、堆碼和出庫等環節發生的裝卸搬運費用,包括搬運設備的運行費用和搬運工人的成本。
(六)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指倉儲企業或部門為管理倉儲活動或開展倉儲業務而發生的各種間接費用,主要包括倉庫設備的保險費、辦公費、人員培訓費、差旅費、招待費、營銷費、水電費等。;
(七)倉儲損失
是指保管過程中貨物損壞而需要倉儲企業賠付的費用。造成貨物損失的原因一般包括倉庫本身的保管條件,管理人員的人為因素,貨物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能,搬運過程中的機械損壞等,實際中,應根據具體情況,按照企業的制度標准,分清責任合理計入成本。
4. 儲存成本有什麼分類,怎麼計算
儲存成本是指存貨在儲存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存貨佔用資金所計的利息(若企業用現有現金購買存貨,便失去將現金存放銀行或投資於有價證券應取得的利息,視為「放棄利息」;若企業借款購買存貨,便要支付利息費用,視為「付出利息』)、倉庫費用、保險費用、存貨破損和變質損失等等,通常用Tc來表示。
儲存成本的計算公式:
儲存成本可以按照與儲存數額的關系分為變動性儲存成本和固定性儲存成本兩類。其中,固定性儲存成本總額的大小隨存貨數量和儲存時間的變動而變動,與存貨儲存數額的多少沒有直接聯系,這類成本屬於決策的無關成本,如倉庫折舊、倉庫職工的固定月工資等,常用F表示;而變動性儲存成本則與存貨儲存數額成正比例變動關系,這類成本屬於決策的相關成本,如存貨資金的應計利息、存貨的破損和變質損失、存貨的保險費用等,單位成本用K。假設儲存單位存貨的變動成本是固定的,則儲存成本與訂貨批量同方向變化而與訂貨次數成反方向變化。
綜上所述,儲存成本的計算公式為:儲存成本=儲存固定成本+儲存變動成本
儲存成本的分類:
儲存成本是指為儲存存貨而發生的各種費用,通常包括兩大類:
一是付現成本,包括支付給儲運公司的倉儲費、按存貨價值計算的保險費、陳舊報廢損失、年度檢查費用以及企業自設倉庫發生的所有費用(如倉庫保管人員的工資、折舊費、維修費,辦公費、水電費、空調費等等)。
二是資本成本,即由於投資於存貨而不投資於其他可盈利方面所形成的機會成本。儲存成本也可分為兩部分:凡總額穩定,與儲存存貨數量的多少及儲存時間長短無關的成本,稱為固定儲存成本,凡總額大小取決於存貨數量的多少及儲存時間長短的成本,稱為變動儲存成本。
5. 倉儲費用如何計算
摘要 1、不同的倉儲物資,使用的倉儲費用計價方式是不一樣的;
6. 商品庫存成本怎麼計算
商品庫存成本=訂貨成本+購入成本+庫存持有成本+缺貨成本+物流成本。
庫存成本是在整個庫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
(1)訂貨成本。
(2)購入成本,即用於購買或生產該產品所支出的費用,與購買量或生產量有關。
(3)庫存持有成本,即為保持存貨而發生的成本,通常指貨物從入庫到出庫期間所發生的成本。
(4)缺貨成本。
(5)物流成本,即貨物從供應商處運到倉庫,以及從倉庫運到用戶手中所需的成本,也可合並到前述的(1)與(2)中。
隨庫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費用:
(1) 資金成本。庫存資源本身有價值,佔用了資金。這些資金本可以用於其它活動來創造新的價值,庫存使這部分資金閑置起來,造成機會損失。
(2) 倉儲空間費用。要維持庫存必須建造倉庫、配備設備,還有供暖、照明、修理、保管等開支。這是維持倉儲空間的費用。
(3) 物品變質和陳舊。在閑置過程中,物品會發生變質和陳舊,如金屬生銹,葯品過時,油漆褪色,鮮貨變質。
(4) 稅收和保險。
隨庫存量增加而下降的費用:
(1)訂貨費。訂貨費與發出訂單活動和收貨活動有關,包括評判要價、談判、准備訂單、通訊、收貨檢查等,它一般與訂貨次數有關,而與一次訂多少無關。
(2)調整准備費(Setup cost)。加工零件一般需要准備圖紙、工藝和工具,需要調整機床、安裝工藝裝備。這些活動需要的費用。如果花費一次調整准備費,多加工一些零件,則分攤在每個零件上的調整准備費就少。但擴大加工批量會增加庫存。
(3)購買費和加工費。采購或加工的批量大,可能會有價格折扣。
(4)生產管理費。加工批量大,為每批工件做出安排的工作量就會少。
(5)缺貨損失費。批量大則發生缺貨的情況就少,缺貨損失就少。
7. 關於物流管理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哪些
物流成本測算方法有兩種:
方法一:
根據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活動來分類
一個學界普遍認同的企業物流成本計算的概念性公式為:
企業物流總成本(Total
Logistics
Costs)=運輸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
存貨持有成本(Inventory
Carrying
Cost)+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Logistics
Administration
Cost)
現實中,我國企業物流總成本管理的概念比較淡薄,往往只關心直接的倉儲和運輸成本,而不考慮存貨持有成本的其它部分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方法二:
Ray
Mundy教授給出了一個基於ABC管理原理的物流總成本計算的概念性公式:
物流總成本=物流費用+
所動用的物流服務資產的總價值
8. 倉庫的成本核算
倉庫包括的物料,分為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其中成品、半成品是經過完工計算入庫成本後才能確定入庫單價,日常只數量處理,原材料則可數量和價值同時核算,如果採取計劃成本的話,也可達到數量和金額同時核算。
9. 倉儲成本公式 是什麼
倉儲成本包括資金成本、庫存服務成本、存儲空間成本和庫存風險成本。其中資金成本的計算公式是:倉儲資金成本=庫存佔用資金X相關收益率。在默認庫存的消耗是勻速的情況下,其消耗的曲線是一條向右向下傾斜的直線,這時在該筆庫存消耗期間,平均的庫存水平就是q/2,乘以單位儲存成本就表示了該筆庫存產生的總儲存成本了。
10. 如何進行物流成本核算
一、一般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有按支付形態計算物流成本、按功能計算物流成本、按適用對象計算物流成本三種。
1、按支付形態計算物流成本。
2、按功能計算物流成本。
3、按適用對象計算物流成本。
4、按物流作業核算物流成本。
二、隱性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隱性成本是一種隱藏於經濟組織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隱性成本是由於經濟主體的行為而有意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
1)標准成本制訂。
2)隱性物流成本的計算與賬務處理。
(10)常見的倉儲成本核算和計算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企業物流的一切活動最終體現為經濟活動,經濟活動必然要求進行經濟核算,計算成本、考核業績。所以物流成本核算貫穿於企業整個物流活動的全過程。由於企業的物流活動包括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多個環節,決定了企業物流成本核算必然包括以下內容:
1、倉儲成本核算。
2、運輸成本核算。
3、配送成本核算。
4、物流包裝成本核算。
5、裝卸搬運成本核算。
6、流通加工成本核算。
7、物流信息成本核算。
8、其他物流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