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工資所得個稅計算方法

工資所得個稅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31 23:34:36

1. 工資扣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

工資稅,即個人所得稅。因為個人所得稅里有一項是工資、薪金,故名工資稅。
一、工資交稅計算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乘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起征點是50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5000
扣除標准:個稅按50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如果一個人的工資收入為7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7000—5000)乘以3%—0=60(元)。

二、工資扣稅標准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2. 工資交個稅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法律分析:個人工資計算個稅的交法: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
稅收專項附加扣除如下:
1、子女教育:納稅人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費用,按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2、繼續教育:納稅人在中國接受學歷繼續教育的費用,在學歷教育期間按每月400元的定額扣除。同等學歷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得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和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費用,在取得相關證書當年按3600元定額扣除;
3、重疾醫療: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發生的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關的醫療費用,扣除醫療保險報銷後個人負擔超過1、5萬元的部分,納稅人在辦理年度最終結算時,在8萬元的限額內實際扣除;
4、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本人或其配偶單獨或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其配偶在中國購買住房時,發生的第一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按實際發生貸款利息年度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3. 工資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級數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預扣率(%) 速算扣除數

1 不超過36,000元的部分 3 0

2 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

3 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6920

4 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

5 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52920

6 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過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

舉例子

張三在10月份稅前工資12000元,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100元,

適用5000元新的費用標准和新的稅率表:

應納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起征點(5000元)=12000-1100-5000=5900元

找稅率及速算扣除數:參照上面的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超過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則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10。

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5900×10%-210=380元

拓展資料

個人所得稅徵收范圍

1、工資薪金所得;

2、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4、勞務報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8、財產租賃所得;

9、財產轉讓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其他所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4. 工資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1.應繳納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費用減除額
2.應納稅額=應納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
張三在10月份稅前工資12000元,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100元,
適用5000元新的費用標准和新的稅率表:
應納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起征點(5000元)=12000-1100-5000=5900元
找稅率及速算扣除數:參照上面的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超過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則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10。
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5900×10%-210=380元

5. 工資的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

2017-08-29來源:個稅專家

閱讀數: 84954

摘要:2019年1月1日新個稅法實施後,每月發放工資時,單位扣繳稅款將由現行代扣代繳改變為預扣預繳。


2019年1月1日新個稅法實施後,每月發放工資時,單位扣繳稅款將由現行代扣代繳改變為預扣預繳。預扣預繳方法是一種預先計算扣繳稅款的方法,具體是根據個人全年取得的總綜合所得收入、專項附加扣除等扣除項目金額,計算其應納稅款。對日常多預繳的稅款,年度終了納稅人辦理匯算清繳申報、申請退稅,稅務機關將及時、足額退還。


一、累計預扣法


累計預扣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減除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累計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出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減除已預扣預繳稅額後的余額,作為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二、計算公式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


其中:

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1)累計收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

(2)累計免稅收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中依法可以免稅的累計收入額

(3)累計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當前月份

(4)累計專項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扣除額

(5)累計專項附加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附加扣除額

(6)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額


三、案例說明


1、李先生在甲企業任職,2019年1月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8000元,無免稅收入,繳納三險一金等共計2000元,可以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為3000元,無其他扣除。

1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8000-5000-2000-3000=8000元,對應稅率為3%

應納稅額=8000×3%=240元

2019年1月,甲企業在發放工資環節按照上述規則計算並預扣個人所得稅240元。

2019年2月,甲企業在申報期內按照新稅法申報個人所得稅,以預扣預繳方法計算出的240元為李先生進行預繳個人所得稅申報。


2、2019年2月,李先生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6000元,無免稅收入,繳納三險一金等共計2000元,可以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為3000元,無其他扣除。

計算預扣個人所得稅

(1)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計算

①累計收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18000+16000=34000

②累計免稅收入=0

③累計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當前月份=5000×2=10000元

④累計專項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扣除=2000+2000=4000元

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附加扣除=3000+3000=6000元

⑥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0

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34000-10000-4000-6000=14000

對應稅率為3%


(2)2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14000×3%-240=420-240=180元

2019年2月,甲企業在發放工資環節按照上述規則計算並預扣個人所得稅180元。

2019年3月,甲企業在申報期內按照新稅法申報個人所得稅,以預扣預繳方法計算出的180元為李先生進行預繳個人所得稅申報。


(三)2019年3月,李先生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6000元,無免稅收入,發放季度獎金30000元,繳納三險一金等共計2000元,可以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為3000元,無其他扣除。

1.計算預扣個人所得稅

(1)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計算

①累計收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18000+16000+16000+30000=80000

②累計免稅收入=0

③累計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當前月份=5000×3=15000元

④累計專項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扣除=2000+2000+2000=6000元

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截至當前月份累計專項附加扣除=3000+3000+3000=9000元

⑥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0

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80000-15000-6000-9000=50000

對應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2520。

(2)3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50000×10%-2520-420=2060元

2019年3月,甲企業在發放工資環節按照上述規則計算並預扣個人所得稅2060元。

2019年4月,甲企業在申報期內按照新稅法申報個人所得稅,以預扣預繳方法計算出的2060元為李先生進行預繳個人所得稅申報。

以後月份以此類推。

6. 個稅計算公式是什麼

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1、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費用減除額

2、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張某某在10月份稅前工資12000元,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100元

(1)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起征點(5000)=12000-1100-5000=5900(元)

參照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超過3000不超過12000的部分,則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10。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5900×10%-210=380(元)

(2)如按照適用3500元的舊費用標准和舊的稅率表

張某某在10月份稅前工資12000元,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100元。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起征點(3500)=12000-1100-3500=7400元

參照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超過4155元7755元的部分,則適用稅率20%,速算扣除數為555。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7400×20%-555=925元


資料擴展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閱讀全文

與工資所得個稅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辣椒鹼檢測方法 瀏覽:38
烏葯種植方法 瀏覽:175
平常如何側方入庫最笨方法 瀏覽:488
踝骨軟化鍛煉方法 瀏覽:421
如何活到極致的方法 瀏覽:599
平面圖鋼筋計算方法 瀏覽:674
用什麼方法給小孩做棉褲 瀏覽:597
鰱魚怎麼做才好吃簡單的方法火鍋 瀏覽:638
和田籽料二上色的鑒別方法 瀏覽:715
聖荷納米霜使用方法 瀏覽:168
貨車多利卡打不著火解決方法 瀏覽:395
韓束緊致水分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113
摩托車前叉連接方法 瀏覽:428
交流和直接的電流計算方法 瀏覽:465
龜田鍛煉身體的方法 瀏覽:767
曾仕強怎麼使自己開悟的方法 瀏覽:253
大拇指甲溝炎治療方法 瀏覽:911
高中數學解題方法技巧匯總 瀏覽:332
u盤擴展內存方法手機 瀏覽:37
除蟎包的最佳方法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