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年代計算方法

年代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9 00:04:06

⑴ 年代的計算方法 急求

如果是
1980年就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1858年就是十九世紀50年代
依次這么推就是了

⑵ 世紀和年代怎麼

1、世紀,指計算年代的單位。一個世紀是一百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

新中國建立的年代為1949年,世紀就是前兩位+1:19+1=20,那就是二十世紀。

2、年代就看十位數是幾,就行了。如1898,十位是9,所以是九十年代。1355,十位是5,就是五十年代,每個世紀的年代以十年為一組。

1940~1949年為四十年代,1990~1999年為九十年代。

(2)年代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世紀,指計算年代的單位。一個世紀是一百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

當用來計算日子時,世紀通常從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後一年開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這種奇數的紀年法來自於耶穌紀元後,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 of our lord),因此第一世紀從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紀則從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21世紀的第一年。

不過,有人將公元1世紀定為99年,而以後的世紀則為100年,如果按照這種定義的話,2000年則為21世紀的第一年。

年代,將一個世紀以連續的十年為階段進行劃分的叫法,通常適用於用公元紀年。每一世紀中從「……十」到「……九」的十年,如1990~1999是20世紀90年代(摘自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946頁)。

先期定義與世紀劃分方法相同,即每個世紀每十年為一段,第幾個十年即為第幾個十年代,首年為年代之首。此種並無一十年代和十十年代,而以世紀初和世紀末表示,比如1901~1910是20世紀初,1911~1920年是20世紀20年代,1981~1990是20世紀90年代,1991~2000是20世紀末。

此種定義在近十幾年因不便捷很少應用,而採用容易理解美式的80s,90s這種方式,即將1980~1989定為80年代,1990~1999定為90年代。

網路——世紀

網路——年代

如何計算歷史年代

紀、世紀、年代問題



歷史學是一門以時、空為維度的科學。談及任何歷史事件、事物、人物等等,都要界定它的時間段落和空間范圍。歷史的空間范圍這里不去說它。歷史的時間段落則以年為本位度量單位。年也是社會生活的元單位。時間是運動的速度,空間是運動的范圍。年便是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比年小的時間單位有季、月、旬、周、日、時、分等。地球斜著身子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
轉帶來了季節的變化。月最初是月亮環繞地球一周的時間,圓缺盈虛一次的周期。公歷的月由此發展而來,但已有所不同。日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周又稱星期,最初與月相變化有關,恰為月亮圓缺一次1//4。以上的年、季、月、周、日都以天體運動為基準。旬、時分、秒的發明是為了精細地劃分時間段落和工作生活方便。時、分秒按照24進位和60進位嵌入日內,分秒不差。周
與年、月之間則不求除盡,讓它周而復始。如一年有52周多。這方面的匹配協調問題已解決得比較圓滿。

在史學界和社會生活方面,比年更大的度量單位有年代、世紀、千紀、萬年等,其中前三者比較常用。但在它們與年的匹配協調中,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其原因在於它們並不是以天體運動或別的什麼運動為基準,而是人為規定,約定俗成。於是可以這樣約定,也可以那樣俗成。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參予和認同。



現在通用的公歷紀年已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4世紀的希臘人、基督教史家攸西比烏斯(Eusebius,260-340)採用了統一的綜合編年法。6世紀的西班牙神學家伊西多爾(Isidore,560-636)在攸氏的基礎上提出了基督紀年法,即現行的公歷,它的起點是公元1年(A、D、I)。這個紀年及其起點也是主觀規定,習慣成自然的,並沒以運動或自然界的某一重大事件為基準。8世紀時英國教會史家比德(Bede,673-735)首先按公元紀年推算公元前的年數,依次定為公元前1年,公元前2年(……Ⅲ、Ⅱ、Ⅰ B、C)等等。比德的推算沒有在公元前後之間定出一個公元零的[當時歐洲通用的羅馬數字無零(0)的形式],為後來的分歧和爭議埋下了病根。比德以後基督紀年法隨基督教勢力的擴展而得到越來越
廣泛的使用,我國也在辛亥革命後改行公元紀年。

16世紀時,為了將紀年序列劃分為比年大比千年小的年數段,採用了「世紀」一詞來表示100年的年數段。最早的應用是教會史家編纂的教會史《馬格德堡世紀》。基督教自來有千年王國、千的慶典的教義和說法。現代我國史學界引進後往往模仿世紀譯成「千紀」,其中有代表性、影響最大的是三聯書店出版的蘇聯科學院的鴻篇巨制《世界通史》十卷二十冊。也有的學者把幾千紀稱為「第幾千年紀」。我覺得那樣就比前者多了兩個字,沒「幾千紀」好。因為語言詞彙的發展規律便是在准確豐富的基礎上力求簡扼。

20世紀又出現了「年代」一詞,指十年這個時段。但「80年代」英語說eighties,「20世紀70年代」一般簡寫成1970s或1970』s,余類推。俄語則另有寫法……至此便形成了十年為一年代
,十個年代為一世紀,十個世紀為一千紀的三年進位序列和比年大的三大時間度量單位。

從數學上講,世紀的紀年有從0至99和從1至100兩種演算法。公元前的世紀既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也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99年為前1世紀,前100年至前199年為前2世紀……

不過公元前的事比較遙遠,相對不太重要,分歧爭議也不大,這里也就不去談這兩種劃分法的利弊得失了。我想,公元前的世紀不妨可統一為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余類推。如果硬要更精確,也可以把公元前200年、100年這樣的年份稱為公元前3、2世紀之交的一年,前2、1世紀之交的一年。需要注意的是,公元前某世紀上半葉、下半葉的時段恰與公元後相反。例如公元前12世紀上半葉指公元前1200年至前1149年,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指公元前50年至前1年。

在世界古代史中,公元前幾千紀的初期、上半期、中期、下半期、晚期的廉潔比較普遍。公元前一千紀指公元前1年至前1000年,公元前二(兩)千紀指公元前1001年至前2000年,余類推。當然也可以把前3000年、前2000年這樣的年份作為兩個千紀相交的一年。我想公元前20、19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初期;公元前20-16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公元前二千紀上半期;公元前17-13五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中期;公元前15-11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前兩千紀下半期;公元前12、11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晚期。



公元後的事情離現實較近,紀年逐漸細致化。千紀雖在世界史中也有時用到,但總的說來用得較少。常用的是世紀和年代。世紀本有從1到100和從0到99兩種計演算法,它們各有利弊,各有道理。這主要是個約定俗成,習慣成自然的問題。加上無公元零年,事情就有點復雜。我想公元後的世紀就姑且定為從0到99為一個世紀。這樣可避免1800年、1900年、2000年等年份無法納入某個年代的麻煩。因為一個年份應屬於某個年代,一個年代應屬於某個世紀。年不應跨年代、跨世紀。如果把公元後的世紀定為從1到100,則2001年便是21世紀的開端,而1990-1999年又已統一為20世紀90年代,那樣2000年便無年代可歸屬。把世紀定為從0到99還適應了許多人想早點跨入下個世紀下個千紀的願望。因為21世紀還是公元三千紀的第一個世紀。當然這樣一來公元1世紀便只能是從公元1年到99年。作為一個特例,公元1世紀便只有99年,留下了一點遺憾。以此類推,公元1800年至1899年為19世紀,1900年至1999年為20世紀,2000年至2099年為21世紀。21世紀和22世紀構成公元3千紀初期。

特別是要注意的是,在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段問題時,要減去一年即沒有的公元零年,不可疏忽。例如,1989年我國曾隆重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1989+551=2540。但因無公元零年;得減去一年。所以本應在1990年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



本世紀以來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因而出現了「年代」。它指一個世紀的1/10,表示10年這個年數段。從數學上講,年代的紀年也有從0到9和從1到10兩種計演算法。《辭海》1970年版「世紀」條說,亦有主張1971-1980年為20世紀70年代者;1989年版說亦有主張1981-1990年為20世紀80年代者。我覺得年代應統一為從0
到9。例如20世紀20年代指1920年至1929年,20世紀90年代指1990年至1999年。如此劃分的原因在於,這樣一來,「幾」十年代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這個「幾」,比較方便。例如1970-1979年為70年代,其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七。還有,這樣外語也便於縮寫,如將80年代簡寫為1980s等。如果年代從1到10,英、俄
語等未見得能縮寫。因為那樣的劃分最後一年要進為1990。不過20年代以前的兩個年代尚無統一名稱或叫法(這也旁證了「年代」啟用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先不必忙著去補稱它們,本世紀初的兩個十年卻迫切需要定名。我認為,2010年至2019年應稱為21世紀「二十年代」。這樣與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叫法吻合、協調。一十年代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個「-」(10-19)。2000年至2009年的年代稱謂要費斟酌一些。漢語和外語都可以說「某世紀第一個十年」(the first clecade of a certain century)。但這樣說又不簡扼,難以被全社會普遍接受並流行開來。當然外語的局面簡寫形式仍可為2000s或2000』 s,不進外語的簡寫與口說不求一致,前已述及。如操英語的民族現在也在The Zips
、The Naughts、The Zilches、The Oh-Ohs之間徘徊。漢語的書面形式和口頭表述則應一致。我想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可稱為零十年代、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等。在上述幾個選擇中,我認為零十年代最為科學,具有前途。一因其中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零(00-09),二因它與一十年代、二十年代等匹配。三因
(在數軸上)1以前的(自然)數是0。當然,最初叫零十年代有點拗口,不大習慣。但在生活中零作為詞素其使用已較為廣泛,漸為人們接受了。例如零點等於午夜24點,現在人們更愛說零點正(整)、零點15分,而不大愛說24點正(整)、24點15分。氣溫表上的零度人們則只能說零度,並在此基礎上說零上幾度,零下幾度。這樣的話,本世紀初的第一、第二個十年也就可以簡稱
為20世紀零十年代、一十年代了。自然,如果群眾更樂意接受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的廉潔也未嘗不可。不覺 有一個簡寫問題。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等的書面形式現在也可以並經常用阿拉伯數字簡寫為20年代、30年代等。以此類推 ,我們也可將一十年代、零十年代簡寫為10年代、00年代;但仍讀作用中文書寫的年代,而不讀作零零年代、一零年代。

⑷ 年代要怎樣推算!!!!

地球的年齡

根據進化論,地球的年齡一定很長很長。自從有了進化論,地球的年代每二、三十年就要推長一些,有時每十年要推長一倍。進化論又認為生物進化到下一種更高的生物,需要多次有益的突變,這些突變需要很長久的時間才會出現一次。地球的年代若不是很長久,進化是無法完成的。創造論不受限制於時間的長短,因為創造者可以選擇任何時間去創造,他可以在一年或六天、甚至一秒鍾之內創造。

進化需長時間,因為進化速度極慢,藉此來解釋尚「沒有人能觀察到進化」的現象。例:為何沒有見到猿變人?因進化需百萬、千萬年。這種「沒有觀察但必定有發生」的邏輯(logic)合理嗎?

地球的年齡是否像進化論所說的有四十五億年那麼長呢?還是像創造論所說並不是很長的時間?究竟地球的年齡是如何計算的呢?比如要證實某人是二十五歲,他可以說父母是見證人,醫生的記錄和醫院出生證也可作為歷史上的證據。真正的年齡必須有這類的證據,若是沒有,就只好推測了。地球的年齡是沒有歷史記錄的,那就要靠推測。推測的辦法都有它的假設,譬如我們可以從人的牙齒來推算他的年齡,假設人的牙齒的變化都是一樣,一歲的孩子牙齒大概都是那樣,十歲的孩子,又是一個樣子,每個人都相似的。推測的准確性是看假設的可靠性而定的。至於地球年齡的推算也有兩個方法:

一.「標准化石」法

用化石作指標,假設簡單的生物是最古老的,再進化成為較近代而復雜的生物。

水成岩形成的速度古今不變,而且很慢。

根據第一和第二個假設定下地層的「年代柱」。

運用「年代柱」的時間來決定化石的年代。這方法是假設進化為事實,並且由人來決定所謂「簡單」與「復雜」。

按照以上假設,有最簡單生物化石的石層就是最古老的石層。有較高級生物化石的石層是比較近代的了。進化論已經決定了什麼是古老的和近代的。我們以前以為年代是石層的所在地來定的,高層比低層近代,其實不一定。依進化論,三葉蟲是最古代生物,如果在一個高山頂上見到三葉蟲的化石,那石層就定為最古老了。由於這些假設,勉強解釋為進化,其實在證明進化論之前,早已把進化論硬當作事實去看待了。

1830年以前,地質學家是根據聖經所載洪水來研究地質層的。創世記第七、八章說:由於人的罪惡,創造者用大水滅了陸地上所有的生物,只剩下義人挪亞一家八口。

1830年,CHARLES LYELL 開始發表了「地質學概論」一文。他根據進化論來研究地質學。他的假設:

古今一貫論:所有的地層變化古今一樣,速度一樣。這是很主觀的假設。

水成岩的形成:乃是由河流不斷的將泥沙沖入大海,然後沉澱、隆起、硬化而成的。這只是LYELL的假設。他還認為所有的水成岩都慢慢而成的,每一百年長一英寸。根據這些假設,科學上有很多不能解釋的地方,叫人懷疑這些假設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假如一棵豎立的樹形成化石,按照LYELL的假設,每一百年水成岩才長一英寸,如果這棵樹有一百寸高的話,就要一萬年才被埋起來,這么長的時間,難道這棵樹不會腐化變成灰嗎?其實還有不少「近代」石層在「古老」石層下面的現象哩!

生物進化的程序:他認為所有的生物都由單細胞進化而成、由簡單進化到復雜。所有的石層都是依進化次序定年代,意即假設進化已經發生了,所有的生物也都是從單細胞進化而成,從簡單到復雜。

LYELL確定石層的年齡也就根據這個次序,而不是根據地層的高低。只要它有所謂低等生物化石,就定它是很久以前的石頭。只要有人的化石,不論在山頂、或是在最深的海底,就把它算成近代的石頭了,這本身亦難圓其說。

換言之,標准化石的年齡推演算法,是先主觀接受進化論為事實,再根據進化論決定一些化石的年齡,然後以這些化石來決定它所在石層的年齡,再以石層年齡來決定石層中其他化石的年齡。例:某石層有恐龍化石。問:此化石何年代?答:一萬萬年,因這石層是一萬萬年的石層。問:何以知道石層年齡?答:因為它有恐龍化石,而這恐龍是一萬萬年前的生物。這叫圓形推理(circular reasoning) 在科學上是不被接受的。

二.絕對年代計演算法

這是另一種計算年代的方法。它利用放射性元素,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變成另一種元素。如鈾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可以變成鉛,鈾叫母元素,鉛叫子元素,它變化的速度可以從實驗中測出來的。母元素的一半變成子元素的時間,叫做半衰期。如果一磅母元素在一天之後有一半變成子元素的話,它的半衰期就是一天。如果一磅母元素須經過一年,它的一半才變成子元素的話,它的半衰期就是一年,這個時間可以從實驗得到。用放射元素計算時間也有三個假設:

假設最初只有母元素,沒有子元素。也就是說時間等於零的時候只有母元素,沒有子元素。這個假設合不合理呢?就像你吃飯的時候,有人見你每秒鍾吃一粒飯,十分鍾後,他根據你碗中剩的飯粒算出你在這房子里有多少時間一樣。他很主觀地假設,開始時你必有一碗滿滿的飯。這好像合理,實際上他沒有看見你開始時裝了多少飯,怎能斷定開始時是一滿碗的飯呢?可能只有半碗、或十分之八碗而已,沒有看見就不能說是一滿碗。

假設這個系統是完全封閉的,沒有東西流入或流出。例如一塊石頭放置多年,沒有任何因素可以讓母元素加一或者減一,也沒有子元素的增加或減少。

假設半衰期永遠不變。就如上面吃飯的例子,十秒鍾內你吃了十粒飯,這是假設吃飯的速度由始至終都不變。這個假設不一定合理,因為觀察的時間有限,可能你有時吃了一大口,有時停了很久沒吃。

所以三個假設都不一定合理。第一個假設,你碗里的飯是滿的;第二個假設,你碗里的飯從來沒有外來因素使之增或減;第三個假設,你吃的速度始終不變。三個假設合理的話,計算出來的時間才合理,任何一個假設不合理,不可能計出合理的時間。

如果開始時碗里只有十分之一的飯,但我們卻假設碗里的飯是滿的,那麼算出來的時間就相差太久了。你在房子里可能只有幾分鍾,算出來卻是幾個小時。所以應用放射性計演算法有很多可笑的結果。例如夏威夷有一座火山爆發,這是1800至1801 年發生的事情,用放射性鉀算出來的年代有三十億年那麼久,但是歷史記載卻是二百年而已。同一塊石頭,不同的人用放射元素法去算,得出來的結果有些少到零年,有的多到三百萬年。為什麼?就是因為這些假設的不可靠。在挪威、德國、法國、蘇聯的岩石,歷史上的記載只有幾百年,但是用放射性鉀或鈾來算,它們的年齡高達百萬年至十億年之多。可見這個方法是不可靠的。

以上兩個方法是用來測定地球的年歲。曾有六十八個實驗,都是根據同樣的三個假設來計算地球的年代,所得結果:從小到算不出,多至四十五億年都有,相差懸殊。可見我們平常聽到的億年、千萬年是不可靠的。

聖經說人類的歷史沒有那麼長久,這個說法可靠嗎?也有此實驗,用同樣的三個假設,根據地球的磁場來算,得出來的結果是現有的地球的最高年齡差不多一萬年。利用慧星的計算,結論也差不多是一萬年。聖經中的年代加起來也不過是幾千年到一萬年而已。由於地質學告訴我們地球的年齡是那麼久,所以有些人就認為:天地是上帝創造,但他創造時的一天比我們現在的一天要長很多。其實不必要隨意替聖經解釋,因為地質學所用的年代也不一定是可靠的。

還有一種算年代的辦法是碳14的辦法,這個方法沒有人用來計算地球年齡,因為它的有效時間只不過幾萬年。地質學家認為這個方法行不通,因為地球絕不止幾萬年,幾萬年的時間不夠進化。因為沒有人見到進化,沒有人觀察到從一類進化到另一類的生物,進化論的解釋進化是慢到看不見,需極長的時間,於是就放棄這方法。其實這方法是比較靠得住的,因為它只有一個基本假設,就是一個生物活著的時候所吸進去的碳14和現在空氣中的碳14是一樣多的。這是根據地球歷史不止三萬年的假設,因為只要有三萬年,碳14在空氣中就達到平衡了。碳14的半衰期是五千七百三十年,所以可用來計算比較近代的生物。但碳14的計算也不是絕對可靠,如果該生物活著的時候,空氣中的碳14比現在少一點的話,算出來的年代會比實際的長一點。碳14的計算可以和樹的年輪比較,計算出來的相差不會太遠。越近代的生物,用碳14計算越可靠。但也有些靠不住的地方,譬如一個活蚌用碳14來計算卻是已經死了二千三百年。還有,碳14隻能用在含碳的物體,石頭和化石不含碳,就不能用這個方法了。

以上所述的幾種方法,都有它的假設之弱點。比方說,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太空人所穿的鞋很寬大,因為當時的科學家根據地質學計算,以為地球有四十五億年的歷史,月亮也必有四十五億年歷史;地球上有太空塵,月亮也有太空塵。以每年吹到地球上的太空塵的厚度,算出月亮上太空塵的厚度有一百五十英尺。當太空人一腳踏下去的時候,一定會沉下去,所以給他們設計了一個很寬大的鞋子來避免下沉。可是從電視上看到,太空人腳印的深度只有八分之三寸,有些也不過三寸而已。照理,科學家應懷疑假設有錯誤,而糾正地球有四十五億年歷史的推算,因為一百五十英尺和幾寸相差太多。但我們從未在報章雜志上看到有人問這個問題,因為他們不敢問,怕別人說,你在懷疑進化論,你不是科學家。

另外一個例子:在美國的德州發現一些恐龍腳印的化石,旁邊還有些是人的腳印。如果你拿著人的腳印去問科學家,他會說這個腳印和人的腳印一模一樣,必定是人的腳印。當你再告訴他在人的腳印旁邊有恐龍的腳印,他就會說那就不可能是人的腳印了,因為人不可能和恐龍同時出現。這些都是因為把進化論的假設當作事實而得的奇怪結論。

以上幾種計算年代的辦法,都有它們的假設。我們要自己決定這些假設是不是合理,我是不是可以接受他們所得的結論?贊同0| 評論

⑸ 怎麼算年代

年代的劃分 從一個世紀的第1年開始,每10年劃分為一個年代。例如,公元20世紀10年代,為1901年~1910年的時期,20世紀80年代,就是1971年~1980年的時期。 再舉例如下: 公元1世紀10年代 公元1年~公元10年; 公元1世紀100年代 公元91年~公元100年; 公元20世紀10年代 公元1901年~1910年; 公元20世紀90年代 公元1981年~1990年; 公元20世紀100年代 公元1991年~2000年。 不過,對於年代的劃分,時下流行著一種不同的(准確來說應該叫欠嚴謹的)方法,例如20世紀90年代,指為1990年至1999年這段時間的連續10年。照此劃分方法,那麼請問:2000年作為20世紀的最後一年,屬於20世紀的哪個年代呢? 以上表述不全正確, 關於公元紀年,本人只說明一點,那就是沒有公元零年,公元元年就是公元1年,公元前1年是公元1年的去年,公元前後相差年數演算法為N=A-B-1,A表示公元後年份,B表示公元前年份,可寫為負數,N表示相差年數,如公元1年與公元前1年相差為「1-(-1)-1=1」年。 關於世紀,1個世紀是100年沒有錯,但有人接受不了20xx年是21世紀,原因在於21世紀本應寫為「第21個世紀」,公元紀年為西元紀年,用英語說21世紀是「twenty-first century」,可以看出N世紀就是第N世紀的意思,1世紀就是第一個世紀,為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21世紀為2001年到2100年。但近300年來對某一世紀的年份跨越出現了爭議,有人認為20世紀應該是1900年到1999年,2000年算到21世紀里,本人個人意見不贊成此觀點。 關於年代,單單從「每一世紀中從『…十』到『…九』的十年,如1990-1999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這句話就能看出年代是以『…十』開頭到『…九』結尾的,『零』總不能算成『零十』吧,因此一個世紀可按十年十年的劃分為10個十年,但只有9個年代,分別如下: 公元某世紀10年代:公元10年到公元19年; 公元某世紀二十年代:公元20年到公元29年; 公元某世紀三十年代:公元30年到公元39年; 公元某世紀四十年代:公元40年到公元49年; 公元某世紀五十年代:公元50年到公元59年; 公元某世紀六十年代:公元60年到公元69年; 公元某世紀七十年代:公元70年到公元79年; 公元某世紀八十年代:公元80年到公元89年; 公元某世紀九十年代:公元90年到公元99年; 其中00,01到09是沒有年代的,這不必驚奇,因為「年代」作為「十年」這個概念並沒有多久的歷史,也沒有非常權威的定義,人們用多了也就約定成俗了,以上編輯者所言2000年作為20世紀最後一年算哪個年代,很簡單,人們用年代這個概念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到它,現在碰上了,大家都叫它「20世紀末年」,那它就不必規劃到年代裡,同時01到09年稱為某世紀初,10到19年,也就是10年代通常不稱為「一十年代」(這個詞沒聽說過吧!)而稱為某世紀第二個十年(貌似第一個十年只有9年,而「恰恰是這點,佐證了第二種關於世紀的跨度分法」;「也恰恰是這點,佐證了年代應該劃成01到10,11到20,91到100的觀點」;「也恰恰是這點,讓『…十』到『…九』的劃分自相矛盾。但是看官請明白一點,大家用年代此詞時真不是把這都劃分好了才用的,是用著用著出現問題的再解決。此處問題的原因在於人們對「一十年代」或「一零年代」的叫法不習慣,感覺別扭,因此才出現了問題。

⑹ 歷史的年代怎麼計算

千紀、世紀、年代問題 一 歷史學是一門以時、空為維度的科學。談及任何歷史事件、事物、人物等等,都要界定它的時間段落和空間范圍。歷史的空間范圍這里不去說它。歷史的時間段落則以年為本位度量單位。年也是社會生活的元單位。時間是運動的速度,空間是運動的范圍。年便是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比年小的時間單位有季、月、旬、周、日、時、分等。地球斜著身子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 轉帶來了季節的變化。月最初是月亮環繞地球一周的時間,圓缺盈虛一次的周期。公歷的月由此發展而來,但已有所不同。日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周又稱星期,最初與月相變化有關,恰為月亮圓缺一次1//4。以上的年、季、月、周、日都以天體運動為基準。旬、時分、秒的發明是為了精細地劃分時間段落和工作生活方便。時、分秒按照24進位和60進位嵌入日內,分秒不差。周 與年、月之間則不求除盡,讓它周而復始。如一年有52周多。這方面的匹配協調問題已解決得比較圓滿。 在史學界和社會生活方面,比年更大的度量單位有年代、世紀、千紀、萬年等,其中前三者比較常用。但在它們與年的匹配協調中,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其原因在於它們並不是以天體運動或別的什麼運動為基準,而是人為規定,約定俗成。於是可以這樣約定,也可以那樣俗成。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參予和認同。 二 現在通用的公歷紀年已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4世紀的希臘人、基督教史家攸西比烏斯(Eusebius,260-340)採用了統一的綜合編年法。6世紀的西班牙神學家伊西多爾(Isidore,560-636)在攸氏的基礎上提出了基督紀年法,即現行的公歷,它的起點是公元1年(A、D、I)。這個紀年及其起點也是主觀規定,習慣成自然的,並沒以運動或自然界的某一重大事件為基準。8世紀時英國教會史家比德(Bede,673-735)首先按公元紀年推算公元前的年數,依次定為公元前1年,公元前2年(……Ⅲ、Ⅱ、Ⅰ B、C)等等。比德的推算沒有在公元前後之間定出一個公元零的[當時歐洲通用的羅馬數字無零(0)的形式],為後來的分歧和爭議埋下了病根。比德以後基督紀年法隨基督教勢力的擴展而得到越來越 廣泛的使用,我國也在辛亥革命後改行公元紀年。 16世紀時,為了將紀年序列劃分為比年大比千年小的年數段,採用了「世紀」一詞來表示100年的年數段。最早的應用是教會史家編纂的教會史《馬格德堡世紀》。基督教自來有千年王國、千的慶典的教義和說法。現代我國史學界引進後往往模仿世紀譯成「千紀」,其中有代表性、影響最大的是三聯書店出版的蘇聯科學院的鴻篇巨制《世界通史》十卷二十冊。也有的學者把幾千紀稱為「第幾千年紀」。我覺得那樣就比前者多了兩個字,沒「幾千紀」好。因為語言詞彙的發展規律便是在准確豐富的基礎上力求簡扼。 20世紀又出現了「年代」一詞,指十年這個時段。但「80年代」英語說eighties,「20世紀70年代」一般簡寫成1970s或1970』s,余類推。俄語則另有寫法……至此便形成了十年為一年代 ,十個年代為一世紀,十個世紀為一千紀的三年進位序列和比年大的三大時間度量單位。 從數學上講,世紀的紀年有從0至99和從1至100兩種演算法。公元前的世紀既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也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99年為前1世紀,前100年至前199年為前2世紀…… 不過公元前的事比較遙遠,相對不太重要,分歧爭議也不大,這里也就不去談這兩種劃分法的利弊得失了。我想,公元前的世紀不妨可統一為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余類推。如果硬要更精確,也可以把公元前200年、100年這樣的年份稱為公元前3、2世紀之交的一年,前2、1世紀之交的一年。需要注意的是,公元前某世紀上半葉、下半葉的時段恰與公元後相反。例如公元前12世紀上半葉指公元前1200年至前1149年,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指公元前50年至前1年。 在世界古代史中,公元前幾千紀的初期、上半期、中期、下半期、晚期的廉潔比較普遍。公元前一千紀指公元前1年至前1000年,公元前二(兩)千紀指公元前1001年至前2000年,余類推。當然也可以把前3000年、前2000年這樣的年份作為兩個千紀相交的一年。我想公元前20、19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初期;公元前20-16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公元前二千紀上半期;公元前17-13五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中期;公元前15-11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前兩千紀下半期;公元前12、11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晚期。 三 公元後的事情離現實較近,紀年逐漸細致化。千紀雖在世界史中也有時用到,但總的說來用得較少。常用的是世紀和年代。世紀本有從1到100和從0到99兩種計演算法,它們各有利弊,各有道理。這主要是個約定俗成,習慣成自然的問題。加上無公元零年,事情就有點復雜。我想公元後的世紀就姑且定為從0到99為一個世紀。這樣可避免1800年、1900年、2000年等年份無法納入某個年代的麻煩。因為一個年份應屬於某個年代,一個年代應屬於某個世紀。年不應跨年代、跨世紀。如果把公元後的世紀定為從1到100,則2001年便是21世紀的開端,而1990-1999年又已統一為20世紀90年代,那樣2000年便無年代可歸屬。把世紀定為從0到99還適應了許多人想早點跨入下個世紀下個千紀的願望。因為21世紀還是公元三千紀的第一個世紀。當然這樣一來公元1世紀便只能是從公元1年到99年。作為一個特例,公元1世紀便只有99年,留下了一點遺憾。以此類推,公元1800年至1899年為19世紀,1900年至1999年為20世紀,2000年至2099年為21世紀。21世紀和22世紀構成公元3千紀初期。 特別是要注意的是,在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段問題時,要減去一年即沒有的公元零年,不可疏忽。例如,1989年我國曾隆重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1989+551=2540。但因無公元零年;得減去一年。所以本應在1990年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 四 本世紀以來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因而出現了「年代」。它指一個世紀的1/10,表示10年這個年數段。從數學上講,年代的紀年也有從0到9和從1到10兩種計演算法。《辭海》1970年版「世紀」條說,亦有主張1971-1980年為20世紀70年代者;1989年版說亦有主張1981-1990年為20世紀80年代者。我覺得年代應統一為從0 到9。例如20世紀20年代指1920年至1929年,20世紀90年代指1990年至1999年。如此劃分的原因在於,這樣一來,「幾」十年代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這個「幾」,比較方便。例如1970-1979年為70年代,其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七。還有,這樣外語也便於縮寫,如將80年代簡寫為1980s等。如果年代從1到10,英、俄 語等未見得能縮寫。因為那樣的劃分最後一年要進為1990。不過20年代以前的兩個年代尚無統一名稱或叫法(這也旁證了「年代」啟用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先不必忙著去補稱它們,本世紀初的兩個十年卻迫切需要定名。我認為,2010年至2019年應稱為21世紀「二十年代」。這樣與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叫法吻合、協調。一十年代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個「-」(10-19)。2000年至2009年的年代稱謂要費斟酌一些。漢語和外語都可以說「某世紀第一個十年」(the first clecade of a certain century)。但這樣說又不簡扼,難以被全社會普遍接受並流行開來。當然外語的局面簡寫形式仍可為2000s或2000』 s,不進外語的簡寫與口說不求一致,前已述及。如操英語的民族現在也在The Zips 、The Naughts、The Zilches、The Oh-Ohs之間徘徊。漢語的書面形式和口頭表述則應一致。我想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可稱為零十年代、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等。在上述幾個選擇中,我認為零十年代最為科學,具有前途。一因其中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零(00-09),二因它與一十年代、二十年代等匹配。三因 (在數軸上)1以前的(自然)數是0。當然,最初叫零十年代有點拗口,不大習慣。但在生活中零作為詞素其使用已較為廣泛,漸為人們接受了。例如零點等於午夜24點,現在人們更愛說零點正(整)、零點15分,而不大愛說24點正(整)、24點15分。氣溫表上的零度人們則只能說零度,並在此基礎上說零上幾度,零下幾度。這樣的話,本世紀初的第一、第二個十年也就可以簡稱 為20世紀零十年代、一十年代了。自然,如果群眾更樂意接受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的廉潔也未嘗不可。不覺 有一個簡寫問題。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等的書面形式現在也可以並經常用阿拉伯數字簡寫為20年代、30年代等。以此類推 ,我們也可將一十年代、零十年代簡寫為10年代、00年代;但仍讀作用中文書寫的年代,而不讀作零零年代、一零年代。

⑺ 你,如何計算年代。歷史年代。

極端年代都是公園前或者是公元後的直接相減。

⑻ 世紀與年代的換算方法

一個世紀是一百年,一個年代是十年,也就是說一個世界裡有十個年代。

一個世紀一百年,應從第一年算起。

例如公元七世紀,第一年應是公元601年,最後一年應是公元700年。本世紀(21世紀)第一年應從2001算起,2100年。而公元前五世紀,指的是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500年這段時期。

年代不同與世紀,年代是從0到9計算的。

如,2000年就是20世紀的最後一年。某世紀的00至09年,一般不說成某世紀的十年代,而叫「某世紀的最初十年」,某世紀的10至19年,就說成是某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而不叫「某世紀二十年代」。

(8)年代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當用來計算日子時,世紀通常從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後一年開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這種奇數的紀年法來自於耶穌紀元後,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因此第一世紀從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紀則從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21世紀的第一年。

不過,有人將公元1世紀定為99年,而以後的世紀則為100年,如果按照這種定義的話,2000年則為21世紀的第一年。

年代,將一個世紀以連續的十年為階段進行劃分的叫法,通常適用於用公元紀年。每一世紀中從「……十」到「……九」的十年,如1990~1999是20世紀90年代。

先期定義與世紀劃分方法相同,即每個世紀每十年為一段,第幾個十年即為第幾個十年代,首年為年代之首。此種並無一十年代和十十年代,而以世紀初和世紀末表示,比如1901~1910是20世紀初,1911~1920年是20世紀20年代,1981~1990是20世紀90年代,1991~2000是20世紀末。

此種定義在近十幾年因不便捷很少應用,而採用容易理解美式的80s,90s這種方式,即將1980~1989定為80年代,1990~1999定為90年代。

⑼ 初一歷史 關於如何年代計算

不跨公元元年的等於二者的差,如:司馬遷(公元前190-公元前145),他的年齡應該是190-145=45, 而跨過公元元年的等於二者的和減去1,例:光武帝(公元前6年—57年),那他的年齡是6+57-1=62 這道題跨過了公元元年,則答案是:2007+60-1=2066 選擇2 公元50年至今(2007年)不跨公元元年,直接相減即可. 公元50年至今(2007年)有:2007-50=1957年 參考文獻: 計算歷史年代

閱讀全文

與年代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硫酸銅的分析方法 瀏覽:315
豬不吃怎麼辦最有效方法 瀏覽:659
oppo手機hd怎麼關閉兩種方法 瀏覽:500
高精度電阻測量方法 瀏覽:419
手機卡頓流量解決方法 瀏覽:614
簡單小吊燈的製作方法 瀏覽:417
物聯卡使用方法 瀏覽:88
千秋架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54
病毒培養方法和技巧 瀏覽:160
冬天生菜種植時間和方法 瀏覽:686
絕緣電阻檢測方法 瀏覽:475
椴樹蜂蜜的食用方法 瀏覽:524
污水裡臭氧檢測用什麼方法 瀏覽:463
石膏三相分析測定標准方法 瀏覽:893
超凡先鋒訓練方法 瀏覽:159
小兒發燒快速退燒推腳掌方法 瀏覽:718
古詩鑒賞的抒情方法有哪些 瀏覽:67
檢測年齡最准確的方法 瀏覽:87
粉色翡翠鑒別最簡單方法 瀏覽:589
膀手擊肋的正確方法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