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準測量路線成果校核的方法有幾種
閉合路線、附合路線和往返路線三種
閉合路線一般用於場地的環形測量,從一個水準點出發然後又環形回到起點,如果起始點的高程有錯誤,則發現不了,只能是用於測量與起點的相對高程。
附合路線一般用於公路、鐵路等帶狀線路測量,從一個已知點附合到另一個已知點,進行對比。如是某一個點有錯誤則可以通過測量復核發現錯誤。一般的高等級測量都用這種方式。
返往測量用於沒有附合點的帶狀路線測量,從起點出發,從原路返回。
(1)測量校核方法擴展閱讀:
閉合水準路線是從已知水準點BM.A出發,沿待測點B、C、D、E進行水準測量,最後測回到BM.A。相鄰兩點稱為一個測段。各測段高差的代數和應等於零,即理論值應為零。
但在測量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誤差,使得實測高差之和(測量值)往往不為零,從而產生高差閉合差。所謂閉合差,就是測量值和理論值(或已知值)之差,用Fh來表示。因此,閉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差為: Fh=∑h測-∑h理=∑h測。
㈡ 全站儀怎樣校核准不準
測試很簡單,你只需要架設一個棱鏡(距離最好在你經常用到的距離范圍即可),儀器架設好後直接在常規界面下按測量鍵,手工記錄下水平角&垂直角,然後再倒鏡測量一次記錄下水平角&垂直角,計算出儀器的2C值。I角方面如果誤差不大 考慮到你主要是放平面,可以不用考慮(在測試儀器是採用的是常用的距離范圍)。
如果2C值超限就需要檢校儀器了。檢校的方法與測試的方法差不多,只是需要進入儀器里的檢校程序里執行。
㈢ 水準測量的測站校核一般用什麼法
水準測量的測站校核方法一般有
1,雙儀器法
2、雙面尺法
3.改變儀高法。
准測量,最後附合到另外一個已知高程的水準點BM2上,其檢核條件為:
(2)閉合水準路線: 從一個已知高程的水準點BM5處發,沿各高程待定點1、2、3、4、5進行測量,最後仍回到原水準點BM5上,其檢核條件是:
(3)支水準路線: 從一個已知高程的水準點BM8出發,沿各高程待定點1、2進行水準測量。支水準路線應進行往返測量,其檢核條件為:
二、水準路線的實施
水準測量按一定的水準路線進行。
HB=HA+ hAB
hAB= ∑h =h1+h2 +…
=(a1-b1)+(a2-b2)+ … = ∑a-∑b
水準測量方法:在進行連續水準測量時,如果任何一測站的後視讀數或前視讀數有錯誤,都將影響所測高差的正確性。在每一測站的水準測量中,為了能及時發現觀測中的錯誤,通常採用兩次儀器高法或雙面尺法進行觀測,以檢核高差測量中可能發生的錯誤,這種檢核稱測站檢核。
1)兩次儀器高法
在每一測站上用兩次不同儀器高度的水平視線(改變儀器高度應在250px以上)來測定相鄰兩點間的高差;如果兩次高差觀測值不相等,對圖根水準測量,其差的絕對值應小於5mm,否則應重測。
2)雙面尺法
用雙面尺法進行水準測量就是同時讀取每一把水準尺的黑面和紅面分劃讀數,然後由前後視尺的黑面讀數計算出一個高差,前後視尺的紅面讀數計算出另一個高差,以這兩個高差之差是否小於某一限值來進行檢核。在每一測站上儀器高度不變,這種方法可加快觀測的速度。立尺點和水準儀的安置同兩次儀器高法。
在每一測站上,儀器經過粗平後,其觀測程序為:
①瞄準後視點水準尺黑面分劃→精平→讀數;
② 瞄準前視點水準尺黑面分劃→精平→讀數;
③ 瞄準前視點水準尺紅面分劃→精平→讀數;
④ 瞄準後視點水準尺紅面分劃→精平→讀數。
其觀測順序簡稱為「後一前一前一後」,對於尺面分劃來說,順序為「黑一黑一紅一紅」。
由於在一對雙面水準尺中,兩把尺子的紅面零點注記分別為4687和4787,零點差為100mm,在每站觀測高差的計算中,當4787水準尺位於後視點,4687水準尺位於前視點時,採用紅面尺讀數計算出的高差比採用黑面尺讀數計算出的高差大100mm;當4687水準尺位於後視點,4787水準尺位於前視點時,採用紅面尺讀數計算出的高差比採用黑面尺讀數計算出的高差小100mm。因此在每站高差計算
㈣ 二維測高儀測針校驗方法有哪些
奇偶校驗」。內存中最小的單位是比特,也稱為「位」,位有隻有兩種狀態分別以1和0來標示,每8個連續的比特叫做一個位元組(byte)。不帶奇偶校驗的內存每個位元組只有8位,如果其某一位存儲了錯誤的值,就
㈤ 水準測量路線校核方法有幾種,各有何優缺點,應用場合又如何
一、水準路線有幾種,校核時有所不同:在閉合水準路線中,起始點和終止點都是同一個點,將各段高差求和,與理論值0進行比較。在附合水準路線總,用終點高程和起點高程之間的差值作為高差理論值,將高程求和,求誤差。支水準路線用往返測量的方法,比較往返測量的高差絕對值進行檢核。
二、優缺點:閉合路線對於起始點的精度過於依賴,一旦點位變動,無法發現;附合水準路線因為需要兩個水準點,其精度可靠性好,控制點有問題時容易發現;支水準路線可靠性和精度稍差,如果不往返測量,就很難確定精度,往返測量時,與閉合水準路線類似。
三、校核時,高差測量值的限差有兩種方法計算:其一是根據測站數進行計算,比如±12√n,其二是根據路線長度進行計算,比如±12√L。
前者缺點是:如果每站視距較小,則n多,限差偏大,適合坡度大的地方和山地進行測量。後者適合多種情況。
四、每站測量的方法有兩種:兩次儀器高法和雙面尺法。各有優缺點,前者測量時間長,後者更快速;前者適合於單面尺,後者適合紅黑尺和基輔分劃尺。
㈥ GPS測量中點校驗的操作方法
已知控制點的地方坐標。當GPS得到固定解後,將流動站放到各個控制點上採集WGS84坐標也就是經緯度。然後進行配對就可以了。
㈦ 水準測站檢核的方法有哪幾種
水準測量的檢核方法 </A>
1測站檢核
待定點B的高程是根據A點和沿線各測站所測的高差計算出來的。為了確保觀測高差正確無誤,須對各測站的觀測高差進行檢核,這種檢核稱為測站檢核。常用的檢核方法有兩次儀器高法和雙面尺法兩種:
⑴兩次儀器高法
兩次儀器高法是在同一測站上用兩次不同的儀器高度,兩次測定高差。即測得第一次高差後,改變儀器高度約10cm以上,再次測定高差。若兩次測得的高差之差未超過6mm,則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測站的觀測高差。否則需重測。
⑵雙面尺法
雙面尺法是在一測站上,儀器高度不變,分別用雙面水準尺的黑面和紅面兩次測定高差。若兩次測得高差之差未超過6mm,則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測站的高差。否則需要重測。
2.路線檢核
雖然每一測站都進行了檢核,但一條水準路線是否有錯還是沒有保證。例如,在前、後視某一轉點時,水準尺未放在同一點上,利用該轉點計算的相鄰兩站的高差雖然精度符合要求,但這一條水準路線卻含有錯誤,因此必須進行路線檢核。水準路線檢核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種:
⑴附合水準路線
附近有BM1、BM2兩個已知水準點,現需求得1、2、3三個點的高程。水準路線從已知水準點BM1
(起始點)出發,沿著待定點1、2、3進行水準測量,最後從3點測到已知水準點BM2(終點),這樣的水準路線稱為附合水準路線。路線中各段高差的代數和,理論上應等於兩個水準點之間的高差,即:
∑h理=H終一H始 (2.7)
由於觀測誤差不可避免,實測的高差與已知高差一般不可能完全相等,其差值稱為高差閉合差fh:
fh=∑h測一(H終一H始)
⑵閉合水準路線
由BM3出發,沿環線進行水準測量,最後回到原水準點BM3上,稱為閉合水準路線。顯然,式 (2.7)中的H終-H始=0,則路線上各點之間高差的代數和應等於零,即:
∑h理=0 (2.9)
如不等於零,則高差閉合差為:
fh=∑h測 (2.10)
⑶支水準路線
由一水準點BMA出發,既不附合到其他水準點上,也不自行閉合,稱為支水準路線
。支水準路線要進行往返觀測,往測高差與返測高差觀測值的代數和∑h往+∑h返理論上應為零。如不等於零,則高差閉合差為:
fh=∑h往+∑h返 (2.11)
各種路線形式的水準測量,其高差閉合差均不應超過容許值,否則即認為觀測結果不符合要求。
根據偶然誤差特性:「在一定的觀測條件下,偶然誤差的絕對值不會超過一定的界限」,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高差閉合差的大小檢核觀測高差中是否存在錯誤。
以上三種水準路線校核方式中,附合水準路線方式校核最可靠,它除了可檢核觀測成果有無差錯外,還可以發現已知點是否有抄錯成果、用錯點位等問題。支水準路線僅靠往返觀測校核,若起始點的高程抄錄錯誤和該點的位置搞錯,是無法發現的。因此,應用此法應注意檢查。
㈧ 在水準測量中如何進行計算校核,測站校核和路線校核
摘要 為防止在一個測站上發生錯誤而導致整個水準路線結果的錯誤,可在每個測站上對觀測結果進行校核,其方法如下。(1)變動儀高法。在每個測站上一次測得兩觀測點問的高差後,改變水準儀的高度,再次測量兩點間的高差的方法。對於一般水準測量,當兩次所得高差之差小於5mm時可認為合格,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測站的高差,否則應進行檢查、重測。(2)雙面尺法。利用雙面水準尺分別由黑面和紅面讀數得出的高差,扣除一對水準尺的常數差後,兩個高差之差小於5mm時可認為合格,否則應進行檢查、重測。
㈨ 水準測量測試站校核方法有什麼
常用的檢核方法有兩次儀器高法和雙面尺法兩種:
⑴兩次儀器高法
兩次儀器高法是在同一測站上用兩次不同的儀器高度,兩次測定高差。即測得第一次高差後,改變儀器高度約10cm以上,再次測定高差。若兩次測得的高差之差未超過6mm,則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測站的觀測高差。否則需重測。
⑵雙面尺法
雙面尺法是在一測站上,儀器高度不變,分別用雙面水準尺的黑面和紅面兩次測定高差。若兩次測得高差之差未超過6mm,則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測站的高差。否則需要重測。
㈩ 水準測量的校核方法
1.掌握水準測量的原理。
2.掌握水準儀、水準尺的結構及用法。
3.學會高差測量及高程計算的方法,掌握水準路線測量的方法。
4.學會水準儀的檢驗與校正方法。
教學重點:1、水準測量原理
2、路線校核
3、水準儀的檢驗與校正方法
教學難點:1、路線校核
2、水準儀的檢驗與校正方法
教學資料:測量學教材、教學課件。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
講授新課:
第二章 水準測量
高程是確定地面點位置的一個要素,水準測量是測定地面點高程的主要方法之一。
第一節 水準測量原理
一、水準測量原理
水準測量的原理是藉助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配合水準尺測定地面上兩點間的高差,然後根據已知點的高程來推求未知點的高程。
如右圖所示,已知A點高程為HA,要測出B點高程HB,在A、B兩點間安置一架能提供水平視線的儀器—水準儀,並在A、B兩點各豎立水準尺,利用水平視線分別讀出A點尺子上的讀數α及B點尺子上的讀數b,則A、B兩點間的高差為
HAB= a-b (2—1)
如果測量是由A→B的方向前進,則A點稱為後視點,B點稱為前視點,a及b分別為後視讀數和前視讀數,兩點間的高差就等於後視讀數減去前視讀數。如果B點高於A點,則高差為正,反之,高差為負。
二、計算高程的方法
(一)由高差計算高程
B點(未知點)的高程等於A點(已知點)的高程加上兩點間的高差,即
HB=HA+HAB=HA+(a-b) (2—2)
(二)由視線高程計算高程
由圖可知,A點高程加後視讀數等於儀器視線的高程,設視線高程為Hi,即Hi=HA+a
則B點高程等於視線高程減去前視讀數,即
HB=Hi-b=(HA+a)-b (2—3)
(備註:利用課件採取啟發式教學手段,調動同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節水準儀和水準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