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直線度測量方法

直線度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7 03:15:48

1. 直線度的測量主要有哪幾種方法

直線度測量(straightness measurement)主要是測量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素線直線度誤差、機床和其他機器的導軌面以及工件直線導向面的直線度誤差等。 直線度測量是長度計量技術的重要內容之一。常用的測量方法有直尺法、準直法、重力法和直線法等。
詳見網路詞條:直線度測量

2. 機床導軌直線度的測量方法

目前機床導軌直線度測量最有效的方案是利用激光干涉儀。

激光干涉儀測量機床導軌直線度原理:

直線度干涉鏡在移動過程中產生橫向或縱向位移時,兩束反射光會有相對應的光程差產生,SJ6000採集到該光程差的干涉信號,經過運算處理,即可得出對應的直線度值。

▲運動軸的縱向直線度測量示意圖

3. 直線度測量儀的測量步驟是什麼

檢測步驟:
(1)將被測圓管和定位軸、定位座插入到圖示位置;
(2)將被測圓管的兩端固定在支座上;
(3)調整兩個位敏感測器的位置,使十字游標接近坐標原點(0,0);
(4)點擊開始檢測,待檢測軟體P0點出現坐標後推動圓管至第二個檢測點位置;
(5)待檢測軟體P1點出現坐標後推動圓管至第三個檢測點位置;
(6)重復上述步驟直至設置的5個點或7個點檢測完畢;
(7)檢測完最後一個點後等待2秒,系統將直接顯示各點的檢測結果,可根據檢測結果判定被測件是否合格。

4. 直線度誤差的檢測直線度的方法

1、貼切法:
採用將被測要素與理想要素比較的原理來測量。如將刀口視為理想要素,測量時將其與被測表面貼切,使兩者之間的最大間隙為最小,此最大間隙就是被測要素的直線度誤差。 當間隙較小時,用標准光隙估讀;當間隙較大時,用厚薄規估讀。
2、測微法:
用於測量圓柱體素線或軸線的直線度。
3、節距法:
適用於長零件的測量。將被測量長度分成若干小段,用水平儀、自准儀等測出每一段的相對讀數,最後通過數據處理求出直線度誤差。
冷拔後直線度0.7mm/M
內徑圓度:0.005MM以內
4、數據採集儀連接百分表法
測量儀器:偏擺儀、百分表、數據採集儀
測量效果示意圖:

優勢:
1)無需人工用肉眼去讀數,可以減少由於人工讀數產生的誤差;
2)無需人工去處理數據,數據採集儀會自動計算出平行度誤差值。
3)測量結果報警,一旦測量結果不在直線度公差帶時,數據採集儀就會自動報警。

5. 直線度誤差怎麼檢測

【1】直線度誤差檢測可以用貼切法:採用將被測要素與理想要素比較的原理來測量。如將刀口視為理想要素,測量時將其與被測表面貼切,使兩者之間的最大間隙為最小,此最大間隙就是被測要素的直線度誤差。 當間隙較小時,用標准光隙估讀;當間隙較大時,用厚薄規估讀。
【2】測微法:用於測量圓柱體素線或軸線的直線度。
【3】節距法:適用於長零件的測量。將被測量長度分成若干小段,用水平儀、自准儀等測出每一段的相對讀數,最後通過數據處理求出直線度誤差。冷拔後直線度0.7mm/M內徑圓度:0.005MM以內。
【4】數據採集儀連接百分表法:測量儀器:偏擺儀、百分表、數據採集儀。

6. 圓棒直線度怎麼測量啊

直線度檢測儀在測量時在水平(X軸)和豎直(Y軸)方向上各設置3組測頭測量棒材直徑及邊緣的位置,測量時處於同方向的3測頭可同時測得棒材的直徑尺寸和棒材邊緣的位置尺寸。通過計算處理即可得到直線度尺寸。

7. 直線度的檢測方法及工具是什麼

1、直尺法,它以石英平尺的測量面作為已知平面與被測直線比較,通過電學式長度感測器、相應的電子部分和記錄儀等把被測截面的輪廓形狀記錄下來,或列印出直線度誤差。

2、利用光學準直望遠系統測量直線度誤差。準直望遠系統由準直光管和望遠鏡組成。由光源發出的光經十字分劃板1和物鏡1後,以平行光射出,再經望遠鏡中的物鏡2後會聚在位於其焦平面上的十字分劃板2上,通過目鏡讀數。

3、用自準直儀測量。將被測全長分成若干段,測出各段的傾斜角。通過作圖或計算求出直線度。

4、利用液體自動保持水平或重物自動保持鉛直的重力現象測量直線度。常用的量儀是水平儀。

5、利用鋼絲和激光束等測量直線度。利用鋼絲測量車床導軌的直線度誤差時,移動溜板,可從安裝在溜板上的讀數顯微鏡中讀出導軌各點偏離鋼絲的數值。

6、用於測量圓柱體素線或軸線的直線度。

8. 如何快速進行直線度測量

直線度測量(straightness measurement)主要是測量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素線直線度誤差、機床和其他機器的導軌面以及工件直線導向面的直線度誤差等。 直線度測量是長度計量技術的重要內容之一。常用的測量方法有直尺法、準直法、重力法和直線法等。

直尺法
常用直尺、平尺等以光隙法和指示表法(見量規)等進行測量。也可使用直線度測量儀。直線度測量儀是一種利用直尺、以指示表法測量直線度誤差的長度測量工具。它以石英平尺的測量面作為已知平面與被測直線比較,通過電學式長度感測器、相應的電子部分和記錄儀等把被測截面的輪廓形狀記錄下來,或列印出直線度誤差。

光學準直法
利用光學準直望遠系統測量直線度誤差。準直望遠系統由準直光管和望遠鏡組成。由光源發出的光經十字分劃板1和物鏡1後,以平行光射出,再經望遠鏡中的物鏡2後會聚在位於其焦平面上的十字分劃板2上,通過目鏡讀數。如將望遠鏡和準直光管置於被測表面(例如導軌)上,當移動準直光管時,若其射出的十字線影像與分劃板2的十字線重合,則表示直線度好;如有偏離,則表示準直光管的光軸相對望遠鏡的光軸傾斜了一個角度□ 。將各個位置的偏離值經過數據處理後即可得到直線度誤差。應用光學準直原理測量直線度誤差的量儀稱為準直望遠鏡。它的準直光管內還裝有同心圓分劃板。望遠鏡內還裝有內調焦透鏡組和用於讀數系統的平行平板玻璃等。利用內調焦透鏡組重新調焦可使同心圓分劃板上的同心圓刻線成像在分劃板 2上。這樣,就可以測量兩光軸的偏移□(也有利用靶鏡代替準直光管測量的)。這種準直望遠鏡也可用於測量大型機器(如汽輪機)上的各支承孔的同軸度誤差。
光學自準直法 用自準直儀測量。將被測全長分成若干段,測出各段的傾斜角。通過作圖或計算求出直線度。

重力法
利用液體自動保持水平或重物自動保持鉛直的重力現象測量直線度。常用的量儀是水平儀,也有利用液體的水平面作為測量面與被測面比較來測量直線度誤差的。
直線法
利用鋼絲和激光束等測量直線度。利用鋼絲測量車床導軌的直線度誤差時,移動溜板,可從安裝在溜板上的讀數顯微鏡中讀出導軌各點偏離鋼絲的數值。利用激光束測量直線度誤差時,激光束相當於鋼絲,四象限光電感測器和指示表相當於讀數顯微鏡,沿被測導軌移動滑塊,若四象限光電感測器中的 4個光電池所接收的光強信號相等,表示導軌直線度好;否則表示存在誤差。誤差大小可以直接從指示表中讀出。利用激光束測量直線度誤差的測量工具稱為激光準直儀。

其他方法
此外,還可以利用平晶、激光干涉儀及其直線度測量附件測量直線度誤差,測量精確度很高。後者的測量精確度可達0.4微米/1000毫米。
現在很多機床廠都用激光干涉儀來測直線度,平面度,垂直度等等。

9. 直線度測量方法有哪幾種

答:一、直線度測量方法

直線度測量方法有直尺法、準直法、重力法和直線法和其他方法等。

二、直尺法

直尺法是常用直尺、平尺等以光隙法和指示表法(見量規)等進行測量。

也可使用直線度測量儀。

三、光學準直法

光學準直法是利用光學準直望遠系統測量直線度誤差。

由光源發出的光經十字分劃板1和物鏡1後,以平行光射出,再經望遠鏡中的物鏡2後會聚在位於其焦平面上的十字分劃板2上,通過目鏡讀數。

四、重力法

重力法是利用液體自動保持水平或重物自動保持鉛直的重力現象測量直線度。

常用的量儀是水平儀,也有利用液體的水平面作為測量面與被測面比較來測量直線度誤差的。

五、直線法

直線法是利用鋼絲和激光束等測量直線度。

利用鋼絲測量車床導軌的直線度誤差時,移動溜板,可從安裝在溜板上的讀數顯微鏡中讀出導軌各點偏離鋼絲的數值。

利用激光束測量直線度誤差時,激光束相當於鋼絲,四象限光電感測器和指示表相當於讀數顯微鏡,沿被測導軌移動滑塊,若四象限光電感測器中的 4個光電池所接收的光強信號相等,表示導軌直線度好;否則表示存在誤差。誤差大小可以直接從指示表中讀出。

10. 怎樣快速測量零件的直線度

檢測步驟:(1)將被測圓管和定位軸、定位座插入到圖示位置;(2)將被測圓管的兩端固定在支座上;(3)調整兩個位敏感測器的位置,使十字游標接近坐標原點(0,0);(4)點擊開始檢測,待檢測軟體P0點出現坐標後推動圓管至第二個檢測點位置;(5)待檢測軟體P1點出現坐標後推動圓管至第三個檢測點位置;(6)重復上述步驟直至設置的5個點或7個點檢測完畢;(7)檢測完最後一個點後等待2秒,系統將直接顯示各點的檢測結果,可根據檢測結果判定被測件是否合格。

閱讀全文

與直線度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寄生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358
遠離肺癌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90
竹葉蟲保護自己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72
金屬鈦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82
自來水管道計算方法 瀏覽:298
炮火解決方法視頻 瀏覽:47
你們的白發用什麼方法治的 瀏覽:811
如何一分鍾跳150跳繩方法技巧 瀏覽:361
硬質pvc膠合劑使用方法 瀏覽:113
小林祛雞皮膏使用方法 瀏覽:808
水彩筆的使用方法 瀏覽:54
散戶操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581
百度蘋果手機呼叫轉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0
耳朵訓練方法 瀏覽:817
噴漆筒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702
心理咨詢常用的四種治療方法 瀏覽:158
女生怎麼提高口才方法 瀏覽:600
釣魚配件安裝方法 瀏覽:361
椰子包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712
學風檢測的方法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