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管理學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能夠當面批評學生,自然會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如果你發現你的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不怎麼聽話,這個時候可以溫柔的告訴學生,現在是上課時間,你不能夠不聽講。然後在下課之後把這個學生叫到辦公室,再繼續的教育學生。下面小編來介紹一些管理不聽話學生的辦法。
② 如何管理課堂
一堂好課,不僅在於教師教的好,也在於學生學得好,但教師的課堂管理也很重要。因為好的課堂管理不僅是能讓教師在講授知識時精神百倍,富有激情,發揮的淋漓盡致,而且也能讓學生們在課上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積極表現,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才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樣一來,好的課堂管理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麼教師如何管理好課堂呢?我想有以下幾點:
1、建立積極有效的管理規則。規則一定要簡明、扼要、明確、合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明確的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而且建立時也要盡量通過教師和學生共同制訂,只有學生參與規則的制訂,他們才能自覺遵守並樂於承擔責任。
2、有效的組織好課堂教學。因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還是最主要的。這就需要教師合理的安排時間,爭取讓學生有大量的時間用在學習上,比如我校提出的「15(教)+30(學)」的課堂時間分配。而且,教師的教學設計也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內容符合學生的需要,並生動有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興趣,才願意去學。
3、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也就是說,教師在講課時不要只盯著黑板、牆角,或盯著某個或某幾個學生,而是時刻關注全班學生,特別是前面容易被忽略的兩角落和後面容易出問題的兩角落。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們都感到老師時刻在關心他們,而且也能避免學生課上開小差,違反課堂紀律。
4、走進學生,關心學生,多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尤其是差生。課堂上,在學生學習和討論的時間里,教師不要只在在講台上,而是要走進學生中間,多與學生交流,特別是差生,其實差生是最需要教師們關注的,可能你一句關心的話,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關愛的動作,都會給學生以鼓勵,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一來,老師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們感覺到老師在關心著每位學生的學習,更增強他們學習的勁頭。
5、對課堂上學生出現的不良行為,處理上要把握尺度。如果學生出現問題,教師可以運用表情,動作等非語言提示,或合理的運用懲罰手段,盡量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不要用威脅和斥責等口氣,以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這幾種方法,本人認為對課堂管理比較有效。而且,我在實際的教學中也經常用到。比如,每堂課上可能都會有學生不注意聽講或開小差的學生,我的做法就是邊講課邊自然地走過去輕拍他的肩膀,用警告的眼光提示他,相信老師這么一拍一看,開小差的學生會馬上停止他的不良行為,而且還會注意力集中直到下課,這樣做既不影響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及時解決了問題,也讓這樣的學生知道老師在時刻關注著他們。又如,學生的水平是參差不齊的,老師們很容易忽略差生,差生們經常得不到老師的關心,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對你所教的學科失去興趣,導致他們學習不努力,成績不佳。所以我很注意這一點,對待好學生,我會經常看看他們的筆記,他們的做題情況,對待差生,我會經常詢問他們學習上的情況,盡量解決他們學習上的困難,教授他們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我想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們感覺到老師的尊重和關心,才能更用心的去學習。
③ 如何正確管理學生
1.對待學生,在學習上要嚴格要求,俗話說的「嚴師出高徒」還是有一番道理的。作為教師,應該將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要求學生作為一種責任。因為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學習效率高。只要學生真正學到了知識,考試的時候沒有遺憾,考完試後沒有悔恨,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他不單不會記恨於「嚴師」,而且會漸漸體會到「感恩」的涵義。
2.在課堂之下,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交談的時候要請學生坐下,讓他感覺你是將他平等看待的,歸納的說,就是要和學生平起平坐。注意:不要讓話題總在學習上打轉,不然會弄巧成拙,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師生間的距離也就會越來越遠,教師在學生心中也就沒有了「威信」,學生自然隨時抵觸了。在我看來,這種交流、溝通如果稱做「聊天」會更合適一些。你們之間可以聊家庭、生活、保健、流行時尚等等。還可以互講故事、互述經歷……至於「學習」,只在關鍵時刻,以物指人,講幾句經典、哲理的話就可以了。多關心成績差一些的學生、心理上有障礙的學生、很努力而成績卻不理想的學生……
3、學生犯錯,絕對要受到懲罰,絕不能姑息,只是要注意懲罰的「程度」和「方式」上的技巧性。病人有病,醫生得對症下葯;同樣,學生的思維上出了問題,教師也得「對症下葯」。比如,對於好玩的學生,可以針對他個人規定任務,如:作業、背書。完不成,不許上體育課(或者課間去辦公室補作業。其實,大多學生為了自己的「那些愛好」都會乖乖的完成任務,至於那少部分「個例」,可以採取「單獨談話(先加以「思想」教育,再寬限期限」)」的方式使其樂觀、順從、主動的完成任務。 你要留學生一個整潔的形象,還要留學生一個刻苦、勤奮、樂觀、自信的榜樣。這樣的教師是受學生尊敬的模仿的。
④ 課堂有效管理的方式方法
在教學一線工作了十幾年,教學經驗在不斷的積累,但是發現自己和學生的關系不如剛參加工作時那麼融洽,那麼容易相處,發現自己與學生有了代溝。同時我校的生源不同前幾年,按照過去的思路管理學生顯然是行不通了。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管理學生,使我們的課堂更有效。
一、有效的課堂管理的重要性
教師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時候在課堂,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有位學者說得好:「進行教學,它首先必然包含紀律管理。」通過課堂紀律管理,可以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創設一個最佳的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紀律管理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組織教學活動是向學生進行課堂紀律管理的基本途徑之一。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是否和諧融洽直接影響教師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在一個井然有序的課堂當中,教師教學活動能夠得到有效的開展,能夠保證學生上課的學習效率。這在實踐當中得到了證明。因此,教師在課堂中不僅僅是傳道者、授業者、解惑人,還必須是一位管理者。
課堂管理是一門藝術,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能力,通過教師的有效管理,課堂能夠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在有效的課堂管理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是融洽和諧的,這對於教學和學生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二、針對我校學生現狀實施有效課堂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提高教師課堂管理能力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活動所需的個性心理特徵。一位優秀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會知識,並能正確地評價整個教學。優秀教師應具備這些基本心理素質:強烈的求知慾、敏銳的觀察力、自尊自愛、通情達理、獨立性強、自控力強、以教為樂等。然而,上好一堂課僅僅具備這些心理素質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口才、記憶能力、管理能力和板書能力等。
1、重視自身的文化修養。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不斷探索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這就要努力做到:(1)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師,針對性要強,才能有實效。
(2)成竹在胸地上好每一節課——包括知識的拓展延伸,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等,操作性要強。
(3)做好教學的反饋工作——及時總結,揚長避短。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嘗試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創設出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條件,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各有收獲,取得好成績。
2.重視自身的師德修養。
唐代先哲韓愈早就指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說明,人民教師不僅肩負著傳授文化知識,教授學業的光榮職責,同時也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崇高理想的佈道者,社會規范和價值的傳遞者。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對青少年心靈的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無論是什麼樣的教科書,什麼樣的思潮,什麼樣的獎懲制度都不能代替的。由此可見,教師個人影響的重要性:教師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言行,影響著他的學生,可以說教師是學生人生的指導者。教師的道德品行在教育中具有重大意義,只有具有美好心靈的人,才可能使他人心靈美好。因而,教師要注意言行如一,注意自己的模範作用,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表率。平常人的言談舉止也許只是個人修養問題,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對學生施以影響,所以,他的言行就有了與常人不同的意義。教師不但要注意道德品行方面對學生的影響。還要注意言談舉止、儀表服飾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平時要注意談吐高雅,語言溫暖。體罰、變相體罰和冷嘲熱諷只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情緒上的對立。教師高雅大方的言談舉止能吸引和打動學生,學生愛聽你的課。而溫暖的語言則可以融化學生心中的冰雪,有利於鞏固學生已有的成績和進步,有利於使學生接受批評指導。
3.優化課堂教學管理。
(1)優化結構。優化課堂結構是指教學環節及其進行順序和時間分配,是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宏觀管理。不管是怎樣的課型,都能使整個課分為相連的幾個環節,把握好這幾個環節,就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滿完成
(2)運用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就是將外在動力因素激發甚至轉化為內在動力因素,抓住了激勵機制也就從根本上抓住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關鍵。教師在進行教學管理時,採用何種方法方式,在什麼時機運用激勵機制是教學管理藝術的重要方面。適時的、恰到好處的激勵學生,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消除他們的學習障礙。
(3)教學機智。教學機智就是教師在教學管理中,表現隨機決斷才能和應變能力的典型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當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或順序時,就要機智果斷地臨時改變原定的方案。從心理學觀點來分析,教學機智又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一種主要心理能力,而教師對學生積極的情感投射則是這一心理能力的顯著特性。在教學過程中,促使知識信息的傳遞、反饋與師生情感的交流融匯,讓學生愉快、輕快、自信地學習,這種和諧結合也是教學機智的美妙之處。
(二)課堂管理的具體辦法
1、正視中差生
我們面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們的學生越來越難管理,學生成績較差的學生很多。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問題,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還是要放在首位。在教育教學中對差生的定位。就是不要輕易就把一個學生定位差生。作為教師,只有善待自己的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教好他們。如果教師首先的心態沒有放在一個合理恰當的位置,一開始就用一種否定的觀點去審視自己的學生,總是用消極的思維去內心給自己的學生扣上「差生」的帽子。這樣不僅會讓很多差生不能從差生的隊伍中脫離出來,更為嚴重的是還會讓很多原本不差的學生也被教師的消極、錯誤的定位強拉進差生的行列中來。
2、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中差生
應當縱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對差生來說,他們最害怕老師聽到他們以前的情況後,產生先入為主的想法。教師必須打消學生的疑慮,使他們能在新環境中開始新的學習生活。高一我在開學第一次課上簡短地說:「老師不知道你們的過去,也不想去了解它。你的成績過去了,錯誤也過去了。現在你們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只要你努力,你就有可能成為領跑者。」 那簡短的幾句話在學生中產生了影響。
3、尊重每一位學生 捕捉差生的閃光點
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們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所以,我們每位教師一定要關心尊重每名學生,對於學習上、紀律上的差生,他們更需要特別的關愛和幫助,尤其是需要尊重,要善於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他們取得成功的體驗。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後進生並不是每個方面都差,他們總有潛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當這種光點閃爍時,也正是對他們引導的最好時機。因此,教師要善於使用「放大鏡」尋找差生身上的每一個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閃光點。當他們有點滴進步時,著力給於表揚,鼓勵,讓其產生一點「成功感」。
當今,提倡「賞識教育」,就是倡導我們對學生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就會看出他們的閃光點,貼近了看,就會看到他們的長處和可愛之處。俗語說:動人心者,莫過於情。正如唐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會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教師對學生的熱愛、信任、鼓勵,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業務水平,總會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的。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種籽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下行為的種籽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下習慣的種籽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下品德的種籽,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
總之,課堂教學管理是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它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和改進課堂管理方法,才能適應社會,適應時代。
⑤ 課堂管理方法有哪幾種
一、以情喚情
課堂上學生出現思想不集中,低聲講話或做小動作,在所難免,這是學生階段生理心理特徵所決定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師授課,甚至組織公開課,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很復雜,但最主要的還是缺乏一個"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好辦法。譬如,當教學進入基調清新爽朗時,教師必須以愉悅歡快的心情去引導學生;當教學轉入基調哀愁悱惻時,教師必須以沉鬱凄涼的心情感染學生;當教學要求嚴密的科學性和清晰的條理性時,教師的心情則應平正、舒快;當教學呼喚思維邏輯嚴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師的心情也必須隨之嚴肅、振奮。這些情感藉助教材和一定教學手段,傳示給學生,它會像磁石般吸引住學生。另一方面,對學生處理,更少不了一個"情"字領先,從語意到行為都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在關愛他,使其主動配合教師的課堂管理。
二、輕敲響鼓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聲音的音質、音量、聲調、語音和節奏等加以組合變換,把聲音的聲、色、情融為一體,運用到語氣上,用含蓄的方法對學生出現的違紀行為進行誘導和影響。響鼓不用重錘,學生聽到教師"弦外之音",從而領會到教師的意圖和良苦用心,於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這種辦法既巧妙地解決了那個學生自己的問題,又不至於影響其他人的注意力。
三、目光暗示
人眼為窗,可以傳情傳神。教師課堂上視野所及,可以眉目傳情,促進學生專心聽講。偶爾有學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馬",教師可運用目光注視,將自己的願望、態度、思想感情和言語迅速傳遞給學生。淡漠、嚴厲、責備的目光使學生觸目知錯,立即醒悟;熱情、慈祥、贊許的目光使學生觸目會意,精神振奮。教師不論是提出問題、指導自學、啟發釋疑或小結強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盡可能去平視或環顧大多數,切不可老是兩手扶案,目無學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視線顧此失彼。尤其要不時地環視前後左右,特別是後排的左右兩角,對潛能生,更應予以滿腔熱情的關注。
四、動作指引
教師在課堂上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能傳達管理信息,是課堂上師生互相感知的意識信號。如教師的手勢具有狀物、言志、召喚、傳情的特殊本領,可以成為輔助課堂管理的非語言的外部表現形式,可以導引學生意識,可以把自己的意圖、教學的宗旨和學生的接受意向牽引到一起,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按照教師啟示的思路去學習,去領悟,去融會貫通,並有所創造。教師的面目表情也有一定的潛在控製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點頭,則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期待;表示滿意的微笑和贊許式的點頭,則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熱誠與喜愛,可以達到移情傳神的功效。甚至教師的站態,與學生的空間距離和行間巡視等體態活動,也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組織課堂教學管理的作用。
五、冷卻制動
在課堂上遇到突發問題,教師應冷靜分析,泰然處之,予以"冷處理"。比如上課鈴響後,你夾著書本信心十足地走進教室,卻發現教室里十分混亂。有的交頭接耳,有的打鬥瘋玩。即使他們看到老師來了,有的還沉浸在剛才的嬉戲追逐之中,有的則陶醉在課間休息時的趣談中尚未清醒。具有這種心態的學生,突然集中在課堂上,正如奔騰的激流,一下遇到擋住去路的閘門,會出現一種反激的浪花如一股迴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現出言談舉止的"出格"。這時教師不宜馬上講課,更不要大聲呵斥。因為上節課剛結束不久,課程變換後,學生需要一個短暫的放鬆時間以重新調整身心傾向。上述行為可姑且看成是學生卸下某種心理負擔、轉換思維、接受新課的准備。你可以採取"以靜制動"的辦法,站上講台,只用一種平靜的目光掃視學生一周,形成一種吸引力,把他們"散放的心"吸引到課堂上來,或者在黑板上板書醒目的課題,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學生轉瞬就會各歸原位,安靜下來,恢復教學秩序。六、行為矯正
就是採用一套獎優罰劣的措施,樹立正氣,激勵積極力量或行為,抵制消極因素,並長期堅持,形成制度。這要以獎優為主,罰劣為輔。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如口頭表揚,增加操行分等;罰劣切不可採用諷刺、威脅、隔離、體罰等手段,應當努力將懲罰變為一種學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如魏書生老師創造的學生學習"違法"(違反學習管理的規定)自我懲罰的五種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誰"違法",除了補上學習任務外,還要從五種方式中挑選一種進行自我補償。五種方式是:1.為別人、為集體做件好事,以補償內疚心理;2.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個節目,增強自製觀念;3.寫一份說明書;4.寫一份心理病歷;5.寫一份個人法庭審判程序。獎優罰劣可增強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促進人格的自我完善。
七、旁敲側擊
課堂上學生出現做小動作、接話茬、喧鬧、過分放肆等違紀現象,教師理應當機立斷處理。不過,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干擾只是瞬間的一種失控表現,並不是有預謀的行為。教師應慎重地考慮學生的情感和自尊心,採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使對方知道他的行為已被老師注視而應立即糾正。如盯他一眼,朝他點點頭,輕輕敲擊一下他面前的書桌,或站在他身旁略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圍學生答問、板演等。通過微妙的方式把信息傳遞過去。這樣,師生情感容易溝通,見效快。
八、分組約束
課堂教學一般都分有學習小組,4-8人不拘。每組既有優生,又有潛能生。組長可由優生和潛能生輪流擔任。一方面使他們彼此學習,互相幫助和督促;另一方面使他們"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是管理者。還可以將全班同學分為優、良、中三個不固定的,由教師內部掌握的程度級。通過程度級對學生實行非同步管理。發現某個學生進步時,鼓勵其不斷起跳,釋放潛能;發現某個學生退步時,及時做好轉化工作。而且對不斷變化的學生實行動態管理,不斷調整級別,提出新的要求。這種管理,既有可靠的組織保證,又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可以收到學習、身心同時進步的效果。
九、環境熏陶
環境可以作用於無意識或者非理性的心理,進而孕育出某種傾向來。環境的影響是隱形的,卻是有力的。它可以避免學生產生反感情緒,容易激發學生心理潛能。教師要盡力創造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因為理想的社會心理,以外在的組織氣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群體中每一個學生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以一種無形的力量非強制性地規范著群體中每個成員的行為。教學改革的實踐證明,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可以創造出優秀的集體,優秀的集體又以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和班風、學風,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向上、主動學習的心理趨向。這種良性循環,帶來了課堂教學管理的高效能。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當注意課堂客觀環境的培植。如教室的布置要注意顏色的選擇和光線的處理。自然適度的光線有助於師生在教學中的情感交流,促進師生心理相容。教室空間的合理布局和課桌凳的美觀排列不僅消除了"教學死角",而且能夠使全體學生處於教師視野之內,從客觀上提高課堂管理效果。甚至教師的儀表對學生同樣具有潛在的影響力。如淺色服飾給學生以親切感,深色服飾給學生以莊重的"權威"感,艷麗服飾則易分散學生注意力。教師應講究樸素大方、整潔,不穿奇裝異服。衣服色調盡以淡雅、調合、鮮明為宜。穿西裝,繫上領帶,以顯氣度;穿中山裝,系好風紀扣,以顯嚴謹。這些環境的熏陶,對課堂教學管理的約束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十、自我管理
當課堂教學已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時,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風氣基本養成,自控力、自製力都大大提高,這時可由學生自我管理。"管"是為了達到不管,這是我們課堂教學管理的最高境界。這時教師重在指導學生管理的方法和經驗,使他們學會管理。同時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採用各種方式,使教學都成為一個個開放系統,使教學貼近生活,從而不斷形成學生的自我管理習慣和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⑥ 管理學生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1、課上嚴格,課下交流:作為教師,應該將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要求學生作為一種責任。課下跟學生成為朋友,可以是亦師亦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應該讓他們表達,切忌不能搞一言堂。
2,時常鼓勵學生。「鼓勵遠比責罵讓你事半功倍」沒有學生願意經常被指責
⑦ 對於學生的教育管理及方法有哪些
對於學生的教育管理及方法有哪些?
充分了解和深刻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育管理上採取新的措施在素質教育中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線,貫穿於學習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藉助各種信息媒體,調動和處理各種學習資源的效率越高,自主學習的效果越好。為了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在管理方法上,要激發學生的自覺性,使他們自覺遵守國家法律、社會公德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輔導和建設是學生教育和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原則。
⑧ 課堂管理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從新教師培訓的調查來年,學員反映出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幾方面,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是其中之一。為此,特推薦以下內容。
一、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及其影響因素
所謂課堂問題行為,一般指發生在課堂上與課堂行為規范和教學要求不一致並影響正常課堂秩序及教學效率的課堂行為。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課堂紀律問題,影響教學質量。研究發現,一個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不只是影響他自己的學習,同時也可以破壞課堂上其他學生的學習。在一般情況下,一個學生的問題行為可能簡單地誘發另一個學生不聽課,也可能把問題蔓延開來,誘發許多學生產生類似的問題行為,即產生所謂的「病源體傳染」現象,它會蔓及全班,破壞課堂秩序,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問題行為是許多教師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發生的。因此,對課堂問題行為及時加以控制和防範,也是課堂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目前最普遍的一種分類是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傾向,將課堂問題行為分為兩類:一類是外向性問題行為,一類是內向性問題行為。外向性問題行為主要包括相互爭吵、挑釁推撞等攻擊性行為;交頭接耳、高聲喧嘩等擾亂秩序的行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調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為;以及故意頂撞班幹部或教師、破壞課堂規則的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等等。外向性問題行為容易被覺察,它會直接干擾課堂紀律,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師對這類行為應果斷、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課堂中蔓延。
內向性問題行為主要表現為在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做白日夢、發獃等注意渙散行為;害怕提問、抑鬱孤僻、不與同學交往等退縮行為;胡塗亂寫、抄襲作業等不負責任的行為;遲到、早退、逃學等抗拒行為。內向性問題行為大多不會對課堂秩序構成直接威脅,因而不易被教師察覺。但這類問題行為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對學生個人的成長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師在課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據行為的外部表現判斷問題行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問題行為,對內向性問題行為也要認真防範,及時矯正。
研究結果表明,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常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的影響因素集中在學生、教師和環境三個方面。
(一)學生方面的影響因素。
大量的課堂問題行為是由學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業成績不良、人際關系不協調、對教師教學要求的不適應等,都會使學生產生挫折感,並引發緊張、焦慮、懼怕甚至憤怒等情緒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情緒反應就可能演變為課堂問題行為。
1、尋求注意。研究發現,一些自尊感較強但因為成績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體和教師承認的學生,往往故意在課堂上製造一些麻煩以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
2、性別特徵。在小學階段,男孩活動量大,精力旺盛,喜歡探究,但他們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齡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現課堂問題行為的可能性要高於女孩。
3、人格因素。學生的課堂行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與其個性心理特徵如能力、性格、氣質、情緒等也有聯系。例如,內傾化的人格,常表現出抑制退縮行為,不願與人交往,自我意識強,易受暗示。而外傾化的人格,則喜歡交際,迎合熱鬧,膽子較大,善於獲取新事物,自製能力較弱,違反紀律的情況相對較多。
4、生理因素。學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導致問題行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無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發育期的緊張、疲勞和營養不良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行為,這方面因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還有些學生的過度活動是由於腦功能輕微失調(簡稱mbd)造成的,教師對這些學生要更熱情地關心,幫助他們掌握控制沖動的方法。
(二)教師方面的影響因素。
課堂里發生的問題行為,看上去是學生的問題,實際上與教師也有關系,有些問題行為就是教師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教師也必須對自身進行一定約束和調整。一般來說,對課堂問題行為產生影響的教師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教學不當指教師由於備課不充分,缺乏教學組織能力,或表達能力差而造成教學失誤,進而引起課堂問題行為。常見的教學不當有教學要求不當,例如對學生要求過高或過低;教學組織不當,例如教學從一個活動跳躍到下一個活動時缺乏順利「過渡」的環節,會使學生無法參與教學過程;講解不當,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講課時顯得無能、遲鈍、笨拙,而且在一段時間里只困死在一個問題上,那麼學生就有可能置功課於腦後而搗亂起來。
2、管理不當
這可能是教師引起課堂問題行為的最主要因素。這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反應過激,濫用懲罰手段。例如,有些教師對學生的個別不良行為經常作出過激反應,動輒中斷教學大加訓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時間進行冗長的訓斥,這種失當的管理方法往往會激化矛盾,使個別學生的問題行為擴散開來,產生「病源體傳染」效應。還有些教師過於相信懲罰在解決問題行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紅皂白地運用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懲罰。研究發現,濫用懲罰手段特別是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僅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秩序,還會大大降低教師的威信,甚至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怨恨情緒,誘發學生攻擊性的課堂問題行為。
3、喪失威信
在學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師是很難管好課堂的,喪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學不當、管理不當也會造成教師威信下降。一般說來,以下行為的教師容易在學生心目中喪失威信:
1.業務水平低,教學方法不好。
2.對教學不認真負責,上課懶懶散散。
3.對學生的要求不一致,說了以後不檢查。
4.向學生許願,但總是不兌現。
5.不關心學生,待人冷漠。
6.缺乏自我批評精神,明知錯了,也要強詞奪理。
7.帶有偏見,處事不公。
(三)環境方面的影響因素。
包括校外環境和校內環境中的許多因素,都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大眾傳播媒介、家庭環境、班級人數與課堂座位編排方式、教學環境的溫度和色彩等環境因素對兒童的課堂行為都會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有的研究發現,父母不和、經常打鬧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課堂上經常表現得或孤僻退縮,或煩躁不安,甚至挑釁生事。另有研究發現,教室牆壁和傢俱的色彩過於強烈和鮮艷,容易使兒童在課堂上興奮好動,注意力分散,不專心聽講。教室內溫度過高,則容易使學生煩躁不安,課堂上的不友善行為和沖突性行為隨之增加,課堂秩序不易維持。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人數較少的班級課堂紀律往往較好,教師用於課堂管理的時間也較少。而人數較多的大班中,由於單位面內人口密度過大,學生的個人活動空間相對受到他人擠占,這往往成為誘發學生好動爭吵和產生破壞課堂紀律行為的一個主因。這種現象應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夠的重視。
二、課堂紀律與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
(一)將一般要求變為課堂程序和常規。
有效的課堂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例如,音樂課上要求學生上課時隨著教師的琴聲一行行列隊輕輕走入教室,在音樂聲中向教師問好、坐下,下課後仍按小組隊形踩著音樂節奏輕輕退出教室。這種要求一旦成為學生的行為習慣,就可以長久地發揮作用,產生積極的管理效益和教學效益。相反,如果一個教師不注意課堂規則的建立,只憑著不斷提出的各種要求、指令維持課堂秩序,不僅管理效率低,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因要求不當引起新的課堂問題行為。
(二)及時鞏固課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課堂管理規則,就要及時反復鞏固它,必要時還要加以修正。鞏固管理制度的教師行為主要有:
1.認真監控。
指教師應仔細認真地觀察課堂活動,講課時應始終密切注意學生的動態,做作業時要經常巡視全班學生。善於指導學生行為的教師,應能在學生的不恰當行為造成混亂之前就有所察覺。
2.及時恰當地處理問題行為。
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採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行為,教師採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問題的性質和場合。例如,有些學生靜坐在座位上但不聽課,看連環畫或伏在桌子上睡覺但無鼾聲,這類問題行為屬於內向性的,它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此教師不宜在課堂里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他們,可以採取給予信號、鄰近控制、向其發問和課後談話等措施加以處理。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扮小丑和頂撞教師,這類行為是外向性的,它們對課堂有較大幹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
3.靈活運用獎懲手段。
運用獎勵手段鼓勵正當行為,通過懲罰制止不良行為,這是鞏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獎懲的具體辦法很多,例如教師表情上的贊同與不贊同,表揚與批評,給予學生某種榮譽或取消榮譽,發獎品,課後留校,暫停聽課,送校長室等。在實施獎懲時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獎勵為主;二是維護課堂規則的權威性,嚴格按規則實施獎懲;三是懲罰手段不能濫用,更不能體罰學生。
(三)降低課堂焦慮水平。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是一個人自尊心受到威脅時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焦慮可以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慮過度則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並導致問題行為。有效的課堂管理應該幫助學生在焦慮過度而尚未形成問題行為前降低焦慮的強度。調控學生焦慮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談話了解、診斷焦慮的原因,然後誘導學生把造成焦慮的煩惱宣洩出來。二是針對焦慮的原因適當調整教學情境,例如調整教學要求、進度,調整教學評價的方法或要求等。課堂中不僅存在著學生的焦慮,教師也會產生焦慮。通常情況下,課堂紀律問題是引起教師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教師特別是一些新教師,由於缺乏課堂管理的成功經驗,對學生紀律問題經常憂心忡忡,擔心課堂上出現問題行為,於是常常採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課堂,頻繁指責訓斥學生。這樣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擾亂了課堂,進一步加劇了教師的焦慮。實際上,能否維持好課堂紀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及教師與全體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教師如果能真正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了解學生的要求,講求工作方法,學生反過來會維護、支持教師的工作,課堂紀律就容易維持,教師的焦慮水平也會大大降低,課堂管理效率會得到相應提高。
(四)實行行為矯正,開展心理輔導。
行為矯正是用條件反射的原理來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行為矯正的方法比較適合於較為簡單的問題行為,例如上課愛講話、好動等行為。行為矯正的具體步驟包括以下幾點:
1.確定需矯正的問題行為;
2.制定矯正目標;
3.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和強化時間;
4.排除維持或強化問題行為的刺激;
5.以良好行為逐漸取代或消除問題行為。 心理輔導的方法有助於提高課堂紀律水平,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心理輔導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調整學生的自我意識,排除自我潛能發揮的障礙,以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來改變學生的外部行為。從這一點看,心理輔導是從內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為矯正那樣完全以改變外部行為表現為目標,因而比較適合於調整較為復雜的問題行為。但心理輔導工作能否奏效,還取決於師生之間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際關系,能否展開真誠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這項工作對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應注意提高自身素養,加強與學生的聯系與交往,以不斷提高課堂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