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體的三種測量體溫的方法是什麼各正常體溫標準是多少
1)口腔測量體溫
在健康和安靜狀態下,將用75%酒精消毒體溫表,放於病人舌下。緊閉口唇,5分鍾後取出讀數,正常標准如下:
1.成人為36.3--37.2℃;
2.老人比成人低1--2℃;
3.孩子比成人高1--2℃;
4.嬰兒為37--37.5℃。
2)腋窩測量體溫
此法不易發生交叉感染,是測量體溫最常用的方法。擦乾腋窩汗液,將體溫表的水銀端放於腑窩頂部,用上臂半體溫表夾緊,囑病人不能亂動,10分鍾後讀數,正常值為36--37℃。
3)直腸測量體溫
多用於昏迷病人或小兒。病人仰卧位,將肛表頭部用油類潤滑後,慢慢插入肛門,深達肛表的1/2為止,放置3分鍾後讀數,正常值為36.5--37.7℃。
B. 怎樣測體溫
正常人體溫在36~37℃之間,上午比下午高。測體溫的方法有3種:腋下法、口腔法和肛門法,其中以腋下法最為普遍。
1.操作要領:
測體溫前,應用拇、食指握緊體溫表上端,手腕急速向下向外甩動,將水銀柱甩到35℃以下。
腋下測溫時,要解開病人胸前衣扣,擦去其腋窩部的汗水,將體溫表的水銀頭放在腋窩當中,並緊貼皮膚,水銀頭不能伸出腋窩外,讓病人屈臂,手扶對側肩部以夾緊腋窩。測試時間為10分鍾。
肛門測溫時,應先在水銀頭塗少量油類物質進行潤滑,再慢慢將表的水銀端插入肛門2.5~3厘米(嬰兒僅放入水銀頭即可),並用手握住體溫表的上端,以防脫落折斷。3分鍾後取出,用軟手紙將表擦洗,然後再檢溫。
口腔測溫時,應將體溫表放於病人舌下,囑病人將口唇閉起,但不要「咬牙切齒」。測試3分鍾後,可取出查溫。
查看所測得溫度度數時,應一手橫持體溫表緩慢轉動,取水平線位置背光觀察水銀柱所示溫度刻度。
用畢體溫表後,應用冷水及肥皂進行清洗,不要用熱水沖洗。擦乾後插入表套中存放。必要時,可用75%酒精或60。白酒消毒,時間為30分鍾。
2.注意事項:
腋下法簡便、安全、衛生、舒適,一般情況下均可使用;昏迷病人及嬰幼兒,可使用肛門法。
甩體溫表時應注意四周,不要碰上其他物品而損壞體溫表。
運動、哭鬧、進食冷熱飲、擦浴等活動均可影響體溫的測量,故應等待20分鍾後再測。
用腋下法測溫時,體溫表和皮膚之間不能夾有內衣或被單。
測溫一般為一日2次,必要時可每1~2小時測一次體溫。
肛表、口表宜專人使用。
C. 測量體溫的正確方法
基礎體溫測量方法
1、第一步:到葯店買一直基礎體溫計,特別提醒,普通體溫計和基礎體溫計是不一樣的,普通體溫計的刻度比基礎體溫計的刻度要稀疏很多。也可以選擇電子體溫計,讀數能精確地計數到小數點後一位,也比較適合測基礎體溫。用哪個都可以。
2、睡前,將基礎體溫計放在床上容易取到的位置,最好是枕邊,為了方便第二天一早起來,可以第一時間拿到體溫計。
3、每天早晨醒後,不起床,不大小便,不說話,不吸煙,不進食前提下,將體溫計放至舌下,測5分鍾。(每天大體固定起床時間測量為佳,夜間保證6-8小時睡眠)
4、每天記錄體溫並標在表格中,這一步也很重要。可以從網上下載列印個表格自己記錄,也可以用app記錄。方法可以靈活點,但要比較直觀的,東一個數據西一個數據的不好觀察。
(3)壓瘡測量體溫的方法擴展閱讀:測量體溫的注意事項
1、基礎體溫至少要連續測量兩三個月以上,在這段時間盡可能維持規律的就寢時間和起床時間。此外,睡眠時間一定要達到6小時以上。
2、清醒後應該避免立刻去上廁所、洗臉或漱口等動作。也不可以為了找尋體溫計而挺起上半身。就算未做出這么大的動作而只是躺在被子中伸懶腰或打呵欠、翻身,或是接觸睡在旁邊的孩子或和丈夫說話等,都會使體溫產生微妙的變化,影響測量的結果。
3、精神狀態對體溫也有影響。例如即使身體靜靜地躺著,可是前一天和丈夫吵架,清醒時仍然覺得焦躁.或為了孩子而感到煩惱時,體溫也會上升。人類的體溫受精神的影響很大,測量基礎體溫時,不只是身體,連心情都要保持平靜,這一點非常重要。
4、有一些急事或不可避免的疾病出現時,在基礎體溫表的備注欄中要詳加記錄。牙痛、頭痛、感冒、睡眠不足或是睡眠較淺等都會使體溫上升,所以最好記錄下來。
D. 護理技術有哪些
很多的,下面是一些基本護理技術
一、鋪床技術 (一)鋪備用床(被套式) (二)鋪暫空床(被套式) (三)鋪麻醉床(被套式) (四)卧床病人整理法 (五)卧床病人更換床單法 二、幫助病人移動和保護病人安全的護理技術 (一)幫助病人更換卧位法 (二)運送病人法 (三)保護具的應用 三、無菌技術與隔離技術 (一)無菌技術 (二)隔離技術 四、清潔護理技術 (一)特殊口腔護理法 (二)床上洗發法 (三)床上擦浴法 (四)預防壓瘡背部護理法 (五)晨間護理法 (六)晚間護理法 五、生命體征的測量技術 (一)體溫、脈搏、呼吸的測量方法 (二)血壓的測量方法 六、滿足病人營養的護理技術(鼻飼法) 七、冷療與熱療技術 (一)濕熱敷法 (二)乙醇拭浴法 八、滿足病人排泄的護理技術 2 (一)導尿術 (二)大量不保留灌腸法 (三)保留灌腸法 九、葯物治療和過敏試驗技術 (一)口服給葯法 (二)超聲波霧化吸入療法 (三)皮內注射法 (四)皮下注射法 (五)肌內注射法 (六)靜脈注射法 十、靜脈輸液和輸血技術 (一)密閉式周圍靜脈輸液法 (二)靜脈輸血法 十一、搶救技術 (一)單側鼻導管吸氧法 (二)電動吸引器吸痰法 (三)電動吸引器洗胃法 (四)人工呼吸器的使用 (五)心肺腦復甦技術 十二、標本的採集 十三、屍體護理技術
E. 常用的量體溫的方法有幾種
1腋窩下量體溫。這是中國家庭中可以說最常見的方法了。操作很簡單,取來體溫計,觀察下顯示多少,將裡面汞柱甩至35度一下,然後用腋窩夾住,注意那個金屬頭要放在腋窩中間,靜候十分鍾,取出觀察即可。此外,現在還出現了電子體溫計,大約一分鍾就可以取出觀察。
2測口腔體溫。取來測口腔溫度的體溫表,將頭部伸入口中,壓在舌頭下面,嘴部放鬆,牙齒不要咬合。大約3分鍾以後拿出觀察結果。這種方法在歐美一些國家用的比較多,在中國不太常見。
3測直腸溫度。取相應的溫度計,在水銀端塗抹一定的潤滑劑,然後插入肛門約5厘米,3分鍾後取出。注意這三分鍾內要扶住體溫計。這是測量體溫最准確的方法。
F. 如何正確測量體溫
體溫測量常用的方法有口腔測量法、腋下測量法和肛門測量法三種。用於口腔測量的體溫表叫口表,用於腋下測量的體溫表叫腋表,用於肛門測量的體溫表叫肛表。無論用哪種測量方法,測量前都應將體溫表內的水銀柱甩至35℃以下。
測量體溫的具體方法如下:
(1)口腔測量法:將口表消毒、擦乾,將水銀頭端放於患者舌下,讓患者緊閉口唇,切勿用牙咬,也不要說話,以免體溫表被咬碎或脫落。3分鍾後取出,在光亮處,將體溫表橫持,並慢慢轉動,觀察水平線位置的水銀柱所在刻度。正常的口腔溫度為36.2~37.2℃。
(2)腋下測量法:擦乾患者腋下,將腋表輕輕放入患者 腋下,使水銀頭端位於腋窩的頂部,讓患者夾緊腋窩。5~10 分鍾後取出,查看方法同口表。正常腋下體溫為36~37℃。
(3)肛門測量法:讓患者屈膝側卧或俯卧,露出臀部,將塗有凡士林或肥皂液的肛表水銀端,輕輕插入肛門內約3~4厘米。3分鍾後取出,用軟紙擦凈體溫表後,讀出體溫刻度。正常肛門體溫為36.5~37.7℃。
G.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
測量體溫的方法較為簡單,但這是護理發熱病人的一項重要工作。體溫表有口表、肛表和腋表之分。正常人的體溫,口溫為36℃~37℃,肛溫稍高於口溫0.3℃~0.5℃,腋溫則低於口溫0.2℃~0.4℃。體溫可由於某些因素而發生變異,如女性平均體溫比男性高0.3℃;在進食、沐浴及劇烈運動後,都可使體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晝夜24小時的體溫也不盡相同,清晨2~6時體溫最低,下午2~8時體溫最高,但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l℃。總之,體溫可隨著機體活動的多少、代謝的高低而變化,隨著測量體溫的時間、部位而有所不同。因此,測量體溫時,應注意排除上述影響因素。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口溫法、腋溫法、肛溫法。
口溫法:除患有口腔疾病、意識不清者均可選用此法。測量體溫前,將消毒好的體溫計的汞柱甩至35℃以下,然後,把體溫計的水銀端放置病人舌下,囑病人口唇閉緊,不要用牙齒咬體溫計,3分鍾即可。此法方便,時間短,但易受飲水、進食的影響,因此,應在飲水、進食後30分鍾測量。
腋溫法: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置於腋下,貼緊皮膚,屈臂過胸,夾緊體溫計,3~5分鍾後即可取出。此法簡單方便,是較為普遍的測體溫法。
肛溫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此法比較准確,誤差小。患者側卧或平卧,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塗少許潤滑劑(液體石蠟、肥皂水、凡士林等),插入肛門內約4厘米,3分鍾後取出,觀察度數。測量體溫後,應注意體溫計的清洗、消毒,尤其是口表、肛表測量後,先用清水沖洗,後用75%酒精或0.1%新潔爾滅浸泡。一般將體溫為37℃~38℃時稱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0℃為高熱,40℃以上為過高熱。
H. 量體溫有哪些辦法
生病的時候,往往都要測量體溫,關於測量體溫的方法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的,那麼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呢?接下來,本文就為大家介紹測量體溫的三種方法,僅供大家參考。想要了解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哦!下面請看具體的介紹。
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恆定的,正常人在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度。生理狀態下,早晨體溫略低,下午略高。運動、進食後、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體溫高於正常稱為發熱,37.3~38攝氏度為低熱,38.1~39攝氏度為中度發熱,39.1~41攝氏度為高熱,41攝氏度以上為超高熱。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測量體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口測法
通常在我們測量口腔溫度的時候首先現將溫度計做清潔消毒處理後用口含的方法將溫度計置於舌頭下面,保持口含姿勢五分鍾左右的時間,然後將溫度計取出讀出數值。正常值溫度在36.3℃~37.2℃之間.
2、腋測法
腋測法就是指將溫度計夾在我們的腋窩下面夾緊保持時間五分鍾左右,然後讀取溫度計的數值。正常的數值是在36.3℃~37.2℃之間。
3、肛測法
肛測法的操作流程是首先將溫度計做清潔消毒處理後,在溫度計表頭塗適量潤滑劑,然後把溫度計小心插入肛門保持時間五分鍾左右。最後將溫度計小心取出讀出數值,正常值在36.3℃~37.2℃之間。
在測量體溫時,應該根據病人病情選擇合適的測量體溫的方法:
1、凡嬰幼兒、精神異常、昏迷、口鼻腔手術以及呼吸困難、不能合作的病人,不宜測口腔溫度。
2、凡消瘦不能夾緊體溫計、腋下出汗較多者,以及腋下有炎症、創傷或手術的病人不宜使用腋下測溫法。
3、凡直腸或肛門手術、腹瀉,以及心肌梗塞的病人不宜使用直腸測溫法。
以上就是關於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的相關介紹。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紹之後,已經知道測量體溫的方法了。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知道,測量體溫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而且這三種方法測出來的體溫都是略有差異的,所以大家在測體溫的時候,一定要事先了解下對應體溫測量方法的正常參考數值哦!
I. 體溫的測量方法有哪幾種
體溫量法
高燒標准
測量時間
測量方式與步驟
測量限制
耳 溫
38℃以上
1~3秒
1. 將耳道拉直成一直線,再把耳溫槍槍口對准鼓膜,進行測量。
2. 若有耳疾,或外耳道內分泌物多,會影響測量准確度。
肛 溫
38℃以上
1~3分
1. 趴卧在床上或大人腿上。
2. 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體溫計,並以冷水沖凈(勿用熱水)。
3. 在溫度計肛表上約2公分處,塗抹一圈凡士林。
4. 待肛門的括約肌放鬆,以輕輕旋轉的方式,將體溫計緩慢插入肛門約2公分
1. 小心孩童因不當扭動造成溫度計侵入傷害。
2. 有腹瀉或肛裂等症狀的寶寶,不可量肛溫,避免刺激肛門。
3. 置於肛門的溫度計,使用前須先消毒干凈。
腋 溫
37.2℃以上
3~10分
1. 將溫度計歸於起始設定值。
2. 將體溫計放置腋窩下,並使上臂緊貼於胸部皮膚測量。
1. 過小的寶寶,容易因為隨意移動,影響體表腋溫測量的准確度。
2. 較大或過胖的嬰兒,容易因皮下脂肪過厚,造成測量准確度不高。
口 溫
37.5℃以上
2~5分
1. 將溫度計歸於起始設定值。
2。將溫度計含於舌下。
1. 過小寶寶不建議使用,容易有咬斷溫度計的風險。
2. 測量口溫前半小時, 不可食用熱食,以免干擾准確度。
3. 含於口中的溫度計,使用前須先消毒干凈。
額 溫
37.2℃以上
1~3秒
利用紅外線器械測量,或徒手感應溫度。
1. 額頭的體表溫度起伏,受外界環境影響大, 准確度不高。
背 溫
37.2℃以上
3~10分
1。讓寶寶呈現平躺姿勢。
2. 將溫度計置於寶寶後背的兩側肩胛骨之間,讓寶寶緊貼著溫度計。
1. 體表溫度准確度不高。
2. 需注意讓平躺的寶寶不亂動,以免影響測量准確度。
J. 測量體溫方法有哪些
口溫法:除患有口腔疾病、意識不清者均可選用此法。測量體溫前,將消毒好的體溫計的汞柱甩至35℃以下,然後,把體溫計的水銀端放置病人舌下,囑病人口唇閉緊,不要用牙齒咬體溫計,3分鍾即可。此法方便,時間短,但易受飲水、進食的影響,因此,應在飲水、進食後30分鍾測量。
腋溫法: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置於腋下,貼緊皮膚,屈臂過胸,夾緊體溫計,3~5分鍾後即可取出。此法簡單方便,是較為普遍的測體溫法。
肛溫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此法比較准確,誤差小。患者側卧或平卧,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塗少許潤滑劑(液體石蠟、肥皂水、凡士林等),插入肛門內約4厘米,3分鍾後取出,觀察度數。測量體溫後,應注意體溫計的清洗、消毒,尤其是口表、肛表測量後,先用清水沖洗,後用75%酒精或0.1%新潔爾滅浸泡。一般將體溫為37℃~38℃時稱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0℃為高熱,40℃以上為過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