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連哪裡能安裝8t車用的液壓絞車
根據其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分為:手動絞車,電動絞車,氣動絞車,液壓絞車四種。目前國內船用液壓絞車最大的350T,設備自重達到150T。
按照捲筒形式分為單捲筒和和雙捲筒。
按照捲筒分布形式有分為並列雙捲筒和前後雙捲筒。
液壓絞車主要技術指標有額定負載、支持負載、繩速、容繩量等。
絞車是用捲筒纏繞鋼絲繩或鏈條以提升或牽引重物的輕小型起重設備(見起重機械),又稱卷揚機。絞車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作為起重、築路和礦井提升等機械中的組成部件,因操作簡單、繞繩量大、移置方便而廣泛應用。絞車又名卷揚機。該產品通用性高、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起重大、使用轉移方便,被廣泛應用於建築、水利工程、林業、礦山、碼頭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還可作現代化電控自動作業線的配套設備。
絞車按照動力分為手動、電動、液壓三類。
手動絞車的手柄回轉的傳動上裝有停止器(棘輪和棘爪),可使重物保持在需要的位置。裝配或提升重物用的手動絞車還應設置安全手柄和制動器。手動絞車一般用在起重量小、設施條件較差或無電源的地方。
電動絞車廣泛用於工作繁重和所需牽引力較大的場所。單捲筒電動絞車(圖)的電動機經減速器帶動捲筒,電動機與減速器輸入軸之間裝有制動器。為適應提升、牽引和回轉等作業的需要,還有雙捲筒和多捲筒裝置的絞車。一般額定載荷低於10T的絞車可以設計成電動絞車。
液壓絞車主要是額定載荷較大的絞車,一般情況下10T以上到5000T的絞車設計成液壓絞車。 絞車按照功能可以分為:
船用絞車:船用絞車又可以分為拖拽絞車、系泊絞車、起錨絞車、牽引絞車等。
工程絞車:主要運用在工程上,以卷揚和提升等功能為主。
礦用絞車:分為提升絞車、調度絞車、鑿井絞車、回柱絞車、耙礦絞車、回柱絞車等。
電纜絞車:主要是鋪設電纜時使用的絞車。
『貳』 什麼是液壓絞車
絞車根據其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分為:手動絞車,電動絞車,氣動絞車,液壓絞車四種。目前國內船用液壓絞車最大的350T,設備自重達到150T。
按照捲筒形式分為單捲筒和和雙捲筒。
按照捲筒分布形式有分為並列雙捲筒和前後雙捲筒。
液壓絞車主要技術指標有額定負載、支持負載、繩速、容繩量等。
絞車是用捲筒纏繞鋼絲繩或鏈條以提升或牽引重物的輕小型起重設備(見起重機械),又稱卷揚機。絞車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作為起重、築路和礦井提升等機械中的組成部件,因操作簡單、繞繩量大、移置方便而廣泛應用。絞車又名卷揚機。該產品通用性高、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起重大、使用轉移方便,被廣泛應用於建築、水利工程、林業、礦山、碼頭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還可作現代化電控自動作業線的配套設備。
絞車按照動力分為手動、電動、液壓三類。
手動絞車的手柄回轉的傳動機構上裝有停止器(棘輪和棘爪),可使重物保持在需要的位置。裝配或提升重物用的手動絞車還應設置安全手柄和制動器。手動絞車一般用在起重量小、設施條件較差或無電源的地方。
電動絞車廣泛用於工作繁重和所需牽引力較大的場所。單捲筒電動絞車(圖)的電動機經減速器帶動捲筒,電動機與減速器輸入軸之間裝有制動器。為適應提升、牽引和回轉等作業的需要,還有雙捲筒和多捲筒裝置的絞車。一般額定載荷低於10T的絞車可以設計成電動絞車。
液壓絞車主要是額定載荷較大的絞車,一般情況下10T以上到5000T的絞車設計成液壓絞車。 絞車按照功能可以分為:
船用絞車:船用絞車又可以分為拖拽絞車、系泊絞車、起錨絞車、牽引絞車等。
工程絞車:主要運用在工程上,以卷揚和提升等功能為主。
礦用絞車:分為提升絞車、調度絞車、鑿井絞車、回柱絞車、耙礦絞車、回柱絞車等。
電纜絞車:主要是鋪設電纜時使用的絞車。
編輯本段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以油液作為工作介質,通過密封容積的變化來傳遞運動,通過油液內部的壓力來傳遞動力。
1、動力部分-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為油液的壓力能(液壓能)。例如:液壓泵。
2、執行部分-將液壓泵輸入的油液壓力能轉換為帶動工作機構的機械能。例如:液壓缸、液壓馬達。
3、控制部分-用來控制和調節油液的壓力、流量和流動方向。例如:壓力控制閥、流量控制閥和方向控制閥。?
4、輔助部分-將前面三部分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系統,起貯油、過濾、測量和密封等作用。例如:管路和接頭、油箱、過濾器、蓄能器、密封件和控制儀表等。
在一定體積的液體上的任意一點施加的壓力,能夠大小相等地向各個方向傳遞.這意味著當使用多個液壓缸時,每個液壓缸將按各自的速度拉或推,而這些速度取決於移動負載所需的壓力.
在液壓缸承載能力范圍相同的情況下,承載最小載荷的液壓缸會首先移動,承載最大載荷的液壓缸最後移動.
為使液壓缸同步運動,以達到載荷在任一點以同一速度被頂升,一定要在系統中使用控制閥或同步頂升系統元件.
(1)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 如圖所示的磨床工作台液壓傳動原理圖,液壓泵3由電動機帶動,從油箱1中吸油,然後將具有壓力能的油液輸送到管路,油液通過節流閥4和管路流 至換向閥6,換向閥6的閥芯有不同的工作位置(圖中有三個工作位置),因此通路情況不同,當閥芯處於中間位置時,閥口P.A、B.T互不相通.通向液壓缸的油路被堵死,液壓缸不通壓力油,所以工作台停止不動;若將閥芯向右推(右端工作位置),這時閥口P和A,B和T相通,壓力油經P口流入換向閥6,經A口流入液壓缸8的左腔,活塞9在液壓缸左腔壓力油的推動下帶動工作台10向右移動;液壓缸右腔的油液通過換向閥6的b口流入到換向閥6,又經回油口T流回油箱1;若將換向閥6的閥芯向左推(左端工作位置),活塞帶動工作台向左移動;因此換向閥6的工作位置不同的,就能不斷改變壓力油的通路,使液 壓缸不斷換向,以實現工作台所需要的往復運動。
根據加工要求的不同,工作台的移動速度可通過節流閥4來調節,利用改變節流閥開口的大小來調節通過節流閥的流量,以控制工作台的運動速度。
工作台運動時,由於工作情況不同,要克服的阻力也不同,不同的阻力都是由液壓泵輸出油液的壓力能來克服的,系統的壓力可通過溢流閥5調節。當系統中的油壓升高到梢高於溢流閥的調定壓力時,溢流閥上的鋼球被頂開,油液經溢流閥排回油箱。這時油壓不再升高,維持定值。
為保持油液的浦潔,設置有過濾器,將油液中的污物雜質去掉,使系統工作正常。
總之,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體的壓力能來傳遞動力的;利用執行元件將液體的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驅動工作部件運動。液正系統工作,必須對油液壓力、流量、方向進行控制與調節,以滿足工作部件在力、速度和方向上的要求。
(2)液壓系統的組成 一個完整的液壓系統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組成;
1)動力裝置 它供給液壓系統壓力,並將電動機輸出的機械能轉換為油液的壓力能,從而推動整個液壓系統工作.如圖中液壓泵3就是動力裝置,將油液從油箱1中吸人,再輸送給系統.
2)執行元件;它包括液壓缸和液壓馬達,用以將液體的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以驅動工作部件運動;圖中8是液壓缸,在壓力油的推動下,帶動磨床工作台做直線運動;
3)控制調節裝置 包括各種閥類,如壓力閥、流量閥和方向閥等.用來控制液壓系統的液體壓力、流量(流速),和液流的方向,以保證執行元件完成預期的工作運動.圖中5是溢流閥,用來控制系統的壓力;4是節流閥,用來凋節進入液壓缸的流量,從而控制工作台的運動速度;6是換向閥,用來改變壓力油的通路,使液壓缸換向,實現工作台的往復運動。
4)輔助裝置 指各種管接頭、油管.油箱、過攄器和壓力計等.它們起著連接、儲油、過濾、儲存壓力能和測量油壓等輔助作用,以保證液壓系統可靠.穩定、持久地工作。圖中2為網式過濾器.起過濾油液的作用;1)為油箱,用來儲油和將油散熱。
5)工作介質 指在液壓系統中,承受壓力並傳遞壓力的油液
編輯本段更多展示液壓絞車是引進義大利技術,並作為進一步改進的新穎產品。該產品拉力為5KN-3500KN規格齊全,品種多樣。其結構主要由液壓馬達(低速或高速馬達)、液壓常閉多片式制動器、行星齒輪箱、離合器(選配)、捲筒、支撐軸、機架、壓繩器(選配)等組成。液壓馬達具有很高的機械效率,起動扭矩大,並可根據工況要求帶不同的配流器,還可根據用戶需要設計閥組直接集成於馬達配油器上,如帶平衡閥、過載閥、高壓梭閥、調速換向閥或其他性能的閥組,制動器、行星齒輪箱等直接安裝於捲筒內,捲筒、支撐軸、機架根據力學要求設計,整體結構簡潔合理並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性。因而該系列絞車在結構上具有緊湊、體積小、重量輕、外形美觀等特點,在性能上則具有安全性好、效率高、起動扭矩大、低速穩定性好、噪音小、操作可靠等特點。值得一提的是液壓馬達高的容積效率和美國SUN公司優質的平衡閥解決了一般絞車都存在的二次下滑和空鉤抖動現象,使得該系列液壓絞車的提升、下放和制動過程平穩,帶離合器的絞車還可實現自由下放。安裝於配流盤上的集成閥組則有效地簡化了用戶的液壓系統。由於該系列絞車具備上述優點,使其廣泛應用於船舶、鐵路、工程機械、石油、地質勘探、冶金等行業,其優良性能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叄』 調查方法及其設備
大洋多金屬結核礦產資源的勘查需要綜合應用各類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地質勘查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海底地形地貌調查,重力、磁力調查,地震調查;多頻探測和海底照相以及深拖和多波束回聲測深等先進的勘探系統。各類地質勘查方法有:有纜地質采樣、無纜地質采樣、溫度-鹽度-深度測量等。在不同的勘探階段所採用的方法種類以及工作量要求均有所差別。下面對各種調查設備(圖版Ⅱ—2)及其方法作進一步闡述。
3.2.1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及其調查設備
1.海底地形地貌測量及其調查設備
海底地形地貌測量是大洋多金屬結核調查中必須執行的調查項目之一。通過水深測量,可以了解海底地形特徵和海底基本情況,從而為評價和開采礦區提供必須的基本資料。
在區域調查階段,海底深度測量工作主要採用單波束回聲測深儀,以揭示海底地形地貌。傳統的做法是運用回聲測深儀測量調查區的水深值以獲得地形地貌的基本信息。近年來一些先進的測試儀器如SEABEAM等多波束測量裝置的運用,使得海底地形地貌測量變得更加精確可靠。有關SEABEAM等儀器設備的性能和有關資料將在下面敘述。這里將闡述運用回聲測深儀執行海底地形地貌調查的有關情況。
在區域調查階段,水深測量常用的儀器為12.5kHz的萬米測深儀,其測量精度由航行中船舶的定位精度和測深精度決定。所得的測量數據經過水深校正和聲速校正後即可得到相應的水深值,用於繪制海底地形圖。這種測深儀的缺點是水深數據采樣間距大(1km),難以准確地反映地形地貌形態,常把較小的地形輪廓拉平,使海底起伏平緩化,復雜地區的地形簡單化。
2.地震測量及其設備
為了解海底沉積物的分布特徵、沉積層的內部結構和基底起伏,在大洋多金屬結核勘查工作中往往採用單道地震的聲波勘查方法。設備配置方案為NEC-20C單道剖面儀、數字地震儀、氣槍、漂浮電纜等,資料以模擬方式記錄或者數字化方式記錄,炮號以數字方式記錄在衛星導航系統的磁帶上。工作航速常用6kn。測線首尾端點應有合格的導航定位點,單道地震的數字記錄常常和其它聲波探測結果綜合用於多金屬結核的分布狀況的解釋。
單道地震資料與多頻探測資料結合往往能獲得較好的解釋結果,這項調查常用於多金屬結核的初期階段。
3.多頻探測及其設備
多頻勘探數據處理系統(multi-frequency exploration system)是一種利用多種頻率的聲波勘探深海多金屬結核豐度和粒度大小的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該系統可以在正常的航行速度(10~12kn)下工作,並可以在船上對已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迅速獲得多金屬結核的豐度和粒度值。
多頻勘探數據處理系統主要由聲波發射和接收、模擬信號檢測和數據處理三部分組成。在聲波發射和接收部分配置有淺層剖面儀(SBP)、測深儀(PDR)和窄波束測深儀(NBS)等裝置。模擬信號檢測部分的功能是對聲波信號進行放大、濾波。數據處理部分則對聲波信號進行數字化、存儲及數據處理。目前,它採用頻率為:SBP——3.5kHz,PDR——12kHz,NBS——30kHz三種不同頻率的聲波發射和對應的接收儀器。
多金屬結核呈席狀分布於海底表層,表層沉積物一般為硅質粘土、深海粘土、硅質軟泥或鈣質軟泥。這類沉積物富含孔隙水,質地松軟均勻,聲速接近於水或比水略低,聲波在此層的反射率很低,可以近似地認為不受阻礙地穿透這一沉積層(即透聲層),多金屬結核連同下伏的沉積層在3.5kHz淺層剖面上表現為一席狀披蓋的無反射帶或弱反射帶(即透聲層)。沉積速率過高或過低的海域都不利於結核的生長,只有特定厚度的聲波透聲層才有利於多金屬結核的賦存。多頻探測系統使用MFES-100B多頻勘探數據處理系統與3.5kHz淺層剖面儀和12kHz回聲測深儀聯機的方式測量結核的豐度,若要測量結核的粒度還需配置30kHz窄波束剖面儀。多頻探測與單道地震檢測資料相結合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解釋效果。
多頻探測與其它方法結合能得到更完滿的結果,這包括用地質采樣等多種手段。一些國家利用多頻探測系統進行多金屬結核調查,其結果與實際抓鬥取樣結果相比較,相關系數達0.7。
當多頻勘探數據處理系統與調查船的其它聲波探測器,如回聲探測器和深海淺層剖面儀一起使用時,可連續測得海底多金屬結核的分布密度和大小等資料。在此種情況下,回聲測深儀和深海淺層剖面儀等的頻率在理論上應在下列范圍:3~5kHz、8~15kHz和25~35kHz。因為所欲探測的結核的大小的直徑為幾厘米到>10cm不等,所以多頻勘探數據處理系統能與任何一般規格的聲波探測儀器結合使用,只要從這些儀器測得的聲波輸出信號給予線性放大,並加以控制,以避免飽和即可。
多頻勘測的具體工作方法與其它物探方法類似,測網的布置要依照不同的調查階段而定。按不同的精度要求和比例尺選擇適當的數據採集時間間隔,通常是每公里採集3~4個點,因而對不同的航速要有不同的採集時間間隔,以保證勘探精度要求。
多頻探測系統與無纜式抓鬥或有纜抓鬥相比較有如下優點:
(1)速度快;
(2)可以獲得連續的整條測線的數據;
(3)相關系數為0.7~0.9;
(4)工作方便,安全可靠。
與海底照相和海底電視相比較,多頻探測系統成本低、速度快、安全可靠並不受海底地形起伏和海山等障礙物的影響。它適合於在大洋中進行大面積的連續調查。
4.重力、磁力測量及其儀器設備
重力、磁力測量往往在大洋多金屬結核調查的初期進行,其目的是了解調查區域的構造特徵、岩漿活動以及海底地形、地貌變化的控制因素。我國現有的調查船往往都配置有這類設備,如海洋四號船使用KSS-5型海洋重力儀和G821G型核子磁力梯度儀;向陽紅16號船配置有KSS-5型海洋重力儀和CHHK-2型海洋核子磁力儀。
5.海底照相及其設備
通過海底照相,在照片上可直接觀察到多金屬結核在大洋表面的賦存狀態,求得其覆蓋率、粒徑和豐度,並了解洋底表層沉積物的特徵、底棲生物的活動等信息。海底照相通常採用兩種方法和設備:
(1)自返式海底照相系統該設備配合自返式采樣裝置可以拍攝采樣點的海底沉積物和多金屬結核的分布特徵。美國Boathos公司生產的改進型4201自返式抓鬥配備有海底照相系統。這種系統把袖珍的135相機裝在一高壓密封罐中,照相機系有2.0kg的重物,當與海底接觸時啟動電磁快門。在取樣前觸發一次照相,拍攝的海底面積最大為2.1m×1.4m。
圖3—1海底照相系統
(2)拖曳式海底照相系統該系統的作用是探明海底多金屬結核賦存狀態,照片供研究人員計算結核覆蓋率、推算豐度及其它解釋使用。海洋四號採用英國Camera Alive公司生產的CI800和CI256型海底照相系統(圖3—1),兩系統的結構和原理相同,均由照相機、閃光燈、聲脈沖發生器、觸發器、直流電源和同步控制器組成。前者可以連續拍攝800張135彩色膠片,後者可以連續拍攝256張135彩色膠片(照相機鏡頭離海底距離3m,每張膠片的畫面最大覆蓋面積3.9rn×2.6m)。照相系統工作時,鋼纜連結,萬米絞車收放,聲脈沖發生器和回聲測深儀的應答器確定和控制海底照相機到達海底預定深度,每觸發一次拍攝相片一張。系統結構合理,性能良好,成功率達到80%左右。
亦有一些國家將海底電視勘查系統用於大洋多金屬結核海區海床勘查,當然這些設備的技術性能亦應滿足如下要求:①作業深度——6000m;②拖曳速度——2.5kn;③電視離海底距離——3~10m;④像幀數——2×3150;⑤電視系統——慢速掃描標准。
6.先進的勘查系統及其設備
深拖系統和多波束回聲測深儀等先進勘探系統是西方國家在多金屬結核勘探階段採用的手段,尤其是帶有電視/照相裝置的深拖系統,它可用於海底表層多金屬結核的直接觀察和評價。深拖裝置所配備的淺層剖面儀、旁側聲納以及多波束回聲測深儀配置的測深儀、淺層剖面儀和旁側聲納等均可以快速、精確地提供海底有關地形起伏、成分[1]、海底結構和構造等信息。這些設備往往在勘查的後期階段使用。我國現已引進了這類設備,在開辟區內結核勘查的中、後期階段,可以利用這些勘查系統獲得精確可靠的資料。
(1)深拖系統深拖系統主要由聲學拖體和光學拖體兩部分組成。以美國Simrad公司製作的AMS-60SI型深拖系統為例,該裝置的聲學拖體配備有淺層剖面儀(4.5kHz)、旁側聲納(56.7kHz)等測量系統,具有旁側聲納、條帶水深測量和淺地層剖面測量等多種聲學測量功能;光學拖體配置有一套電視/照相系統。工作水深可達6000m。該設備還備有為旁側聲納和淺層剖面資料歸位校正的感測器。當作業中因拖魚深度變化而引起的地形畸變時,可通過聯機自動歸位校正。拖魚結構設計最大拖速為8kn,然而,該系統在運用淺層剖面儀(4.5kHz)、旁側聲納(56.7kHz)等測量系統進行工作時,則將深拖裝置置於海底之上50m處,以拖速1.5kn進行航行。
我國購置的深拖設備,包括一套AMS-60SI標准配置的聲學拖體和一套電視/照相光學拖體、甲板控制和數據採集工作站、後處理工作站以及Dynacon柴油機-液壓絞車系統和萬米同軸電纜。在聲學和光學拖體中,各種設備的技術指標分別如下:
旁側聲納
發射頻率56.7kHz
發射功率2000W(RMS,Hi設置)150W(RMS,Lo設置)
帶寬水平1.5°±0.1°垂直600
最小旁辨壓縮20dB
信號帶寬.8kHz
磁通門羅經KVHC100,0.10解析度
橫縱搖感測器0.1°解析度
壓力/深度感測器0.01m解析度
條帶水深測量系統為同相干涉測量,增加了一組換能器和相關電路,包括波束尋找和波束正常化特徵電路。
海底剖面儀
發射頻率4.5kHz
發射功率500W(RMS)
帶寬±25°
光學拖體的配置
ColmekTVTM多路傳輸系統
Simradphotosea5000D照相機
Simradphotosea1500SD閃光燈①成分泛指地層分層、分層結構等。
Ospreysitoe 1323電視攝像機
600TV線5×10-4LUX
電視照明燈
高度計Simrad Mesotech Mode 1807
電視信號傳輸速率實時黑白傳輸30幀/s
這項裝置應能滿足多金屬結核後階段詳查工作的要求。
(2)多波束回聲測深儀海底多波束測量系統能提供較高密度和較高質量的地形測量資料。目前在一些先進國家,該設備的使用已經逐漸取代了單波束的深海測深儀。法國從1980年開始在「讓·夏爾科」號海洋科考船使用Sea Beam多波束回聲測深儀,在認識海底含多金屬結核地區的地貌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這個系統發出16束狹窄的聲波(每束2°40′),構成一個復雜的系列,能自動補償船的縱橫搖動。在進入船隻本身的航行數據後可以得出航道兩側相當於海底深度2/3的長條的海底地形圖。在5000m水深的海域其測量的解析度不大於20~30m。多波束回聲測深儀的優點是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進行大面積的探測,在5000m水深的海域內可以在25天內完成面積為3萬km2的測區。利用多波束回聲測深儀可以顯現回聲測深儀不能顯現的一些地貌和構造特徵。但在勘探的最後階段,仍無法取代高解析度的深拖系統。
這類測量系統的深度測量范圍為10~11000m,最新一代的海底多波束測量系統包括:海底測深系統、旁側聲納和淺層剖面儀。目前已有德國的ATLAS公司、挪威的SINRAD公司和美國的SEABEAM儀器公司生產製作這類系統。
以SEABEAM儀器公司製作的SEABEAM2100型為例,其主要裝置有:發射換能器子系統、水聽器子系統、發射機子系統、接受機和聲納處理機子系統、工作站以及繪圖處理機和顯示儲存子系統。
最新一代的多波束測量系統集測深、旁側聲納和淺地層剖面儀功能於一體,可以同時測量並獲得海底寬幅的地形資料、旁側聲納圖像資料、海底淺地層剖面資料,繪制海底等深線圖,並揭示有關地形起伏、成分、海底結構和構造等有用信息。
SEABEAM 2100型多波束測量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
深度范圍10~11000m
頻率2~7kHz
聲源電平233dB/(μPa·m)
發射功率30kW(峰值線性)
TX動態范圍70dB
TX脈沖射窗口矩形、餘弦
3.2.2地質勘查方法及其調查設備
在各個階段的多金屬結核調查中,都必須按測站系統地採集地質樣品用於直接的觀察、描述和測試研究。研究目的不同,調查要求不同,所採用的采樣設備也不同。以下將列舉各種樣品採集裝置及其用途。
1.有纜地質采樣器
有纜地質采樣的項目包括抓鬥、箱式取樣器、拖網、重力取樣器和重力活塞取樣器等多種采樣手段。
(1)抓鬥抓鬥是採集多金屬結核或表層沉積物樣品最常用的設備。有纜抓鬥的配套裝置是帶鋼纜的深海絞車和供取樣器投放和回收的倒L型吊架或A型架。在離取樣器50~100m處的鋼纜上裝上聲脈沖發生器,它產生的脈沖信號及海底反射信號由測深儀接收,以便操作人員掌握抓鬥到達海底的情況,及時進行定位和回收。通常採用的抓鬥的開口面積為0.25m2(50cm×50cm)。目前我國大洋多金屬結核調查所採用的抓鬥多選用中國科學院(青島)海洋研究所製作的大洋50型抓鬥。
(2)箱式取樣器箱式取樣器(圖版Ⅰ—1)用於採集不受擾動的海底沉積物樣品,其取樣面積為0.25m2(50cm×50cm)。箱式取樣器用鋼纜連結,由萬米絞車釋放和回收。在投放海底採集樣品時,根據聲脈沖發生器發出的信號確認取樣器是否已抵達海底。
(3)拖網拖網(圖版Ⅰ—2)用於海底拖曳採集多金屬結核和岩石樣品,其網口為1.2m×0.6m,鋼質。網身為尼龍繩編織,網眼一般為1.5cm×1.5cm,長度2m左右。網尾固定一重錘,以維持網身伸展狀態。收放及拖曳作業則用鋼纜及萬米絞車進行,必要時船舶配合以低速移動。
(4)重力取樣器重力取樣器用於採集柱狀沉積物樣品,取心直徑為7.3cm,長度為3.2m。用鋼纜連接,由萬米絞車控制釋放和回收。重力取樣器和其它有纜采樣器一樣,需要在鋼纜上安裝一聲脈沖發生器,作為取樣器到達海底的應答手段,便於操作人員控制釋放和回收。目前我國在大洋多金屬結核礦產資源調查中常用的重力取樣器為美國Benthos公司所產的2175型重力取樣器。
(5)重力活塞取樣器在採集長柱狀沉積物岩心時往往需要採用大型重力活塞取樣器(圖版Ⅰ—3)。這種取樣器的優點是被採集的沉積物樣品不被擾動,而且能獲得有足夠長度的沉積物岩心。Benthos公司生產的2450型重力活塞取心器能獲得15.2m長的岩心,經過一定的改裝還可獲得更長的岩心。岩心的長度取決於研究工作的需要以及調查船工作面的大小。在安裝有聲脈沖發生器的重力活塞取心器到達海底時,取樣器巨大的自重和活塞底局部真空所造成的壓差將柱狀沉積物壓入樣管,即可獲得這種長柱狀沉積物樣品。聲脈沖發生器和回聲測深儀的應答,將保證操作人員能正確了解重力活塞取心管到達海底的時間,以便控制它的收放。
這種取心器只是在對某些地點進行詳細勘探時才系統地使用。它既能從沉積物表層,也能從較深的地層採集樣品。這些樣品不僅能用於土質特性的研究,還可以對這些含結核地區的地質史進行科學研究(例如:沉積學、地球化學、生物學、年代測量等)。
2.無纜地質采樣
無纜地質采樣包括自返式抓鬥和自返式重力取心器等多種采樣手段,現分別敘述如下:
(1)自返式抓鬥自返式抓鬥是取多金屬結核的最主要手段。我國採用的是美製4201型自返式抓鬥(圖版Ⅰ—4),取樣面積為0.2m2。自返式抓鬥的工作原理為:用載有壓載物(鐵砂)的抓鬥沉入海底後,自動觸發裝置把裝有沉積物樣品的抓鬥取樣網合攏,同時釋放壓載物。由於浮球的作用,網中的樣品被帶出水面。依靠導航定位、信號旗、閃光燈、無線電信標等裝置的幫助回收自返式抓鬥。這種抓鬥在5000m左右水深的海域作業時每個站位的作業時間約為3~4h。採用自返式抓鬥作業的最大優點是調查船可以在連續航行中採集樣品。因此,這是獲取多金屬結核的主要設備。
裝在取樣器上的照相機,拍攝的每張照片涉及的海底面積約為1m2,拍攝方向稍微偏離垂直線。樣品是在近於拍攝的同一時間取得的,取樣的理論面積為0.18m2。
取樣系統的采獲量隨結核的大小而變化,不能將所采結核的重量直接折算為豐度(kg/m2);這一必要數據是通過對樣品和海底照片進行嚴謹的分析比較而得出的。
這種采樣裝置在礦床勘查初期用得很多,實踐證明,其損失率約為1%,頗為有效。每個采樣點算作一個站位。一組站位(通常5~7個)構成一個測站。
(2)自返式重力取心器
自返式重力取心器用於採集海底柱狀沉積物樣品。其取心直徑為7.3cm,最大取心長度為1.22m,其工作原理與自返式抓鬥相同。採用自返式重力取心器的優點是獲得未被擾動的柱狀沉積物樣品,以便研究這一深度內沉積物的沉積特徵等各類地質信息。採集的沉積物樣品回收則依靠導航定位以及取心器上所帶的閃光燈的幫助,因此在夜間作業效果較好。
自返式取心器雖然容易操作,但是效果不穩定,在作業的可靠性(它不能用於固結沉積物)和測量有效性方面亦是如此。
圖3—2溫鹽深(CTD)測量系統
3.溫度-鹽度-深度測量
目前,在大洋多金屬結核勘查工作中,對調查站位海水的溫度、鹽度和水深(簡稱溫鹽深)的綜合測量,常採用美國EG&G公司生產的MARK-Ⅲ型溫鹽深測量系統(圖3—2)。其主要功能既滿足了部分地質調查項目的要求,亦符合水文調查的需要。測量項目有海水的溫度、鹽度、深度、電導率、pH值、溶解氧、聲速和密度的縱向分布值等,並可以選擇12個不同深度水層採集水樣。每個水樣的體積為500ml,用於不同的研究目的。
3.2.3水文氣象觀察
水文氣象調查工作雖然是一項輔助工作,但其調查結果對於多金屬結核的地質成因及分布的探討,對於調查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都有重要意義。水文氣象觀察的內容應包括溫鹽深的測量、海流的測量和氣象觀察等項目。在不同的階段,調查的內容和要求也不同。
1.水文地質調查
水文地質調查包括溫度、鹽度、水色透明度、海流和海浪的調查。水文地質調查一般採用定點調查的方式,它又可分為斷面觀測、大面觀測和連續觀測等幾種。
由於水文地質調查往往是定點觀測,採用溫鹽深儀測量系統(CTD)在測量觀測點的水深的同時就可以滿足溫度和鹽度的測量要求,因此,選用的設備必須滿足工作區適用的水深范圍和所測水文要素的測量要求。
海流觀測主要是測定海流的流速和流向,輔助測量風速和風向,在測量過程中,對海流流速的准確度不大於±3cm/s;流向准確度不大於±10°。大洋海流的觀測多採用聲學多普勒剖面儀或自容式海流計,藉助於深海測流浮標系統進行測量。近年來,計算機系統的配置,使得海流觀測數據可以進行實時處理,處理後的數據可記錄在磁碟上或磁帶上。
海浪觀測需要測量海浪的波高、周期、波向、波形和海況。海浪的觀測既可以用目測,也可以用儀器測量。儀器測量一般採用浮標式加速度型測波儀。配有數據處理系統的測波儀,可藉助系統的微機對觀測資料進行實時處理,求得波高、有效波周期、最大波高和最大波周期;處理後的資料可以在熒光屏上實時地顯現出來,也可以記錄在磁碟和磁帶上,通過回放機和列印機直接列印出來。
2.氣象調查
各個航次的大洋調查都需要進行海面氣象調查,因為它是為天氣預報和水文地質調查目的服務的。大洋勘查中不斷積累的氣象調查資料亦將為今後對這一海區的多金屬結核礦區的開發評價提供氣象方面的依據。
海洋氣象調查的內容包括海冰、表層氣溫、天氣現象、能見度、雲、風、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氣壓等氣象要素。這些項目均屬於常規的調查工作,使用常規的設備就可以完成。在當前大洋多金屬結核勘查中亦經常可以藉助氣象衛星發布的資料指導大洋調查工作的實施,然而在大洋多金屬結核勘查工作中堅持進行這項氣象調查有助於對氣象衛星發布數據的正確性進行判別。不斷積累的氣象資料將有助於對預定的開發區作氣象方面的正確評價。
『肆』 礦用絞車及礦井提升機的主要結構和工作原理
礦井提升機(絞車)主要結構:
機械部分:主軸裝置、減速器、聯軸器、制動器、液壓站、深度指示器及其傳動裝置、測速發電機裝置、護板、護罩、護欄。
輔助機械部分:司機椅子、導向輪和天輪(僅多繩摩擦式提升機)、車槽裝置(僅多繩摩擦式提升機)。
電器部分:主電機及電氣拖動裝置、電器控制裝置、電器保護裝置。
礦井提升機(絞車)工作原理:
單繩纏繞式(基本絞車都是):電動機通過減速器(或直接)驅動卷揚筒旋轉,鋼絲繩一端固定在捲筒上,另一端經捲筒纏繞後,通過井架天輪懸掛提升容器。隨著捲筒的旋轉,實現容器的上升和下放。
多繩摩擦式:摩擦提升顧名思義,是靠摩擦力提升重物,就其工作原理來說,與纏繞提升是有顯著區別的;鋼絲繩不是纏繞在捲筒上,而是搭在摩擦輪上,兩端各懸掛一一個提升容器, 藉助於安裝在摩擦輪上的襯墊與鋼絲繩之間的摩擦力來傳動鋼絲繩,使提升容器上下移動,從而完成提升或下放重物的任務。摩擦提升與纏繞提升的發展一樣,最初使用的是單繩摩擦式提升機(戈培式提升機),後來隨著礦井深度和產量的增加,提升鋼絲繩的直徑越來越大,不但製造困難和懸掛不便,而且使提升機的有關尺寸亦隨之增大,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在單繩摩擦式提升機的基礎上製造出了以幾根鋼絲繩來代替根鋼絲繩的新型多繩摩擦提升機。數據來源中礦機電物資
『伍』 直-8的衍生型號
直-8的原型機是為海軍研製的,從1992年起,根據空軍和陸航的需要,對直-8進行了改進,這就是直-8A軍用運輸直升機。與原型機相比,直-8A的主要改進包括:減重、增加升力和提高發動機功率3個方面。按照研製任務書的要求,在不改變直-8基本型承力結構強度、剛度和傳力路線的基礎上,對機體結構、系統和機載設備進行了改型設計;機身下船體水密鉚接改為普通鉚接,取消了浮筒;選用重量輕、性能好的機載設備和材料,包括256雷達高度表和661氣象雷達等;取消液壓應急系統並保證雙余度單備份能力。改型設計使空機重量降低300千克。
旋翼改型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在不影響旋翼大梁承力和疲勞壽命的前提下,通過採用先進槳尖形狀,提高旋翼懸停效率。因此,改型設計集中在槳尖形狀優化設計上,採用了尖削槳尖,槳轂和尾槳均未改動。旋翼模型試驗和全尺寸旋翼對比飛行試驗結果表明,改型後旋翼效率提高了2%以上,直-8A在起飛重量為9,000千克時,懸停高度由直-8的6,000米增加到6,700米。由於SA.321法國早已經停產,相關配件也不再生產,而中國引進的SA.321直升機的槳葉等已經到壽,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為進口的SA.321換裝了直-8A的槳葉 。
1993年直-8A正式開始研製,1995年12月22日首飛成功,1999年通過技術鑒定,2002年裝備陸軍航空兵部隊。主要用於部隊機隊作戰、武器裝備的空運和後勤物資的輸送及戰場救護等。
直-8A為加大發動機功率,將渦軸-6發動機改為渦軸-6A發動機,單台功率增加了約70馬力,並實現了主減速器和燃油調節裝置的國產化。雖然直-8A在性能上比直-8有所提高,但受限於設計理念及製造工藝,其裝備部隊後存在著故障率高和完好率低的缺點,影響了部隊訓練和戰備任務的完成,其配套的渦軸-6A型發動機一直存在著重量大、輸出功率低、油耗高和故障率高的缺點,對直-8A性能的影響很大.還有就是高空性能差,致使直-8A只能在海撥3000米以下的機場起降,不能在青藏高原使用,因此限制了其使用范圍,因此陸航並沒有大量的採用直-8A。對於海航來說,雖然直-8A內部空間大、載重量大、航程也比較遠,可以改裝反潛直升機,但由於中國海軍當時主力水面艦艇普遍噸位偏小,難以搭載13噸級的直-8作戰,所以該機基本上作為岸基直升機來使用,因此裝備數量也不多 。 進入21世紀,根據軍事斗爭形勢的需要,隨著中國海軍大型艦艇的逐步服役,大型兩棲登陸艦艇等具有操作大型直升機的可能。中國海軍將兩棲作戰能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為此中國航空工業在直-8海軍運輸直升機平台基礎和技術儲備上,開始研製直-8艦載運輸直升機。此項目於2002年12月開始立項,代號直-8J。
與直-8海軍運輸直升機相比,直-8艦載運輸直升機具有可折疊的旋翼、斜梁、槳轂和尾傳動軸,液壓、電氣等系統也進行了相應修改;換裝了高壓起落架;更新了絕大部分通信、導航設備;以429匯流排為基礎進行航空電子綜合化設計,增裝組合導航系統、綜合顯示系統、發動機參數顯示系統、飛行參數記錄系統,自動駕駛儀改型為數字式四通道;重新設計系留接頭,並對相應的結構進行加強。
直-8艦載運輸直升機於2004年12月25日首飛成功。2005年11月鑒定結束,經過了測繪仿製、樣機研製、鑒定試飛3個階段。直-8艦載運輸直升機主要用於綜合登陸艦、大型運輸艦和其他大型艦艇,執行運輸兵員、武器裝備、戰場救護和緊急救援等作戰任務。2005年交付了6架直-8艦載運輸直升機給海軍航空兵部隊。有兩種改型在服役中:直-8JA用於艦載運送和再補給角色,直-8JH用於醫療撤離角色 。 直-8投入使用後暴露出費用高、故障率較高等問題,有關廠所決定改進直-8直升機的技術狀態,研製直-8F型。直-8F的改進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改進升力系統,以先進的復合材料旋翼和尾槳取代金屬旋翼和尾槳、更換性能更好的發動機,全面提高飛機的性能、更新機載電子設備 。
中國主要將直-8作為運輸直升機來使用,因此針對高原使用提出三個「6」的指標(6000米高度、600千米航程、600千克商載),而直-8因為受限於原來的設計無法滿足這樣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旋翼的升力系數和發動機動力不足,在高原空氣稀薄的條件下不能提供足夠的升力滿足直升機在高原條件下的工作需要,配套的渦軸-6A發動機一直存在著重量大、輸出功率小、油耗高和故障率高的缺點,對直-8性能的影響很大,因此只能通過換發動機來提升其性能,以擴大使用范圍。
鑒於中國直升機發動機基礎薄弱,直-8F採用了進口的加拿大普·惠公司PT6B-67A發動機。PT6B系列是一種成熟的渦軸發動機,PT6B-67A是普·惠公司根據直-8的安裝要求而研製的,其採用了電子式燃油控制器等技術,最大功率接近2000馬力,比渦軸6提高近30%,重量卻降低近100千克,並且大幅度延長飛機的首翻期,達到3500小時,降低了發動機全壽命使用費用。另外直-8F進氣口可選裝防沙裝置設計,滿足多沙塵地區使用要求,提高在野外工作的能力,因此座艙上方機體外形上有所變化。換發後的直-8F,具有較大的功率儲備,有地效懸停由原來的1900米提高到2800米,升限提高到4700米,載重提高了20%,最大起飛重量提高到13噸。直-8F型升限提高了40%,改善了高溫、高原地區的使用性能,能在4500米高原起動。提高了維修性和可靠性。整體性能有較大的提高。3台發動機並車採用先進的電子控制技術,採用側向進氣、側後向排氣的方式,並且發動機排氣口尺寸減小,向後彎折的角度和長度也比早期的直-8要大很多。
原來的直-8的航電系統為離散式,各設備用電纜與座艙顯示設備相連,重量大、體積大、可靠性低,根據中國航空電子技術的發展,直-8F採用了以數據匯流排為骨乾的綜合飛行顯示系統,可以方便、直觀地向飛行員顯示飛行導航及發動機工作狀態等信息。
直-8原來的旋翼和尾槳都是金屬結構,槳葉氣動外形設計簡單,便於加工,但氣動效率偏低,鉸接式槳轂,結構復雜笨重,相當於20世紀60年代技術水平。因此,為提高直-8的性能和競爭能力,直-8F使用復合材料製作旋翼,並採用先進翼型氣動布局。新翼型在常用馬赫數下最大升力系數比直-8旋翼的翼型提高20%左右,升阻比提高10%左右。旋翼的懸停效率提高7%,最佳狀態可達12%。槳葉的使用壽命可達10000飛行小時。因此直-8F爬升率、使用升限及懸停升限均有較大提高。起飛重量為11噸時,最大爬升率提高20%,使用升限和懸停升限均提高400米。同時由於後期維護費用的減少,全壽命周期費用將會降低。此外,新槳葉具有防冰除冰能力,在此之前中國直升機槳葉未曾採用除冰措施,這主要是因為直升機槳葉除冰技術難度較大,因此早期除了蘇聯之外大多數發達國家設計的直升機都沒有槳葉除冰措施。採用這種新槳葉之後,極大提高了直-8F在復雜氣象條件下飛行的安全性能。
直-8F型於2002年8月正式立項研製,2004年8月28日首飛成功,2005年4月完成平原試飛任務,11月完成高原試飛任務。試飛證明,直-8F的使用環境溫度可從-45度至+50度,具有運載能力強、安全性好、「三防」能力強、搜索救援能力強的特點及水上起降和漂浮功能。可以滿足高溫、高原地區和結冰等復雜氣象條件下使用,整機的可靠性、經濟性、舒適性和適航性比直-8A有了很大的提高 。
直-8F批量生產進入服役,用於空軍及海航、陸航的救護援助。由直-8F改裝的救援飛機裝備有搜尋定位導航系統,發現求救信號後能自動進行目標定位和飛行導航;救生電台可以晝夜24小時保持聯絡;新型機載雷達的搜索范圍也比原來增大數倍;機身外側安裝的光電吊艙,可水平旋轉360度搜尋四周,也可俯仰觀察;既能在晝間可見光條件下攝像,又能通過紅外成像進行夜間搜尋;大功率搜尋照明燈,可在夜間旋轉照射地面、海面;直升機上還安裝配備了液壓絞車吊籃、救生筏以及擔架、醫療箱等海上救撈和醫療設備。直-8F搜救型的入役提高部隊執行緊急救援的能力,在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動中共有12架直-8奔赴災區,在參戰指戰員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七零一工廠的共同努力下,多次圓滿完成轉移人員、運送貨物、噴灑葯物等抗震救災任務 。 中國海軍的搜救體系長期處於專用搜救飛機數量嚴重不足的狀態,在2001年發生「中美撞機事件」之後,中央軍委設立專項工程,撥款建立中國完整的搜索救援工程系統。直-8搜索救援直升機(直-8S)是這項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直-8搜救型直升機主要用於搜索營救跳傘後的飛行人員、救護傷員、運送兵員等任務,還可以執行一般運輸和吊掛運輸任務。直-8搜救型直升機使用國產的JYL-6F氣象雷達(607所)替換了法制的Sylphe雷達,換裝了GG-20無線電高度表,增裝了769廠研製的JDQ-Ⅲ型超短波定向器和783廠研製的YDK-1A航管應答機等任務設備。
由於直-8海軍運輸型具有一定的搜救能力,所以直-8S改型工作量不大。2002年10月海軍與372廠簽訂合同,2004年8月3日直-8S交付海軍航空兵使用 。 直-8反潛型可裝備吊放聲吶、搜索雷達,可採用的武器包括魚雷或導彈等。執行掃雷任務時,可拖曳一個掃雷具,在距基地92千米的水域以46千米/小時速度掃雷2小時。布雷作戰時可攜帶8枚250千克的水雷。
直-8反潛型的性能數據與直-8基本相同 。 空軍搜救部隊長期裝備俄制米系列直升機,2001年,根據空軍的要求,372廠開始為空軍研製替代米系列的直-8K搜索營救直升機。
直-8K搜索營救直升機可以在晝夜復雜氣象條件下,完成陸地、山區、海上搜救任務,為此專門增加了一些搜索設備並安裝了救生絞車。直-8K搜索營救直升機的動力裝置為3台PT6B-67A型發動機,可選裝防沙石裝置,滑油散熱系統和滅火系統也進行了改進 。 中國重點林區森林火災一直比較嚴重。東北林區獨特的地勢和氣候導致森林火災火勢蔓延快、控制難,對專業空中作戰力量的需求極為迫切。組建森林指揮部直升機支隊,主要承擔森林防火滅火、搶險救災、緊急救援等任務,進行遠距離快速滅火作戰,可進一步提高滅火作戰的機動能力。
2009年7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武警森林指揮部直升機支隊在黑龍江省大慶市揭牌成立。該部隊成立後不久就選擇了國產直升機作為其標准裝備,2009年10月9日,與372廠簽訂了采購8架直-8WJS森林滅火直升機的合同, 直-8型機首次進入了消防領域。
首批直-8WJS森林滅火直升機將在大興安嶺日常使用。本批直-8WJS森林滅火直升機共有兩種型號,其中基本型6架,另外2架是在基本型基礎上加裝指揮系統。根據合同約定,2009年底372廠將向武警森林部隊交付4架基本型直升機,剩餘4架直升機於2010年4月交付。武警裝備的直-8仍然保留船形機體,但取消了浮箱式起落架艙 。 AC313是直-8F的民用型號,或被稱為直-8F100型。該機借鑒原有型號平台,採用一些成熟的先進技術,按照CCAR-29R1適航標准,採用與國際接軌的適航審定程序自主研發的全新民用直升機。2010年3月18日,AC313直升機在江西景德鎮首飛成功。該機最大起飛重量為13.8噸,可一次性搭載27名乘客或運送15名傷員,最大航程為900千米。
該機是典型的單旋翼帶尾槳直升機,並列雙駕駛構型,配裝3台渦軸發動機,前三點不可收放式起降裝置, 適合在海洋氣候條件和其他各種復雜惡劣環境下使用,可實現野外一般場地起降,執行人員、物資的運輸及搜索救援和搶險救災等任務。
AC313直升機以復合材料球柔性旋翼系統、發動機全許可權數字電子控制、大面積復合材料結構、綜合化航電系統、數字化設計製造和符合最新適航安全性標准等為標志,實現了中國大型運輸直升機整體技術水平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由於注重使用維護細節設計、壽命可靠性設計和保障性設計,在全壽命周期使用經濟性方面,AC313比以往機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2014年初,一架新型直 -8艦載直升機停放在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甲板的照片在網路上曝光。這是中國最新研製的艦載直升機,將擔負遼寧號航母的預警直升機任務。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這架艦載直升機外型上與之前曝光的被認為是直-8最新改進型號直-18直升機相似,機身刷塗新式的藍白色塗裝,並有中國海軍軍旗標志。值得注意的是,這架直升機的機身下斜方有一塊小的凸起,被認為是預警雷達的位置,在作業時雷達可以開啟,平時可以收起 。
中國相關廠所已經開展了預警直升機相關系統的研製,其中關鍵設備二維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已經實現了對飛機和艦船等目標的識別,預計該雷達將和數據處理系統、數據鏈、通信/識別系統一起配備在新預警直升機上,從而提高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編隊的防空預警與水面目標探測能力,它的服役無疑將會增強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 。
2015年7月13日環球時報網刊登了,網友拍攝的海軍直-18反潛機最新照片 。從照片對比可以看到,與前期曝光的直-18反潛機又所區別。
『陸』 我的叉車想裝吊鉤,現在買了液壓絞車,裝好了翹臂.可就是不懂得怎麼連接叉車部分.有哪位高手能幫我安裝呢.
在操縱多路閥塊上加一塊與控制傾斜缸的O閥,或者買一台3聯叉車閥。最左邊的兩孔的閥就接在吊鉤液壓絞車,液壓管需用鋼絲軟管,在門架鏈輪旁安兩個滑輪用於支撐兩根到絞車上的液壓油管。
『柒』 船用伙食吊,液壓馬達後,停泵後,鋼絲繩為什麼手可以拉動
你的問題都看不懂!!!正常情況液壓絞車都是帶剎車的,停油之後,絞車內部的剎車就打開了,你說的用手可以拉動,應該是剎車損壞,或者是剎車沒有打開
『捌』 國外卷揚機概況
卷揚機(又叫絞車)是由人力或機械動力驅動捲筒、卷繞繩索來完成牽引工作的裝置。可以垂直提升、水平或傾斜拽引重物。卷揚機分為手動卷揚機和電動卷揚機兩種。現在以電動卷揚機為主。電動卷揚機由電動機、聯軸節、制動器、齒輪箱和捲筒組成,共同安裝在機架上。對於起升高度和裝卸量大工作頻繁的情況,調速性能好,能令空鉤快速下降。對安裝就位或敏感的物料,能用較小速度。常見的卷揚機噸位有:0.3T卷揚機 0.5T卷揚機 1T卷揚機 1.5T卷揚機 2T卷揚機 3T卷揚機 5T卷揚機 6T卷揚機 8T卷揚機 10T卷揚機 15T卷揚機 20T卷揚機 25T卷揚機 30T卷揚機。 從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的角度:卷揚機可分為國標卷揚機、非標卷揚機。國標卷揚機指符合國家標準的卷揚機,非標卷揚機是指廠家自己定義標準的卷揚機)通常只有具有生產證的廠商才可以生產國標卷揚機,價格也比非標卷揚機貴一些。 常見卷揚機型號有 1、JK0.5-JK5單捲筒快速卷揚機 2、JK0.5-JK12.5單捲筒慢速卷揚機 3、JKL1.6-JKL5溜放型快速卷揚機 4、JML5、JML6、JML10溜放型打樁用卷揚機 5、2JK2-2JML10雙捲筒卷揚機 6、JT800、JT700型防爆提升卷揚機 7、JK0.3-JK15 電控卷揚機 9、非標卷揚機 其中Jk表示快速卷揚機,jm表示慢速卷揚機,jt表示防爆卷揚機,單捲筒表示一個捲筒容納鋼絲繩,雙捲筒表示兩個捲筒容納鋼絲繩。 特殊卷揚機型號有 液壓卷揚機 優點 相比傳統的電動卷揚機(電動絞車),液壓卷揚機(液壓絞車)有很多優點: 1. 過載保護 2. 沖擊防護 3. 防爆性能 編輯本段注意事項 卷揚機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捲筒上的鋼絲繩應排列整齊,如發現重疊和斜繞時,應停機重新排列。嚴禁在轉動中用手、腳拉踩鋼絲繩。鋼絲繩不許完全放出,最少應保留三圈。 2、鋼絲繩不許打結、扭繞,在一個節距內斷線超過10%時,應予更換。 3、作業中,任何人不得跨越鋼絲繩,物體(物件)提升後,操作人員不得離開卷揚機。休息時物件或吊籠應降至地面。 4、作業中,司機、信號員要同吊起物保持良好的可見度,司機與信號員應密切配合,服從信號統一指揮。 5、作業中如遇停電情況,應切斷電源,將提升物降至地面。 6、工作中要聽從指揮人員的信號,信號不明或可能引起事故時應暫停操作,待弄清情況後方可繼續作業。 7、作業中突然停電,應立即拉開閘刀,將運送物放下。 8、作業完畢、應將料盤落地、關鎖電箱。 9 鋼絲繩在使用過程中與機械的磨損.自燃的腐蝕局部損害難免,應間隔時間段塗刷保護油。 10嚴禁超載使用。即超過最大承載噸數。 11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不要出現打結.壓扁.電弧打傷.化學介質的侵蝕。 12不得直接吊裝高溫物體,對於有稜角的物體要加護板。 13使用過程中應經常檢查所使用的鋼絲繩,達到報廢標准應立即報廢。 卷揚機鋼絲繩的報廢標准: 1 直徑減小 直徑磨損超過百分之四十應報廢,不超百分之四十應降低系數使用。 2 表面腐蝕; 當整根鋼絲繩表面腐蝕達到肉眼顯而易見時,鋼絲繩就不能使用。 3 結構破壞; 鋼絲繩整股破斷應報廢,有斷絲的鋼絲繩應降低系數使用。 4 超載; 超載使用的鋼絲繩不得使用。 編輯本段雜訊巨大的原因 ①底盤採用箱形結構,不是所有焊縫都進行連續焊接,各個底盤焊縫的長短、高低位置不同,底盤剛性存在較大個體差異,有的則產生共鳴效應,機器如有一點震動雜訊就被放大;②底盤由鋼板焊成,不具備吸震消聲功能,如果其固有頻率與齒輪嚙合頻率接近就可能造成個別機器因齒輪弱小震動引發較大共震,引起雜訊值上升。 編輯本段分類及特性 卷揚機的分類及其不同特性卷揚機包括建築卷揚機,同軸卷揚機 主要產品有:JM電控慢速大噸位卷揚機、JM電控慢速卷揚機、JK電控高速卷揚機、 JKL手控快速溜放卷揚機、2JKL手控雙快溜放卷揚機、電控手控兩用卷揚機、JT調速卷揚機、KDJ微型卷揚機等,僅能在地上使用,可以通過修改用於船上。它以電動機為動力,經彈性聯軸節,三級封閉式齒輪減速箱,牙嵌式聯軸節驅動捲筒,採用電磁製動。該產品通用性高、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起重大、使用轉移方便,被廣泛應用於建築、水利工程、林業、礦山、碼頭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還可作現代化電控自動作業線的配套設備。 Jm系列為齒輪減速機傳動卷揚機。主要用於卷揚、拉卸、推、拖重物。如各種大中型砼、鋼結構及機械設備的安裝和拆卸。適用於建築安裝公司、礦區、工廠的土木建築及安裝工程。 由人力或機械動力驅動捲筒、卷繞繩索來完成牽引工作的裝置。 同軸卷揚機:(又叫微型卷揚機)電機與鋼絲繩在同一傳動軸上,輕便小巧,節省空間 (其噸位包括(200公斤、250公斤、300公斤、500公斤、750公斤、1000公斤等) 慢速卷揚機:捲筒上的鋼絲繩額定速度約7~12m/min的卷揚機。 快速卷揚機:捲筒上的鋼絲繩額定速度約30m/min的卷揚機。 電動卷揚機:由電動機作為動力,通過驅動裝置使捲筒回轉的卷揚機。 調速卷揚機:速度控制可以調節的卷揚機 手搖卷揚機:以人力作為動力,通過驅動裝置使捲筒回轉的卷揚機。 大噸位非標卷揚機:主要用於卷揚、拉卸、推、拖重物。如各種大中型砼、鋼結構及機械設備的安裝和拆卸。其結構特點是鋼絲繩排列有序、有吊安裝可靠、適用於碼頭、橋梁、港口等路橋工程及大型廠礦安裝設備.就是一種利用外力(例如電動機)驅動他運轉,然後通過電磁製動器和抱死制動器控制其在無動力下不自由運轉,同時經過電動機的帶動減速後,驅動一個輪盤運轉,輪盤上可以卷鋼索或者其他東西。 通常提升高於30噸的卷揚機為大噸位卷揚機,生產大噸位的卷揚機技術在中國只有少數,目前最大噸位是65噸。 主要細分為JK(快速),JM、JMW(慢速),JT(調速),JKL、2JKL手控快速等系列卷揚機,廣泛應用於工礦、冶金、起重、建築、化工、路橋、水電安裝等起重行業。
『玖』 卷揚機最好用哪一種制動器
卷揚機,用捲筒纏繞鋼絲繩或鏈條提升或牽引重物的輕小型起重設備,又稱絞車。卷揚機可以垂直提升、水平或傾斜拽引重物。卷揚機分為手動卷揚機、電動卷揚機及液壓卷揚機三種。現在以電動卷揚機為主。可單獨使用,也可作起重、築路和礦井提升等機械中的組成部件,因操作簡單、繞繩量大、移置方便而廣泛應用。主要運用於建築、水利工程、林業、礦山、碼頭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
卷揚機包括建築卷揚機,同軸卷揚機
主要產品有:JM電控慢速大噸位卷揚機、JM電
卷揚機結構
軸3、齒輪4,5減速後再帶動捲筒6旋轉。捲筒卷繞鋼絲繩7並通過滑輪組8,9,使起重機吊鉤10提升或落下載荷Q,把機械能轉變為機械功,完成載荷的垂直運輸裝卸工作。
繩槽參與承載,能夠改變捲筒應力分布規律,減小筒壁應力。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拾』 管段的出塢、沉放及水下對接
管段在干塢中預制好、沉管基槽開挖及基礎處理好後便可進行管段的出塢、浮運、沉放與水下連接工作。這是沉管隧道難度最大的一道工序,管段起運前必須做好各項准備工作,編制一套嚴謹的施工組織設計,各項工作做到目標明確、技術措施可行,人員、設備、物資落實到位。
一、管節浮運、沉放及水下對接的施工過程
(1)管節出塢。管節在干塢內預制施工完畢後,安裝了全部浮運、沉放及水下對接的施工附屬設備及設施後,向干塢內灌水,管節在塢內起浮,直到塢內外水位平衡為止,打開塢門域破塢堤,管節出塢。
(2)浮運。將管節浮運至沉放位置,轉向(或平移)對准隧道中線。
(3)沉放。向管節壓載水艙內注水產生負浮力,使管節下沉至設計標高,用鼻式托座或定位梁進行垂直、橫向方向定位,通過支承在臨時支座上的油壓千斤頂,調整管節的縱坡。
(4)水下對接。管節就位後,把拉合千斤頂吊入水中,卡住兩端拉合座進行拉合,使GINA橡膠止水帶形成初密封。抽掉隔艙的水,利用另一端產生的水壓力壓縮GINA橡膠止水帶,使水下接頭具有水密封。打開端封牆人孔,檢查水下對接情況。
(5)接頭處理。打(割)掉形成隔艙的兩端封牆,安裝 OMEGA 橡膠止水帶,安裝縱向預應力拉索或縱向 OMEGA(或 W)鋼板,安裝垂直、水平剪切鍵;接頭最終完成。
管節浮運、沉放及水下對接的施工過程如圖8-8 所示。
二、管段的出塢
管段在干塢內預制完畢後,安裝了全部浮運、沉放及水下對接的施工附屬設備設施後,就可向干塢內灌水,使預制管段在塢內逐漸浮起,直到塢內外水位平衡為止,打開塢門或破塢堤,由布置在干塢塢頂的絞車將管段逐節牽引出塢。上浮時要利用干塢四周預先布設的錨位,用地錨繩索對管段進行控制。管段出塢後,先在塢口系泊。分次預制管段時,也可在拖運航道邊臨時選一個水域拋錨系泊。管段的出塢如圖8-9所示。
三、管段向隧址浮運
管段向隧址浮運:可採用拖輪拖運,或用岸上的絞車拖運。
拖輪可按圖8-10 形式布置:
圖8-8 管節浮運、沉放及水下對接的施工過程圖
圖8-9 管段拖運出塢
1—絞車;2—地錨;3—沉埋錨;4—工作駁;5—出塢牽引線
圖8-10 管段拖運
(1)四船拖運。一種形式是將兩艘拖輪並排在管段的前面領拖,另兩艘拖輪並排在管段的後面反拖,並制動轉向,如圖8-10(a)所示。另一種形式是前一艘主拖輪作為領拖,管段兩邊各用一艘拖輪幫助輪,後面一艘拖輪進行反拖並制動管段轉向。
(2)三船拖運。一種形式是用兩艘拖輪在前拖,一艘拖輪在後反拖並制動轉向,如圖8-10(b)所示。另一種形式是用一艘主拖輪在前面拖拉,兩艘動力較小的拖輪系靠在管段後面兩側控制導向。
岸上絞車拖運和拖輪頂推管段浮運。當水面較窄時,可採用岸上設置絞車拖運;或採用絞車拖運與拖輪頂推方式,如圖8-11 所示。即在沉放管段接頭處位置的前方,拋錨布置一艘方駁,在方駁上安置一台液壓絞車作為管段的制動力,浮運時三艘拖輪頂潮協助浮運,一艘拖輪在上游作備用。
圖8-11 絞車拖運和拖輪頂推管段
1—管段;2—方駁;3—液壓絞車;4—頂推拖輪;5—備用拖輪;6—河岸;7—水流
四、管段沉放工藝
1.起重船吊沉法(亦稱浮吊法)
(1)採用2~4艘起重能力為 1000~2000kN的起重船提著管節頂板預埋吊環;
(2)逐漸給管節壓載,使管節慢慢沉放到規定位置上(圖8-12)。
(3)吊環位置應能保證每個吊力的合力通過管節中心。
(4)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佔用水面較寬,對航道交通互相干擾較大。
圖8-12 起重船吊沉法
1—沉管;2—壓載水箱;3—起重船;4—吊點
2.浮箱吊沉法
(1)浮箱吊沉法的全過程如圖8-13 所示。
圖8-13 浮箱吊沉法
1—就位前;2—載入下沉;3—沉放定位;4—定位塔;5—指揮塔;6—定位索;7—現設管節;8—鼻式托座
(2)在管節頂板上方採用4隻浮力為1000~1500kN的方形浮箱(體積 10m×10m×4m),直接將管節吊起;
(3)吊索起吊力要作用在各浮箱中心;
(4)四隻浮箱分前後兩組,每兩只浮箱用鋼桁架連接起來,並用4 根錨索拋錨定位;
(5)起吊的卷揚機和浮箱定位卷揚機均安放在浮箱頂部;
(6)也可以不採用浮箱組的定位錨索,只用管節本身身上的 6 根定位索進行控制,使水上沉放作業進一步簡化。
3.自升式平台吊沉法
(1)自升式平台一般由4 根柱腳與船體平台兩部分組成。
(2)移位時靠船體浮移,就位後柱腳靠液壓千斤頂下壓至河床以下,平台沿柱腳升出水面,利用平台上的起吊設備吊起沉放管節,如圖8-14 所示。
(3)管節沉放施工完後落下平台到水面,利用平台船體的浮力拔出柱腳,浮運轉移使用。
圖8-14 自升式平台吊沉法
1—沉管;2—自升式平台(SEP)
(4)自升式平台吊沉法適用於水深或流速較大的河流或海灣沉放管節,施工時不受洪水、潮水、波浪的影響,不需要錨錠,對航道干擾小。
(5)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設備費用較大。
4.船組杠吊法
(1)每組船體可用兩組浮箱或兩只鐵駁船組成,將兩組鋼梁(杠棒)兩頭擔在兩只船體上,構成一個船組,再將先後兩個船組用鋼桁架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船組。
(2)船組和管節各用 6 根錨索定位(均為四邊錨及前後錨),所有定位卷揚機均安設在船體上,起弔卷揚機則安設在杠棒上,吊索的吊力通過杠棒傳到船體上,如圖8-15 所示。在船組杠吊法中,需要四隻鐵駁或浮箱,其浮力只需用1000~2000kN就足夠了。
圖8-15 船組杠吊法
1—沉管;2—鐵駁;3—船組定位索;4—杠棒;5—連接梁;6—定位塔
(3)亦可採用兩只噸位較大的鐵駁(駁體長6 0~8 5m、寬6~8 m、型深2.5~3 m)代替四隻小鐵駁進行管節沉放作業,稱為雙駁杠吊法,如圖8-16 所示。
圖8-16 雙駁杠吊法
1—管節;2—大型鐵駁;3—定位索
(4)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船組整體穩定性好,操作較方便,並且可把管節的定位錨索省去,而改用對角方向張拉的斜索系定於整體穩定性好的雙駁船組上。
(5)雙駁杠吊法使用的大型駁船等設備費用較貴,一般很少採用。一般只在具備下列條件之一時,才適合採用雙駁杠沉法:①小型管節的沉放,工程規模較大,管節沉放量較多時,沉放時較平穩,且浮運時還可利用鐵駁船組挾持著管節航行,使浸水面積對浮軸的慣性矩成倍增大,使浮運時抗傾覆穩定性及安全度大的提高;②計劃准備在附近連續修建多餘沉管隧道;③沉管工程完畢之後,大型方駁可移作他用(如改用作浮碼頭等)。
五、沉放作業工藝
1.管節就位
(1)在高潮平潮之前,將「背著」浮箱的管節或挾持著管節的作業船組拖運到指定位置上,並掛好地錨,校正好前後左右位置。
(2)此時管節所處位置,可距規定沉埋位置 10~20m,但中線要與隧道軸線基本重合,誤差不應大於10cm。管節的縱向坡度亦應調整到設計坡度。
(3)定位完畢後,可開始灌注壓載水,至消除管節的全部浮力為止。
2.管節下沉
(1)管節下沉的全過程一般需要2~4h,因此應在潮位退到低潮平潮之前 1~2h開始下沉。開始下沉時的水流速度宜小於0.15m/s ,如流速超過 0.5m/s ,就要另行採取措施。
(2)下沉作業一般分為三個步驟,即初次下沉、靠攏下沉和著地下沉,如圖8-17所示。
圖8-17 管節下沉步驟
1—初次下沉;2—靠攏下沉;3—著地下沉
初次下沉。先灌注壓載水至下沉力達到規定值之 50%。隨即進行位置校正,完畢後,再繼續灌水至下沉力達到規定值之 100%。並開始按40~50cm/min速度將管節下沉,直到管底離設計高程4~5m為止。下沉時要隨時校正管節位置。
靠攏下沉。先將管節向前節既設置管節方向平移,至距既設管節2m左右處。然後再將管節下沉到管底離設計高程0.5~1m左右,並較正好管節位置。
著地下沉。先將管節繼續前移至距前節既設管節約50cm處。矯正管節位置後,即開始著地下沉。最後 1m的下沉速度要慢得多,並應同時進行矯正位置。著地時先將前端擱上鼻式托座或套上卡式定位托座,然後將後端輕輕地擱置到臨時支座上。擱好後,各吊點同時卸荷。先卸去 1/3 吊力,校正位置後再卸至 1/2 吊力。待再次校正位置後,卸去全部吊力,使整個管節的下沉力全部都作用在臨時支座上。
(3)前後二節管節的沉埋時間間隔,視各方配合與准備情況而定。大多數工例採用一個月周期,即一個月沉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