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平坦地區測量方法

平坦地區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2 04:45:06

① 隧道工程施工如何進行測量

地面控制測量
地面控制測量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式控制制測量。平面控制測量的主要任務是測定各洞口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以便根據洞口控制點將設計方向導向地下,指引隧道開挖,並能按規定的精度進行貫通。
平面控制測量一般採取以下幾種方法:直接定線法、導線測量法、三角網法和GPS法。高程式控制制測量的任務是按照設計精度施測兩相向開挖洞口附近水準點之間的高差,以便將整個隧道的統一高程系統引入洞內,保證按規定精度在高程方面正確貫通,保證隧道工程在高程方面正確修建。一般在平坦地區採用等級水準測量,在丘陵及山區採用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
隧道施工測量
( 1) 洞內導線測量與進洞點的標定。
施工導線是隧道施工中為方便進行放樣和指導開挖面布設的一種導線,導線點是邊開挖邊設置,通常沿中線布設,邊長一般為25~50m。施工單位還需布設洞口點,進洞點利用設計坐標和洞口點坐標, 採用全站儀或經緯儀通過極坐標法標定, 洞口點設儀器;然後,用極坐標反算所得方位角,標定方向,並測量距離, 從而確定進洞點。
( 2) 中線測量。
中線測量是保障隧道按設計要求施工的重要舉措。根據施工方法,開挖的寬度以及曲線設計半徑大小等不同,中線測量的方法也不同。由於洞口施工方法的特殊性,中線分臨時中線和永久中線。當隧道掘進20m左右,就要對臨時中線點進行重新檢查標定, 檢查符合要求後,標定永久中線。直線隧道的中線測設通常採用經緯儀正倒鏡法, 瞄直法和激光指向儀導向法。
( 3) 貫通測量。
貫通測量是為了使兩個或多個掘進工作面,按其設計要求在預定地點正確接通而進行的測量工作。貫通測量應遵循以下原則:要在確定測量方案和測量方法正確的同時,保證貫通精度;對每一項測量都應有客觀獨立的檢查校核,嚴防差錯。貫通後實際偏差的測定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平巷貫通水平面內偏差的測定:用經緯儀把兩端巷道的中心線都延長到巷道貫通接合面上,量出兩中心線之間的距離,其大小就是貫通在水平面內的實際偏差。
②平巷貫通時豎直面內偏差的測定:用水準儀測量或三角高程測量連測兩端巷道中的已知高程式控制制點,求出高程閉合差,它實際反映了貫通高程測量精度。
③豎井貫通後井中實際偏差的測定:豎井貫通後, 可由地面上或由上水平的井中處掛上中心重球線到下水平,直接丈量出井筒中心之間的偏差值,即為豎井貫通的實際偏差值。

② 地形地貌測量法

地形測量包括控制測量和碎部測量。
控制測量
①控制測量是測定一定數量的平面和高程式控制制點,為地形測圖的依據。平板儀測圖的控制測量通常分首級控制測量和圖根控制測量。首級控制以大地控制點為基礎,用三角測量或導線測量方法在整個測區內測定一些精度較高、分布均勻的控制點。圖根控制測量是在首級控制下,用小三角測量、交會定點方法等加密滿足測圖需要的控制點。圖根控制點的高程通常用三角高程測量或水準測量方法測定。
碎部測量
②碎部測量是測繪地物地形的作業。地物特徵點、地形特徵點統稱為碎部點。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常用極坐標法測定,碎部點的高程通常用視距測量法測定。按所用儀器不同,有平板儀測圖法、經緯儀和小平板儀聯合測圖法、經緯儀(配合輕便展點工具)測圖法等。它們的作業過程基本相同。測圖前將繪圖紙或聚酯薄膜固定在測圖板上,在圖紙上繪出坐標格網,展繪出圖廓點和所有控制點,經檢核確認點位正確後進行測圖。測圖時,用測圖板上已展繪的控制點或臨時測定的點作為測站,在測站上安置整平平板儀並定向,通過測站點的直尺邊即為指向碎部點的方向線,再用視距測量方法測定測站至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和高程,按測圖比例尺沿直尺邊沿自測站截取相應長,即碎部點在圖上的平面位置,並在點旁註記高程。這樣逐站邊測邊繪,即可測繪出地形圖。

測量方法
按所用儀器的不同,碎部測量主要有平板儀測圖法、小平板儀和經緯儀聯合測圖法、經緯儀測繪法等。
平板儀測圖法
平板儀由平板和照準儀組成。平板又由測圖板、基座和三腳架組成;照準儀由望遠鏡、豎直度盤、支柱和直尺構成。其作用同經緯儀的照準部相似,所不同的是沿直尺邊在測圖板上畫方向線,以代替經緯儀的水平度盤讀數。平板儀還有對中用的對點器,用以整平的水準器和定向用的長盒羅盤等附件。測圖時,應用測圖板上已展繪出的相應於地面控制點A、B的ɑ、b(圖2),在B點安置平板儀,以b為極點,按BA方向將平板儀定向,然後用望遠鏡照準碎部點C,通過b點的直尺邊即為指向C點的方向線。再用視距測量的方法測定B點到C點的水平距離和C點的高程,按測圖比例尺沿直尺邊自b點截取相應長度,即得C點在圖上的平面位置c,並在點旁記其高程,隨後逐點逐站邊測邊繪,即可測繪出地形圖。
經緯儀測繪法
將經緯儀安置在控制點上,選一已知方向作為零方向,測定零方向至碎部點方向之間的水平角,同時用視距測量的方法測定水平距離和高程。在經緯儀旁安置測圖板,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按極坐標法在測圖板上定出碎部點的位置並注記高程。在現場邊測邊繪。如將觀測數據帶回室內繪圖則稱為經緯儀測記法。
在碎部測量過程中,控制點的密度一般不能完全滿足施測碎部的需要,因此還要增設一定數量的測站點以施測碎部。
小平板儀與經緯儀聯合測圖法
小平板儀與平板儀不同之處,主要在於照準設備。小平板儀的照準器由直尺和前、後覘板構成,直尺上附有水準器。測圖時,將小平板儀安置在控制點上以確定控制點至碎部點的方向。在旁邊安置經緯儀,用視距測量的方法測定至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和碎部點的高程,定出碎部點在圖上的位置,並注記高程,邊測邊繪。若在平坦地區,可用水準儀代替經緯儀,碎部點的高程用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定。
地形測量設計
一、地形測量工作主要步驟
1、制定工作計劃,確定實施方案;
2、收集測區已有資料,並根據實際情況編制地形測量技術設計書;
3、組織人員,成立項目部,設立技術組及質量檢查組;
4、准備各類測繪儀器及器材,製作測量標志等;
5、進行控制測量;
6、進行地形圖野外數據採集,包括各地物點、地形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數據;
7、內業計算機數據處理,成圖及各種資料整理;
8、質量檢查及驗收工作。
二、人員設備配置
為按期保質保量完成本次地形測量任務,根據工作量、作業難度、作業時間要求,分以下幾個主要階段給出應投入的人員設備數量:
1、控制網選點埋石階段:8人分成2組選埋一級導線點。
2、控制網測量階段:8人分成2組,一組用4台GPS接收機進行一級導線GPS測量。
3、圖根控制測量與外業數據採集階段:40人分成10個測圖小組,用10台全站儀進行數據採集。
4、數據處理、圖形編輯階段:共計用10台計算機,採用同一圖形數據處理、圖形編輯軟體,按《圖式》、《規范》、《制圖規范》、《設計書》的要求進行數據處理圖形編輯。
5、圖形輸出、外業巡查階段:40人分成10組,對繪出的紙圖進行外業巡視檢查,同時,用全站儀實測地形地物檢查點。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這一階段還應在項目部組織下進行自查、復查。這一階段結束後,結束整個外業測量階段。
6、資料整理階段:數據處理中心投入5人,用5台計算機依據《數字化規范》進行圖幅數據加工;項目經理與技術負責人將控制點點之記、控制點成果表、技術總結、檢查報告等材料整理完善,對圖面進行100%檢查,最終提交圖件資料、文字資料及數據光碟。
整個工程項目從頭至尾,項目經理和技術負責人都應擔負起組織領導責任,加強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經常向主管領導匯報工程進展情況,根據作業進度計劃和實際作業進度及時調整人員及設備配置,確保最終工程質量優良。

③ 鋼尺量距

鋼尺量距工具簡單,是工程測量中常用的一種距離測量方法,按精度要求不同又分為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鋼尺量距的基本步驟為定點、定線、量距及成果計算。

一、鋼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1.定點

為了測量兩點間的水平距離,需將點的位置用明確的標志固定下來。使用時間較短的臨時性標志一般用木樁,在打入地面的木樁頂面釘一個小釘,表示點的精確位置。需要長期保存的永久性標志用石樁或混凝土樁,在頂面刻十字線,以其交點表示點的精確位置。為了使觀測者能從遠處看到點位標志,可在樁頂的標志中心上豎立標桿、測釺或懸吊垂球等。

2.定線

當兩個地面點之間的距離較長或地勢起伏較大時,為便於量距,可分成幾段進行丈量。即在兩點連線的方向上豎立幾根標桿,既可標定直線的方向和位置,又可作為分段丈量的依據。這種把多根標桿標定在已知直線上的工作稱為直線定線,簡稱定線。直線定線的方法主要有目估定線和經緯儀定線,用鋼尺按一般方法量距時,常用目估定線,其操作方法如下:

如圖4-1,A,B為地面上待測距離的兩個端點,現要在A,B直線上定出1,2兩點。先在A,B點豎立標桿,甲站在A點標桿後約一米處,用眼目測A點標桿的一側照準B點標桿的同一側形成視線,乙按甲的指揮左右移動標桿,當標桿的同一側移入甲的視線時甲喊「好」,乙在標桿處插上測釺即為1點。同法可定出相繼的點。直線定線一般應由遠到近,即先定點1,再定點2;如果需將AB直線延長,也可按上述方法將1,2等點定在AB的延長線上,但切忌用短直線來定長直線。

圖4-1 兩直線間目估定線

3.量距

(1)量距工具

鋼尺量距的主要工具是鋼尺,輔助工具有標桿、測釺和垂球架等。

圖4-2 量距用的鋼尺

1)鋼尺:鋼尺又稱鋼捲尺,為薄鋼制的帶狀尺。鋼尺可以卷放在圓形的尺殼內,也可以卷放在金屬的尺架上,如圖4-2所示。鋼尺的長度有20m,30m及50m等數種,其基本分劃為厘米,最小分劃為毫米。在每分米和每米的分劃線處,有相應的注記。由於尺上零點位置的不同,有端點尺和刻線尺的區分。端點尺是以尺的最外端作為尺的零點,如圖4-3(a)所示;當從建築物牆邊開始丈量時,使用端點尺是非常方便的。刻線尺是以尺前端的一刻劃線作為尺長的零點,如圖4-3(b)所示。

圖4-3 端點尺和刻線尺

2)輔助工具:鋼尺量距中使用的輔助工具主要有測釺、標桿、垂球架等。標桿是紅白色相間(每段20cm)的木製圓桿,全長2m或3m,如圖4-4(b),主要用於標志點位與直線定線。測釺是用粗鋼絲製成,形狀如圖4-4(a),上端成環狀下端磨尖,用時插入地面,主要用來標志尺段端點位置和計算整尺段數。垂球架由三根竹桿和一個垂球組成,如圖4-4(c),是在傾斜地面量距的投點工具。

圖4-4 量距輔助工具

(2)量距方法

1)平坦地面上的量距方法:如圖4-5所示,欲量A,B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先在A,B處豎立標桿,作為丈量時定線的依據;清除直線上的障礙物以後,即可開始丈量。

圖4-5 平坦地面上的量距方法

丈量工作一般由兩人進行,後尺手持尺的零端位於A點,前尺手持尺的末端並攜帶一組測釺(5~10根),沿AB方向前進,行至一尺段處停下。後尺手以尺的零點對准A點,當兩人同時把鋼尺拉緊、拉平和拉穩後,前尺手在尺的末端刻線處豎直地插下一測釺,得到點1,這樣便量完了一個尺段。如此繼續丈量下去,直至最後不足一整尺段的長度,稱之為余長(圖4-5中nB段);丈量余長時,前尺手將尺上某一整數分劃對准B點,由後尺手對准n點,在尺上讀出讀數,兩數相減,即可求得不足一尺段的余長。則圖4-5平坦地面A,B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為

DAB=n·l+q (4-1)

式中:l——尺長;

q——余長;

n——尺段數。

2)傾斜地面的量距方法:如果A,B兩點間有較大的高差,但地面坡度比較均勻,大致成一傾斜面,如圖4-6所示。則可沿地面丈量傾斜距離D′,用水準儀測定兩點間的高差h,按下式中任一式計算水平距離D為

圖4-6 傾斜地面量距方法

建築工程測量

建築工程測量

式中:ΔDh——量距時的高差改正(或稱傾斜改正)。

3)高低不平地面的量距方法:當地面高低不平時,為了能量得水平距離,前、後尺手同時抬高並拉緊鋼尺,使尺懸空並大致水平(如為整尺段時則中間有一人托尺),同時用垂球把鋼尺兩個端點投影到地面上,用測釺等作出標記,如圖4-7(a)所示,分別量得各段水平距離li,然後取其總和,得到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這種方法稱為水平鋼尺法量距。當地面高低不平並向一個方向傾斜時,可只抬高鋼尺的一端,然後在抬高的一端用垂球投影,如圖4-7(b)。

圖4-7 高低不平地面量距方法

4.成果計算

為了防止丈量錯誤和提高量距精度,距離要往、返丈量。上述介紹的方法為往測,返測時要重新進行定線。把往返丈量所得距離的差數除以往、返測距離的平均值,稱為距離丈量的相對精度,或稱相對誤差。即

建築工程測量

例如:距離AB,往測時為155.642m,返測時為155.594m,則量距相對精度為

建築工程測量

在計算相對精度時,往、返差數取其絕對值,並化成分子為1的分式。相對精度的分母越大,說明量距的精度越高。在平坦地區鋼尺量距的相對誤差一般不應大於1/3000;在量距困難地區,其相對誤差也不應大於1/1000。量距的相對精度沒有超過規定值,取往、返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

鋼尺量距一般方法的記錄、計算及精度評定見表4-1。

表4-1 鋼尺一般量距記錄及成果計算

二、鋼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鋼尺量距一般方法的精度只能達到1/1000~1/5000,當量距精度要求較高時,例如要求量距精度達到1/10000~1/40000,這時應採用精密方法進行丈量。鋼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與鋼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基本步驟是相同的,只不過前者在相應步驟中採用了較精密的方法並對一些影響因素進行了相應的改正。

1.鋼尺檢定

鋼尺因刻劃誤差、使用中的變形、丈量時溫度變化和拉力不同的影響,其實際長度往往不等於尺上所注的長度即名義長度。因此,丈量時應對鋼尺進行檢定,求出在標准溫度和標准拉力下的實際長度,以便對丈量結果加以改正。在一定的拉力下,以溫度t為變數的函數式來表示尺長lt,這就是尺長方程式,其一般形式為

lt=l0+Δl+α(t-t0)l0 (4-5)

式中:lt——鋼尺在溫度t(℃)時的實際長度;

l0——鋼尺的名義長度;

Δl——尺長改正數,即鋼尺在溫度t。時的改正數;

α——鋼尺的膨脹系數,其值約為(1.15×10-5~1.25×10-5)/1℃;

t0——鋼尺檢定時的溫度,一般取20℃;

t——鋼尺量距時的溫度。

每根鋼尺都應有尺長方程式,用以對丈量結果進行改正,尺長方程式中的尺長改正數Δl要通過鋼尺檢定,與標准長度相比較而求得。

2.定線

確定了距離丈量的兩個端點後,即開始直線定線工作。由於目估定線精度較低,在鋼尺精密量距時,必須用經緯儀定線,其定線內容主要有經緯儀在兩點間定線及經緯儀延長直線。

(1)經緯儀在兩點間定線

如圖4-8所示,欲在AB線內精確定出1,2點的位置。可由甲將經緯儀安置於A點,用望遠鏡照準B點,固定照準部制動螺旋。然後將望遠鏡向下俯視,用手勢指揮乙移動標桿至與十字絲豎絲重合時,便在標桿位置打下木樁,再根據十字絲在木樁上刻出十字細線(或釘上小釘),即為准確定出的中點位置。

圖4-8 經緯儀在兩點間定線

(2)經緯儀延長直線

如圖4-9所示,如果需將直線AB延長至C點,置經緯儀於B點,對中整平後,望遠鏡以盤左位置用豎絲瞄準A點,制動照準部,松開望遠鏡制動螺旋,倒轉望遠鏡,用豎絲定出C′點。望遠鏡以盤右位置再瞄準A點,制動照準部,再倒轉望遠鏡定出C″點。取C′C″的中點,即為精確位於AB直線延長線上的C點。這種延長直線的方法稱為經緯儀正倒鏡分中法,用正倒鏡分中法可以消除經緯儀可能存在的視准軸誤差與橫軸不水平誤差對延長直線的影響。

圖4-9 經緯儀兩點間定線

3.量距

用檢定過的鋼尺精密丈量AB兩點間的距離,丈量組一般由五人組成,兩人拉尺,兩人讀數,一人指揮兼記錄和讀溫度。

丈量時,拉伸鋼尺置於相鄰兩木樁頂上,並使鋼尺有刻劃線的一側貼切十字線。後尺手將彈簧秤掛在尺的零端,以便施加鋼尺檢定時的標准拉力,如圖4-10所示。兩端同時根據十字絲交點讀取讀數,估讀到0.5mm記入手簿(見表4-1),並計算尺段長度。圖4-10鋼尺精密量距。

圖4-10 鋼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前、後移動鋼尺10cm以上,同法再次丈量,每一尺段要讀三組數,由三組讀數算得的長度較差應小於3mm,否則應重測。如在限差之內,取三次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該尺段的觀測結果。每一尺段應記溫度一次,估讀至0.5℃。如此繼續丈量至終點,即完成一次往測。完成往測後,應立即返測。每條直線所需丈量的往返次數視量距的精度要求而定。

4.測定相鄰樁頂間的高差

上述所量的距離,是相鄰樁頂點間的傾斜距離,為了改算成水平距離,要用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出各樁頂間的高差,以便進行傾斜改正。水準測量宜在量距前或量距後往、返觀測一次,以資檢核。相鄰兩樁頂往、返所測高差之差,一般不得超過±10mm,如在限差以內,取其平均值作為觀測的成果。

5.成果計算

精密量距中,將每一段丈量結果經過尺長改正、溫度改正和傾斜改正換算成水平距離,並求總和,得到直線往測或返測的全長。如相對精度符合要求,則取往、返測平均值作為最後成果。

(1)尺長改正

鋼尺在標准拉力、標准溫度下的實際長度為l′,它與鋼尺的名義長度l0的差數Δl即為整尺段的尺長改正數,Δl=l′-l0。則有

建築工程測量

(4-6)式中:Δld——尺段的尺長改正數;

l——尺段的傾斜距離。

(2)溫度改正

設鋼尺在檢定時的溫度為t0℃,丈量時的溫度為t℃,鋼尺的線膨脹系數為α,則丈量一個尺段l的溫度改正數Δlt

Δlt=α(t-t0)l (4-7)

式中:l——尺段的傾斜距離。

(3)傾斜改正

圖4-11 尺段傾斜改正

如圖4-11所示,設l為量得的斜距,h為尺段兩端點間的高差,現要將l改算成水平距離D,故要加傾斜改正數Δlh,從圖4-11可以看出

Δlh=D-l

建築工程測量

將 1-h2

展成級數後代入得

建築工程測量

可見,傾斜改正數恆為負值。

一般來說,h與l相比總是很小,式中二次項以上的各項可略去不計,故傾斜改正數為

建築工程測量

綜上所述,每一尺段改正後的水平距離D為

D=l+Δld+Δlt+Δlh (4-9)

三、鋼尺量距誤差及注意事項

1.鋼尺量距誤差

鋼尺量距誤差主要有鋼尺誤差、人為誤差及外界條件的影響。

(1)鋼尺誤差

如果鋼尺的名義長度和實際長度不符,則產生尺長誤差。尺長誤差屬系統誤差,是累積的,所量距離越長,誤差越大。因此新購置的鋼尺必須經過檢定,以求得尺長改正值。

(2)人為誤差

人為誤差主要有鋼尺傾斜和垂曲誤差、定線誤差、拉力誤差及丈量誤差。

1)鋼尺不水平誤差和垂曲誤差:當地面高低不平、按水平鋼尺法量距時,鋼尺沒有處於水平位置或因自重導致中間下垂而成曲線時,都會使所量距離增大,因此丈量時必須注意鋼尺水平。

2)定線誤差:由於丈量時鋼尺沒有準確地放在所量距離的直線方向上,使所量距離不是直線而是一組折線,因而總是使丈量結果偏大,這種誤差稱為定線誤差。一般丈量時,要求定線偏差不大於0.1m,可以用標桿目估定線。當直線較長或精度要求較高時,應用經緯儀定線。

3)拉力變化的誤差:鋼尺在丈量時所受拉力應與檢定時拉力相同,一般量距中只要保持拉力均勻即可,而對較精密的丈量工作則需使用彈簧秤。

4)丈量本身的誤差:丈量時用測釺在地面上標志尺端點位置時插測釺不準,前、後尺手配合不佳,余長讀數不準,都會引起丈量誤差,這種誤差對丈量結果的影響可正可負,大小不定。因此,在丈量中應盡力做到對點准確,配合協調,認真讀數。

(3)外界條件的影響

外界條件的影響主要是溫度的影響,鋼尺的長度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丈量時的溫度和標准溫度不一致時,將導致鋼尺長度變化。按照鋼的膨脹系數計算,溫度每變化1℃,約影響長度為1/80000。一般量距時,當溫度變化小於10℃時可以不加改正,但精密量距時必須考慮溫度改正。

2.鋼尺的維護

不論是一般量距還是精密量距,都要精心地維護和保養鋼尺,主要有以下三點:

1)鋼尺易生銹,收工時立即用軟布擦去鋼尺上的泥土和水珠,塗上機油以防生銹;

2)鋼尺易折斷,在行人和車輛多的地區量距時,嚴防鋼尺被車輛壓過而折斷。當鋼尺出現捲曲,切不可用力硬拉,應按順時針方向收卷鋼尺;

3)不準將鋼尺沿地面拖拉,以免磨損尺面刻劃。

④ 野外地面γ測量工作方法

大多數地面γ測量都和地質調查緊密配合或同步進行,這樣既有利於提高找礦效果,又有利於對找到的放射性異常及時處理。

(一)測網布置和路線γ測量

利用地面γ測量進行放射性礦產普查,根據要求找礦的詳細程度,大致分為概查、普查和詳查。比例尺是測量詳細程度的標志(表5-4-1)。

表5-4-1 地面γ測量比例尺的點線距

1)概查。比例尺一般為1∶10萬到1∶5萬,或者只做幾條剖面。主要任務是研究工作區區域岩性的放射性特徵,找出有利含礦層位、構造的分布情況,大致圈定找礦遠景地區。

2)普查。比例尺一般為1∶2.5萬到1∶1萬。以概查為基礎,主要任務是尋找γ異常點、異常帶並探查其分布規律、成礦條件和礦化特徵。

3)詳查。比例尺主要為1∶5000到1∶1000。一般是在成礦的遠景區或礦區的外圍進行詳查。主要任務是對具有成礦可能的異常點、異常帶進行追索,查明異常的特徵、規模、賦存的地質條件、礦化特徵,為揭露評價提供依據。

這里講的地面γ測量,主要是步行γ測量,使用γ輻射儀或輕便γ能譜儀。進行路線γ測量時,必須將探測器靠近地面連續聽測,路線成「S」形前進,以便擴大測量范圍,提高找礦效果。定點進行記錄。值得注意的是每次定點記錄時,探測器高度保持一致,並選在平坦地區,標在地形圖上。如讀數升高,要及時加密測點,進行追索,詳細記錄。

(二)鈾、釷、鉀含量測量與計算

應把γ能譜儀、積分譜儀和γ輻射儀的測量結果,換算成統一的以當量平衡鈾為單位(eU,g/t)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和照射量率(C/kg·s)。對各類測量儀器有大致相同的換算方法,簡要介紹如下。

1.4道γ能譜儀的標定和含量計算

與航空γ能譜測量相似,根據鈾、釷、鉀放出的γ射線能量特徵,選擇下列四個能量測量道和道寬。

鉀道:1.35~1.55 MeV;

鈾道:1.65~1.95 MeV;

釷道:2.5~2.7 MeV;

總道:0.3~3.0 MeV。

總道給出的是照射量率(C/kg·s)。根據其餘三道測量結果,可列出以下聯立方程: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N1、N2、N3分別為鉀、鈾、釷三個能量道測得的岩(礦)石γ射線(扣除本底後的)計數率;CK、CU、CTh為測點岩(礦)石中鉀、鈾、釷的含量;ai、bi、ci(i=1,2,3)為鉀、鈾、釷的換算系數,表示為具有γ射線飽和層厚度的標准模型上,鉀、鈾、釷道測得的單位含量的計數率。

由於,鉀(E=1.46 MeV)、鈾(1.76 MeV)道γ射線不影響釷道,鉀道也不影響鈾道,因此(5-4-1)式中a2=a3=b3=0。所以,由(5-4-1)式解得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給出換算系數a1、b1、b2、c1、c2和c3確定值,即可計算測量地區岩(礦)石中鈾、釷、鉀含量。測定換算系數是一項重要工作。換算系數測定可以用標准模型法,為此國家建立了標准模型站(見附錄一)。地面γ能譜儀標定測量,使用第Ⅰ類模型。分別在鈾、釷、鉀標准模型上進行。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依照(5-3-4)式計算各地面γ能譜測量的換算系數:a1、b1、c1;b2、c2和c3

2.γ輻射儀的標定

γ輻射儀和4道γ能譜儀的總道一樣,都是測量γ射線總計數率。應把γ輻射儀測得的計數率換算成統一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單位(或當量平衡鈾含量10-6eU;g/t),或照射量率(C/kg·s)。求出儀器靈敏度,即單位核素含量(1Uγ)引起的計數率(cps/1Uγ)或者照射量率[cps/(C·kg-1·s-1)]。

(1)標准模型標定

需要在本底模型(CP-B)和鈾標准模型(CP-U)上同時測量。首先在本底模型上測得的本底計數率為NB,和儀器靈敏度k(cps/1Uγ)之間的關系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B為來自本底模型周圍大地、大氣和宇宙射線輻射;wB(K)、wB(U)和wB(Th)為本底模型中鉀、鈾和釷的含量;aK為鉀的鈾當量含量(即與1%鉀的總計數率相當的平衡鈾含量);bTh為釷的當量鈾含量(即與1g/t釷的總計數率相當的平衡鈾含量)。aK與bTh數值與探測器大小以及儀器甄別閾有關(如表5-4-2);但變化范圍不大。

同樣條件,在鈾標准模型上測得計數率NU。這里假定本底模型與鈾模型基質完全相同,僅鈾含量不同。因此,同樣可寫成下列關系式:

表5-4-2 aK、bTh與探測器、甄別閾關系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使(5-4-3)與(5-4-4)式相減,得儀器靈敏度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2)用點狀鐳源標定

利用密封的點狀固體鐳源,根據鐳源常數(A),調節鐳源和探測器之間的距離(R);由I=A/R2公式,計算不同距離處的照射量率I(C/kg·s),求儀器計數率(cpm)與照射量率(C/kg·s)之間的關系曲線,稱標定曲線。如標定曲線呈線性關系時,則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nB為儀器自然本底計數率;n為測點的計數率;kC為儀器的換算系數(C/kg·s)。

(三)工作前的儀器准備工作

開始野外工作之前,重要的准備工作是儀器的性能測試,本底測量。性能測試,主要是檢查儀器工作穩定性,受濕度、溫度影響情況;連續工作,穩定性測試產生的讀數變化,不得超過規范允許的標准誤差。每天工作之前和工作之後都要固定工作源位置記錄儀器的照射量率。如果相對於每次測量的平均值,其變化偏差不超過±10%,說明儀器工作正常,測量結果質量可靠。

當用多台儀器同時進行野外γ測量,需要注意儀器的一致性。工作經驗證明,雖然每台儀器都已經過嚴格的標定,但測量結果的平均值(用至少30次測結果的平均值)並不完全一致。通過兩台儀平行測量,保持幾何條件相同,取平均值進行對比,或用t檢驗法進行檢驗。如果相對誤差在允許范圍之內,認為是合格的。

儀器的本底測定是每台儀器都要做的工作;而且在儀器大修之後或到新的測量地區需要重新測量。

儀器本底或稱儀器自然本底IB是由宇宙射線I,及儀器探測器材料中的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或由於儀器雜訊等引起的總計數率I組成。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測量儀器自然本底常用有兩種方法。

1.水面測量方法

這是最常用的測量方法。要求水域附近沒有岩壁,水域范圍10m以上,水深超過1m。測量時儀器探測器放在水域中央,在水面附近,做高精度測量。

2.鉛屏法

在缺少上述水面地區,可以使用鉛屏法。

取一個板狀鉛屏或杯狀鉛屏,放在地上。將儀器的探測器放在鉛屏之上或環中,保持探測器相對位置不變,分別測量帶鉛屏時的計數率和不帶鉛屏時的計數率,於是分別得到: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I和I為不帶鉛屏和帶鉛屏時的計數率;I為本地岩石的計數率;IB為儀器自然本底;a=e-μd為本地岩石γ射線對鉛屏的透過系數,μ為鉛對γ射線的吸收系數,d為鉛屏厚度。

由(5-4-7)式解得自然本底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a=(I-IB)/(I-IB)。如有一台儀器本底是已知的,可以求出其他儀器的本底計數率。

⑤ 水準測量法、三角高程測量法、GPS高程測量之間的優缺點

水準測量是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測定地面上兩點間高差的方法。該方法理論嚴密,測量精度高,但是外業工作量大,適用於平坦地區作業。當在地形起伏較大地區時,可採用光電測距三角高程,這種方法不受地形影響,可以直接測定高差較大兩點間高差,但是誤差來源較多,精度不高,國家規范規定在某些條件下可以代替四等水準測量。也有團隊(比如武漢大學)研究過代替二等水準測量的。GPS高程是利用高程異常來轉換大地高和正常高,大地高的獲取比較方便、快捷,但是高程異常比較難獲取,我國現在建設的似大地水準面面精化,就是要求出高程異常,轉換大地高和正常高。該方法可以不受范圍地形的影響,節省人力物力,目前精度較差。

⑥ 測量一座山的高度,為什麼必須要從海平面推算

世界最高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很多人都能脫口而出:8844.43米!但是你知道這么精確的數字是如何測量出來的嗎?這個看似簡單的數字背後凝聚著很多人的心血,我國英勇的登山健兒和測量隊員曾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

高度的意義

高度,就是物體的高低程度,即物體的底部到頂端的距離。在三維空間里,高度與經緯度坐標同等重要,只要明確了某個點的經度、維度和高度三個數值,它的位置就是固定而且唯一的。

珠穆朗瑪峰的海拔指的就是從山腳到山頂的垂直距離嗎?顯然不是。這里我們還需要先明白兩個最基本的概念:絕對高程和相對高程。

所謂的絕對高程,也就是常說的海拔,指的是以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高度,我國在1985年確定,將山東青島驗潮站1952 ~1979年驗潮資料得到的黃海平均海水面作為高程起點,比如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就是相對於平均海平面的高度。相對高程則是相對於選定的任何一個點起算的高程,比如從山腳到山頂的高度。所以,對於每一座山而言,它的絕對高程只有一個固定的數值,而相對高程則有很多個,這主要取決於參考點的位置。

古人的「重差術」

在遙遠的古代,並沒有絕對高程的概念,只有以觀察者所處的位置看到的相對高程。由於沒有精準的測量方法和儀器,古人面對巍峨聳立的高山,只能用比較誇張詞語進行描述,比如萬仞山、壁立千仞、萬丈懸崖、高聳入雲等,沒有具體的數值。

歷史上曾流傳著一個關於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泰勒斯面對埃及高大的金字塔突然想到一種簡單的測量方法:在某個艷陽高照的日子,注意觀察人的影子,當人影與人的身高等長時,測量金字塔的影長,於是就能得到金字塔的高度。很顯然,這是根據簡單的相似三角形原理得出的結論,但由於金字塔底座龐大,底面的中心點不易確定,通過這種方法測得的高度也不夠十分准確。

與金字塔這種規則的人工建築相比,自然界中的高山更難測量,但這也難不倒我們的古人。我國魏晉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劉徽在《海島算經》中曾計算過海島上某座山峰的高度,用到的基本方法也是相似三角形原理,但計算過程比泰勒斯測量金字塔要復雜得多,這種方法被稱為「重差術」。

知識鏈接:劉徽的「重差術」

《海島算經》書中記載:為了求出海島上山峰的高度AB,分別在距離山峰不遠處樹立兩個高度均為3丈的標桿CD和EF,兩標桿相距1000步,並保證AB、CD、EF位於同一平面內;從標桿CD退後123步到G點,可使A、C在同一直線上;從標桿EF退後127步到H點,也可使A、E在同一條直線上。然後通過相似三角形原理就可以計算出山峰的高度AB。得出公式:

山峰高度AB=(標桿高度CD×兩個標桿的距離DF)/(後標桿退行的距離FH-前標桿退行的距離DG)+標桿的高度CD。

⑦ 施工場地平面控制測量的應用和注意事項

施工場地測量注意事項
3.5.1
施工場地測量宜包括:場地平整、臨時水電管線敷設、施工道路、暫設建(構)築物以及物料、機具場地的劃分等施工准備的測量工作。3.5.2
場地平整測量應根據總體豎向設計和施工方案的有關要求進行,宜採用「方格網法」,平坦地區宜採用20m×20m
方格網;地形起伏地區宜採用10m×10m方格網。3.5.3
方格網的點位可依據紅線樁點或原有建(構)築物進行測設,高程可按允許閉合差為±10
n
(mm)
(n為測站數)水準測量精度要求測定。3.5.4
施工道路、臨時水電管線與暫設建(構)築物的平面、高程位置,應根據場區測量控制點與施工現場總平面圖進行測設,技術要求應符合表3.5.4的規定。
表3.5.4
施工場地測量允許誤差
項目內容
平面位置(mm)
高程(mm)
場地平整方格網點
50
±20
場地施工道路
70
±50
場地臨時給水管道
50
±50
場地臨時排水管道
50
±30
場地臨時電纜管線
70
±70
暫設建(構)築物
50
±303.5.5
依據現狀地形圖、地下管線圖,對場地內需要保留的原有地下建(構)築物、地下管網與樹木的樹冠范圍等進行現場標定。3.5.6
施工場地測量中,應做好原始記錄,及時整理有關數據和資料,並繪製成有關圖表,歸檔保存。

⑧ 簡述剛尺測量的距離的步驟

一、量距的工具
普通鋼尺是鋼制帶尺,卷放在圓形盒內或金屬架上。長度有20m,30m,50m等多種。鋼尺的基本分劃有三種:一種為厘米;第二種雖為厘米,但在尺端前10厘米內為毫米;第三種基本分劃為毫米。因鋼尺的零分劃位置不同,分為端點尺和刻線尺。端點尺的零點位於尺端,刻線尺是以尺前端的一刻線作為尺長的零點。
鋼尺量距中輔助工具有測釺、標桿、垂球和彈簧秤等。測釺用來標志所量尺段的起、止點。標桿用於標定直線,長3m,桿上塗以20cm間隔的紅、白漆,以便遠處清晰可見。彈簧秤用於控制量測時的拉力。
二、直線定線
在用鋼尺量距時,如果地面兩點間距離較長或地面起伏較大,需要分段進行量測。為了使所量線段在一條直線上,可在每一尺段首尾立標桿,這樣將所量尺段標定在所測直線上的工作稱為直線定線。
直線定線分為目估定線和經緯儀定線。一般鋼尺量距採用目估定線,精密鋼尺量距採用經緯儀定線,本節簡單介紹目估定線法,經緯儀定線法將在下節中介紹。
目估定線的方法如下述。首先在待測距離兩個端點A、B上豎立標桿,一個作業員立於端點A後1~2m處,瞄A、B,並指揮另一位持桿作業員左右移動標桿2,直到三個標桿在一條直線上。然後將標桿豎直插下。直線定線一般由遠至近進行。
三、量距方法
1、平坦地區量距
首先在待測距離的兩個端點做標志A、B兩點,後司尺員持鋼尺零端對准地面標志點A,前司尺員拿一組測釺持鋼尺末端,丈量時前後司尺員沿定線方向拉緊拉平鋼尺。前司尺員在尺末端分劃處垂直插下一個測釺,這樣就量定一個尺段。然後,前後司尺員同時將鋼尺抬起前進。後司尺員走到第一根測釺處,用零端對准測釺,前司尺員拉緊鋼尺在整尺段處插下第二根測釺。依此繼續丈量。每量完一尺段,後司尺員要注意收回測釺。最後一尺段不足一整尺時,前司尺員在B點標志處讀取刻劃值。後司尺員手中測釺數為整尺段數。不足一個整尺段的余長△L,則水平距離D可按下式計算:
D=NL+△L
式中:
N——尺段數;
L——鋼尺長度;
△L——不足一整尺的余長。
2、傾斜地面距離丈量
在傾斜地面上量距,根據地形情況可用水平量距法和傾斜量距法。
(1)水平量距法
當地面起伏不大時,可將鋼尺拉平丈量,稱為水平量距法。後司尺員將零端點對准A點,前司尺員目估,使鋼尺水平,拉緊鋼尺,並用垂球尖將尺端投於地面,插上測釺。量第二段時,後司尺員用零端對准第一根測釺底部,前司尺員同法插上第二根測釺。依次類推,直到B點。
(2)傾斜量距法
當傾斜地面坡度均勻時,可以將鋼尺貼在地面上量斜距L。用水準測量方法測出高差h。再將丈量的斜距換算成平距,稱為傾斜量距法。

⑨ 【求】電大建築測量作業答案

建築測量作業一 (標紅色字體的是我看不清楚的,望同學們指出並通知我改正,謝謝)
一、 1、P15
2、P10、P11、0°~360°、0°~90°、P12
3、P8、 高差不變、A高於B
4、P20 提供的水平視線、高差、未知點的高程
5、P25 腳螺旋、微傾螺旋
6、P27
7、P25 粗略整平、瞄準、精平、標尺讀數
二、 1、①可用球面坐標或平面坐標來確定地面點的平面位置 ②P5測量坐標系有:ⅰ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 ⅱ獨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2、①水準面P3 ②大地水準面P3 ③高程
3、P9、P10
4、①水準點P26 ②轉點P28 ③尺墊傳遞高程 ④轉點上才用尺墊 ⑤不用,因為不是原高程了
5、①P21 ②P22、P23、P24 ③P22 ④P23
6、P25 消除:物鏡重新對光
7、① i ②曲率大氣折光
8、P29、P30
9、①P33 ②P33、P34、P35
三、 請參照其他
建築測量作業二
一、 1、P49 為正時稱仰,為負時稱俯
2、P50
3、P52
4、P58 豎盤指標水準管,目的是豎盤指標線位於正確位置
5、P61 使豎盤指標線位於鉛垂位置
6、P53 P52
7、P54
8、盤左為:90-L P58 盤右為:R-270 平均值為請看復印件
9、345°P77
10、請參照其他
11、P81
12、P60
二、 1、請參照其他
2、P70
3、①P68—P69 儀器誤差 ②要消除角度測量的某些誤差 如a、視准軸誤差b、橫軸誤差c、豎盤指標差d、度盤偏心差
4、①P54 ②P56 P57表3—3 ③n 分之 180 (請寫成分子分母格式)
5、P61—P65
6、P88 P89
7、P90 P92 P92 P92 P93
三、 請參照其他
建築測量作業三
一、 1、P98
2、等精度 非等精度
3、低
4、系統 偶然
5、請參照其他
6、P123
7、P124
8、-0.029
9、-0.016
10、P125 P126
二、 1、P101 P102 P103
2、系 系統 系 偶 偶 偶
3、P98「例如……等」 P101
4、不能 P103
5、P124 塊狀 條狀狹長 不同:內業計算方法和步驟
區域 兩個以上已知點 一致,僅閉合差的計
一個已知點 和已知方向 算有所不同
一個已知方向
6、P124 ①選點:邊長和平均邊長依比例尺的不同有要求
②角度測量:依比例尺和所有儀器對測回數有要求,對半測回差、測回差有要求
③邊長測量:如用鋼尺對往返較差的相對誤差有要求
7、⑴①高效率,省事省力:視距長(幾百米或幾公里),一次所測高差大,而水準測量視距不超過100米,高差不超過水準尺高度(珠峰測高程不能用水準儀)②P138 *度:隨差光電和全站的推廣使用,三角高程已普遍用於代替四等和一般的等外水準測量
⑵適用:起伏較大地區(和平坦地區)
8、方法:①平坦地區:水準測量(三四等及等外)
②地形起伏較大地區:水準測量
三、請參照其他
建築測量作業4
一、 1、P151 2、P154 3、P154 4、P167
5、2% 6、P179 7、P182 8、1:20000
二、 1、P150 2、P150 3、P151 P153
4、P155 或者 P159
5、P151 ⑴非比例符號①幾何中等(三角點)②符號的底部中等 如紀念碑③底部直角頂點
6、P166—P167 ⑴圓上確定點的坐標⑵圓上確定點的高程⑶圓上確定直線的長度和方向①直接量取法②坐標反演算法⑷圓上確點直線的坡度
7、P165
8、P178—P179
9、P179 P180—P183
10、P184—P186
三、請參照其他

⑩ 鋼尺量距的測量方法

一般方法
1、在平坦地面上丈量水平距離
目的:丈量AB直線兩點的水平距離。
方法:目估定向,進行整尺段丈量,然後量最後的零尺段。為了提高精度一般需要往返測量。
計算:尺子長度為1,量了n個整尺段,零尺段長為q,則全長L: L=n1+q
算例:往測為208.926m,返測為208.842m,則其往返平均值L平為208.884m,相對誤差為:
精度:在平坦地區量距,其精度一般要求達到1/2000以上,在困難的山地要求在1/1000以上。
2、在傾斜地面丈量水平距離
(1)平量法
(2)斜量法
精密方法
1、經緯儀定線
將經緯儀安置於A點,瞄準B點,然後在AB的視線上用鋼尺量距,依次定出比鋼尺一整尺略短的尺段端點1,2,…。在各尺段端點打入木樁,樁頂高出地面5cm~10cm,在每個樁頂刻劃十字線,其中一條在AB方向上,另一條垂直AB方向,以其交點作為鋼尺讀數的依據。
2、量距
量距是用經過檢定的鋼尺,兩人拉尺,兩人讀數,一人記錄及觀測溫度。
量距時由後尺手用彈簧秤控制施加於鋼尺的拉力(30 m鋼尺,標准拉力為100 N)。前、後讀數員應同時在鋼尺上讀數,估讀到0.5mm。每尺段要移動鋼尺三次不同位置,三次丈量結果的互差不應超過2mm,取三段丈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尺段的最後結果。隨之進行返測,如要進行溫度和傾斜改正,還要觀測現場溫度和各樁頂高差。

閱讀全文

與平坦地區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婚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622
如何用說明方法寫彩虹 瀏覽:74
生白術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915
小學教育研究方法論文 瀏覽:51
鋁合金窗戶漏風的解決方法 瀏覽:7
綠化地球最佳方法 瀏覽:597
如何解決語音控制方法 瀏覽:157
天葵治療縮陰症煮雞蛋的方法 瀏覽:497
wps如何調整表格方法 瀏覽:909
快速折長袖襯衫的方法圖解 瀏覽:313
青春痘治療方法哪種最好 瀏覽:298
平菇最佳保存方法 瀏覽:164
蘋果6s的許可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10
狗狗的乳腺癌治療方法 瀏覽:73
生豆芽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423
手機下載網站的方法 瀏覽:107
中醫治療凍瘡的外治方法 瀏覽:666
內消連翹丸食用方法和副作用 瀏覽:425
掌握研究方法 瀏覽:845
破壁機打豆漿的方法和技巧視頻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