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岩石芯樣測量方法

岩石芯樣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1 15:44:04

㈠ 採用鑽芯法鑽取樁端持力層岩土芯樣進行岩芯試件抗壓強度試驗什麼時候進行

直徑d≥800mm的灌注樁:以中等風化及微風化岩石為樁端持力層時,當進行靜載荷試驗條件不具備時,單樁豎向承載力的核驗可採用鑽芯法測定樁底沉渣厚度並鑽取樁端持力層岩土芯樣檢驗樁端持力層,抽檢數量不少於總樁數的10%,且不應少於10根;

㈡ 建築樁基技術規范2014對樁護壁怎麼要求的

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14修訂內容

3.1.1基樁檢測可分為施工前為設計提供依據的試驗樁檢測和施工後為驗收提供依據的工程樁檢測。基樁檢測應根據檢測目的、檢測方法的適應性、樁基的設計條件、成樁工藝等,按表3.1.1合理選擇檢測方法。當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檢測方法的相互補充、驗證,能有效提高基樁檢測結果判定的可靠性時,應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檢測方法。

3.3.1為設計提供依據的試驗樁檢測應依據設計確定的基樁受力狀態,採用相應的靜載試驗方法確定單樁極限承載力,檢測數量應滿足設計要求,且在同一條件下不應少於3根;當預計工程樁總數小於50根時,檢測數量不應少於2根。

3.3.3混凝土樁的樁身完整性檢測方法選擇,應符合本規范第3.1.1條的規定;當一種方法不能全面評價基樁完整性時,應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檢測方法,檢測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建築樁基設計等級為甲級,或地基條件復雜、成樁質量可靠性較低的灌注樁工程,檢測數量不應少於總樁數的30%,且不應少於20根;其他樁基工程,檢測數量不應少於總樁數的20%,且不應少於10根;

2除符合本條上款規定外,每個柱下承台檢測樁數不應少於1根;

3大直徑嵌岩灌注樁或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大直徑灌注樁,應在本條第1~2款規定的檢測樁數范圍內,按不少於總樁數10%的比例採用聲波透射法或鑽芯法檢測;

4當符合本規范第3.2.6條第1~2款規定的樁數較多,或為了全面了解整個工程基樁的樁身完整性情況時,宜增加檢測數量。

對干作業挖孔樁和單節預制樁,數量可減半。——取消

3.3.4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應採用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進行承載力驗收檢測:

1設計等級為甲級的樁基;

2施工前未按本規范第3.3.1條進行單樁靜載試驗的工程;

3施工前進行了單樁靜載試驗,但施工過程中變更了工藝參數或施工質量出現了異常;4地基條件復雜、樁施工質量可靠性低;5本地區採用的新樁型或新工藝;6施工過程中產生擠土上浮或偏位的群樁。

檢測數量不應少於同一條件下樁基分項工程總樁數的1%,且不少於3根;當總樁數小於50根時,檢測數量不應少於2根。

3.3.5除本規范第3.3.4條規定外的工程樁,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可按下列方式進行驗收檢測:

1當採用單樁靜載試驗時,檢測數量宜符合本規范第3.3.4條的規定;

2預制樁和滿足高應變法適用范圍的灌注樁,可採用高應變法檢測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檢測數量不宜少於總樁數的5%,且不得少於5根。

3.3.6當有本地區相近條件的對比驗證資料時,高應變法可作為本規范第3.3.4條規定條件下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驗收檢測的補充,其檢測數量宜符合本規范第3.3.5條第2款的規定。

3.3.7對於端承型大直徑灌注樁,當受設備或現場條件限制無法檢測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時,可選擇下列方式之一,進行持力層核驗:

1採用鑽芯法測定樁底沉渣厚度,並鑽取樁端持力層岩土芯樣檢驗樁端持力層,檢測數量不應少

用的方法和檢測數量應得到工程建設有關方的確認。

3針對工程樁承載力驗收檢測,取消了通過統計得到承載力特徵值的要求;

3.5.1工程樁承載力驗收檢測應給出受檢樁的承載力檢測值,並評價單樁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4除抗裂控制條件外,明確了抗拔樁驗收檢測時施加荷載的最低要求;修改了抗拔樁上拔量觀測點的設置要求;

5.1.1本方法適用於檢測單樁的豎向抗拔承載力。當樁身埋設有應變、位移感測器或樁端埋設有位移測量桿時,可按本規范附錄A測定樁身應變或樁端上拔量,計算樁的分層抗拔側阻力。

5.1.2為設計提供依據的試驗樁,應載入至樁側岩土阻力達到極限狀態或樁身材料達到設計強度;工程樁驗收檢測時,施加的上拔荷載不得小於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特徵值的2.0倍或使樁頂產生的上拔量達到設計要求的限值。

當抗拔承載力受抗裂條件控制時,可按設計要求確定最大載入值。5.1.3預估的最大試驗荷載不得大於鋼筋的設計強度。

5.2.1上拔量測量及其儀器的技術要求應符合本規范第4.2.4條的規定。

5.2.2上拔量測量點宜設置在樁頂以下不小於1倍樁徑的樁身上,不得設置在受拉鋼筋上;對於大直徑灌注樁,可設置在鋼筋籠內側的樁頂面混凝土上。

5修改了水平靜載試驗要求以及水平承載力特徵值的判定方法;

.1.1本方法適用於在樁頂自由的試驗條件下,檢測單樁的水平承載力,推定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數的比例系數。當樁身埋設有應變測量感測器時,可按本規范附錄A測定樁身橫截面的彎曲應變,計算樁身彎矩以及確定鋼筋混凝土樁受拉區混凝土開裂時對應的水平荷載。6.3.1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可終止載入:

1樁身折斷;

2水平位移超過30mm~40mm;軟土中的樁或大直徑樁時可取高值;3水平位移達到設計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許值。6.4.7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徵值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樁身不允許開裂或灌注樁的樁身配筋率小於0.65%時,可取水平臨界荷載的0.75倍作為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徵值。

2對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鋼樁和樁身配筋率不小於0.65%的灌注樁,可取設計樁頂標高處水平位移所對應荷載的0.75倍作為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徵值;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規定取值:

1)對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築物取6mm;2)對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築物取10mm。

3取設計要求的水平允許位移對應的荷載作為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徵值,且應滿足樁身抗裂要求。

6針對鑽芯法樁底持力層岩土性狀評價,修改了截取岩芯數量的要求;7改進了鑽芯法樁身完整性判定方法;

7.1.1本方法適用於檢測混凝土灌注樁的樁長、樁身混凝土強度、樁底沉渣厚度和樁身完整性。當採用本方法判定或鑒別樁端持力層岩土性狀時,鑽探深度應滿足設計要求。7.1.2每根受檢樁的鑽芯孔數和鑽孔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樁徑小於1.2m的樁的鑽孔數量可為1~2個孔,樁徑為1.2m~1.6m的樁的鑽孔數量宜為2個孔,樁徑大於1.6m的樁的鑽孔數量宜為3個孔;

2當鑽芯孔為1個時,宜在距樁中心10cm~15cm的位置開孔;當鑽芯孔為2個或2個以上時,開孔位置宜在距樁中心(0.15~0.25)D內均勻對稱布置;3對樁端持力層的鑽探,每根受檢樁不應少於1個孔。

7.1.3當選擇鑽芯法對樁身質量、樁底沉渣、樁端持力層進行驗證檢測時,受檢樁的鑽芯孔數可為1孔。

7.2.2基樁樁身混凝土鑽芯檢測,應採用單動雙管鑽具鑽取芯樣,嚴禁使用單動單管鑽具。

7.3.2每回次鑽孔進尺宜控制在1.5m內;鑽至樁底時,宜採取減壓、慢速鑽進、干鑽等適宜的方法和工藝,鑽取沉渣並測定沉渣厚度;對樁底強風化岩層或土層,可採用標准貫入試驗、動力觸探等方法對樁端持力層的岩土性狀進行鑒別。

7.4.1截取混凝土抗壓芯樣試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樁長小於10m時,每孔應截取2組芯樣;當樁長為10m~30m時,每孔應截取3組芯樣,當樁長大於30m時,每孔應截取芯樣不少於4組;

2上部芯樣位置距樁頂設計標高不宜大於1倍樁徑或超過2m,下部芯樣位置距樁底不宜大於1倍樁徑或超過2m,中間芯樣宜等間距截取;

3缺陷位置能取樣時,應截取1組芯樣進行混凝土抗壓試驗;

4同一基樁的鑽芯孔數大於1個,且某一孔在某深度存在缺陷時,應在其他孔的該深度處,截取1組芯樣進行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

7.4.2當樁端持力層為中、微風化岩層且岩芯可製作成試件時,應在接近樁底部位1m內截取岩石芯樣;遇分層岩性時,宜在各分層岩面取樣。岩石芯樣的加工和測量應符合本規范附錄E的規定。

7.4.3每組混凝土芯樣應製作3個抗壓試件。混凝土芯樣試件的加工和測量應符合本規范附錄E的規定。7.5.4混凝土芯樣試件抗壓強度可根據本地區的強度折算系數進行修正。

7.5.5樁底岩芯單軸抗壓強度試驗以及岩石單軸抗壓強度標准值的確定,宜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執行。(不少於6個)

7.6.3樁身完整性類別應結合鑽芯孔數、現場混凝土芯樣特徵、芯樣試件抗壓強度試驗結果,按本規范表3.5.1和表7.6.3所列特徵進行綜合判定。

當混凝土出現分層現象時,宜截取分層部位的芯樣進行抗壓強度試驗。當混凝土抗壓強度滿足設計要求時,可判為Ⅱ類;當混凝土抗壓強度不滿足設計要求或不能製作成芯樣試件時,應判為Ⅳ類。

具體參考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14修訂內容https://wenku..com/view/cdcda9736bd97f192379e928.html

㈢ 岩芯取樣規范

樁基礎岩心取樣頻率:工程地基岩為泥岩,執行重慶地標DB50/5001-1997,取樣頻率為10%,進行岩芯抗壓(自然)檢測。

岩芯取樣:待旋挖樁鑽至設計樁底位置時,向監理報驗,會同監理甲方進行實地見證取樣,並按實驗室要求進行岩心修整。

取樣合格後應在其上下面用記號筆寫上「上」「下」標記並立即將見證卡及取樣部位記錄與岩石樣心一起用塑料袋進行封閉,派專人送往實驗室,試驗室出具報告後將立即告知監理、業主、設計及地勘單位等相關負責人。

適用范圍

(1)上部土層軟弱不能滿足承載力和變形要求,而下部存在較好的土層時.用樁穿越軟弱土層,將荷載傳遞給深部硬土層。

(2)一定深度范圍內不存在較理想的持力層,用樁使荷載沿著樁桿依靠樁側摩阻力漸漸傳遞。

(3)基礎需要承受向上的力,用樁依靠樁桿周圍的負摩阻力來抵抗向上的力,即「抗拔樁」。

(4)基礎需要承受水平方向的分力時,可用抗彎的豎樁來承擔。

(5)地基軟硬不均或荷載分布不均,天然地基不能滿足結構物對不均勻變形的要求時,可採用樁基礎。

㈣ 測定或確定岩石的密度有幾種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取樣品 2.再測出體積可先在一足夠大的量筒內裝一部分水(不要裝太多)再放入剛才稱量過質量的樣品觀察升高水的體積從而得出樣品的體積 4.再根據密度=m(質量)/: 1.測量出物體的質量可用天平;v體積得出結論再者.桿秤等之類的儀器 3。

㈤ 什麼是鑽孔取芯法

取芯鑽孔就是只鑽通孔的圓周,鑽好後孔中的芯可以取出來。就是鑽頭是一個圓筒,圓筒的端面是合金鋼鋸齒,中心有一個小的麻花鑽用於定位。用於開比較大的圓孔用。
鑽機採用本田汽油發動機為動力,具有外觀美觀、結實耐用、啟動方便、運轉可靠、操縱簡便,配備市場上人造金剛石簿壁鑽頭,適合鑽取混凝土,水泥,瀝青路面,岩石等多種物質,並可配置電打火裝置。最大鑽孔取芯直徑:∮200mm 最大鑽孔取芯深度: 550mm 650mm 700mm 功率: 5.5馬 9馬力 13馬力

㈥ 岩樣採集要求及方法

(一)露頭樣採集

1.-般要求

1)除作某些特殊目的的研究外,在一般情況下應採集新鮮、無蝕變的岩石作為樣品。採集位置應盡量避開各類接觸帶、蝕變帶、斷裂破碎帶等;

2)層狀岩石(沉積岩、火山岩等)樣品應垂直其走向採集。若為研究同一層位內岩石成分沿走向的變化規律,則可沿其走向按一定間距系統採集樣品;非層狀岩石(岩漿岩等)樣品可按不同相帶、不同岩性分別採集;

3)以能反映實際情況和滿足切制薄片及手標本觀察的需要為原則,一般為3cm×6cm×9cm。

4)採集到岩礦標本應在原始記錄上註明采樣位置和編號,對所采樣品一般要用白漆在標本的左上角塗一小長方形,待干後寫上編號,然後用麻紙包好,統一保管。

2.採集方法

對於結構和成分均勻的岩石,可在新鮮露頭上或山地、鑽探工程中用揀塊法採集。在揀取時應盡量避開外貌、顏色、結構等異常的岩塊;對於結構和成分不均勻的岩石,可按一定間距分別揀取大小大致相等的若干岩塊,然後合並成一個樣品。在必要時可加大采樣重量,以保證其代表性。對於岩心樣品,可用劈心法採集。

在採集岩石、礦石化學分析樣品時,應同時採集岩礦鑒定樣品,在岩礦鑒定基礎上選擇具代表性的化學分析樣品。

(二)岩心樣採集

1)岩心樣采樣的一般要求: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儲蓋層物性岩心岩樣,必須根據取心情況和分析目的,在現場選取岩樣,在適宜CO2地質儲存的儲蓋層層段應重點取樣,並適當加大取樣密度,做好樣品的詳細記錄工作。岩心筒到地面後,為防止由於毛細管作用力使鑽井液滲入到岩心內,應立刻將岩心取出。岩心從岩心筒倒出時,應注意上下層位,不得顛倒。避免產生人為破碎,出現人為裂縫。岩心由岩心筒中取出後,應迅速擦掉或用小刀刮掉泥漿,不能用水或其他液體加以沖洗。總之,岩心從岩心筒中取出、檢查、排列次序、選樣均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2)岩心現場處理設備:岩心現場處理設備包括岩心擺放台(總長大於10m)、樣品切割機、白蠟燭、防震膜、保鮮膜、鐵盆(裝蠟)、溶蠟加熱器、寬膠帶、小膠帶、標簽紙、記號筆、中性筆、筆記本、剪刀、白毛巾(大量)、橡膠手套(若干)、棉手套(若干)、膠水、照相機、捲尺、塑料桶、電腦等。

3)岩心處理:在井台上,將岩心從岩心筒里取出,按上、下層序依次裝入帶有編號的岩心箱內。將所有裝有岩心的岩心箱抬入岩心處理間逐一處理。

岩心處理前准備工作:岩心處理前准備工作多種多樣,重點是用於岩心清洗的溫水和用於封樣溶蠟准備。

岩心的順序放置:配合錄井工作人員,將岩心按從上到下的地層順序放置在處理台上。

岩心的擦拭:將毛巾在水中泡濕,擰成微干(以免毛巾上的水滲入岩心而影響岩心的物性),對岩心進行擦拭,在擦拭過程中注意把握力度,尤其是對易碎的泥岩更要注意,擦拭以能看出岩心顏色為至,以便岩心編錄人員進行岩性描述。

岩心編號和岩性描述:岩心編錄人員在編號時,確保每一塊岩心編號都是唯一的,且連續編號。同時測量並記錄單體岩心的長度和上下深度區間。最後逐一描述、編錄和拍照。

岩心樣采樣及編號:由於原始岩心長度多大於樣品需要長度,岩心編錄完後,宜在現場根據樣品要求的規格採用樣品切割機分割岩心,對其逐一進行連續編號,表明頂、底面,詳細記錄該樣品的深度區間、岩性、測試項目,同時對岩心樣進行三維拍照,之後及時錄入電腦。

保鮮膜包裹:用保鮮膜將現場加工好的岩心樣逐一進行包裹,需要注意的是對那些較破碎,有多塊岩心亦應單獨進行包裹。包裹時注意盡量不要使保鮮膜與岩心中間留有空氣,一遍蠟封。保鮮膜包裹時,岩心的排放順序不變。

蠟封:首先對岩心柱的兩端進行蠟封,然後再對岩心柱全面用蠟密封,之後仍放回原處。

標簽粘貼:按統一的岩心編號規則對岩心進行編號,填寫眼信仰標簽,再將標簽逐一貼在對應的岩心上。

防震膜的包裹和膠帶的纏緊:將防震膜根據大於岩心的寬度約20cm左右的長度剪下來對岩心進行包裹,以便使岩心柱的兩端包裹在防霍膜里,包好後隨即用膠帶纏好岩心柱,盡量使防震膜外表層都能纏上寬膠帶,纏好後放回原來位置。

岩心的裝箱:將岩心按順序裝入岩心送樣箱,岩心箱也要根據其號碼從小到大進行裝入,以便以後使用岩心時查看。

手記資料的電腦輸入:盡快將岩心樣的編號、深度區間、岩性、規格、測試項目、測試要求、照片編號等依次錄入統一的電子表格中存檔,同時製作送樣單。

(三)岩屑樣

鑽探過程中,應做好定深隨鑽撈沙工作,對代表性的砂岩、碳酸鹽岩或泥岩以及變層部位適當加密撈沙樣採集。撈沙時及時記錄深度區間,用清水淘洗,進行編號、記錄,填寫樣品標簽,置於帆布上攤開晾曬,下壓防濕的標簽,不得混亂。待岩屑樣干後裝於醫用葡萄糖瓶內封蓋。將標簽貼於其上,以便室內研究和展覽。

㈦ 岩石芯樣抗壓強度含水狀態怎樣規定

根據施工規程要求:
1、先浸泡四分之一兩小時
2、再加水浸泡二分之一兩小時
3、在加水侵泡四分之三兩小時
4、後加水至全部浸泡並高出試件二十毫米浸泡48小時
溫馨提示:該作業過程需要隨時觀察岩石吸水程度,如果水量不足,導致岩石飽水度不夠,需要隨時添加足量的水,確保作業質量。

㈧ 樁基岩石芯樣一般取幾組

摘要 7.4.1 截取混凝土抗壓芯樣試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㈨ 岩石的密度如何測量

一、岩石密度的測定,根據岩石類型和試樣形態,可分別採用量積法和蠟封法。
1、量積法。
試樣可制備成圓柱體、立方體和方柱體。在試樣兩端和中間三個斷面處測量其互相垂直的兩個直徑或邊長,計算平均值,測量試樣中心和四周的五個高度,計算平均值。
2、蠟封法。
蠟封法適用於一切軟硬岩石。選取邊長為4~6cm的近似立方體的岩石試樣,置於烘箱中於105~110℃溫度下烘乾24h,然後放人乾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後稱質量。用絲線縛住試樣,置於剛過熔點的石蠟中1~2s,使試樣表面均勻塗上一層蠟膜。將蠟封的試樣置於水中稱質量,然後擦乾表面水分,在空氣中稱質量。
二、岩石密度的定義:

岩石密度是岩石基本集合相(固相、液相和氣相)的單位體積質量。
三、岩石密度的分類:
岩石的密度可分為天然密度、干密度和飽和密度。

㈩ 岩石測量

岩石測量方法又稱原生暈測量,主要應用在固體礦產勘查領域。在長期的原生暈勘查實踐中,我國發現有很多礦床原生暈的軸(垂)向分帶出現「反常、反分帶現象」,用一次成礦或一個主成礦期形成的原生暈分帶理論無法解釋,由此困惑了化探專家多年,影響了原生暈方法找盲礦效果的進一步提高。1998年以來,針對許多金、銅礦床具有構造控礦的特徵,在原生疊加暈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岩石地球化學測量的采樣方法和資料處理方法進行了研究和革新,形成了「構造疊加暈法」。這種方法在膠東和秦嶺金礦以及湖北大冶銅金礦等深部盲礦預測中開展應用研究,取得良好的地質找礦效果。

隨著現代分析技術的進步,許多原來無法測試的礦床指示元素實現了精確測試,從而確定了一批新的原生暈指示元素。如放射性元素、礦化劑元素和鹵素等具有活動性強、長距離的遷移能力(其中鹵素元素F、I異常可指示深部500~700m的盲礦體)。確定這些元素異常與礦體的對應關系,對發現深部隱伏礦床具有重要意義。

岩石測量技術研究的方向是按照礦種礦床成礦類型,建立礦床地球化學勘查模型系列,用以指導新區找礦(區域地球化學異常評價)突破,發現新的資源基地和老礦區深部隱伏礦預測——實現外圍找礦突破,延長礦山服務年限。

閱讀全文

與岩石芯樣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13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9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403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8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14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9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3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8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30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94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6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102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8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71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70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4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8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75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74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