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最早採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醫學家是哪裡

最早採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醫學家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20 07:51:34

㈠ 第一個提出人工呼吸法的著作是什麼

我國第一個提出人工呼吸法的著作是《金匾要略》,由兩千年前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在《金匾要略》中的「雜療方」內,介紹了急救上吊而死的理論和方法,對人工呼吸作了科學生動的描述,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關人工呼吸的文字記錄。

《金匱要略》關於人工呼吸的內容摘錄:

自縊死,旦至暮雖已冷,必可療。暮至旦,小難也。恐此當言陰氣盛,故也。然夏時夜短於晝,又熱,猶應可療。又雲心下若微溫者,一日以上猶可活。皆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小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胸上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並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苦勞之,須令可少桂心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乃稍止,兼令兩人各以管吹其兩耳,彌好此最善,無不活者。並皆療之。

㈡ 人工呼吸是誰發明的

華佗是歷史上最早發明人工呼吸的人。

《金匱要略》中明確記載了「救自縊死」的方法,「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揉胸上,數動之」。

但書中並沒有口對口的記錄,是用的吹耳法,和現今我們所說的人工呼吸有較大差異。其所載的「手按揉胸上,數動之」,是胸外按壓的手法。

口對口人工呼吸,在中國最早的記錄是在《中藏經》里。這本書原署華佗,華佗是和張仲景同時代的,都是東漢末年。但其有偽托之嫌,是後代醫生假託華佗所著,目前最為廣泛的說法是創作於公元四世紀左右。



(2)最早採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醫學家是哪裡擴展閱讀:

當患者有口腔外傷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打開時,可採用口對鼻吹氣,其操作方法是:首先開放患者氣道,頭後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頜使其口閉住。

深吸一口氣,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內吹氣,直到胸部抬起,吹氣後將患者口部張開,讓氣體呼出。如吹氣有效,則可見到患者的胸部隨吹氣而起伏,並能感覺到氣流呼出。

㈢ 張仲景是歷史上最早發明人工呼吸的人嗎

張仲景醫學手段高明,不僅僅體現在是六論辯經,還有一些救助手段的發明,其中就包括現在廣為熟知的人工呼吸。
有一天,張仲景出門給別人看病,正巧路過一家診所,門口圍著一群人,門口的地下還躺著一個人,旁邊是親屬在哭哭啼啼,大夫袖手在旁邊,也毫無辦法,因為害怕被病人家屬遷怒,躲在門板邊發抖。

張仲景上前了解情況,原來是「死者」和家裡人鬧矛盾,一時氣憤之下想不開,一尺麻繩上吊了,板凳傾倒的時候驚到了家裡人,然後趕緊把人弄了下來,一看臉面發紫,已經沒有了呼吸,不見動彈,於是抬著去醫館找大夫。但是大夫一看,這都沒氣了,束手無策。悲痛欲絕的「死者」家屬遷怒於醫生無能,把醫館圍的是水泄不通,要大夫陪個說法。
張仲景看了看「死者」的情況,然後探了一下脈象,知道距離上吊時間不長,應該還有救的可能。於是大聲吩咐大家幫忙,把病人抬到木板上,然後蓋上棉被保持溫暖。一個人抬起手臂,一個人按摩胸部,張仲景則自己用手撐著「死者」的胸腹部,有節奏的按壓。

隨著手臂的起落,一按一壓之下,「死者」居然一顫抖活了過來!張仲景吩咐不要停止動作,繼續這樣好幾十次之後,病人終於醒了過來,周圍的家屬抱著死者大哭不止,然後不停的對張仲景磕頭謝恩,這就是最初的人工輔助呼吸法。

㈣ 漢代誰曾用人工呼吸救人

在約兩千年前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金匾要略》里就記載了有關人工呼吸的內容。當時是用於急救自縊窒息而體溫尚存者。
其法為安置患者於仰卧位後由三人施術:一人按住患者兩肩以固定體位;一人將手置於患者胸部有節律地交替按壓與鬆弛;一人摩將屈伸運動患者四肢,並有節奏地按壓其腹部。「如此一炊頃,(患者)氣從口出,呼吸眼開」。

㈤ 人工呼吸方法起源於中國古代那一本書

答案是兩千年前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金匾要略》。請看以下這段內容。
正救自縊死,旦至暮,雖已冷,必可治,……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揉胸上,數動之;一人
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並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
,亦勿苦勞之。須臾,可少桂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及稍止,若向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深好。此法最善,無不活者。——《金匱要略·雜療方第二
十三》
所以說徒手心肺復甦的最早發明很可能還是起自中國,但是沒有被推廣應用罷了。

㈥ 現代人工呼吸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

最早採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醫學家是張仲景,記錄在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一書中《雜療方二十三》「救自縊死」的方法:

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胸上,數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並按其腹。

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著勞之,須臾,可少與桂枝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及稍止,若向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好,此法最善,無不活也。

意思就是說:當遇到自縊身死患者時,不能把上吊的繩子割斷,而要先把病人抱住,慢慢解開繩套把病人放在被子里保溫。一個用兩腳抵住病人的肩部,一個人用雙手按患者的兩側胸部,一上一下地按壓放鬆;另一個人用手分別扶住患者的兩上肢,一屈一伸,和按壓胸部的那個人互相配合。

這樣的急救動作,要持續進行一頓飯的功夫,也就是大約半個小時左右。可以喂患者適量的湯和清粥,漸漸能咽下去的時候就停,如果又能能用管吹患者兩耳,效果更好,這種方法最佳,沒有不活的。

(6)最早採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醫學家是哪裡擴展閱讀:

次早提到人工呼吸方法的人是著名的比利時解剖學家維薩留斯(Vesalius)。他開始時是對動物做解剖實驗。他發現,只要給剖開胸腔的動物的肺吹氣,這只動物的心臟就能維持跳動更長的時間。這還只是類似於人工呼吸的作法,但還沒有用來治病。

1666年,英國科學家虎克給一隻剖開胸腔的動物聯上個小風箱。把管子插到氣管里,用風箱來維持動物的呼吸,動物可以不死。這種人工呼吸還沒有用來救治病人。

只是到了公元1897年,拉波得才真正把人工呼吸的方法介紹到治療人體的疾病,用以急救某些瀕死的患者。

㈦ 人工呼吸這種急救方法是誰發明的

華佗,他的發明有:體外按壓心臟法、口對口人工呼吸法、酒服麻沸散、開膛破肚動手術取腫瘤、能做腫瘤摘除和胃腸縫合一類的外科手術等

㈧ 最早採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醫學家是誰

人工呼吸這一急救措施的採用,最早記錄在我國東漢時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一書中。

《金匱要略》在描述急救上吊自縊的患者時,是這樣寫的:「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卧之。

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胸上,數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並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著勞之……」

這段文字所記載的治療方法,就是說當遇到自縊身死患者時,不能把上吊的繩子割斷,而要先把病人抱住,慢慢解開繩套。

然後把病人放在被子里保溫,不要著涼。需要三個人來進行急救,一個用兩腳抵住病人的肩部,一個人用雙手按患者的兩側胸部,一上一下地按壓放鬆;還有另一個人用手分別扶住患者的兩上肢,一屈一伸,和按壓胸部的那個人互相配合。

這樣的急救動作,要持續進行一頓飯的功夫,也就是大約半個小時左右。只要堅持做下去,就能把病人救活,不多一會兒,患者就會開始呼吸,睜開眼睛。這時候,還要繼續做下去,不要停止,才能把病人真正救活。

這個急救方法,現在看來,也是完全符合人工呼吸的要求的。我國人民發明這種人工呼吸的方法救治上吊自縊的病人,是早在公元2~3世紀左右的事。

次早提到人工呼吸方法的人是著名的比利時解剖學家維薩留斯(Vesalius)。

他開始時是對動物做解剖實驗。他發現,只要給剖開胸腔的動物的肺吹氣,這只動物的心臟就能維持跳動更長的時間。這還只是類似於人工呼吸的作法,但還沒有用來治病。

1666年,英國科學家虎克給一隻剖開胸腔的動物聯上個小風箱。把管子插到氣管里,用風箱來維持動物的呼吸,動物可以不死。這種人工呼吸還沒有用來救治病人。

只是到了公元1897年,拉波得才真正把人工呼吸的方法介紹到治療人體的疾病,用以急救某些瀕死的患者。

(8)最早採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醫學家是哪裡擴展閱讀:

《金匱要略》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原名《金匱要略方論》。

「金匱」是存放古代帝王聖訓和實錄的地方,意指本書內容之珍貴。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載疾病60餘種,收方劑262首。

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婦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飲食禁忌等內容。被後世譽為「方書之祖」。

㈨ 漢代哪位名醫給上吊的人以人工呼吸進行急救

答案是張仲景。其實也並非他親自給上吊者施以急救,而是他的著書中有相關記載。
在約兩千年前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金匾要略》里記載了有關人工呼吸的內容。當時是用於急救自縊窒息而體溫尚存者。
其法為安置患者於仰卧位後由三人施術:一人按住患者兩肩以固定體位;一人將手置於患者胸部有節律地交替按壓與鬆弛;一人摩將屈伸運動患者四肢,並有節奏地按壓其腹部。「如此一炊頃,(患者)氣從口出,呼吸眼開」。

㈩ 人工呼吸的產生歷史 發源地是哪裡中國嗎洗冤錄集里有這記載,是那個意思嗎/

人工呼吸,似乎西醫才有。然而,中國古代早就有了。

關於人工呼吸急救,中國在約兩千年前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金匾要略》里就已見證載了。當時是用於急救自溢窒息而體溫尚存者。

其法為安置患者於仰卧位後由三人施術:一人按住患者兩肩以固定體位;一人將手置於患者胸部有節律地交替按壓與鬆弛;一人摩將屈伸運動患者四肢,並有節奏地按壓其腹部。「如此一炊頃,(患者)氣從口出,呼吸眼開」。張仲景記述的這種人工呼吸法,在今天看來,仍相當合理。

這,是不是人工呼吸的起源,待考證。然而,2000年前書上記載的,的確是早的了。

《洗冤錄》,是宋朝法官宋慈所著,比東漢張仲景晚多了。不了解《洗冤錄》是怎麼寫的。

閱讀全文

與最早採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醫學家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11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8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402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7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11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6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2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6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8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90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5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100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7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8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8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3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5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72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9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