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特殊測測量法有哪些
累積法、替代法、估測法。
測量法(measurement method)是指根據某一規則給測量對象的某些特性分配數值(數值化)的研究方法。測量通常通過量表來完成。測量法是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問題(量表)來測驗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通過測驗,可以為進一步的診斷、評價、甄選和有效的實踐與指導提供依據。根據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有效使用測量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測量法的使用必須謹慎,防止測量的亂編亂用。使用測量法是必要的,但又必須加以適度的控制,必須保證測驗編制、實施、解釋等各個環節的科學性,避免因誤用、濫用而導致的不良後果。
(2)測驗的編制要符合測量學的要求。尤其要注重信度、效度的考察。測驗編制者不僅對心理與教育的有關問題要具有較深的造詣,而且要通曉測驗的基本原理與編制技術。
(3)保證測驗的嚴格施測與客觀評估。一般應由專業人員進行施測、評分、解釋和作出診斷。
⑵ 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和測量法。
①觀察法
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很多重大發現或發明都源於細致的觀察。觀察法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觀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地感知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
②調查法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種類、生存環境和外部形態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調查者以正確的理論與思想作指導,通過訪談、問卷、測驗等手段有計劃地,廣泛了解.掌握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
③實驗法
生物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自然科學。利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是現代生物學的重要方法。實驗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
④測量法(略)
⑶ 簡述體育科研方法的全過程
體育科研方法是指人們為了科學地認識和揭示體育運動發展的客觀規律,而採用的途徑、手段和方式的總稱。目前,體育科研方法一般採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訪問法、測量法等。
(一)文獻資料法:又稱「歷史研究法」或「文獻資料研究法」。是指對文獻資料進行合理地搜集、使用和再創造,以獲得間接理論知識的方法。
[由於文獻資料是體育科學研究的重要信息和資料來源,能使研究者開闊視野,了解有關領域內某些問題的研究成果、研究動態與趨勢、歷史與現狀,為選擇、確定和論證課題、引證研究結果提供理論依據和事實根據。因此,文獻資料法是每個體育科研課題所必須的研究方法。]
[作用:文獻是認識世界的手段;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是知識和情報交流的手段,貫穿於科學研究的全過程。]
[文獻的分類:分類方法很多,對文獻的加工層次分為一次性文獻、二次性文獻和三次性文獻。
1、一次性文獻:指原始性文獻。(是體育科研最重要的文獻)凡是研究人員以體育實踐或體育科學研究成果為依據而提出的新知識、新觀點、創造發明的原始文獻,撰寫時不論是否參考或引用其他資料,也不論其體裁或出版類別,均稱為一次性文獻。如:論文、技術總結、考察報告、會議文獻、訓練計劃、訓練日記、技術標准、比賽技術統計等文字、數據、聲像文獻資料。
2、二次性文獻:是指文摘、索引類的工具書,是一次性文獻的產物。它為學習、學術活動和體育科研提供資料來源。通過它可以查找一次性文獻、目錄和出處,扼要地了解一次性文獻的大致內容。
3、三次性文獻:是指進展性、評論性、綜合性及參考性文獻。它合理利用二次性文獻,選用一次性文獻的內容,加以分析綜合編寫而成,如專題評論、動態綜述等。
(二)觀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儀器對體育的現象和過程有目的系統地去感知和描述,從而獲得經驗事實的一種研究方法。
(三)實驗法:指研究者根據課題的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質手段(科學儀器、設備)或變換條件,人為地控制或模擬研究對象,排除干擾,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以便在最有利的條件下對其進行觀察,從而獲得經驗事實的一種方法。
(四)調查法:是指通過直接或間接了解的種種途徑,搜集獲得有關研究對象事實材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它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為科學研究課題提供大量有效的事實材料。
類型及主要方法:按調查的時序和性質可分為現場調查、前瞻性調查、回顧性調查和追蹤性調查;按調查范圍可分為普遍調查、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按調查手段可分為訪談法、問卷法以及專家調查法等。
(五)測量法:是根據研究課題的目的,有計劃地藉助測量工具,搜集某一事物或現象中的某種因素特徵量度資料的一種方法。
⑷ 觀察、調查、實驗、測量都是科學探究的主要方法。這句話是√是×
這句話是對的
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①觀察法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很多重大發現或發明都源於細致的觀察。觀察法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觀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地感知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 a. 觀察的類型b.科學觀察的特點:第一.要有明確的目的。第二.要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即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第三.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第四. 及時做好觀察記錄。 ②調查法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種類、生存環境和外部形態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調查者以正確的理論與思想作指導,通過訪談、問卷、測驗等手段.有計劃地,廣泛了解.掌握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科學調查的步驟:明確調在的目的和調查對象一制訂合理有序的調查方案→實施實驗調查方案。並如實做好記錄→對調查情況和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生物調查活動的注意事項:調查是一項科學工作。對於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歡它,都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不要損傷植物和傷害動物,不要破壞其生活環境;注意安全,集體行動。 ③實驗法生物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自然科學。利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是現代生物學的重要方法。實驗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 ④測量法(略)規律總結:①科學探究是認知的主要途徑、方法和過程,適用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②認知生物的形態、行為的方法主要是觀察法。 ④認知生物的結構、生理的方法主要是實驗法。④認知未知且周圍不存在的生物的方法主要是文獻法。
細胞結構不等於嚴整結構: 嚴整結構是指生物結構的完整性和嚴格有序性。有的同學認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也就沒有嚴整的結構,這是不對的.因為:①病毒也是生物,生物都具有嚴整的結構;(②病毒幾乎都是由蛋白質和一種核酸(DNA和RNA)構成的。在病毒中蛋白質總是構成外殼,核酸位於外殼包圍圍的核心,因而核酸受到蛋白質的保護。研究表明,將病毒的兩大成分分離開,用單純的核酸去感染寄主,感染的能力下降,這說明病毒的結構也是完整有序的。總之,嚴整的結構是所有生物的結構特徵。
辨析生物各種基本特徵之間的關系: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進行生命活動的結構基礎,是生物進行新陳代謝前基本場所。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應激性、生長和繁殖都是在新陳代謝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生物通過應激性來適應周圍環境,生長發育和繁殖使生物物種得以延續。應激性,反射和適應性的區別: 應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在生長發育的過稃中,對外界各種刺激所發生的反應,它是牛物的基本特徵之一,生物體對刺激發生反應是需要定的結構來完成的,單細胞動物通過原生質來完成。而多細胞動物則主要通過神經系統來完成,對後者而言,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發生的反應稱為反射。可見,反射是應激性的一種表現,但它所包含的范圍較窄,只有高等動物和人類才具有。植物雖然沒有反射活動,但仍具有應激性,如莖的向光件、根的向地性等。 適應性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徵之一,它是指生物體與環境相適應的現象。例如,肉食動物有銳利的牙齒、尖銳的爪、盲腸退化等適應性特徵。適應性的形成是生物體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有利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並通過遺傳逐代定向積累而來的。牛物體所表現出的適應特徵,如保護色、擬態,警戒色等,都是通過遺傳傳遞給子代,並非是生物體接受某種刺激後才產生的,這點與應激性是不同的。
對生物進行歸類是生物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歸類有以下幾種不同依據:(1)根據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歸類,生物可分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2)根據生物的生活環境,可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根據生物的用途,可分為家禽、家畜、寵物、作物等。
⑸ 為什麼說測量法和攝影法的本質仍屬於觀察法
在體育科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的測量法,是通過測量工具對所觀察的事物的一種定量描述方法;攝影法是先利用照相機、錄像機、電影攝影機記錄所觀察的事物或現象,然後再進行深入、細致觀察的一種記錄事實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從本質上來說,都屬於觀察法的范疇。
⑹ 科學研究有哪些是提出問題並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嗎
這是因為研究科學就需要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圍繞這個問題不斷的進行展開討論和探究,更注重的是尋求答案的過程。
科學方式是我們在了解和更新改造全世界的環節中遵循或應用的,合乎科學一般標準的各種各樣方式和方式。科學方式包含:歸類,精確測量,觀察,試驗,邏輯推理,統計分析,理想化實體模型和理想實驗,科學的研究全過程,也即科學科學研究是怎樣運行的。
分析法是依據事情的類型,級別或是特性,對其分類整理,使繁雜混亂的事情專業化,進而做到能夠更好地了解和區別客觀性全球的一種科學方式。
理想化實體模型是為了更好地有利於科學研究而創建的一種相對高度抽象性的自然行為主體。具體的物件都具備多種多樣屬性,比如固態具備一定的樣子,容積和內部構造等。
說白了「理想實驗」,又叫「幻想試驗」或「抽象性試驗」,它是我們在觀念中造就的試驗全過程,是一種邏輯判斷的創造性思維和理論基礎研究的主要方式。
⑺ 生物上的四種調查方法是什麼
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四種:
①觀察法
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很多重大發現或發明都源於細致的觀察。觀察法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觀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
②調查法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種類、生存環境和外部形態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座談、問卷、測驗和查閱書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對象的材料。
科學調查的步驟: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實施實驗調查方案,並如實做好記錄→對調查情況和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
③實驗法(如對照實驗和模擬實驗)
生物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自然科學。利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是現代生物學的重要方法。實驗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
④測量法
(7)測量法是科學方法嗎擴展閱讀:
實驗的設計過程
從研究過程的大體步驟來看,實驗方法與一般實證研究(即經驗研究)相類似,通常可分以下幾個步驟:
1、在對現實經濟生活中各種現象作觀察思考並對有關文獻進行回顧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問題;
2、根據理論,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測,提出假設命題;
3、設計研究程序和方法;
4、搜集有關數據資料;
5、運用這些數據資料對前面提出的假設命題進行檢驗;
6、解釋數據分析的結果,提出研究結論對現實或理論的意義以及可以進一步研究或改進的餘地。
在實驗研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第3個步驟——實驗設計過程,它是實驗研究的核心。實驗研究用以檢驗假設的數據是對實驗現象觀察得到的,因此實驗的設計如何直接關系研究成敗。
仔細觀察已有的實驗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在以上步驟的具體實施上,實驗方法與經驗研究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這一點在第2個步驟中就已經顯示出來。
將假設命題具體化為可以檢驗的模型,與實驗設計有直接關系,研究者在對研究結果做出理論預期(即假設)時,必須考慮實驗的可實施性;在建立可證偽的檢驗模型時必須考慮變數的值可以通過實驗取得。研究的第4個步驟是數據資料收集,在實驗研究中就是實施實驗並記錄實驗情況。
實驗研究中用於假設檢驗的數據來自研究者自己設計的實驗,而經驗研究應用的數據來自經驗,如統計資料或報刊雜志(即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數據),這個差別在方法定義時就已經明確。
實驗的影響因素
實驗設計影響因素
外部環境設計
行為者內因設計
影響因素控制方法
根據行為影響因素變化的特性不同,可將其控制方法區分為組間控制和組內控制。
組間控制方法
組內控制方法
參考資料:網路-實驗研究方法
⑻ 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屬於哪的知識點
屬於假說-演繹法和類比推理。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常用方法:調查法,實驗法,測量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由於人的感覺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觀察者往往要藉助各種現代化的儀器和手段,如照相機、錄音機、顯微錄像機等來輔助觀察。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哲學術語,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
由於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於一個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所以對於研究方法的分類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認識。
具體分類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查找文獻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⑼ 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是______,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等
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常用方法:調查法,實驗法,測量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由於人的感覺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觀察者往往要藉助各種現代化的儀器和手段,如照相機、錄音機、顯微錄像機等來輔助觀察。
觀察法的定義:
定義1: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對社會生活中人們行為的各種資料的搜集過程。
定義2:在自然情景中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的有計劃的系統觀察和記錄,然後對所做記錄進行分析,發現心理活動和發展的規律的方法。
定義3:這是在自然條件下,實驗者通過自己的感官或錄音錄像等輔助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被試者的表情、動作、語言、行為等,來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方法。
定義4: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對人或動物的行為進行直接觀察、記錄而後分析以期獲得其心理活動變化和發展的規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