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做心肺復甦的正確步驟是什麼
以前的心肺復甦步驟是ABC,現在的心肺復甦步驟 CAB
一、心臟按壓。在進行心臟按壓之前,我們要先判斷患者的意識是否清楚,首先我們應該輕拍患者的肩部,看患者有沒有應答。如果患者沒有作出應答,我們再觸摸其頸動脈,感受10秒鍾,如果10秒鍾還沒有搏動,那麼我們再用臉貼近她的耳鼻部,因為我們臉的感覺神經非常的強大,很容易地感知患者有沒有微弱的呼吸,如果沒有微弱的呼吸了,我們就可以進行心臟按壓,否則容易導致患者心跳驟停。進行心臟按壓時,將兩手放於患者兩乳突的中間,用兩只手支撐按壓下去,頻率大概是在100~120次每分鍾。每按30次為一組。
Ⅱ 論述為什麼要進行心肺復甦心肺復甦的詳細流程是什麼
心肺復甦簡稱CPR,是針對驟停的心臟和呼吸採取的救命技術。是為了恢復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環。
詳細流程:
1、判斷患者有無意識
發現有人暈倒,首先應用力拍打患者肩部並大聲呼喊:「您怎麼了,醒醒!」如果沒應答,這時應觸摸患者頸動脈,感受有無搏動,同時貼近患者鼻腔,感受患者有無自主呼吸並觀察胸廓有無起伏,若感受不到動脈搏動、呼吸、心跳與胸廓起伏,判斷為意識喪失狀態,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2、胸外按壓
准備:將患者平放於硬板床或平整地面上,解開衣物。
按壓部位:兩乳頭連線中點。
按壓方法:兩手疊扣,兩臂伸直,肘關節不可以彎曲,利用身體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壓。
按壓深度: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每一次按壓後要讓胸廓充分回彈,但手掌始終不離開按壓部位。按壓與放鬆的時間應大致相等。
按壓頻率:每分鍾100-120次。
比例:30次胸外按壓,2次人工呼吸。
3、氣道開放
進行胸外按壓後,患者可能會出現嘔吐的情況,這時需將頭偏向一側,清除口鼻腔分泌物(若有),可以用紗布或者手帕將異物從口腔中掏出,有假牙的患者要注意取下假牙。若無頸部損傷,用仰頭抬下巴的方法打開氣道;若有頸部損傷,用雙手托頜法。
4、人工呼吸
氣道通暢後應迅速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患者仰卧,施救者一手托其下頜使頭後仰,另一手捏鼻孔並用手掌邊緣壓住額頭,吸氣後對病人口內用力吹氣,(注意要將患者的嘴包嚴)然後放開鼻孔,待胸廓回縮呼氣。連續吹氣2次,每次吹氣要見胸廓有明顯起伏才表示有效。
如此重復循環5次以後,判斷患者狀態,若復甦無效,繼續按壓。
(2)cpr的方法和步驟擴展閱讀:
心肺復甦有效指標
1、頸動脈搏動:按壓有效時,每按壓一次可觸摸到頸動脈一次搏動,若中止按壓搏動亦消失,則應繼續進行胸外按壓,如果停止按壓後脈搏仍然存在,說明病人心搏已恢復。
2、面色(口唇):復甦有效時,面色由紫紺轉為紅潤,若變為灰白,則說明復甦無效。
3、其他:復甦有效時,可出現自主呼吸,或瞳孔由大變小並有對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動及四肢抽動。
Ⅲ 雙人cpr的正確步驟
心搏驟停一旦發生沒有得到及時的搶救4-6min後會造成患者腦部以及別的身體器官組織不可逆的傷害,因此心搏驟停後的心肺復甦(cpr)須立即執行。
1、醫護人員首先要保持衣帽整潔,體態端莊,動作大方。
Ⅳ 心肺復甦的動作方法及流程
當前安照最新的2015版心肺復甦指南建議,心肺復甦使用cab流程,即c(人工循環,胸外按壓)-a(開放氣道)-b(人工呼吸)。
當發現有人無意識倒地後立即輕拍其雙肩檢查並在其雙耳邊大聲呼喊檢查意識情況,若無意識檢查是否有呼吸(一聽二看三感覺),10秒內無呼吸檢出立即開始心肺復甦(周圍無人先呼救,周圍有人請求呼救)。
第一步為胸外按壓(c),以掌根接觸胸骨下段按壓,手臂垂直胸壁用力,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過6厘米,頻率100次/分~120次/分,共按壓三十次。
後開放氣道(a),以壓額抬頜法開放氣道,必要時清理氣道異物,為人工呼吸准備。
口對口人工呼吸(b),捏住患者鼻子,在保持開放氣道動作的前提下以自己的口包住患者的口吹氣一秒,吹氣前普通吸氣即可。吹氣後放開捏鼻的手,讓氣體自然呼出。一共吹氣兩次。
以如上30:2按壓通氣比操作,直至急救人員趕到或患者出現自主循環體征。
Ⅳ CPR的全步驟
1、評估和現場安全:急救者在確認現場安全的情況下輕拍患者的肩膀,並大聲呼喊「你還好嗎?」檢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如果沒有呼吸或者沒有正常呼吸,立刻啟動應急反應系統。
2、啟動緊急醫療服務(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並獲取AED:
如發現患者無反應無呼吸,急救者應啟動EMS體系(撥打120),取來AED(如果有條件),對患者實施CPR,如需要時立即進行除顫。
如有多名急救者在現場,其中一名急救者按步驟進行CPR,另一名啟動 EMS體系(撥打120),取來AED。
在救助淹溺或窒息性心臟驟停患者時,急救者應先進行5個周期(2min)的CPR,然後撥打120啟動 EMS系統。
3、脈搏檢查:對於非專業急救人員,不再強調訓練其檢查脈搏,只要發現無反應的患者沒有自主呼吸就應按心搏驟停處理。對於醫務人員,一般以一手食指和中指觸摸患者頸動脈以感覺有無搏動。檢查脈搏的時間一般不能超過10秒,如10秒內仍不能確定有無脈搏,應立即實施胸外按壓。
4、胸外按壓(circulation, C):確保患者仰卧於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壓板墊於其肩背下,急救者可採用跪式或踏腳凳等不同體位,將一隻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將另一隻手的掌根置於第一隻手上。按壓時雙肘須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成人按壓頻率為至少100次/min,下壓深度至少為125px,每次按壓之後應讓胸廓完全回復。
按壓時間與放鬆時間各佔50%左右,放鬆時掌根部不能離開胸壁,以免按壓點移位。對於兒童患者,用單手或雙手於乳頭連線水平按壓胸骨,對於嬰兒,用兩手指於緊貼乳頭連線下放水平按壓胸骨。為了盡量減少因通氣而中斷胸外按壓,對於未建立人工氣道的成人,2010年國際心肺復甦指南推薦的按壓-通氣比率為30:2。
對於嬰兒和兒童,雙人CPR時可採用15:2的比率。如雙人或多人施救,應每2分鍾或5個周期CPR更換按壓者,並在5秒鍾內完成轉換,因為研究表明,在按壓開始1~2分鍾後,操作者按壓的質量就開始下降。
5、開放氣道(airway, A):在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CPR及ECC指南中有一個重要改變是在通氣前就要開始胸外按壓。胸外按壓能產生血流,在整個復甦過程中,都應該盡量減少延遲和中斷胸外按壓。而調整頭部位置,實現密封以進行口對口呼吸,拿取球囊面罩進行人工呼吸等都要花費時間。採用30:2的按壓通氣比開始CPR能使首次按壓延遲的時間縮短。
6、人工呼吸(breathing, B):給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氣即可,無需深吸氣;所有人工呼吸(無論是口對口、口對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對高級氣道)均應該持續吹氣1秒以上,保證有足夠量的氣體進入並使胸廓起伏;如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再次用仰頭抬頦法開放氣道,給予第二次通氣;過度通氣可能有害,應避免。
7、AED除顫:室顫是成人心臟驟停的最初發生的較為常見而且是較容易治療的心律。對於VF患者,如果能在意識喪失的3-5min內立即實施CPR及除顫,存活率是最高的。對於院外心臟驟停患者或在監護心律的住院患者,迅速除顫是治療短時間VF的好方法。除顫會在下文作進一步闡述。
臨床表現:
絕大多數病人無先兆症狀,常突然發病。少數病人在發病前數分鍾至數十分鍾有頭暈、乏力、心悸、胸悶等非特異性症狀。心搏驟停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意識突然喪失,心音及大動脈搏動消失。
一般心臟停搏3~5秒 ,病人有頭暈和黑朦;停搏5~10秒由於腦部缺氧而引起暈闕,即意識喪失;停搏10~15秒可發生阿-斯綜合征,伴有全身性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停搏20~30秒呼吸斷續或停止,同時伴有面色蒼白或紫紺。
停搏60秒出現瞳孔散大;如停搏超過4~5分鍾,往往因中樞神經系統缺氧過久而造成嚴重的不可逆損害。輔助檢查以心電圖最為重要,心搏驟停4分鍾內部分病人可表現為心室顫動,4分鍾後則多為心室靜止。
網路--心肺復甦術
Ⅵ cpr操作步驟
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急救操作流程:
1、環顧四周,環境安全
如果病人觸電、火災現場、墜物危險、毒氣中毒、地形險惡,則不能冒然行動。
Ⅶ cpr的abc三個步驟是什麼
a代表開放氣道;b代表人工呼吸;c代表人工循環。
A指的是Airway,即氣道,是指心肺復甦中開放氣道的步驟,一般使用按額抬頜法;
B指的是Breathing,即呼吸,通過人工呼吸的方式對患者進行人工的通氣支持;
C指的是Circulation,即循環,是通過胸外按壓的方式進行人工循環的支持。
心肺復甦CPR順序新變化:
ABC到CAB
以前老的心肺復甦指南主張心肺復甦採取abc方法,而現在新指南提出cab更有利於復甦成功。即主張發現病人心臟驟停,首先進行心臟按壓,然後再開通氣道,人工呼吸,這樣盡快維持人體血液流動,以便讓重要臟器如心、腦供血供氧不中斷,以保證其功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ABC三部曲
Ⅷ 心肺復甦十大步驟,謝謝
①判斷意識
用雙手輕拍病人雙肩,問:「喂!你怎麼了?」告知無反應
確定患者意識,注意輕拍重呼
②檢查呼吸
觀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無呼吸。
③呼救
來人啊!喊醫生!推搶救車!除顫儀!大聲呼救,並讓其他人撥打急救電話
④判斷是否有頸動脈搏動
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從氣管正中環狀軟骨劃向近側頸動脈搏動處,告之無搏動(數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斷五秒以上10秒以下)。
註:檢查患者呼吸及脈搏
⑤松解衣領及褲帶
⑥胸外心臟按壓
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中下1/3處),用左手掌跟緊貼病人的胸部,兩手重疊,左手五指翹起,雙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壓30次(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按壓深度至少125 px)。
註:
胳膊要與患者身體垂直
雙掌根按壓
⑦打開氣道
仰頭抬頜法,口腔無分泌物,無假牙。
打開氣道
⑧人工呼吸
應用簡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擠壓簡易呼吸器,每次送氣400~600 ml,頻率10~12 次/分。
註:口對口人工呼吸
⑨持續2分鍾的高效率的CPR
以心臟按壓:人工呼吸 = 30:2 的比例進行,操作5個周期。(心臟按壓開始送氣結束)
⑩判斷復甦是否有效
聽是否有呼吸音,同時觸摸是否有頸動脈博動。
整理病人進一步生命支持。
提高搶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將重點繼續放在高質量的CPR上
按壓頻率至少100 次/分(區別於大約100 次/分)
胸骨下陷深度至少 5 ㎝
按壓後保證胸骨完全回彈
胸外按壓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中斷
避免過度通氣
註:
低質量的心肺復甦:按壓過慢壓力不足達不到效果
低質量的心肺復甦:按壓過快不能使患者胸壁充分回彈
心肺復甦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壓 + 後續的專業用葯
美國成年人中約85%有興趣參加CPR初步訓練,結果使40%心臟驟停者復甦成功,每年搶救了約20萬人的生命。心臟跳動停止者,如在4分鍾內實施初步的CPR,在8分鍾內由專業人員進一步心臟救生,生還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時間就是生命,速度是關鍵,初步的CPR按CAB進行。
A(airway):保持呼吸順暢
B(breathing):口對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環
A.保持呼吸順暢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後移而堵塞氣道,所以心肺復甦的首要步驟是暢通氣道。急救者以一手置於患者額部使頭部後仰,並以另一手抬起後頸部或托起下頦,保持呼吸道通暢。對懷疑有頸部損傷者只能托舉下頦而不能使頭部後仰;若疑有氣道異物,應從患者背部雙手環抱於患者上腹部,用力、突擊性擠壓。
B.口對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頭抬頦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閉的鼻孔(或口唇 ),然後深吸一大口氣,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內吹 氣 , 然後放鬆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鍾反復一次,直到恢復自主呼吸。
每次吹氣間隔1.5秒,在這個時間搶救者應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繼續口對口呼吸,直至專業搶救人員的到來。
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環
檢查心臟是否跳動,最簡易、最可靠的是頸動脈。搶救者用2~3個手指放在患者氣管與頸部肌肉間輕輕按壓,時間不少於10秒。
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搶救者應握緊拳頭,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擊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舉有可能使患者心臟復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擊一次。
如心臟不能復跳,就要通過胸外按壓,使心臟和大血管血液產生流動。以維持心、腦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選擇胸外心臟按壓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緣,而後將右手掌側放在胸骨下1/3,再將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鄰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劍突上。右手置於左手上,手指間互相交錯或伸展。按壓力量經手跟而向下,手指應抬離胸部。
胸外心臟按壓方法:急救者兩臂位於病人胸骨的正上方,雙肘關節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對中等體重的成人下壓深度應大於5厘米,而後迅速放鬆,解除壓力,讓胸廓自行復位。如此有節奏地反復進行,按壓與放鬆時間大致相等,頻率為每分鍾不低於100次。
當只有一個急救者給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時,應是每做30次胸心臟按壓,交替進行2次人工呼吸。
當有兩個急救者給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時,首先兩個人應呈對稱位置,以便於互相交換。此時,一個人做胸外心臟按壓;另一個人做人工呼吸。兩人可以數著1、2、3進行配合,每按壓心臟30次,口對口或口對鼻人工呼吸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