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鑒別翡翠A貨、B貨、C貨
關於A貨、B貨、C貨如何鑒別的問題,許多書籍、文章都有論述,但其推薦的一些鑒別方法卻缺少可操作性,如紅外光譜分析法、激光拉曼光譜分析法等。這些儀器設備,作為一個普通的收藏者不用說買不起,就是買得起也很難買得到。而一些「專家」感覺上的鑒別,更是讓初學者難以掌握。如B貨綠色有一種被化開的感覺,有漂浮感;B貨翡翠被注膠後翠性減弱,顯行朦朧不清。這種感覺是一個專業人員經過多年從事A、B貨鑒別得出的一種心得,一般的收藏者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筆者也曾苦苦地追求,尋找這種感覺,但至今仍一頭霧水,收效甚微。 那麼,針對一個初入此道,手中只有幾件簡單工具(40倍放大鏡、強光手電筒、天平或二碘甲烷、折射儀或一溴奈)的收藏者,應該如何來鑒別A貨、B貨、C貨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從密度上著手。就是說每得到一塊翡翠後,首先要做的是測量它的密度,凡低於3.33的就應該引起注意。道理很簡單,雖然翡翠的密度是界定在3.25—3.43之間,但密度較低的翡翠就是A貨其質地也不會是很好的,而密度在3.33以上的翡翠出現 B貨的可能性又較低。因為不是所有的翡翠都適合做B貨。一般來講,做B貨的翡翠是質地較粗松、透明度較差、含有黃褐及黑色斑點狀物質的翡翠;另外,從顏色上看,適合做B貨的翡翠必須要有綠色。但也不是所有帶綠色的翡翠都值得去做,只有那些綠色較好,但透明度不高,而且有許多雜質在其中的翡翠才值得去做。更重要的是,現在加工B貨的材料大多數都是八三玉,而八三玉的相對密度卻低於3.33,在3.25—3.31之間。這就給我們正確識別A貨、B貨提供了一個參考數據。其次,要仔細觀察翡翠的表面特徵。用40倍放大境以側光(斜向照明法)進行觀察,A貨的表面光潔如鏡,有很強的玻璃光澤。就是有些小的沙眼、坑點也是在礦物的晶粒相接處以三角形或多邊長條狀出現。而B貨的砂眼坑點多以溶蝕孔洞的形式出現,其特點是,圓、深、黑、邊緣鈍蝕。另外,B貨表面布滿線條彎曲不一、縱橫交錯的網狀、樹枝狀溝紋,如同老化的柏油路面一般。A貨表面雖然也能見到細紋,但那是顆粒間的交接細紋。有些質地較差的A貨,因拋光不良,也會出現一些溝紋,但這些溝紋只是出現在不易拋光的局部,而且邊緣沒有被溶蝕的痕跡。
翡翠手鐲的A、B貨鑒別一般以聽聲音為主。在無裂的情況下將一隻手鐲用手指吊起,拿起另一隻手鐲或其他硬物輕輕敲擊(一定要輕輕敲擊,用力大了一是對手鐲有損害,二是聲音可能有誤),A貨聲音清脆,悠長有迴音,呈金屬聲;B貨聲音沉悶、沙啞。
對翡翠C貨的鑒別較簡單,通常用強光手電筒對其進行透射,A貨的綠是有色頭色尾,有濃淡過渡的斑點成條帶狀,而C貨在強光透射下,綠色均分布在晶粒周圍或裂隙之中呈細線狀。
-------------------
更多的翡翠知識請到專業翡翠交流社區:
http://www.ifeicui.com
Ⅱ 怎樣鑒別翡翠a貨圖片
翡翠辨別真假,如果是自己主觀判斷真假,日常操作是:透光,看內里晶體結構的翠性特徵,看玉體表面沒有被強酸侵蝕的酸腐蝕紋理。經過酸洗的翡翠,一般光澤偏暗淡,不清朗。當然,這種操作,建立在有一定實物上手經驗的基礎上,新手,不建議想當然去判斷。
要嚴謹,客觀判斷,最好是去權威珠寶玉石鑒定機構,用儀器鑒定,通過:密度,折射率,紅外線光譜分析,放大檢查,取得確定結論的鑒定證書,萬無一失。
圖范:
Ⅲ 如何鑒別翡翠是A貨,還是B貨
就是說每得到一塊翡翠後,首先要做的是測量它的密度,凡低於3.33的就應該引起注意。道理很簡單,雖然翡翠的密度是界定在3.25—3.43之間,但密度較低的翡翠就是A貨其質地也不會是很好的,而密度在3.33以上的翡翠出現
B貨的可能性又較低。因為不是所有的翡翠都適合做B貨。一般來講,做B貨的翡翠是質地較粗松、透明度較差、含有黃褐及黑色斑點狀物質的翡翠;另外,從顏色上看,適合做B貨的翡翠必須要有綠色。但也不是所有帶綠色的翡翠都值得去做,只有那些綠色較好,但透明度不高,而且有許多雜質在其中的翡翠才值得去做。更重要的是,現在加工B貨的材料大多數都是八三玉,而八三玉的相對密度卻低於3.33,在3.25—3.31之間。這就給我們正確識別A貨、B貨提供了一個參考數據。其次,要仔細觀察翡翠的表面特徵。用40倍放大境以側光(斜向照明法)進行觀察,A貨的表面光潔如鏡,有很強的玻璃光澤。就是有些小的沙眼、坑點也是在礦物的晶粒相接處以三角形或多邊長條狀出現。而B貨的砂眼坑點多以溶蝕孔洞的形式出現,其特點是,圓、深、黑、邊緣鈍蝕。另外,B貨表面布滿線條彎曲不一、縱橫交錯的網狀、樹枝狀溝紋,如同老化的柏油路面一般。A貨表面雖然也能見到細紋,但那是顆粒間的交接細紋。有些質地較差的A貨,因拋光不良,也會出現一些溝紋,但這些溝紋只是出現在不易拋光的局部,而且邊緣沒有被溶蝕的痕跡。
翡翠手鐲的A、B貨鑒別一般以聽聲音為主。在無裂的情況下將一隻手鐲用手指吊起,拿起另一隻手鐲或其他硬物輕輕敲擊(一定要輕輕敲擊,用力大了一是對手鐲有損害,二是聲音可能有誤),A貨聲音清脆,悠長有迴音,呈金屬聲;B貨聲音沉悶、沙啞。
Ⅳ 翡翠玉鐲要怎麼去識別是不是A貨,如何保養
關於A貨、B貨、C貨如何鑒別的問題,許多書籍、文章都有論述,但其推薦的一些鑒別方法卻缺少可操作性,如紅外光譜分析法、激光拉曼光譜分析法等。這些儀器設備,作為一個普通的收藏者不用說買不起,就是買得起也很難買得到。而一些「專家」感覺上的鑒別,更是讓初學者難以掌握。如B貨綠色有一種被化開的感覺,有漂浮感;B貨翡翠被注膠後翠性減弱,顯行朦朧不清。這種感覺是一個專業人員經過多年從事A、B貨鑒別得出的一種心得,一般的收藏者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筆者也曾苦苦地追求,尋找這種感覺,但至今仍一頭霧水,收效甚微。 那麼,針對一個初入此道,手中只有幾件簡單工具(40倍放大鏡、強光手電筒、天平或二碘甲烷、折射儀或一溴奈)的收藏者,應該如何來鑒別A貨、B貨、C貨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從密度上著手。就是說每得到一塊翡翠後,首先要做的是測量它的密度,凡低於3.33的就應該引起注意。道理很簡單,雖然翡翠的密度是界定在3.25—3.43之間,但密度較低的翡翠就是A貨其質地也不會是很好的,而密度在3.33以上的翡翠出現 B貨的可能性又較低。因為不是所有的翡翠都適合做B貨。一般來講,做B貨的翡翠是質地較粗松、透明度較差、含有黃褐及黑色斑點狀物質的翡翠;另外,從顏色上看,適合做B貨的翡翠必須要有綠色。但也不是所有帶綠色的翡翠都值得去做,只有那些綠色較好,但透明度不高,而且有許多雜質在其中的翡翠才值得去做。更重要的是,現在加工B貨的材料大多數都是八三玉,而八三玉的相對密度卻低於3.33,在3.25—3.31之間。這就給我們正確識別A貨、B貨提供了一個參考數據。其次,要仔細觀察翡翠的表面特徵。用40倍放大境以側光(斜向照明法)進行觀察,A貨的表面光潔如鏡,有很強的玻璃光澤。就是有些小的沙眼、坑點也是在礦物的晶粒相接處以三角形或多邊長條狀出現。而B貨的砂眼坑點多以溶蝕孔洞的形式出現,其特點是,圓、深、黑、邊緣鈍蝕。另外,B貨表面布滿線條彎曲不一、縱橫交錯的網狀、樹枝狀溝紋,如同老化的柏油路面一般。A貨表面雖然也能見到細紋,但那是顆粒間的交接細紋。有些質地較差的A貨,因拋光不良,也會出現一些溝紋,但這些溝紋只是出現在不易拋光的局部,而且邊緣沒有被溶蝕的痕跡。
翡翠手鐲的A、B貨鑒別一般以聽聲音為主。在無裂的情況下將一隻手鐲用手指吊起,拿起另一隻手鐲或其他硬物輕輕敲擊(一定要輕輕敲擊,用力大了一是對手鐲有損害,二是聲音可能有誤),A貨聲音清脆,悠長有迴音,呈金屬聲;B貨聲音沉悶、沙啞。
對翡翠C貨的鑒別較簡單,通常用強光手電筒對其進行透射,A貨的綠是有色頭色尾,有濃淡過渡的斑點成條帶狀,而C貨在強光透射下,綠色均分布在晶粒周圍或裂隙之中呈細線狀。翡翠雖然是石頭,但是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水份,翡翠製品在加工的最後一道工序中,會進行浸蠟拋光處理,讓表面附著一層蠟質物質,其可以保持翡翠內部具有一定的水份,掩蓋翡翠表面的一些微細裂紋,也增加了翡翠的透明度。但翡翠製品長如果保養不當,會導致翡翠內部一些滲透的水份、浸蠟和油脂等揮發,翡翠的裂隙逐漸顯露出來,透明度也就相對降低了。因此,對於翡翠製品來說,不論佩戴與否,都需要進行保養,具體方法是:
1) 不佩戴時可放置於相對封閉濕潤的環境中,也可以浸泡於清水之中,避免放置於過於乾燥的地方或長期暴曬於陽光之下,這會使其容易失去水份或表面的蠟質揮發而出現乾裂;
2) 長期不佩戴的翡翠可以塗抹一些橄欖油或清淡的無色油,並利用密封塑料袋進行包裝,但不能是濃稠帶色的機油,因為機油氧化發黃會直接影響翡翠的顏色;
3) 不要與金銀或鉑金首飾混合存放,需要單獨包裝存放,因為翡翠的硬度為6.5,遠遠高於金銀和鉑金的硬度,混合存放會使貴金屬劃傷受損;
4) 長期佩戴的翡翠製品需要進行浸蠟處理:加熱一個裝有石蠟的杯子,使石蠟熔化,將翡翠製品放入熔化的石蠟之中浸泡幾分鍾,取出後利用毛巾或毛刷擦洗光亮。
5) 翡翠製品不宜長期置放,經常佩戴翡翠製品,可以使人身體上的油脂、水份浸透入翡翠之中,對翡翠起到了保養的作用。
Ⅳ 肉眼如何辨別A貨翡翠,總結最全面的翡翠鑒定方法
肉眼辨別A貨翡翠,日常操作是:透光,看內里晶體結構的翠性特徵,看玉體表面沒有被強酸侵蝕的酸腐蝕紋理。經過酸洗的翡翠,一般光澤偏暗淡,不清朗。
當然,這種操作,建立在有一定實物上手經驗的基礎上,新手,不建議想當然去判斷。
要嚴謹,客觀判斷,最好是去權威珠寶玉石鑒定機構,用儀器鑒定,通過:密度,折射率,紅外線光譜分析,放大檢查,取得確定結論的鑒定證書,萬無一失。
示範:
Ⅵ 翡翠a貨是什麼意思 怎麼鑒定翡翠a貨
翡翠A貨是指未經任何後期人工處理的天然翡翠,也就是常說的翡翠真品。
與翡翠A貨相關的是翡翠B貨、C貨、D貨、B+C貨,分別介紹如下:
翡翠B指的是天然的、質量比較差的翡翠經過酸洗、充膠後加工而成的翡翠。
翡翠C則是在翡翠B的基礎上,在後期的充膠過程中,添加染料,使翡翠的顏色更加漂亮。
翡翠B+C則是既經過了酸洗、充膠,又經過了人工染色的翡翠。
翡翠D則是指根本不是翡翠材質的其它玉石或人工合成的高仿品。
實驗室鑒定翡翠A貨的方法是:
1、通過密度、折射率等物理性狀的檢測初步排除D貨可能性;
2、然後在放大觀察內部晶體結構過程中進一步確定翡翠材質,並排除B貨、C貨可能性;
3、更專業的檢測還會通過紅外檢測、吸收光譜分析等方法進一步排除翡翠B貨、C貨可能性。
肉眼鑒定翡翠A貨的方法是:
1、通過掂分量、觀察內部晶體結構等判斷是非為翡翠,因為翡翠的密度較大,內部纖維交織結構體現為純天然的棉絮結構、蒼蠅翅狀的晶體特徵等;
2、然後通過觀察翡翠內部顏色分布狀態是否自然,如果顏色明顯富集在晶體縫隙則應該是C貨;
3、側光45度觀察拋光面是否平滑,如果有明顯的小坑點,那很可能就是B貨,因為人工注膠後再拋光是無法跟A貨翡翠一樣拋光得那麼光滑的。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沒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來說,翡翠A貨鑒定的最好方法是查閱規范的檢測證書,因為規范的檢測證書都是國家認定的實驗室裡面,專業鑒定人員通過儀器進行鑒定確認的A貨,比肉眼鑒定要靠譜太多!而且不需要花大量時間和金錢去學習並練習翡翠A貨的鑒定技巧。
Ⅶ 請問如何鑒定A貨翡翠鐲子的真假
天然的翡翠A貨手鐲首先聲音清脆,密度高,並且色澤透明發亮,地攤上買的經常是顏色有點雜的。還有很多乳白色的都是質量很差的,不值錢呀!
給你找了幾個方法,看看:
1、看、B貨翡翠,一般都有明顯的裂紋,因為顏色是泡進去的,所以裂紋的紋路上就會有顏色積淀;而A貨,就是通常說的真貨,即使有裂紋,也不會有顏色積淀
2、聽、用一根瑪瑙棒敲擊手鐲,聲音沉悶,音短,就是B貨;聲音清遠,聽起來很悅耳,是A貨;當然,這個需要點經驗
3、再看,看手鐲裡面的小顆粒,B貨裡面沒顆粒,而是一團團霧氣,為啥是這樣呢,因為強酸已經完全破壞了翡翠原來的結構,顆粒就碎了(主要是強酸分解了翡翠中含有的碳酸鈣,這個大家回憶一下初中化學就行了,導致剩下的翡翠中成分減少,同時,一部分膠被沖了進去,所以看起來想霧一樣,或者說看起來很渾濁);
4、再再看,藉助太陽光來看。真貨在陽關上有光澤,假貨沒有(除非是玻璃冒充的,區分玻璃和翡翠,就不用講了吧),因為經過酸和膠兩重熏陶,翡翠的表面也被破壞了,任憑在高水平的拋光技術,也不能達到像真貨那樣的拋光效果;
5、感受重量,假貨比較輕,這個需要經驗。
Ⅷ 怎樣檢驗翡翠手鐲(A貨)的真假
翡翠A、B貨自己鑒定小技巧:
1、對光觀察,是否有淡淡的黃色調透出,有則基本確定為A,如無且慘白狀,則基本可確定B或B+C(例外:白底青種除外,時間較長B貨膠老化也會變黃)。2、對於無裂手鐲,用其他非手鐲玉石敲擊,會發出叮叮的清脆聲音,B貨的聲音沒有那麼清脆。可以和確定的A貨手鐲對比一下。
B貨慘白原理: B貨是天然種質一般的翡翠原料經強酸、強鹼浸泡幾個月後抽真空注膠而成,此過程將天然的翡翠顆粒間黃色鐵錳氧化物反應掉,所以B貨就會顯示出不自然的慘白體色表現在成品上。
Ⅸ 怎樣鑒別翡翠A貨和B貨
觀察有沒雜質 。由於翡翠在大自然中形成,如果是A貨免不了存在一些雜質,如黑色、黃色或灰色體,而處理過的B貨雜質很少,因為被強酸腐蝕掉了。
看色根。所謂色根,是指在翡翠飾品中,有一點或一細條略深一些的綠,這些顏色略深一些的綠色逐漸過渡成為相對較淺的綠稱為色根。天然翡翠A貨顏色與底配合自然大方,綠色像樹根或團片狀分布,輪廓分明、清楚。處理過的B貨翡翠色根模糊,不清楚,色與底之間像國畫那樣糊糊塗塗,顯斑點、黑點或碎塊狀漂浮。大多數在灰白或豆青地上顯示這種綠。
看光澤。A貨光澤一般為強玻璃光澤。B貨的光澤暗淡,一般看上去為蠟光或樹脂光澤,表面與淺部較為通透,越往內部越變得混濁不清。
看錶面。用高倍放大鏡看,A貨表面光滑細膩,可見不同礦物顆粒因硬度差異在表面呈現有細微凹凸和顆粒交接紋。質地較差的A貨,因拋光不良而引起的溝紋通常只會出現在局部位置,特別是不易拋光的凹處。B貨表面雜亂無章,線條彎直不一,呈現蛛網狀、樹枝狀溝紋,表面因硬度差異,出現桔皮狀構造。處理較強的B貨,表面有龜裂狀。
看翠性。所謂翠性是一種纖維晶體與斑狀晶體交織在一起的結構,可見星點狀、針狀或片狀閃光面,又稱蒼蠅翅,這是翡翠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也是鑒定真假翡翠的一個重要標志。但鑒定A貨、B貨不能完全以此作為鑒定證據,要視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A貨翠性明顯。B貨在處理過程中遭到破壞而翠性模糊,但是,如果酸處理的程度輕微時,翠性也照樣看得出,而且很明顯。
Ⅹ 怎麼識別翡翠a貨
1;水滴鑒別法:往翡翠上倒一點水,如果水是呈露珠狀的說明是真的天然翡翠,因為真翡翠的密度大,液體在翡翠表面是無法滲入翡翠內部的,而一些經過染色或者拼接的劣質玉石,則水滴會很快的分散開。
2;手觸摸法:用手輕輕的撫摸翡翠,會感覺到一股清涼撲面而來,不像假翡翠毫無感覺,輕輕掂量一下,上面說到過 ,翡翠密度大,密度大自然重量就高,同等面積下的翡翠跟其他玉石,自然翡翠的更加有分量。
3;放大鏡觀察;你拿放大鏡往翡翠上面一看,裂紋多的一般都是假貨,就算是真貨,翡翠裂紋多的,,其價格也是大打折扣。
4;聲音辨別;一般翡翠的聲音你輕輕敲打,會發出非常清脆的聲音,而假貨的聲音則沉悶。
5;看顏色:很多行家一眼就說這翡翠的顏色很「正」,什麼是「正」呢?這個一般看色根,天然A貨翡翠色根一般從內往外擴散,輪廓分明清晰;B貨翡翠色根模糊,呈漂浮狀;C貨染色,色根不明顯。
6;自然光線:在有光線的地方觀察翡翠顏色大部分的天然翡翠顏色都是較為純凈光潔的,通常不會摻雜太多的雜色,其顏色分布均勻,光澤性較強;而經過人工處理的假翡翠沒有這種特點,所以把翡翠放到有光線的地方觀察,如果色澤純凈明亮沒有瑕疵則可判定它是真貨。
7;可見光吸收光譜儀的觀察。
紅外光譜只能解決翡翠中有無樹脂,從而確定是A貨或B貨,但不能解決有無染色劑的問題。通過可見光譜儀的觀察,可以檢測有無染色劑的存在。根據我們多年的鑒定經驗,染綠色又入樹脂處理的翡翠在可見光光譜中,紅色區域有一條略粗的吸收帶,由於它比較靠近紅色漸滅的一端,所以不容易觀察,必須非常仔細,才能看出。
紫外燈下:對於染綠色入膠的翡翠,在紫外燈下仍有熒光,但熒光反應為藍綠到綠藍,與未染色入膠翡翠的熒光反應稍有一點區別,只要仔細觀察,就能夠區分出來。對於染紫色入樹脂的翡翠來講,它在紫外燈下呈藍紫色的熒光,與單純染色或單純入樹脂的熒光反應有所區別。染紅色的入樹脂的翡翠,由於加入了含鐵染色劑,因此它呈惰性反應,沒有熒光。
8;翡透明度:所謂的透明度,指的就是翡翠的「種」,從事鑒定翡翠行業的專家稱其為「水頭」,這是翡翠的專有名詞,長、短是指翡翠能被光透過的深度。凈度是指翡翠含有的雜質,是評定A貨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准。翡翠的顏色豐富多彩,有白、綠、黃、紅、紫等等,顏色是首先進入購買者眼簾的,翡翠顏色的好壞,也是判定翡翠等級的一個重要標准。
9;翡翠顏色;顏色是翡翠是否值錢美觀的關鍵,越綠的顏色越正的就越值錢,天然翡翠的顏色看起來均勻有靈性,假貨翡翠的顏色很綠但是不細膩,一般一眼都能感覺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