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熱現象的測量方法

熱現象的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2 13:35:37

㈠ 正確測量水溫的方法

測量水溫的方法:

1、手拿溫度計的上端。

2、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

4、在液面不在上升或下降時讀數。

5、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

(1)熱現象的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溫度測量

一、溫度測量是用測溫儀器對物體的溫度作定量的測量。

溫物理量的測度測量實際上是對該物體的某一量,該物理量應該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物體溫度的變化而作單調的較顯著的變化。據物理定律,由該物理量的數值來顯示被測物體的溫度。

使用測溫儀表對物體的溫度進行定量的測量,測量溫度時,總是選擇一種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溫度變化的物理量作為溫度的標志,根據所依據的物理定律,由該物理量的數值顯示被測物體的溫度

目前,溫度測量的方法已達數十種之多。根據溫度測量所依據的物理定律和所選擇作為溫度標志的物理量,測量方法可以歸納成下列幾類。

膨脹測溫法採用幾何量(體積、長度)作為溫度的標志。最常見的是利用液體的體積變化來指示溫度的玻璃液體溫度計。還有雙金屬溫度計和定壓氣體溫度計等。

玻璃液體溫度計這種溫度計由溫泡、玻璃毛細管和刻度標尺等組成。從結構上可分三種:棒式溫度計的標尺直接刻在厚壁毛細管上:內標式溫度計的標尺封在玻璃套管中;外標式溫度計的標尺則固定在玻璃毛細管之外。溫泡和毛細管中裝有某種液體。最常用的液體為汞、酒精和甲苯等。溫度變化時毛細管內液面直接指示出溫度。

精密溫度計幾乎都採用汞作測溫媒質。玻璃汞溫度計的測量范圍為-30~600°C;用汞鉈合金代替汞,測溫下限可延伸到-60°C;某些有機液體的測溫下限可低達-150°C。這類溫度計的主要缺點是:測溫范圍較小;玻璃有熱滯現象(玻璃膨脹後不易恢復原狀);露出液柱要進行溫度修正等。

雙金屬溫度計把兩種線膨脹系數不同的金屬組合在一起,一端固定,當溫度變化時,因兩種金屬的伸長率不同,另一端產生位移,帶動指針偏轉以指示溫度。工業用雙金屬溫度計由測溫桿(包括感溫元件和保護管)和表盤(包括指針、刻度盤和玻璃護面)組成。測溫范圍為-80~600°C。它適用於工業上精度要求不高時的溫度測量。

定壓氣體溫度計對一定質量的氣體保持其壓強不變,採用體積作為溫度的標志。它只用於測量熱力學溫度(見熱力學溫標),很少用於實際的溫度測量。

壓力測溫法採用壓強作為溫度的標志。屬於這一類的溫度計有工業用壓力表式溫度計、定容式氣體溫度計和低溫下的蒸氣壓溫度計三種。

壓力表式溫度計其密閉系統由溫泡、連接毛細管和壓力計彈簧組成,在密閉系統中充有某種媒質。當溫泡受熱時,其中所增加的壓力由毛細管傳到壓力計彈簧。彈簧的彈性形變使指針偏轉以指示溫度。

二、溫泡中的工作媒質有三種:氣體、蒸氣和液體。

1、氣體媒質溫度計如用氮氣作媒質,最高可測到500~550°C;用氫氣作媒質,最低可測到-120°C。

2、蒸氣媒質溫度計常用某些低沸點的液體如氯乙烷、氯甲烷、乙醚作媒質。溫泡的一部分容積中放這種液體,其餘部分中充滿它們的飽和蒸氣。

3、液體媒質一般用水銀。

這類溫度計適用於工業上測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溫度測量。

定容氣體溫度計保持一定質量某種氣體的體積不變,用其壓強變化來指示溫度。這種溫度計通常由溫泡、連接毛細管、隔離室和精密壓力計等組成。它是測量熱力學溫度的主要手段。1968年國際實用溫標的大多數定義固定點的指定值都是根據這種溫度計的測定結果來確定的。它在溫標的建立和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很少用於一般測量。

蒸氣壓溫度計用於低溫測量。它是根據化學純物質的飽和蒸氣壓與溫度有確定關系的原理來測定溫度的一種溫度計。它由溫泡、連接毛細管和精密氣壓計等組成,工作媒質有氧、氮、氖、氫和氦。充氧的溫度計使用范圍為54.361~94K,氮為63~84K,氖為24.6~40K,氫為13.81~30K,氦為0.2~5.2K。蒸氣壓溫度計的測溫精度高,裝置較為復雜,但比氣體溫度計簡單,在測溫學實驗中常用作標准溫度計。

電學測溫法採用某些隨溫度變化的電學量作為溫度的標志。屬於這一類的溫度計主要有熱電偶溫度計、電阻溫度計和半導體熱敏電阻溫度計。

熱電偶溫度計是一種在工業上使用極廣泛的測溫儀器。熱電偶由兩種不同材料的金屬絲組成。兩種絲材的一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工作端,置於被測溫度處;另一端稱為自由端,與測量儀表相連,形成一個封閉迴路。當工作端與自由端的溫度不同時,迴路中就會出現熱電動勢(見溫差電現象)。

當自由端溫度固定時(如 0°C),熱電偶產生的電動勢就由工作端的溫度決定。熱電偶的種類有數十種之多。有的熱電偶能測高達 3000°C的高溫,有的熱電偶能測量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電阻溫度計根據導體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規律來測量溫度。最常用的電阻溫度計都採用金屬絲繞製成的感溫元件。主要有鉑電阻溫度計和銅電阻溫度計。低溫下還使用銠鐵、碳和鍺電阻溫度計。

精密鉑電阻溫度計目前是測量准確度最高的溫度計,最高准確度可達萬分之一攝氏度。在-273.34~630.74°C范圍內,它是復現國際實用溫標的基準溫度計。中國還廣泛使用一等和二等標准鉑電阻溫度計來傳遞溫標,用它作標准來檢定水銀溫度計和其他類型溫度計。

半導體熱敏電阻溫度計利用半導體器件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規律來測定溫度,其靈敏度很高。主要用於低精度測量。

磁學測溫法根據順磁物質的磁化率與溫度的關系(見順磁性)來測量溫度。磁溫度計主要用於低溫范圍,在超低溫(小於1K)測量中,是一種重要的測溫手段。

聲學測溫法採用聲速作為溫度標志,根據理想氣體中聲速的二次方與開爾文溫度成正比的原理來測量溫度。通常用聲干涉儀來測量聲速。這種儀表稱為聲學溫度計。主要用於低溫下熱力學溫度的測定。頻率測溫法採用頻率作為溫度標志,根據某些物體的固有頻率隨溫度變化的原理來測量溫度。這種溫度計叫頻率溫度計。

在各種物理量的測量中,頻率(時間)的測量准確度最高(相對誤差可小到1×10),近些年來頻率溫度計受到人們的重視,發展很快。石英晶體溫度計的解析度可小到萬分之一攝氏度或更小,還可以數字化,故得到廣泛使用。此外,核磁四極共振溫度計也是以頻率作為溫度標志的溫度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溫度測量

㈡ 高溫的測量方法

測量高溫的方法有很多。
我們平時常用的玻璃溫度計多為水銀溫度計,里邊裝的是汞。汞的沸點為356.95℃,這對於測 量一般氣溫是足夠用的。但是,工業上有時要測量上千度的溫度,這樣一來,水銀溫度計就 不能用了。人們於是找到了金屬鎵來幫忙。
測量高溫可以利用鎵,鎵的沸點很高,為2070℃,但熔點很低,只有29.78℃。也就是說,把鎵入在手上,人的體 溫就能使之熔化。這一性質決定,用鎵來測量29.78℃到2070℃內的溫度最為適宜。人們把 鎵充入耐高溫的石英細管中,做成高溫溫度主,廣泛用於工業領域。
測量高溫可以用熱電偶溫度計,它用於超高溫的測量,它的的工作原理是:
兩種不同的導體接觸構成迴路時,迴路中將產生電勢,這種電勢的大小直接與兩個接點之間的溫度差有關,這種現象稱為熱電效應。利用熱電效應製成的感溫元件就是熱電偶,利用熱電偶作為感溫元件組成的溫度計就是熱電偶溫度計。
在古典電子理論中,熱電勢由溫差電勢和接觸電勢兩部分構成。
溫差電勢是由均質導體的兩端溫度差引起的。接觸電勢是當兩種不同的導體A與B接觸時,因兩者的自由電子密度不同,在接觸點產生電子擴散,而形成的電勢。接觸電勢不但是溫度t的函數,其對熱電勢的貢獻也遠比溫差電勢大。
測出熱電偶因為溫度變化產生的熱電勢,根據熱電勢和溫度變化之間的函數關系就能知道引起熱電勢的溫度值。
我所知的目前測量的溫度可以精確到0.1度,再精確些在技術上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過分精確的實際意義並不大。
測量高溫可以用到熱電偶,耐熱溫度要大於熱電阻,但價格是熱電阻的三四倍。一般的磚廠都用熱電阻,最高耐熱溫度也能達到1300度。不管是哪一種,他們輸出的都是電流信號,通過變送器將這些電流換算成4-20mA的電流,然後再輸送到數顯儀,變成你要的數據,這些並不難,只要你買了這些東西,銷售方就會把這些都弄好。

㈢ 一億度的溫度怎麼測量的。零下一億度可以測量嗎。

簡答:

一億度的溫度可以靠測量與溫度相關的電磁波(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等)計算出來。。。

零下一億度是不存在的,最低溫度(絕對零度)就是零下-273.15攝氏度。。。

詳細解答:

2010年初,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室環境下創造了4萬億攝氏度高溫紀錄,以模擬宇宙「大爆炸」後的情形,為探索宇宙成因提供素材。
這項實驗由美國布魯克黑文國立實驗室完成,2月15日由研究小組負責人史蒂文·維格朵在首都華盛頓借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之際宣布。
布魯克黑文國立實驗室隸屬於美國政府能源部,位於紐約州阿普頓。
實驗室擁有一台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環路周長為3.8公里,建在地下4米處,以貴金屬金的離子為材料,加速進而實現數以10億次計的對撞,產生持續時間為千分之一秒,即毫秒的高溫。
「RHIC的設計目標,」維格朵說,「就是為了模擬宇宙形成初期所處的溫度,產生相應的物質。」
對4萬億攝氏度高溫的確認,由計算機實現。

4萬億度的高溫是如何「測」出來的,這樣的溫度意味著什麼

從直觀上來說,溫度和人對冷熱的感受有關。冷熱是人類最容易直觀地感覺到,但同時又最晚被理解的現象之一。從人類誕生之日,就已經注意到春暖冬寒。真正從科學上研究熱的熱力學還是1656年才出現的。當年,愛爾蘭科學家波義爾和英格蘭科學家胡克繼續「馬德堡半球」實驗開創的氣體真空研究,終於發現氣體體積、壓力和溫度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
1714年,荷蘭人華倫海特(Daniel Fahrenheit)改良水銀溫度計,定出華氏溫標,建立了溫度測量的一個共同的標准,使熱學走上了實驗科學的道路。1824年,法國科學家卡諾,第一個把熱和動力聯系起來,是熱力學的真正的理論基礎建立者。經過許多科學家兩百年的努力,到1912年,能斯脫(Walther Hermann Nernst)提出熱力學第三定律後,人們對熱的本質才有了正確的認識,並逐步建立起熱學的科學理論。

攝氏溫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溫標。它是18世紀瑞典天文學家攝爾修斯(Anders Celsius)提出來的。在1標准大氣壓下,他把水的沸點定為100℃,水的凝固點定為0℃,其間分成100等分,1等分為攝氏1度。這種溫度表被稱為攝氏溫標(又叫百分溫標)。後人為了紀念攝爾修斯,用他的名字第一個字母「C」來表示。
在美國,人們採用華氏溫標。華氏溫標是1714年由荷蘭人華倫海特製定的。在這一年,他製成了第一支玻璃水銀溫度計。華氏溫標以冰水混合物為32℉(即冰點),而以水沸點的溫度為212℉。
由此可知,攝氏溫度和華氏溫度的思路完全一樣,只是0點不同,刻度大小也不一樣。就溫度范圍來說,攝氏溫標1度等於華氏溫標9/5度,而0℃相當於 32℉,所以把華氏度減去32,再乘以5/9就得出攝氏度。利用這個換算公式,可以知道「華氏451」等於233℃;而「102華氏度」相當於39℃。

有了溫度計,人們可以更深入、更准確地研究熱。最初,科學家們認為熱是一種單獨存在的物質。這個理論被稱為「熱質說」。這種說法把傳熱過程看作是「熱質」的流動過程,並且產生了「熱質守恆定律」。這種學說沒法解釋摩擦生熱,所以一直受到挑戰。1798年,英國物理學家倫福德通過摩擦生熱的實驗提出熱是物質的一種運動形式。1799年,英國科學家戴維的冰摩擦生水的實驗更推翻了熱質說。
現在,科學家已經確認熱不是一種單獨的物質,而是物質內粒子無規則運動造成的現象,而溫度正是度量這種無規則運動強度的方法。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粗略地理解溫度:溫度高就說明物質內粒子無規則運動速度大,反之說明物質內無規則運動速度小。實際上,物質內粒子的運動速度並不相同,溫度是「粒子運動激烈程度(動能)平均值的一個指標」。
根據溫度的定義,無論是攝氏溫度還是華氏溫度,它們的「零度」都不是真正的「零度」。因為在此溫度下物體的粒子還在做著相當激烈的運動。科學家認為,這個最低溫度確實存在,被稱為「絕對零度」,它等於 -273.15℃。不過,宇宙中沒有什麼地方是絕對零度,因為只要有物質,多少會受到周圍輻射等因素的作用而產生粒子的運動。宇宙中最冷的天體「布莫讓星雲」(Boomerang Nebula)的溫度是-272℃。同時,根據熱力學第三定律,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到溫度低的物體,要使物體降溫到絕對零度,只能用低於這個溫度的物體來吸取它的熱量,這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工也沒法製造出絕對零度。有「絕對零度」,就有「絕對溫度」。絕對溫度以絕對零度為零度,溫度間隔和攝氏度一樣,其單位是開爾文(K),絕對溫度等於攝氏溫度加273.15。

定義了零度,我們就可以定義更高的溫度。水銀溫度計根據汞熱漲冷縮原理製成。它一般只能被用於測量150℃以下的溫度。一旦超過2000℃,任何需要熱傳遞的接觸式溫度計都沒法用了。不過,不用接觸傳熱科學家們也能測溫。基於溫度和能量的關系,科學家可以計算出不同溫度放射出的電磁波波長。電磁波按照從長到短的不同波長來區分,依次是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等。一般來說,波長越短的電磁波,攜帶的能量越高。因此,物體的溫度越高,它所發出的電磁波中所包含的短波長成分也越多。所以,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天體放射的電磁波,來了解它們的溫度。用這種方法,我們可以知道太陽的中心溫度大約是2000萬度。

美國科學家已經在相對論重子對撞機中製造出了4萬億度的高溫,這個數據是通過參與碰撞的粒子的能量算出來的,當然也可以觀測到一些和這個溫度相關的現象,比如電磁輻射。

有人會問,這4萬億度的高溫是在加速器的管子里生成的,那管子還不全融化了啊?這就牽扯到一個重要的科學事實:溫度和我們感受到的熱是兩回事!當我們泡溫泉的時候,水溫達到50℃就覺得燙得不行了,可蒸桑拿的時候,桑拿房的室溫達到80℃我們也不會被燙傷。這是因為溫泉里水分子的密度比蒸拿房裡的氣體分子密度高得多。它能夠把更多的熱量(也就是粒子的動能)傳給人體,所以50℃的溫泉池比80℃的桑拿房要「熱」得多。我們還可以找到更極端的案例,距地球50億光年的地方有一個RXJ1347.51145星系,其內部存在溫度高達3億℃的氣體,但是假如我們置身其中,卻根本就不會感到熱!因為那些氣體的密度非常低,每一立方厘米大約只有0.0001到0.01個原子(或離子)。同樣的道理,對撞機里的高溫也不會熔化管子,因為對撞機里的物質是很少的。

㈣ 關於熱現象的 物理問題

沒有
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表示那樣一種溫度,在此溫度下,構成物質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運動。所謂運動,系指所有空間、機械、分子以及振動等運動.還包括某些形式的電子運動,然而它並不包括量子力學概念中的「零點運動」。除非瓦解運動粒子的集聚系統,否則就不能停止這種運動。從這一定義的性質來看,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實驗中達到的,但已達到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一度內的低溫。所有這些在物質內部發生的分子和原子運動統稱為「熱運動」,這些運動是肉眼看不見的,但是我們會看到,它們決定了物質的大部分與溫度有關的性質。 正如一條直線僅由兩點連成的一樣,一種溫標是由兩個固定的且可重復的溫度來定義的。最初,在一標准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或760托)時,攝氏溫標是定冰之熔點為0℃和水之沸點為100℃,絕對溫標是定絕對零度為oK和冰之熔點為273K,這樣,就等於有三個固定點而導致溫度的不一致,因為科學家希望這兩種溫標的度數大小朝等,所以,每當進行關於這三點的相互關系的准確實驗時,總是將其中一點的數值改變達百分之一度。 現在,除了絕對零度外,僅有一固定點獲得國際承認,那就是水的「三相點」。1948年確定為273.16K,即絕對零度以上273.16度。當蒸氣壓等於一大氣壓時,水的正常冰點略低,為273.15K(=o℃=320°F),水的正常沸點為373.15K(=100℃=212°F)。這些以攝氏溫標表示的固定點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測溫參考點(即所謂的國際實用溫標)的實際值,以及在實驗室中為准確地獲得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國際權度委員會定期公布。

1848年,英國科學家威廉·汽姆遜·開爾文勛爵(1824~1907)建立了一種新的溫度標度,稱為絕對溫標,它的量度單位稱為開爾文(K)。這種標度的分度距離同攝氏溫標的分度距離相同。它的零度即可能的最低溫度,相當於攝氏零下273度(精確數為-273.15℃),稱為絕對零度。因此,要算出絕對溫度只需在攝氏溫度上再加273即可。那時,人們認為溫度永遠不會接近於0K,但今天,科學家卻已經非常接近這一極限了。

物體的溫度實際上就是原子在物體內部的運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熱的時候,就意味著它的原子在快速動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冷的時候,則意味著其內部的原子運動速度較慢。我們的身體是通過熱或冷來感覺這種運動的,而物理學家則是絕對溫標或稱開爾文溫標來測量溫度的。

按照這種溫標測量溫度,絕對溫度零度(0K)相當於攝氏零下273.15度(-273.15℃)被稱為「絕對零度」,是自然界中可能的最低溫度。在絕對零度下,原子的運動完全停止了,並且從理論上講,氣體的體積應當是零。由此,人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溫度不可能降到這個標度之下,為什麼事實上甚至也不可能達到這個標度,而只能接近它。

自然界最冷的地方不是冬季的南極,而是在星際空間的深處,那裡的溫度是絕對溫度3度(3K),即只比絕對零度高3度。

這個「熱度」因為實際上我們談到的溫度總是在絕對零度之上)是作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留存至今的熱度,事實上,這是證明大爆炸理論最顯著有效的證據之一。

在實驗室中人們可以做得更好,能進一步地接近於絕對零度,從上個世紀開始,人們就已經製成了能達到3K的製冷系統,並且在10多年前,在實驗室里達到的最低溫度已是絕對零度之上1/4度了,後來在1995年,科羅拉多大學和美國國家標准研究所的兩位物理學家愛里克·科內爾和卡爾威曼成功地使一些銣原子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溫度,即達到了絕對零度之上的十億分之二十度(2×10-8K)。他們利用激光束和「磁陷阱」系統使原子的運動變慢,我們由此可以看到,熱度實際上就是物質的原子運動。非常低的溫度是可以達不到的,而且還要以尋求「阻止」每一單個原子運動,就像打檯球一樣,要使一個球停住就要用另一個球去打它。這了弄明白這個道理,只要想一想下面這個事實就夠了。在常溫下,氣體的原子以每小時1600公里的速度運動著,而在3K的溫度下則是以每小時1米的速度運動著,而在20nK(2×10-8K)的情況下,原子運動的速度就慢得難以測量了。在20nK下還可以發現物質呈現的新狀態,這在70年前就被愛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學家玻色(1894~1974)預見了。

事實上,在這樣的非常溫度下,物質呈現的既液體狀態,也不是固體狀態,更不是氣體狀態,而是聚集成唯一的「超原子」,它表現為一個單一的實體。

㈤ 熱的良導體測量導熱系數的常用方法

熱的良導體測量導熱系數的常用方法有穩態法和瞬態法。導熱系數是指單位時間內在單位溫度梯度下沿熱流方向通過材料單位面積傳遞的熱量,熱傳導是熱量傳輸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熱交換現象三種基本形式,傳導,對流,輻射中的一種。

熱的良導體測量導熱系數的穩態法

穩態法是經典的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測定方法,至今仍受到廣泛應用,其原理是利用穩定傳熱過程中,傳熱速率等於散熱速率的平衡狀態,根據傅里葉一維穩態熱傳導模型,由通過試樣的熱流密度,兩側溫差和厚度,計算得到導熱系數。

瞬態法是最近幾十年內開發的導熱系數測量方法,用於研究中,高導熱系數材料,或在高溫度條件下進行測量,瞬態法的特點是精確性高,測量范圍寬,高能達到2000攝氏度,樣品制備簡單。

熱線法是在樣品,通常為大的塊狀樣品中插入一根熱線,測試時,在熱線上施加一個恆定的加熱功率,使其溫度上升,測量熱線本身或與熱線相隔一定距離的平板的溫度隨時間上升的關系。

㈥ 熱現象的一些例子

1、熔化

冰雪消融、夏天冰棍在滴水、燃燒的蠟燭燭液流下來、飲料加冰

2、凝固

結冰、北方寒冷冬天雨後屋檐下的冰掛、鐵水製作模具、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幾缸水、鋼水澆鑄成車輪

3、汽化

蒸發現象(衣服晾乾、頭發吹乾、灑在地上的水不見了、霧散了)、沸騰

4、液化

夏天,冰棍周圍冒「白氣」、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夏天,水缸外層「出汗」、早晨的濃霧、露水形成

5、升華

燈絲(或鎢絲)變細、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晾幹了、衣箱中的樟腦丸(或衛生球)漸漸變小、高溫加熱碘,碘的體積變小、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變小了、乾冰(固態二氧化碳)升華用來打造舞台效果,也可用來人工降雨;

(6)熱現象的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自然界中與物體冷熱程度(溫度)有關的現象稱為熱現象。人對冷和熱會產生生理上的感覺,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人感覺熱;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人感覺冷。但溫度並不是熱,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利用溫度計可以准確地測量物體的溫度。

我們說物體吸熱和放熱,這里的熱,指的是能量。熱力學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熱可以轉變為功,功也可以轉變為熱,消耗一定的功,必產生一定的熱,一定的熱消失時,也必產生一定的功。

㈦ 導熱系數測試方法有哪些

從傳熱機理上分,包括穩態法和非穩態法;穩態法包括平板法、護板法、熱流計法等;非穩態法又稱為瞬態法,包括熱線法、熱盤法、激光法等。

根據試樣的形狀又可以分為平板法、圓柱體法、圓球法、熱線法等。

熱線法導熱系數測定儀用於測定非金屬固體材料的導熱系數,應用於建築、建材、節能、環保、輕工、化工、醫療等各個領域的材料的導熱系數的測定。

符合標准:

GB 10297-1998 《非金屬固體材料導熱系數的測定方法 熱線法》

熱線法測定材料導熱系數是一種非穩態方法,具有測試裝置簡單和測量時間短的優點。其原理是在勻溫的各向同性均質試樣中放置一根電阻絲,即所謂的熱線,當熱線以恆定功率放熱時,熱線和其附近試祥的溫度將會隨時間升高。根據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可確定試樣的導熱系數。平板法導熱系數測試儀主要用於測試紡織物、陶瓷纖維、氈、板、磚等耐火保溫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導熱系數。

符合標准:

GB/T 17911-2006《耐火材料 陶瓷纖維製品試驗方法》

YB/T 4130-2005《耐火材料 導熱系數試驗方法(水流量平板法)》

更多可參考 【標准集團】

㈧ 什麼是物理熱現象,能舉個例子嗎

自然界中與物體冷熱程度(溫度)有關的現象稱為熱現象。人對冷和熱會產生生理上的感覺,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人感覺熱;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人感覺冷。但溫度並不是熱,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利用溫度計可以准確地測量物體的溫度。

例子:

1、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是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高。

2、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製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

3、爐灶上方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快空氣對流,使廚房油煙及時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間。

4、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上易破裂。這是因為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燙砂鍋放在濕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溫度降低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均勻,故易破裂。

5、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

(8)熱現象的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我們說物體吸熱和放熱,這里的熱,指的是能量。熱力學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熱可以轉變為功,功也可以轉變為熱,消耗一定的功,必產生一定的熱,一定的熱消失時,也必產生一定的功。

熱量與熱能之間的關系就好比是做功與機械能之間的關系一樣。若兩區域之間尚未達至熱平衡,那麼熱便在它們中間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另一方傳遞。任何物質都有一定數量的內能,這和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的無序運動有關。

當兩不同溫度的物質處於熱接觸時,它們便交換內能,直至雙方溫度一致,也就是達致熱平衡。這里,所傳遞的能量數便等同於所交換的熱量數。許多人把熱量跟內能弄混,其實熱量指的是內能的變化、系統的做功。

熱量描述能量的流動,而內能描述能量本身。充分了解熱量與內能的分別是明白熱力學第一定律的關鍵。

製作原理: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製成的。

結構特點:是一根內徑很小、密封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裝液體的玻璃泡,管上有刻度。

溫度單位:包括℃攝氏度(攝氏溫度)和K開爾文(熱力學溫度)。

攝氏溫度的規則: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在一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

熱力學溫度:宇宙中溫度下限為-273.15℃,稱為絕對零度。以絕對零度為起點的溫度稱為熱力學溫度。-273.15℃=0K

兩者關系:T(熱力學溫度)=t(攝氏溫度)+273.15

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物質由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叫狀態變化。

熔化指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凝固指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

觀察海波的熔化過程,然後分析海波的熔化圖像。

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在熔化時有一定的熔化溫度,非晶體在熔化時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晶體熔化的兩個必要條件:溫度要達到熔點,要繼續加熱。

㈨ 溫度的測量方法有哪些,1.2億度高溫怎麼測

大多數物體加熱之後,組成物體的粒子做無規則運動速度會加快,粒子活動的空間就會變大,於是出現了物理學中的「熱脹冷縮」現象。通過這個現象,我們就可以製造出測量溫度的工具。水銀測溫計就是典型的代表,不過這種方法也有局限,水銀不能一直膨脹吧?就算能膨脹,那承載水銀的器具也不能承受幾千度的高溫。再說了,水銀溫度計測溫,所測溫度越高,尺度也就越長,因此水銀測溫器只能測量100℃左右的溫度。

下面介紹一種大家能懂得的微觀粒子測速,它的原理和交警使用的測速儀原理一樣,依靠多普勒效應測量。這種方法是通過向等離子體發射一束激光,激光和運動的電子發生相互作用,就會產生該激光的散射。通過接收散射出來的激光,與射入激光對比,找出因電子本身運動速度影響的頻率,就能通過測算,就能得到電子的速度,進而得到物質的溫度。

閱讀全文

與熱現象的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6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3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7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3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8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2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09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5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6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6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3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6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3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5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7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79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3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7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6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