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比較線段的長短的方法有兩種( )( )
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如下:
1、度量比較法。
量得兩條線段的長度,比較大小。
2、疊合比較法。
將兩條線段重疊在一起,兩條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落在另一條線段內的線段較短。
(1)用兩種方法測量五厘米的線段擴展閱讀
刻度尺使用前
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損,如已磨損則應重選一個刻度值作為測量的起點。
其次看刻度尺的測量范圍(即量程)。原則上測長度要求一次測量,如果測量范圍小於實際長度,勢必要移動刻度尺測量若干次,則會產生較大的誤差。
最後應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長度值不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確程度,而且還涉及到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應從實際測量要求出發兼顧選擇。
Ⅱ 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的方法,常用的有哪
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如下:
1、度量比較法。
量得兩條線段的長度,比較大小。
2、疊合比較法。
將兩條線段重疊在一起,兩條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落在另一條線段內的線段較短。
二、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
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法,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法。
(2)用兩種方法測量五厘米的線段擴展閱讀
一、正確使用刻度尺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使用時要注意:
1、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2、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後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3、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4、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二、正確記錄測量值。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
2、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
3、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Ⅲ 填空 1.在一幅地圖上量得5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5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1.在一幅地圖上量得5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5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300000)。
2.若1/3a=2/7b,則a:b=(6:7)。
3.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相差18.84立方厘米,則圓錐的體積是(9.42)立方厘米,圓柱的體積是(28.26)立方厘米
多多採納 祝你學習愉快
Ⅳ 畫一條長5cm的線段.
以一點為端點,對准刻度尺的0刻度,另一個端點對准刻度5厘米處,然後連接即可,
Ⅳ 小學二年級數學數線段
線段有兩個端點,而線段的長度是兩個端點之間的距離。
我們只需要測量兩個端點之間的長度就可以知道線段的長度。
線段的長度與邊上的兩個箭頭是無關的,這個箭頭只是解題的干擾。
(5)用兩種方法測量五厘米的線段擴展閱讀:
線段(segment),技術制圖中的一般規定術語,是指一個或一個以上不同線素組成一段連續的或不連續的圖線,如實線的線段或由「長劃、短間隔、點、短間隔、點、短間隔」組成的雙點長劃線的線段。
用直尺把兩點連接起來,就得到一條線段。線段長就是這兩點間的距離。
連接兩點間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間的距離(distance)。
線段用表示它兩個端點的字母A、B或一個小寫字母表示,有時這些字母也表示線段長度,記作線段AB或線段BA,線段a。其中A、B表示線段的的兩個端點。
Ⅵ 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
畫圖如下:.
Ⅶ 5cm5mm的線段怎麼畫
用尺子上的刻度來畫即可
Ⅷ 怎樣用下面斷尺畫一條長五厘米的線用兩種不同的畫面畫法嗎
摘要 根據線段的畫法,先畫一個點A,用直尺的「0」刻度和這點重合,然後在直尺上找出相應的刻度,點上點B,然後過這兩點畫線段即可.
Ⅸ 用下面的這把尺子一次畫出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該怎麼畫試試看.
從3開始畫到8不就是5cm了?
Ⅹ 畫一條長五厘米八毫米的線段。
材料:一張紙、筆、尺子。
1、取一張紙,用筆在紙上任意一處點一個點,作為線段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