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青海推拿方法哪裡有名

青海推拿方法哪裡有名

發布時間:2022-01-08 02:41:22

A. 推拿手法有哪些流派手法

一、一指禪

一指禪是用大拇指進行推拿的方法。操作時大拇指對准治療部位,貼著吸定穴位,不滑脫、不跳躍地推動,但又必須根據需要能隨心移動。來回數遍,使經絡上有溫熱感,穴位上有酸脹反應為度。一指禪治療病種較廣,如胃腸病、癱瘓病、頭頸肩腰腿痛等症,都有較好療效。此法強度不大,比較緩和,有舒適感,病人很易接受,是目前應用較多的一種流派。

二、拍擊法

拍擊法是用手或用器械進行拍擊的方法。一般用手握成空心掌在背部兩側拍擊,拍擊時有「砰砰」聲。一次治療,上下來回拍擊數十次,拍得皮膚發紅為度。拍擊法也有用特殊的拍擊器,如用鋼絲彎成球拍狀,中間以棉花添塞,用布條纏紮成拍,輕輕有節律的拍擊。拍擊頭頂百會穴可治療失眠,拍擊頭後部和兩側頸肩部可治頭痛頭昏,拍擊手心和背部兩側可治消化不良等。再有用布做成直徑約4cm、長約40cm的圓柱狀布袋,布袋中充填棉花和中草葯粉末,填結實,使成棍棒狀,作為拍擊器。術者手握該拍擊器,在病人背部兩側拍擊。操作時術者將拍擊器勻力拍擊背部,使拍擊器的整個平面都接觸拍擊治療部位,可有「嗒嗒」之聲;聲音雖大,但所拍擊面也大,故著力並不大。如此在背部兩側上下左右來回拍擊數十次,使皮膚發紅為度。拍擊結束,還需用祛風活血的中草葯煎劑,以毛巾浸葯汁,絞干後在拍擊處做濕熱敷。此法對腰背部筋膜炎等腰背病有很好療效。

三、傷科推拿

這是對損傷病人的一種特殊治療手法,是傳統醫學傷科的重要治療手段,如用摸、接、端、提、折頂等手法,整復骨折和脫臼,然後用活血消腫中草葯外敷,夾板包紮固定。又如對肌肉、肌腱損傷,用順筋、理筋等手法,疏理損傷局部,使其消腫止痛。又如對筋膜、韌帶損傷,術者都需用手醮活血止痛的中草葯酒或葯粉在損傷局部按摩,手法不宜重,以不痛為度。

每日一次,每次約10min。如果損傷後局部出現瘀斑,可用拇指指甲在瘀斑處掐壓,掐成一條條指甲痕,用力要輕而緩慢,力度以病人耐痛為好。如此掐壓後,翌日可見瘀斑明顯消退並消腫。如能結合中草葯內服、外敷,療效更佳。

四、點穴法

指專在穴位上推拿的方法,用中指和拇指側面點按穴位,點准後漸漸深入,並一點一松,在一個穴位上反復數十次。點穴法是以穴位治療為主,所以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穴位非常重要,而且要選主穴和配穴,一手點主穴,另一手點配穴。例如,胃腸道疾病,選背上的俞穴為主穴,下肢足三里穴為配穴,上下呼應點按,使病人有明顯酸脹反應後止。然後再選一對主穴和配穴如上操作。一次治療可選2~3對穴位,需20~30min。點穴推拿主要依據經絡學說理論,調整臟腑功能,治療疾病。點穴需手指有較大的功力,術者必須練習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收到較好的療效。現在有木製點穴器代替手指點穴,也可有一定作用。

五、按壓推拿

指用拇指或用手掌在身體某部用力向下按壓的方法。按壓推拿前,先要在腹腰背部或胸背部用拇指按壓,探測有否敏感區域,然後在敏感區用力按壓。每個敏感區按壓一分鍾左右,放鬆,再重復按壓一次。同時,也可選擇穴位上按壓。一般胃腸道疾患,可在腹腰背部按壓。呼吸道疾病可在胸背部按壓,可治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疾患。按壓法又用在按壓大血管處,如按壓腹主動脈搏動處,按得很深,按住約一分鍾,然後突然放鬆,病人似覺有一股熱流到達下肢。也可按壓股動脈處,方法同前。此種按壓法可治某些血管性病變。

流派手法很多,都有一定特色,僅介紹以上五種,供臨床推拿治療時選用。

B. 中醫推拿方法有哪些

我是中醫葯大學畢業的女生,因父母安排發展不太順利,請問如何學習王春亮民間推拿踩蹺技術?我想學點真正的中醫技能自謀出路!

C. 推拿手法有哪些

推拿其實就是推拿手法中最簡單的兩種方法,推是用手部去推治療部位,拿就是將治療部位進行提起,其中融合了點、揉、按、拿、捏等方法,常用方法主要就是有點、按、揉、捏、推,也是要根據具體推拿部位不同而進行治療。如果推拿頸部,頸部肌肉比較豐厚,這時可以用兩個手的虎口先進行按揉,同時在按揉過程中適當的上提,用指腹對於頸肩部的這些穴位進行擠壓。對於腰背部這些肌肉更加豐厚的部位,甚至是可以採用肘尖或是兩側肘尖,甚至用雙手拍打、輕擊、循經等方法。總之,推拿手法非常多,不必局限於1-2種特定手法,根據不同部位採用不同方法就可以。

D. 青海有個什麼地方比較有名

【日月山】-文成公主的日月寶鏡
【茶卡鹽湖】-中國的「天空之鏡」
【黑馬河鄉】-觀看青海湖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
【鳥島】-棲息數以十萬計的候鳥
【二郎劍】-親近青海湖的好地方
【金沙灣】-青海湖畔的沙漠風情
【門源】-綿延幾十公里的油菜花夢境
【金銀灘草原】-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靈感產生之地
【祁連風光】-被稱為東方小瑞士之地

E. 民間比較有名的推拿按摩技術有哪些

例如傳統的捏筋,一指禪,近十年山東省除了個逸麟特醫推拿你可以研究下

F. 推拿療法有幾種

(1)取穴:

頭頸部:印堂、睛明、太陽、風池、風府、肩中。

上肢部:尺澤、曲池、手三里、內外關、合谷。

背部: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

下肢部:環跳、陽陵泉、委中、承山、風市、足三里、解溪。

(2)手法:

頭頸部:點按本部各穴,以按法、抹法、掃散法、拿法施之。

上肢部:點擦本部各穴,以掖法、按法、揉法、拿法、捻法施之。

背部:患者側卧或俯卧,先施按法於脊柱兩側,再自上而下,施攘法於背部。最後直擦督脈,從大椎至腰骶,以溫熱為度。

療程:隔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G.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一、按法

按法是用力向下按壓的一種方法。可用指、手掌、肘、足跟在病人身體某個部位或穴位上下按壓。可由輕而重,可一按一松,也可按緊一處約一分鍾,然後突然放鬆。需重按時可用雙手重疊按壓。按的用力度可淺達皮膚、皮下組織,重達肌肉,深按可達關節、骨骼、內臟。按法的練習較易,但需要穩、准、有耐力。此法根據不同部位,可選用指按、掌按、肘按、足跟按,分述如下:

1.指按

指按一般都用在穴位上,可一手按,也可雙手相對按,按在穴位上,使有酸脹反應為合適。背部穴位用掌按,頭上太陽穴常用雙手按。也有用拇指按住大血管,如股動脈,按緊一會兒,然後放鬆,反復數次。

2.掌按

掌按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如掌按腹部用單手操作,按時要隨呼吸起伏。掌按背部用雙手重疊按,按脊柱兩側肌肉,自上而下逐漸移動,反復數遍。又可用雙手掌按頭部,兩掌心相對用力,由輕漸重,由重漸輕至結束。

3.肘按

肘按用於軟組織較豐滿或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關節屈曲時鷹嘴尖端按壓,如按環跳穴。按壓力度也以有酸脹反應為度。

3.肘按肘按用於軟組織較豐滿或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關節屈曲時鷹嘴尖端按壓,如按環跳穴。按壓力度也以有酸脹反應為度。

二、摩法

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身體某個部位上,以腕部連同前臂做迴旋性摩動的一種手法。

施用時以指或掌在皮膚表面做迴旋性摩動,作用力溫和而淺,僅達到皮膚下。摩法的頻率根據病情需要而定,一般慢則30~60次/分,快則100~200次/分。可用單手,也可用雙手操作。常用於推拿治療的開始,或疼痛劇烈的部位,或強烈手法以後。根據治療部位不同,分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種。

1.指摩

用拇指的指腹平伏在身體某部位或穴位上做迴旋摩動,單手或雙手均可。雙手摩時,二指的動作要協調,著力要一致。在背部操作時,拇指平伏接觸皮膚,其餘四指放鬆,拇指靈活而協調地回摩,自中心向四周慢慢擴展,周而復始,頻率可在60~100次/分。穴位雙指摩時,拇指平伏緊觸穴位,其餘四指不接觸皮膚,自然展開微屈,用腕力帶動拇指做迴旋摩動,頻率在100~200次/分,但移動幅度極小。另有四指摩膻中穴,拇指自然屈曲,其餘四指並攏,指腹著力於膻中穴上,做迴旋摩動,頻率在120次/分左右。

2.掌摩

用全掌平伏在身體某個部位的皮膚上做摩動。著力要均勻,一般用單手操作,頻率為30~60次/分。常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腹、背、腰、臀部。如腹部掌摩,要沿順時針方向摩動,並自中心逐漸向四周擴展,周而復始。

3.掌根摩

用掌根的大小魚際處用力,在身體某一部位摩動,單手或雙手交替操作,操作時掌根觸及皮膚,各指微屈翹起,用腕力使掌根擺動,邊摩邊進。由於此法用力稍大,且頻率較快,達100~200次/分,故皮膚產熱感較明顯,病人會有舒適輕松之感。此法常用於頭、背、腰、臀部。

三、推法

推法是用指或掌在身體某部或經絡上做前後、上下、左右推動的手法,也可用指在穴位或某一固定點吸定而推。推的深度隨用力大小而異,既可浮於皮,又可深及筋骨、臟腑。推法用力須由輕而重,依病人而定。推法的頻率一般在50~150次/分,由慢而快。操作時根據不同部位可用拇指平推、拇指尖推、拇指側推、四指推、掌推五種方式。

1.拇指平推

用拇指指腹接觸皮膚,做定向推動,向前向下時拇指著力,回收時拇指指間關節微屈、指背接觸皮膚而帶回。其他各指不用力,只幫助固定方向。頻率為60~120次/分,由慢而快。拇指平推適用范圍廣泛,頭、背、四肢皆可應用,一般多用於頭、背、肩部。

用雙手拇指同時在穴位上向左右推開的稱分推法,如分推印堂穴、大椎穴。分推著力深達筋骨,稱分筋法,多用於腰背肌肉部位,分筋方向與肌肉走向垂直。

2.拇指指尖推

用拇指指尖在穴位上或在某一固定點上推動。推時指尖移動范圍極小,如吸附在固定點上,腕部屈曲下垂,拇指的指間關節靈活屈曲擺動,運用腕力和指力,使推力漸漸深入。推的強度一般較大,有酸、脹、微痛的感覺,稱「得氣」感。頻率為100~150次/分,由慢而快,頻率快時指尖稍帶旋轉。可單手或雙手操作。此法多施用於穴位和疼痛點。

3.拇指側推

用拇指外側的部位接觸皮膚做長推或點推,操作要領可參照拇指平推法和拇指指尖推法。

4.四指推法

此法用單手操作。用拇指以外的其餘四指的指腹接觸皮膚,掌指、指間關節伸開並微屈,腕部伸屈,靈活擺動,運用腕力和指力。拇指起固定方向的作用,主要運用於頸、肩、頭、四肢等部位。

5.掌推

用手掌在身體上推動,將手掌平伏在皮膚上推動。多用於胸腹部,在腹部推時需隨呼吸起伏,當病人呼氣開始,即向上推動,吸氣時放鬆,反復進行。另有用掌根部大小魚際緊貼肢體,著力推動,從肢體遠端向近端,然後收回原處,反復推動。掌推常用於肢體腫脹,可促進血液、淋巴迴流。

四、拿法

拿法是用手指提拿肌肉的一種手法,可結合穴位提拿,亦可提拿某一肌腹。一般拿方向與肌腹垂直。方法是拿起組織後,持續片刻再鬆手復原。此法強度較大,一般以提拿時感覺酸脹、微痛、放鬆後感覺舒展為度。如提拿後疼痛感不消,則說明用力過大。一個部位一般拿1~3次即可。根據不同的部位可用三指拿、抖動拿、彈筋等幾種操作方法。

1.三指拿

用拇指和食、中指提拿,適用於較小的部位,如拿肩井,拿委中、頸項等。

2.五指拿

用五個手指提拿,適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滿的部位,如股四頭肌、腓腸肌等。單雙手均可,或雙手一松一拿交替進行。

3.抖動拿

用雙手五指提拿,多用於腹部或肌腹較鬆弛的部位。用手指拿起肌腹後,做前後抖動3~5次或8~9次後松開。

4.彈筋

用拇、食兩指或拇、食、中三指,沿肌肉垂直方向提拿起肌腹或肌腹與肌腱交接處,並向外盡量牽開後,再讓肌腱在指間滑脫歸位(如拉弓射箭一樣)。在肌腹滑脫過程中,可發出「咔嗒」聲響。此種手法較重,刺激強度很大,病人會有重度酸脹感,但彈後感覺鬆快。

彈後也可用柔和手法,幫助緩解酸脹反應。每次進行1~2次即可。此法多用於慢性病痛的肌肉部位,如股內收肌、股二頭肌、股三頭肌、背闊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鎖乳突肌等部位。

五、捺法

捺法是用拇指指面捺緊一處,重重下壓,然後用腕部左右擺動,使指勁逐漸深入。這種手法動作不需快,頻率為100次/分左右,但必須深透而有實力使捺到深部組織,以有酸脹感覺為度。捺法較難,必須刻苦鍛煉,使動在腕,勁在指,緊捺不放鬆,同時又能隨心移動。

在捺時還要體察病變的重點部位,找到要害反復捺。經過鍛煉,使有耐力,才能達到治療要求。捺法常用於軟組織深部的損傷和慢性炎症的治療。例如肌肉筋膜炎等,用捺法治療就有較好療效。

六、纏法

纏法是用拇指尖在穴位上做螺旋性動作,如旋螺絲釘一樣,越旋越深,使穴位上有較強的酸張反應為度。纏法必須由輕而重,逐漸深入,而且根據病人的體質和各個穴位的敏感程度而定。一個穴位上纏約一分鍾。然後由重而輕,由深而淺。纏法的動力在腕,鍛煉時使腕做旋轉樣活動,要熟練而有耐力。此法主要用於穴位推拿,例如胃腸功能紊亂的疾患,可在背部兩側的穴位上做纏法推拿。

七、法

法是用手背在身體上滾動,手呈半握拳狀,四指略微伸開,先以手的小指掌指關節處貼緊患處,然後用力下壓並向前滾到手背,使手背用力於推拿處,如此一滾一回,反復滾動。

法頻率在100次/分左右。法要做到用力均勻,滾動的手吸附推拿部位,不能有跳動或擦動,以免造成病人有不舒服感覺,或損傷術者的手背皮膚,但滾動時又必須能隨心上下左右移動,使滾動到較寬廣的部位。所以法需先在砂袋上練習,練到非常成熟,並有腕勁和耐力方可用於治療。法可單手操作,也可左右手交替進行,也可用雙手同時滾動。此法適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較豐厚的部位,如背、腰、臀、腿等處。現時,也有使用木製的滾軸的,或用電動的滾動推拿床或推拿椅做推拿,可以代替人工推拿,雖然可節省術者體力,但療效遠不如手法滾動得好。

八、捏法

捏法是用手指擠捏軟組織,用拇指和其他各指相對捏住肌肉或肌腱,上下各指相互轉動,邊捏邊向前推進。

操作時要用柔勁,使感到溫柔舒適為好,不宜捏得疼痛難忍。捏法的頻率可慢可快,60~150次/分。捏時也要腕部轉動助勁。該法可用拇、食二指相對捏,適用於兩骨之間較窄的部位;又可用拇、食和其他各指相對捏,適用於肌肉豐厚、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肩部和大小腿。

九、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指面或掌面揉動的方法。揉法不同於摩法,揉時手與皮膚之間不移動,手貼緊皮膚,把皮下和更深的組織旋轉揉動,所以,揉法可深達皮下組織和肌肉。此法比較溫和而有揉勁,動作頻率較緩慢,50~60次/分。一般單手操作,必要時可兩手重疊加大壓力揉動,根據不同部位選用指揉或掌揉。指揉一般用拇指指面,適用在較小的部位或穴位上,常在強刺激手法後用揉法緩解酸脹等反應。部位較大處也可用食、中指或食、中、無名指一起揉動。掌揉是用整個掌或掌的根部或大魚際進行揉動,一般用在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肩、背、腰、臀等處,揉力要由小到大,越揉范圍越大,用力越深。

十、搓法

搓法是用雙手搓動肢體的一種手法。一般用兩手的手掌相對用力搓動,強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結束時再由快轉慢,其力度可達肌肉、骨骼。用力小時可覺肌肉鬆展,用力大時,可產生明顯的酸脹反應。根據病情需要選擇用力大小。行搓法時運用手掌和臂力,左右二手將患處挾住,邊搓邊上下來回移動。也可搓下肢,需病人仰卧抬起患肢後搓動。搓法一般用手掌,如需要較強力度時,可用手掌的尺側相對用力搓動,可有明顯的酸脹感覺。用搓法使肌肉鬆軟後就可結束。

十一、掐法

掐法是用手指尖或指的側面,在身體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進行深在、持續的掐壓的手法,又稱指針法,就是以指代針,所以常用在穴位上。如用拇指尖掐壓合谷穴。也可用中指伸直,拇食指挾持中指,使中指保持正直,可強有力地掐壓穴位。也可用中指屈曲,以中指的指間關節處掐壓穴位。掐壓穴位力度宜大,使穴位上有強烈的酸脹反應為好。掐法刺激較強,所以掐時要漸漸施勁,指力慢慢掐入,切不可突然用力,而且要根據不同的對象,用力因人而異。每個穴位掐到有酸脹反應後,再持續施勁約30s,隨後用摩、揉等手法使局部酸脹反應緩解。

另有一種掐法,用一手或兩手拇指的側面,對腫脹的軟組織掐壓,邊掐邊向前推進。

此法用力要巧,但又要深在。操作時可見腫脹局部受指端掐壓、推擠而下陷。如此重復進行,使腫脹部位掐成一道密集的指切壓痕而使腫脹消散。

十二、振法

振法是用指端或手掌緊壓身體某部或穴位上做震顫樣動作。操作時主要是利用手和前臂的肌肉收縮,並持續用勁發力,形成震動力,達到手指或掌而作用於推拿部位。術者要施以頻率很快的震動,又要有較長久的耐力,所以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熟。振法如用拇指或中指作用於穴位上,可增強或維持穴位的刺激。也可用手掌作用於腰背、大腿等處,可緩解肌肉胃腸痙攣,但振時手掌必須隨呼吸起伏。做振法,術者很費力,現在可用電振器代替人工發力。電振器一般配有各式不同的觸頭,適合不同的推拿部位。電振與人工振的作用近似,可選用。

十三、擦法

擦法是用指或掌在皮膚上來回快速擦動的手法。其用力表淺,只作用於皮膚和皮下組織。頻率較快,150~200次/分;皮膚有較大反應,一般擦到皮膚發紅為度。行擦法時,不能用力過猛,防止擦傷皮膚,可用指擦,即食、中、無名三指擦動,適用於手足等較小的部位;也可用掌擦,即用掌的尺側擦動,適用於背部。擦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皮膚新陳代謝。進行背部擦動,有緩解疼痛、調整胃腸功能等作用。

十四、彈點法

彈點法是用手指做急速的彈點動作。彈時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後食指發力在拇、中指處滑落,使食指指背著力彈擊患處。點時用中指指尖,拇指支持中指做點叩動作。彈的強度由輕而重,適用於關節周圍表淺的部位。點的強度較重,適用於穴位上。如需著力較重時,可用五指點叩。

十五、拍打法

拍打法是用指或掌拍打身體的一種手法。作用輕時,用指面、指背或空心掌拍打;如需作用強時,可用拳或掌側捶擊。拍打主要動在腕,使腕輕巧而有彈性,並有腕勁。可單手操作,也可雙手交替拍打。拍打適用於胸、背、腰、大小腿和關節處。用指面拍打,操作時各指張開,指關節略微屈曲,用指面拍打患處。又可用手指拍打,操作時各指略微分開並微屈,用食、中、無名、小拇指背著力拍打。又可用空心掌拍打,操作時各指並攏,拇指伸直,掌心形成空凹,拍打患處。又可用拳拍打,操作時雙手虛握拳,使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二節的背面排齊,用此部位著力捶擊患處。此法需用巧勁,捶時要有彈力,可快一陣慢一陣,上下移動捶擊。又可用拳側拍打,操作時雙手虛握拳,各手指間略微分開,用小指側捶擊(圖9-28)。又可各指伸直時,用小指側捶拍。現在有用各種拍擊器拍打的方法,拍擊器有用海綿做的,也有木製的,等等。專業用的拍打器是用布製成圓柱筒狀,中充以棉花或中草葯,用此推送拍打。以上各種拍法均有一定療效,可根據病情選用。

十六、刮撥法

刮撥法是用拇指端的側面在身體某一部位深深緊壓並做刮動或撥動的手法。刮動時指力要透過皮膚而深達組織有粘連部位或慢性疼痛點,進行刮撥。刮撥的方向需隨情況而定。

此法強度較大,病人有明顯酸脹反應,要注意囑其忍耐一點,與術者配合。用力強度還需適可而止,並注意勿損傷皮膚。撥動時用力較輕,一般拇指深掐於肌肉或肌腱的縫隙中進行撥動。一個部位撥5~10次即可。刮撥法多用在關節周圍、背部筋膜、韌帶或肌肉、肌腱等組織,有松解粘連,促進慢性炎症吸收,緩解疼痛等作用。

十七、抖動法

抖動法是把肢體抖動起來的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操作時術者握住患肢末端,像抖繩子一樣抖動病人肢體。抖時要注意該部肢體可動的角度和范圍,用柔勁抖動,使被抖動的肢體像波浪起伏。可上下抖動,也可橫向抖動。如抖手指:術者握住手指指端,輪流抖動每個手指,每指抖3~5次。又如抖手腕:術者一手緊握其前臂遠端,另手捏住食、中、無名指,相對方向拉緊,然後做抖動,約抖10次。又如抖上肢:術者一手握住肩部,另手握緊腕部,雙手反方向拉緊後做抖動。用同樣方法可抖動下肢或抖動腰部。抖法主要有牽松肌肉攣縮,活動關節等作用。

十八、搖動法

搖動法是搖動關節的一種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做此手法必須熟悉各種關節的可動范圍。凡雙軸或三軸活動的關節都可做搖動手法。操作時把病人體位安置恰當,並盡量使其軀體肌肉放鬆。搖動動作要緩慢而穩妥,幅度由小到大,直至達到最大可能的幅度。搖動次數需隨病情而定。搖動方向可按順時針方向,也可按逆時針方向。搖法主要使僵硬或強直的關節逐漸松解,逐漸恢復正常的活動功能,所以操作時,術者須檢查關節活動的可能性,測量關節活動度,經多次治療逐漸增加搖動的范圍,不可急於求成,以病人感到輕微酸痛為好。搖法有搖指、搖肘、搖肩、搖踝、搖髖、搖腰等。

十九、松動法

松動法是松動關節和軟組織的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術者必須熟悉全身關節和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等組織的解剖及其活動關系。可對頸、腰、手、肩等各部位做松動法。如松頸時,病人取坐位,肌肉放鬆後,將其頭向一側轉動一點,並向一側側屈,然後輕輕一扳,有頸部松動一下的感覺即可。同樣可做另一側的松動。松頸也可仰卧位下進行。又如松腰時令病人取坐位,向前彎腰,並轉向一側,然後輕輕一扳,有腰部松一下的感覺即可。手指松動方法較易,把需要松動的手指先牽拉一下,然後將其屈曲,有「咔嗒」一聲的松動感覺即可。

其他關節部位的松動方法相似,可參考上法。松動法適用於關節強硬的病症和椎間盤病變。

二十、伸屈法

伸屈法是對脊柱和關節部位做伸屈活動的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伸法操作前,必須仔細檢查病人肢體關節活動幅度,然後用緩慢、均衡、持續的力量徐徐加大其可伸展的幅度,並在此幅度范圍內連續地彈動。伸展到最大可能的幅度後保持1~2min,然後放鬆,休息片刻再重復一次。做伸法切忌突然發力,也不能用蠻勁。操作時需使著力點有效地達到受限關節。此法常用在肩、肘、髖等關節。屈法的操作要領同伸法一樣,常用在髖、膝、踝等部位。

二十一、引神法

引神法是對脊柱和關節部位用巧勁進行突然牽神的手法,為特殊的被動活動手法。此法發力的作用可使關節和周圍組織超過平常活動幅度運動。操作技巧較難,要順勢而行,輕巧發力,不可用蠻勁,幅度要大而恰如其分。此法只有在臨床實踐中才能悟得其巧。

1.引神上肢

病人坐位,術者靠患側相對而立。術者雙手捏住患側的五指,掌心對病人的臉。提起患肢,做旋轉上肢的活動,轉數遍後,當患肢肌肉已經很放鬆時,將患肢由下而上突然用力提神一下,可重復操作2~3次。

2.引神下肢

病人仰卧,術者弓步立於患側,前臂托住患側小腿,另手扶膝部,先將患肢屈曲,使大腿盡量貼近腹部。然後發力,用巧勁將患肢向外上方牽拉。可重復數次,每次牽拉,可逐漸增加患肢離床面的高度。

3.引神腰

引神腰的方法要根據病情而定,主要是使腰向後引神,也可根據病情需要,使腰向前屈曲引神。

(1)腰向後引神:有數種方法。如扳腰法,病人健側卧,術者一手抵住病人腰部,另手握住患肢踝部,將患肢後神牽拉,雙手協調地一牽一抵,當感覺病人腰部肌肉放鬆時,雙手突然用較大力牽抵一下,使病人腰部有過伸的動作。此法只需做一次。又如壓腰法,病人俯卧,術者一側前臂緊按腰部,另側前臂抬託病人雙大腿膝部,一臂向下壓時,另臂用力向上抬,如此雙手協調地一壓一抬,使腰部彈動性地活動數次,待覺病人腰部肌肉放鬆時,突然增大發力強度,使腰向後引抻一下,腰部應有較大的過伸動作。此法需要術者有較大的力量才能成功,如術者力量不足,可二人協同操作。

(2)腰向前屈引抻:病人健側卧,術者站於病人身後,一手抱托患肢,使屈髖屈膝,並使大腿盡量貼近腹部,用力推送,使脊柱向前屈曲,活動的幅度需一次比一次大,待覺其腰部肌肉放鬆時,突然發力,向前推送一次。此法如一人力量不足,可使病人仰卧,二人協同操作。

另有一法,病人健側卧,術者站於病人身後,一手抱托患側下肢,另手推住患側肩後,抱托的手使患肢向腹部,推肩後的手用力向前推動,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轉的動作,待覺病人腰部肌肉放鬆時,突然加力,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動感。

引伸法主要對脊柱的椎間盤組織病變或關節位置不正有較好的作用。如針對合適的病情,施用得法,可有明顯療效。

二十二、踩踏法

踩踏法是一種古法,用腳在身體某部或穴位上推拿的方法。操作時用全足、足弓、足跟三處,有踩踏、踩搓、踩研三種。病人一般取俯卧或卧仰位,術者手攀屋頂上面的橫杠,然後單腳或雙腳踩在病人身上的經穴進行治療。

1.踩踏

病人俯卧,在胸和大腿處墊枕,使其腰部凌空,術者單腳踩於病人骶部,踩踏時彈動性地一起一伏,使腰部像挑扁擔樣彈動起伏,如此踩10~50次,力量須由輕而重。此法對某些腰部病變和椎間盤病變有療效。

2.踩搓

病人俯卧,術者一手攀住上面橫杠,一腳踩於病人背、腰、大小腿處,用足弓著力做橫向搓動,每處可搓數十次。此法對肌肉、筋膜的病變有效。

3.踩研

病人仰卧,術者手攀橫杠,用一腳的足跟踩於下腹或穴位上,做旋轉研磨樣動作。踩研的力量由淺入深。此法可治腹部的某些慢性病。

二十三、其他推拿手法

其他推拿手法尚有很多,如捻法、扯法、抹法等。捻法是用拇、食二指相對捏住皮膚捻動,用於小兒背部和腹部皮膚,可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症;扯法是用拇、食二指拿住皮膚,向一側拉開,然後突然放脫,可有「嗒嗒」聲,一處可扯十餘次,扯到皮膚發紅為度,可治療中暑、消化不良等症;抹法是用拇指的指面按住一處皮膚或穴位上,按緊後向兩側分開,反復數次,常用在抹前額,治頭痛、視力疲勞等症。

H. 推拿的手法有哪些

推拿手法是指以治療、保健為目的,用手或肢體其他部位,按各種特定的技巧動作,在身體的特定部位或腧穴及阿是穴等位置進行操作的方法。

中文名
推拿手法
要求
持久、有力、均勻、柔和
作用
刺激經絡穴位或特定部位
目的
治療、保健
作用
通、和、舒、補等
指法
按法、壓法、點法、拿法、捏法等
簡介
推拿中所施行的各種技巧動作


1推拿簡介
2推拿簡史
3推拿要求
4推拿分類
5推拿手法
按法
點法
壓法
摩法
揉法
搓法
捻法
推法
擦法
抹法
掃散法
拿法
抖法
合掌側擊法
啄法
拍法
彈撥法
搖法
滾法
6不宜人群
1推拿簡介編輯
推拿手法 ,推拿中所施行的各種技巧動作。它通過許多不同形式的操作方法可刺激人體的經絡穴位或特定部位。其中有的以按捏為主,如按法、壓法、點法、拿法、捏法等;有的以摩擦為主,如平推法、擦法、摩法、搓法、揉法等;有的以振動肢體為主,如拍法、抖法等;有的以活動肢體關節為主,如搖法、扳法、引伸法等。共約有一百餘種。根據情況,可選擇或綜合應用。

2推拿簡史編輯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源於人類最初的本能動作,如摩擦取暖、撫按傷痛、母嬰間撫摸及人體間相互觸摸等。甲骨文載手法的代稱和基本手法為「拊」。江陵張家山早期漢墓出土的《引書》中有「摩足跗」、「搖指」等手法,並記載了顳頜關節半脫位的口內復位法;《五十二病方》中載有按、摩、搔、刮等10餘種手法,並有按壓止血法、葯巾按摩法等。《內經》,則對手法的名稱、診斷、定位、作用、機理、適應症、禁忌症等有較詳細的論述。漢代張仲景將膏摩列為保健方法。三國時期華佗則提出了推拿失治、誤治的觀點。晉代葛洪《肘後方》所述手法,已不再是簡單的向下按壓、摩擦,而有了力點向上的抄舉法及擠壓、提捏等,並介紹了美容法、指掐急救法等。唐代王燾《外台秘要》集前世醫書,載許多手法,其引文均註明出處,為後世探索手法源流提供了線索。宋代的《聖濟總錄》重在對手法的分析總結,強調中醫辨證施法。金代張子和首將推拿列為汗法。明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載懸吊復位法,領先世界600餘年。明清時期,《保嬰神術·按摩經》載的小兒推拿八法,《醫宗金鑒》的正骨八法對後世影響極大,並形成了多種推拿流派,如點穴推拿,一指禪推拿、內功推拿等。

3推拿要求編輯
推拿手法技術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持久」是指手法能夠持續運用一定時間,保持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備一定的力量,並根據治療對象、體質、病證虛實、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質而變化。「均勻」是指手法動作的節奏、頻率、壓力大小要一定。「柔和」是指手法動作的輕柔靈活及力量的緩和,不能用滯勁蠻力或突發暴力,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以上要求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持久能使手法逐漸深透有力,均勻協調的動作可使手法更趨柔和,而力量與技巧相結合則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即所謂「剛柔相兼」。在手法的掌握中,力量是基礎,手法技巧是關鍵,兩者必須兼有。

4

I. 介紹幾種推拿按摩的手法,詳細些。

用雲南白葯氣霧劑,效果還不錯,對風濕性酸痛很有效,葯店價格也不貴30塊錢,

J. 推拿的手法有哪些要具體一點的。

推拿手法主要是揉肉不揉皮,撥筋不碰骨,分骨不傷筋
推拿手法是指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按各種特定的技巧和規范化的動作,以力的形式在體表操作的方法。推拿手法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簡單隨意動作,它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動作規范,它是一種力與技巧的完美結合所產生的高級運動形態,是推拿治療疾病的基本手段。
手法的熟練程度及如何適當地運用,對治療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療效,除了診斷辨症准確,在適當的穴位或部位上運用相宜的手法,顯然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推拿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從而達到功力「深透」的效果。所謂「持久」,是指手法要能按要求持續連貫地運用一定時間,而不疲勞,動作不走形;所謂「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有一定的力度,這種力度是須要能夠根據病人體質、病症、部位等的不同情況而適當增減的;所謂「均勻」,是指手法動作要有節奏性,速度不要時快時慢,壓力不要時輕時重;所謂「柔和」,是指手法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蠻力,動作變換要自然。以上各點是有機聯系著的。要熟練掌握各種手法並能在臨床上靈活運用,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手法練習和臨床實踐,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一、按壓法
1、操作方法
用指、掌、肘或肢體其他部分著力,由輕到重、由淺到深地逐漸按壓人體一定的部位或穴位,達到作用層次時,停留一段時間(約10~30秒左右),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鬆,可反復多次。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間關節突起部著力者,稱為點法;用指腹、掌根或全掌著力者稱為按法(指按法、掌按法);用肘後尺骨鷹嘴突起部著力重按者,常稱為(肘)壓法;用指甲著力則稱為掐法。
2、動作要領
按壓時方向要與體表垂直,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皮膚產生滑動;用力要由輕到重,緩緩增加,動作要穩而持續,使力量達到組織深部;點按穴位要准確,用力以病人有酸、脹、熱、麻等感覺為度。
3、作用與應用
按壓法是刺激性較強的一種手法,適用於全身各個部位,可以解痙散結、通經活絡、鎮痛移痛、整形復位。具有良好的放鬆肌肉,消除疲勞等作用。點法多用於穴位與壓痛點,有「點穴療法」和「以指代針」之稱。肘壓法常用於肌肉豐厚的部位或體質壯實的人。掐法常用拇指指甲掐刺穴位,主要用於急救昏迷,如掐人中、掐十宣。臨床應用按壓法後常用揉法輔助,以緩和刺激。
二、推擦法
1、操作方法
推法是用指、掌或肘後鷹嘴部著力於一定的部位上,緩緩地做單方向的直線推動。擦法是用手掌掌面或大、小魚際著力,緊貼皮膚,作直線來回的快速摩動。推法根據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全掌重推法時,四指並攏,拇指分開,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面重疊按壓於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推動。
2、動作要領
推法要求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平穩而著實,推動時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不可強硬用力,以免損傷皮膚或引起不適感。
擦法在操作時要求沉肩、垂肘、腕部平伸,以肩關節為支點,帶動肘關節屈伸,使前臂與腕手部保持一致,作前後或左右直線往返摩擦,不可歪斜;術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中,以擦動時皮膚不起褶疊為宜;速度一般要快,往返距離要長,動作要均勻而連貫,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膚充血潮紅為度,防止擦傷皮膚。
3 作用與應用
輕推法具有鎮靜止痛,緩和不適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經絡,理筋整復,緩解痙攣,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等作用。
擦法是一種柔和溫熱的刺激,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虛寒證候,可以提高局部皮膚與組織溫度,增強機體抗寒能力。根據不同的推拿部位,可採用不同的手形,如四肢關節部宜用大魚際擦,背腰骶部宜用掌或小魚際擦,肌腱與小關節處用拇指指腹擦。
推擦法都可用於推拿的開始和結束時,或手法轉換的間隙,以緩和疼痛或不適感。
三、揉摩法
1、操作方法
揉摩法是用指、掌、肘等部位著力於體表一定的部位上,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活動的方法。著力部位吸定皮膚並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活動者,稱為揉法;不吸定皮膚而著力部位在體表環旋滑動者,稱為摩法;二者結合或介於二者之間者,和稱為揉摩法。揉法常用全手掌、掌根、大魚際、小魚際、拇指或四指指腹等著力,分別稱為掌揉法、指揉法等;摩法常用示、中、環指指面或手掌面著力,分別稱為指摩法、掌摩法。
2、動作要領
二者操作時都需要手腕放鬆,指掌關節自然伸直,隨動作自然的屈伸,(2)揉法要「吸定」,是指手指或掌要緊貼在皮膚上,不與皮膚之間產生摩擦;(3)揉摩時動作要緩和、協調,可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操作,每分鍾頻率約120次。
3、作用與應用
揉摩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具有和中理氣、活血散瘀、緩和肌緊張及強手法刺激等引起的疼痛不適的作用。揉法與按法結合,稱按揉法,可以深入肌筋深部,緩解痙攣、軟化瘢痕、松解粘連。
四、拿捏法
1、操作方法
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其他手指指面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律的拿捏。一般拿法作用較深,一直可到肌肉層;捏法作用只到皮下組織;二者合稱為拿捏法。拿捏住肌肉或皮下組織後,向上提起,稱為拿提法。捏法也可以用半握拳屈曲的食指第二節的橈側面與拇指指腹相對操作,尤其當皮下組織較豐厚時。
2、動作要領
拿捏法操作時注意肩臂放鬆,手腕靈活,前臂發力,以掌指關節活動為主;以五指掌面為接觸面,與體表皮膚吸定拿捏:用力要先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動作要緩和而連貫。
3、作用與應用
拿捏法具有疏通經絡、解表發汗、鎮靜止痛,開竅提神,緩解痙攣等作用。
五、拔伸法
1、操作方法
拔伸即牽拉或牽引,固定肢體或關節的一端,牽拉關節的另一端使包繞關節的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發生不同長度的延長。
(1)頸部拔伸法:對於由於頸椎損傷而導致頸椎生理前凸減少的運動員,運動後可以採用頸椎拔伸法減輕頸部不適症狀。方法是讓被推拿者正坐,推拿者站於其後,用雙手拇指托於枕骨隆凸的側下方,食、中指托於被推拿者兩側下頜骨,然後逐漸用力向上拔伸。也用一手肘彎部托住患者下頜,手扶住其對側頭部,另一手托住其枕後部,兩手同時用力向上拔伸,牽引頸脊柱。
(2)肩部拔伸法:患者坐位,患肢放鬆,醫者站於後外側,用雙手握住其腕部慢慢向上牽拉。動作要緩和,向拔伸時坐低凳。
(3)腕部拔伸法:患者坐位,醫者對面而會,用雙手握住患手腕掌部,逐漸用力拔伸,與此同時囑患者上身略向後仰,形成對抗牽引。
(4)指間關節拔伸法:用一手握住患者腕上部,另一手捏住患指端,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
(5)踝關節拔伸法:患者仰卧位,醫者雙手分別握住足跟和足掌,逐漸用力拔伸踝關節。
2、動作要領
順勢而行,因勢利導,操作時要與患者配合密切,囑患者注意放鬆。用力要持久、穩定、均勻,緩緩用力拔伸,由輕到重。拔伸時用力與拔伸強度要恰如其分,適可而止,切忌粗暴,以免發生損傷。
3、作用與應用
拔伸法的作用主要是拉寬關節間隙,調整有關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理順筋骨、松解粘連、滑利關節。
六、運拉法
1、操作方法
在雙手的配合下,使關節作屈伸、旋轉及環轉等的方法,即運動關節法。一般先做旋轉,再屈伸,最後環轉,環轉又可單稱為搖法。
(1)肩部運拉法:一手握及部,另一手按於肩上以固定,作肩關節的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及環轉等活動。
(2)肘部運拉法:一手握腕部,另一手托著肘關節後部,然後使前臂旋後,同時屈肘,待屈到一定程度後,再使前臂旋前伸肘。
(3)腕部運拉法:一手握腕關節上部,另一手捏著手的四指作屈伸和環轉運動。.
(4)髖部運拉法:一手握踝關節上部,另一手按在膝關節上,使膝關節屈曲始終保持銳角,先做髕關節屈伸,作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的運動,使髖關節旋轉。.
(5)膝部運關法:一手握小腿下部,另一手扶著膝關節,作由外向內或由內向外的旋轉、屈伸活動。
(6)踝部運關法:一手握小腿下部,一手握足,作屈伸、內翻、外翻和環轉運動。(.
(7)頸部運關法:一手扶住被推拿者頭頂,另一手托住下頜部,輕輕地作左右旋轉和前俯後仰的屈伸運動。.
(8)腰部運關法: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髖,醫者立於患者側方,以二手及前臂扶按其膝,另一手握踝或托臀,作腰椎左右環旋搖動。.
2、動作要領
動作要緩和,用力要平穩,適當保持一點拔伸力。操作時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切忌動作粗暴和蠻干。活動幅度要由小到大,切忌超過關節生理活動范圍。
3、作用與應用
本法屬於被動活動的一種手法,臨床應用較多,常在治療的中後期使用,只用於四肢關節部及頸、腰部,具有滑利關節,松解粘連,增強關節活動功能,促進關節內滑液代謝、炎症吸收的作用。
七、叩擊法
1、操作方法
用十指、手掌、空拳或桑枝棒叩擊拍打體表。擊法力重,常用拳背、掌根、小魚際或桑枝棒以單手操作,;叩法力輕,「輕擊為叩」,常用半握拳或伸開手掌的尺側面操作,雙手上下交替進行叩打。若用單手虛掌叩擊,則稱拍法。
2、動作要領
擊法力重,動作要快速而有彈性,一擊即起;方向要與體表垂直,不能有拖抽動作;頻率要均勻而有節奏,一般3~5次即可。叩法操作時腕部要放鬆自由屈伸,使動作輕快、柔和而有節奏。
3、作用與應用
叩擊法運用叩擊時的沖擊力,使組織發生震動,具有良好的舒筋通絡、行氣活血作用。叩法輕柔,能夠緩解肌肉痙攣、緊張,消除肌肉酸痛,恢復運動後疲勞;擊法還有興奮作用,提高肌肉興奮狀態。
八、搓抖法
1、操作方法
搓法是用雙手掌著力,挾住被推拿的肢體,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搓動,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
抖法是分肢體抖動和肌肉抖動兩種。肢體抖動時,用單手或雙手握住被摩者的肢體遠端,在輕微的持續牽引下,稍用力作連續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動。肌肉抖動時,用手輕輕拿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振動。
2、動作要領
搓法在操作時雙手用力要對稱,動作柔和而均勻,來回搓動要快,上下移動要慢。
抖法動作要連續、均勻,頻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動的幅度要小,頻率要快,用力不要過大。拌動波要沿肢體向遠端方向傳導。
3、作用與應用
搓抖法往往聯合應用,作為結束性手法,都可使肌肉、關節產生連續震動。具有疏筋通絡,調和氣血,放鬆肌肉,緩解痙攣,滑利關節,加速疲勞的消除,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等作用。

閱讀全文

與青海推拿方法哪裡有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月經安全期計算方法 瀏覽:964
autocad的使用方法 瀏覽:371
檢查手機故障的方法 瀏覽:75
銷售節點追蹤方法與技巧 瀏覽:232
孩子小腿骨頭疼治療方法 瀏覽:823
課堂中生動而嚴肅的教學方法 瀏覽:648
44乘103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562
靜脈迴流的鍛煉方法 瀏覽:660
威少上籃的正確方法 瀏覽:797
小孩低燒伴鼻樑痛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459
形態面高測量方法 瀏覽:911
蘋果手機相機閃退解決方法 瀏覽:167
嘉年華老樁的種植方法 瀏覽:590
瓶子草正確捕食方法 瀏覽:336
菊花扦插種植方法與技巧 瀏覽:605
服裝櫃是按什麼分類方法 瀏覽:772
強迫症手機清理方法 瀏覽:273
轉換器銅條載流計算方法 瀏覽:826
被動音樂療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瀏覽:744
6到9歲感統訓練方法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