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佛居士可以收徒嗎
居士不能隨便收徒。因為要皈依佛、法、僧三寶,居士是代表不了的。但確實有一些修為很高的居士已經收徒,這可能是這個居士的修為已得到佛家的認可,有一定的資格,而且跟他學法的弟子早已皈依三寶或受過戒,所以就不存在違規的問題了。
⑵ 在家居士家中沒地方供養佛怎麼辦
1、心中有佛,保持恭敬,處處可供養;
2、平日念聖號就好;擇期去廟里供養,一樣的精進。
3、個人認為,念佛誦經就是供養佛;不局限於香火、鮮果供養;
仁者三思。
⑶ 佛教居士應該遵守哪些規則
佛教徒是指皈依的居士。居士就是在家的佛教徒。一般來說,在家的佛教徒鼓勵自己能夠守幾戒就守幾戒,守一戒一份功德,但是不是強制要求。除非你自己發心要受五戒,你就必須做到。星雲法師開示,皈依不等於出家,不等於受戒,只是願意將身心皈依三寶,盡身命信奉三寶,護持三寶。不改變自己的信仰。
下面貼一篇皈依的意義給你參照:
皈依的意義
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濟、救護之義。三皈依是指歸投三寶、依靠佛、法、僧三寶,藉著三寶功德威力的加持、攝護,能止息無邊的生死苦輪,以及能遠離一切怖畏,而得呵護、解脫一切憂悲苦惱。
世間的人,依靠金銀財「寶」,就能獲得物質生活;若能依靠佛法僧「寶」,就能得到精神升華的安穩。
《成佛之道》一書說:「眾生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在一生又一世的時間推移過程中,流轉升沉於苦海中,亟需依靠三寶的舟航,才能到達彼岸。但眾生愚痴,不知皈依,有的知道求皈依,卻誤信邪師外道,甚或迷戀世間的財寶、權位、眷屬、生命……等,殊不知財產為五家所共有,逢到大水、大火,遇到盜賊、惡王,或生了不肖兒女,財富隨即就轉眼成空,而崇高的權位也將落空。如《頂生王經》記載:頂生轉輪王統一四大洲,上升忉利天,與帝釋共同治理天宮,終不免墜落人間,憂愁而死。親愛的眷屬,一旦無常來時,也要分離;再者,有生必有死,故生命不足恃,而國家、社會,也總在治亂之中,流轉不已。因此,這一切均不是究竟的皈依處,故有『皈依處處求,三寶最吉祥』之謂。」
《阿毘達磨大毗婆沙論》卷三十四載道:「眾人怖所逼,多皈依諸山、園苑及叢林、孤樹制多等。此皈依非勝,此皈依非尊,不因此皈依,能解脫眾苦。諸有歸依佛,及歸依法僧,於四聖諦中,恆以慧觀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眾苦,知八支聖道,趣安隱涅盤。此歸依最勝,此歸依最尊,必因此皈依,能解脫眾苦。」
此之皈依,即由深切之信心,深信佛、法、僧三寶確為真正的皈依處,能因之而得種種功德;既知三寶有此等功德,乃立願做一名佛弟子,信受奉行,懇求三寶的威德加持攝受,將一己的身心歸屬於三寶,從此不再信奉天魔外道。
《大乘義章》卷十說:「歸投依伏,故曰歸依。歸投之相,如子歸父;依伏之義,如民依王,如怯依勇。」
一般而言,皈依是信仰。希願領受外在的助力,從他力而得到救助,這是他力的宗教,佛教皈依固然有此意義,而除此之外,更有不共外教的地方,因為皈依的最深意義、最終目的,乃是皈向自己的自心、自性。即如佛陀在涅盤會上教誡弟子的「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的皈依真義。這明示了弟子應依仗自力,依正法修學,依自己的佛性,自己能成佛故。因此自己身心之當體,即為正法涅盤。能夠有這樣的認識,這才是皈依的真正意義。
皈依三寶者,如得靈丹妙葯,能夠醫治貪瞋痴的心病;如燈燭星月,能夠指引我們的迷途;如苦海舟航,能夠脫離生死的苦海;如貧人得寶,能夠庄嚴我們的身心。
《俱舍論》卷十四說:「皈依三寶能究竟解脫眾苦。」
《大乘義章》卷十也舉出三點皈依三寶的旨趣:
1、為遠離生死之惡、不善。
2、為求出世涅盤。
3、為利益眾生。
《優婆塞戒經》說:「為破諸苦,除煩惱,受於無上寂滅之樂,以是因緣皈依三寶。」
《般若經》雲:「一切聖人皆以無為法得名,無為即無漏之別因也。由此三寶常住在世,不為世法之所欺慢,因此稱為寶,如世間的珍寶為眾生所重。今此三寶為諸群生,三乘七眾所歸仰。」
《善生經》說:「若人受三自歸,所得果報不可窮盡,如四大寶藏,全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皈依三寶者,其福過彼,不可勝計。」
《佛說希有校量功德經》說:「假使滿三千大千世界中,諸佛如來,譬如竹葦甘蔗稻麻,彼等諸佛世尊至真等正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萬歲中,常以一切娛樂之具,衣服飲食床卧湯葯,種種奉施,乃至滅度之後,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皆以香華伎樂繒蓋幢幡香燭油燈,種種所須,悉皆供養,實得無量無邊不可算不可數福德之聚。佛言:阿難!猶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凈心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所得功德勝前福德,百倍千倍萬倍,不可算數,譬喻言辭所不能知及。」
《雜阿含經》雲:「與須達令受三皈,終生天上。有懷妊者為其胎子,受三自歸;生已後有知見,復教三皈。設有奴婢客人懷妊生子,亦如是教。若買奴婢,能受三皈、五戒者,然後買之,不能者不買。乃至乞貸舉息,要受三皈,然後與之。若有施三寶物者,從世尊聞,稱名咒願乃得生天。佛言:善哉!如來有無上知見,審知方便,皆得生天,故知皈依三寶,功德最大,不得不受。」
《法句譬喻經》中有一段記載:「從前帝釋天五德離身,五衰相現,自知命盡,當下要墮入畜生,在一個以冶陶為業的人家受驢胎。帝釋天立刻馳往佛所,稽首作禮,伏地三自皈命佛法僧眾。未起之間,其神識已至陶家驢腹之中。當時,驢因沒有繩索系縛,行動之間,破壞坯器,主人用鞭責打,驢腹痛,即時傷胎,其神識即刻又還入原來身中,五德還備,復為天帝。當時,佛陀為其說法,帝釋天即知無常之要,明白罪福的變化,了解興衰的根本,從此歡喜信受三寶,故再進而得須陀洹道。
又,《舊雜譬喻》卷上記載:「從前佛陀至忉利天為母說法的時候,有一天人,壽命垂盡,他壽終之後,當下生拘夷那竭國,受疥癩母豬腹中作子。當時忉利天人愁憂無計可施,有另一天人告訴他,當往求救於佛陀,天人聽後,即刻往佛所稽禮。佛告天人:『欲脫豬身,應當皈依三寶。』如是三日,天人依從佛陀的指教,朝暮歸依。七日之後,天人壽命已盡,因為已自皈的緣,生維耶離國作長者子。」
從以上所說,我們可以知道,皈依的功德其大無比,所以眾生皆當皈依三寶。藉由三寶的威德加持,凈化身心,感召善因好緣,成辦諸事,並且找回生命的價值,重新認識自我寶貴的清凈本性,開發每個眾生本具的如來佛性、平等的法性以及清凈的真心。
三寶的呼喚
一、皈依三寶可以使人生更多彩多姿,更踏實安全。
二、你要豐富人生,必須先要皈依三寶。
三、人生不能沒有信仰,踏出信仰的第一步-皈依三寶!
四、一生的轉捩點,轉迷為悟、轉邪為正、轉惡為善,就是要皈依三寶。
五、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皈依三寶。
六、皈依三寶是心靈的依靠;皈依三寶是永恆的寶藏。
七、皈依三寶是邁入幸福的捷徑!
八、皈依三寶是走向真理的道路,是認識了自己。
九、皈依三寶,一入佛門即進入佛法的堂奧。
十、皈依三寶是受戒的基礎,是成佛的根本。
十一、想不受苦報,便應皈依三寶,相信因果輪回之理,勿造惡業。
十二、好信仰,要向好朋友推薦-皈依三寶大家一起來。
十三、慎重推薦,究竟皈依處-三寶最吉祥。
十四、真正的故鄉-來自三寶;真正的依靠-來自三寶。
十五、趨向真理大道-皈依三寶。
十六、打開心靈之窗-皈依三寶。
十七、重建幸福人生-皈依三寶。
十八、找回本來面目-皈依三寶。
十九、點亮一盞永恆的心燈-皈依三寶。
二十、人間凈土的建立-人人皈依三寶。
二一、心靈起死回生的開始-皈依三寶。
二二、生命的導航-皈依三寶。
二三、放下人生的重擔-現在正是皈依三寶的時候。
二四、佛陀親切的呼喚,您還要猶豫多久?趕快回到三寶的懷抱里。
二五、一盞夜路明燈,一艘苦海慈航,一塊上好福田,一位智慧明師。
二六、心靈的環保,生命的清流,病患的良醫,那就要皈依三寶。
二七、來自兩千五百年佛陀的誠摯呼喚-皈依三寶。
二八、以慈悲來代替怨恨,以般若來感化邪惡,以施捨來幫助吝嗇,以皈依三寶來凈化自我,凈化社會。
二九、您皈依三寶,三寶就會與您同在!
三十、圓滿人生,就要從皈依三寶開始!
皈依三寶的功德利益,可以說在人生中,所得利益總加起來,也不及皈依三寶的功德之大之多。《佛說希有校量功德經》說:皈依三寶所得的功德之大,若具足四事供養,乃至建七寶塔供養舍利的功德,尚不及皈依三寶所獲得的功德之百分之一。「夫三寶者,千生難遇,萬劫難逢,皈依者,福增無量;禮念者,罪滅河沙。譬如靈丹之妙葯,療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寶為燈燭;滔滔苦海內,三寶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寶為雨澤。」由此可知三寶的功德。
沒有皈依三寶,即使拜佛燒香,也只能算是佛教的尊敬者,不能算做佛教徒,如果是佛教徒,第一具備的條件就是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究竟有什麼功德利益呢?總結經典中的功德利益有下列十點:
第一、找到了宇宙間第一偉大的聖者釋迦牟尼佛作為老師,成為正式的佛弟子。
第二、經雲:「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畜生;皈依僧,不墮餓鬼。」故一旦皈依三寶以後,立刻可以惡道除名,人天有份。
第三、如頂戴寶冠,身著華服,人身立刻庄嚴;而皈依三寶,則道德、人格、信仰因而提升。
第四、佛陀指示護法龍天、一切善神,在末法時代,要保護、加被所有皈依的三寶弟子。
第五、能夠獲得世間大眾的尊敬,並以為模範。
第六、消災免難,平安吉祥,一切好事,都會成就。
第七、能積集廣大福德,得大富貴,如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第八、減少煩惱,得遇善人為友,到處都能得方便。
第九、有受戒的資格。皈依三寶的人可以受持五戒,參加八關齋戒等。
第十、終有一天,必定得度。即使沒有修行,只要皈依三寶,將來彌勒菩薩龍華三會的時候,也能得度。
⑷ 在家居士如何供養佛
在家居士首先要對佛有信心,首先家人要團結,都同意你信佛,這樣修行的過程不會有很多障礙,其次不能吃凈素的話可以吃肉邊菜,不要讓家人因為你的信仰而升起煩腦,如果其它家人不信佛,而只有你一人信佛那不要搞好多佛相,讓人覺得你迷信,一般一尊佛和一個香爐就可以了,修行主要是修心,而不是迷信,目的要明白,對佛法要清觸,如果以迷信的角度供養佛,那佛也不會靈驗的,人的福報都是修行所得到的,不是供佛就能得到的,所以要深信因果和對佛的絕對恭敬,平時要多研讀佛經,開啟自已的智慧,常行善多積累功德,不行任何惡事,多接觸善知識,這樣就算供養佛了,如果你迷信以為拜佛供佛就起作用會有好報,反過來你又去做壞事,想占別人的便易之類的,那樣你供佛也不會靈的!
⑸ 帶佛菩薩不能到什麼地方
佛教禁止佩戴佛菩薩形象,對佛菩薩不恭敬
(印光法師文鈔開示).前三日接到歧路指歸二本,見後附之徽章,頗不謂然。民國二年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以釋迦佛像為徽章,光絕不知其事。事後道階來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褻瀆。至十二年仍復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於道階。道階尚能講經,而於恭敬尊重,完全不講,亦可嘆也。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各須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然現在由道階提倡,已成通規。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過愛,不能不為一說耳。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鄔崇音居書》
現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多以玉制(或金銀等)佛像、觀音像掛件為護身符,不僅不帶在衣服外,還緊貼皮膚,進廁所也不摘,洗澡也不摘,褻瀆之罪絕非淺淺!還妄想依此植福消災,豈有如願之理?!
更有傳言所謂『男帶觀音女帶佛』之說!印光大師乃近代高僧,於此弊端之始就極陳其過,鑒於此流弊之泛濫,唯願大眾惜福,莫造罪業!
⑹ 關於在家居士如何修佛
末法時期,居士一心發願學佛,而不知怎樣學佛的可能也不在少數。近日,偶到一寺,見賣學佛用具的商店內居士們在熱烈的談論著燒什麼香好,供什麼樣的佛菩薩像好。也有很多的居士在沒完沒了的爭論。不難看出,不少人已經把學佛的重點放在了表面現象上,遠離了對佛法的認識和實修。友的一鄰居,已經當上了奶奶,孫子年幼正需人看管,此居士卻「學佛」的熱情高漲,至孩子於不顧,每天天剛亮就坐公交車到寺里爭做義工,天不擦黑不回家。搞得兒媳沒法上班,兒子夾在中間為難,自己也失去了看守孫子的天倫之樂。不知這些居士到寺里給和尚們做義工,自己是否真能成佛。 釋迦佛說:「末法時期,佛法在居士手中,不在和尚尼姑手中」。對此,佛陀講得已經非常明白,何況現在早就進入了末法時期,佛法正在逐步的消失,人心陋劣,佛法也已經非常的難以得到。什麼是佛法,佛法不離自性。離開自性就不是佛法?但是,現如今講自性的傳法人還真是不太多。我們不難看到,世上確實有一些法師在講法,但講得似乎和佛法關系不大,說是講佛法,倒不如說是在講怎麼做一個好人,怎麼做一個慈善的好人。但是,做一個好人和學修佛法好像不是一回事,我想學修佛法的居士是否應該把這個問題先搞清楚。做一個好人得到的只能是在六道輪回里的福報,而修佛法得到的則是脫生離死,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成菩薩,這兩個結果大概是不一樣。有的法師講起經來,一句經文講半天,著在經文這個相上。一著相,就難以理解武則天所作的開經偈中『願解如來真實意』的實意了,就只能在文字上下工夫了。佛講的實質是人的「佛性」和能夠修成佛的方法,並不是簡單的做一個好人。佛講的每一部經,目的都是想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自性」,也就是「佛性」,因為佛法講的就是「自性」,不知自性,就一定往生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決定不知道怎麼往生。所以,要先知道什麼是學修佛法,什麼是學做一個好人,絕不能混淆。不學佛法,不知自性,也就到不了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不容置疑的,學佛的居士一定要搞清楚,不要走了彎路,走到其它地方去了,誤入迷途。 末法時期,佛法逐漸消失,魔法自然就要佔領佛法逐步退出來的舞台,這是大自然所安排的必然要發生的事情。所以,真正的佛法就更加難得,而真正的修佛者,還是應該把精力放在對佛法的實修上,尤其是現在的居士們,不靜心實修,把燒香拜佛,為寺做義工當成了學佛,自己就應該想明白。勸別人如此學者,也應自悟。不可誤人誤己,自造業力。 那麼,居士們到底應該怎樣學佛?佛陀講了49年的法,講得已經夠多的了,只是看你悟得怎樣了。學佛者要想成佛,最需要達到的唯一條件,就是必須要「明心見性」,這是沒有什麼條件可講的。如果不能「明心見性」,就沒有佛法可言!講法者就講不出佛法,修煉佛法者就不知道什麼是佛法!既然不知道什麼是佛法,也就從根本上學不到佛法。因為佛法講的是自性,也就是佛性。修法者不「明心見性」,就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自性,什麼是佛性!既然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沒法講什麼佛法了。我們學佛,首先要找對了路。路子不對,死路一條。對於和尚,尼姑,釋迦佛已經講了,末法時期,佛法不在和尚,尼姑手中,也就無需提了。有人說凈土宗是末法時期的唯一法門,這種講法是不正確的。禪宗,密宗,凈土宗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佛在世時根本就沒把佛法分成「密宗」「禪宗」「凈土宗」,都是後人加以分別的,在東晉時期,內戰動盪,人們避難到廬山東林寺,慧遠大禪師因人太多,就給這些人找了個地方,讓這些人念佛,這才有了這么個念佛法門,後人立為『凈土宗』。實際凈土宗中原本就有密,有禪,缺一不可。學佛的居士為了「明心見性」,到西方極樂世界 ,刻苦打坐念佛號就是禪,念迴向咒就是密,所以說,凈,禪,密不分家,目的都是要達到明心見性。即所謂『法門千千萬,歸路無二途』。佛陀說法八萬四千個法門,只是開始的下手方法不同,當然,並不是真的有四萬八千個法門,這只是個數字的形容詞而已。佛陀講的就是,雖然講修煉成佛的方法無極其數,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一個目的,也就是最終都歸到了一個結果---「明心見性」,因為這才是修學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的唯一結果,所以說「歸路無二途」。 既然這樣,佛陀就為我們學修佛法的居士,指出了一條學佛的准確道路。路雖然指出來了,我們學修佛法的居士還一定要明白,在修法的過程中,切不可和一些自己不能夠靜下心來修佛法,卻專愛和人去爭論理論的對錯,那是不可取的。我們要明白,佛法;不是理論,不是書本上的東西,更不是可以研究的課題!佛法是憑著自己的悟性「悟」出來的,是憑著自己的根性,自己的先天本性與自己的刻苦努力修出來的。不是有多麼高的文憑,多麼高的地位就起作用的,就是天底下地位最高的人,全世界的總統,沒有用。學問最高的人,也沒有用。我們知道,六組慧能,一個窮賣柴的,大字不識一個,佛經沒看一句,更不用說是社會地位了,由於自己先天的根性好,悟性也高,就是自己開了「悟」,明心見性了,成了一代佛祖!所以,修佛,它是一個「自性」的問題,不是人世間的社會地位和文憑高低的問題。六祖慧能根本就沒有文化,卻能成為一代佛祖,社會上的博士碩士為什麼就什麼佛法也不懂?所以,真學佛的居士們,決不可誤入迷途。要下苦心,精心學佛,刻苦修煉!更有一些居士,每到寺里,只要一見到被所謂的和尚「開了光」的物品,熱心購買,痴迷的程度,簡直令人咂舌!就不會想一想,那些所謂的會『開光』的和尚,是否就真能夠把自己度到西方極樂世界?然而,末法時期,就是這樣,相當多的所謂的居士,就是這樣迷魂顛倒,痴迷不悟。非常心甘情願的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換回來這些自己認為是『開了光』的東西,令人嘆惜。一次偶遇兩個穿著長袍,包著頭的所謂「尼姑」,雙手捧著精緻的觀音像叫賣,並極力鼓吹她們賣的觀音像,是經過她們的師傅給開了光的,非常靈驗。我問:「看來觀音菩薩要靈驗,必須要經過你們的師傅開光才行,我請觀音菩薩是否就不如請你們的師傅好了?連觀音菩薩都得聽你師傅的,請你師傅多好啊」,二人聞聽慌忙離去,旁觀者哈哈大笑。真難以相信,佛和觀世音菩薩都得聽從和尚的命令和安排!今人,尤其是有一些個別居士,著相著得很厲害,一輩子好不容易掙點錢,在這方面花起來一點也不心痛,如誰花錢多誰就能成佛,六祖慧能以砍柴賣柴為生,能有他成佛的事嗎?所以,真正的學佛居士一定不要相信什麼「開光」的騙人把戲!珍惜自己好不容易掙來的這點辛苦錢,把它用在確實應該用的地方,發揮它更好的作用。 真心修佛的居士,不可到處亂跑,今天這里燒香,明天那裡磕頭,寺里的佛像是什麼?不就是一個刷上顏色的大泥坨嗎?朝著個泥坨磕頭就磕成佛了?燒香就把自己燒成佛了?我想自己也不會相信。佛法是佛陀教給人們修煉成佛的方法,佛陀的心空一切,如如不動,是不會需要我們燒的香的。真心學佛的居士,不要著在相上,佛像,菩薩像,寺廟,都是人工做的,都是假象。佛菩薩有相嗎?佛菩薩沒有相,觀音菩薩隨緣顯現,沒有自己一定的色相,都是人的想像。泥的,瓷的,銅的不管什麼的,都一樣。我們供佛,供菩薩,禮拜佛菩薩,目的在於我們心中念念不忘佛菩薩的存在,時時提醒我們要按照佛菩薩的教導實心修煉,就是起這么個作用。再就是,寺里的佛菩薩像,是供人們紀念瞻仰的,深一層的意義,就是象徵佛法的一個地方,給接觸佛法的人們提供的一個方便平台,決不就是佛法!我們一定要明白『願解如來真實意』的實意,不能只看手指,而不看手指所指的乃是月。試看現今的少林寺,還是不是一個修煉佛法的凈地?練武功與人比高低是否也是佛法?這一點我們就沒有必要去分辨了,末法時期,改革了嘛! 我們在佛菩薩面前燒香,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記住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讓我們心裡老是有著佛菩薩的印象,即所謂的念佛憶佛之義也,決不是佛要我們燒的香!燒香怎麼燒?很多人也有爭議,心中不忘佛者,一根不用燒,省得花錢又浪費念佛的時間。願意燒香的,可以燒,但首先要明白燒香的真實意義,起到供佛敬佛的作用,不要心不靜。心態好的,著相輕的,可以點三根。如果自己的心靜不下來,點一根。有些人著相得很!點三根香,如果三根香燒的進度不一樣,尤其是一些女居士,總是放心不下,左邊燒得慢了主著要發生什麼事,右邊燒得慢了又主著要發生什麼事,燒支香也弄得一肚子的心事,心怎麼也靜不下來?心靜不下來怎麼能『明心見性』?怎麼上西方極樂世界?就點一根香,就什麼心事也沒有了,心還能靜一點。從以上幾點來看,我們學佛,不可著在相上下不來。要理解開經偈上「願解如來真實義」的真實意義。 有一些居士,見了個和尚就忙不迭的供養,實際自己的經濟也許還真就是並不寬裕。然而,供養和尚是否就能把自己供養成佛,還真得通過證實,當然,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這就沒有必要我們來多講了。我們學佛,要了解佛法的真實意思,不要去做一些和佛法毫不沾邊的事情。尤其末法時期,佛法更加難得,魔法逐步登台,佛法逐漸就會毫無立足之地。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所以,我們對於佛法就更要珍惜。 學佛,到底應該怎麼學,怎麼修?首先要把自己的心靜下來,修密宗,安心持咒,修凈土宗,安心念佛,就這么簡單。我們在學修佛法的道路上,不要走了彎路,尤其是末法時期,老老實實的在家打坐念佛,深入靜界,自然就會開大智慧,就會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佛在《金剛經》上說:「誰若說我在說法,就是謗佛,若有人說我沒有說法,我是在說法,若有人說我在說法,我沒有說法」。佛在一部《金剛經》上,說的就是「離相」,所以說,我們不要著相,不要把心粘在相上,那就不能明心見性了,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管什麼事情,處理過了,沒有了。不要老放不下,放不下就著相了。遇事情只要能放下,就得「大自在」了,人們學佛不都說學佛得「大自在」嗎?這個「大自在」不是那麼好得的,必須要明白佛法的更深的一層才能得到,要不,是得不到的,在這方面要寫明白也是很不容易的,得寫很大的篇幅,在此就不多寫了。 末法時期,佛法逐漸滅絕,人們的悟性自然的就越來越低,痴迷心也越來越重。這是大自然的安排,不是人所能違背的。所以,學佛的居士們一定要個人修個人的,在修學佛法這方面,誰也代替不了誰,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的業力自己了。哪怕就是自己的親老子,也是代替不了的。末法時期,佛法難得!安心修自己的吧,不在和尚不和尚,不在地位的大小,更不在有沒有本事,而在「悟性」的高低和自己的努力。 「悟性」高,明心見性快,修煉成佛就快。「悟性」低,『明心見性』就會慢,「悟性」低得厲害,一輩子也不能明心見性。歷史上當了一輩子和尚,念了一輩子經也沒修成佛菩薩的還少嗎? 真修學佛法的人,千萬不要在理論上下功夫,更不要在經文的文字上下工夫,沒有用。也不要和人爭論,佛法不是爭論的東西,不是可以研究的東西,你就是全世界「佛教協會」的會長,也不見得明心見性,懂得佛法。所以,學佛最怕誤入迷途!最怕著在相上。就說這「西方極樂世界」吧,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到底有沒有?佛子們議論不休。人們不去理解佛為什麼要講這么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不去真正的按照佛陀所講的去安心念阿彌陀佛,卻在爭論一些虛妄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在金剛經上講得是多麼清爽!我們不要把精力放在沒有必要的相上,精進念佛,使自己能夠明心見性,見到自己的本性,進入佛的大門,登上佛的邊界!讓我們共同努力吧。(請參閱《佛法的實修》)
⑺ 問:念佛堂繞佛由在家居士領眾,請問是否如法
新加坡居士林的念佛堂,昨天換了新的地毯,我去看過非常的庄嚴,一切都很如法。今天是星期六,正好遇到二十四小時的念佛,悟全法師告訴我,現在念佛的人數,每天都有增加。我們沒有做宣傳的工作,自然增加的現象是最好的。將來我們新造的佛像運過來之後,供奉在佛堂的當中,接近佛像的區域是拜佛的處所。佛像供在佛堂當中,四面都可以拜佛。為了培養長時間念佛的願望、毅力、還有體力,所以我們的作法要很靈活,不可以給同修任何的壓力。因為有壓力他就會有妄想,就起分別執著,這樣念佛功夫就不得力了。所以還是要用自由的方式,佛堂裡面依舊要劃三個區域,拜佛的區域、繞佛的區域跟止靜的區域。止靜最好是面壁,他看不到人拜佛,也看不到繞佛,他心比較能定下來。
昨天我看到場所很好,兩邊都懸掛著阿彌陀佛的佛像,靠兩邊可以做止靜的區域排蒲團。念佛一定是以繞佛為主,實在繞累了,你再坐下來休息一會兒,以繞佛為主。睡眠時間盡量減少,因為睡眠是昏沈,不是一個好事情。睡眠的時間長,就表示這個人昏沈的時間長,昏沈是落在無明裡面。不論是念佛,只要是做功夫,都會有兩種障礙,在佛家叫掉舉、昏沈這兩類。掉舉是心裡不定,妄念非常多,所以叫妄念紛飛。平常沒有覺得有妄念,想靜下來的時候,就發現妄念很多很多。有些人說這是不是念佛念出來的?不是的,絕對不是念佛念出來的,是你平常就有這么多的妄念,你沒有發現。到念佛的時候,要想把心收一下,這才發現有這么多妄念。妄念是心神不定,這是個障礙。
這兩種障礙,佛在經上都教給我們對治的方法。如果是妄念多,用止靜的方法,可以坐在那個地方的時間多。坐在那個地方,或者是專注佛號,心裡默念也可以。不念,聽大家念佛也可以,專心聽,只要用心專一,妄念自然就沒有了。千萬不可照顧妄念,勉強的想把妄念消除,那是妄念上再加妄念。妄念起來怎麼辦?不理它,根本就不要理會,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號上,或者集中在觀想上。觀想想什麼?想佛,你們看著佛像,閉著眼睛想佛像。總而言之,要精神意志集中,才能夠把妄想消除。所有一切用功的總綱領,就是消除妄想、雜念、昏沈,恢復自己的本覺。這是佛家無論用什麼樣的功夫,都是希望達到這三個目的。
如果是昏沈,最好起來拜佛,拜佛對治昏沈很有效果。拜佛跟經行、繞佛,都是對治昏沈的方法。拜佛特別著重在懺悔,知道自己業障習氣很重。所以在念佛堂里,初學的人多拜佛是決定有好處的。每天在念佛堂,如果能夠不少過三百拜,這是一個標准,每天能拜三百拜。現在我跟悟全說過了,拜佛的時候,由大家自由去拜佛,不必集體。自由,誰想去拜佛,誰就去拜佛,拜佛的速度,你想快拜,你就快拜,你想慢拜,你就慢拜。念佛堂裡面法師領眾,只領眾繞佛。只有止靜跟拜佛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覺得繞佛繞的時間太久累了,你想休息一下,可以,兩旁邊有蒲團給你去打坐。你想去拜佛,靠佛像中心的這個地區,你自己去拜。這樣子,這個道場始終保持著庄嚴肅穆,念佛的人一點壓力都沒有。
繞佛要注意隊伍整齊,這是庄嚴,不能夠凌亂,步伐也要整齊,這要平時訓練,將來這個道場真正是個庄嚴的道場。雖然是個念佛堂,身心都是清凈的,真正做到一塵不染。道場裡面聽說通風設備欠佳,我們正在改良當中,雖然很多人在這兒念佛,也要保持空氣的清新流暢。將來再研究,念佛堂的人數是不是需要控制,因為場所有限,人數也應該有限制。人太多,我們不妨再開第二個念佛堂。李居士曾經跟我講過,人太多了,三樓也可以念佛,白天五樓也可以念佛,晚上人比較少一點,四樓念佛堂應該是夠了。人再多,這個舊大殿也可以念佛。所以念佛的場所,現在有四個,這四個場所如果合起來的話,應該可以容納八百人的樣子,這個念佛堂就相當的殊勝。如果四個地方都念佛,出家法師比較辛苦一點,因為每一個堂口都需要有出家人領眾。
在末法時期修行,念佛是最殊勝的。我們在大乘經典裡面常常讀到,所有一切的行門是以念佛為第一,念佛為最殊勝。由此可知,世尊開八萬四千法門,開無量法門,不是他的本意,那是應機說法。如果照佛的意思來開法門,我想他只有一個念佛法門,不可能再開第二個法門。你要問為什麼佛會開念佛法門?因為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個法門是平等法門,它的結果是可以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諸位想想,還有哪一個法門能夠達到這個目標?能夠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只有這個法門;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眾生,都能夠平等成佛,真正不可思議!而且這個法門修學容易,簡單容易穩當,保證你一生成就。佛不說這個法門,說別的法門,那就沒有意義了。由此可知,開其他法門是應機。這個法門正如經上講的,度哪一種人?根熟眾生。什麼叫根熟?他這一生成佛的緣具足了,要用現在的話說,他這一生作佛的條件夠了,遇到這個法門,他就去作佛去了。
這個條件並不是每個人都具足的,作佛的條件不具足,遇到佛了,佛看看你什麼緣成熟,你菩薩的條件夠了,就教你修菩薩法門;你聲聞的條件夠了,就教你修聲聞法;你人天福報條件夠了,就教你修人天法,佛是絲毫勉強都沒有,真正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也這么做。楞嚴會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決定沒有加一點點意思在里頭。所以才說佛不說法,你的願望是什麼,佛就幫助你滿足你的願望。在這裡面只有一個原則,佛幫助你善的,不幫助你造惡。你是善願,佛一定幫助你;你是惡願,佛不幫助你,就這么一個原則,這才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不害人,不幫助你造業,不幫助你受苦;魔才幹這個事情,魔幫助你造業,幫助你受苦,我們要明白這些道理。
所以選擇念佛法門,信心堅定,信心清凈,絕無改變,這個人就是他這一生成佛條件具足,作佛的緣具足,《彌陀經》上所講的「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這個條件具足非常不容易。三類的善根,善根是一類,福德是一類,因緣是一類,三個條件統統具足太難太難了。我們見到許多有善根,沒有福德,這是哪一類?有善根的人,聞到佛法他相信,他也理解,他往生極樂世界的願發不出來,對於這個世界難分難舍,這是福不夠。善根有了,福不夠。緣不足,遇不到善知識,遇不到好的同參道友,遇不到好的修學環境,這是緣不足。另外一類,在這世間有福德,沒有善根。什麼叫有福德?有福德是真正肯修,真正肯干,勇猛精進,有福!沒有善根是遇到這個法門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他修其他的法門。這個法門真的一生成就,他那種勇猛精進,如果用在念佛上決定往生。如果用在其他法門上,實在講到最後只能夠修成世間有漏的福報而已。為什麼?見思煩惱斷不了,不能斷見思煩惱,就不能夠超越六道輪回。換句話說,還在輪回裡面生死。縱然你修的功夫不錯,你生到色界天,生到無色界天,依舊沒有出離輪回。換句話說,不離輪回,你決定會墮三惡道。
佛在經典裡面說得太多太多了,我們要覺悟、要醒悟過來,這個利害得失差別太大了。所以對於這世間,人間天上五欲六塵的享受要舍棄,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用現在的比喻說,這是吸毒。你得樂的時間極其短暫,你受苦正如經上講的是無數劫,何必貪圖現在極短暫的享受,將來受長劫的苦報,這是愚痴。聰明人怎麼肯干這種傻事情!所以一時的快意,招來生生世世的不如意,決定不能幹這個事情。這是有福德,沒有善根。善根是能信能解,福德是能願能行,因緣是你這一生當中成功失敗的關鍵。你有善根有福德,如果你遇不到這個緣,一生沒有遇到佛法,那也是枉然!遇到佛法,佛法在末法時期,有真的佛法,有假的佛法,正如佛在《楞嚴經》上所講的:「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說明一樁什麼事情?正法少,邪法多。如果把邪法當作正法,錯了!
所以正法道場的建立,實在講是刻不容緩。可是這裡面,如果這個地區四眾同修要沒有福報,這個道場建不起來。四眾同修善根福德因緣都成熟了,那個福報就現前,道場就成就。所以這不是少數人,少數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你能成就,不能形成一個道場。要能形成一個道場,是這一個地區的四眾同修多數人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我們知道這個事實,這才曉得新加坡的緣殊勝,不可思議!這個地方能形成道場。我想「彌陀村」想了十六年,念佛道場也想了四十年,四十年走了許許多多地方,道場都沒法子形成,都沒辦法建立,可見得這個事情不是一個人的願力。如果是一個人的願力,那佛菩薩願力是圓滿的,應當處處道場成就;否則的話,佛怎麼叫慈悲?不是一個人的願力,是這一個地區四眾同修共同的願力,再得佛菩薩加持,這道場成就了。所以希望有善根有福德的同修,都到這個道場來進修,那你就因緣具足,三個條件圓滿具足了。把這一份福德因緣擴散到其他的地區,希望每一個地區同修們,善根福德因緣統統成就,將來這個道場在這世界上愈建愈多,這是我們可以想像的。凡事第一個難,第一個成就,將來就會有第二第三,普度苦難的眾生。希望今天同修參加二十四小時的共修,要認真努力,把精神振奮起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⑻ 居士在外地怎麼頂禮佛菩薩
說這話的是什麼居士?大外行一個。諸佛菩薩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心中有佛,佛無處不在。沒有像,可以心中觀想開頂禮。居士每天做功課,隨身攜帶功課本,而功課本中就有佛像供你頂禮,怎麼會外地就不能頂禮啦?
⑼ 在家居士如何供養佛
很多注意事項······
客廳 陽台都行的 一般除不能面對北方 其他自願就行了
自己就能開光加持 像身里必須有心經 念誦經文 咒語 加持才行
開光是念誦經文把神、佛的法身請來進入這個像里受眾生供養,才是真正的開光不然都是空殼,除神、佛像以外,其他物品都是加持,不叫開光。
佩戴的神、佛像,圖片等等,自己念誦佛號----阿彌陀佛 意念請佛加持一下就行了
燒香不看這個 看香譜才對
燒香一般要看香譜的而不是其他 24香譜很准 48香譜、72香譜的都是後人編寫的不準!一般都是三根為一柱可以以3為基數6、9根就是2柱!3柱!更多
香灰不能隨意扔掉的!要破財的!弄個大的容器留著,如果多了可以找個干凈隱蔽的地方埋了最好!或入干凈流動的水裡。先要和神 佛說一聲,後念誦佛號 或觀音心咒同時埋香灰或入水。
可以用 瓶裝水 不用打開 可以放半年一換就行 紅茶、綠茶都行 !!這樣干凈 神佛都可以受用的!!就像水果不用打皮的!!西瓜、桔子都是這樣一樣供養 一樣可以受用到的!!一般水果都行 梨不行
一切恭敬就好 燒香 擺供 磕頭 有事求之 無事供養 一切真心 真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