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picc置管為什麼量臂圍
對比置管前和置管後的臂圍,看看沒有發生腫脹,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補救.
㈡ picc置管後拍胸片定位,導管位置應在身體哪個部位
置管中的護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置管過程中注意保暖,協助病人取平卧位,暴露手臂外展90℃,安慰病人放鬆心情,當導管進入約10cm時,囑患者頭部轉向穿刺側,下頜靠肩貼近鎖骨以防損傷頸外靜脈。若遇送導管困難時,可稍退回導管,輕微調整穿刺針再重新送管,遇阻力不可強行送管。也可以讓患者適當調整體位,使上肢與軀干垂直,或稍作停頓,讓患者放鬆心情後再送管,倘若再不行,則可重新選擇靜脈或改以對側靜脈進行穿刺。置管後常規拍胸片,導管尖端位置應達到上腔靜脈內。
置管後護理在穿刺點處放置一塊約2cm2cm大小的紗布再加以透明貼膜,用透明敷貼固定後指壓穿刺點10min。這樣既可以起到止血作用,又可以通過紗布觀察穿刺點的出血情況。一般在穿刺後24h更換貼膜,以後每周更換一次,夏天也可以5天左右更換一次。如有出血、起邊、潮濕應隨時更換。更換時注意嚴格無菌操作。酒精、碘伏棉球順時針、逆時針各消毒三遍,消毒范圍以穿刺點為中心上下10cm,第四個碘伏棉球消毒導管待干,再貼上貼膜。如有疼痛、紅腫,可用喜遼妥軟膏在穿刺點周圍外塗。待乾燥後再貼上敷貼。如出血量較少直接更換貼膜即可,出血量較大時可在穿刺點上放紗布,貼膜外再用彈力綳帶加固。
㈢ picc置管後能不能做體外反博
體外反博的禁忌症:
血壓高於160/100mmHg(21.3/13.3kPa);頻發性期前收縮或心率>140次/min;肺梗死、肺心病;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梗阻型心肌病、二尖瓣狹窄;肢體有感染、皮炎、靜脈炎及新近有靜脈血栓形成;有全身或局部出血傾向;大動脈病變,如夾層動脈瘤;腦水腫及有發生腦水腫趨勢的情況。
picc置管後相當於有局部的出血傾向,符合禁忌症。
㈣ 誰知道 新PICC置管術操作流程 重點是它的封管怎麼封 要最新改進的~ 感謝各位\(^o^)/~
•SASH程序: •S—生理鹽水 •A—葯物注射 •S—生理鹽水 •H—肝素溶液
•封管液量:為了達到適當的肝素化,根據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S)推薦的封管液量應兩倍於導管及輔助裝置的容積。
封管方法: 使用20ml生理鹽水脈沖沖管後,用肝素鈉溶液1-2ml正壓封管(當剩餘0.5-1ml左右時邊推注注射器邊撤注射器)。
㈤ PICC置管時如何指導患者
所謂PICC就是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對於長期需要靜脈穿刺的病人來說,是減少皮膚刺激造成皮膚壞死的方法之一。
攜管注意事項:
1
1、保持置管處局部清潔乾燥,不要擅自撕下貼膜貼膜有捲曲松動、貼膜下有汗液時,及時請護士按操作規程更換貼膜。
2、攜帶PICC患者可以從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務勞動、體育鍛煉,但需避免使用這一側手臂提過重的物體,不用這一側手臂作引體向上,托舉啞鈴等持重鍛煉並避免游泳等會浸泡到無菌區的活動。
3、攜帶此導管的患者可以淋浴,但應避免盆浴,泡澡。淋浴前用塑料保鮮膜在肘彎處纏繞兩至三圈,上下邊緣用膠布貼緊,淋浴後檢查貼膜下有無進水,如有進水應請滬士按操作規程更換貼膜。
4.攜帶PICC患者治療間歇期每7天對PICC導管進行沖管、更換貼膜、更換肝素帽等維護。
2
5、注意觀察針眼周圍有無發紅、疼痛、腫脹、有無滲出,如有異常應及時聯絡醫生或護士。
6、如因為對透明貼膜過敏等原因而必須使用通透性更高的貼膜時,應相應縮短更換貼膜的時間間隔。
7、家長應囑咐兒童患者不要玩弄導管的體外部分,以免損傷導管或把導管拉出體外。
8、如出院後若不能回置管醫院進行維護、治療時,請於當地的正規醫院由專業護士為您維護、治療。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請及時到醫院尋求幫助:
1
1、傷口、手臂:出現紅、腫、熱、痛、活動障礙。
2、穿刺口處有滲液、分泌物、化膿等。3、敷料:出現污染、潮濕,翹起、脫落等。4、導管:出現漏氣、漏水、脫出,折斷等。5、輸液時:聽見"嗖嗖」聲、注射時疼痛、輸液停滴、緩慢等。注意觀察體溫變化,如持續高熱,及時知醫生
。
護理:護士將告知您PICC使用及維護注意事項,以加深您對它的了解:
1、使用前先注入10ml生理鹽水確認導管通暢,如無特殊需要,不可抽回血,以免發生導管堵塞。
2、每次輸液後用20ml生理鹽水以脈沖方式沖洗導管,並正壓封管。
3、輸血、抽血、輸注脂肪乳等高粘滯性葯物後立即用20ml生理鹽水以脈沖方式沖洗導管後再接其它輸液。
4、沖管必須用脈沖方式,並做正壓封管,不應用靜脈點滴血普通推注方式。
5、禁止使用小於10ml的注射器沖管、給葯,不可用暴力沖管,以免造成導管的損壞。
6、可以使用此導管進行常規的加壓輸液或輸液泵給葯,但不應用於高壓注射泵推注造影劑。
7、換葯過程嚴格無菌操作,將透明貼膜貼到連接器翼形部分的一半處固定導管,使導管體外部分完全包於貼膜的無菌的保護下,禁止將貼膜直接貼於導管體上。
8、換葯時應嚴格觀察並記錄導管刻度,自下而上小心拆除原有貼膜,避免牽動導管,嚴禁將導管體外部分移入體內。
9、應經常觀察PICC輸液速度,如發現流速減慢應及時查明原因並妥善處理。
10、PICC導管為一次性醫療產品,嚴禁重復使用。
㈥ 如何獲得PICC置管資格證書
1、認證要求報名人員為專科及以上學歷,且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符合條件者中共有53名護士報名,填寫申請表經科室審核後,均參加了此次理論閉卷筆試。
2、考試合格者將進入培訓認證階段,屆時將有為期一周的集中理論授課,並再次針對上課內容進行理論考試,合格者方能進入技能培訓。
3、技能培訓又分為模擬操作示範及臨床實踐,內容涉及傳統PICC置管、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及PICC標准維護,要求每位學員完成規定指標後才能進行操作考試。
4、理論考試、臨床實踐及操作考試均合格者,經醫院PICC置管資格認證師資小組及UNA-PICC資格認證師資討論通過,統一頒發江西省腫瘤醫院PICC置管資質證書及美國UNA-PICC置管資質證書。
(6)picc置管術體外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以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為例,PICC資質認證培訓班培訓的流程: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護理部舉辦首屆PICC資質認證培訓班。本次培訓班共招收新學員27名,應用江蘇省人民醫院的課程體系,邀請了江蘇省護理職業學院的陳培老師、美國UNAPICC公司的韓靜老師以及院內多名靜療專家給學員們進行理論和操作培訓。
通過模擬操作、實景考核等方式,確保每位學員都能正確掌握PICC置管及維護流程。其中有23位學員通過前期考核,後期3個月內完成PICC穿刺達15例的學員方可頒發合格證書。
通過培訓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將有更多護理人員掌握這項血管通路技術,取得PICC資質證書,廣泛運用於臨床,服務廣大患者。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江西網——江西省腫瘤醫院第二期PICC置管資質認證開始
㈦ 目前最先進的PICC置管技術是什麼
對腫瘤患者而言, 放置PICC導管就是打通體內的一條「戰斗通道」,化療給葯通過這里進入血管去殺滅癌細胞。但是由於化療周期長,PICC留置時間一般為一年左右,患者會出現脫管、感染等並發症問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靜脈置管中心在8月份成功開展超聲心電一體(EDUG)引導下隧道式PICC置管,無一例導管相關並發症。
有導航不用「盲打」
為置留導管尋找最佳「泊車位」
孫先生,56歲,肺部惡性腫瘤患者,擬做化療需要再次置入PICC管。
孫先生表示,以前有外院多次PICC置管史且留置期間發生多次脫管和感染,「管子用不了多久就給拔了,浪費錢」,「這次是第4次做PICC了,希望不要再發生脫管和感染,留置的時間更長一點」,既往的經歷讓孫先生顯得有點焦慮。
2020年8月12日靜脈置管中心護士為孫先生進行了詳細評估,超聲顯示,孫先生的雙上肢靜脈,如貴要靜脈(起於手背靜脈網尺側的一條人體靜脈)等常用穿刺血管直徑過小不適合置管,結合孫先生的既往情況和殷切希望,擺在護理人員面前的是如何選擇安全有效的深靜脈通路和置管方式、保證治療方案順利實施的難題,而採用EDUG引導下隧道式PICC置管是該患者目前最佳的選擇。
通過慎重討論,靜脈置管中心護士於當天成功為孫先生進行了EDUG引導下隧道式PICC置管。
我院首例隧道式PICC置管術患者
EDUG引導下隧道式PICC置管術作為目前最新、最先進技術,其與傳統做法的主要區別在於,在置管過程中配合彩色超聲、腔內心電一體精準定位,避開大血管和神經,尋找最佳的血管穿刺部位和導管出口,也就是通過體內「導航」系統為導管尋找一個最佳「泊車位」。
同時,使用微創隧道針建立一個皮下隧道,使血管穿刺點與導管出口有一定的距離,並將導管出口轉移到更適宜、更有利的位置,以降低PICC留置過程中導管相關並發症的發生。
隧道式PICC導管
傳統PICC方式「事後監督」,也就說護士置管後,患者再去放射科或在床旁進行X線攝片進行導管尖端定位。如果發現導管異位,患者需要再次進行消毒等術前准備調整異位導管,不僅增加患者痛苦,重復調整增加置管帶來的感染、靜脈炎、血栓等並發症的風險。
相對於術後X線攝片定位,ECG尖端定位能夠在置管過程中實時指導,及時判斷導管位置,從而有效降低置管異位率,使一次性定位準確率達95%以上,減少了因調整導管異位造成的患者不適、經濟成本支出,減少置管者工作量。
正常心電圖
PICC導管到達CAJ位置心電圖--P波高尖
導管停留時間延長
新技術減少10倍患者發生感染幾率
國外多中心臨床隨機對照研究表明,隧道式PICC較傳統PICC,可顯著降低置管相關並發症發生率如脫管、血栓,並可減少10倍感染幾率。
其顯著優勢在於,增加部分大直徑靜脈(如頸靜脈、股靜脈)穿刺的可行性,增加置管成功率。而且由於血管穿刺點與導管出口通過隧道相通,皮下隧道本身就形成一道防止污染的屏障,能有效防止外界因素引起的感染。
此外,提升了安全性,避開肘關節的頻繁運動,大大減少經肘窩以下入路的機械性靜脈炎、血栓等相關並發症。經濟性也很可觀,由於停留時間增加,減少導管異位的發生,及患者因調整導管位置所額外支出的拍片成本,降低置管護士人力成本,提高患者舒適度。
該項技術在臨床的運用,做到了「一管到底、管盡其用」,減輕患者負擔和提升舒適度的同時,也填補深圳市該項技術的空白,也標志著醫院靜療水平在邁入國內先進行列。
㈧ 誰幫幫忙我想要百度文庫上的《新PICC置管術操作流程[1] 》,有誰能給我發過來,謝謝啦!
你好,我可以幫你發過來,你的郵箱是多少啊?我的是[email protected]. 你給我發封郵件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