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賞析句子的方法 急急急急
做閱讀第一篇時,賞析分三步驟:1.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最常用) 2.寫出了... 3.表現了某物...的特點(品質)或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記住,答題要往中心靠,中心一般在結尾那幾段。
說明文要看分答題,這個你自己領悟。 把每一段開頭句子都畫下來,在概括方面會有用的。 其實說明文比較簡單,但一定要有原文意識(回原文找)
作文,建議你再考試前先背幾篇好的文章,到時候再套上去用。字跡一定要清晰。 開頭最好用優美的排比,也可以嘗試新穎的寫作形式。
希望能幫到你☺
B. 賞析句子答題技巧步驟
記敘文語言賞析是逢考必考的一道典型題型。考試分值是4分,這種題型有三種提問方式,一是分析某句的表達效果;二是賞析某句話;三是;分析句子的語言特色。不管怎麼問,這種題型的答題步驟都是一樣的。這種題型分為三種情況來答,下面我結合具體的事例,詳細的為大家講解。
第一種答題步驟是:修辭手法+句子內容+(作者情感)。中考常考的修辭是比喻、擬人和排比這三種,但是對偶、反問、反復、對比、誇張等偶爾也會考查到。正常情況下,修辭至少有一種,作者的情感有的句子包含有,有的沒有,這都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判別。這類答題步驟主要適用於寫景物的記敘文。
例如:賞析「江南杉瘦削的外形,看似柔弱,實則堅挺,高高大大,孔武有力。」這句話的表達效果。
答案:運用對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突出江南杉看似柔弱,實則堅挺的特點,表達作者對江南杉頑強生命力的贊美之情。
第二種答題步驟是:刻畫人物的方法+句子內容+(作者情感)。刻畫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除以上五種之外,還有蘊含其中的細節描寫。這類答題步驟主要適用於寫人的記敘文。
例如:賞析「母親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會在梔子樹旁左看右瞧,把過厚的葉子剪掉,睜著花蕾細看,似乎在琢磨著每個花蕾綻放的時間,等待梔子花開。」這句話的語言特色。
答案:動作描寫,運用「看」、「瞧」、「盯」等一系列的動詞,生動傳神地寫出了母親專注、仔細的情形,表達了母親期盼梔子花開的急切心情。
第三種答題答題步驟是:動詞+句子內容+(作者情感)。這種情況是句子既沒有修辭手法,又沒有刻畫人物的方法,或者是文章指定要分析加點的詞語。
例如:說說下列粗體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奶奶把五花肉煨好,把江米泡好,把粽葉一葉葉挑好,用剪刀沿尖剪齊,也泡在清水裡,紅的紅,白的白,綠的綠,還沒包,光看顏色就那樣好看。
答案:「煨」、「泡」、「挑」、「剪」等動詞表現了奶奶打理包粽子材料時的細致而有條理;「紅的紅,白的白,綠的綠」三個描寫顏色的詞語,不僅給人視覺的美感,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韻美。
總之,記敘文語言類賞析類題目,就從這三個方面來答,按照先從修辭手法入手,再找刻畫人物的方法,最後才是詞語順序來,相信只要找到技巧,語言類賞析題目你一定會取得滿分。
C. 現代漢語中的句子分析法有哪些具體怎麼分析
主要有(一)句子成分分析法
(二)層次分析法
(三)其他句子分析方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稱「中心詞分析法」,是傳統語法學使用的句子分析方法。
①句子分析就是分析一個句子(單句)的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有六種——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②詞與句子成分之間存在對應關系,短語中只有聯合短語和主謂短語可以直接充當句子成分。
③主語和謂語是主要成分,賓語和補語是次要成分,定語和狀語是附加成分。
把主謂短語看作句子,認為句子總是由主謂短語充當。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成分時,就叫做「小句」或「句子形式」;將非主謂句稱作「無主句」。
④偏正短語要先找出其中的中心語,述賓短語或述補短語要先找出其中的謂語中心詞。
在分析過程中:
首先將句子分為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找出全句的主要成分——主語和謂語;
再看謂語由哪種動詞充當,以及後面跟著的賓語和補語;
在主語部分找出附加在主語前面的定語,在謂語部分找出附加在謂語前的狀語。
例如分析「未來幾十年裡,地球能源將面臨嚴重的短缺問題」。
第一步:找出主要成分
未來幾十年裡,我們生活的地球能源將面臨嚴重的短缺問題。
第二步:找出次要成分
未來幾十年裡,我們生活的地球能源將面臨嚴重的短缺問題。
第三步:找出附加成分
[未來幾十年裡],(我們生活)的地球能源[將]面臨(嚴重)的(短缺)問題。
層次分析法,又稱「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對句法單位(包括短語和句子)的直接成分進行結構層次分析的方法。由於切分過程中盡可能採用二分,所以層次分析法又稱作「二分法」。
語法從表面上看是線性排列的符號序列。線性排列是指按照時間先後順序說出或寫出的形式。但是語法結構卻是有層次性的,層次是指句法單位在組合時所反映出來的不同的先後順序。
表層的線性關系背後暗含著隱性的層次關系。小的語法單位是大語法單位的組成部分,大的語法單位是由小的語法單位組合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為更大語法單位的組成部分。
語法結構的每個層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兩個語法單位,這兩個小的語法單位就是直接成分。每一個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
例如:
我們 進行 社會 調查 分析過程
|主||____謂_______|
|_述 | 賓____ |
|_定)中 | 更多例子
層次分析法就是逐層將一個句法單位(聯合短語等由多個直接成分組成的短語除外)切分成兩個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為止的句子分析方法。
層次分析法的分析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切分結構層次,第二步是確定結構關系。
例如:
他 去年 去 了 一趟 美國。 分析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謂關系
|___||______________| 狀中關系
|________| |__| 述賓關系
|_| |___| 述補關系 更多例子
切分過程中應注意:
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當,後面便容易全都切錯。
②必須逐層切分,直至分析出每個實詞,語素不需要切分。
③為避免切分過程中的遺漏,一般採用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逐塊切分的分析步驟。
層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圖解表示法是切分法、組合法和樹形圖。
①切分法
切分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將所要分析的短語或句子作為一個整體,從大到小,逐層切分。
例如:
申奧 成功 有助於 中國 的 改革 與 開放。 分析過程
|_ 主 __| |______ 謂 ________________|
|主| |謂| |_述_ |______ 賓___________|
|__ 定_)_ 中_______|
| 聯 + 合 |
②組合法
組合法是把所要分析的短語或句子切分到單詞,然後從小到大,依次組合起來。例如:
他 弟弟 在 北京 念 大學 分析過程
|_定中_| |_介賓_| |_述賓_|
| |____狀中____|
|_____主謂______|
③樹形圖
樹形圖是把有關的結構分析用豎線和斜線連接起來,從而顯示出句法單位內部的結構關系。例如:
S
/ \
主語 謂語
/ \ / \
偏 正 述 賓
| | | |
取暖 設備 出現 故障 分析過程
(三)其他句子分析方法
1、變換分析
2、語義特徵分析
3、語義指向分析
變化分析是通過移位、添加、刪除、替換等方法來考察兩種句法結構之間的關系和變換規則的分析方法。 變換分析著眼於句法結構的外部分析,考察具有內在聯系的不同句法結構之間的聯系。例如:
A、台上坐著主席團
B、台上演著梆子戲
C、山上架著炮
三個例句包含的詞類相同(處所名詞+動詞+助詞+名詞),排列順序相同,內部層次關系相同,但是A句表示靜態意義(台上有主席團)、B句表示動態意義(梆子戲正在上演)、C句既可表示靜態意義(山上有炮),也可表示動態意義(山上正在架炮)。
下面我們通過變換分析法分析三個句子。
A句可以變換為「主席團坐在台上」。類似的例子如:
門口站著人—→人站在門口 床上躺著人—→人躺在床上
黑板上寫著字—→字寫在黑板上 牆上掛著畫—→畫掛在牆上
B句可以變換為「台上正在演梆子戲」。類似的例子如:
外面下著大雨—→外面正在下大雨 操場上放著電影—→操場上正在放電影
教室里上著課—→教室里正在上課 隔壁打著電話—→隔壁正在打電話
C句既可以按照A句模式變換,也可以按照B句模式變換。
山上架著炮—→炮架在山上/山上正在架炮
類似的例子如:院牆外修著馬路—→馬路修在院牆外/院牆外正在修馬路
通過變換分析,不但將內部層次關系相同的「台上坐著主席團」、「台上演著梆子戲」、「山上架著炮」區別開來,而且分化了類似「山上架著炮」的歧義。
語義特徵分析是分析和概括同一句式中處於相同位置上的詞所共有的語義特徵的分析方法。例如:
A類:
他贈了幅國畫給我—→他贈給了我一幅國畫
學校獎了三千元給他—→學校獎給了他三千元
B類:
我買了斤香蕉給他—→*我買給了他一斤香蕉
我要了個名額給他—→*我要給了他一個名額
A類句子與B類句子都是連謂句,內部層次結構相同,但表達的語義不同:
A類句子包含兩個動作,但說的是同一件事情(「贈國畫」和「給我」是國畫由他轉移到我的過程)。B類句子也包含兩個動作,但說的彼此分離的兩件事情(「我買了斤香蕉」和「給他」互相分離的兩個過程)。
A類句子與B類句子的不同關鍵在於動詞語義特徵上的差別。
A類句子中的「贈、獎」具有「給予」的語義特徵,而沒有「取得」的語義特徵。B類句子中的動詞「買、要」具有「取得」的語義特徵,而沒有「給予」的語義特徵。
語義指向是指句法結構中的某一成分在語義上指向相關的另一個成分。
語義指向分析就是通過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語義指向來解釋和說明某一語法現象的分析方法。
通過語義指向分析,可以把一個狹義同構的句式分化成語義不同的句式。
例如,同為「動詞+形容詞+了」的述補結構,其補語的語義指向各不相同。
砍光了(補語指向「砍」的受事,「樹砍光了」)
砍累了(補語指向「砍」的施事,「我砍累了」)
砍快了(補語指向「砍」這一動作的本身,「你砍快了,得慢點砍」)
砍鈍了(補語指向「砍」所利用的工具,「刀砍鈍了」)
砍壞了(補語指向工具或受事,「他把刀砍壞了」、「桌子砍壞了」)
砍疼了(補語指向受事或施事的隸屬部分,「把他的腳砍疼了」、「忙了半天,胳膊都砍疼了」)
語義指向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在語法形式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語義解釋,揭示句法成分之間在語義上的種種聯系,使許多從形式上看來完全相同的結構分化為在語義上並不完全相同的結構。
D. 語文句子分析的方法
先抽取出句子的主幹,即句子的主語、謂語和賓語;
然後看主謂、主賓、動賓是否搭配恰當,看主語、謂語、賓語是否存在殘缺與贅余的問題;
再看句子的附加成分,即句子的定語、狀語和補語,是否與它的中心語搭配恰當,即定語與它的中心語、狀語與它的中心語、補語與它的中心語;
再依次分別看定語部分是否存在語序不當的問題,狀語部分是否存在語序不當的問題。
單就句子結構分析法判斷語病的情形來說,主要就這些了。
E. 如何賞析句子幾個步驟
句子的方法|詩歌句子賞析方法
住我心
住我心
2020-05-11
篇一 : 句子賞析
一、句子賞析的切入點:
1、抓關鍵詞語賞析句子。
2、從修辭的角度賞析句子。
3、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句子
1、抓關鍵詞語賞析句子。
⑴示例: 「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 明半昧的星。」 一個「懸」字將星星掛在空中而無所依絆 的情態生動地描寫出來; 「半明半昧」 寫出了海上看到的繁星有一些光亮,卻又 有些昏暗,這柔和的光亮使人產生親近之 感,讓人彷彿漸漸地陶醉其中,油然而生 喜愛之情。
⑵詞語賞析步驟:
①、從句子中找出生動形象的動詞、形容詞、 四字詞語;
②、具體分析這些詞語分別體現了人或事物 的什麼特點或狀(情)態,表達了(對象) 的(特徵、精神、情感)。
⑶練習:
①、賞析動詞: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 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 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 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答案:「掃、露、支、撒、系、牽、看、啄、 走、拉、罩」這幾個動詞,准確生動而又極有 層次地寫出了雪地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孩子 們捕鳥時緊張等待、充滿希望及小心謹慎的情 景。
②、賞析形容詞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 莢樹,紫紅的桑葚,肥胖的黃蜂,輕捷的 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 去了 」如果把名詞前面的形容詞抽掉,效 果會有何不同? ?
答案:如果把「碧綠的、光滑的、高大的、 紫紅的、肥胖的、輕捷的」這些形容詞抽 掉,就使事物缺少了色彩、形狀和神態, 就沒有原文生動、形象、具體了。
2、從修辭的角度賞析句子。
第一類:比喻句
⑴比喻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 或情境,來比方另一個抽象的、深奧的、 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手法。
作用:使語言生動形象,更充分地表達作 者的獨特感受。
⑵示例:「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 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本句把「無數的星星」(本體)比喻成 「無數的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喻 體),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眼睛模糊時所 見到的星星搖搖欲墜的情態,富有情趣。
⑶比喻句賞析格式:本句把「______ 」 (本體)比喻成「______ 」(喻體),生
F. 記敘文賞析句子步驟
1、抓關鍵詞語
很多重點句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二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們的腳下,波浪輕輕吻著岩石,像蒙矓欲睡似的。」
【賞析】一個動詞「吻」字,寫出了海浪親昵溫柔的情態。
例句2:「海水瘋狂地洶涌著,吞沒了遠近大小的島嶼。」
【賞析】「瘋狂」、「洶涌」、「吞沒」這些充滿力度的詞語,描繪出了大海勇猛無畏的性格。
2、抓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形象、生動、傳神。修辭常見的有八種(即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現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又如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用它說理可使論述詳盡,條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發讀者的感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用它敘事寫人,能使描寫細膩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偉壯麗的,遮天蔽日,浩瀚無垠。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牆。」
【賞析】以「海」、「牆」作比喻,寫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堅不可摧。透過字表,我們能夠領會到作者對森林的喜愛與贊賞之情。
例句2:「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岩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又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樹林里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陽光便慷慨地撫愛它們。」
【賞析】本句用擬人手法,賦予風、雨水、小苗、陽光以人的靈性,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獲取原來如此的詩意,與峽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的,輕輕的,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
【賞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徵,展開豐富的想像,運用多個比喻來描摹海潮的幾種情態。用「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來比喻海浪聲的輕柔;用「情人的蜜語」來比喻海浪聲的甜美;用「落花飄零在水上」來比喻海浪聲漸聞漸遠,直至杳然無聲的情態。這種多角度的設喻,將落潮時大海的輕柔、靜謐刻畫得細致入微,使人如臨其境。
3、抓句式特點
常見的句式特點有:長短句結合、句子對仗工整、雙重否定句.排比句、反問句、倒裝句等。
例句1:「因為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狠狠地用腳踢著,用手推著,用牙咬著。它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勁。」
【賞析】作者運用排比句式,以表現大海驚醒後的劇烈動盪,展示了大海的粗獷、豪放的性格,讓讀者讀來琅琅上口。
例句2: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陽光是公平的么?峽谷莫非不明白?
【賞析】作者用兩個反問一個設問表達了對陽光不公的抗議,「莫非」一詞更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例句3:《假如你想做一株臘梅》文章最後寫道:「此刻,北風正在敲打著我的窗戶,而我的那幾株臘梅,依然在那裡默默地綻蕾,默默地吐著清幽的芬芳``````」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賞析】「賣」是賣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極其狂妄自大,這三個詞語原是貶義,這里貶詞褒用,表現出漢子們打鼓時的精神抖擻、氣勢非凡。
例句4:《鼓神》敲打鑼鼓的漢子們敦實威風,這些平時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時一個個精神抖擻,紅光滿面,
(A)賣著狂傲,逞著威風,顯得不可一世。
(B)只見他急敲慢敲,重敲輕敲,時而敲打鼓沿時而肘杵鼓面,時而躍騰猛捶,時而貼鼓輕撫,柔時如絲綢無骨,堅時像槍擊鋼板,亂時如烏雲壓頂,齊時如布兵排陣;鐵馬金戈亂箭飛,細雨輕風荷塘清,劈山開路是男兒,再聞堂前紡織聲……
【賞析】一連串的排比,將鼓神擊鼓的姿勢、動作描繪得栩栩如生,氣勢磅礴。又藉助比喻和對比,表現出鼓聲的變化多端,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望採納,謝謝!
G. 賞析句子一般有哪些方法
寫賞析是一種很好的學語文的方法。學生可就自己喜歡的內容寫賞析,「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對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賞析充分顯示了學生不同的個性,體現了「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在交流過程中學生之間又能相互啟發,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獲得靈感。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學語文的樂趣和興趣。對於老師而言,通過學生的賞析可以了解他們目前的語文素養,從而對症下葯,日積月累,更好的培養和提高其語文素養。
「問君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好語文的根源就在學生,學生就是那彎充滿生命力的清泉,因此要積極鼓勵學生去賞析,去思考,老師不能以自己的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思考,但學生很多是個人喜好,不是系統的,老師要給與方法上的點撥。我粗淺的總結了一些方法。如下:
從局部來說
a、 由常規字詞入手
語文姓語,當然離不開字詞。首先從字詞開始。如文中一些精僻的動詞、形容詞等,對這些詞玩味咀嚼,將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
例: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老舍《濟南的冬天》
賞析:能換別的近義詞嗎?如「堆」,不能,因為是小雪,用「堆」不貼切,「頂」寫出了小雪後小樹特有的意蘊,輕巧靈動,一如後面的比喻,「像日本看護婦」。
b、 對一些特殊的句子進行賞析,這些句子往往與文章主題聯系在一起,暗藏深意
修辭句:修辭能夠更好的寫景狀物,傳情達意。
如:在清水田裡,時有一隻兩只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畫。(《白鷺》)
賞析:用擬人和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寫出白鷺與水田的配合適宜、和諧,給人以美感;
描寫句:那些刻畫人物,表現環境的語句往往對表現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世間最美的墳墓》)
賞析:與這優美恬適的風景為伴的是埋葬於此的大作家托爾斯泰,可看出與大自然相伴的托爾斯泰,與大自然一樣永存,從而反襯出其偉大人格。
矛盾句:看似矛盾,卻蘊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魯迅《孔乙己》)
賞析:「大約」與「的確」貌似矛盾,其實卻是作者的匠心獨運,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通過這個人物形象也隱現了那個殘酷陰冷的社會以及眾人的麻木不仁。
點睛句:畫龍少不了眼睛。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她的飲泣吞聲,為的是愛她的兒子;勉強硬著頭皮說聲打得好,為的是希望她的兒子上進」 (鄒韜奮《我的母親》)
賞析:從這種復雜心態里栩栩如生的再現了一位希望兒子上進但又十分疼愛兒子的偉大母親的形象,有這樣的句子文章的主題也力透紙背。
尾句:對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讀者的聯想,啟發讀者的思考餘味無窮
例:「我做過一個好夢,我們種的水稻,像高梁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幾個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曲志紅 朱冬菊李 斌《袁隆平的「尋夢園」》)
賞析:用袁隆平美好的夢結尾,不僅能使文章篇末點題;也進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斷追尋著自己「夢」(理想),並不斷追求更高目標、更遠大的理想的精神。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議論抒情句也是值得關注的。
注意點:賞析要建立在整體感知閱讀的基礎上,不是摘字擇句,斷章取意,脫離文本,而是要充分聯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聯系人物形象,要結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上下文來品評。
從整體來看
a、 文章的構思剪裁:有些文章通過巧妙的構思將主題顯現出來了。如《窗》中由一扇虛擬的窗來凸現主題,構思很獨特。
b、獨特新奇的立意:由泥土你會聯想到什麼?大概很少有人會將之與母愛聯系起來。在《甜甜的泥土》中小亮嘗了融化了奶糖的泥土甜甜的,引出了文章的主題母愛就像那泥土,寬廣厚實,無處不在,無所不有。這就是一篇立意新奇的文章,別具一格。
c、 對其它寫作手法進行賞析:每篇文章在寫法上都有其獨特之處,如以小見大、對比手法等等,認真咀嚼對提高作文水平大有裨益。
需要一提的是對一些特殊文體的賞析,這主要針對文學體裁中的詩歌和小說而言的。
詩歌:主要是意象(境)美:什麼是意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比如: 「名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賞析:四句寫秋日傍晚雨後山村的景色,意境優美恬靜而不死寂。靜中有動,以動襯靜,靜喧合一,頗具禪趣。詩人筆下景物,如蒼勁的松樹、柔和的月光、汩汩的請泉、叢叢翠竹、葉葉青蓮、嬉嬉浣女及蓮葉間滑行的漁舟等,雖未窮形盡相,然皆可喚起視覺形象,著壁成繪。在景物的布局上,作者也做了別具匠心的安排,從明月至漁舟,是按流水的方向來進行布局的,這就造成一種完整、和諧的畫境。語言清新疏淡,沒用一個色彩詞,就像一幅素雅的的水墨畫。
小說:主要是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成功的人物形象要有真實可信的典型環境,典型環境是人物活動的歷史舞台。環境描寫有景為情設、情隨境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景物烘托等。例如:《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用江景表現曹操的氣魄。
人物形象的塑造如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也是賞析很豐富的內容。
寫賞析重在平時,貴在堅持,堅持練,堅持交流,扎實提高基本功,並循序漸進,逐漸提高審美層次,審美境界,實現由量到質的飛躍。
最後歸納一個小技巧:應試時可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重在平時,貴在堅持,堅持練,堅持交流,扎實提高基本功,並循序漸進,逐漸提高審美層次,審美境界,實現由量到質的飛躍。
望採納
H. 賞析句子的方法,具體一點。
先看句子是否用修辭,答修辭的作用。再聯繫上下文該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然後再看該句子體現作者怎樣的感情,一般賞析句子都是三分,至少要答兩點
有用請採納
I. 賞析句子的格式和步驟
1.翻譯句子,用優美流暢的語言2.運用什麼手法有什麼作用,寫出其用法及作用3.表達作者什麼感情及目的(結合背景)
J. 賞析句子的方法
比如賞析一個句子的表達效果,分析一個句子的作用等等。劉老師在「語文閱讀提分公式學習群」中也強調過對於句子的理解從兩方面來看:第一是關鍵句,第二是優美句。關鍵句從中心句、過渡句、議論句、抒情句等考察,優美句從修辭手法、描寫角度、表現手法來考察。下面再詳細給大家講解一下句子的解題技巧。
從句式入手
常見的幾種句式的概念及作用(表達效果)如下
1.疑問句,表示提問,需要回答。疑問詞:是不是、嗎。吸引讀者,製造懸念
2.設問句,自問自答。提醒注意,引發思考
3.反問句,只問不答。加強語氣
4 感嘆句,抒情強烈。
答題公式:句式+作用
從修辭入手
答題公式:修辭+內容+作用+情感
③從用詞角度入手
答題格式 :「........」一詞,寫出了怎樣的特點或內容,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從表達方式入手
現代文閱讀常用的5種表達方式及作用: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使人景物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3)抒情。是作者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4)議論。議論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
(5)說明。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能等解說清楚。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答題公式:表達方式+作用
⑤從語句所在位置入手
從結構上統領全文、引出下文的、為下文作鋪墊。在中間語句的一般為過渡句,作用一般是結構上承上啟下、照應、伏筆;結尾的語句,作用一般是深化中心,升華主題,照應題目或開頭,使結構嚴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