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超濾膜孔徑如何測定
超濾膜孔徑的測定微孔濾膜的孔徑分離效率是關鍵所在,所以評價濾膜孔徑甚為重要。
目前大致採用以下方法:
一、直接測量法
1.直接法測膜孔徑
(1)電子顯微鏡
掃描電鏡(SEM)和透射電鏡(TEM)電子顯微鏡表徵膜的孔徑、孔徑分布及膜的形態結構。
制樣至關重要。濕膜樣品要經過脫水、蒸鍍、復型等處理。
逐級脫水法:膜樣品用5%餓酸固定,然後在提取器中用CCl4或乙醇逐級脫水,再用環氧樹脂包埋固化,最後用超薄切片機切成薄片。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的觀察。
低溫冷凍脫水法:膜樣品放在液氮或其他低溫介質中冷凍,使膜樣品中的水急速冷凍為細小的結晶,然後在低溫(至少低於-60°C)和低真空下,使冷凍的結晶逐級升華。這樣制備的膜樣品不收縮,經鍍金或復型,可用電子顯微鏡觀測。
微濾膜的孔徑為0.05-10m,掃描電鏡可分辨。
超濾膜的孔徑為1nm-30mm,掃描電鏡的解析度低於5-10nmnm,所以採用掃描電鏡觀測超濾膜的結構是困難的。
透射電鏡的解析度比掃描電鏡要高得多,約為3-4A正確制樣,高解析度的透射電鏡可以觀測超濾膜的表面細微結構。
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ESEM),克服了常規SEM的局限性。使濕的、油性的、臟的和不導電的樣品不經處理就可直接上機觀測。
二、間接測量法
間接法是利用與孔徑有關的物理現象,通過實驗測出相應的物理參數,在假設孔徑為均勻直通圓孔的假設條件下,計算得到膜的等效孔徑,主要方法有泡點壓力法、壓汞法、氮氣吸附法、液液置換法、氣體滲透法、截留分子量法、懸浮液過濾法。
泡點法:
泡點壓力所對應膜的最大孔徑。實測時,膜應被液體完全潤濕,否則將帶來誤差。
親水性膜採用水為潤濕液體;疏水性膜採用醇為潤濕液體。
測定步驟
a將樣品平行於液面浸入蒸餾水中,使其完全濕潤b將濾膜置於測試池上,壓上光滑的多孔板c在多孔板上加入3-5mm深的水d開通氣源,使壓力緩慢上升,當濾膜表面出現第一個氣泡並連續出泡時的氣體壓力值,帶入公式可求出樣品最大孔徑值。
e氣泡出現最多時的壓力值,帶入公式可求出樣品最小孔徑。
f由最大孔徑與最小孔徑即可算出平均孔徑。
(1)電鏡法比較直觀,但屬破壞性檢測,也只能得到局部信息
(2)泡壓法(又稱氣體滲透法)只局限於測定膜孔中的最大孔徑,用於小孔徑超濾膜的測定時所需壓力遠高於膜的使用壓力,故一般認為只適用於微濾膜的測定。
⑵ 直徑0.3mm以下的微小孔直徑尺寸測量方法
千分尺只能用來測量軸的直徑。
微小孔內徑的測量必須使用光學儀器,如光學投影儀,有的光學投影儀的解析度達到0.0005mm,可輕松獲知0.01~0.3mm的孔的直徑和橢圓度。若單位里沒有這類儀器,可送到計量院所測量。
⑶ 材料表面微小孔的直徑、深度的測量方法
什麼材質的?材質光滑可以試著用物體澆灌 後取出測量 材質粗糙的話是否要保存孔的完好?不需要的話直接灌融化的錫但是前提是材質不會高溫變形
⑷ 小孔去毛刺,請問有沒有好的方法
在圓柱面上倒角,是有點看上去橢圓。這應該沒有問題的。去毛刺一般用鑽頭倒角。
⑸ 內孔與表面直線度都怎麼測量
基本測量原理1
檢測內孔直線度時,將平面反射鏡伸入孔內,利用脹套保證反射鏡與內孔垂直。當內孔有彎曲時反射鏡將偏轉一定的角度,通過反射鏡的偏轉角度可以計算出內孔的直線度。
⑹ 其他特種加工方法
特種加工特點及分類
特種加工及特點特種加工是指利用電能、熱能、光能、化學能、聲能等進行加工的方法。主要用於高強度、高硬度、高韌性、高脆性、耐高溫、耐磁性等難切削材料,以及精密細小和復雜形狀零件的加工。與傳統切削加工工藝相比特種加工具有以下特點:
(1)主要不是靠機械力和機械能切除金屬,而是直接利用電能、光能、聲能或幾種能量的復合形式去除金屬材料。
(2)適應性強,加工范圍廣,一般不受工件材料機械物理性能的限制,可以加工任何硬、脆、熱敏、耐腐蝕、高熔點、高硬度、高強度、特殊性能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
(3)加工機理不同於一般金屬切削加工,不產生金屬宏觀切削,不產生強烈的彈性和塑性變形,故可獲得很低的表面粗糙度及尺寸精度。
(4)以柔克剛,加工過程中無明顯的機械力。多數特種加工不需要工具,有的即使採用工具,也不直接與工件接觸,且幾乎不承受加工作用力,故可加工硬脆材料,甚至工具材料的硬度可低於工件材料的硬度。
(5)可在加工過程中實現能量轉換或組合,便於實現控制和操作自動化,適合於二維或三維復雜面、微細表面、微小孔、窄縫和低剛度零件的加工。
⑺ 您好,想請教您一些關於微孔加工的技術。望賜復。
請看 美國卡摩容的微孔鑽機介紹,設備可以保證你加工的精度。
⑻ 有什麼儀器可以測試直徑0.1mm的微小孔內壁粗糙度
有一種測量儀器叫投影測量儀。要與電腦配合使用在主機擴展插槽裡面還要加個測量板。X Y軸都可以測距。
⑼ 表面粗糙度都有哪些測量方法
比較測量法:將被測表面與標准粗糙度樣板作比較,評定粗糙度等級。粗糙度樣板(又稱粗糙度標准塊),是以不同的加工方法(車、刨、平銑、立銑、磨等)製成的一組金屬塊。
比較法測量簡便,使用於車間現場測量,常用於中等或較粗糙表面的測量。方法是將被測量表面與標有一定數值的粗糙度樣板比較來確定被測表面粗糙度數值的方法。比較時可以採用的方法:Ra>1.6μm時用目測,Ra1.6~Ra0.4μm時用放大鏡,Ra。
比較法
表面經磨、車、鏜、銑、刨等切削加工,電鑄或其他鑄造工藝等加工而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有時可直接從工件中選出樣品經過測量並評定合格後作為樣塊。利用樣塊根據視覺和觸覺評定表面粗糙度的方法雖然簡便,但會受到主觀因素影響,常不能得出正確的表面粗糙度數值。
表面粗糙度測量是將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簡稱樣塊)根據視覺和觸覺與被測表面比較,判斷被測表面粗糙度相當於那一數值,或測量其反射光強變化來評定表面粗糙度(見激光測長技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表面粗糙度測量